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春天 得以安葬》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春天 得以安葬》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3-19 12:39: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春天 得以安葬》经典读后感有感

  《春天 得以安葬》是一本由[韩]高银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天 得以安葬》读后感(一):国民诗人

  韩国文学,于我而言,犹如荒原一片。读了两本高银的诗,感受了一把韩流的冲击。高银生在日本殖民时期,所以他比一般人更热爱韩国的三千里山河;高银坐过监狱,聆听过下层人民的悲歌,所以他更能体会小人物的悲哀,他发愿要为小人物以诗立传,作“万人谱”;高银做过十年的禅僧,对于生死的感悟比一般人更为深刻,所以他的诗里有大悲悯;高银译过李杜诗,所以他的有李诗的浪漫,也有杜诗的沉郁!

  《春天 得以安葬》读后感(二):安静集市上的老婆婆

  在安城逢五的集市上

  几个老婆婆东一堆西一堆摆着摊

  她们各自长着尧舜时代的脸

  人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

  若无其事

  把水蒜说成田蒜卖掉

  一大早

  已卖出好几拨

  还在说这是开张生意

  便宜给您

  到了傍晚

  喊甩卖

  卖光之后

  再弄一颗

  又开甩卖

  嗬嗬人生也该有这么一天

  让七旬八旬的老妪蒙上一回

  恍然记起那天回家路上

  错将木槿认作芙蓉

  那一定是经年的老木槿

  耍弄了我这愚笨的男人

  (这么接地气又好笑的诗~已经反复笑了很久了,我什么时候也可以去卖卖菜啊~^ - ^

  (顺手再抄两段较长的,短评写不下~

  《树的正面》

  即使是说不出话的一棵树

  也会为一声爱的表白

  迎着风激烈的摇晃叶片

  将绿的更耀眼来年的叶子

  它会倾尽世上所有的夏天

  酿红一树绝世无双的叶

  人与人之间

  无论怎样撕裂

  任谁也无法阻断的红叶

  在那里燃烧

  《某种喜悦》

  此刻你思索的

  是某个人

  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即将思索的问题

  不要流泪

  多么值得欣慰

  在这世界

  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数不清的你汇聚为你

  多么值得宽慰

  数不清的他人相逢为你

  不要流泪

  《春天 得以安葬》读后感(三):高银诗选评论

  

高银在日治时期成长,那时候全韩国都学日语,不允许他们学习韩语,但是他偷偷学,除此之外他还学汉语。

日本走了以后,迅速进入朝鲜战争,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是看着尸体长大的。他在小学二年级说他想当天皇,被惩罚。小学四年级发动全校罢课把亲日派的校长弄走,后来校长虽然走了,但是这个事情也让他没有考上自己想去的中学。他还要工作,挖坟墓,一名初中生每天背着恶臭的尸体一个个埋起来。他还当过一阵子乞丐,直到他捡到一本诗集,他大受震动,于是励志做诗人。他还当过僧人,这期间也仍然坚持写诗,最后还俗。

高银曾经有一段时间被禁止写诗,不能写诗他就翻译中国诗词,甚至翻译过楚辞,但是偶尔他还是会私下偷偷写,终于他再次被判入狱,说他的诗颠覆政权,想要发动内战,他被判了几十年,而且随时可能改成死刑。在这次入狱的时候他决定如果还能活着出去,他要为牢狱中的人写诗,那些人有的是妓女,有的是小偷,有的是流浪汉,有的是政治犯。

出狱后他开始完成自己的梦想,他要为人民写诗,他要写《万人谱》,截止到现在他一共写了5000多个人,成诗4000多首,目前他还在写。

虽然他为韩国人写了那么多诗,但他常常说自己没有归属感。他不为民族写诗,不为个人写诗,他写的诗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好像是为自己写的,这就是一位诗人的伟大。

  《春天 得以安葬》读后感(四):春天得以安葬

  有缘读到韩国诗人高银的诗歌选集《春天,得以安葬》,尽管是翻译后的作品,并不有像以前阅读翻译作品,总有一种距离感,节奏和韵味总也不对。 这本诗集有亲切感,大概和诗人多年的汉语功底有关,也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他出生在那个尚未分裂的朝鲜半岛,少时,经历过撕裂南北的战争,注定他的诗歌也随之经历起起落落。从颓废的文艺青年到遁入空门的僧侣,从不解世事的抑郁到积极奋进的民主斗士,高银的一生精彩纷呈。 高银9岁就开始学习汉语了,他翻译出版过《唐诗选译注》《楚辞译注》《杜甫诗选》。对自己诗歌风格的转变,他说:“我景仰李白的想象力,热爱杜甫的直诚。对诗人而言,直诚是囹圄。我是李白的兄弟。然而,时代要求我站到杜甫这边。” 他认为雕琢和修饰是多余的,:“诗原本就是与禅一脉相通,崇尚使用最少的语言,二者都是冲破了语言之樊篱的新天地。” 高银甚至很少“写”诗。依他的说法是:“诗歌降临。”有时他也会沮丧地说“诗歌多日没有光顾”。在诗作中,他常常自比为“乞丐”,注定一生到死都要向宇宙乞讨语言与诗歌的乞丐。 高银对诗歌的看法也颇富禅意。他认为,一首诗一经诞生,就已不再属于诗人了。 “当我睁开眼时花儿盛放 当我合上眼时天在下雨 一息尚存便做鸟儿啼鸣 撒手人寰便做雪花纷飞 不赘言” “哪怕再微不足道也是 有人诞生的日子 有人离去的日子 有人等待的日子” “我不是一个人 从来不是 统领着六十万亿细胞 我活着作为整体 走出的“之”字欲狂飙 那是六十万亿细胞酩酊大醉” “诗人的心从一切罪孽与虚伪的罅隙 淬炼出这个时代最真实的谶语 而后这颗赤诚的心 被其他的心痛殴致死 诗人的心注定多舛”

  《春天 得以安葬》读后感(五):春天无处可逃

  一位出生在朝鲜半岛日据时代的诗人

  个人的一生经历了出家、抑郁、自杀未遂、左翼分子、成为文化符号的不同阶段

  诗人所在的土地经历了解放、纷争、意识形态的对抗、民主运动、走向世界的崛起的风云变迁

  笔下的诗该都是“诗史“之类吧

  自身也该成为史诗吧

  壮怀激烈、沉郁顿挫像是标配的形容词

  难道诗一定是要厚重的让人敬而远之的长短句

  他自然是不同意的

  他说诗人是“三岁之前为别人流过泪的人”

  是天真的赤子之心

  孩子初见世界

  为世界的美好与不美好而流泪

  或是“为不认识的什么人哭泣的萨满”

  是神授的巫师呓语

  萨满沟通天地

  为每一位祈祷者传达或福祉或罪孽的感应

  这是诗人以汉语出版的第一本自选诗集

  “春天 得以安葬”

  小清新般的沉重之名

  “春已投海自尽,人说她畏罪。“

  像是与台湾简貞《水问》的开篇互为问答

  1933年出生

  今年的诗人已经86岁了啊喂!

  简直老清新

  诗集,就是随处翻看都好像与自然聊骚的对话

  当然冯唐版《飞鸟集》不属此列

  ”佛祖/您是四月初八夜让我心翕动的那盏西瓜灯吗“

  (《四月初八》)

  西瓜灯是在调侃印度人的大头吗

  浴佛节的这句有一种觅之萌感

  “我想变成一块抹布/作为抹布/擦净我肮脏的一生“

  (《抹布》)

  写1984年的这首时诗人51岁了

  知天命

  开始衰老

  抹布的褶皱如脸上的皱纹

  “从前以为恋慕海的广阔/用减法放下些欲望同希望/走到一池静湖边/朝湖中山影抛石子/恰巧清风赶到/我同桂花树喜得手足无措/当抛出的石子沉没之后”

  (《湖·风之诗篇》)

  1988年的这首最为喜欢

  说不上是参悟还是情诗

  是人生哲理还是似有所诉

  只是那一句与桂花树惊喜的起舞

  足以将湖光山色铺满眼前

  春天如要安葬

  就了结于此吧

  春天无处可逃

  就躲藏于此吧

  哪怕桂花是秋天的花

  也让她开放在诗里的春天吧

  《春天 得以安葬》读后感(六):~

  延伸阅读 《素食主义者》[韩]韩江 《客地》[韩]黄皙映 《我们扭曲的英雄》[韩]李文烈 "高银诗选" 《春天 得以安葬》和《唯有悲伤不撒谎》 《春天 得以安葬》 作者:[韩]高银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高银诗选 译者:金丹实 《唯有悲伤不撒谎》 作者:[韩]高银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译者:薛舟 【内容简介】 《春天 得以安葬》和《唯有悲伤不撒谎》是韩国国民诗人高银的诗歌集。高银的诗作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既有对朝鲜战争造成心灵废墟的哀歌,也有笔墨疏朗清淡、充满东方禅韵的絮语。作为韩语文学集大成者,高银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艾伦·金斯堡则誉之为“带鬼气的韩国诗歌菩萨”。 推荐阅读 《素食主义者》 作者: (韩)韩江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译者:千日 出版年: 2013-7-1 页数: 220 【内容简介】 英慧的梦中充满了杀戮和鲜血。有一天,她突然无法再忍受肉的味道,成为了“素食主义者”,然而,这只是她妄想症发病的开端。英慧的姐夫民浩身为影像制作人,正陷入创作的低潮期。他从妻子那里听说小姨子英慧的臀部至今还留着胎斑,突然产生了久违的灵感,想要在女人的裸体上彩绘并拍摄成视频。伴随着灵感而来的,还有他对小姨子隐秘而疯狂的欲望。挣扎在恶梦边缘的英慧,在姐姐的救赎中踏上艰难的旅程…… 《客地》 作者:(韩)黄皙映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副标题:黄皙暎中短篇小说选 译者:苑英奕 出版年: 2010年01月 页数: 336页 【内容简介】 黄皙暎是韩国当代著名作家。作品集《客地》收入的七个短篇和两个中篇,均为作者初期代表作。作品大致分两个主题:一个是有关战争对韩国民众心理所造成的创伤和阴影,其中包括中篇《韩氏年代记》、短篇《骆驼眼圈》和《峡谷》,这三个作品分别取材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光州运动:另一个是有关韩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飞速产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民众的付出与牺牲.反映这个主题的作品有中篇《客地》、短篇《去森浦的路》等。 《我们扭曲的英雄》 作者:李文烈,譯/盧鴻金 出版社:大塊 出版年: 20050201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韩国最受欢迎的作家李文烈所写的寓言故事,借着小学生的权力斗争,巧妙的反映出人类社会中权力变幻的无常,呈现人平凡的一生中,许多令人心痛的人际权力关系,和不完美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以及这一切背后幽微难辨的人心。

  《春天 得以安葬》读后感(七):他的心里装了太多人了

  我在听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时第一次听说高银的名字,他说高银被称为韩国的国民诗人,如果要打个比方形象一点来说的话,他就是韩国版鲁迅。我很有兴趣。因为鲁迅不仅优于文字,更伟大之处是他在作家以外还有个身份是“战士”。读高银这本诗集,字里行间充满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对人民疾苦的悲悯。

  他写:

  诗人的心从一切罪孽与虚伪的罅隙

  淬炼出这个时代最真实的谶语

  而后这颗赤诚的心

  被其他的心痛殴致死

  ——《诗人的心》

  诗人为什么被痛殴呢?如果他只是伤春悲秋、无病呻吟,或是写些情情爱爱、莺莺燕燕,他的诗歌便无人放在心上;但这诗人想得太多、干涉得太多,甚至要以一个战士的姿态去指出时代的错谬,他满怀的赤诚便是满肚子不合时宜、阴谋诡计。“致死”二字,写尽诗人的不堪忍受、孤立无援。

  我还喜欢他写和平的句子,他说:

  和平是你的房屋我的庭院

  ——《和平·其八》

  有许多人用大量的词汇、场景去描绘和平的景象,以凸显和平的重要性。然而高银只用“房屋”、“庭院”这样简单而平常的词,就囊括一切——和平,只是安安静静享受一份自己家的净土而已,一件最小的事,一个最小的地方,足以写尽和平。这无关天分,只因为他是一个受了太多苦楚的、一生坎坷的人,一个平静的自己的房舍就足以让他感到平安了,他平静的叙述是用一生的苦楚写就的。

  他写:

  此刻的伊拉克

  贫铀弹轰炸巴士拉

  两岁女童死了

  浓眉大眼的

  未来的二十岁姑娘死了

  一岁男婴正死去

  未来的十九岁小伙儿正死去

  我的二十岁战栗不已

  ——《二十岁》

  他不是一个只关注自己和自己眼皮子底下一点事的诗人,怪不得他的心这样沉重,他的心里装了太多的人了。他为在遥远的伊拉克的战火中丧生的孩子而哭泣,哭这些孩子本该有的人生,也为自己仍然苟活而愧怍,我相信这发自肺腑,并非因为他想太多。因为诗人他自己就是一个战火中长大的心灵上的孤儿。他上小学,时值日本殖民统治,改掉了他喜欢的韩文课,所有孩子被迫学习日文。长大了,朝鲜战争来了,南北战争间的报复性屠杀,让他亲历了无数次他人的死亡,而后也一直在避难奔波。他坎坷的人生给了他一颗悲悯的心,这颗心因为浸满了眼泪而无比沉重。

  一直以来,像这样带有些政治、批判意味的诗歌,在我的阅读选择中一直被束之高阁,我认为它曲高和寡,可读性不强。说实话,我更爱读情诗,因为轻松且愉快。然而随着年纪渐长,我慢慢可以品出这些诗歌的厚重。它们是有力度的诗,甚至是有生命的,历史是它的身躯,悲悯是它的表情,他们甚至不属于写出它的诗人,诗人不过是它们的忠仆,听候这些纷飞之诗歌的吩咐。

  半澈2020.5.14

  《春天 得以安葬》读后感(八):风即是旗-诗集节选摘录

  从前一味恋慕海的广阔

  用减法放下些欲望同希望

  走到一池静湖边

  朝湖中山影抛石子

  朝复苏的山影抛石子

  恰巧清风赶到

  我同桂花树喜得手足无措

  当抛出的石子沉没后

  汗

  不曾流下汗水的人

  注定两手空空

  遑论新割草香般的真理

  我的爱人说过

  挥汗之后的感觉比尽情哭过还要清新

  世界变得清新

  安城集市上的老婆婆

  在逢五的集市上

  几个老婆婆东一堆西一摆着摊

  她们各自长着堆尧舜时的脸

  人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

  若无其事

  把水蒜说成田蒜卖掉

  一大早

  已卖出好几拨

  还在说这是开张生意

  便宜给您

  到了傍晚

  喊甩卖

  卖光之后

  再弄一摞

  又开甩卖

  嗬嗬人生也该有一天

  让七旬八旬的老妪蒙上一回

  恍然记起那天回家的路

  错将木槿认作芙蓉

  那一定是经年的木槿

  耍弄了我这愚笨男人

  少年的路

  我不能像只空瓶只活自己

  不能只顾自己骨肉的幸福

  因为我也想成为他人 哪怕只一回

  若非这样

  将永远自囚与蒙昧之中

  对环绕我的无数他者一无所知

  无题 323

  在路上 遇到一个想驮在背上的孩子

  在路上

  遇到一个想领回家的孩子

  所谓发达国家

  不外乎是

  侵吞他国土地

  同时也能

  悉心养大

  别人孩子的国家

  阴险继母的传说在这个国度家喻户晓

  然而当一群孩子玩耍时

  人们只知喊自家回家

  不声不响喂肉汤

  人人只认自己的骨肉

  在路上

  遇到一个 我想好好抚养的孩子

  养大后送回让他过自己的人生

  唯有抚养过别人的孩子的人

  才有权小声谈论爱

  。。。。

  在路上

  遇到一个想领回家的孩子

  这条路变得无比幸运

  回忆录

  二十岁

  不知为何 厌食般排斥杏花盛放的春天

  总是饥渴

  向往着“哐”的一声

  栽倒在

  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零下四十多度

  酷寒的冰天雪地

  再让年轻的十二月党人补上一枪

  愚顽的岁月里

  渴盼的只有无休止的疾风迅雷

  铡刀剁下神的手腕

  泥土在镐击下皮开肉绽

  哀哀嚎泣

  六十岁

  毅然把各种杂七杂八清光

  最鄙视迟来的辩解

  依旧

  受不了风和日丽的大晴天

  当雷鸣电闪

  刀锋刺破乌云

  我喜不自胜

  在狂野的肉躯上

  狂奔

  朝着遥远的那端

  疾走

  所有达观见鬼去吧

  所有解脱见鬼去吧

  六十岁后依然幼稚灿烂

  与三两好友

  只留一侧肺叶

  为另一侧的缺失

  不得不日夜朝着另一侧跋涉

  至今铭记后知后觉的晚星般的格瓦拉

  后半生是前半生的大爆炸

  《春天 得以安葬》读后感(九):空旷的广场再次被潮涌的野兽挤满

  

相比与今天饱受关注的韩国电影、综艺和电视剧,韩国文学被我们关注得太少了。在整个韩国文化于当代社会各个层面不断蔓延的过程与趋势中,文学占得比例太小了。除了《 82 年的金智英》这种话题类的畅销书,严肃的韩国文学在我们很多人视野近乎缺席。当然,今年国内出版了李沧东的《烧纸》这部优秀的作品,但显然也是借了电影的“东风”。

今天我们来关注韩国的严肃文学,给大家推荐的是诗人高银的这本《春天 得以安葬》。

我们很难找到一些词语去概括高银。青年时仓促面临死亡,幻灭自杀不得又遁入空门,虚无袭来让他又成为首尔街头的浪子。韩国的民主化运动的火焰袭来,他又奋起而欣然迎战,在广场上呼嚎,在铁监中发光。暮年,他又选择驰骋流浪,决心用卷帙浩繁《万人谱》刻写韩国现代文明的史诗,向世界的深处走去。

高银是一段仍在继续的历史。他本人正如那个命运多舛又在矛盾中新生的朝鲜半岛,这让《春天 得以安葬》类同一个国家的生命和一个民族的念诵。其中没有堕入政治的纠缠,也没有沉溺于个人的絮语。他的情感和诗句,和历史、和风、和大地是一体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翻译。金丹实的译作,用词和意境上,和高银本人的经历和性灵很贴合。翻译高银的诗,其实需要比较深的汉语功力。早年的高银熟读中国古代经典,汉文化/禅宗文化内在于他的诗歌。而作为占据中华文化主体位置的我们,要从一个相对而言作为他者——高银那里体认他对汉文化的采摘和酿造,并再次用母语把这酒劲、酒色和口感还原出来,这个不仅需要译者的努力,我在阅读的时候也感觉到一种参与,那其实是一种新的发掘、再现和创造。

高银的诗歌自有其谱系。从一开始的大开大合到后期他的诗句愈发变得隐微,变得更加简洁精炼。我独爱他的风,这世上,恐怕唯有他,能把风写成这样——

早年,他的风是自由纯净的:

山谷之上 山谷之下

他们的灵魂在游走

风 是他们的柔歌

抗争中的风是苦涩百结的:

活着如海 极目不见一片风帆

……

风起明后天

树上最后的叶子将会落下

去迎接那风的路上

晚年的风像夹带着远方谣曲的一幅肖像:

今夜我要悄然化作风

作为黑暗的客人或客人的替身

溜进那低首的村庄

……

起风时

不等化作风

先化作

一次临终 一次诞生

诗人的自由是风的自由,高银就是那深沉而高贵的风。

(撰文丨《单读》编辑 沈律君)

  《春天 得以安葬》读后感(十):高银诗歌中的身体、罪与佛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