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022-02-11 15:32:21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春水煎茶推荐 阅读:载入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学不是工业而是农业,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有如此感受,是因为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挣扎。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一轮复习几近荒废。就拿古诗文背诵来说,一问三不知的大有人在,所以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背诵成了我们最大的一个任务。

  对于背书,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策略,我也不例外,更何况面对复习备考的九年级学生呢。于是有条不紊的开启背书模式,定方案,分层次,配任务,提要求,找搭档,把过关,忙的不亦乐乎。

  可以说我每天都在享受“众星捧月”般待遇。你可以脑补几个工作场景:讲台上的水泄不通,课下的围追堵截,半道上黑帮老大般尾随一帮小弟的酷炫,被两班的课代表争抢的殊荣,让我充实而膨胀。背书单上的一个对号,像玉玺般有着不可怀疑的权威。嘴里的“理解”二字又像一道圣旨,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但是如果你体会过每天一百多号人把同一篇文章的同一个知识点在你耳边过一遍的感受,你也许能想象出我偶尔情绪失控的表现。背得顺畅也便皆大欢喜,可大部分时候都是抽查时的支支吾吾,坑坑巴巴,而此时你的嗓子已经冒烟,儿耳朵国造的早已开始排斥,任何的声音头也在一直嗡嗡作响。不得不承认最近的背书,苦了孩子们,也累坏了老师!

  找我过关的孩子,个个小心谨慎,屏气凝神的等待着我说出抽查的题目,充分的准备,胜利在望的激动,甚至让他们嘴都打票了,伸着手指说着有次序的知识点,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不已!当然也时常有卡住的时候,支支吾吾的说:紧张了,不可能啊,我真的会背了老师,背串了,哎,别慌别慌……我没慌,明明是他们在慌!

  此时挂在我嘴边的“理解”二字,便盛气凌人的从无处不在的某个角落里幽幽的走来,身后带着一股秋风,原本激情的绿叶经不起无情的审判,变为枯黄,几经吹落,进而被扫除干净!就像被我训诫“死学很危险,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永久记忆的”孩子们一样,悻悻然接受被驱散的现实,回到自己的座位,为自己赶不上的进度发愁,更为虚飘的“理解”二字苦闷不堪!

  一次两次多次,一个两个多个,同样的命运同样的场景的一再重现,让我也陷入了僵局,着急上火,心情自然不会平静,脾气也可想而知了,再一次深陷两败俱伤的危险,痛心承受师生关系紧张带来的杀伤力!

  此刻冰冷的“理解”二字变成了一堵高高厚厚的墙壁,矗立在我和学生之间,让我们彼此疏远,甚至有着自己的情绪,抱怨对方的难以理解!

  最终我不得不首先妥协,接受一个现实,他们不会理解!

  那接下来就由我来帮助他们理解吧,毕竟还有“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的金科玉律呢!我胸有成竹的从炼字,手法,画面,情感,翻译,背景,作品风格,作者生平,洋洋洒洒,讲的风生水起,看着同学们如痴如醉的脸,成就感爆棚!抬头看时间,25分钟已过去!

  我坚信如果时间允许,任何的知识点都能搞定,从他们的回答当中,我真的感受到他们终于弄明白了,终于理解了!可是,他们是九年级,要掌握的古诗文有那么多,而时间又是那么的有限! 我说的多,他们用来背书的时间就少了,他们只停留在听明白了,不记诵,很快又忘记了。正在我为自己的满堂灌思索的当,一个声音惊醒了我“老师我们可以背了吗?”看着我复杂的表情,他们心疼的看着我说:“要不然,完不成您定的任务!”

  我还能说些什么呢!面对着教育大趋势,我也只能缴枪弃械,怎敢弃进度而不顾呢?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学过的知识,简单复习一下就好了,这也是我曾有的乐观想法,更何况在疫情期间的网上授课时已系统复习一遍!可是对于大部分同学,我还是被天真打败了!

  嘚,又回到了原点,继续背!

  此刻另一种理论又充斥着我的脑子,“学习的不二法门就是重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甚至懊恼起刚才浪费了大家那么多时间!

  投入背诵的他们,书声琅琅,对于当老师的来说,这应该是世上最好听的声音了,但此刻不知为何心中竟有排遣不去的焦灼……当然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很快就同学们就排起了长队来找我过关了!

  好不容易排到的同学又拿出来我熟悉的小心谨慎,我成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判官,甚至听到了“老师让我过吧”这样的请求!有那么一瞬间,我的心真的是痛的,我想说孩子们,不是我为难你们,也不是我故意让你们受累,你们背书也不是为了过我这一关,更不是完成我要求的任务!我每天的工作,和你们每天的苦学所指对象只有一个,就是你们!为了让你们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个目的达到了,其他的才有有意义!

  看着仇大苦深的他们,我想此刻他们应该渴望拥有一个阿拉丁神灯来帮他们实现愿望!从气急败坏中挣脱出来的我也何尝不是渴望拥有一个神灯帮助苦苦思索寻求出路的自己实现愿望呢!

  终于,在陈文静来找我过关时,她的轻声细语,慢条斯理和胆小紧张,沉思回忆,支支吾吾,驱散了我仅有的最后一丝淡定,我抓耳挠腮,浑身冒汗,正想问出那句“你理解吗?”时,正迎上她羞红的脸,和满头的汗珠,于是刚想脱口而出的话变成了“你哪个地方不理解?”在跟她讲解的那一瞬间,我有幸看到了缪斯的模样,欣喜不已。

  可不是吗?与其在提问后抱怨学生不理解,死学时。不如在面对找你过关的学生时先问一句“哪里有不理解的吗?”有,说明他思考了,就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没有就直接进行抽查。"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吧。

  教学既有章可循,又灵活多变,只要我们愿意做个有心人,一定会能在坚持的路上打开一扇又一扇精彩的大门。若有幸悟到了圣贤们的智慧,哪怕是冰山一小角,也会令己欢喜而激动不已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