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院士”与“竹子教授”的甜笋之旅
一丛丛翠绿的甜龙竹漫山遍野,一根根碗口粗的主干上迸发出条条初春的嫩枝……在云南保山昌宁县勐统镇勐统社区芒东村,这一根根甜龙竹,将一位“农民院士”和一位“竹子教授”,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被澜沧群众称为“农民院士”的朱有勇,是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协主席。他曾在云南科技扶贫,7年间,他与团队培养出2000多名乡土科技人才,带动近3000户农户增收致富。
“竹子教授”辉朝茂,是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首席教授、国家林业草原丛生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30多年来,他在滇南地区推广甜龙竹46.72万亩,带动1.9万农户增收。
这不,农村脱贫摘帽后,他俩不约而同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如何让边疆山区农民持续增收,能否找到一种乡村振兴新的模式?
走,一起到田间地头找答案!2月26日,“农民院士”朱有勇和西南林业大学、保山市的林业专家们来到芒东村,实地考察“竹子教授”辉朝茂的甜龙竹开发成果。
扎根深山竹海育甜笋
“甜龙竹是云南特有大型丛生竹种,其笋是唯一可以生吃的水果甜笋,甜龙竹资源最丰富、品质最好的地方在昌宁!”辉朝茂在竹林边,向朱有勇和专家们介绍着。昌宁是自己的家乡,他在这里“种竹子”格外有成就感。
10多年来,辉朝茂在这里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率领团队扎根勐统镇研究甜龙竹,培育出甜龙竹国家级良种“云甜1号”,建立了1000多亩甜龙竹高效示范基地,他参与完成的《竹资源高效培育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辉朝茂接着介绍:“虽然这里资源丰富,但当地农民缺少种植技术,产值收入低,我们给农民提供良种,把高效的种植技术传授给他们,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基地,打开全国销售市场,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
朱有勇熟练地拿起铁铲,为新种的甜龙竹培土:“甜龙竹只要早出笋一个月,或者晚出笋,收入就能翻倍,农民就能增收,这就要靠科技的力量,靠我们的科技人员。”
一听说来科技专家了,周围寨子的竹子种植大户都赶来了。在村里的“甜龙竹产业乡村振兴推进会”上,朱有勇站起来大声地给村民们鼓劲:“甜龙竹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山珍,沿海市场需求量很大,我们要延伸竹产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如何才能更赚钱?朱有勇说:“农民兄弟们出土山、出劳力,企业出资本、做市场,政府做协调、出规划,科技人员出技术、出标准,把荒山变成竹园,找到一个农民、企业、科技人员共同致富、共同发展的模式。”
“你看,勐统千亩甜龙竹示范基地,作为校市合作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园,是西南林业大学和保山市政府战略合作的首个落地项目。”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张昌山现场介绍,这个项目将以示范园、示范基地和辉朝茂专家工作站为基础,促进甜龙竹良种化和高标准种植,到2035年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税收超1亿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