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终须一别》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终须一别》读后感1000字

2022-05-24 09: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终须一别》读后感1000字

  《终须一别》是一本由[英]简妮·布朗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终须一别》读后感(一):与君千日“终须一别”:撼动人生观的疗愈之书

  生命是一次单行道,我们不知道这趟列车何时停车,何时出现磨难。但直面死亡却是我们最后统一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活着,想要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加美好。 但对于作者来说,她直面了死亡,对更好的活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于是,她的所思所想所闻都汇聚成了字字句句。而这本书就是《终须一别:与死亡的20次照面》。这本书里讲述了二十个真切的离别故事,是临终关怀师讲述离别的真实故事,是一次足够撼动我们人生观的治愈之书,更是《泰晤士报》《观察者报》《卫报》倾情盛赞的一部作品。

  综合来讲这本书的故事娓娓道来,言语柔和轻松,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尽头的一种无力感,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感,当看到描写生命流逝的镜头时会觉得生活的苦难让人难以透气,但及时再困难也有人再努力过的更好。 当你对死亡敞开心扉时你会发现,生活中那些熟知的事务再悄然间都发生了变化。对于卡伦来说,当她得知自己和死亡的距离只有一线之隔时,她的选择是冷静的,与其在医院接受痛苦的抗癌治疗倒不如淡然的享受生命尽头最好的时光,用尽全身的力气在看一眼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在一个不知何时是返程的旅途上,卡伦的身边有挚爱的朋友,有优美的风景,有治愈的美食,有悠扬的歌声,这是她选择的和这个世界告别的方式。而对于丹尼尔来说他最担心的是自己离开后对孩子造成的不可估量影响,所以,对他来说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会告别,并且能够认识死亡,在这件事情上他们都有相同的认知,只不过他们对于离开有属于各自不同的诠释。 当我们面临死亡很近时,我们会惧怕会抵抗,会想要拒绝。但死亡从来不会延后,癌细胞也不给我们后悔的可能,生命是没有办法进行逆转的。所以,当乔治发现自己的癌症复发转移时,当他经过数次的治疗已经没有任何效果时,他恐惧,他绝望,他从刚开始的自信自己可以抵抗疾病到最后确认放弃治疗是一个心态的转变,他离开时渴望让孩子们知道作为父亲自己狠爱他们,希望自己能够体面的离开这个世界。

  在生命消逝的尽头,身体的体温在慢慢消失,气息在慢慢的变微弱,每一个细节化的处理都让我们意识到一切似乎在冥冥之中早已经有了注定的安排,只不过我们自己不曾清楚罢了。 不同的故事里有不同的生活,看了书中讲解的二十多个故事不由得想到《关于我妈的一切》这部电影,当疾病侵袭而来,原本的生活节奏会被打乱,疾病不会因为我们离不开谁而放弃攻击人体正常的细胞,作为家属我们能做的努力珍惜好每一天。

  这本书是对话,是记录,是面对生死的秘诀钥匙,是直面死亡的坦然自若......

  《终须一别》读后感(二):《终须一别:与死亡的20次照面》|爱与分别,并不相悖

  文|继芳翎馨

  纪伯伦曾在《死亡》中写道:“若想目睹死亡之魂,请向生命敞开心扉。”

  可是,关于死亡,我们有多少种解读?害怕死亡,害怕消失,害怕这个世界与我们的联系完全消散。

  轮到我们自己去认真解读死亡时,我们并不那么容易接受死亡,是否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死去,又是否能坦然地谈论即将面临的死亡。

  《终须一别:与死亡的20次照面》中,作者简妮·布朗在三十年从事肿瘤护理工作的经验中,慢慢发现原来生命的垂暮其实并不是那么可怕,只是我们每个人需要了解——死亡其实是一个自然而平淡的过程,这不是一个很轻易能接受的事情,但是也绝对不是一个可怕的事情。

  如果没有意外,死亡其实并不会带来创伤性的记忆,也不会有多浪漫或光荣的回忆。对于至亲而言,接受死亡的过程是异常悲痛的,可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敞开心扉,接受现实。

  《终须一别:与死亡的20次照面》以一个个离世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面对死亡的到来,该如何向死亡敞开心扉、怎样接受心中未决之事、如何去治愈受伤的心、怎样栖于宽广的心。

  1.向死而生

  在我们如今的时代,生命有时候特别奇怪,并不给我们更多的选择,也不让我们有更深切的体验,只是总会要以自己能坦然接受的方式去接受死亡的到来。

  书中的第一个故事,卡伦不愿意在死于医院,她更倾向于自然地老去,哪怕她清楚地知道如果不在医院,生命也许没有多长时间了。

  可是“我知道自己需要在哪里出现,也知道自己想要在哪里”这样的信念,让她宽慰着所有的朋友,像一群天使一样,载她回乡,等她找到他们,握住他们的手。

  因为相信精神无处不在,生命生于斯、逝于斯,身躯富有能量地死去,意识与能量就会有机融合。所以,卡伦很坦然地睡去,在朋友环绕的时刻,悄然离世。

  2.活着,认真爱

  很多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很多时候,人到了临死前,才会忽然发觉,原来生命从来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总有许多的事情必须认真对待,所以也会看开了很多。

  书中第二个故事丹尼尔,他总觉得自己的家人没有办法接受他的死亡,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他们的难过,也不知道该如何让自己在死去之后,让妻子与孩子更好地挺过去。

  可是,死亡并不会总是等你准备好,所以你需要做的事情是在你身体跟不上你的意识时,好好地安排这些,从你能做到、能摸到的事情出发,让自己可以变得更从容。

  认真地将那些自己心中在意的事情说出来,让孩子们接受,让妻子明白,然后让他们能好好地坦然地说再见。

  3.别害怕,就像平常一样活着

  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有的病人是会害怕的,他们面对支离破碎的人生,想要尽力去维系一个假象,可是这个假象却如镜中影,没有办法触碰。

  约翰在最初知道自己生命即将走入终点时,他无时无刻不在恐惧着,恐惧死亡,害怕死亡,想着死亡,一切都让他那么紧张。

  他害怕的不是自己死亡,而是自己死亡之后,家人的变化,家人的苦难,甚至也担心自己半死不活地活着。

  是啊,许多病人都是这样的,死亡好说,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可是等待死亡的过程,却是很痛苦的,因为不可预见、因为可能存在各种困难。

  可是,我们必须减少去思考死亡,要想平常一样活着,或许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控一切。

  “想象死亡,比走向死亡更让人感到害怕。”别多想了,就像普通人一样活着吧。

  我们终须一别,终究会面对死亡,就像我们并不曾用自己期待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一样,死亡也是我们并不必然能采取的消亡于这个世界的方式。

  所以,坦然接受死亡,没有关系的。

  |原创不易,盗文必究|

  《终须一别》读后感(三):《终须一别:与死亡的20次照面》:让人泪流满面,不惧离别

  我从不羡慕他人有财富,也不羡慕他人有才华。我只羡慕一种人,那就是看淡生死,不惧离别。 我特别喜欢自然老师,不只是因为她是个作家,有着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更是源于她豆瓣的签名“不怕孤独,不惧离别”。 我不怕孤独,从来都不怕,我喜欢热闹,也喜欢独处,轧马路也好,发呆也罢。 我一直知道,我是被爱着的,即使一个人,我也不怕冷清。 因为我有丰沛的情感去想念,我有充盈的时间去期待。 但是,我很怕离别,非常怕。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不怕黑,不怕虫子,只怕我的姥姥离开我。 她长得非常标致和年轻,家境很好,见过世面,是个不输明星气质的美人。即使八十多岁的年纪,也有着旺盛的黑头发夹杂少许几根银丝,她很白,皮肤细腻光滑,几乎没有什么皱纹。 她是个一辈子都为别人付出、牺牲的人。她给予我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和独一无二的快乐童年。她让我觉得自己值得被爱,值得一切美好的事物。 在我还是个娃娃的时候,就很喜欢哭。而我多数的眼泪都给了她。 我会偷偷躲在黑漆漆的被子里,弓着身子,任凭泪水打湿床单。 也经常会一觉醒来,枕巾湿透,久久不能从伤心的梦境中走出来。 所幸,命运待我不薄。姥姥很高寿。也许,真主一直都听到了我的恳求。 然而,噩运的降临,没有规律,也没有理由。2019-2020年应该是我人生中最痛苦最难过的两年。它带走了我生命中最亲的两个人,姥姥和姥爷。 她得了很严重的病,没有根治的方法。因为疫情,我可以有时间日日夜夜陪伴在她身边,就像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她陪伴我一样。 白天在她面前强颜欢笑,逗她开心,晚上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等着她晚上起夜上厕所,喝水吃药。 杜冷丁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希望所有人都没有机会知道和使用它。它是一种强效的镇痛药。 从原来的一天一次,到后来的四个小时一次,伴随着吃药频次的增加,她的疼痛越来越强,心情越来越烦躁。 我最不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医院。那里有太多的心酸与无奈,也有着太多的悲伤与离别。 但是那段时间,我却喜欢上了医院。因为挤压了太久的情绪,只有在那里才可以得到宣泄。 我控制不了我自己,我在人潮涌动的医院里,泪流满面。我不在乎别人或异样或同情的目光,也不在乎是否给别人带来困扰。我也在乎不了我自己是不是很丑很尴尬。 因为心里的悲伤就像奔涌的江水,一泻千里,吞噬了我。 在被淹没的过程中,我迷迷糊糊感觉自己还活着,清清楚楚地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我的姥姥,她正在离我越来越远,她将要从我的生命里消失,我再也见不到她。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而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也许,你也曾经在医院里看到别人,毫无形象地放声大哭。 在那一刻,远离就好。他们心中,一定也有一个舍不得放手,深深爱着的人吧。 真的好想哭着哭着,发现是一场梦,一觉醒来,我还小,她在笑。 真的好想哭着哭着,可以搭乘叮当猫的时光机穿越过去,拥着她,原来是虚惊一场。 可惜,希望落空了。在那个夏天,她走了,我陪她到最后,直至送别到没有温度、深黄色的泥土里。我的脑海中,却不断闪现,童年与她的一次次离别与重逢。

  我再也没有姥姥了,我再也看不到,抱不到,亲不到她。下一次相遇,就是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了。 人真的可以把眼泪哭干,食不知味。她是我的天,她不在了,我的天塌了。 有那么一刻,我理解到了,爱情故事中的生死相随。我答应她,要好好活着,我还有深爱我的父母和亲人。 小时候,我就想,这份爱沉重到我时时刻刻担心失去。就像陈年喜老师在《微尘》中写道的心境。遇见好事,总是偷偷暗喜,好害怕自己的开心,吵醒了幸运,变成一场空欢喜。 她离开一年多了,再也没有人准时在七点三十五分告诉我,明天的天气。 再也没有人,傻到把东西放坏,只为留给我。 可我,我依然深沉地爱着她,时时刻刻想念她。 《终须一别》中说:“大多数死亡是一个自然而平淡的过程,时间会抚平悲伤,人们最终都会接受。”

  然而,我的心里留下一道疤,每每想起,都是悲痛异常。 我以为,我不会哭了。没想到,一向特别爱护书的我,把它弄得特别邋遢。泪水落在纸上,变得粗糙不平整,就像我的心情,我又开始想她了。 书中说:“生活教会我如何与亲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却从未教会我们面对死别如何不被自己的情绪吞没。” 这本书《终须一别》讲了20个与死亡照面的真实案例,分为四个模块,“向死亡敞开心扉、接受心中未决之事、治愈受伤的心、栖于宽广的心” 作者是个医生,从他的视角出发,阐述死亡的故事。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终须一别》,可能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还做不到,不惧离别。 我希望,沉溺在悲伤情绪的人们可以读一读这些故事,似曾相识,却感同身受,用理性和勇气滋养心灵。 我可能还不够理性和足够勇敢,但我真的有慢慢学习变理性,变勇敢。 书中说:“学会疗愈自己,理性看待死亡,接受现实,是我们能给爱人最好的礼物。”

  我相信,她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而我们终将相遇。 祝福你,也祝福我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