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印记
文/赵元波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树上的叶子黄了,草儿也有点枯了,父亲嘴里咂着土巴拉,坐在屋前的石台阶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咂着土巴拉看着天,土巴拉里早就没有旱烟了,自然也咂不出烟来,他呀是在考虑,如果明儿天晴的话,趁着我在家帮衬着就去收我家地里的老南瓜。
我家的山地在得远,都是些人家不愿意要的瘦地,面积倒是多,怎奈离家远,又多是些土质贫瘠的山地,完全靠天吃饭,种不了玉米,父亲干脆就种上些南瓜,种南瓜很简单,不费事儿,只需要挖上个坑儿,施足农家肥,点上种子,赶上雨水,只要是活了,就不用多管它了,秋后去收就行了。
那天一大早,我们父子拉上架子车就出发了,好在去的时候,都是上坡路,就是拉着空车都很吃力,这就意味着,回来会很轻松,都是下坡路。
到了目的地,我们把车放在路边,再背上背箩往种南瓜的地方走去,那是一段一上一下的坡路,下坡的时候,路上的石子会跟在你的脚后跟后面,上坡的话,弯着腰,差不多可以碰到路面了,仅容一人通过,两边都是些灌木杂草。从摆车的路上走过去需要十多分钟,走起来很费劲儿。
终于到了,看着眼前一个个南瓜,一扫走过来的疲惫。这些南瓜呀,有的是圆形的,有洗脸那么大,就像个车轮子一样,有的是长条形,就像一个个枕头一样,我们都形象地称之为“枕头南瓜”,一个个地,要么睡在老埂上,要么悬挂在藤上,下面是悬空的,给人的感觉就是,稍不注意,就会往下掉,一个老南瓜,有十多斤重,甚至二十来斤呢,表皮都有些黄了。
我们把老南瓜摘了放进背箩里,完全靠人力把老南瓜运到路上去,一次也就背两个南瓜而已,背上一趟,已是汗流浃背,衣服都被汗水给浸湿了。像我,很少干农活,才一趟呢,肩膀上就被勒出一道道血痕来了,按父亲的说法就是,这一道道印记,就像是老南瓜表皮上的“瘤体”,那是南瓜在成长的过程中昆虫叮咬、枝叶摩擦留下的印迹,跟人脸上的痘痕一样,是成长的见证。
一趟又一趟,用了将近三天的时间,我们才把南瓜给收完。真是吓人一跳,那些老南瓜足足占了一阁房子呢,都是老南瓜,恐怕有将近万把斤呢!以前,老南瓜不太值钱,主要是用来喂猪,里面的瓜子晒干了可是上好的零食!
这几年,老南瓜的价钱一路上涨,都到一块钱一斤了,一个老南瓜差不多就能卖一二十块钱,蒸了吃,可是不错的绿色食品,很受城里人的欢迎呢!
这一年下来,光是种南瓜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父亲当年选择了这块地,算是眼光长远,着眼未来。
晚上休息时,看着老南瓜表皮上虫咬树擦的“瘤体”,摸着有点红肿的肩膀,我想,这不就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印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