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实战供应链:业务梳理、系统设计与项目实战》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实战供应链:业务梳理、系统设计与项目实战》读后感100字

2022-06-09 09: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实战供应链:业务梳理、系统设计与项目实战》读后感100字

  《实战供应链业务梳理、系统设计与项目实战》是一本由罗静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400图书,本书定价:89,页数:202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实战供应链:业务梳理、系统设计与项目实战》读后感(一):传授专业产品技能,也传递了方法论

  产品经理应该持续历练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罗静老师的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极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从繁杂中提炼本质;还有就是他陈述方面始终通过流程法来传递知识,非常容易理解,也能让读者不自觉的顺着流程去思考!

  不少人评论这本书是一本广而浅的书,但我个人不这么认为,一本好书的评判标准有很多。但首先最重要的是作者的初心,他写一本书的初心是什么?整个供应链的知识体系是极其庞杂的,其中任何一个独立系统/模块都可以单拿出来写书,甚至是大学里一门独立课程。而罗静老师还是坚持初心,这实难可贵!

  本书更多的是给读者提供一种启发、一种思考方式;它能让初学者看完书后对供应链过分恐惧,甚至会由此书喜欢上供应链,坚定入行的决心!这,我认为才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实战供应链:业务梳理、系统设计与项目实战》读后感(二):从已知到未知

  非常系统全面的一本书,不过从供应链业务的视角来看,对业务的刻画还是偏简单了些。

  对我最直接的帮助则是,对以前陌生的零售业供应链形成了基础认识——这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作者在第5页就介绍的“订单生产”的概念,“把仓库对标成了一个生产加工中心,将订单的出库操作对标成了生产制作的过程,仅此而已”。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则是第145页的商品库。这是零售业供应链和制造业供应链的一个关键差别。受作者的启发,这次我自己将商品库对标成为制造业的BOM,把进而有效的理解了商品的类目、属性和主数据。

  做个对比:

  1、实物流:

  制造业供应链是个收敛的过程,从各供应商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到工厂的成品仓。零售业供应商是个发散的过程,商家的总仓到自营平台、代理商和千家万户。

  2、信息流:

  零售业供应链的需求计划颗粒度更小,可能来自于每个具体的门店甚至是POS。

  3、资金流:

  由于制造业供应链一般是2B,而零售业供应链一般是2b甚至是2C。所以通常制造业供应链的资金流账期会长一些,零售商则有相对更好的现金流甚至是负的CCC(例如亚马逊)。

  4、网络结构:

  制造业供应链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区域性较强。零售业供应链则重点要解决如何把集中的供应地和分散的需求地高效地连接起来。

  5、运营模式:

  前面提到了制造业供应链是收敛的,收敛得是否足够快、效率高不高,构成了其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制造业供应链会很关注“齐套率”。零售业供应链则是发散的,分发的有效性则是其关键成功因素,因此其对商品品类的管理最为重视。

  总结下,从已知到未知,有两点很重要:

  1)找到“桥”,所谓“桥”就是两边体系中最接近的、可以相互映射的核心概念(组)。

  2)找到“结构”上的相似性,并基于这个相似的结构摸索和梳理未知体系的主要特征。

  《实战供应链:业务梳理、系统设计与项目实战》读后感(三):推荐你这么阅读《实战供应链》,一定事半功倍

  大家好,我是本书作者罗静,《实战供应链》历时两年完成写作,全书近26万字,是很多畅销书内容的两倍了,如果精读下来,比较耗时,基于本书的受众不同,朋友们的知识层次和诉求也不同,我带大家一起串一下全书脉络,希望能够带领大家更高效顺畅的读完本书。

  写书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与其说是教读者朋友成为既懂业务又懂系统的供应链人,倒不如说是我自己想成为那样的人。在规划书的框架时,我是按照从总到分循序渐进,从业务梳理到系统讲解,最后再介绍一个项目实战,全书总共分为5大部分,下面分别为大家介绍每个部分的重点。同时,我还为你梳理了全书知识图谱,可以关注本人公众号“供应链产品笔记”,在公众号对话框里回复“实战供应链”即可下载。

  《实战供应链》的系统框架

  第一部分:供应链的全貌揭秘。参考第1章“解君之惑:供应链全貌大揭秘”。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承担着某一个领域的供应链工作,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做采购的朋友认为采购就是供应链,做仓储物流的朋友认为仓储物流就是供应链,好像每个人说起来都对,但跳出来看,大家都是在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于是,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先从基础出发,从供应链的定义开始,为你揭开供应链的全貌,了解站在全局视角下供应链的上下游、起点和终点,以及供应链入门和进阶的一些建议,让你了解真正的供应链绝不是当前我们每个人所处一个点,而是我们所有的点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链,这才是完整的供应链。

  在这一部分,我希望你至少需要了解供应链定义,以及供应链中涉及的5大角色(供应链、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和5大流程(计划、采购、生产制造、交付、退货/回收),这是供应链这个游戏的规则设定,想在里面愉快的玩耍,我们必须熟练掌握这些基本规则。如果在你的脑海里本来就有一张全貌地图,而且理论知识已经相当扎实,那这一章快速翻阅一遍就行。

  第二部分:常见供应链常识串讲。参考第2章“精华浓缩:你一定要懂的供应链常识”。

  学习供应链,我们不怕慢,但害怕方向不对,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指南针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总结了很多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供应链常识,供应链的经典三流、供应链的目标及核心、牛鞭效应、供应链协同、供应链的推拉战略、BOM、提前期、JIT、VMI等,这些常识大部分会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用到,不管我们身处哪个行业。

  这些常识也都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我们可以不精通,但一定要对他们的原理有所了解,在工作中遇到时不至于懵懂不知所云,相信等你学完本章以后,就会发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处处都在供应链里,很多疑问都能从供应链的角度得以很好的解释,比如为何商品从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手中价格会翻好几倍,京东为何送货比较快,为什么有的商品有现货而有的商品只能订做等。

  在这一部分,供应链的经典三流、供应链的目标及核心、牛鞭效应、供应链协同、供应链的战略等请一定要掌握,这都是我们实战供应链的指南针,其它常识也请尽量了解原理,做到心中有数,在遇到时能够随时查阅。

  第三部分:电商新零售供应链详解。参考第3章“内行看门道:电商与新零售供应链解密”、第4章“抽丝剥茧:中台化的供应链系统规划”。

  了解完供应链全貌和常识,基本的实战基础已经具备,下一步就需要深入到某个行业里扎根,生产、批发、零售这些行业特色各有不同,但供应链思想大同小异,我要带你深入的是我最熟悉的电商新零售行业。

  在这部分内容里,为你揭晓零售的本质,无论是电商、淘宝这些传统电商,还是后来兴起的O2O、新零售,以及最近的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社区电商,本质上都是零售,供应链的底层逻辑是不变的。

  在这两章里,电商新零售涉及到的10多种进销存业务,以及这些业务对应的业务流程和系统流程是我们一定要掌握的,无论我们是业务,产品还是技术岗位,掌握了业务的流向及分工,以及系统的划分及边界,我们就掌握了电商新零售的全貌和框架,相当于已经拿到了入场券,剩下就等着躬身入局了。

  另外,在第四章中,我还花了大量的篇幅讲了供应链系统的规划、供应链中台的设计,以及B端系统的产品架构设计方法论,这里浓缩了我10多年来的实战经验总结,可谓独家秘笈奉送,不过理解起来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沉淀,做业务的朋友以及初入门的朋友可以暂时跳过,看不懂也没关系,不会影响后面章节的阅读,但如果想在供应链产品设计技能上有所提升,建议多多精读,相信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第四部分:核心供应链系统设计。参考从第5章到第11章核心供应链系统的设计指南。

  这部分内容展开讲解每个核心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基础数据平台、采购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订单履约中心、物流计费系统、中央库存系统、仓储管理系统、门店管理系统、商家发货系统、配送管理系统、售后系统、统一权限系统,每个系统的产生和设计都是贴合着业务背景的,我们应该以业务的降本增效为目标(这就和第二部分对上了吧),从业务需求出发,设计出最符合业务诉求的系统功能,辅助业务更好的达成业务目标。

  在书中的很多地方,我都强调了系统的产生来源于业务的需求,所以每一章的展开系统设计之前,都是先梳理每个系统涉及的业务,然后才开始讲解系统设计,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最好结合着第三章和第四章里业务和系统全流程一起学习,能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系统上下游之间的交互。

  这部分内容涉及10多个系统,大家先整体了解一下书中的内容,然后找最需要关注的系统深入学习即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你是产品经理或者技术大佬,除非你负责所有供应链系统设计(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如此庞大的体系,如果交给一个人设计,那效率太低了),否则通常不需要对每个系统都精通,所以挑重点了解工作中用到的内容即可。如果你是供应链业务或者产研负责人,我建议你不用了解一下每个系统的细节设计,那样会浪费你的时间和脑细胞,关注一下核心系统的架构及上下游业务及系统交互即可。如果你是业务出身的朋友,想要系统的学习一下系统设计,也不用逐字逐句的看,多了解系统流程、状态机、系统策略相关内容即可。

  总之,这些章节很重要,但不是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找自己最需要关注的章节精读,深入思考,其它章节可以阶段性略过,等需要时再来学习不迟。

  另外,发现很多朋友阅读过程中,会拿自己现有的系统和书中的系统设计做比较,讨论好坏,这是没有意义的,系统的设计思路有很多,适合自己业务的才是最好的,书中只是从木笔自身的经验出发提供的设计思想,不见得就是最适合你们的,建议带着书中思想去理解自身业务,并转换成你自己的设计思路,这是木笔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授人以渔而非鱼。

  第五部分:大型供应链项目实战。参考第12章“整装待发:供应链项目养成记”。

  精通业务,又懂系统,我们已经成为了既懂业务又懂系统的复合型供应链人才了,如果能从0到1经历几个包含基建、硬件和系统多个方面的大型供应链项目,积累一些项目实战经验,那就所向披靡了。

  在这最后一章里,带你了解一下这种大型项目从规划到上线的全流程,以及每个环节各责任方的核心工作、参与人及产出。你一定要知道,大型供应链系统绝不只是完成软件功能上线这么简单,即便是软件本身,我们在上线前后也有大量的实施工作要做。和供应链本身一样,我们要站在更全局的视角来管理,既要追求降本增效,又要追求各方协同,软件很重要,基建和硬件也同样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项目的整体延期或失败。

  这一章适合做供应链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的朋友们看,重点了解项目的里程碑及每个环节的参与方和产出。

  以上便是《实战供应链》全书的框架了,参考我给你划的重点,相信可以事半功倍了吧,希望本书更像一位导师,带你去感知供应链里的广阔无边,然后放手让你自由飞翔,而不是一本纯工具书,只为拿来主义。

  此类专业性的书籍,我们需要精读才能更好的吸收,但是精读并不意味逐字逐句的读,而是在了解大框架的前提下,挑需要的重点内容去读,并带着疑问去找相关答案,带着所学去工作中实战,最后转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出师了,因为师父已经不能再教我们更多了。

  最后,正如我在书中前言中所说,供应链是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领域,即便深耕多年,我也只是对其中的一些领域相对熟悉,个人水平和修为极为有限,加上写作工程浩大,在写作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所以欢迎更多朋友帮忙一起交流指正,让这本书能够帮助到更多的朋友们。

  实战的路上,需要每一位热心的你一起参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