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谷川的诗》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谷川的诗》读后感100字

2021-10-26 00: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谷川的诗》读后感100字

  《谷川的诗》是一本由[日] 谷川俊太郎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谷川的诗》读后感(一):谷川俊太郎自序

  从18岁起,我用日语写被称作诗的东西已经有70年。诗该如何去写,诗对人类有帮助吗?光写诗能养活家人吗?怀着种种疑问和烦恼,只是高中毕业,就决定不上大学,也没领过工资,总是不断地对写诗感到疑惑的我,幸而受惠于读者,还在靠着一支笔生活。

  这70年间世界变化巨大。我自己也随着年岁的增长,无论是生活也好,诗歌写作也罢,都一直在发生变化。并且,我开始觉得,诗除了表现诗人自我的内心世界,也应该追求与读者这一他者共享感动。有人曾问我写诗时设想的读者年龄段,我当时回答“从0岁到100岁”,这不是开玩笑,而是我一贯地想要通过诗歌来拓宽、深化日语可能性的一种愿望,有必要的话,我还会写脱离诗这一形态的——譬如诗化的歌词、绘本的文本这类作品。

  我的第一本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出版于1952年,当时我21岁。那时人们对宇宙大小的认知是20亿光年,现在由于测量技术的进化已经扩展到了137亿光年。但与此无关,时至今日,《二十亿光年的孤独》似乎仍被年轻的读者广泛阅读。有了社交媒体,诗歌传播的手段跨越国境逐渐多样化,但与科学技术不同,诗歌发生变化并不意味着注定要进化到一个新层面。

  我也一直重复着对自己诗歌的文体感到厌倦、进而追求新鲜文体的这一过程。时至今天,我还在尝试写一首与以往文体不同的诗。能欣然享受写诗的意趣,年老的我也为此深感喜悦。

  谷川俊太郎

  2020年4月 于东京

  《谷川的诗》读后感(二):【九分成长读书社】发现自我 坚持自我——谷川的诗

  在现实中,被工作所累的人,被琐事困扰的人,该如何调整心态,奋发踔厉呢?读小说可能是拓展视野、自我调整的一种方式。读诗可能是另一种发现自我、改变自我的途径。有些人从小在父母的管控之下,失去了自我意识,成年之后并不十分了解自己,不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不明白该做什么,凡事总要请教父母,一辈子离不开父母的决策,自己从未思考过为什么。因为这类人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哪能奢望改变人生呢!

  然而最近,工作量徒增的我,正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上述的问题。我也在思考自己,读什么更能使自己了解自己?

  有幸读到了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诗集,我惊讶的是,谷川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正值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他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发出感悟,留下了这些诗句。至今回头读起来,仍然不觉得守旧。大概是因为,事物的本质没有改变吧!那么,自己的本质到底是怎样的呢?

  这部谷川先生的诗歌总集厚达632页,分《总集》和《儿童诗》两部分。《总集》包含了1952年至2019年间,谷川先生对各种事物描写的部分诗句,虽说是总集体裁,但实际上创作的诗句应该远远大于收录到书中的量。

  谷川先生对事物的体察是细致入微的。《春天》中,作者写出了电车沿线的:白屋、小路、烟囱、小站,结尾处的“除了春天禁止入内”一句,真是画龙点睛。春天的到来,可真是大自然的苏醒啊!春的脚步,体现到人们生活离不开的电车及沿线,只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看懂这一切。《悲伤》中,作者是看到失物招领处没人认领的物品有感而发,遗失物品、遗失内心的某种感觉,再也不可能找回来,因此作者体察到了悲伤。《二十亿光年的孤独》,这首诗写作时,宇宙最大范围的研究成果是二十亿光年。作者已然体会到了宇宙中只有人类一种智慧生命的孤独感。人类渴望知识、恐惧未知的宇宙深空,作者调皮地幻想火星人的存在。我想,在20世纪50年代那时,极少会有人拿诗句写科幻,谷川先生可能是唯一的。《初夏》是一组诗,夏日里,会有什么吸引谷川先生的关注呢?瓦、牧童、夕阳、擦皮鞋者、光、河流、云雀、墓、科长、病人、少年,似乎生活中一切事物,都在夏日中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梦》中,作者似乎遇到了挫折,但又想要用简单的语言解决它,令人遐想。

  在书中结尾处的《访谈》中,谷川先生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自身之中,努力去发现心灵深处的他者。这大概就是谷川先生坚持写诗半个多世纪的最佳答案吧!

  《谷川的诗》读后感(三):乌有乡的老顽童

  看到谷川俊太郎的名字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第三任妻子佐野洋子对他的评价,她说“谷川这个人完全没有伦理常识。”谷川本人也承认:“我这样的性格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就是很难体会得到其他人的痛苦”。”本书的最后附有译者诗人田原对谷川的访谈。其中田原问道,“作为有过战争体验……的诗人,您似乎并没有刻意直接用自己的诗篇去抨击战争和讴歌和平。”对此谷川引用了评论左拉和易卜生等作家的一句话来解释:“在他们面前不存在国家、社会和阶级,只有人生和人生的尊严”。这就是谷川的超脱感。 如果非要分析谷川这种超脱感的原因,自小的家庭环境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他自小家境富裕,父亲是著名哲学家谷川彻三,母亲也是大家闺秀。他所居住的地方是位于火山和山野包围之中的别墅。曾经有诗人说谷川的诗里有着“植物的味道”。他从17岁在朋友北川幸比古的影响下开始写诗,在父亲的资助下自费出版了处女作诗集,到今天已经有70多年。在这70多年里谷川的诗却似乎没有年龄的痕迹,还是超脱的、年轻的、敏感的。谷川自己也说:我是上了年纪的少年,是尚未出生的老人。

  谷川:我是一位矮个子的秃头老人。

  本书是谷川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他从1952年到2018年的所有诗集,并且在书后附上了谷川年谱及田原对谷川的访谈录。可以说这一本书浓缩了谷川作为诗人的一生。谷川的诗没有历史的厚重感,正如他所说的,自己缺乏历史感。也没有日本独特“物哀”文化的影子,这跟他的超脱感非常有关系。谷川的诗歌是不受形式拘束的,这本诗集中有自由诗歌体、十四行诗,还有散文体,谷川的创作是自由的。其内容也多与自然客体相关,很少像目前很多现代诗歌一样地拘泥于“小我”。 谷川说自己无法创作叙事诗、长诗或者“物语”,他只能抓住片段。的确在谷川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个像电影镜头似的场景,一刹那时光及感受的捕捉。比如他写父亲家里收集的“陶俑”:“所有的情感和长了青苔的寂静时间,正在你的脑中沉淀”;比如他写“影子”:“静静流淌的河,低着头,目送远去的树”;又比如《二十亿光年的孤独》:“万有引力,是相互吸引孤独的力”…… 谷川有一首《对苹果的执着》: “不能说它是红的,它不是一种颜色,它只是苹果。 …… 是开花的苹果,是结果的苹果,是在枝头被风摇动的苹果。 …… 是红玉,是国光,是王林,是祝光,…… …… 是无法回答的苹果。是无法提问的苹果。无法讲述,最终只能是苹果,现在仍是……” 这首诗歌让我想起了哲学家拉康所说的,没有所指,只有一个个能指构成的能指链。这首诗里非常明显地透露出了谷川的顽童本色。他用苹果跟读者做游戏,说到最后大家都忘了到底“苹果”是什么?到底存不存在“苹果”。 谷川老人现在已经90岁了,大概正是因为他的超脱感所以才如此长寿吧。乌有乡的老顽童,加油哦!

  《谷川的诗》读后感(四):给人生的篇章--评《谷川的诗》

  小时候不爱看现代诗,因为蕴含哲理的不多,无病呻吟的特多,可能是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就现代诗而言,流派众多,自1920年开始至今,不下几十个,帮派林立,各立山头,反正自身文化水平也看不懂,干脆就不看。

  最近看到豆瓣有一本叫做《谷川的诗》,是日本的诗人谷川俊太郎的诗歌集,购买一本后,晚上无聊地时候翻翻,效果出奇的好,竟然有六神花露水的味道,提神醒脑,回味无求。

  《谷川的诗》封面

  比如以下这首《后悔》:

  其实人生都没有重启,就像《大话西游》的月光宝盒,不断地穿越到过去,有的只是每天用快乐的心情去面对一切未知的困难,有时候很多人都在自我的剖析孙悟空,其实,对于他而言,五百年让人磨平了人生的棱角,遇到困难不是去硬碰硬,而是用谋略来达成,这就是人生的智慧。

  如果说人生有什么后悔的,我想就是没有将那些童年的记忆牢牢地烙刻在记忆里,有些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模糊,父亲2019年1月23日去世,我的那些记忆似乎随着他的离开而变得愈加缺失,童年黄石桥水上的房子,和爷爷一起吃蟹,爷爷拔牙捂着牙回家,父亲不羁又无奈的脚步,奶奶的慈爱,回上海窗户缓慢挥动的手。。。。。。都成了过去,无法重来。

  “当时这样就好了”,谷川的辞藻没有这个派那个派艳丽,也没有他们的晦涩难懂,只有心灵的共鸣,当时这样就好,其实小时候的美好都是这样的简单,弄堂的游戏,和爷爷奶奶的时光,和姐姐的童年,一样无法抹去,但是在渐渐远去。

  这首《在窗户的旁边》,我也深有感触。小时候的房子在无锡胜利门红梅市场附近,那时候商户还是摆地摊的,我的童年就是从窗户开启的,早晨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商户们支起竹竿将摊头搭好,那时候放学后喜欢一个个摊头去逛,小时候的书皮上贴满了商户那里买的“西游记”、“红楼梦”、“变形金刚”、“葫芦兄弟”等等的贴纸,还有一种用口水在背面沾一下就能印在书上的东西,而且闻着有一股印刷品的香味,现在记忆犹新,我想和我一个时代的同好可以留言。

  窗户承载着一个家的变迁,从老家拆迁又回迁到红梅市场楼上,每当过年那热火朝天的场景历历在目,一家人围在圆台面上聊天,何等的开心。

  下雪天,从窗户远眺对面汽车站,早晨清晰的汽车报站声,都如此的美好。

  窗户依然有着对奶奶的无尽思念,那只从窗户伸出缓慢挥动的手,是不舍,是慈爱,我的眼眶每每想起都湿润依然。

  《谷川的诗》,建议大家看看,因为我们需要正能量。

  《谷川的诗》读后感(五):不妨向谷川学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今年5月新出的《谷川的诗:谷川俊太郎诗歌总集》选编了谷川俊太郎70余部诗集,时间跨度70年,共囊括了300余首诗歌。除了诗歌外,还收录了谷川俊太郎的自序,以及与译者田原的对谈,许多作品为首次译介,无论是想一窥当代日本诗歌,或者是想做谷川的研究,这本诗集都很值得翻阅。喜欢写诗的读者,也不妨向谷川学诗。

  不过有一点可谈论的是,这本书按照上述说明(印在本书封三上),应该是一部选集,或许用“谷川诗选”的名字更为妥当,说是“总集”,总给人有一种“全集”感。虽然“总集”除了网罗宏富的“全集式”总集外,确实也有择优选精而辑成的“选集式”总集。但本书事实上也只是谷川俊太郎诗歌选集,如果能再有一篇编选说明,可能更加完美。比如这本书的宣传说“300余首代表诗作全收录”,那么这个“300余首代表作”是怎么来的呢?总不会是译者一拍脑门,“就决定是你了”吧。

  本书的译者田原是日本文学专家,也是一位诗人,他与谷川俊太郎的对谈极具深度,既是译者和作者的对话,也是两位诗人之间的碰撞,非常值得一读。

  宇宙诗人

  1931年,梁宗岱在写给徐志摩的《论诗》一文中,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提出了“宇宙的精神”。梁宗岱发问:“古今中外的诗里有几首能令我们这么真切地感受到宇宙的精神(world spirit)?有几首这么活跃地表现那对于永恒的迫切呼唤?”

  梁宗岱所谓的“宇宙的精神”后来进一步深化为“宇宙意识”,是对“永恒的迫切呼唤”,是对宇宙、对生命追问的传统。且不说徐志摩这一代诗人,让我们把目光放到谷川俊太郎身上吧,这位“宇宙诗人”是否也有这种“宇宙意识”呢?

  谷川的诗中自然不乏“万有引力/是相互吸引孤独的力”“看远方的涡状星云/但却看不见无限”这样的诗句,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延续西方哲思一般的知性诗学传统。在《鸟羽2》中,谷川开篇就讨论了此刻和永恒,最后“我的心也随着星辰的波动而起伏”。可见谷川的目光并不像日本传统美学那样局限于精细巧妙的“小”之美,他的目光是向着宇宙的,在《自序》中,谷川就说第一本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出版于1952年,那时人们对宇宙大小的认知是20亿光年。显然,科学知识、宇宙意识一直作为养分供养着谷川的诗,当然,谷川的诗内蕴丰富,也并非“宇宙意识”就能概括的。

  在与本书译者田原的对谈中,谷川俊太郎说:“语言属于人类,而沉默则属于宇宙。沉默中蕴含着无限的力量。”“灵感在超越了理性的地方把诗人与世界、人类与宇宙连接在了一起。”这或许就是谷川俊太郎的宇宙诗歌观吧。

  儿童诗人

  对于20世纪的中国诗歌来说,有不少伟大的诗人曾经担任过导师一职,但如果概括地说,可谓“先有英法,后有美苏”。比如卞之琳、穆旦他们的老师是艾略特、瓦雷里、奥登、普希金,后来美国的艾伦·金斯堡,俄罗斯的“白银诗人”都对我国当代诗人产生过重要影响,那么日本诗歌呢?或许有人问,日本有什么知名诗人吗?

  且不说谷川俊太郎,其他像宫泽贤治、与谢野铁干和与谢野晶子夫妻、西条八十、金子美玲等等都是著名诗人。先不论诗歌成就的高低,日本诗人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传统,就是为孩子写诗。

  宫泽贤治的著名诗篇《不畏风雨》其实就是在教导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西条八十和金子美玲都是为孩子创作诗歌的童谣诗人代表,谷川俊太郎的《谷川的诗》中,也收录了多首他为孩子创作的儿童诗。

  当然,中国当代诗人也有编选《给孩子的诗》,但与日本诗人对比,我们的诗人在童谣创作上显得并不上心,在儿歌软件中搜索,那些朗朗上口的儿歌都是我作为父亲小时候就听过的,童谣的创作在近二十年仿佛是停滞的一般。

  孩子的语言就是诗,想要“诗歌复兴”,也许童谣创作是一条路。

  顺带多一笔,谷川俊太郎还为为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和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的主题曲作词,这种“跨行联动”其实也是一种童谣创作吧。

  多元诗人

  日本文学有《万叶集》《源氏物语》等古典名著,也诞生了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诺奖作家(石黑一雄六岁就移居英国,更像是英国小说家)。在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有俳句、和歌的影子(即便青蛙跃入古池世界也不会改变/可是改变世界有那么重要吗?),但谷川显然不想做一名重现古典的演歌歌手,他的诗有许多的世界元素,有东方的禅意,也有欧美诗人的传承,比如在《……》这首诗中,我仿佛看到了奥登的影子(我们相爱是如此的远离正义)。

  即便不是奥登的信徒,谷川也不避讳在诗歌中出现奥登的名字,比如《在纽约东二十八街十四号写下的诗》中,谷川就让奥登“用他的大手/把装进铝质牙缸里的/热咖啡端过来”。当然,谷川的诗没有那种“奥登风”,即便从古诗传统和现代诗人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对于谷川,显然走的是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在与本书译者田原的对谈中,谷川俊太郎虽然提到了加里·斯奈德对他的影响,但还是称自己是“一匹独来独往的狼”,他显然不愿意在其他诗人的影子中创作,而从古到今,国内国外的诗歌养分,则“在自己的内心拥有这一切”。

  《谷川的诗》读后感(六):谷川的诗

  最近读了《谷川的诗》,作者是日本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散文家、翻译家谷川俊太郎,他也是当今国际诗坛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被誉为日本现代诗歌旗手。

  有人问他,“贝多芬是音乐天才,毕加索是绘画天才,若说您是现代诗的天才,您会如何回答?”

  他很清醒,坦然地回答道,“若是恋人那么说,我会把它看作是闺房私话而感到开心;若是媒体那么说,我觉得自己被贴上了标签,会感到不快;若是批评家那么说,我就想对他们说:请给予我更热情的评论!”

  我很喜欢谷川的诗,他的诗独具一格,足够温暖,睿智,往往别出心裁,意境独到。他从18岁开始写诗,已经写了70多年,至今仍在坚持创作。很难想象这是一种怎样极致的热爱,能够让人忍受那么多寂寞与单调。

  这是他的个人独白,冷静又平和,似乎年龄越大反而让人越豁达。

  他说在他21岁时,人们对宇宙大小的认知是20亿光年,于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名字就叫做《二十亿光年的孤独》,打动了无数人。

  这是诗集的开头,也是想象的原点。

  他的语句含蓄,又有一些顽皮,把春天拟人化,仿佛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除了对诗歌内容本身的喜爱之外,我还特别欣赏他的幽默,坦诚与智慧。

  在被问及对诗歌的定义时,他说——

  他非常坦诚地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写诗歌,是因为“从生理上说写不了”,就好像我们偶尔会说到的“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事怎么也长久不了”。

  关于诗中经常出现的“沉默”二字,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沉默与尴尬(比如在聚会中),或者把沉默与孤独(一个人的时候)联系在一起。于是我们厌烦沉默,害怕沉默,想要用忙碌填充那所有的空白,却终究是徒劳无功的。

  有些感受,永远无法躲避,或者说无法一直躲避下去,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它,适应它,结果慢慢习惯它,接纳它,才发现它并不可怕,它也可以是朋友,是力量。

  没有人,会很冷清,房间反而像宇宙一样广阔无垠;没有声音,会很安静,心灵也可以像宇宙一样接纳一切。

  他的诗里同样充满了思辨与哲理,充满了对世界,对人性的思考,这大概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必备的敏锐与机敏吧。

  哪怕对于生活中一个简简单单的杯子,也会让他产生很多灵感。

  于他而言,灵感在超越了理性的地方把诗人与世界、人类和宇宙连接在了一起。这是一位天才的优势。

  读谷川的诗,我的内心实实在在地得到了滋养,我变得平静,在他的精神世界里遨游,赞叹不已。原本我对读诗确实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我终于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温情与力量,我享受其中,乐此不疲。

  《谷川的诗》读后感(七):“宇宙”的精彩不只一种

  “一颗心和它可爱的尺寸

  我回答不出它们的丰富。”

  ——《少年》

  “万有引力

  是相互吸引孤独的力

  ……

  向着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喷嚏。”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

  几句美且轻灵、好读易懂的小诗,来自谷川俊太郎。从18岁就开始写诗,一直写到今天、足足写了七十年,并且仍然还在继续写的谷川俊太郎。

  可爱的封面

  那是他21岁时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中的句子,也许你对那句“在可爱的郊外电车沿线 除了春天禁止入内”更为熟悉,它也来自这本诗集。透过白纸铅字,仿佛看到一个青春未艾的少年郎在独自理着心事与思索。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也没有堆砌词藻的卖弄,用观察发现日常之美、用真情写下不做作的实感,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

  于是,处女作诗集甫一赴梓,便让他在日本文坛站稳脚跟,也收获了“昭和时期的宇宙诗人”的有趣称号。

  怀旧气质的封底

  这个时期的写作是清新的,带着年轻人独有的活力,甚至有点孩子气的可爱,比如写给爱犬的那篇《奈郎》。但又有着独到的见解,难能可贵的是,他并非在展现多么早慧的深刻,多么与常人不同的另类。始终是柔和、有温度的,却总有戳人红心的力量。

  时间来到今天,手边的这本谷川君的诗歌总集读起来的感觉很奇妙,其实编辑只是老老实实的按照写作时间、发表顺序集结成书。但太过清晰、明显的时间线,让读者完全进入了书里的宇宙空间,仿佛跟着诗人一路成长、窥见他生活的点点滴滴。

  有feel的内封

  比如,《致女人》

  看着你被太阳晒黑的裸背

  我做了个梦

  ……

  我梦见古老的村庄

  一如往昔宽敞的宅院

  那扎根宅院的老榆树

  和那树上永不改变的蓝天

  我梦见

  我朝气蓬勃的儿子

  你太年幼的孙子们

  以及我们的死

  我梦见

  ……

  比如,《给你》

  你看到的你总是镜中的你

  自己看的是自己的脸

  然而真正的你在镜子之外

  ……

  你就是你

  费尽笔墨和言词也表达不清

  或许因为没有可比之物吧

  ……

  如果说你漂亮

  我或许会成为伪善者吧

  然而说你难看我又会成为什么呢

  我可以尽情想象

  你比《裸体的玛哈》还美的瞬间

  虽然这对戈雅有些不敬

  这两首诗分别收录于1960年出版的《给你》和1979年的《另外》。据此推算谷川君书写时的年龄。前者,大抵创作于而立之前;后者,也许成诗在快要知天命的时候。

  而把它们串联起的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爱情故事,一个家庭从萌新到有了岁月的痕迹。初时,两人都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期待,也有忐忑、但更多的是笃定与喜悦。我梦见子孙、梦见未来、甚至梦见死……都是在用不同的曲调在吟唱想与你白头偕老的誓言。

  二十年后,我们都迎来了彼此的中年危机,你开始恐惧衰老、对自己的容貌不自信,也开始有点邋遢、不再如往昔般精致。但“握着月票塌鼻梁的你、宽罩衫的扣子快要掉了的你”,依然是你,你就是你,“真正的你在镜子之外”,你不再紧致的身体在我眼里比不着衣的“玛哈”还美。

  你瞧,这样的谷川俊太郎,怎么能让读者不喜欢?诗篇本身的遣词排句已经灵动美丽,还充满着浸透世俗智慧的幽默。更别致的是在文章之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他的诗文有那么多篇,连精彩的形式都多姿多彩。像童话般可爱、趣致的儿童诗,却微言大义的给孩子们讲着深刻的道理,比如《影子和大海》;

  深邃、苍凉的叙事诗,表达着某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绪,不同的读者会看到不同的画面,比如《……》。

  最后想说,这位老先生,一点都不简单。他是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和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的主题曲作者;几乎包揽了日本各大文学奖和诗歌奖,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国际文坛上被公认为最生动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不只是“宇宙诗人”还被誉为“国民诗人”、“ 教科书诗人”。

  越看越喜欢的一本诗集。真诚推荐给每一个人。

  《谷川的诗》读后感(八):《谷川的诗》:追求新鲜文体的过程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最近为日本著名现代诗人谷川俊太郎出版了一部诗歌总集。让我们对这位宇宙诗人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通过他的生平去挖掘他诗歌作品中各种自然宇宙神秘感和新鲜感,以及他那质朴、真挚、童真和幽默的诗歌风格和闪光点。

  我们知道作者是多重身份的作家,他不仅是诗人,也是剧作家、翻译家。他出了诗歌,他也创作了电影剧本等有60余部,可见作者是一个多元化的作家,这是与他的诗歌理想有关的,在他的诗歌观里,他是力求在诗歌创作中,去追求新鲜文体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时至今天,我还在尝试写一首与以往文体不同的诗,能欣然享受写诗的意趣,年老的我也为此深感喜悦”,这就回答了他虽然也是剧作家和翻译家,但他天职,以及他最喜欢得写作还是写诗,也因为他在其他方面的涉及和研究,这就大大利于丰富了他写诗的内容。这也让我们读到他的这部诗歌总集总会找到新鲜感。作为高龄且高产的诗人,能保持诗歌的新鲜感,这就是谷川俊太郎的被誉为日本现代诗歌旗手之一的原因之一。这部近乎是他毕生所写的诗歌总集,都是一场关于作者的实验,这种实验就是在诗歌里,去追求新鲜文体的过程。

  首先,这部诗歌总集,就收录了他的成名处女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正是因为这部诗集让他被称为昭和时期的宇宙诗人。这种宇宙性诗歌,不仅涵盖在这本处女作,还贯穿他整个诗歌创作生涯,使得他诗歌富有自然的灵性和神秘感。如在《初夏》的“光”一诗中,“我在真空中修筑道路,但我也有无法涉足之地……然后感到恐惧”,这里的我是代表我们人类自己,虽然我们可以去探索甚至“反抗”自然和宇宙,但我们还是渺小和无知的,这就说明作者那宇宙的神秘和我们人类的卑微的诗歌宇宙观。

  此外,在总集中的其他诗集中,如《关于爱》诗集中的《关于房间》就也体现了我们不要窝在小房间,而要拥抱大自然和宇宙的呼吁,因为房间之所以有门和窗,就是为了让门走出去社交,也亲近自然和宇宙。另外,我们也可以在后来的收录的其他诗集中《石头和光》,一句“光刚刚抵达了地球”似乎就是这个宇宙诗人的最响亮的代表诗句。

  另外,这部总集除了收录了处女诗集,也收纳其他关于女性题材的诗集,作者也明确表示出女性题材是作者写诗的源泉之一。如《女人》就一开头就写出“看着你被太阳晒黑的裸背”就隐喻出勤劳的日本女性形象。此后作者不会空白说什么与你天荒地老,与女人长相厮守,而是通过作者梦见他们的子孙来说明他们的爱情永恒。也通过梦见他们一起吃“明天朴素的晚餐”来说明作者和女人都是追求那种细水长流的爱情,也体现了日本女性真诚专一的性情。

  当然除了以上这首诗歌,我们还可以在其他诗歌作品见到作者对女性题材的展示。如《关于爱》《缓慢的视线》《我的女性论》就是从多方面去说明了作者关爱和重视女人的真性情。另外,在《离婚申请》作者不但直言不畏地“报道”了自己人生中离婚的事情,也体现了他们回忆美好的爱情记忆,也体现在离婚边缘的矛盾的心理过程,或许世俗的眼光对待离婚都是说明不光彩的,但对于作者在关爱女性的问题上,却是一种为了大家好的举动。

  如果说他的诗歌在语言上会震动了大部分读者的话,那就要数《沉默的它们》。“聋哑的蓝天与飞石是母子,杜鹃被许可模仿着它们的歌儿”这里有气氛和想象力,也用了拟人,也有比喻,更有象征的手法,更体现大自然的美好和作者质朴的心灵。而作为男性的读者,在《胡子》一诗中则会有找到自己的影子的,这也是作者不仅将诗歌宇宙自然化,也将诗歌生活化的重要体现。

  来到作者追求文本的新鲜和创新方面。我们知道当代文学体裁越来越精分的时代,就出现了很多边缘化的体裁,如散文诗。我们自然可以从高尔基和鲁迅的作品可见散文诗的魅力。但日本而言,这种体裁似乎不那么亮眼,是的,这是他们的国情和文化特质有关,相对散文和诗歌或者小说,散文诗的写作是比较稀奇的。而在追求新鲜文体写作的谷川先生,却在这部厚重的《谷川的诗》中可以见到了散文诗的风格的诗。

  于是,在作者的情感和文体的创新上,就体现在他的《父亲的死》,其实就是可以定义为比较悲伤的散文诗。虽然作者没有通过虚无华丽的语言去美化这种悲伤的情感,但贵在作者通过白描的真实写法,质朴地表达了对先父的无限追思和悲伤。我们很难想象,就算在父亲的丧礼上,他依旧会和女人吵架,他会忙得不知所措,他会认为追悼词是疯话连篇,这不是说明作者对先父的不敬重,恰恰相反,这是表现了作者对先父的不舍和真性情的一面。当我们最亲的亲人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活着这的人所为先人说做的一切都是于事无补的,毕竟我们都不想接受亲人的离去,从作者的不知所措,和抱怨,就足以填满了他无限的悲伤。

  另外,在创新的文体诗歌中,如在《维纳斯计划》《何处》《可口可乐课程》可见作者新概念的写作,十分难得。这也是让作者可以保持精力去创作的原因,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体现了写不同文体的诗歌所带来的快乐。

  除了自然宇宙、女性、情感、文体创新的元素,作者还有其他很有名的风格元素,就是他在诗歌中体现的童真和幽默。如在他的儿童诗歌部分,《河童》一诗就写出了河童的孤独,他自己买青菜然后自己做来吃,可见折射了日本一小部分没有朋友的小孩子们,也提示了日本社会应该多关爱如河童一样孤独的小孩子们。此外,通过《夏日歌》《冬天的黄昏》作者则从小孩子的视觉去表现四季的美好。“满肚子的积雨云”“天空穿着云的裙子”“池塘戴上了冰的眼睛”,这看起来不像一个老诗人的作品,但这恰恰就是这位老诗人一次返老顽童的童诗之作,可见作者童心未泯的童真元素,是作者诗歌生涯中占有相当有分量的位置。当然还有在《雨》《飞机》等同诗,也是让读者读到如沐春风,耳目一新的。

  而不仅体现童真还有幽默的儿童诗歌,就体现在《超人》了,该诗作就写到了不懂人的“行情”的超人到麦当劳居然想点乌冬面,而因此引起了大家的欢笑,而更欢笑的是超人的恋人是紫色的猪崽,我们可以理解为怪兽,这就是让读者知道诗人那样的无厘头和幽默和充满童真的诗歌。此外,也有表现从孩子童真的角度去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如《大海》中,在孩子们的记忆里,小诗人的叔叔是个渔民,他从大海里离去是让小诗人带来了很多无法忘记的记忆的,而小诗人没有悲伤的,有的是记住叔叔的美好,如记住叔叔为小诗人做竹蜻蜓,带小诗人去庙会,而让小诗人会时常想起叔叔的景物,是其他渔民脚穿雨靴上的鱼鳞。鱼鳞这个诗眼,是作者最为体现童真和真挚情感的流露的载物。也是如此,才让我们知道作者这个老诗人的感染力是有多强大,诗歌写得如何的真实和传神和有血有肉,有情感。

  最后,这部诗歌总集,不仅包罗了诗人几乎一生的所有作品,而难能可贵的还在于出版方不仅罗列的诗人的生平大事,让大家更为微观地了解诗人,从而更了解诗人作品的背后意义。还收录了此书的译者田原采访诗人的采访稿,也体现诗人的伟大的诗歌观。其中,最为让人留意的是,关于现代诗的困境问题,诗人说现在诗歌的肤浅的“流行化”是在所难免的,但创作精品的诗歌的人数再少,我们也需要有与之抗衡去追求诗歌理想的诗人。

  无疑,谷川俊太郎本人就是这种理想诗人的代表而且是旗手之一。正如他的诗歌《问与答》所说的那样“诗终究是血……无奈地成熟”,也许我们读到的是作者忠心于精品诗歌创作的宿命论,但作者在这诗歌的创作中虽然呕心沥血但也收获了快乐的。因为这部近乎是他毕生所写的诗歌总集,都是一场关于作者的理想和精品现代诗歌的实验写作,这种实验就是在诗歌里,去追求新鲜文体的过程。而诗人在不断的追求新鲜文体的过程中找到了喜悦和快乐。或者,这就是谷川俊太郎为什么是高龄且高产的诗人,并且能保持诗歌的新鲜感和厚度深度的现代派诗人,将诗歌作品成为精品现代诗歌作品的秘诀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