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章自在》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文章自在》读后感1000字

2021-04-09 04:57: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文章自在》读后感1000字

  《文章自在》是一本由张大春著作,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章自在》读后感(一):做些摘录(未完)

  似乎这书是为了教写文章而成的,为了不让更多的人深受应试作文之害,至于由此书而进步而感受语言的美好么,我想需得读者自身的功力了。 需得例文每篇开头关于写文章的叙述合起来看,才看出这书关于“写文章”的好。一开始还注意些每个篇章提到的成文要点,之后就完全被例文内容吸引。再浅浅翻过,做些摘录吧。

  《文章自在》读后感(二):难以置信的不自在

  说实话,看得很不自在。

  文章语言沉甸甸的老气,结构杂乱无章。

  很难相信这是一个作家的作品,教人写作的书籍。

  建议学生群体谨慎阅读,看完你可能完全不知道下笔了。

  说实话,看得很不自在。

  文章语言沉甸甸的老气,结构杂乱无章。

  很难相信这是一个作家的作品,教人写作的书籍。

  建议学生群体谨慎阅读,看完你可能完全不知道下笔了。

  《文章自在》读后感(三):文章不自在

  文无定法,但基本的套路还是有的,如叙述视角、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等,熟练掌握如同手握“金钥匙”,自可打开文学宝殿。

  大作家助力小作文,中国似乎有此传统,远有《昭明文选》作文汇编集——这是诗仙李白的案头参考书,近有叶圣陶《文心》,当代有张大春的《文章自在》。

  当今语文教育受时代冲击,积字成句、缀句成章,抒情写景、议论说明,尺牍情长、文案劳形,把文章写清楚,对于成人来说都非易事,何况中学生?!

  《文章自在》读后感(四):文章如何才自在

  月末不巧要将说明文类型的文集一次性攻克完,真得不易。期间数次开小差玩玩手机玩玩游戏,忍住好几次瞌睡虫的侵袭。正是因为这种讲义式的文章读的多了,只是一味拿来粗咽,根本连滋味和品相都来不及细品一二了。但我仍认定这是一本对写文章有兴趣又不知如何下笔的人有启发和帮助的好书。折下了好多书页,准备再回头咀嚼二三,能有一点写日记时的进步这本书也就没白读了。

  翻到尾页,15万字的文集竟是今年年初的新作品,时隔聆听父亲好多年。作者是否因两岸之间愈加多的读者和关注而文笔退步暂且不只,但写文间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是我一向佩服至极的文采。月末想追赶点目标,就该选择易读的小说,这类书一味追求看完,浪费了其中太多好观点。有空再读。

  《文章自在》读后感(五):作文

  作者张大春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强调“写文章,不搞作文”,除了嘲讽当下的应试教育以外,这本书的积极意义是在于它梳理出了一些具体的写作技巧和参考例文,值得慢慢消化。

  写文章,是自主思想的训练,而不应是他人思想的附庸。如果有思想积累或生命体验,然后结合文字素材,那么抱着立意再去写文章则自然成文,其中要注意训练结构布局、语意密度、字词逻辑和个性。作者在阐述观点之后,会附上相应的例文,而不是先出例文再来解读。这也算是奉行他推崇的“反向思考“吧。毕竟中文简洁多义,每个人理解消化的点诸多不同,各自揣摩比死记硬背要来得慢,但来得长久。

  书中有句吐槽应试考题所谓标准答案的话让人称快——“你要考的是我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你理解文章后,考我知不知道你的想法”。只是,吐槽也就吐槽了,于应试环境无解。还是练好写文章的本领吧,这是值得终生携带的能力。

  《文章自在》读后感(六):写作路上的指路牌

  在写评论前,先看看豆友的评价,看起来不是很高,一般来说分量方面,一是觉得这个是写给初中高中生的,认为不适合成人,另一种是觉得作者炫技,在卖弄而已。我倒觉得这两种想法恰恰是成年人的通病,也就是缺乏谦逊。作者此书首先的立意就很正,文章本就无定法的,如何写,完全看个人,而如何写的精彩更是因人而异,这个不仅因作者也因读者而言,最后才能叫做精彩。作者在书中写了方法,结合了例文,在方法中也进行了分析,对现行教育尤其是作文问题的多次抨击确实能看出作者的反感,但结合例文对前文写作方法的例证还算是冲分的。如果要说作者炫技,那这些技有多少成年人能掌握和作用呢?挑毛病很容易,上下嘴唇一碰也很容易,但成章成文却很难,读了那么多书,能写出好文章的有谁呢?我个人觉得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但是真正对中学生来说真有多少作用,这也很难说。多读,多写,多看,多思才能出好文章,本书也就是写作路上的指路牌,读读记记挺好的。

  《文章自在》读后感(七):张大春的写作之道,又及说话与生活的一些小学问

  有评论说张大春是少有的既会谈论如何写文章,又会写文章的人,这本书就是完美展现了这一点

  这本书门槛对我来说有点高,除了生僻字和复杂的词语,张大春的引经据典尤其让人应接不暇,比如经常从孔子就扯到了冯小刚。看完深深自卑于自己低劣的语文水平

  书里很多章节我都很喜欢,比如全书一开始他谈论教育环境下的写作考试,没有一味抱怨或怒斥所谓八股文的荒谬与无用,而是用更加思辨的态度,多角度来分析文章习作这件事情,蛮有意思的

  其他篇例如谈论口头禅,“说话不经由思维,就只能人云亦云地使用惯性发语词、连接词和虚字,在我这一代人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事”,我看完除了惭愧以外,还变得不敢说话了,我的说话能力大概就是他提到的“童子语”或者“娃娃语”吧

  书中每一章是文章写作教学结合例文来具体解释。每篇例文都很精彩,看完发现我喜欢的例文大部分都和吃有关kkk《包龙眼的纸》(什么是有趣的人)、《川味牛肉与毛毛面》(提到我男神舒国治kkk)、《嘟嘟鸡》(如何高级地记录食谱),以及毛尖的《老爸老妈》也实在是精彩。全书最后的《李白大惑不解》和钱钟书的《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那一篇很类似,喜欢

  读书笔记写到这里,更是深刻认识到我果然是词语贫乏至极啊kkk

  《文章自在》读后感(八):一做起文章来就不自在

  写作,不是说什么,而是选择不说什么。张大春说,这是一辈子的能力。没错。

  以前在豆瓣上标注过他的大唐李白,后来也没读。今天在新华书店路过这本书,题目起的有趣,就拈起来读,没两个小时吧竟然翻了小半本。鉴于后面是对遣词造句的疏解,我就不读了。

  书分两半,前半部文章技法,写的流动生风。这段时间正儿八经的操持写作了,有一些或明或暗的疑惑,看了他的点拨,若得一二,简单整理下吧。

  1/有好问才有好答。设问文章的核心技巧,是转移提问者关心的主旨。藉由一个问题,带出另一个问题,是一种摸索推进的技巧,最后用一个答案贯穿,升华。

  2/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文章的前面留一点痕迹,中间随时浮现一两处踪影,结尾处直笔点明或曲笔符合,让零零散散的,贯穿成完整。

  3/字不妄。文心雕龙载,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糜,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全矣。

  4/带给读者快感的文字,包含三“S”surprise,suspense,satisfaction。引读者入局,故事的视角,决定了我们信不信它。

  5/一般文章的格式:惯用语➕生命经验➕掌骨传闻=成文

  6/文思似看山不喜平。老生常谈了。

  7/不要着急给答案。

  仔细整理下来,还不少重复的,真正的个人创见,也几乎没有。不过他讲得有趣,就不深究了,作文章之成功,不过如此了吧。

  《文章自在》读后感(九):从讲故事资格说起

  《文章自在》看到最后,还是忘不了那篇《仙女未曾下凡》,倒不是故事有多奇,而是作者“讲述视角”的探索很有意味

  一个故事涉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谁最有资格成为讲述者?写作、电影、以及广告都存在这样一个讲述视角问题。

  同是说父亲

  泸州老窖的微电影《父亲的借口》,由手机店老板来讲述:某天下午,一个老人来修手机,说手机有问题接不到重要客户的电话,

  其实哪有什么重要的客户,就是儿子长时间没打电话,他以为手机出了问题,却又不好开口......

  手机店老板懂了老人的心思,于是不动声色地提醒那个儿子,最终“修好了手机”。

  相同的题材,央视做了完全不一样的广告——《父亲的谎言》,广告里,父亲成为直接讲述者

  这个视角很特别,因为它用父亲和女儿讲电话的角度去讲述,无形中,让每个听众都成为了“听电话的儿女”

  他说“不闷,我每天都很忙”,但画面却是寂寥的房间,老人孤独的背影.......话里的描述和现实的反差,直戳人心。

  欧派也有一个亲情类的广告叫《爷爷的魔法》,不过非常俏皮,它选的是老人对话老家具的视角。

  老人对着空无一人的客厅,正儿八经地开家庭会议:“咳,大家都到齐了啊,今天召开的是家庭换届动员大会........”,之后就是老人和老家具之间深情又好玩的互动,非常有趣。

  回到《仙女未曾下凡》,作家最后虚拟了一个餐厅老顾客的角色去做讲述者,因为他置身事外又触动最深。

  至于理想的讲述者,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不同的讲述视角,可以赋予故事不同的味道。

  《文章自在》读后感(十):《文章自在》读后感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时候,越做越会想将某件事做得更好?

  已经忘了为何开始写文章,而在不知不觉写了九十余篇后就买了这本教写作的书。

  前些年也有给过我写作建议的朋友,或是在标点上、或是在前后文承接上。

  每每很感激这些意见,让我有意识地去优化。

  读完这本书似乎久违地上了一堂语文课。

  甚至在看到文言文部分的时候,打起哈欠来都好像回到那个穿着校服的夏天。

  早已遗忘学生时期做的语文练习,也都回来了。

  例如,

  在一句话里面删去重复表达,避免冗余;

  写同/反义词,用以丰富语言基础词库;

  用不同的词语造句,通过串联练习表达;

  细究例文的遣词用句,培养出语感等等。

  原来提高方法老师早就传授过,但我考试后即弃了,并未放心上过,甚是可惜。

  初中有一件事至今历历在目。

  在仲夏日的一场语文考试上,我写了篇关于亲人离世的作文,写到动情处不自觉落泪。

  而后当时的班长读了我这篇文章后,也红了眼眶,她感叹道:写得真好。

  记忆中后来也写过其他高分作文,但惟独那篇难以忘怀。

  动人的是那份真情流露。

  说起来,这些年愈来愈意识到「真诚」的重要。

  往往有很多方法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但技巧更多是锦上添花。

  就像现在回看叛逆期的博客会有种羞耻感,少年强作愁,再多技巧也无法补救满屏的空洞。

  文中作者也屡屡透露对模式化的作文教育的厌恶,强调的是自由的思想、真诚而独立地表达,再谈添些如虎添翼的方法。

  幸好这些年,写作再也无关考试,也不再是叛逆期的情感宣泄。

  而是想把经历的真实故事或感悟分享出来。

  这时再去学习更好地传达,而非只是表达或许也是个不错的节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