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跟动物交换身体2》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跟动物交换身体2》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4-22 00:10: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跟动物交换身体2》经典读后感有感

  《跟动物交换身体2》是一本由[日]川崎悟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跟动物交换身体2》读后感(一):画风清奇,但不失科学风骨

  看《跟动物交换身体2》,很像是在看一场超级变变变。

  鲨鱼的颌骨与头骨是分离的,好,那我们就这么——完成变身。

  当然,如果你把这本书当成是当代《山海经》,多少有点浪费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毕竟,这是一本严肃的科普书籍。 每一张夸张的图画,都蕴含着专业的生物解剖学。

  而从源头上来说,人类和里面提到的动物实际上还真是同根同源。鱼类、两栖类与爬行类、恐龙与翼龙、鸟类、哺乳类等不同的种类,如果要问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那么,大概是因为这些都是脊椎动物。

  不过,这本书又绝不仅仅是变身那么简单,里面很多科普的小知识也是我第一次接触。

  之前我还听说过这样的传说,说是鲨鱼一生都在换牙,用坏一副就换一副。

  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原来鲨鱼的牙就是它的鳞变的,你可以理解成啊鲨鱼有一部分鳞长进他口腔里了,还变形了,变得特别大,就是牙了。

  虽然以前是吃肉的,但从食肉变成吃草,肠道还是保持了较短的长度,因此为了更好地消化竹子,大熊话进化出了新的消化方式,比如增加肠道绒毛,腺体的数量,由此可以扩大肠道对竹子的吸收面积,增加消化液体的数量。同时还借助肠道的细菌帮忙,对竹子进行消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最为核心的一句话。

  然而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又常常伴随着误解,比如我们是“进化”的,所以我们人类更加高级,但是通过《跟动物交换身体2》,我们会发现,其实并不是进化,只是为了适应生存,而在大自然的淘汰中,逐渐剩下适合生存的变异。人类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们需要的是平等的看待万事万物。

  《跟动物交换身体2》读后感(二):了解动物,好像没有那么难

  近几年来,各种非常有趣的科普书籍、自媒体层出不穷,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原本相对枯燥无趣的知识传递给大家,让读者和观众对之前不感兴趣或觉得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有了新的认识。简单的说,就是对大家进行有趣地科普。

  由日本古生物研究者、插画家川崎悟司所著的《跟动物交换身体2》就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生物科普书籍。

  想必大家看到《跟动物交换身体2》这本书的书名,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是2呢,是不是这本书还有1呢?大家猜没有错,《跟动物交换身体2》是畅销书《跟动物交换身体》第二弹,延续了上一本“魔性画风+专业知识+奇趣解读”的写作风格,以独树一帜的角度解读动物的身体结构,向读者展示如果人类跟动物交换身体是怎样的体验。不仅适合家长向小朋友科普,也适合成年人自己的阅读。

  为什么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成年人阅读呢,一方面是因为除了专业人士,大家对动物的分类、进化的了解并不系统;另一方面,《跟动物交换身体2》的作者是1973年出生于大阪对古生物、恐龙和各种动物很有研究的古生物研究者、插画家川崎悟司。拥有夯实的专业知识是写作的基础,而川崎悟司在2001年开设了以时代/地域分类收录生物插图的网站“古世界的居民”,凭借极具个性、栩栩如生的古生物插图大受欢迎并著有《灭绝的奇妙动物》《我的宠物是恐龙》《马用一跟脚趾站立》等书籍,这些都为《跟动物交换身体》系列的出版奠定了基础。

  2022年4月出版的《跟动物交换身体2》一共由6部分构成,分别介绍了脊椎动物的演化、鱼类、两栖类与爬行类、恐龙与翼龙、鸟类、哺乳类。在每一章中都有我们不完全了解的生物知识,更让人惊喜的是书中清奇的画风,书中有很多图都是将动物的特征放在人身上会是什么样子,怎么说呢?可以说是既直观又刺激,也让人深感人还是好好做人吧,无论什么动物的器官还是长在自己身体身上才是最好的。

  作为一本科普书籍,《跟动物交换身体2》做到的不单单是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脑洞大开,还是市面上极其少见的以人体为参照的“体感型”动物图鉴。书中将专业的生物解剖知识与夸张的画面相结合,让读者在过目不忘的插画刺激下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更好地获取知识,在趣味体验和视觉冲击的双重保障下感受《跟动物交换身体2》带来的硬核干货。

  公众号:彤嘭嘭

  《跟动物交换身体2》读后感(三):畅销科普神作《跟动物交换身体》续篇火热上市 怪异与真实的碰撞带你读懂动物的身体结构

  2021年的图书市场上,有一本奇奇怪怪的书频繁登上各大热门科普榜单,它就是《跟动物交换身体》,凭借独树一帜的画风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被贴上“当代《山海经》”“巨人奇行种图鉴”“科普圈浊流”等各种标签,不仅令网友们纷纷转发晒书,还受到科普界大V邢立达和“国民教师”李永乐的推荐。

  也许你会不禁疑惑,《跟动物交换身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

  它是一本图文结合、生动有趣的动物科普书,一本以人体为参照的“体感型”动物图鉴。作者通过独特的插画别具创意地将人体变形,把动物的特征与人类的结构一一对比来展示动物的身体结构。书里将专业的生物解剖学知识转化成夸张的画面从而产生真实有趣的对照,令人过目难忘的插画让读者清晰直观地去理解,动物为何拥有这样那样的身体结构和特征,以及种种特征如何演化而来,给读者以极强的代入感和体验感,被称之为“体感型”图鉴。

  (图为《跟动物交换身体1》内文)

  《跟动物交换身体》系列图书的作者是对古生物、恐龙和各种动物情有独钟的日本古生物研究者、人气插画师川崎悟司。他于1973年在大阪出生,2001年开设了以时代/地域分类收录生物插图的网站“古世界的居民”。后来他突发奇想、脑洞大开:“如果人类的脚长成狗爪那样呢?如果人类的胳膊换成鼹鼠的前肢呢?”为了方便了解,作者试图用人类的相对应部位来表示动物的一部分身体,于是便有了《跟动物交换身体》这本书,结果大受好评。《跟动物交换身体2》则是趁热打铁的续作。

  《跟动物交换身体》所涉及的动物有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这些动物都用四条腿在陆地上行走,我们称之为“四足动物”(也称四肢类、四肢动物等)。虽然都叫“四足动物”,但我们人类却是靠两条腿直立行走,鸟类却是因为两条前腿变成了翅膀而靠两条后腿行走,作为哺乳动物的境遇甚至无法在陆地上行走。然而如果追溯进化之路的源头,就会发现大家的祖先都是用四条腿走路的动物。

  《跟动物交换身体2》在“四足动物”的基础上添加了鱼类,至此,包括两栖类、爬行类、恐龙、鸟类、哺乳类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都在书里登场了,本书则以此串联出一条线索,围绕着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展开。

  《跟动物交换身体》和《跟动物交换身体2》用多幅插画描绘了大象、长颈鹿、鲨鱼、袋鼠、霸王龙等近50种动物的身体结构、特殊技能、生活习性、演化过程等,带领读者边学变玩,走进一场跨物种体验的惊奇之旅。

  (图为《跟动物交换身体2》内文)

  浮夸魔性的画风之下,是严谨扎实的科学知识。国内知名的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邢立达老师为《跟动物交换身体》系列图书审校并作序,他在推荐序中写道:“荒诞与写实,猎奇与扎实,要达到两者的动态平衡其实极难,一旦成功,则令人激动万分。幸运的是,这本书做到了,真正实现了‘人体变变变’!川崎悟司从一个非常特别的角度为读者清晰地解释了动物们的骨骼特征、行为姿态和生存优势。”

  古有“五禽戏”、“螳螂拳”等模仿着动物的动作编排出的操练方法,今天的“运动相机”、“鲨鱼泳衣”等各种产品中也不乏研究着动物的形态而制造出的“黑科技”,更不必提几乎每个孩子都在动画片里看见并畅想过的“变身”环节。正如邢立达老师在序言里所言:“作为青少年科普读物,《跟动物交换身体2》中的图片可以迅速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能够引导孩子发展科学看待事物的能力,启蒙孩子们的科学之路。作为成人科普读物,《跟动物交换身体2》在扩展视野之余,还能凭借其夸张幽默的画风帮助读者轻松解压。阅读本书可以使人们暂时远离当下的生活,进入一个荒诞有趣的世界,充分发挥想象力,找到久违的童心,在会心一笑中理解动物世界的生存方式和生命力的强大。”

  既有营销话题又有硬核干货,《跟动物交换身体》系列图书的走红也就不令人意外了。《跟动物交换身体2》如今即将上市,也让我们期待着它会带领更多读者,一起学习有趣的知识,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和魅力。

  (图为《跟动物交换身体2》)

  《跟动物交换身体2》读后感(四):居然让小孩看了就迷上的魔幻科普书

  人变身为动物的科幻电影没少见,像《蜘蛛人》这类,因为某些原因,动物的基因闯入了人的身体,因此人有了动物的特异功能。无论小孩还是大人,可能都蛮羡慕电影里那些动物人的,因为他们不像普通的人类一样能力太受局限。在现实中,人类模仿动物的演绎出大量的“仿生学”,但是仿生学,只是外力的借助,而不是根植于人体中。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假使你可以拥有一项动物的本领,你希望是哪一种?是像长臂猿一样,有长长的手臂,可以靠着长手臂甩荡在树从里;还是像鱼儿一样,有鱼鳍,可以助你在水中遨游;或者像袋鼠,健壮有力的后腿,可以蹦得又远又高?有的人可能只是那么转念一想,可是还真有人不仅敢大胆地想,还把他幻想的这一切,写成了书——《跟动物交换身体》。

  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二本,《跟动物交换身体2》,魔性的画风,乍一看这些跟动物交换了身体的人,还有点怕怕的。可能是我们还没有看习惯,如果人真的长得这么奇奇怪怪,谁见了不怕呢?可是小孩偏偏不怕,倒觉得很好玩。一口气翻完书里的图,再一篇篇来看。

  书中让人分别与鱼类、两栖类与爬行类、恐龙与翼龙、鸟类、哺乳类交换身体。他们的交换不是凭空想象的,是讲科学依据的。每一种的交换都有生理结构作为基石。人类的骨骼、变身对象的骨骼都清清楚楚地画在书中,还将人变身于该种动物需要变换的骨骼用红色特别标明。每一次变身都有明了的变换图,简直太酷了。

  它从脊椎动物的演化讲起,如果从演化学的角度来讲,人类也是有可能演化成其他物种的,毕竟大家都曾有相似的结构,但是物竞天择,生物在进化的过程受内、外在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无论是骨骼还是基因还是其他,都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有了不同的类群。如果把我们人类中的一部分放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不能排除基因的突变而改变了原有的演化趋势。

  书中在谈这些设想的同时,更多科普的是动物的知识。用这种奇趣的、充满魔幻色彩的解读方式,来聊专业的知识,让人觉得很有看头,而且读着也比较轻松。

  虽然当人类变身成某些动物时,加上那些动物独具一格的某些部位后,那特技的画面有点骇人,但是却又忍不住多看几眼。畅想着,假如自己也像书中所言那样变身,会有什么样的经历。

  吞鳗,我原本并不认识。看到人变身为吞鳗的样子,我算是牢牢地记住它了。它的颌骨就像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如果变身为吞鳗人,那上颌骨与下颌骨放大到极致,嘴巴大到足以吞下一头小象了。吞鳗栖息在深海,这大如麻袋的嘴巴是它为了在食物稀缺的环境里轻松捕食而演化出来的。

  时势造英雄。看到这些拥有“特异部位”的劝物们,脑海里浮现的是这个词。

  动物们之所以拥有它们的那些”“超能力”,比如天鹅浮在水面的时候,只要把脖子探入水中,就能轻松捕食水生昆虫、贝壳等,双冠晰会玩“水上漂”,食蚁兽能高效地吃到巢穴里的小蚂蚁,……是它们那些与众不同的身体结构的功劳。天鹅的脖子细又长,还能弯成S形;双冠蜥的腿长在身体两侧,脚趾细长,足底的褶皱遇水张开,形成皮膜;食蚁兽的吻部尖长,舌头也超长。

  这些叫人类羡慕的超能力,与那些让我们觉得“丑陋”的外表划上了等号,如果想要它们的超能力,那就得忍受它们那些让我们不想要的奇奇怪怪的长相,那你决定好了没有?到底是取还是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