《西西里柠檬》读后感100字
《西西里柠檬》是一本由[意大利] 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西里柠檬》精选点评:
●我上一本看的是偷影子的人 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在故事的完整性和美感上的差距…
●很多生活的真相,很多悲剧,也有一些充满希望的东西,虽然人物并不复杂,但故事都是对生活的演绎。
●1857
●“在这阵微风的吹拂下,她感受到一种令人惊讶的莫大的宁静,将她的精神世界无限拓宽。在那片无边无际的虚空中,突然间,仿佛有一束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光芒将她照亮。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仿佛获得了永恒,对世间万物都有了一种清醒而广博的认识,见证了隐藏在神秘的内心世界最深处的无限可能。她觉得自己终于真正地活过了,这对她来说已经足矣。因为,在那短短的一瞬间,她的存在是永恒的。 ”
●“欢乐虽然没有弥漫皮兰德娄想象的空间,然而给予生活以尊严的一切依然能够从中呼吸到足够的空气。” 在雾里摸索到幽默与悲哀。很喜欢《一天》这一篇,以第一视角描写老年痴呆心理与认知,代入感极强。
●不要把那颗西西里柠檬带到客厅
●精彩的故事,有魔力的文字。
●8/9
●《西西里柠檬》比我想象中好看很多很多!是会打动我的故事!其他故事也都很好看!一口气看完了!简直很爽!
●第一个故事看开头就能猜中结尾啊
《西西里柠檬》读后感(一):人生如戏
Pirandello这些一个个的小故事,有的像寓言故事,有的充满民间神话的韵味,平凡而琐碎的日常,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无处逃避的生活状态。
这是一位出生在西西里的作家,十几个短篇多以西西里为背景,它是西方现代文明里最后一块野蛮之地。也正是这种野蛮,才更凸显毫不掩饰的真实人性,未被所谓的现代文明归化的掩盖的人性。
《西西里柠檬》读后感(二):生活琐碎,意义简单
读《西西里柠檬》的过程中,想到了门罗,感觉门罗的作品和《西西里柠檬》有些许相似。
都是一些琐碎微小的人物和事件,散落在大千世界里,日常而不起眼,却折射出生活的哲意。
这些哲意是简单的,简单到就在每个人身旁出现,消失,多数人不会觉察,但德娄和门罗把它们娓娓道来,演绎成小故事,阅读的过程不会惊心动魄大起大落,就像一滴水滴落在青石板上,有回音,轻轻的,清晰的,敲击内心。
《西西里柠檬》读后感(三):文字有时尽而人间情长
之前读的几本书都是长篇故事,突然回到短篇,有点戛然而止的感觉。读第一篇《西西里的柠檬》就被牢牢吸引住了,还想知道后面发生什么事情。17篇故事都非常耐人寻味,你总是猜不透结尾是什么,每个故事开头都在讲一个人物,突然之间,结尾又指向了另一个人物故事,但前后剧情又是密切相连,前面描述都是埋伏。 《西西里的柠檬》中新鲜的柠檬,清纯如米库乔,一片真情善意为情人,但黛来西亚发迹以后,却忘记了过去,还拿着家长的柠檬去绅士堆了炫耀。米库乔的遭遇又如柠檬般酸涩。故事并没有过多去写黛来西亚,但却从米库乔和玛尔塔婶婶的交流接触,揭露着黛来西亚的人性。 很喜欢《夜》,两个孤独的灵魂在黑夜中相遇,最终却得到抚慰,在一起等待日出的对话里,又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故事同样是从一个人出发,描述他离开家乡之后生活的不顺,后面以为他会在生活上做出什么举措,没想到突然出现了一个故知,彼此都遭遇了生活了不幸,结尾确实对彼此不幸的反转--各自感悟到生活的希望。
《西西里柠檬》读后感(四):写给生活的悲凉与希望
因为这本书,我知道了皮兰德娄,一位意大利作家。他的文字很自然,不知是否有翻译的原因,很少有文笔斐然的句子,但读起来非常顺畅、舒服,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其实,作家不就是一个写故事的人?
整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或最偏爱的是《黑披肩》和《紧身的燕尾服》。前者是一个极度悲凉的故事,除去最后委屈、羞愧至死的女人,其他人各有各的自私和冷酷,被养育的两个孩子,新郎的父母,新郎在犹豫与懦弱中最终只能在此沉沦,他们巧合地聚集到了一起,最终将女人推向悬崖。凶手或许也包括女人自己,她太委屈自己,不为自己而活了,最终只能湮灭于人性的残酷之中。
是的,当人们将人性中的黑暗毫不保留也毫无羞耻地挥发出来时,一个人便会那样匪夷所思地死去,从此消失。这自然是讲故事时运用的夸张手法,现实中当然有那么多好人,那么多善良、会为他人着想的人,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当境况足够极端恶劣,真的涉及到每个人不可让步的利益时,这些夸张,比喻,不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事情没发展到那一步而已。
这个故事,用真实与触目惊心触动了我的内心。
第二个故事则是暖心的,那位身材走形、有些暴躁的教授,正是因为这两个不太招人喜欢的缺点,把自己心爱的学生从深渊中及时拔救出来。一切都不是最初想象的那样,原本以为婚礼是幸福的,令人激动的,原本认为脱线的燕尾服是令人尴尬的,最终会让自己出丑的,可事实恰好都是相反。
生活本身多么有趣啊,令人瞠目结舌,同样也会庆幸至极,完全颠覆你的预计,给你胜过原本的惊喜。皮兰德娄或许想说,生活真就是这么充满意外,有时让你失望,对人对生活,但她取而代之给予你的,远远胜于预期的一帆风顺,这才是你的人生。你经历的每一次意外后得到的,就是上帝真正为你预备好的,属于你的礼物。
说到这儿,我不能说我全部领会了作者的心思,我常常只能看到表层的意思,但对待生活的悲凉与希望,我想我是欣然向往的。固然存在诸多黑暗,许多事物毫无意义,但同时上帝也借着各样的方式为你准备好了礼物,他们都是你的一部分。
不知作者是否按照目录的次序先后完成了这些故事,或是编辑有意为之,读到最后几篇时,明显感觉到依稀有好消息的存在,在几乎整整一本悲剧中夹杂着少许可爱的结局,的确给读者带来了惊喜。
《西西里柠檬》读后感(五):在这荒凉路上,你需要再看一次艳阳
个人觉得是非常优秀的心理小说(不确定是否是这个名词),作者把对存在的怀疑和思考,巧妙地嵌在小人物某个矛盾时刻的选择和踯躅中,死亡、畸恋、绝望、记忆的错位、对自我真实的愿望和感情的否定等等,在精心挑选剪裁的短小片段中、在涌动的人物内心活动中被恰当地展现。
对人物的剪裁和抓取特别精当,《一件燕尾服》中略带幽默但是充满紧张感的行文中,因为一件紧绷开线的燕尾服而突然变得勇敢甚至鲁莽的教授,却促成了一位不幸姑娘的幸福婚事。同样的,《蝙蝠》、《坛子》、《格腊内拉的房子》,都是因写某种人物的困窘状态,却带来令人意外的后果的幽默故事,下笔轻快有趣,也对人物富含感情而不至刻薄。
《旅行》、《米凯利娜婶婶》、《黑披肩》、《长衫》,则是几则令人忧伤的错位的爱情或婚姻的悲歌。主角都是女性,有寡妇、年轻寡居的继母、独自养大两个弟弟的老处女、才从孩童的短衣穿上长裙的少女,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她们同样被陷入某种绝望的情感境地而走上了死亡。
死亡来得太多,不禁令人质疑,比起情感故事,这种最终走向死亡的心理过程才是作者想要刻画的主角,主人公曾经经历过幽独禁居的寂寞和安宁,经历希望和向前迈进的图景,然而这种生活图景也随之带来了失望、错位和自我的极大痛苦,死亡也就尾随而至。
譬如《旅行》的女主角,为了看病而在寡居十几年后第一次走出房门走出小镇,不仅意味着看到外面的世界、被新奇的体验冲击早如止水的心灵,感受到喷薄的生命力再次在几乎自弃的身体里流动;更是终于释放了自己的爱情和欲望,和亡夫的哥哥互诉衷肠迸发爱火。但是,疾病和死亡的警钟一再敲响,彻底越轨的她也意识到,她已无法“回家”,因此最终在生命仍有期限之际,就选择了服毒自尽。
如果一定要为这种悲剧的死亡给予一个原因的话,本书另一短篇《一无所有》这句话一击即中:「没错,她的整个世界最终会变成一座房子。就是这座房子。您明白了吗?」
同样是爱情悲剧,《西西里柠檬》和《孤独者》的主角则转向男性,二人无一不是过分热诚和无我的奉献者,但悲剧就在于这种卑下的付出并未得到来自高傲的女人们的爱情的回报,他们或丑陋凶狠,或贫困卑琐,然而却深藏一颗纯粹的爱的心,这种错位或许注定了他们的结局。
《一天》、《陷阱》、《我们的记忆》,则几乎可以说并无太多情节,而只是主人公某种心理状态的层层衍生,由某种认知的扭曲异化,所带来的戏剧性的故事结果。
「现在,天气已经开始转冷,在这样的寒夜里,我们应该生火取暖,只要你愿意……
什么?不?你要感谢我?没错,没错,让我们一起去外面吧,我的朋友。
我看得出来,你需要在这荒凉的路上,再看一次高照的艳阳。」
《陷阱》最后这句话深得我心~
某些时刻令我想到茨威格,但是又更留白,更戛然而止。
不得不说创作者也是有某种内在力量感的,近期看了另一本国内作家写的,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对比才感觉到那本书少了一种奔腾翻搅的内在力量,即使刻意用南美式的文体和日常化细节隐藏,也难掩羸弱和平板,和对小说素材剪裁的无当(呃我觉得可以说出来,就是班宇的《冬泳》)
这本书的每篇故事都澎湃又婉曲,戏剧化但都又都有其心理的合理性,个人阅读趣味觉得是很优秀的一类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