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勇敢的人》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勇敢的人》读后感精选

2021-11-04 00:27: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勇敢的人》读后感精选

  《勇敢的人》是一本由[美]厄尼·派尔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2021-5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勇敢的人》读后感(一):透过战地记者的眼光,走进真实的二战

  美国南北战争中战败的南方军将军罗伯特.李说:幸亏战争是可怕的,否则我们会爱上它。的确,自从有人类社会存在哪怕是非常小的种群,人类无时不刻处在互相的杀戮之中,在工业化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年代里,战争的规模还限制在洲际之内,即便有亚历山大远征、蒙古征服那样的洲际事件,也仅仅是限制在欧亚大陆的昙花一现,战争更多的属于上层之间的搏杀,在中世纪欧洲也仅仅限于王公贵族而已。但是到了近代,战争规模在累积加大,机枪、火车、轮船、飞机等等工业化成果,集中造就了一战的疯狂。在近代战争中,对于参与战争的个人来说,更为可怕的是自己为战争所作的一切,不为自己的同胞所理解,或者自己在庞大的战争机器中只是默默无闻的参与,直到默默无闻的死掉。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二战中,无论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都对新闻宣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事实上一名优秀的战地记者通过自己深入战场实际的体验,用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将大量真实的战场休息反馈给国内的民众,在现代战争已经成为国家工业能力比拼的情况下,战地记者的报道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国内民众的爱国情怀和生产热情,可以说美军在二战中的卓越表现,与这本《勇敢的人》的作者厄尼.派尔一样表现优异的美国战地记者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战地记者的报道,也会被身处战争中一线官兵读到,成为激励他们英勇献身的因素之一。

  《勇敢的人》的作者厄尼,参与过美军的北非行动,本书中他随着美军一起登陆西西里岛,参与意大利战役,并且在英国准备诺曼底登陆,以及法国战役和光荣的解放巴黎行动,他每次都尽量做到接触一线的官兵,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有时候甚至不顾个人安危来主动参与到军队的行动之中,因此厄尼的这本书读起来非常真实,对于美军在二战中的表现有着真实的记录,同时作者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战争的厌恶之感,以及对被占领地区民众的同情,以及战争的残酷性。

  西西里登陆战争中,他登上了一艘指挥舰,在船上他按照将军的安排来制作一份简报,来为官兵提供各方面的新闻。厄尼看到,不同兵种区别巨大,海军是严谨而整洁的,当陆军登上船只后,海军官兵都给予了对方巨大的尊重,因为他们知道陆军登陆作战是九死一生。在意大利战场,厄尼走进了工兵施工地,看到工兵如何在炮火中修整公路,而将军如何与普通士兵毫无架子的交往,种种细节描写非常到位,让我们看到了一支官兵一致,又界限明显的美国军队样貌。厄尼走进了炮兵阵地,和炮兵们在意大利雨季的烂泥里体验着地下掩体里的苦与乐。

  真实而从容的战争体验,让厄尔的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阅读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让我们感到和平真的难能可贵。

  《勇敢的人》读后感(二):这是残酷战争最真实的记录,要战争还是要和平?这里有最直观的感受

  战争是残酷的,但没有亲身经历过得人永远无法感受到这种残酷,而二战更是尤其的残酷,在这次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涉及战场最广,杀伤性武器最危险的战争中,这种残酷会被放大无数倍。关于二战的书籍也非常之多,比如手边这一本《勇敢的人》。我们阅读这些书籍,真正可以体会到战争的冷酷无情,人命如草芥,我们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近现代的战争中,出现了一批特殊的人,他们深入战场,但他们并不是为了战斗,他们不配备武器,他们最大的使命就是还原战争中的真实情况,把战场的现实反馈给后方的民众,让处于战场之外的人也可以了解战争,了解战场中的人。他们就是战地记者,他们用他们的笔记录着这些战争。 厄尼•派尔就是这样一位战地记者,二战发生后,他走向了战场,走进来战争的中心,走向了战争中的那些普通士兵,用他所谓的“虫豸视角”,去记录战争中那些普通士兵的真实生活。他的脚步遍布英国、意大利、法国、太平洋战场,他的大量战地报道发表于报刊,销售斐然,成为美国大后方了解战场的第一首资料。而1944年,厄尼•派尔得到普利策奖,这也是对他最大的褒奖。可是厄尼•派尔又是悲剧的,他把战争反馈给了世人,他自己却留在了战场。1945年4月18日,在二战即将胜利的前夕,厄尼•派尔牺牲在了太平洋战场,“第77步兵师在这里失去了一位战友,厄尼•派尔”。虽然他没有见证二战的胜利,但他的死更是让世人见证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他的死成为比他的文章更加有了的控诉力量,控诉着战争对于世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

  我们今天再次读到厄尼•派尔的文字,再读他的这一本经典的著作——《勇敢的人》。还能再次回到那枪林弹雨之中,回到那“鲜血和泥泞”之中,体会着那些普通战士的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二战中的战士,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有父母、有朋友甚至有爱人、有孩子,但在战场上,他们什么都不是,他们就是战士,随时会面临死亡的战士。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人所面临的最本质的生活。 厄尼•派尔不涉及政治,他的这些文章也写于真实的战争时代,他也无法去谴责战争,毕竟战争就在进行着,任何影响士气,影响战争走向的评论都是不合时宜的。但他就是这样忠实的记录着战场中的一切,还原着战斗中的各种现实情况,对于战争的忠实记录就已经是对战争最大的谴责。

  二战胜利已经70多年,在这七十多年中世界维持着微妙的平和,大规模战争没有发生过,在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我们再次阅读厄尼•派尔的文章,再次回到战场之中,战场感悟战士的生存状态,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让和平更久远一些吧,让世界永保和平吧,让这些《勇敢的人》真正成为最平凡的普通人吧!

  《勇敢的人》读后感(三):《勇敢的人》——战争中,大兵们最真实的模样

  战争,是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战争是图像里的炮火和硝烟,因为对于身处和平生活中的人们来说,战争是遥远而模糊的,而只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了解那炮火的震动和硝烟的浓密。

  《勇敢的人》是美国战地作家厄尼•派尔对战争最真实、最直观的记录,他在西西里登陆、意大利战场、诺曼底登陆等战争中与海军、空军、陆军各兵种的士兵同吃同住,他从普通士兵的角度去记录战争,记录战争中普通士兵的日常和喜怒哀乐,为广大读者展现了普通人的勇气和奉献。

  战争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是颠覆的船只,是沉没的坦克,是烧焦的卡车,是弹痕累累的吉普,战场上,有炸弹的爆裂声、机枪的开火声、重炮的轰鸣声、子弹的呼啸声,而最让人深刻的是士兵的流血和死亡。

  厄尼•派尔被称为是“美国大兵最好的朋友”,是因为他是如此贴近那些普通的士兵。在他的眼中,他们都是普通人,有着最朴素的情感与期望。这些士兵,他们曾是酒吧的经营者、照明公司的管线工人、商店的卸货工、饼干公司的销售员、纺织厂经理、报社的摄影师、医院的实习医生……除此之外,他们还是亲人们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他们中很多人曾对战争一无所知,而当他们站在这战场之上的时候,他们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职业,那就是战士,他们变得镇定、坚毅、勇敢,以满腔热血投入战争,去履行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一份使命。

  在厄尼•派尔的笔下,士兵们的英雄主义是那样朴实无华。每一名士兵都有着第一次遭受炮火洗礼的经历,第一次面对敌人,第一次开火,第一次感受武器的力量,也第一次融入战争。于是,从那一刻开始,他们手中的武器就成为他们的朋友,内心那无形的恐惧在第一声炮响中被消弭,敌人变得真切,战争变得鲜活,他们在战火中完成了从百姓到士兵的蜕变。从那一刻起,他们爱憎分明,坚强勇敢。

  当厄尼•派尔融入这些士兵,他也就更加了解他们。他们是运输、护航的海军、他们是开路、扫雷、架桥、供水的工兵,他们是提供火力支持的炮兵,他们是俯冲轰炸的航空兵,他们是冲锋陷阵,遇险无数的步兵……在厄尼•派尔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那最真实的大兵的形象,他们都是血肉之躯,他们都有自己最真实、最朴素的情感。面对战争,他们也会害怕,但他们却一边咬牙硬撑,一边尽力而为,当他们经受了血与火洗礼,他们成为了最勇敢的人。

  在战火的硝烟中,士兵们们经历了太多,当他们回到亲人身边的时候,希望这些勇敢的人都能开启自己全新的生活。

  《勇敢的人》读后感(四):《勇敢的人》:人的内心之中总有一种力量更强大-勇敢

  《勇敢的人》: 自从1854年2月,英国诞生世界第一位随军职业战地记者威廉·拉塞尔时起,千万名记者走入战争的战场之上,以他们的战争日记、报纸照片、战后回忆录、长篇通讯,铭记炮火纷飞、激烈对抗、以及在这些中间不灭的希望、和平。

  本书作者厄尼派尔,有着“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记者”之称。厄尼 派尔的战地报道真正开始于1942年的北非战役。本书中主要记录的是厄尼派尔在欧洲战场上战地报道活动。厄尼派尔的战地报道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巨大的声誉和影响力。和他的报道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正如额尼派尔自己所说。对于那些有伟大的领袖指挥的史诗般的战争,他是用“虫豸”般的视角去观察的。在他的报报道里,你看到的都是普通人的勇气和奉献,甚至一些吃喝拉撒的日常生活。他笔下的士兵都是社会中最普通最普通的对象,他们他们的职业,他们的理想,其实都和我们普通人一般无异。

  本书中就这样记录了在战前士兵们的讨论话题,原来他们所有的话题也都绕不开生还的概率。原来所有食品也都是表面镇定而内心恐惧忧虑的。有些士兵说到自己想开了,生死由命,强求何用,其实每个说自己想开的人都是在撒谎。自始至终,记者也没有听到小说里那些精忠报国的豪言壮语。在此记者同样也看到了人的内心有种力量比这种恐惧更加强大。这种力量何尝不是一种朴实无华甚至是无意识的英雄主义。 文中还写到了指挥美国陆军第八航空队的杜立特将军。就是领导的著名的轰炸东京时的杜立特上校。吉米.杜立特是一个天赋出众,他是过去25年里,最伟大的美国飞行员之一,无所畏惧,胆色过人,精于技术,受过专业的工程学培训。说起话来兴趣与盎然,嗓音清晰抑扬顿挫,还带有一种当即立断的神气,是一个十分有魅力的人。在那次轰炸东京的行动中。鸡群失落,飞机七零八落,有的在日本空域被击落,有的耗尽燃油机组跳伞逃生有的几家降落在苏联,剩下的几家跌跌撞撞地飞到了中国的稻田上空。群众还记录了杜里特将军和他儿子的一段轶事,来到美国后,杜里特注意到他的参谋部军官的名册上,有一个人叫做杜里特上尉。当时这个名字他也留了个心眼儿,有一天电话接通了电话,那头就是杜丽特上尉,杜立特将军说我注意到过你的名字,正打算哪天给你打个电话呢。电话那头说,我想过来看看你。这是杜立特将军回话说好的,不过我这几天忙得很,我可以把你的电话转接到我的副官那里,他会给你安排时间。很高兴接到你的电话,尚未期待和您见面。当杜立将军准备挂断的的时候,电话那头那个声音可怜兮兮的说啊。爸爸是我啊,你听不出来了吗?我这有个妈妈给你的包裹。原来这个杜立特就是他的儿子,小吉米杜立特。杜立特特将军仿佛气炸了说:见鬼,你怎么不早说呢?原来他的儿子也是第九航空队的B26轰炸机的一名飞行员了。

  关于杜立特将军的叙事,仿佛故事一般。有趣味而且动听。

  厄尼 派尔关注和报道的往往都是一些普通的兵士。一位作战勇敢,沉着冷静,非常高效的巴克中士,他的愿望是希望战后回到深爱的西部大地,想有一小块地,喂几头牲畜过独立自由的日子。在和陆军第34师步兵连。相处的日子里,胎儿能够深深的感觉到1万个士兵里,也找不出一个盼望打仗的人。对于打仗老兵厌恶至极,新兵心惊胆战,尽管如此,这些步兵连依然是冲锋陷阵,这是一个令人骄傲的连。在这样一个大约200人的前线步枪连里通常只有不到十几个人,是最早一批连部里的老人,其余的要么是牺牲,要么就是各种伤亡疾病调动和少量轮换回国等原因而离开了。他还记录了连队里的一只被当做宠物的狗,再一次新型的枪榴弹的操练中,一颗落地尚未爆炸的新型榴弹,就被这只当成宠物的捡回犬衔着奔向了高官们的坐席,这可把那些达官显贵们慌了个手忙脚乱。幸运的是这颗枪榴弹是颗哑弹,没有爆炸。厄尼 派尔在他的记录中都是这样的细小的的,但是真实的事件。他们也真实的反映在前线的士兵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平时的心理状况。同时他也描写了士兵们在战壕里在散兵坑中的生活,如果虽然艰苦,可是在战争中他们却培养出了坚如磐石,同舟共济的袍泽之情。比起大多数的描写的那些炮火连天,尸横遍野战争场面,这样的生活场景。让读者读起来更觉得贴切和真实。也能够让读者了解到在站前或者在一场战疫之后,士兵们真实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

  战地记者长时间处在战乱地区,是经常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他们的工作就是力争在被不可预料的事件夺去生命之前,将战争准确记录下来,向外界真实传递战事的真实状况。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战地记者手中的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

  厄尼派尔就是一个完全融入了战士团体中的一名记者。他仿佛成为了他们中间的一份子,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自己也真的进入了战斗状态,他也何以尔眠终日忍受着寒冷的煎熬,一个月也不见得能洗上一回澡。正是因为这样厄尼派尔能忠实地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有意的回避那些宏大的政治问题,出现在他笔下的大多数是那些琐碎的细节,然而正是这些画面,再真实地反映出战争中战士的真实状况,使他的报道的战地生活成了真正伟大的新闻作品。成为真正的历史见证和书写者(新闻是历史的草稿)。

  正是通过战地记者快速、客观和公正地将战争新闻宣传报道出去。人们才知晓战争的真相,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血腥,更深刻地体会和平的难能可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