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眯眯眼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眯眯眼

2021-12-27 17:17:44 作者:和菜头 来源:槽边往事 阅读:载入中…

眯眯眼

  我看要不然这样,以后每年十二月定为眯眯眼月,专门拿来讨论眯眯眼,全社会一同扫描当年的所有文艺作品、商家广告,检查有没有眯眯眼。无则加勉,有则锤之。

  感觉最近一个月人们对眯眯眼的态度有点过于狂热,还有人专门跑来我这里留言分析电影《雄狮少年》里的人物造型,认为眯眯眼背后有着险恶的用心。问题是他回在有关电影《爱情神话》的文章下,如果也要分析背后的用心,那事情大概也会变得很有趣,完全超出他本人的预期。

  在我看来,眯眯眼是个审美问题,审美问题是可以讨论的。正如我认识的一些网友正在做的那样,他们找出了唐代的仕女图,找到敦煌的壁画,找到林风眠等人的画作,分析这种容貌上的审美有什么历史源流。也有人讨论时装业和模特业的话语霸权,为什么它们的审美和普罗大众总是有区别?以及是否存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

  这是讲道理的人会做的事情---深入讨论,揭示事实。不讲道理就要简单很多,不需要什么资料,不需要什么讨论,只需要问一句“动机是什么”就好。讨论审美问题会得出品位好和品位差的区别,会得出保守还是激进的差别。但是追问动机只能得出一堆坏人,用心险恶之辈,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讨论审美有什么价值?美本身有什么价值?我自己现在和三十年前的审美大相径庭,原因是我的审美始终在和外界发生碰撞,不断让我退回来反思自己的审美是不是太单一太封闭?三十年前我也认为大眼睛高鼻梁白皮肤才是美,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却看不见几个人。谢天谢地,在三十年之后,我也能接受塌鼻梁的趣味,接受雀斑的活力,接受眯眯眼的神采,接受深色皮肤的魅力,认为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精彩,在街头看到一个个非常具体的人。

  1995或者1996年,我在大学校园里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一位黑人同学马克。我们通过英文口语课的人际网络认识,在校园附近一起混过几次。记得我们第一次握手的时候,我无法控制地抽回手,摊开掌心,担心自己的手掌是否会变黑。今天回想起我当时的窘迫很好笑,那仅只是因为我见的黑人少。等我见过足够多的黑人,内心对于染色的担忧就自然消解了。与此同时,我也能逐一分辨他们,就像是分辨黄种人,之前我无论见了多少张脸,都觉得彼此差不多。

  中国人在审美上不崇尚黑皮肤,有解释说是因为黑皮肤代表了辛苦的体力劳动,白皙的皮肤意味着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少的体力劳动。所以,第一次见到黑人的时候受到的冲击来自审美,而非人种或者文化。但是这种审美冲击会过去,而且能够接受下来,作为日常世界一部分加以理解和接纳。这就是审美经受冲击变得宽泛的好处,它不单可以让人变得更加宽容,更有理解力,也为生活增添了许多活力和色彩,更为所有不是高鼻梁大眼睛白皮肤的人提供了美的自信。

  追问动机而不讨论审美,结果是不断地逐出,不断地放逐坏人。被消灭的是其他审美可能,最后能够留下来的只有高鼻梁大眼睛白皮肤。在审美上,某人认为的缺陷,在别人眼中可能是特色或者说是个性,足以把某个人同其他人区分开来。追问动机当然也有审美,但却是单一审美,假借大众之名。是,人们都喜欢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白皮肤窄小紧致的下颌,人们也是这样做的。二十年前我看到整容脸觉得喜欢得不得了,而且根本无法分辨是否做过整容。二十年间我见过无数张类似的脸之后,我不再喜欢,也不再觉得美,因为它们太过齐整统一,美得极度单调。见到杂志上的雀斑脸模特,都觉得可以喘口气。

  追问动机除了制造单一审美之外,对于更多普通人也造成了不公平。生活中的眯眯眼并不少,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相貌特征正在被大声讨伐时,他们是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当他们看到人们在讨论所谓“正常相貌”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感觉自己被当做是异常相貌对待?还是说这一切根本不重要,确定了正确的美,也就确定了正确的相貌,剩下的人可以背负着自己不达标的相貌接受这个标准,然后默默赎罪?徐志胜需要生而抱歉么?

  对,每个人都会有审美偏好,许多人在一起会有审美共识,审美共识会制造流行审美。但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审美训练,去主动接触和自己审美偏好有极大差异的存在,试图去理解这种存在。人们不就是这么接受的文身么,不就是这么接受的染发么,不就是这么接受的撞色衣饰么?人们不就是这么一点点改变,不再迷信美必须是悦目的,是光滑的,是均一的,接受美可以是激烈的,是矛盾的,是动态平衡的?可能依旧不喜欢,但是可以接受。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宽容的最终受益者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当你用圈去套别人的时候,有更多的圈在等待着你自己。今天喜欢围猎眯眯眼,那么明天这些人可能要做好解释自己内裤颜色背后动机的准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眯眯眼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