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诗画家》的读后感大全
《小小诗画家》是一本由邹进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小诗画家》读后感(一):一诗一画,美育点亮平凡生活
懂得发现美的孩子更有创造力,更能体会生活的幸福,更加积极乐观,更易拥有健全的人格。审美能力如此重要,更幸运的是,它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和熏陶来提升的。
美育能扩大孩子的视野,加深孩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能让孩子热爱生活,懂得发现美;能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释放自然天性,更加拥有创造力。因此,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孩子的美育教育,希望能够让孩子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
美育是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感知力、还有专注力,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本书《小小诗画家 给孩子365堂美育课》,这本书精选365首每日诗,配以166个孩子手绘画,是一本永不过时的万年历。
这本日历就像一个小朋友的梦想世界,它选用了166个“灵魂小画手”的365幅手绘插画,带领我们轻松走进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作者邹进又以孩子的口吻去搭配这些画写成了365首短诗,诗句与绘画相映成趣,让我们在奇思妙想中享受美好,在天马行空里感受幸福。那些孩子们说不清的奇思妙想,或许正好能在作者的只言片语中表达详尽。
诗歌的内容涉及自然与人文两大主题,分为景象景观、花草植物、动物、天文天体、自然现象、亲情、生活、社会活动、文学等十个类别,旨在歌颂美好的景观、自然现象,诗中充满童真与哲思,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表达,将儿童视角下的奇妙世界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个散发着艺术光彩、有才华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宠爱。所以,我们也希望孩子们或者我们自己能够艺术一些。定义美有千万种答案,审美情感的教育说起来也非常学术,但要把美育落实到要使用,或者要在生活中践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孩子光明的童心。
审美能力能给人生增加幸福感,懂得发现美的孩子更能体会生活的缤纷色彩,更有创造力,也更加积极乐观。幸运的是,审美能力可以后天培养,可以通过教育和熏陶来提升。正是回应这一需求,《小小诗画家 给孩子365堂美育课》应运而生。让我们每天读一首诗,看一幅画,为儿童的审美教育多提供一种选择。
一首诗一幅画,便能治愈我们许久。《小小诗画家给孩子365堂美育课》诗与画相映成趣,让小读者们享受脑路大开的奇思妙想,在天马行空与诗情画意里快乐成长。
以美育人,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在为生活奔波时还能驻足留意一下生活的美,当每一个人都能在美育的影响下拥有完善的人格,善于发现美的心灵,那便是个人之福,社会之幸。
美育是个漫长的过程,这本《小小诗画家 给孩子365堂美育课》可以让孩子感知美育,爱上美育。
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
让孩子接受美育,并不是要把每一位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希望孩子能够具备“美”的素养,并将美的概念融入每一个学科中,让他们不仅拥有学识,还拥有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小小诗画家》读后感(二):美究竟在扮演什么角色?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1910年,27岁的Coco香奈儿创立了香奈尔公司,如今,她出于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而创立的这个品牌,价值已达到112.72亿欧元,2020年,位列世界品牌500强第34位。由此可见,懂得发现美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童心是最难能可贵的,而在孩子热爱表达,对世界又充满好奇以及美好想象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抓住这瞬间的美好!
《小小诗画家:给孩子365堂美育课》就是这样一本反映了美育教育十分必要,又有美育作用的图书。
这本由邹进著诗,金帆书画院166名小画手绘图,北京创品世纪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的《小小诗画家 给孩子365堂美育课》,既是永不过时的万年历,又是寓教于诗,寓美于画的艺术品。
本书精选365首每日诗,配以166个孩子手绘画,打造成一本永不过时的万年历。诗歌的内容涵盖自然万物、神话想象、人间亲情、社会百味,将儿童视角下的奇妙世界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旨在歌颂美好的景观、自然现象,诗中充满童真与哲思,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表达。
画作的作者是5-14岁的少年儿童,几乎都是接受美育教育的学生,他们的画作充满美感又不失想象力,将此书寓教于诗,寓美于画的教育意义表达的淋漓尽致。书籍可180°平铺式阅读,附赠了一个涂鸦本,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奇思妙想。
看起来只是平平无奇的一本书?这你就是误会它了!其实这套书结合了诗集、画集以及日历这三大元素,不仅充满童真,又诗意十足,而作为日历,又实用性极高!
它特别就特别在,这本日历就像一个小朋友的梦想世界,它选用了166个“灵魂小画手”的365幅手绘插画,带你轻松走进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不少爸妈总觉得自己不懂孩子在想什么,或许和孩子一起看过这些同龄小朋友的画作后,就能读懂孩子世界的奇妙了!
花儿们刚刚睁开眼睛时,总要惊叹道:“多么美好的世界,多么明媚的春天!”
慢慢地舒展着花瓣,从一个个小小的花苞开成一朵朵鲜丽的花。她们彼此学习着怎样斜倚在枝头,怎样颤动着花蕊,怎样散发出各种各样的清雅的、浓郁的、幽甜的芳香,给世界更添几分优美。
这幅花朵和花朵的画,它们在风中不停地和彼此找招呼。
孩子们眼中春天的世界,是一朵朵开得茂盛的花儿,像朵朵红云,飘在花园的背景上。叫人忍不住想摸一摸,嗅一嗅。
小昆虫的身体在晃悠、腾挪的同时加大了翅膀闪动的幅度。岂料更为惊险的事情发生了:一不小心,它的一页翅膀被小檗树那像枣刺一样尖细锋利的针刺穿透了!
只见它奋力地闪动着那几页幸免于难的翅膀,但它越是拼力地挣扎,那针刺像鱼钩一样越把它钩了个结实牢固,任凭它的小腿脚千方百计地在枝叶上跳动蹬踏,却丝毫无法挣脱针刺的羁绊。
孩子们把昆虫临死前的挣扎放在显微镜下,一是说明孩子们的观察很仔细,二是孩子们很有创意。把死亡的痛苦放大,很多人会感同身受。
大自然的生死轮回,由不得你我,也由不得一只昆虫。
我们也在爬行,脱不了樊笼,年岁渐长,脚步隐隐有些不易被察觉的慌乱。
有人说我特别像那只整点薯条的鸟,他们应该是觉得我和她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追求不一样,没有追求和规划吧。
是鸟儿乐不思蜀停止不前,还是薯条的香味吸引了鸟儿暂停于此休息,蓄势待飞。
孩子们的创意真不简单啊,鸟儿和薯条有什么联系?
一首诗如此贴切地解说了这幅画面。
你愿意做那个吸引鸟儿停驻脚步的薯条,还是愿意做那只蓄势待飞的鸟儿?
有人的地方,就有绿色。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大抵不过眼前那一抹绿。
妈妈算是很好的实践者,经过几番的种植,看看这绿油的小菜,有了新的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由三餐开始。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念会刻入血脉,越走越远,道路越来走越宽。
也许在孩子眼中,清澈的河流和绿色的家园是他们眼中最美的风景。
美,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是五颜六色的画面,就像多姿多彩的世界。
美育是个漫长的过程,这本《小小诗画家 给孩子365堂美育课》可以让孩子感知美育,爱上美育。
懂得发现美的孩子更有创造力,更能体会生活的幸福,更加积极乐观,更易拥有健全的人格。审美能力如此重要,更幸运的是,它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和熏陶来提升的。
美育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能让孩子热爱生活,懂得发现美;能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释放自然天性,更加拥有创造力。
《小小诗画家》读后感(三):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自由成长
遗憾的是,在我们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偏重于成绩,对孩子美育的培养非常欠缺。学校里虽然开设了美术课,但顶多教一些绘画技巧,几乎从不涉及美感的培养。孩子从小缺乏对美感的培养,长大后会缺乏审美能力,对生活没有品质的追求,内心也会变得空虚,无趣。
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美盲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存在。没有审美能力,无法分辨美丑,内心世界也变得荒芜,日复一复活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生活对他们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
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也许有人会有一个误区,总觉得那样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要请专业的老师,要带孩子去看画展。因为自己不懂,所以总是找各种借口来逃避对孩子美育的培养,却忽略了美就在身边,我们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内心充满了想象,总是有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想法,当他们想付诸于行动时却总是被我们无意间扼杀。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在墙壁上、沙发上乱涂乱画时,忍不住暴怒,然后威胁孩子不准再乱画,否则就揍他。
可这不正是孩子散发天性的时刻吗?看似在涂鸦,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发现世界的美。
我的两个女儿都很喜欢画画,大女儿学国画已经是三年了,小女儿受姐姐的影响也喜欢拿着笔乱涂乱画。虽然有的时候很气人,但我总是不忍抑制她的天性,总是跟着她后面一遍遍教她在纸张里画,最近为她,我还入手了一本关于绘画的书:《给孩子365堂美育课》。
刚拿到这本书,我就被里面的画惊艳了,女儿也是爱不释手,每晚必看。书中的365幅画出自金帆书画院166位“灵魂小画手”们,再配上孩子口吻的短诗,让人每看一次就忍不住嘴角上扬,内心欢愉。
这166位小画家,最小的5岁,最大的14岁,正是最烂漫的年纪。他们的想象力超乎想象,在他们的笔下世界是如此美好,兄弟姐妹是如此团结友爱,让读者在他们的奇思妙想中感受幸福。
本书包含人文和自然两大块,涉及自然万物、神话想象、人间亲情、社会百味等,把儿童视角下的奇妙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说到妈妈,那是“上天派来的菩萨,等到把我养大,又不得不放下”
说到风,那是一把大扫帚,扫了大地又扫了天空
说到大海,那是一头大象,一边悠闲地散步,一边吃着海草
是不是特别有趣?反正是我被逗乐了,连一身的疲惫也一扫而过了。
这本书代入感极强,说是一本童话也不为过,书中的每一首短诗都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其中蕴含的哲理让我不断回味。
整本书没有晦涩难懂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刻的哲理,转变成活泼有趣的短诗,让孩子在成长中可以慢慢品味。图书装帧精美,封面烫印工艺、书脊布面裸背设计、万年历每日诗创意,另随书附赠1本精美涂鸦手册,给读者舒适美好的互动阅读体验。
著名诗人画家木心曾说过,“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孩子的审美力要从小培养,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孩子的天性,尊重她的每一次天马行空,让他们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不要轻易给孩子设限,允许孩子的差异性,在孩子的世界里苹果可以是红的,也可以是黄的,甚至可以是黑的。
《小小诗画家》读后感(四):诗画美育,让孩子从365堂美育熏陶开启吗?
月是故乡明,景是月夜美。
有这样一本书,翻开它就是如此清丽美妙的图画,明亮的星星在孩童的手心里,在明晃晃的月光下,在你柔软诗意的心田里。这本《给孩子365堂美育课》是作家邹进所著,他是吉林大学“赤子心”诗社七成员之一,曾担任作协《中国》文学月刊,《人民日报》杂志的诗歌编辑,现任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他创立的《给孩子的小小诗》美育系列绘本,充满了童趣和童心。
在这本《给孩子365堂美育课》里有365首小诗,包含166个孩子手绘,涉及自然和人文两大主题,充满了童真与哲思,并且具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表达,儿童的画作也是新奇有趣,这种诗画相应的内容,让我们看时,代入一个美轮美奂,充满想象的世界里。
童年的喜悦与欢乐,随着记忆与诗画留存,让人不免有所眷恋,书籍按日期排序,一年365天,每天一幅画作与小诗,在这个过程中,美的感知也在其中酝酿,那在其中我们看见什么呢?
从第一天的1.1里,画作上两个可爱的娃娃,两个红彤彤的爱心,中间一个可爱的蝴蝶,蝴蝶中间是类似小女孩你的样子,两个孩子站在舞台上的造型,属于孩童的稚气,随画作配的小诗,则是以:
楼兰在《史记》里记载,当时归属匈奴,是西域最东边的丝绸之路上的当道小国,那贺兰是什么呢?提出这样的疑问,是人名还是某个地名?为何他们要来形容是否是一对亲姐妹?让人思考的同时,下一句里昆仑和喀喇昆仑则是两个独立的大山脉,又是相互连接的大山脉,说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 倒是挺形象。
在这寥寥几笔间,让人从中思考到无限的延伸,童趣童真在画作与足够多的留白里,让我们惊喜,对于第二页里的1.2的小诗:
画作里可爱的孩童弯弯的眼角,闭眼躺在被窝里,月亮的灯在屋中悬挂,让人一眼看见夜晚入睡的温馨和喜悦,孩童的记忆随着可爱的小女孩躺在床上的画面映入我们眼帘,连带着小灯儿三个字,都变得明媚可爱童趣起来,隐约的窗户和小拖鞋,无不让人好奇这是在梦里呢?还是在我们想象里。
诗意在其中不知不觉延展开来,而这才仅仅是第二天的画作,还会有多少让我们惊喜的呢?
每天一幅画作,不仅仅是让我们从心底里去感知美是如此的充满惊奇,更是让我们从不同的画作与诗意里去感受文字与图像的美感。
从孩童开启,养成的习惯,很容易让人感觉到美好而自然而然地沿袭,因此好的探索习惯,让孩子们无比获益。每天从这一幅幅画作里,小诗里,去感知一份独属于你的故事和画面,可以就着画面去看图说话,也可以就着好奇去探索它和你的生活有哪些衔接?
陪伴孩子何尝不是在陪伴自己内心的那个孩童,带着这份美好与诗意,让想象的翅膀也灵动起来,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去描绘的呢?
1.3的画作里,简单的青山绿水,河流湖泊,配上:
看着是写画作中的景,却让我们读完不免想起我们的人生,在成长的路途里,你要跌多少跟头,才形成如今那个安稳平静的脚踏实地走在大地的你?
不仅仅是描绘的山水之美,哲思之美,更有着动人的独白,在1.4里:
这样整齐的诗句,不仅从构造上排列齐整,更是从语义里让我们看见孩童内心的期盼与想法。
正如无论阅读还是成长,我们都是从孩童成长为成人,我们期待他人的理解倾听,亦如当下的孩童期盼着作为成人的我们的倾听理解,在这一幅幅看似简短的小诗里,一幅幅美好的画作里,却充溢了太多可以让我们感知的内容。
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阅读的你,就是在和一个又一个孩子进行灵魂的对话,去看,去听他们的内心,他们的表达,去感悟这份美好,孩子不是让我们教导的,而是彼此成就的,孩童在你我的引导下去感受自我的内心,而我们在孩童的指引下亦看见那些我们所未曾看见的自我。
山水人文,哲思萦绕,都在让我们从《给孩子365堂美育课》里看见不一样的美感,不一样的童趣,不一样的生命。
365首每日诗,一本永不过时的诗画历,领略诗意童趣与美妙!
《小小诗画家》读后感(五):孩子为什么爱玩泥巴堆、肉虫子?其实是我们不懂童年
育儿路上,你是不是曾有过这样的困惑,带着孩子飞奔至游乐园,孩子却一堆沙子情有独钟,一把小桶,一个小铲子,娃娃们能开开心心玩一天,丝毫没发现老母亲们哀怨的眼神,明明有那么多好玩的地方,为什么偏爱玩一堆沙子。
带孩子出门逛公园,红的花绿的草,老母亲们还没来得及拍照,孩子却一头扎进泥巴堆里,扒拉着一堆蚂蚁或是蚯蚓,看得津津有味,丝毫没听到老母亲在旁边的大呼小叫,那一坨远看肉乎乎的虫子,是老母亲们的死穴,却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
无数次的想了解,孩子们的小脑瓜子里到底装着什么,为什么每天有那么多的问题?我简直不知道我们大人们眼中的世界,到底和孩子们眼中是不是同一个。
孩子的世界似乎特别小,小到一条虫子,一颗小草,都可以让他发挥想象,孩子的世界似乎又特别的大,大到一个宇宙都不能满足他求知的渴望。
孩子的世界,其实就是从接触到美和认识美开始的,对于眼前的一切,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评判。
有一次孩子睡到早上,太阳照到了他的脸,他闭着眼睛喊道:快把灯关掉,我笑着说:太阳出来了,小家伙却气呼呼地说:快把太阳公公赶回去。
养育孩子,就像开一个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他在哪一刻会让你惊喜,更不知道他在哪一刻会让你暴跳如雷。生命就是如此奇妙,正如孩子们的画作一样,你永远猜不出来,他们能画出多么奇妙的作品,他们的想象力超越了常识,却又充满了浪漫。
就像这本《小小诗画家》,又名《给孩子365堂美育课》,书中包含了166位儿童的绘画作品,这些画作中,包含了有趣的自然现象,又充满了童趣和哲思,还有着富含寓意的画面,简直就是一幅幅艺术品。
看着这一幅幅生动有趣五彩斑斓的作品,就像是看到了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单看画作,不看文字,或许有些我们也无法明白其中的含义,而有一位名叫邹进的诗人,却把这些画作都读懂了,还为此创作了365首短诗。文字与色彩相映成趣,像是在做游戏一样,交相辉映,独具美感。原来在儿童的眼中,世界是这么有趣,只怪我们大人的世界太单调了。
海豚为什么会成群结队?那是因为它们也要去找工作呀,海洋公园就是它们的工作单位。
轰炸机是人类的发明吗?当然不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世界就已经有隐形轰炸机了,那就是蚊子,最古老的隐形轰炸机,比人类存在的时间还要长哦。
螳螂为什么前臂那么锋利?当然是因为它要割麦子啦,那鸽子为什么还要飞来飞去,那是因为它要送信呀,可是现在螳螂和鸽子都要失业了,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有互联网和割麦机器了。
啄木鸟,为什么总在树上啄啄啄呢?那是因为它要在趴在树干上给朋友发微信呀。
动物们的习性,在大自然中养成的生存规律,孩子们看来却是无比的简单,结合了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发挥想象力,给动物们的行为做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既生动又耐人寻味。到底是人类驯化了大自然,还是大自然驯化了我们,这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语言发育需要一定的时间,抽象逻辑思维是到青少年时期才逐渐形成,而具象的感知能力,却是一出生就有的,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孩子们探索着这个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世界,而他们的想象力就此开始爆发,如果想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只需要给他们一只画笔和一张纸,一切都尽在笔下。
无论是天上的太阳、白云,还是地上的河流、山脉,在孩子们看来似乎都是具有人性的。
喜欢晒太阳的不只是我们,云朵也是一样呢。
云朵为什么有那么多形态呀?那是因为里面藏着小娃娃呢,他们都是可以呼风唤雨的精灵。我要是能到云朵里面去找他们玩,该有多好呀!
老师又要我们排练节目了,如果我认识草原上的小蓓蕾剧团多好,可以请她们来表演就好,一定非常精彩。
月亮会不会可以长在手心里,从手里慢慢升到天上?
在孩子们眼里,无论是风还是云,都是如此的灵动,不论是在任何季节,任何天气,眼前的一切都可以具有灵性。孩子们就是带着这样天真美好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读懂了这些画,也就读懂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宇宙里面也许不止有飞船呢,苹果能不能飞到宇宙上去呢,这样住在里面的虫子,也就成了宇航员,多酷呀。
一个人的内心,其实可以大到装下宇宙星辰,也可以小到读懂你的心坎。
星星也有输入法,他们通过二十八宿输入法,把星星输入到夜空中,这样我们人类才能读懂他们要表达的意思哦。
养育孩子,我们总想给他们最好的,可是其实孩子想要的东西却很简单,他们只需要体验生命的美好。要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或许你最需要的,就是这本《小小诗画家 》,里面包含的同龄人画作,让孩子看一看,让孩子知道,原来还有不少人跟我的想法一样,生命还可以如此奇妙。
其实美育就像是从小给孩子的心里种上了一颗美的种子,无论今后他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什么,回想起童年,都会觉得温暖,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抚育孩子,就像是重新体验一次自己的童年,我们总觉得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但是在审美这件事上,可能孩子却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我们所要找寻生命的意义。
《小小诗画家》读后感(六):安抚父母的焦虑,平息孩子的胡闹:一本书,让亲子静享万物之美
张爱玲一句:“出名要趁早”,使得很多家长把“赢在起跑线”奉为养娃育儿的金科玉律。
尽管,很多家长都重视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幼儿开始,每天陪着孩子读书,但是,此“陪读”非彼“陪读”:
每次读完一本书后,家长都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在连环炮似的问题下,孩子睁大了眼睛,愣愣地看着父母,好像在说:不就读了一本书吗?
当然,我也曾是这样焦虑的母亲。起初,孩子只会说"不知道”,那么我也会重新读一遍,再讲一遍,可是一遍遍地讲后,四岁的女儿直接把书合上,拿走了,说:“我换一本吧。”
孩子“机灵”地转移,点燃了我的焦虑,于是又苦口婆心地教育:“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这本书还没读懂,怎么就要换呢!”
可是,每当夜深人静,冷静下来后,我又后悔又反思:不就是读了一本书吗?干嘛一定要让一个四岁的孩子去讲大道理呢?可是看着每本故事后面都贴心地写着“通过这本书,可以让孩子懂得......”作为一个要强的母亲,又会觉得,不明白道理真的不应该啊。
这种焦虑,已经严重破坏了亲子阅读的和谐。
直到我读了绘本《小小诗画家》。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给孩子的365堂美育课》,书中精选了365首简短的小诗,诗歌内容涉及自然与人文两大主题类别。书中的每一页的画都是小孩画的,以小孩子的眼睛观察万物,用小孩子的笔画出万物之美,再配上一首简短的小诗,诗画相映成趣,可以让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欣赏文字的美。
电影《我的姐姐》中有一个片段:由张子枫扮演的姐姐安然,力排非议,决心要送走弟弟,自己去读书时,她看到了一张弟弟画的一家四口的画,尽管四个人画得都不像也不美,但是手拉手的四个人,不仅仅传递出了弟弟对家的渴望,简单的线条更是表达出了“爱就是简单的,简单的就是爱”,它没有华立的包装,没有复杂的情感结构,往往越是简单的,也便是越爱。从此,姐姐决定接回弟弟,无论如何都不分开。
可以说,正是弟弟的画改变了姐姐的“冷漠”。
小孩子的画往往就具有这种魔力:因为简单地真实,才让大人越发觉得温暖,毕竟成人的世界中,复杂无处不在,而孩子的画,就像一个避风港一样,可以忘记焦虑与忧愁。
我和孩子共读这本《小小诗画家》的时候,我们俩个人都特别喜欢里面的画。
这些画都出自于小孩的手,编辑还特意在每一幅画的右上角的位置,著名绘画人和年龄。每次翻开一页,女儿首先不是看画,而是指着右上角说:“妈妈,这个叫什么?几岁啊?”我便会拿起她的小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来,告诉他,这个是“**,几岁”。
当成人们不自觉地将孩子称为“小孩”的时候,就直截了当地划清了“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的界限,然而,孩子们却最喜欢参与成人的生活,参与感越高,孩子幸福感才越高。
我想,这就是我女儿那么喜欢问,“这幅画是谁画的?”因为在她心里,上面的小孩名字,就说明了他们真的参与到了成人的世界中。
于是,我也因势利导地说:"如果你画得好的话,你的画也可以出现在这里啊!”听后,女儿就更高兴了,也因此不再哭哭闹闹了,而是常常拿起小画笔涂涂画画。
其实,成年人需要“参与感”,小孩子又何尝不是呢?
这些短短的哲理小诗,全部来自于这本绘本《小小诗画家——给孩子的365堂美育课》,读起来朗朗上口。
“诗是最能陶冶儿童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从小让孩子读诗,不仅能增强语音的音律记忆,更能够提高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
有人说:“小孩天生就是诗人。”
因为与成年人相比,小孩子心细,对周围事物怀有天生的好奇心,因此,可以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同时,小孩子喜欢动手去触摸,喜欢用嘴去问、去尝,喜欢用耳静静地聆听,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小孩子对周围事物就具有了高度的敏感性,从而能够抓住事物的核心。
这本书每一页都配有一首哲理小诗,不仅仅是有朗朗上口的音律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小诗,修饰孩子的品行。
例如,小孩子都特别喜欢“占有”,喜欢说“这是我的”,一旦失去便会嚎啕大哭、躺地打滚,可是作为家长,我们如何让孩子们明白“万事万物都不是永恒的,总会有失去的一天”,尤其是我女儿才四岁半,她根本理解不了什么是“总会有失去的一天”。
然而,在这本书中,却有解释,更准确地说,让孩子永远享受在“拥有”中。
花很美,可是当秋天已到,花已凋落,赤橙黄绿青蓝紫变成枯黄时,小孩子也会感伤,怀念万紫千红的夏天。可是这首小诗“花干枯了,还可以插在花瓶里,成为干花”中,却打开了另一扇门,它没有解释花的凋谢,而是告诉孩子们,以另一种形成呈现出了“美”。
“等我赶到,太阳已经下山了,美不胜收。”也是让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尽管迟到了,可是却可以看到另一番美景。
其实,越长大越发现,一个人,最重要的,恰恰就是对待“挫折”的态度,不钻牛角尖,不仅可以保持自己的心晴,更会使一切事物都变得顺利。
因此,与其说是和孩子一起读诗,不如说是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幅幅脑洞大开的小画,击碎了成年人满身的疲惫,我们回到了最简单的画面上,享受着“天真”的呵护。
一段段唯美哲理的文字,吸引着小孩子满眼的好奇,让他们能够以细腻的情感感知万事万物。
所以,这不仅仅是一本写给小孩子的美育书,更是一本治愈父母焦虑的疗愈书。
(图片来自于网络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