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嫂》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红嫂》读后感摘抄

2022-06-26 09: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嫂》读后感摘抄

  《红嫂》是一本由知侠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嫂》读后感(一):沂蒙山红嫂代表着千千万万个不可忽视的后备力量

  《红嫂》是知侠于1960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的百部红色经典将《一次战地采访》《火线入党》《红嫂》《沂蒙山的故事》收录进此次出版的《红嫂》中短篇小说集里,带我们一窥沂蒙山众多红嫂与我军共同谱写的军民鱼水情。

  知侠,我国著名作家,他一生中留下诸多优秀文学作品,总字数高达400多万,其中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铁道游击队》至今令人难忘。他的代表作品有《铁道游击队》《芳林嫂》《沂蒙飞虎》《战地日记》等,《红嫂》是其为沂蒙红嫂谱写的一篇感人乐章。

  说起红嫂,最先想到的便是沂蒙山支前的杰出代表“沂蒙红嫂”,它代表的并不一个人,而是遍布沂蒙山老区中的村村户户。

  故事发生在1947年的夏天,幸存的警卫排排长彭林在与惨烈的战斗结束后身负重伤,艰难爬至李家村外的山林中伤重昏迷。李家村吴二的媳妇德红思想积极,曾是村妇救会的积极分子,因家中断粮,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决定出村寻找可以吃的野菜,却在山林中发现了满身血迹,生命垂危的排长彭林。面对一个即将失去生命的年轻战士,德红心急如焚,在四处找水又担心暴露的情况下,她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乳汁滴进彭林干裂的嘴中,拯救了昏迷状态中的彭林。

  本故事中的原型是沂蒙山区的红嫂明德英,一位看坟人的哑巴妻子,虽然不会说话,但她知道这个小战士是因打鬼子负伤的,她用自己的机智骗走了前来搜寻生还战士的小鬼子,成功解救了人民的战士,随后又积极响应号召,送丈夫入伍参军。

  知侠在其描写红嫂用乳汁拯救彭林时的情景刻画的十分细腻而不含情色,红嫂庄严、神圣、崇高且充满母性的光辉让我们看到一代代沂蒙山红嫂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精神。而对于彭林当时的内在状态亦刻画的十分传神,那渗完水干涸的泥塘、已经干枯得卷曲了的树叶形象而生动的呈现出彭林当时生命垂危的状态。当一滴滴甘甜的乳汁顺着彭林干涩的喉管流下,那干枯得卷曲了的树叶渐渐舒展开来,仿佛获得了勃勃生机。苏醒后的彭林内心复杂的情绪让我们感同身受,红嫂那令人难以比拟的爱,激动的何止是一个革命战士正直的心啊!

  当那个时代远离,如今的我们回首沂蒙山红嫂,仍忍不住忆起她们在革`命斗争年代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场景,这种爱党、爱军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值得我们世世代代铭记于心。

  《红嫂》读后感(二):《红嫂》:军民情深

  自幼我就是读红色经典长大的,各类小故事伴随着我的成长。我也时常讲述好多革 命故事给小伙伴听。 但是红嫂这个故事,此前还未听过,最近看了此书感慨颇多。

  那个年代有着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只有那个年代才会有这样的故事存在。

  本书是刘知侠四部中短篇小说的合集。书评篇幅有限,重点点评里面的《红嫂篇》。

  我曾经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看到过这样一幕,橱窗里陈列着搪瓷碗,人民群众吃饭的碗,用来去接伤员的便溺。这种行为,即使对待自己的亲身儿女都不会有过。但是对待解 放 军战士,却无私的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种可贵的感情足以说明一切,军 民鱼水情深之至。

  而本书从另外一个方面充分表达了这种感人的军 民之情。书中的红嫂,表现出的是另一种无私和大爱,一位脯乳期的妇女宁愿自己的孩子不吃奶,也要给战 士伤员吃,这个情怀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只有人民 子 弟兵,真心诚意对待人民群众,才会有获得超乎想象的支持和回馈。

  所以故事的主题鲜明,取材相当有说服力。故事的红嫂有原型,而且肯定有原型。在其他国度,他们的作家穷尽一生都可能无法虚构出这样的场景。

  小说没有运用太多的表现手法,和修辞。人物对话较多,环境描写也不少。

  全篇篇幅不多,对战斗场面刻画倒是很到位。

  但是故事组织结构让人颇感到累赘。全书是一个倒叙的结构,这也是小说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会有悬念。但是在正式进入故事之前,多余交代过多,涉及很多冗余时间、地点、场景。我都看了十页了都没看到故事的真正入口。开头的枝蔓太多,影响故事的展开。主要故事情节以外的内容讲述的太多,有点喧宾夺主。读者也会感觉到别扭,也比较累。个人觉得这是《红嫂》这篇短篇小说的硬伤。

  中短篇小说,本来要惜字如金,但是本篇很多笔墨并没有用在刀刃上,让人感到一些遗憾。

  小说虽然是第一人称的叙述,但是并没有多少代入感,也没有体现出第一视野的优势。书中第一人称不是主人公,也没有起到配角、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更多的是旁观,甚至都没有太多的介入。

  虽然是小说,但是作品写得像新闻稿,缺乏张力,情节不够生动。可能大概这样的故事也很难生动吧。

  文字、剧情略显生硬,表达不是很流畅。传情达意明显乏力,感情不够充沛。

  故事的人物还算比较聚焦,战 士彭林,红嫂, 丈夫吴二(中农)。 充分运用了烘托、人物对比,突出主人公红嫂高度觉悟和品质,吴二是一个次要人物,在故事中定位成一个绿叶衬托红花的角色。此外彭林为了掩护大部 队过河的自我牺牲精神也值得钦佩和敬重。

  总体上来说,本书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每个故事都比较完整,我们可以从中充分了解那个年代的战斗生活、细节、风貌,感受那个年代的风风雨雨。

  《红嫂》读后感(三):沂蒙山区党旗红,沂蒙红嫂抗敌人

  作者 刘知侠

  刘知侠1918年出生于河南汲县,父亲在铁路的道班房做守护工,童年的刘知侠常在铁道边捡煤核。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1938年奔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戎马生涯中,刘知侠开始学习写作,在山东解放区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反映战争生活的文艺通讯和报告文学。1943年,滨海抗日根据地召开战斗英雄大会,他在会上结识了铁道游击队的战斗英雄,并两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去枣庄和微山湖,去采访铁道游击队。不久,解放战争的号角吹响,刘知侠作为战地特派记者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亲身经历了济南战役。他的代表作是《铁道游击队》,主要反映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装力量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民族存亡、浴血奋战的反侵略革命斗争。

  除此之外,由他创作的《红嫂》《沂蒙山的故事》等一大批杰作成功塑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革命群众同仇敌、奋力抗敌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至此,“沂蒙精神”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越来越耀眼夺目的伟大光辉,令无数后人敬仰。《红嫂》是刘知侠的中短篇小说选集,收录了《一次战地采访》《火线入党》《红嫂》《沂蒙山的故事》,共四篇小说。全书再现了艰难困苦的对敌斗争中,热情赞美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歌颂了根据地人民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深刻地阐明了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广大民众的积极支持。刘知侠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记叙了战场上发生的真实动人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全书是根据真实的沂蒙山根据地人民积极参与革命斗争为蓝本,“红嫂精神”“沂蒙山精神”是由一个个鲜活的抗日故事共同组成的。 一、以乳救伤的“沂蒙红嫂”—明德英

  1941年11月4日,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中负伤,冲出敌人包围圈跑到马牧池村西河岸边,明德英看见了小战士的处境,将他带家里进行照料,两个日本兵追赶而来,哑巴妇女明德英急中生智,骗走了敌人。日本兵走后,明德英发现小战士因伤口流血过多陷入昏迷。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来不及烧水做饭,毅然将乳头塞进小战士嘴里,乳汁一滴一滴滴进战士的嘴里。后来小战士终于得救,她又和丈夫杀了家中仅有的两只鸡,做成鸡汤给小战士补身子,半个多月后,小战士伤愈归队。 二、团结一心的沂蒙六姐妹

  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和淮海战役中,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纳军鞋、护理伤病员等。战役期间,六姐妹和乡亲们日夜操劳,每天来回20多里山路。据不完全统计,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她们带领全村为部队纳军鞋500多双,她们还经常在村子,前线搞宣传,鼓舞士气。沂蒙六姐妹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她们的革命献身精神,被人们称为“沂蒙六姐妹”。 三、无私奉献的“沂蒙母亲”—祖秀莲、王换于

  1939年初,年近50岁的祖秀莲参加了村妇女救国联合会,她和青年妇女一起磨军粮、做军鞋,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1年日本侵略军在沂蒙山区大“扫荡”中成功挽救了八路军侦察员郭伍士,在其生命垂危之际经过漫长的精心救治,郭伍士的伤口逐渐好转并且痊愈后重返前线。“扫荡”期间,祖秀莲不顾个人安危转移革命文件和物资,救护和疏散八路军伤员。后来郭伍士复员而在沂蒙山区安家认祖秀莲为母亲,孝敬其直至终老。1970年底,祖秀莲以80岁高龄参加南墙峪水库工地劳动。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换于,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冬,在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期间,王换于挽救了日军屠刀下奄奄一息的《大众日报》社发行科的毕铁华,经过多方救治,将他从死亡线拉回来。12月中旬,又含泪为烈士陈若克的遗体做了寿衣并隐蔽地将其安葬在村东她家的黄土地里。王换于因抗战时期创办战时托儿所,悉心照料抚养了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工作人员和革命烈士的近百名革命后代,而被誉为“沂蒙母亲”。 四、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

  抗战期间,渊子崖村群众坚决抵制日伪军敲诈掠夺。在渊子崖战役中渊子崖自卫队员共歼灭日伪军100余人,但也有147名自卫队员和男女村民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渊子崖民众英勇抗敌的事迹,在莒南党史和山东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被称为“抗日模范村”。

  《红嫂》全书是刘知侠根据这些饱含根据地群众和部队伤员血肉情谊的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革命战士与民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互助互爱,与敌斗争的革命事迹。“红嫂精神”“沂蒙山精神”是革命斗争年代里沂蒙老区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在《红嫂》全书中爱党,爱军的崇高品格和精神的高度浓缩的艺术表达。刘知侠的孜孜耕耘,为弘扬“沂蒙红嫂”精神起到了推波助澜、增砖添瓦的艺术贡献。所以说,《红嫂》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杰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