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花猫三丫上房了》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花猫三丫上房了》读后感锦集

2021-11-11 00:30: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花猫三丫上房了》读后感锦集

  《花猫三丫上房了》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猫三丫上房了》精选点评:

  ●叶广芩的北京童年故事,可以和《城南旧事》与《呼兰河传》一起推荐给女孩阅读。

  ●写自己的童年故事,永远是最驾轻就熟的。成人作家写儿童文学中,叶的作品是最生动、鲜活,儿童性最高的了吧。几乎全是短句,寥寥几笔,主角、邻居、亲人甚至街边小摊贩的角色活灵活现,嬉笑怒骂间把笑和泪都赚去了。这么一比较,有的专职儿童文学作家想要努力突出儿童性,反而生硬无趣,读不出滋味来。

  ●大爱叶广芩的京味儿文学。

  ●在如今的童书出版形势下,叶广芩淡定而自信地诠释了什么是“只为自己的内心写作”。

  ●是耗子大爷的姐妹篇,这回写的是丫丫家胡同里的事。小小年纪,通过养猫这件事体会了很多超越年龄的情感体验,比如养育一个小生命的责任感。很爱看这类关于童年的故事,那是一段闪闪发光的日子啊,我永远都怀念!

  《花猫三丫上房了》读后感(一):一只花猫串起童年

  一只花猫串起童年。 是四合院里兄弟姐妹的嬉笑怒骂,是对邻里街坊关怀感知的同理心和善良,是房顶一方天地宽广,躺在瓦片上晒太阳,溜走的时光。 那篇几个孩子出门探险的章节里,全篇没写到三丫。翻篇前最末尾一句:小朋友们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里时,三丫已经睡着了。一句话拉回主题。 像是高中语文老师会说的“篇尾点题”。 像毕飞宇说周作人文章里的“摇摆”,那种摇摇晃晃中的玩味。 还可以喜欢叶广芩老师的文章很久。

  《花猫三丫上房了》读后感(二):老猫老猫气哭啦,丫丫丫丫睡着啦。

  《花猫三丫上房了》是《耗子大爷起晚了》的继续,前一本是写颐和园日子的寂寞和寻找,写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后一本是写胡同的热闹和充实,写承担,写责任,写亲情和友情。

  从颐和园三哥那里回来的丫丫,和知识渊博的爸爸、从不夸她却真的爱她的妈妈、两岁淘气但贴心的妹妹、以画画为生毒舌的七哥住在自家胡同院子中。

  胡同中有四个特别好的朋友:丫丫、小四儿、臭儿、大芳,他们五个人一起上过房、下过河、寻找过燕么虎儿(蝙蝠),一起挨过训、藏过猫,一起帮老奶奶做过好事。

  除了家人朋友们,丫丫还新得了一只小老虎猫三丫,三丫很淘气,闯了不少祸,作为监护人的丫丫也没少被牵连。三丫几度想被家人丢了,但它自己找了回来。后来性情变温和了,还生了两只新的小猫。丫丫在陪伴小猫三丫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对另一个生命责任感:“用自己的力量养活一条小生命,它信赖你,依靠你,这是件多么让人自豪的事儿呀!”

  满满当当的爱,满满当当的友情,满满当当的有趣而多彩的童年。一口气读完,觉得写得好极了,超级喜欢。

  《花猫三丫上房了》读后感(三):简评 | 花猫三丫上房了

  有段时间没看儿童文学作品了,起初以为是围绕花猫三丫展开的故事,读后发现其实主角是丫丫。丫丫的童年是热热闹闹的,而且是在爱的包围下——有一群不以钱来衡量友情的小伙伴,有一院日常斗嘴却又互相关心的家人,并且在丫丫的视角里,大家都是有鲜明个性的人。 看此类作品总感觉人会暂时变回小孩,不用去感悟人心险恶,也不用像读其他作品一样连环境描写都要去揣度是否暗含着“讽刺”等意味,只会让人想起很多童年的趣事、糗事,再感叹一番小时候真好呀,无忧无虑的,脑子里也充满了奇奇怪怪的点子,有很多大人意料之外的想象,似乎长大之后的想象力跟勇气都比儿时差远了呢。 除了童趣的感染力,小四儿给我印象很深,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要过早承担生活的重担,他虽经常与丫丫等小伙伴一起捣蛋乱跑,但从很多细节上都可以体现他的体贴,真是懂事得让人心疼,出生的家庭是婴儿无法选择的,但我相信丫丫这群小伙伴一定也给予了他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吧。 唯一的遗憾是,读此书的我缺少了环境的“参与感”,我没有去过北京,也没有在北京居住过,我没有与丫丫的共同回忆,所以对环境描写共鸣感较弱,只能看其他书友的笔记,这种感觉就像是身边好友在跟我分享她的童年回忆,介绍她从小生长的家乡一样奇妙,这让我对北京多增了几分向往,同时也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

  《花猫三丫上房了》读后感(四):房影树影,诗意盎然,走南闯北,童心永存。

  是《耗子大爷起早了》之后的作品,很可爱,也很不一样。就像叶老师自己说的,《耗子大爷起早了》是小时候在颐和园里的寂寞和纯粹顽皮,还有写传统文化,更多描写和动物植物的相处和自己一个人的长大,后面两章和人接触,也像是慢慢接触这个世界。而《花猫三丫上房了》就是真真正正融入胡同里啦,热热闹闹的,有很多小朋友,有很多小动物,还有性格不同又热心肠的邻居们,也开始识字读书,很惊喜的是两本的笔触也有变化,真的像是小朋友的成长过程,很奇妙也很有趣。

  很喜欢豆瓣的有些评论,确实欸,看了很多童书,《城南旧事》都是悲伤的,《呼兰河传》批判社会,有快乐,自然也有赤裸裸的血泪,然而叶广芩老师的却从头到尾只是一个小屁孩扭着屁股走街串巷天南海北莽莽撞撞地疯野,偶尔被爸爸妈妈哥哥拽回正常轨道。最生动、最鲜活、最生活。

  描写场景风景简直信手拈来,动词短句运用平添趣味,画面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小孩儿口吻也拿捏得恰到好处,还有许多对美食的述说,比有些美食文学还垂涎欲滴呢。

  这就是主旨

  在百度上知道了她女儿比她更野的故事

  但是实际上女儿的插画我也很喜欢,也很生动,这样想来,也还是很有趣。啊呀,真是可爱晕了呢。

  《花猫三丫上房了》读后感(五):北京胡同里的花猫和小妞

  自从看了叶广岑老师的《耗子大爷起晚了》,我就成了叶老师的铁杆迷妹,迷得不要不要的。因此,当她的新书《花猫三丫上房了》一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看了个痛快,直到合上封底,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这本《花猫三丫上房了》既可以独立成书,又是《耗子大爷起晚了》的后续故事。属耗子的丫丫离开三哥,从颐和园里回到了胡同里的家。这是另一方天地,在胡同里,丫丫有了自己的宠物花猫三丫,她带着三丫和小伙伴苏慧、小四、臭儿等人一起追彩虹、爬树上房、逛街摸鱼,玩得不亦乐乎。她和妈妈、七哥、妹妹、爸爸一家过着淳朴快乐的生活,并和街坊四邻保持着扯不断的联系。

  小说以一个还没上学的小女孩丫丫的视觉角度讲述了成长过程中的家长里短。说也奇怪,叶老师的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就那么不急不缓地讲述,却让人舍不得放下。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老北京人身上那特有的性格在故事里闪闪发光。这不得不归功于作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很少看到四字词语,都是短、平、快的口语,就像一个快人快语的北京小妞在叭叭地讲故事。浓浓的京腔,饱蘸着人物性格,不论是叙述还是人物语言,抑或内心独白都特别抓人。比如,在介绍邻居刘婶时,作者是这么写的:“刘婶顶不待见的就是胡同里那些‘又淘又坏’的半大小子,说他们‘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几条‘臭带鱼’把这条胡同折腾得臭烘烘的不得安生,什么时候把他们‘灭了’才好。”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俗语,给孩子们下的定语,起的外号,处置的方式,短短的几句话,就把一个北京大杂院里性格泼辣、手段厉害中年妇女描绘了出来。

  作者就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一个小姑娘所能见到的日常,并不是单一叙事,节奏舒缓自然,像一首散文诗,颇有《城南旧事》的韵味。当然了,这些琐碎的、温馨的生活碎片并不是杂乱地堆放,而是被作者用两条线索串了起来。

  一条是花猫三丫的成长过程,它是刘婶家的大猫生的小猫中的一只,被丫丫抱了来,成了自己的宠物猫。三丫从一个一开始只能吃糕饼糊的小奶猫变成了一个攀檐串脊、吃鸟偷鸽的捣蛋鬼,差点被七哥扔到外面回不来,再后来成为一个两只小猫的妈妈。

  另一条是丫丫的成长过程。在喂养三丫的过程中,丫丫觉得花猫是自己要养的,就要负起责任来,她认真地照顾花猫,给它找吃的,从中懂得了要负责任,讲信用,说话算数。当七哥欺负三丫的时候,她护着它;它被扔出去的时候,她伤心地哭;三丫自己回来了,她激动地抱着三丫不撒手。这种同情弱小,患难与共的情感让她铭刻于心。三丫生孩子的时候,紧张地护着自己的小猫仔,让她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有距离感。猫在长大,丫丫也在长大。

  在小妞和花猫成长过程中,他们周围的那些人物也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个性鲜明,让人难忘,填充在丫丫快乐的童年里。主人公小丫丫爱憎分明,懂事可爱,自尊自强,勇敢无畏,有小心计,还有大主意,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典型的北京小妞。七哥呢,性格内向,话不多,整天窝在小屋里画画,看似不喜欢丫丫,却在内心里关心着她,爱护着她,带她去逛街,买吃的。街坊黄老太太着墨不多,但很多细节却让人难忘。比如她家的燕么虎儿,她走路的样子,她被感动的嚎啕大哭,一个北京老太太丰满立体,就连出场不多的爸爸也是有棱有角的。

  北京胡同里的花猫和小妞就在小伙伴们纯真快乐的友情里,在真挚体贴的亲情里,在热情友爱的街坊情里,快快乐乐地成长着,感染着你我,带我们回到那逝去的美好童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