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传承端午文化需要形式与内容并重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传承端午文化需要形式与内容并重

2021-12-14 08:19:29 作者:xd830517 来源:常德文明网 阅读:载入中…

 传承端午文化需要形式与内容并重

  传承端午文化需要形式与内容并重

  一桨划过两千载,满江龙舟闹端阳,每到粽叶飘香之时,传统端午佳节就如期而至。回想儿时,还没到端午,家家户户就开始到远处的大山上采摘粽叶,回来将浸泡好了的糯米和绿豆灌进卷成锥形的粽叶里,放到大铁罐里煮熟后,就成了美味的粽子。有的人家舍得,把猪肉和进糯米一起包进去,那种粽子香气四溢,馋的我们口水直流。小孩子们一天到晚就啃几个粽子,也不觉得饿。互相送粽子是邻里之间的一种习俗,你吃我家的绿豆粽子,我吃你家的肉馅粽子,也是常有的事。

  到了端午节那天,奶奶会把从外面扯回来的艾叶和菖蒲挂在房门上,说是可以驱邪气。大人们还把艾叶烧成水,给我们洗澡,说在端午节这天用艾叶洗澡之后,今后就不会生病了。中午,一大家子围在一桌吃饭喝酒,父辈们少不了给酒里加点雄黄,说喝了雄黄酒就不会头疼,人会变得很精神。爷爷还会把雄黄酒涂在我们孙辈们的额头和太阳穴上,嘴上还念念有词,不知道说些什么。有时候爷爷喝得兴起,还给我们讲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白娘子因为五月初五误食了雄黄酒,现了原形,把许仙吓死了,于是她就到仙山盗灵芝草回来烧水给许仙喝,许仙喝了之后就醒了。

  每到端午,这些昨日的美好,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后来,离家外出求学,参加工作,在异乡成家立业,就很少回家和家人聚在一起过节了,那种亲情融融的节日氛围,我已很久没有感受到了。现在,恐怕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样,一到端午节,首先想到的是可以休息三天,至于包粽子、挂艾草、看龙舟赛等等只怕已经变得可有可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有很多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正在被逐渐淡化和省略,这种现实是很残酷的。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就这样慢慢被偷空,被遗弃,直到节日变成假日,变成单纯的休息日。以至于很多的年轻人都忘记了节日所包含和承载的精神记忆和文化内涵。

  如今,有些论调说,现在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只注重形式,比如很多商家利用节日搞促销等等。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我们连形式都不注重,连一点仪式感都没有,端午节不吃粽子,不挂艾草,不喝雄黄酒,不看龙舟赛,那还叫端午节吗?与其它的节日有什么区别呢?

  节日的生命力,在于区别于它的仪式感。我们反对形式主义,但并不反对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传承得越好,内容也会传承得越久。比如,包粽子撒在江中给鱼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他投江之后,人们怕他被鱼吃掉,所以投粽子到河里,鱼吃了粽子就不吃他了。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因为他爱国忧民,情操高尚,为世人所景仰。再比如说,喝雄黄酒是为了辟邪避妖,蛇妖白娘子不就是喝雄黄酒而现原形的吗?一个简单的仪式,意味着多么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在,之所以有的传统节日变味,变得式微,变得可有可无,就是因为丧失了仪式感,很多人把传统节日当成了购物街、旅游节、溜儿节、麻将节,这样的话,节日的生命力肯定就大打折扣了。

  传统节日变得异化、庸俗化告诫我们,节日形式必须要和文化内核结合起来,节日才有生命力。就我国传统节日来讲,一切美好的形式几乎都承载着优美的意蕴和动人的传说。五月五,闹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为了阖家团聚;九月九重阳节赏菊、登高,传承的是一种乡愁和孝道。所以无论节日形式怎样发展创新,还是要以传统文化为根本,这样才不至于在时代的长河中,丧失节日应有的意义。

  总之,传统佳节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形式,无论是爱国主义的弘扬,还是民本情怀的追溯,抑或是乡土乡愁的抒发,都需要一定的形式来承载,这些仪式,是需要我们大力倡导、宣传和弘扬的。当然形式也离不开文化的充实,失去了文化内涵的形式,是没有灵魂的、庸俗的躯壳,也是没有意义的。在传统节日的传承过程中,还是要注重形式与内容并重,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