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蝶花苏东坡
1:人们很容易把苏轼和苏东坡等同起来,因为他们是同一个人。
但其实,又不是一个人。
这一切都要从乌台诗案说起,乌台诗案之前 的这个人叫苏轼,之后的才是苏东坡。
苏轼的名字,是父亲为儿子去的,姓氏当然无需去解释,来看一下轼,这个字,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试问在古代能坐得起车的都是些什么人?做官的。
由此可见,苏父是希望儿子苏轼能够在仕途上凭轼远眺的。
苏轼的前半生,可以说是春风得意的。
可以说是集帅男与天才于一身的完美化身。
苏轼实际长什么样,我们无从知晓,但从一些画作和诗词中略可窥见一二。
模糊但又立体。
可能脸稍微有点长,但也只是传说而已。
除了直一点莫须有的缺点,剩下的就似乎都是很逼格的东西了,比如身材修长、有几缕美冉,高高的学士帽,飘逸的宽袍大袖,竹杖芒鞋上下求索。
当然这些形象大多也是诗词传递给我们的。
22岁的苏轼,赴京求取功名,第一篇小作文横空出世,名曰:《刑赏忠厚之至论》,文风清新洒脱,堪称一股清流,文笔也极佳。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为梅尧臣。对小作文极力点赞。
苏轼的第一步,走地极好。
接下来的制科考试,主考官可是皇帝,因为有了第一次小作文的加持,两位考官的名人背书,苏轼有货了,苏轼弄了个第三名。
但是,第一名和第二名是虚设的。
苏轼其实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
乖乖,就问你服不服?
状元及第,当然要加官进爵。
这个官职不是太高,但也够人高兴一阵子的了。
这个时段,苏轼的上司陈公弻对这位小老弟进行了多方照拂提点,小苏的仕途路走的顺风顺水。
如果苏轼一直风平浪静旳了度一生,也不过是多留几首诗词而已,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苏轼,让苏轼彻底蜕变成了苏东坡,祸兮?福兮?
这件事就是乌台诗案。
说到底,是文采成全了苏轼,文采也害苦了苏轼。
乌台诗案,不过是苏轼在进言时多了一点牢骚,被人咬文嚼字,捕风捉影地说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最终结果是苏轼被贬官,地位一落千丈。好多昔日朋友也怕牵连,疏于往来。
昔日有多繁花如锦,近日就有多凄凉似水。
但朱玉在市井,也终归是朱玉。
苏轼亲自耕种,自食其力,他把荒草用火烧尽,下面是可以生活的土地。
虽无锦衣玉食,但野食可饱腹,东坡可惜身。
这段时间的苏轼,已非苏轼,他已经蜕变成了东坡居士。
在他的诗里,我们体味到了更多的烟火气,还有就是更为深远的旷世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