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毛姆传》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毛姆传》读后感1000字

2021-07-01 00:30: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毛姆传》读后感1000字

  《毛姆传》是一本由[英] 赛琳娜·黑斯廷斯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7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毛姆传》读后感(一):值得推荐

  其实吧,我觉得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未必可以显现出他写作的动机和背景。因为作家的思想可以是悬空的。丰富的人生可以给作家提供灵感,简单的生活也能给作家提供灵感。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活对作家的写作还是有些影响的,只是不像人们所想得那样。这本书增加了我对毛姆的了解,加深了我对毛姆的理解,值得推荐。

  《毛姆传》读后感(二):所谓成功,就是尽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写下《人生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面纱》等畅销小说的英国大文豪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个谜一般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风流倜傥,性取向成谜,多金会玩,又很有才学,直到80多岁仍游戏人间。年轻时,毛姆曾经在英国军情处做过特工,在马来西亚乘包过种植园,去亚马逊丛林探过险。

  马尔克斯说,毛姆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奥威尔说,现代作家中,毛姆对他影响很大。犀利如张爱玲也曾坦诚:“我是毛姆作品的爱好者。”他的文集,村上春树反复阅读。作家刘瑜说,每次旅行想要带本什么书,总会挑选毛姆,阅读毛姆的书,就像和一个老爷爷聊天一样亲切。

  英国著名传记作家赛琳娜.黑斯廷斯在其所著《毛姆传》对他的多重身份曾有如下概括:孤僻的孩子,医学院的学生,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放荡不羁的巴黎浪子,成功的伦敦西区戏剧家,英国社会名流,一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救护车驾驶员,二战时的宣传家,间谍,同性恋者,与人妻私通的丈夫,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传奇人物,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他的情人秘书的固执老头……

  以“毒舌”著称的毛姆一生最喜为同时代的作家著书立传,但却拒绝别人为自己做传。《毛姆传》的出版对于全世界众多毛姆作品的爱好者而言,不吝于一个大大的福音。该传记将毛姆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生与创作经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一一道来,资料翔实,有理有据,字里行间充满文学性与趣味性的同时也不乏私密性,向广大读者揭示了毛姆鲜为人知的诸多方面,包括其幼年成长经历、成年后的感情纠葛、与西莉成家后的家庭矛盾、与同性爱人杰拉德三十年来的隐秘情史、笔耕不辍的创作心路。此外,黑斯廷斯对于毛姆与其同时代的诸多名作家间的恩怨情仇也多有提及。

  1874年,法国巴黎的一家医院中,一个新生命降临人间,他就是毛姆。当时没人会想到,这个婴儿日后会成为世界文坛的巨擘。尽管上面有三个哥哥,父母依然对他十分宠爱,但不幸的是,在毛姆10岁时,母亲与父亲先后去世,随后,他被送到英国的叔叔家中寄养。

  童年时的毛姆由于身材矮小且患有口吃而经常受到欺负,这在他的心中留下了自卑的阴影,久而久之,毛姆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幼年这段不可磨灭的痛苦经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人生的枷锁》中,菲利普.凯里患有先天跛足,他敏感执拗,自我折磨。后世的毛姆研究者认为,年轻的菲利普的跛足,正是毛姆一生中口吃的小说式表达。

  1892年,18岁的毛姆成为了一名助产士,在此期间,毛姆接触了无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并结合他们的生活状况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之后的五年时间,毛姆继续创作小说,虽然数量不少,但却没有一部能够令他身价倍增。

  直到1902年,毛姆开始转型戏剧创作,他的戏剧《弗雷德里克夫人》第一次让他尝到了名利双收的甜头。彼时,他的作品被奉为人人争相阅读的经典,此后,这位风头无两的名作家彻底践行了“男人有钱就变坏”这句真理,他那比小说还要精彩的私生活开始了。

  书中花了相当多的笔墨来叙述毛姆精彩纷呈的私生活。他的感情生活已经不足以用丰富来形容,他曾这样描述自己:“我几乎不停地恋爱,从15岁到50岁。”事实的确如此,直到他去世前的几年,他依然在恋爱,正是因为他对于各种各样肉体的迷恋,才能够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并且靠写作狂赚十几个亿。

  在黑斯廷斯看来,毛姆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除了他的母亲之外,还有他的情人,年轻女演员苏.琼斯与前妻西莉。一段求而不得的失败感情加上一段失败的婚姻转化成了毛姆此后创作的素材,尤其西莉,在《人生的枷锁》、《面纱》等作品中,都能看到西莉的影子,虽然毛姆一生情人无数,但很多人却认为他有着严重的“厌女症”。

  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大多都是粗鲁的,但其实这并不是“厌女症”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前妻,这个美国制药大亨曾经的妻子带给他的痛苦实在是太多。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市侩、爱财如命,把家里所有毛姆用过的东西卖给他的粉丝或商家以换取钱财的前妻在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毛姆,如果没有这段地狱般的婚姻经历,毛姆就不可能在作品中把婚姻的痛苦描绘得如此细致深刻。

  毛姆自称“四分之三喜欢女人,只有四分之一喜欢男人”,而实际上,英俊、充满激情的杰拉德·哈克斯顿才是他的终生挚爱。所以,毛姆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不过我尽力想说服自己是四分之三正常,四分之一同性恋。那是我最大的错误。”这是因为比他早出生20年的英国作家王尔德爆出被同性恋人之家人告发的事件后,同性情感在伦敦一时大受制约。

  这个比毛姆小18岁的同性爱人于1914年在战场上与毛姆相识,此后与他相伴30年。尽管在许多人看来,杰拉德并非一个合格的爱人。他游手好闲,嗜赌,出轨,惹出各种麻烦还需要毛姆来为其善后,唯一的“长处”就是在作为毛姆助手期间内为其寻找床伴。杰拉德去世后,毛姆写下这样的句子:“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那些四处游荡的时光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写的东西都和他有关,哪怕只是他帮我打的手稿。”

  基于此,黑斯廷斯认为,比之西莉,杰拉德可称为是毛姆的缪斯,是毛姆创作灵感的快乐源泉,杰拉德去世之后,毛姆的作品成色都不高。1965 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国去世,享年91岁高龄。其骨灰运回英国,这位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从此安眠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墓。

  当人们都在关注满地六便士的时候,只有他抬头看见了月亮的清辉,感受到了六便士里的世俗人性。在毛姆身后,其作品在世界各国家地区的每一个角落不断被翻译被再版,他那荒诞不经,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和他的毒舌让他在之后的时代有着不可言说的吸引力。黑斯廷斯在《毛姆传》中这样总结道:“他对艺术的热爱以及诚心的奉献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受欢迎也最多产的作家。可以这么说,他将再次抓住未来几代人的心,他的位置稳如磐石: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一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

  《毛姆传》读后感(三):那个口口声声要活出自我的毛姆,却遮遮掩掩了一辈子

  毛姆大概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英国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让人着迷,他的经历让人好奇,但他的真实人生却被毛姆自己隔离在文字之外。

  我们常常认为,作者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是作者自身经历、性格以及三观的真实映射。毛姆一生中创作了数百篇短篇小说、多部长篇小说以及戏剧。

  可从这些作品当中,我们并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毛姆,毛姆在这些文字当中,刻意对自己的真实生活避而不谈。

  而这本《毛姆传》则试图从毛姆的人生经历中,为读者剖析一个真实的毛姆。这本传记既有对毛姆众多作品的解读,也有对毛姆个人经历的探析。

  毛姆大概不会喜欢这本书。一来毛姆曾说过,他不喜欢别人从他的小说中对号入座,而赛琳娜在这本传记中却细致地分析了毛姆多部作品中的原型人物;二来毛姆几乎在所有作品中刻意隐瞒自己的性向,但这本《毛姆传》却把毛姆的感情史拉出来“公开处刑”。

  但无论毛姆再怎么隐瞒,他的文字都绝不可能与他的人生毫无关联。我们可以通过这本《毛姆传》发现其中的隐秘联系。

  原来那个在文字中口口声声要追求最纯粹自我的毛姆,在现实中却遮遮掩掩了一辈子。

  和所有传记一样,赛琳娜的这本《毛姆传》也是从毛姆的童年开始写起。

  出生于1874年的毛姆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他有三个哥哥。

  毛姆的童年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这种幸福一直延续到八岁,母亲去世。

  对毛姆来说,母亲就是他整个世界的重心,毛姆毫无保留地爱着母亲,也相信母亲会始终爱着自己。相对而言,父亲的形象对毛姆来说无足轻重,就像是一个影子一样。

  但毛姆的世界在八岁的时候坍塌了,他的母亲去世了,母亲的离世带走了毛姆幸福的童年。直到垂垂老矣,毛姆承认,他从没有真正从母亲的死亡中走出来。

  母亲去世两年之后,毛姆的父亲也去世了,毛姆被送到英国的伯父家寄养,随即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寄人篱下的毛姆渴望融入集体,但他太过于与众不同以至于从来没有被新环境接纳。他既无父母,又无好友,而且还是法国来的,不适应同学之间的恶作剧、开玩笑和粗话。

  但最关键的是,毛姆患有口吃,他无法顺畅地和别人交流,这或许是他孤僻的根源,同时也是他之后毒舌性格的根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毛姆没能融入集体的世界,但却养成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习惯,阅读的习惯。”

  毛姆发现了人生中的一项挚爱,这份挚爱带给他快乐与灵感,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他非凡的叙事才华,让他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知,也让他愈发孤独。

  毛姆喜爱阅读,后来还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但最开始毛姆学的并不是文学相关,而是医学。

  当毛姆最开始创作,接连受挫之后,毛姆甚至还一度有过回归医学,借以糊口的想法。

  好在毛姆的成功来得并不算晚,于是世上失去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医生,多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作家。

  咱们中国读者了解毛姆,大多是因为《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生的枷锁》以及《面纱》这几部长篇小说。

  但事实上,最早让毛姆成名,并给他带来荣誉和财富的却是戏剧。

  1907年,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毛姆的戏剧《弗雷德里克夫人》给他带来了第一次巨大成功,毛姆一举成名,成了抢手的剧作家,在英国和美国均获得了好评无数。

  随后毛姆的另几部戏剧也大获成功,当然其中也不乏扑街之作,但整体上,毛姆剧作家的地位已经稳如磐石,他也不用再为生机担忧。

  随后毛姆开始从戏剧转向了小说创作。在毛姆的几部知名长篇小说中,《人生的枷锁》反而是最早完成的,在一战以前就完成了,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轰动。直到几年后另一部名作《月亮与六便士》大火之后,这部蒙尘之作才再度被读者发现。

  在一战期间,毛姆传奇的特工经历成了他的短篇小说集《英国特工阿申登》的灵感来源。在战后,毛姆走访东南亚,完成了小说《面纱》的创作。几部长篇小说的成功让毛姆作家的身份也得到了认可,甚至成了出版社的畅销保证。

  此后毛姆的各种荣誉不断,甚至在老年还当选为皇家文学学会院士。但毛姆个人认为这些还不够,他一直希望获得英国最高荣誉之一的功绩勋章,他认为小说成就不如自己的高尔斯华绥以及托马斯·哈代都得到了功绩勋章,但他却没有,毛姆因此愤愤不平。

  事实上这与毛姆的性向有关。在英国上层圈子里有一种默契,毛姆的同性恋倾向有损于他的名誉,尽管毛姆并没有公开自己的性向,但他的隐藏工作做的并不够好。

  或许也正是因为性向原因,毛姆在英国国内反而是最不受重视的,他在法国以及美国的声誉以及认可度都远高于英国。

  毛姆的情感生活是《毛姆传》的重心之一。毛姆一生中虽然只结过一次婚,但他的情感史却异常丰富,男、女情人更是接连不断。

  从《毛姆传》来看,毛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有三个,其中一个是他的母亲,另两个则是他的爱人。

  第一个是苏·琼斯,一位年轻女演员。毛姆1906年和苏相遇,随即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女人。

  但毛姆的不幸在于他的感情得不到同等的回馈,毛姆曾放下一切防备地爱慕着苏,可这段感情最终并没有好的结果。

  八年之后,苏·琼斯拒绝了毛姆的求婚,嫁给了一位美国伯爵之子,苏·琼斯的婚后生活并不愉快,但这已然和毛姆无关了。

  失去苏·琼斯给毛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毛姆后来以苏为原型写成了他最优秀的小说《寻欢作乐》,书里面的女主人公罗茜原型正是苏·琼斯,当然书里面的情感经历并不同于现实,因此没有对号入座的必要。

  毛姆情感史中另一个重要的女人是西莉,一个美国制药大亨的妻子。毛姆1913年遇到西莉的时候,西莉已经和丈夫分居了。

  随即二人走到了一起。这段恋情似乎和上一段正好相反,西莉全身心地投入,而毛姆则有所保留。

  因此当西莉怀孕之后,立马要求和毛姆结婚,而毛姆却犹豫再三。

  但最终二人还是结婚了。事实证明,这场婚姻对于二人以及二人的女儿丽莎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毛姆后来给一位女性朋友写信说,“结了婚的人有时会觉得日子糟透了,只要能摆脱出来,做任何事情都是值得的。”

  几年之后毛姆离婚了,他承认这段婚姻就是一个错误。

  毛姆的经历当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他的性向,早在20岁的时候,毛姆就意识到自己喜欢男人了。

  甚至就在他婚姻还未结束之前,毛姆就已经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爱人——杰拉德·哈克斯顿。

  毛姆和杰拉德的恋情持续了长达三十年,毫无疑问,杰拉德是毛姆一生的挚爱。

  但在外人看来,杰拉德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爱人。杰拉德好赌,嗜酒,还爱玩。和毛姆在一起的时间里,杰拉德并没有一份正经的职业,他一直在找麻烦,而毛姆则负责给这个比他小二十岁的爱人擦屁股。

  根据《毛姆传》的考证,《面纱》中的男主人公瓦尔特原型另有其人。但瓦尔特的身上未必没有毛姆的真实映射。瓦尔特有一段著名的告白: “我对你不抱什么幻想,”他说,“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但是我爱你。”

  这段话用来形容毛姆对于杰拉德的宠爱也未尝不可。毛姆曾说,“我完全明白杰拉德是个酒鬼赌徒,但他也有不少优秀品质。”这让毛姆忍受了杰拉德三十年。

  但事实上毛姆的爱情或许没我们想象得那么痴情,他和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有些类似,一面深情,一面薄情。

  在毛姆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中,他的婚姻和爱情可以是完全分离的,甚至他的爱和性也是可以完全分离的。

  毛姆和杰拉德相爱的三十年里,二人互相之间的肉体出轨从没停过,甚至作为毛姆的助手,杰拉德的一项任务就是给爱人寻找床伴。

  二战中,毛姆在美国完成了小说《刀锋》,杰拉德也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毛姆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造就了杰拉德的生活,但也毁掉了他的生活。

  正是这份新工作让杰拉德真正独立于毛姆,杰拉德很高兴能真正自己生活,毛姆对此也松了口气。

  于是二人决定分手,结束这段三十年的恋情。

  但随即杰拉德就因病去世,毛姆也因此心碎。二人的这段爱情实在让人难以参透,或许所有爱情都是如此,不足为外人道也。

  赛琳娜在《毛姆传》中认为,杰拉斯似乎是毛姆的缪斯,是毛姆创作的灵感源泉,在杰拉德去世之后,“毛姆的作品都成色不高。”

  除了文学巨匠之外,毛姆大概还是很多读者心中的精神教父。

  许多人正是在看了毛姆的小说之后,才真正明白自我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是《月亮与六便士》、《刀锋》还是《人性的枷锁》,毛姆在这些小说中始终追求最纯粹的自我。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他人的看法如刀锋难以躲过,愿我们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和拉里几乎成了无数年轻人心中理想的化身,无数人心向往之,乃至于对现实深恶痛绝。

  但看过《毛姆传》之后,我们才会发现,毛姆的处境,并没有比我们读者好多少,他自己也并没有活成思特里克兰德或者是拉里。

  那个在文字里口口声声要追求最纯粹自我的毛姆,在现实中遮遮掩掩了一辈子。

  毛姆从来没有对公众公开过他的性向问题(不过在毛姆死后仅仅几周,他的性向就被侄子罗宾公开了,罗宾因此获益不少),尽管他非常推崇奥斯卡·王尔德,而且还和另一名同性恋作家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单身男子》的作者)交往颇深,毛姆的玛莱斯科别墅一度是同性恋者的聚会场所。但在公众面前,以及自己的小说当中(据考证,在毛姆众多的作品中,似乎只有两部隐晦地提到了他的性向问题),毛姆一直都小心隐瞒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性向。

  毛姆如此谨慎并非没有道理,王尔德是毛姆的前车之鉴,如果不想身败名裂,毛姆就只能隐藏最真实的自我。

  但即便如此,毛姆的男性爱人依旧不是密不透风的谜,毛姆生前的声誉和名誉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但无论如何,很清楚的是,那个毒舌的毛姆,那个声称不在意别人看法的毛姆,那个口口声声追求自我的毛姆,最终也并没有逃过集体的牢笼。

  人在风中,身不由己。他人的看法如刀锋难以躲过,即便成功如毛姆,自我如毛姆,最终依旧要被这刀锋雕刻成世人期待的样子。

  《毛姆传》读后感(四):经历所有世界,写成故事送给你们。

  01. 揭开毛姆的神秘“面纱”

  如果我们现在穿越回20世纪中叶的欧洲或者美国,随便找个路人,问他心目中的作家应该是像谁那样的,那么极有可能得到的一个回答就是萨默塞特·毛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毛姆几乎塑造着西方大众对一名作家的想象:他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活跃在国际舞台,好像见过所有人,做了所有事,作品被大量地改编翻拍,凭借写作积累了今天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很难想象的亿万财富,拥有一份不折不扣的“大写”人生。

  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在玛莱斯科别墅自己的肖像前

  但是在所有这些公众形象之下,毛姆的私人生活却充斥着隐秘的挣扎和戏剧性的冲突,所以才会有人说,如果能把毛姆的一生写下来,那会比他自己笔下的故事更精彩。但毛姆本人显然并不希望跟世界分享自己的经历,他在去世之前系统地销毁了大量的私人文件和信函,这也导致了他的真实面目长期笼罩在迷雾当中。

  直到毛姆去世45年之后,才终于有一本书填补了这个空白。这本书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英国作家赛琳娜·黑斯廷斯的里程碑之作《毛姆传》,英文版又名叫《毛姆的秘密人生》。黑斯廷斯是英国著名的传记圣手,做过顶级文学奖“布克奖”的评委。这本书是第一部完整讲述毛姆人生的作品,读了之后你或许会发现,尽管毛姆作为那么著名的公众人物,大半生都生活在聚光灯下,但是关于他的真实人生,我们先前了解的或许也只是冰山一角。理想国这次出版的就是这部传记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毛姆传:全本》,理想国2021年出版

  赛琳娜·黑斯廷斯作为传记家的长处,一个是她的学术根基扎实,为了这本书做了大量艰难的文献搜寻、整理和考证的工作,梳理了毛姆一生的经历,力求做到每个细节的陈述都有来源出处,有据可循;另一个是她不同寻常的眼界、见识和洞察力。黑斯廷斯出身于古老的贵族家庭,父亲是第16代亨廷顿伯爵,在议员的身份之外也是作家、学者和艺术家。赛琳娜是伯爵长女,自己就有世袭的贵族头衔,又在媒体工作了几十年,是伦敦皇家学会的院士。所以毛姆活动的上流社会名利场和那个更加自由不羁的文艺界,这些背景她都很熟。而且多年记者生涯的锤炼,又让她掌握了那种在三言两语之间提炼出一个好故事的能力。要讲述毛姆这样漫长又丰富的人生,这种能力就至关重要。

  英国传记家赛琳娜·黑斯廷斯(Lady Selina Shirley Hastings)

  所以不难理解,这本《毛姆传》一问世就在出版和学术界引起了关注,到今天,它已经被公认为是最具学术权威性,同时也最好看的一本毛姆传。《观察家报》当时评论它是“难以超越的文学传记”。批评家威尔逊评价这部作品不只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佳作。尼古拉斯·莎士比亚甚至评价说,这本传记是完美的。

  02. 精彩程度毫不亚于小说的多面人生

  一部人物传记要好看,传主的生活最好铺展开一个多层次的宽阔画布——他必须跟他所处的时代现实发生密切的联系,跟当时活跃着的众多人物的轨迹产生交集,甚至参与塑造那个时代的潮流……所有这些东西最终都会成为丰富的素材。而毛姆恰好就是这样一个典范。

  喜欢毛姆作品的朋友们大概知道,毛姆写过很多避世隐居的主人公,追求一种纯粹的、理想的精神生活,比如《刀锋》里的拉里·达雷尔,《月亮与六便士》的斯特里克兰德,《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中的巴纳德,都是这样的类型。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们就会了解,尽管这些“抛弃世界的人”令毛姆着迷,但他本人的生活却跟那些主人公相去甚远。毛姆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一方面,他严格守护着写作者的私人空间,通过写作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他也过着一种丰富多彩、充满行动、精明世故的世俗生活,而正因为此,他的一生才能够这样精彩。

  毛姆在纽约乘坐“阿基塔尼亚”号启航

  二十世纪的英国文艺界称得上光辉灿烂,而毛姆的写作生涯在其中持续了将近70年。比起同时代的许多作家甚至艺术家,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让毛姆有条件纵横于更广阔的天地,获得丰富的人生阅历,也见识各种各样的人性。他23岁的时候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当时是作为一位有潜力的新星进入文坛的。一出道他就在社交场上如鱼得水,频频出入各种沙龙晚宴。当时文艺界的领军人物是像哈代、高尔斯华绥、伊迪丝·华顿、亨利·詹姆斯这样的老作家。年轻的毛姆被沙龙主人引荐给他们,并且结识了那个时代活跃着的大量文艺明星。30岁出头的时候毛姆进入了戏剧界,他天生就是个判断市场的行家,心思很敏锐,能迅速找准观众想看的东西,然后以娴熟的技巧呈现出来。所以短短几年之内,他就横扫竞争激烈的伦敦剧院,成了英国最当红的剧作家,跟剧场之王萧伯纳平分秋色。在巅峰时期,毛姆甚至有过五部剧作同时上演的盛况,被称为“毛姆五剧”——这就有点像现在的春节黄金档,一个作家同时有五部电影上映。后来他的戏剧还跨越了大西洋,在北美上演,可以说红遍大洋两岸,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名和财务上的自由。

  《毛姆传:全本》中文版书影

  毛姆交朋友的本领不亚于写小说,而他的朋友圈也是这本书的一大看点。早在丘吉尔还是一位年轻的政府官员的时候,毛姆和他就是好友。在一艘远洋邮轮上,他和喜剧之王卓别林一见如故,成为挚友,他们俩甚至曾一起夜游纽约的贫民窟。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也是毛姆的铁杆戏迷,“二战”期间毛姆暂居美国时,罗斯福夫人曾经亲自去他的别墅拜访小住,在华盛顿特区为他举办晚宴。看这本传记之前你也许不会料到,毛姆和弗吉尼亚·伍尔夫也是在一起吃饭喝茶甚至吐槽的交情,他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三十年。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H. G. 威尔斯、D. H. 劳伦斯、伊夫林·沃、丽贝卡·韦斯特……这些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在这部传记当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华彩片段。

  毛姆和丘吉尔

  即便以我们这个肥皂剧时代的标准来看,毛姆的漫长一生也非常富有戏剧性。他很小就成了孤儿,经历了坎坷的少年时代,后来去海德堡游学,审美和情感世界“像平原一样在眼前打开”。他回到英国学医,弃医从文之后迅速成名,在那个社会风气相对保守的英国和更加波西米亚的欧洲大陆之间过着双重的生活。他中年的时候事业显达,但婚姻是个灾难,暮年又遭受情人的背叛,与自己唯一的女儿决裂。他一生明哲保身,但在世界大战期间,却以知名作家的身份作掩护,赴险从事谍报工作。在那个同性恋是非法行为、会带来牢狱之灾的年代,而毛姆是个同性恋者,有多段秘密恋情。中年以后他名气越来越大,同性恋的身份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了,于是他在地中海边的里维埃拉买下一座大宅子“玛莱斯克别墅”,开始长居法国,这所别墅又成为显赫一时的迎宾之地,高朋满座,在当时和后世都已成为传奇。毛姆还是一个伟大的旅行者,当时世界上凡是可以旅行到达的地方,他几乎都去过了。整个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当时被叫做“毛姆王国”,因为除了毛姆,其他作家很少有能力去那些地方。他来过中国,说北京是世界上最适合度过余生的地方,还写下了以中国为背景的作品,比如《面纱》和《在中国屏风上》。

  毛姆在里维埃拉的传奇别墅“玛莱斯科”

  “玛莱斯科”别墅

  03. 经历所有世界,写成故事送给你们

  尽管有这些绘声绘色的“爆料”,但《毛姆传》并不是一本八卦书。黑斯廷斯作为严肃的传记家,用了大量篇幅抽丝剥茧,还原毛姆生平交往的真相,而且围绕着这些生平事件,呈现它们与毛姆文学创作之间隐藏的联系。如果说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和《寻欢作乐》中有毛姆早年经历的浓厚的自传色彩,《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塑造的是理想主义的文青形象,那么毛姆最精彩的短篇小说,留下来的则是一个优雅、老道、冷静的人性观察者,也最接近“作家毛姆”在真实生活中的状态。

  在这本传记出版之前,毛姆的性取向一直扑朔迷离,基本处在一个坊间八卦的水平;黑斯廷斯第一次把毛姆的这一面完整呈现了出来,包括他所承受的恐惧,以及随着他名声越来越显赫,承受的巨大社会压力。也是在这本书之后我们才知道,几乎毛姆所有小说杰作的背后都有另一个男人的影子,那个人也是玛莱斯克别墅全盛时期的灵魂人物,他和毛姆共同漫游世界、寻欢冒险的岁月,也是毛姆的创造冲动和灵感最充沛的岁月,在三十年里,毛姆写下的全部作品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尤其是短篇。

  毛姆与情人杰拉德·哈克斯顿,他们在全世界游历冒险的岁月,也是毛姆的黄金创作期

  读到这里你大概会好奇,毛姆究竟是怎么平衡自己如此忙碌的社会生活和文艺创作中的不同身份的?《玛莱斯科别墅》一章里面提供了不少启示。黑斯廷斯详细描述了这所奢华别墅的种种细节:别墅配备了十三名服务人员,常年有宾客留宿(包括丘吉尔、H. G. 威尔斯、伊夫林·沃等人),毛姆一丝不苟,亲自统筹家务,维持别墅的舒适与高效,保证客人的一切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他是最好的东道主,“为了达到最高的标准,愿意付出努力和钱财”,而且“通过表面看不到、幕后却紧锣密鼓的安排营造出轻松随意的印象”。在宾客们后来的记忆中,玛莱斯科别墅是毛姆在里维埃拉打造的一座伊甸园,有菜肴精美的酒会、赌局、派对和海上野餐。但黑斯廷斯接着写,尽管毛姆是最好客的东道主,但他自己的生活“严格保持着一成不变的日常安排,任何事都不能打扰”,客人们也许通宵狂欢,但毛姆为了确保次日上午的正常工作,总是在十一点前就寝。黑斯廷斯说:“在某种意义上,玛莱斯科别墅集合了毛姆本性中的两面,一面是奢华、温暖和感官享受,另一面是艺术家的朴素和严格的自制。”

  玛莱斯科别墅的客人“可以在花园里漫步,也可以躺在泳池边的亚麻垫子上,看着漂亮的蓝色蜻蜓从水面掠过”

  毛姆在玛莱斯科别墅的露台书房工作

  今天的读者常常会忘了毛姆其实是19世纪的“七零后”,跟我们隔着整整一百多年,一个原因大概是他的很多小说今天读来实在是太现代了。毛姆经历的世纪充满了灾难和变数,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冷静的人性观察者和记录者的姿态,即便在大战期间为国效力、从事谍报工作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在这本书中跟着黑斯廷斯重走毛姆的世纪人生,看他身边风起云涌的时代和人物,可能会意识到跟毛姆同一代的大多数写作者今天都已经远去,甚至毛姆自己那些最卖座的剧本,现在也已经被遗忘了。但那些饱含世俗智慧、犀利揭露人性的小说,把他送到了更远的地方,以至于到今天他还像是一个“坐在我们中间的人”。如果让今天的普通读者安排一张文学圆桌,说不定毛姆依然和弗吉尼亚·伍尔夫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黑斯廷斯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段话,也可以作为本文的结尾:

  萨默塞特·毛姆,“伟大的讲故事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