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黄色画家”的一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个”黄色画家”的一生

2022-03-12 11:11:18 作者:李舒 来源:山河小岁月 阅读:载入中…

一个”黄色画家”的一生

  1947年,丁亥。

  这一年,周有光和张允和从上海出发,要开始“绕地球一周”行动;这一年,桑弧的《假凤虚凰》因为被理发协会投诉而正在重新剪辑;这一年,上海人排队轧闹忙,看所谓“连体婴”展览;这一年,历史学家顾颉刚在日记里抱怨:“理一次发,两万元矣,实四毛也。”十月,“米一石超出八十万”,龙头细布从九月的“每匹五十六万”,涨到了“八九十万”。

  这时的顾颉刚还想不到,等到了1948年年初,理发已经涨价到七万了。

  上海滩的物价似乎高得离谱了。据《大公晚报》1947年7月30日的报道,100元“法币”在1937年能买2头大牛,到1940年只能买1头小牛,1941年只能买1头猪,1943年只能买1只鸡,1945年只能买1条鱼,到1947年只能买三分之一根油条了。

  也是在这一年,一个四十而立的画家,要做一个抉择。

  妻子染上了肺痨,子女要上学,岳母需赡养,一天一涨的物价,令他无力承担整个家庭的开支。怎么办?

  他悄悄治了一方印:“宁天下人负我”。

  然后,他接受了来自上海长江银行经理周叶华先生的邀请,开始创作《金瓶梅》系列的小黄画。

  画价为一两黄金三张,当时,黄金是硬通货。

  这时的他,大概想不到,自己的名字将和这套《金瓶梅秘戏图》永远联系在一起。

  他叫胡也佛

  * * *

  胡也佛的原名叫胡国华(一叫国华感觉好正义),余姚人。

  十岁的时候,胡国华出嗣给担任女校校长的婶婶。读到初中三年级,因为英文不及格未能毕业,每一个浙江少年都有着一颗“闯荡上海滩”的雄心,胡国华便只身来到上海。

  他考进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两年后转新华艺术学院。学习期间,为了生计,他常去“替白俄老师代笔在法国总会画壁画挣几块大洋贴补”,这段经历,后来在他的绘画里,常常能见几笔。

  1927年,19岁的胡国平考进了南京国民政府总政治部,我们可以叫他国平上尉。国平上尉的仕途蛮顺的,第二年就变成了国平少校。胡国平之子胡南洲先生回忆,国平少校当时担任蔡公时的副官,和蔡一起去济南与日寇交涉,“五月三日蔡被杀害,我父中流弹跳窗脱险”,这一段颇似传奇,但并未见于其他资料。蔡公时先生被日军虐杀一案,史料中说只有一人(勤务兵张汉儒)逃出,后亦有研究者说有六人生还,不知胡国平是否在其中。

  也许因为大受刺激,国平少校在1929年脱下戎装,从此专业绘画,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胡若佛。

  我觉得这个名字起坏了,为啥呢,我们往下看。

  胡若佛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与潘思同、张令涛一起主编《儿童画报》。安定的生活没过几年,因为抗战,商务印书馆停办《儿童画报》,胡国平和张令涛一起被辞退,这对难兄难弟估计想不到,几十年之后,他们的名字又要被绑在一起,继续为小朋友们绘出妩媚的蜘蛛精、英武的扈三娘、鞠躬尽瘁的杨老令公……

  失去工作的胡若佛开始了被迫创业,在几年间,他开过照相馆,经营过糖果店,做过连环画出版社,全部失败,积蓄也几乎殆尽。

  这时候,中国画的市场比较好,为了生计,他开始学习中国画,给自己又起了一个名字,叫胡也佛。

  他的画室名叫“大空堂”,很容易想起张大千的“大风堂”,据说,这是因为他崇拜大千居士,起名“大空”,一来钱袋已空,二来“色即是空”,既然“若佛”“也佛”,不空怎么行?

  他确实崇拜张大千,张大千对他也青眼有加。茅子良先生在《补说胡也佛七事》一文中曾经回忆,抗战胜利后,有人跟胡也佛订购人物册页,花去“小黄鱼”六十根。买回来之后有点不笃定,怕吃亏,于是找到张大千,让他看看,值不值。

  >>  张大千看后,说“值!”接着问:“也佛谁?”“胡也佛。”张大千说:“这,画得好。你去问问他的老师是谁?”不久此人来回复张大千:“胡也佛学过西画,专门临习珂罗版图册上古画。他说,阿拉(我)老师是珂先生。”张大千说:“你叫他来玩玩。”

  不过,胡也佛一开始画中国画,市场并不好,因为年轻笔力弱,绘画作品题材中规中矩,参加展会,画作大多滞销。幸而有一位姓汪的画商,对胡也佛颇为欣赏,长期订购作品,“一天一张六尺中堂”,胡南洲说,从此父亲每日作画——

  “从鸟叫画到鬼叫”(胡也佛语)

  这几乎成了胡也佛每日生活的常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亦如此。

  他画画的房间,只有15平米,中有一块幕布,隔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画室,吃饭会客亦在此处,夜里,这里是胡南洲和姊姊的地铺;后半部为胡也佛夫妇的卧室,有一衣柜,并有杂物若干。

  在这15平米的空间里,胡也佛开始了难以启齿的“春画”创作。

  * * *

  画小黄画这种事,从古到今,画家们都不认为是正途,但是为生计,小黄画往往能卖出高价,比如《红楼梦》里,薛蟠就跟贾宝玉炫耀自己有唐寅的小黄画。

  胡也佛的小黄画,一张要画两个月,为什么呢?

  因为他画得精,哪怕是黄画,也是艺术。

  当时的上海很流行海派chun宫,绘画水平颇为粗糙(为了和谐我不放图了),但胡也佛的画作,就是良心之作了。李志远先生曾经就2010年嘉德拍卖上的一张《金瓶梅秘戏图》做了详细分析,颇为精彩,我引用摘录部分:

  >>  首饰盒里的珍珠项链刚刚取下放入盒内,盒盖都来不及盖上,见了面也挺急的!最细腻的描述还有在梳妆台下面放着一个用团锦包裹的礼品盒,疑似西门庆拿来的见面礼。哈哈,我瞎猜的。图上嵌两方印章“也佛”“宁天下人负我”,后面的印文是曹操的处事哲学名句的前半句,后句是“我不负天下人”。也佛的签名藏的很深哈,找找看!——李志远《惊世骇俗的金瓶梅——另类解读胡也佛》

  >>  图中最重要的家具就是两个男女主角“战斗”的地方,学名“架子床”,又称“拔步床”。床身上架四柱四杆,背设三面栏杆,迎面有门罩,床下有脚踏。是古代富人家常用的寝具,明代最典型,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大多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图中的床眉上彩绘三种图案,“游龙戏凤”“荷塘浮萍”“双雀闹春”。作者的签名“也佛”也隐藏在一个浮萍的下面,见下图————李志远《惊世骇俗的金瓶梅——另类解读胡也佛》

  按照李志远先生的思路,我又仔仔细细地看了这张画,结论就是,简直可以每天拿出来看一百遍,每次都有新发现——

  看男女主人公的鞋履,从鞋子的叠压次序来看,显然是男主先脱掉了女主的三寸小金莲,看看这对金莲究竟有多小。

  澡盆搁在地上,乃是带靠背的坐浴盆,大约男女主之前还洗了一个鸳鸯浴,洗浴场景颇为香艳,否则,怎会有倒在地上的汲水木桶,和凌乱随意搁放的浴巾……

  李瓶儿善于女红,还承诺要帮西门庆的小厮玳安做鞋子,于是,胡也佛在梳妆台下,画了李瓶儿做针黹纺织的笸箩,尺子剪刀零碎布还有未完工的鞋子,甚至还有一本衣服样子——

  这种画法,用今天的话来说,真是“良心卖家”。

  画着为稻粱谋的小黄画的胡也佛,骨子里,当这些作品是艺术,并不糊弄,甚至用心良苦,所以,买家甚众(大家也是识货的),据说一时间,连仿冒者都有,胡南洲说,当时还有小报,报道胡也佛“笔润很高,以金子计价的,为了要绘极细的线条,眼睛已高度近视……”,但实际上,胡也佛虽然要绘“铁线游丝”,眼睛却并不近视。

  在买家当中,有一位叫陈在新的海盐人,曾经和胡也佛均在商务印书馆工作,1947年任上海市画人协会理事会理事,他“专事收藏”小黄画扇面,到1950年,已有一千多件。

  这些扇面在新社会当然属于糟粕,很快葬送了陈在新,也连累了胡也佛。

  不过,陈在新估计没有想到,检举揭发的,是他的儿子陈纾。

  * * *

  根据陈纾的揭发,在陈在新的一千多柄扇面里,有两件是胡也佛的(据记载,每把黄金十两)。

  而陈纾的揭发,则让这个乌龙地主罪上加罪,1952年,上海公安局北站分局对胡也佛的处理是“按解放前民事案件免予处理,但画稿原件需全部收回上缴销毁,具结今后不得再画。”这确实属于宽大处理,胡也佛感激涕零,亲自到各买家处,要回自己的画作,这其中也包括他的知音银行家周先生,据说“周先生客气而无偿的交还”,这一举动,胡也佛一辈子铭记感恩。

  在这之后,他真的不再画小黄画,连人物工笔也少得很。胡也佛不见了,我们又看见了画连环画的胡若佛,和张令涛一起。据说,张令涛负责画情节,胡也佛则画人物,我最爱胡也佛笔下的女人,个个艳若无骨,娇媚得水滴滴,嗲到骨头里,画了连环画,这种柔媚,便只能在那些妖精的线条中看出,实在是十分可惜——

  “阿拉先生珂罗版。”

  他写检查,说自己很认真追缴过画过的小黄画,可惜有好多都被资产阶级都到海外去了,好,画小黄画不够,又多了海外关系,罪加一等!

  从此,他更少说话,也不交际,胡南洲说,父亲常常自言自语,内容为假想与人交谈时的对答。

  他送给学生吕清华一本连环画《蔡文姬》,在扉页上“胡也佛绘画”五个字后面,只毛笔写了一个 “赠”字,为的是怕别人说他“毒害青年”,鼓动学生走“白专”道路。

  他有时候戏谑,说自己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终年要穿钢丝马甲,结果下放到西郊华漕“三抢”劳动,“伤筋动骨”,腰痛反而好了,钢架丢脱,不再用了。这当然是宽厚之语,但即使在此期间,除了生病和劳动,他每日仍在画画,每天早上四点到晚上十点,临宋徽宗《千字文》、怀素《自叙帖》。

  尼克松访华,上海书画社安排了胡也佛和于濂元去国际饭店山水画,当然不可署名,但好处是管吃住,开小灶,据说胡也佛特别开心,“所画山水二尺大小,房间布置用”。这一对国家有功之举,也让胡也佛幸免于“黑画”批斗。

  1980年,胡也佛患上肺癌,去世之前,他仍旧创作,只因手抖,不能写字,于是只盖印章。画得不满意的画,都被他扔到废纸篓里,他坚持不肯自称画家,而定论自己为——

  一个“画匠”

  *文中部分图片由陈东阳、钟志森二位先生提供,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胡南洲,《胡若佛小传》,苹果日报

  2、茅子良,《记海上画家胡也佛》,《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1年12月18日至2012年1月8日连载

  3、茅子良,《补记胡也佛七事》,东方早报http://www.qstheory.cn/wh/whsy/201308/t20130805_255997.htm

  4、董桥,《胡也佛的女人们》,苹果日报

  5、李志远,《惊世骇俗的《金瓶梅》——另面解读胡也佛》,雅昌网https://blog.artron.net/space.php?uid=41620&do=blog&id=651148&page=1#content

  6、黎鲁,《连坛回首录》,上海画报2005年出版

  -END-

  赞赏是最好的支持

  *本公众号图文消息为 「山河小岁月」独家创作,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乐、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 * *

山河小岁月

  ID:shxsy2015

  长按并识别关注

  山河小岁月: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追求一点无用,在这个处处谈论有用的世界,主聊八卦,有时夹带私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