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不意外
昨天我订好了去北京的高铁票,计划着这三个多月以来的第一次出差,行程计划甚至在北京吃饭的餐厅都定好了位置,结果当我打开北京健康宝的那一刹那,整个人都不好了,被弹窗了,第3编号(弹窗专业术语),大概意思就是14天内我所在的区里有一例新增病例,哪怕我的家和我经过的地方都是低风险地区,但不好意思,不让来北京。
所以我被健康宝拒绝在了北京之外,但是其他城市并没有那么严格,只要没有经过中高风险区域,有完备的核酸记录就可以通行。
一个浦东新区是半个上海,一个宝山区占了浦西一小半面积,因为少数病例就直接拒绝一个区的人自由出入北京,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
今晚约好的北京朋友我又挨个取消了约会,有的是吃饭,有的是喝咖啡,能不能去北京,和我有没有感染新冠无关,只和我所在的几十或者几百平方公里内有没有人得新冠有关,所以哪怕未来两周我足不出户,也无法确保我能去北京。
高铁、航空、酒店、餐厅和所有的一切不萧条才怪,就在今晚全上海很多区域又开始了全员核酸,明天不做好核酸不让进办公楼,大家又开始了条件反射般的紧张。
没有标准,没有让我们清楚的规则,没有预期,没有确定性,所以意外一点都不意外。
我看到一些数据和个体案例,南京在上半年二手房成交量下滑的很厉害,新房自然也是一样,且我看到的价格已经在艰苦的挺着,资金紧张的投资者或者急需用钱的房东们开始主动降价。
南京出台了一些郊区县区的松绑政策,但是大家都知道那些地方本来就处于信心脆弱之地,越刺激大家越谨慎,一旦有人降价,普遍的心理预期是再等等,因为还会降价,一旦这成了共识,就会出大问题,甚至越刺激大家越恐慌,越憋着,因为知道刺激的原因是信心没了,钱没了,对未来增长的预期也没了。
南京的情况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中心城市的现状。
去年还搞的很抢手的新房摇号,到最近我看到的是最好的开发商的新楼盘开盘之后都无法一次性卖掉,都在通过各大中介促销,包括在南京属于网红级别的仁恒和金基。
这状况如果在去年看一定很意外,如果你结合一下这两年此起彼伏的疫情,现在看一点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