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山间风疾》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山间风疾》经典影评有感

2022-04-27 03:01: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山间风疾》经典影评有感

  《山间风疾》是一部由陈华翔执导,李冬梅 / 张亚龙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间风疾》影评(一):高压锅与灾难艺术家

  生活如果凑近看,是悲剧,简直一地鸡毛,乱七八糟,溃不成军,譬如这部关于拍电影的纪录片所记录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一群临时凑起来的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争分夺秒,要完成一件既需要激情,又需要才华的事情,想想既不容易,又不浪漫,就像一头正在发情却无处发泄的高压锅。

  由于该片制片公司是西安石榴影视,所以,近期有幸获得了内部放映机会,见到了低调且嗓音略带磁性的导演和制片本人。

  生活离远了看,是喜剧,整个观影过程非常刺激,因为故事足够好看啊,大家是不是还发出超大的笑声,很久没有这么愉快的观影体验了,因为人物足够精彩,可爱,且意外频发的剧组,能带给人超多的欢乐!

  本片映后讨论环节异常激烈,有观众提到小龙是负面形象,我不这么认为,纪录片只是生活的横截面又不是全部,你凭什么这么键盘侠,这么妄加揣测?纪录片最好还是不要带道德批判去判断故事里的人物,当代网民特别容易情绪化,特别容易道德批判,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没有触碰到法律,建议网民们还是少当道德批判,少管闲事,至少能有益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腐兰兰的电影《灾难艺术家》,也是关于拍电影的故事,区别是《房间》是烂片,而《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却最终成了,获奖无数。人都是结果导向的,都是站在终点评判过程,正因为本片和《妈妈》都得奖了,所以这个高压锅煮青蛙的过程,我们现在是用轻松且调侃的心境来看的。

  我看到有人说本片让他,想起自己做活动,需要协调很多部门,不单单是独立电影创作难,任何一个事情在起步阶段都是难的。如果要复盘,导演和制片当然是难咎其责,毕竟是她的第一部长片作品,如何与摄影沟通,如何协调各方面,所以,记得刁亦男好像说过,在中国剧组,要想当导演就得学会黑社会一般的玩法。当然,最主要是独立电影的拍法和干行活团队是不融的。

  但是,我更想为生存艰难的女导演发声,要想在中国当一个女导演,镇住所有人,要么找个好制片,要么就把自己变成一个女流氓,疯子。我记得电影《柳青》导演说过一个故事,导演田波和王苗侠一起在家经常吵架,家中的保姆直接把他们的剧本给烧了,后来保姆也下课了。

  《山间风疾》影评(二):拍电影和谈恋爱一样,都是不浪漫的

  《山间风疾》有一明一暗两条叙事线索。

  明的层面,导演追踪记录了《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在山西某地的拍摄过程。这部女性导演首作,小成本投资的文艺电影在今年平遥影展上拿到最高奖项:费穆荣誉最佳电影。

  而暗的层面,则是《妈妈》一片的导演兼编剧李冬梅,与电影前期摄影张亚龙之间情感关系的羁绊。

  两条叙事线交织进行,最终收束在冬梅的心理成长与变化。

  这部纪录片时长接近两个半小时,但观看过程并不觉得冗长,反而妙趣横生,兴味盎然。委实是当一个新人导演开始她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拍摄时,她所要面对的艰难与波折,有太多不可预知了。本片的戏剧性由此生长,枝节蔓延。

  譬如,李冬梅回到自己出生、成长的偏僻的山村拍摄处女作,家乡的亲人原本热情地表示给予支持,以一个相对公道的价格,出租民居给剧组人员住宿。可是当他们听说这部电影的投资金额之后(实际上也没多少钱),立马坐地起价。李冬梅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在她心目中朴实、敦厚的乡亲,竟然如此惟利是图。

  譬如,剧组拍摄一场出殡的戏,要路过一个工地。工地负责人认为这不吉利,而出面阻挠拍摄。

  再譬如,一个成本有限的文艺电影,如何在资金预算与拍摄进度、主创成员的艺术追求之间,寻求平衡。

  我看《山间风疾》感同身受,一再联想到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为某个电商平台做的线下活动项目,一样涉及到多个部门的沟通与协同合作。这部纪录片把拍电影这件事祛魅了。电影尽管是一门艺术,但电影拍摄与制作过程,不是阳春白雪的,而是非常琐碎和实际的,片场如职场,一样要处理大量人际关系。

  冬梅和小龙,既是情侣又是工作伙伴。前期小龙陪着冬梅完成剧本创作后,在原本的构想中,他们一个人负责调教素人演员,一个人负责影像风格。但当他们第一次面对一个成熟的制片团队接管自己的电影项目,如何与他人合作,将自己心中的艺术理念与想象,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内容,指导片场同仁去落地执行,小龙表现出了严重的不适应。由于他的理想化,也由于他能力的落差,无法统筹摄影班底,从而情绪激烈地提出离职。

  江湖救急的摄影师进组之后,观众看到了可以胜任这个职位的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身为观众,我惊讶于看到,原来摄影团队的成员,其实非常在意每天收工后,摄影师是跟他们坐同一辆车,还是跟导演坐同一辆车。如何凝聚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的向心力,让跟焦、灯光等人员全力配合摄影师开展工作,除了才华之外,更考验一个摄影师的领导、交际能力。

  类似呈现剧组日常工作的段落,本片还有不少。譬如导演身为剧组权力结构的顶尖人物之一,在一个资金预算紧张的团队里,她还要去安抚身兼多职的剧务的情绪,夸奖他饭菜烧得好吃,让他更有干劲。

  本片始终没有直接、明确地陈述冬梅与小龙之间的情侣关系,全片都没有一个亲密的肢体接触画面,第一次让观众感到不对劲“诶,这两个人是情侣吗”,是小龙退出剧组后,却仍然滞留当地。有一天,他想上山去探班。车开到半路,他停下了。极目远眺,他开始感慨冬梅一路以来的艰辛与不易。一个女孩出生在封闭、落后的山村,如何一步步接近她心中那个有关电影的梦。小龙就望着剧组所在的方向出神,然后又说不去探班了。电影没有再补充讲述小龙中途折返的原因。但在我心中,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爱情的瞬间。

  电影完成后,摄影如何署名,又成了一个问题。冬梅面对镜头吐露了大段内心独白。她原本想,以小龙这样清高的性格,中途退出项目之后,不会在意署名的。没料到不是。这让她对小龙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她坦诚她有些失望。自电影筹备开拍到结束,亲戚让她失望,恋人也让她失望。冬梅对人性有了更深一层体认。结果她还是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法,把小龙名字加上去了。

  《山间风疾》的导演陈华翔和小龙是朋友,才得以有机会进入《妈妈》团队,跟踪拍摄幕后故事。在剪辑阶段,小龙充分给予陈华翔信任,没有干预他对故事的自由呈现。以最终呈现的影像来看,陈华翔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在IDF映后,小龙面对观众,自称是本片的反派人物。导演原本可以故事剪得更情绪化,挑动、引导观众轻易地去做道德审判,骂小龙渣男。但是他没这么做。我想以小龙和冬梅的关系,同为艺术工作者,他们俩之间的情感密度,他们俩之间能量的传递,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也无法轻易地呈现全貌。

  我极为欣赏《山间风疾》,在于这部纪录片具备一种高超的道德感。当他表现一段情感关系时,他足够淡漠,又足够审慎。如果说关于电影和爱情的刻板印象是浪漫,那么在实操层面,拍电影和谈恋爱一样,或者说谈恋爱和拍电影一样,总是不浪漫的时候居多。

  杨笠说,男人那么垃圾,但她离不开男人。一名才华杰出的独立女性,她还是可以拥有正常的情感需求的。她并不需要一脚踢开男人而彰显独立。爱情也并非只在两个完美无瑕的人之间才会产生。人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和缺陷,爱一个人带来的伤害,也许只是认清这个人不符合自己原本的想象。在经历失望之后,不轻浮地高呼“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依然包容他在自己生命中的存在,是一种宝贵的清醒,可能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山间风疾》影评(三):《妈妈和七天的时间》片场多种可能性,这部纪录片告诉你!

  十月中旬的大陆影迷无疑是幸福的,又是痛苦的。多地举办了片单惊艳的电影展映活动。选择和放弃把他们送上一个个充满向往,而又让人心碎的旅程。

  其中接踵而来的平遥国际影展和西湖纪录片大会是下半旬影迷内心左右互搏的主战场。而今年在二个影展却做了一个有趣的互动。

  平遥国际影展放映了李冬梅导演的《妈妈和七天的时间》,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放映了陈华翔导演的《山间风疾》。

  二部电影在各自参加的影展中都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如二朵并蒂莲绽放在华北的星空下和杭州城的西湖边。

  我们有幸看到了《山间风疾》,并采访了陈华翔导演,在离曲苑风荷不远处。

  文、采访:东SIR 朱令仪

  编辑:东SIR 朱令仪

  公众号:抛开书本

  陈导告诉我们看到了中国独立电影生存环境的艰难,一直想拍一部关于独立电影的纪录片。他和张亚龙(影片中的小龙)是原本认识的好朋友,知道他们在拍《妈妈和七天时间》,就去创作了这部电影。 开拍前他没有做太多筹划。其实还没准备好,但因为考虑到再不开始拍就会错过更多素材,就直接过去了。拍片过程中他和冬梅导演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冬梅导演很喜欢《山间风疾》。看完影片第一感触可能就是李冬梅导演太难了,联想到刁亦男导演前二天在平遥影展论坛上说的,有人告诉他说导演在现场得像个流氓,要镇得住场,让人生出很多感慨。陈导描述说,你会看到她偶尔的强硬。她面临着太大的压力,像资金方面等等。另外作为女性来说。现场多数都是男性,那应该也是种压力。

  (从左至右顺序为:沈老师/摄影师,陈华翔/导演,张亚龙/摄影师,一松/执行制片,其中沈老师,张亚龙和一松的职务均为《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剧组中的职务)

  陈导又说:“光是一个导演身份,有其他方面做好,其实还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然而影片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所以方方面面问题就出现了。”陈导在现场作为一个记录者又是同行的感受是:“我也着急,不希望发生这种事情,其实我去掉了很多的冲突,没有放出来,因为我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影片中陈华翔导演既是现场的记录者,又是影片中当事人的朋友。这个身份在现场非常微妙,在现场有矛盾,甚至有冲突时,陈导并不会介入。而作为当事人的朋友,他应该是要上去调解的。陈导演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拍摄过程中,可能有些人会说话,我会尽量在拍摄还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忙说几声,或者示意。”陈导回答说。《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是一部有着自己美学追求的电影。

  《山间风疾》在呈现这点时的处理非常值得赞扬。首先它表现了这个点,因为这个点是《妈妈和七天的时间》的核心部分,是它不能缺失的,然而它表现的方式又很克制,它均衡的表达了这个追求对全剧组工作的影响,因为它是整个这部电影的纪录片。陈导解释说:“李冬梅导演有很多的想法,对这些想法有她的坚持。但她不是摄影师,她不可能操作达到想要的,所以才会跟摄影师有冲突。假如她没有这些对美学的坚持,就不会有冲突。所有里面的冲突多数是因为她对美学的坚持。但我不想做的那么刻意强调。里面很多东西是很隐晦的,纪录片是很隐晦的。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有,包括每个人的性格。都是我不愿意说的太直白。”

  《山间风疾》里面用很大的篇幅记录了《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剧组成员之间的矛盾,甚至是混乱的一面。这时候《妈妈和七天的时间》依然能支持这部电影的拍摄就很重要了,张亚龙甚至还来到放映现场支持,在映后的自我介绍中就介绍自己是影片的头号“反派”。

  陈导回忆说:“因为大家都是做电影的,对这一块宽容度很高,包括小龙在那样的状态下,依然能支持这部片子的上映。第二个是在剧组里面,大家对摄影机的敏感性不会那么高。再加上跟剧组人相处的比较融洽,关系也比较好。除非他在极端特别的情况下,特别不想让我们拍的东西,偶尔也有。这些偶尔对我的拍摄、呈现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对于电影里面反映的现象在中国的剧组里面是否普遍,陈华翔导演的回答是他没什么经验,听说还算比普遍。可能没那么多,但多少会有一些。具体情况也不了解。然而参与了这部电影拍摄又使他对中国独立电影和工业化有了很多感想。他说在中国独立电影的工业化其实很难做到。特别是作为独立电影导演的第一部片子,工业化你都不知道是什么,怎么去做,包括请人,没有那么多钱,没有那么多资源,找不到要的好的,这里面的各方面,没办法控制。只能在这种情况下创作,最重要还是导演能把他的剧本,他的内容拍出来。然后他又说:“其实前面的艰辛,后面有好的结果,也很好。

  就像冬梅这部片子,有这么好的结果,也算是为独立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包括我们这片能出来,其实也算对很多创作者一次鼓励或者鞭策。再困难的事情,你只要做,都会有个结果,不管好坏。”《山间风疾》里面有一些对冬梅导演在当地的朋友亲戚比较写实的描写,这部分放到影片中既是纪录片的必需,也是它的勇敢。同时也是陈华翔导演和李冬梅导演对艺术的执着和勇敢。“涉及到这些的每个镜头,我都会考虑。有些镜头没什么大的问题,有些镜头就要多考虑一些,再按照节奏和剧情放进去,然后肯定会给当事人看一下。

  即使他们不管,我也考虑很多。”陈导接着又说:“另外有些东西可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无论怎么做,都会可能有各种解读。那些全要顾虑的话,你就没法做了。出现这种情况,我就要考虑,镜头到底讲了什么,如果没有,就不管了。如果有,是不是必需的。然后再考虑处理。”

  影片如实呈现了剧组成员之间的矛盾,甚至混乱,《妈妈和七天的时间》剧组勇敢的让观众看到了这一切。那么这种呈现、这种勇敢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陈导谈了他对这一切的观察和思考,剧组比作一个人的话,可能还是亚健康的状态,就是不太健康的一个状态。可能很多独立电影的剧组或多或少都是都有某一种身体上的疾病,就看这个疾病能不能激发你的意志,这个人的意志是什么,导演就是这个人的意志。如果坚持不了的话,可能就被击垮了,整个组就散了。如果这个人意志坚定,最终就算再多病痛,也就挺过来了。挺过困难,产生抗体就过去了。

  看完《山间风疾》有一个特别的感觉,它不光是一部电影纪录片,它所记录的不光是一部电影的诞生。它实际上也在表现人性,它以剧组为小社会,以镜头为手术刀在解刨着人性。这使影片有种独立电影的气质。对此陈导补充说:“我下一部在准备的是想拍剧情,我对剧情片可能更喜欢一点,写剧本更多一点。这部片子拍的时候是按纪录片拍的,其实剪辑时候我是以一个故事片的思维去在做的,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电影纪录片,是以艺术电影或者独立电影那种电影的思维去做的。如果是纯粹的传统的那种电影纪录片的话,可能时长并不会这么长,镜头的长度,镜头选择,可能会丢弃掉很多东西。所以才会变成就这次西湖纪录片大会最长的一部片子,148分钟。”《山间风疾》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首先讲述了独立电影生存环境的艰难,有理想、有坚持的独立电影人生存的艰难,然后以滴水观沧海冷静又不失温情的呈现了这个社会的种种。

  这是一部值得我们期待的电影,我们希望早日在院线等放映渠道和它相见,同时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喜欢上了李冬梅导演和她的《妈妈和七天的时间》,我们也同样期待早日看到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