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开放式办企业报的研究与探索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开放式办企业报的研究与探索

2018-04-10 21:23:53 作者:火星人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开放式办企业报的研究与探索

  今天,企业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挑战发展机遇,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精神对新形势作出相应的反应,走开放式办报的道路

  所谓开放式,有多重意思:一是视野的开放。不再居于企业一隅,而是放眼全行业全国甚至全球,如作为兵器行业的企业报,不能只看企业内部,而应将眼光放到新军事变革和专业战略重组等高度;二是视角的开放。企业已然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链中的一环,企业报亦然。企业报人应将新闻宣传看成是企业形象提升的主要竞争手段营销重要一环、看作企业文化力的拓展渠道;三是思维的开放。企业报应着眼于企业自身的特点积极借鉴社会媒体日新月异经验,持续创新办报的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办报体系;四是深度的开放。企业报不能满足于表层的宣介,被动担当经济建设配角”的角色,而应充当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中心、进入管理的“尖兵”。

  下面试从企业报走开放式办报之路所要突破之点、要处理关系以及开放模式探索方面系统进行阐述。

  一、企业报走开放式办报之路需要“三个突破”

  企业报走开放式办报之路,需要在改变模式、应对挑战、与时俱进三个方面主动求突破。

  (一)企业报需要在扬弃“闭合式”模式上求突破

  在历史条件环境下,企业报多年的运行都是“闭合式”的,即在企业的“小社会”中自成体系地运行。近年来,大部分企业报都在注重突破固有运行体系,但整体转身较慢,基本上沿袭着闭合式模式,运行日益艰难。以课题组对《银光报》近年来探索开放式办报实践情况深刻认识总结结合对全国200余家工业企业报和湖南省50余家企业报的全面调查分析,认为中国企业报,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报要实现“转身”,必须突破以下瓶颈

  1.观念和视野的转变与拓展

  企业报的滞后与狭窄,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意识和大视野。即企业报不能真正放眼企业界和经济圈,办报思想中缺乏竞争意识。缺乏纵深了解把握意识。企业报人对自己企业、行业、核心业务以及竞争对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没有强烈的把握意识。抱守落后宣传方式与方法。从稿件风格、新闻体裁到采编模式,抱守传统、落后的方式。具体到各层次宣传人员队伍,这种落后有以下表现:①企业各级分管宣传领导。部分同志不能高屋建瓴筹划本单位宣传;对通讯指导不力;把关责任心不强。由于不太理解新闻规律,要么对通讯员作不恰当的工作指示,要么不善于配合企业报新闻采访。②编者。对新闻宣传信息的掌握很零碎、不系统、缺乏分析研究;对一文一稿的分析判断透视能力整体还不太强;对一版一栏一专题的把控、策划意识和组稿能力则明显欠缺;与通讯员的沟通和对其指导能力不强。③记者。对重要消息和通讯采访缺乏计划;新闻发掘能力较弱;严重缺乏采写具有较强前瞻性、指导性稿件的能力。④通讯员。相当一部分没有把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当事业;不能自觉设计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单位宣传计划;文字基础、经验、积极性不同程度欠缺。所以,企业报人应从转变观念、扩大视野入手,推进开放式办报。

  2.基础平台的夯实与提升

  通讯员队伍、新闻信息收集模式、采编模式,是企业报办报的基础平台。目前,基础平台与媒体发展落差渐大。底子之薄,土地之瘠,严重制约这企业报的开放式发展。落差在于:一是通讯员队伍由于改革改制,分立破产等原因,换血快、数量少、兼职多、基础薄、经验缺、积极性低,与企业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矛盾日益突出。二是企业新闻宣传信息集中渠道与分析处理系统还未建立,或建立了但还不通畅。三是策划、采集(文字、图片)、组稿、编辑系统残缺、僵化,未实现良性运转。夯实办报平台是必须直面,并求得突破的。

  3.原创作品的推陈与出新

  企业报人(指记者、编辑、通讯员)与社会先进媒体采编人员相比,不仅仅因为成长机制和创新工作的环境不同而导致作品原创水平较低,基础、经验、习惯等也制约着作品上水平。具体可以概括为:一是缺乏宏观把握,不能驾驭全局;二是工作少有策划,采写常无计划;三是信息沟通不够,作品无的放矢;四是文章一挥而就,大小水分皆足;五是蜻蜓点水成灾,不能由小见大;六是事实常多残缺,数据每忘统计;七是动辄百字长句,语法逻辑混乱;八是标题全不负责,文采全凭嫁衣。表现在作品中,可以概括为:短讯:不能抓特色、主干不突出、细节繁琐内容数据缺失;消息:三重复现象严重、导语繁杂生硬、不能突出主要新闻事实;图片:不能抓住视觉冲击点、平淡无奇没特色,图片说明陷入就图说图的肤浅;通讯:采访不深入、未能挖掘特色细节,满足于点与面,难以切入事实的深层,形成了多种新“八股”文体,如三段论(即一篇文章由三个小部分组成);深度报道:数量少,质量平,不能直达问题本质、企业的深层,欠缺“参谋”、“指导”等特质言论:不能紧扣企业实际,缺乏经典栏目,说理大而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由此可见,企业报严峻的现状呼唤企业报人以开放式的思维全面提升稿件的质量与分量,适应企业发展与时代要求

  (二)企业报需要在应对挑战上求突破

  1.应对企业改革发展带来的挑战。企业深化改革,深入发展,最需要的是新闻宣传工作在引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念方面步步先行一着。在市场化背景下,传统的宣传模式和手段,显然不能与之相适应。企业报人必须思想解放在先,在主动转变观念中持续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以应对好挑战。同时,企业深化改革普遍推行减员,使得企业报的采编人员所承担的任务比社会类平面媒体重得多,通常是两三条枪挑四个版面的周报,有的还是一个好汉撑一张报纸,更有的是电视和报纸一肩挑。另外,有的岗位如新闻策划人员、经营管理人才等还显得比较紧缺,这无疑严重限制了企业报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一方面应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注重必要人力配置;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报管理者注重报社队伍建设。我们必须具备“大宣传队伍观”,即在报社人员配置不可能太多的情况下,注重编辑部“复合式人才”的培养,注重将通讯员队伍纳入整个采编系统来管理。

  2.应对竞争环境带来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企业报提供了不少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各类媒体的出现繁荣,导致广告市场、发行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尤其是互联网应用的逐步普及,“侵蚀”着民众阅读传统,“蚕食”着读者群。形势逼迫我们积极运用新兴工具,借鉴新兴媒体经验,发挥企业报的“近”、“专”、“特”优势,抓住自己的读者群。

  3.应对读者需求带来的挑战。企业报在办报中因读者观念缺乏,服务意识淡薄,以至在读者心中的地位日益低下。企业报办报人员多是机关的工作人员,办报模式又多套用综合性报纸的路数,从而造成了在办报思想上强调了指导性,而忽视了服务性和实用性;强调正面直观说教,忽视了多侧面、多层次的渗透等等。表现在稿件上,往往是“我要你做什么”式的说教;表现在版面上,往往是大块文章多、且以身份地位论短长,生硬死板。从领导到普通职工家属退休职工,对企业报不满、甚至是不屑之言之色越来越多。读者口味复杂化要求我们积极求变、求新、求活。所以,改变报道方式与作品风格,成为当务之急

  (三)企业报需要在“角色”定位上求突破

  企业报应基于时代的新要求,走开放式办报道路,在继续充当好桥梁纽带和喉舌作用之外,企业报需要成为企业新的角色。

  1.要充当企业信息员。市场经济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谁能最早、最快掌握市场信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企业报应将自身定位为“竞争性情报的提供者”,关注与本企业密切相关的市场动态,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资讯参考。

  2.要充当企业咨询员。企业报应将自身定位为“意见领袖”,熟悉了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通过有深度的报道,或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人士,解答一些深层次的疑难问题。这样,对解决企业员工的思想疑虑,促使他们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促进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顺利推进大有裨益

  3.要充当企业的评议员。企业要发展,管理要上层次,就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企业报可以担当起“评议员”这一角色,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对企业的阶段性工作或某项决策、某项活动进行评议,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4.要充当企业文化的锤炼者。弘扬企业的核心文化,不断发掘和充实企业文化的内涵,领引员工集结于共同的价值观,加强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群众业余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报道,是企业报引导和培育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报对此要有明确的认识、准确的定位和具体的规划。

  二、企业报走开放式办报之路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企业报走开放式办报之路,最重要的应该是办报思路的创新。企业报应该借鉴综合性大报开放的办报思路和灵活的报道手段,摈弃传统思维,彻底跳出闭合式运作模式,构建开放式办报模式,形成新的特色。那么,企业报改革创新,走开放式办报道路,应如何调整和创新思路,着眼点和着力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呢?

  (一)报道柔性化,处理好“软、硬”关系

  严肃有余而活力不足是读者对企业报的第一印象。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闻太“硬”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一般的企业报上,企业的工作部署、发展规划、经营目标、管理战略等经营管理方面的大事要事,重大政策举措,各种典型报道和工作通讯,占据着主要的版面。传递这类信息时一般是引用领导讲话、照搬文件条款、铺陈总结材料等,在表述方法上往往居高临下,这样的“硬新闻”太多,使读者感到企业报的信息太少,或者新闻“不好看”。企业报要实现开放,赢回读者的心,报道须从“以我为主”变为“以读者为主”,从读者的需要来考虑报道的内容和报道形式,改革会议新闻和工作报道,减少程式化、形式化的东西,摈弃“公文体”,让信息主体凸现出来。企业生产经营报道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应该是企业宣传需要与职工信息需要的有机统一体。企业报应充分调动各种新闻体裁和写作手法,倡导清新的文风,真正做到让读者喜闻乐见

  (二)层次深掘化,处理好“广、深”关系

  企业报在采编过程中大都比较强调全面介入基层。企业一有什么阶段性报道重点,非常注重覆盖所有单位,在报道的广泛性上做得比较到位,但有时也失之琐碎,只注意横向覆盖,而忽视了纵向深入。信息时代的传播不仅表现在信息量大、质量高,而且达到了系统化、规模化、深入化。具体到新闻报道方面,就是强化新闻策划,讲求宣传报道的系统规划。现代社会,企业职工在其工作与生活中日益与外界发生千丝万缕联系,他们需要看材料丰富、层次多重、观点新颖、思想深刻的深度报道。具体到企业内部,市场营销、资本运营人事管理、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与计划经济时代已完全一样,新的思路、理念,需要人们去不断探索与尝试。与此相应的是,各种新问题、新情况需要人们去分析、面对。同时,在企业发展中的自主创新和能力建设等工作的运作过程中,需要企业报更多的观念引导、资讯传输、方法指导。企业报只有变被动的拼凑式为主动的开放式,发挥优势,以述评式报道、深度报道、跟踪报道、专题报道、阐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形式,给读者以清晰、准确、详细回答才能满足企业与职工的需要。要将报道的广泛性与深刻性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报纸就要形成策划制度,编辑记者就要具备策划意识和组稿能力,强化自己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洞察力。

  (三)作用实效化,处理好“导、助”关系

  企业报由来强调指导性,今天更要凸显服务性。一方面,要坚持做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企业党委的工作部署,教育企业职工,传递信息工作,要通过报道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起到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企业报要为职工提供实用的、乐于接受的信息,达到更高层次服务工作和生活的目的。企业报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指导作用要求企业报进一步强调所传递的信息真实、准确、及时;服务作用则要求企业报的信息传播要具体实用,有亲和力,能回答读者最关心的问题,能反映读者的呼声与愿望,能让读者在更广范畴内受益,真正成为读者的益友。增强企业报的指导性和服务性,就是要力求在准确和生动中找到平衡。为此,应进一步增强读者在办报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让企业报成为职工反映心声的园地。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职工办报的思想应该在企业报受到更多的重视。在新闻采集方式方面,要借鉴都市类新兴报纸的经验,在继续发掘通讯员队伍潜力的同时,不断开辟以读者为主体的采集渠道。

  (四)视角广开化,处理好“专、泛”关系

  专业性是企业报的重要特点之一。比如说兵器行业的属性,就决定了兵器企业报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是企业报应该保持的特色,离开了这个,企业报也就失去了立身之本。企业报有别于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专业报纸。企业报所报道的内容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科研、管理等专业化内容,还包括企业文化、公共关系以及读者的生活、家庭等内容,可涉及与延伸的领域非常广阔。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报应该是一张综合性报纸,企业报要从根本上改变信息量少、质低的状况,就必须强化报道的开放性,起到沟通企业与外部社会的作用,在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之间架起信息传递的桥梁,增进相互了解。当然,它又不可能像社会类大报一样,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它的开放是非常强调有选择性的。所以企业报要突出“专”,但不能太“专”,要追求“泛”,但不能“泛滥”。

  三、《银光报》开放式办报的探索

  开放式办报,就是以开放的思维大胆重建企业报运作模式,实现企业报的与时俱进。具体内容包括人才队伍打磨、办报流程重构、报纸管理创新、宣传实践质变等。近年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银光机器集团《银光报》在探索开放式办报新模式上颇多探索,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工业企业新闻奖优秀报刊一等奖,连续两年获得好策划一等奖。这在兵器行业和湖南省都是名列前茅的。下面,试以《银光报》的探索实践为例,阐述对开放式办报基本模式的构想:

  (一)以开放思维打磨队伍

  企业报在业务更复杂、功用要求更高的情况下,面临的是采编队伍、通讯员队伍日益精简的现实。应对的办法只有一个:以开放思维打磨队伍。打磨的方法有:机构重组、业务复合、针对培训、角色扩张等。“十五”以来,银光集团宣传队伍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一方面,电视网络移交湘潭市后,银光宣传部人员由原来的20多人减少到了10人,这两年补充大学生后,总共12人,其中采编人员9人。另一方面,企业进行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改造后,二级单位由原来的48个变为了26个,通讯员队伍由于剥离、退休、自谋职业等原因,以及公司实行“定员定编定岗”后,不但老通讯员只留下2个,现职通讯员队伍数量上也大为减少。同时,他们大多身兼5项以上业务工作,其精力和经验的欠缺使其对宣传工作的支持力大减。

  在上述情况下,如何保证《银光报》、银光电视台及对外宣传和文明、理教等工作的正常开展成了新的课题。近年来,党委宣传部成立了新闻中心,将原来相对独立的两大媒体融为一体,形成了新的工作框架。新闻中心现有9人,从正副主任到科员,全部是两媒体的记者,其中新闻中心主任主抓电视,但又担任报纸“行业新闻”版的编辑,副主任主抓报纸,但担任部分电视业务工作,电视台播音员兼报纸副刊编辑。记者有时一人身兼摄影、摄像和文字记者三职。为了打造现有的这支年轻队伍,我们除形成传帮带制度、选派人员外出参训、组织到兄弟媒体和上级媒体观摩外,还形成了颇有特色的定期学习制度——即所有人员轮流主讲和业务相关的课题,每个月不少于2次。在筹备讲课和上课交流过程中,大家得到了明显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报社编辑记者分工到基层单位蹲点,指导协助通讯员制定单位宣传计划、采写稿件。这样编辑记者实际上“分身”成为了专职通讯员。

  在通讯员队伍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很多颇有成效的尝试:如组织通讯员到《银光报》和银光电视台脱产实习(1-3个月);推行特约记者制(即经过培训后通讯员可以代表报纸、电视到全厂去采写。实际上成了不在编制、不拿工资的企业报人);轮流到各二级单位办通讯员沙龙;邀请专家、学者前来讲学(讲课者有《中国兵工报》编辑部人员、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湖南省企业报协会会长杨新民等),使他们提高较快。

  (二)按开放要求重构流程

  以往的企业报基本上是被动办报。老的工作流程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信息渠道不畅达,信息收集零散;没有宏观策划,采写随意性强,内容由作者定;编辑意图不明显,偶有意图也往往难以执行到位。这样,显然严重制约了企业报上水平。实行开放式办报,必须将以往流程“推倒重来”。要围绕解决“宣传什么”、“怎么宣传”、“宣传到位”三个重点对运作流程重新进行设计,使之适应人才队伍日益精干和企业报质量上台阶的需要。近年来,运用“开放式思维”,银光报先后在实践中推出了新闻调研制度、新闻策划制度和栏目负责制,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新闻宣传格局,形成科学高效的新流程,基本适应了时代的步伐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1.实行新闻调研制度,解决宣传什么的问题

  为主动、全面、系统地从新闻宣传角度充分掌握企业宏观、中观与微观的信息,为新闻策划提供充足的信息源,从2008年初起,银光新闻中心实行了记者分单位蹲点调研制度。调研的具体分工方式为:宣传部领导负责对公司领导及上级对口部门的调研;中心记者每人负责3-4个单位。每隔半年,记者轮换负责责任单位。制度规定,不定期制作《调研联系单》,明确阶段新闻调研重点。责任人每月须走下去,日常工作中也要注重与对口责任单位领导、办公室人员、通讯员及车间班组科室人员进行专门的交流和动态交流,掌握有价值的信息。每次策划会前,蹲点负责人必须形成系统、全面的电子信息模块。30个左右的信息模块定期集中到新闻中心负责人处,以供策划之用。目前,《银光报》的见报内容,除部分突发消息和应急内容,100%源于调研信息。

  2.实行新闻策划制度,解决怎么宣传的问题

  银光新闻中心实行明确的策划制度,始于2006年底。经过不断的完善,目前已有了很严格、很规范的流程: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平均1-2个月召开一次综合策划会;突发的重点报道召开专题策划会。综合策划会具体内容有:各编辑根据对信息模块的研究,提交个人策划方案——主任与部领导、分管部领导交流、研讨,形成策划框架——主任拿出讨论方案——召开策划会,形成执行方案。专题策划不拘此流程,但依旧遵循分工负责、集思广益的原则。策划形成的执行方案,围绕宣传重点,紧扣新闻切入点,包括“常规报道、专页、专题、专栏、专版、系列报道、深度报道”等元素,是采编实践的指南。执行方案在实践中处于动态的调整和完善中。目前,策划制度的成熟,彻底改变了以往被动拼凑版面的状况。如今《银光报》绝大部分版面可以看出策划意图。据统计,2007年-2008年《银光报》每年均推出推出各种专页4个左右,专版120多个,深度报道20多篇。无论从版面稿件的呼应性与整个报纸的一体性,还是从报道的力度、深度与广度来说,其效果均大大优于传统的拼凑式办报。其根本的改观就是:变被动宣传为主动宣传。

  3.实行栏目负责制,解决宣传到位的问题

  栏目负责制也是该报推出一年多的一项新的工作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新闻组稿的质量。内容是将“由编辑负责一个个版面”改变为“负责一个个具体的栏目或任务块”。栏目责任人应根据编辑部的策划方案,将具体的采访、写稿等任务落实到通讯员和记者个人;交代清楚该稿件在整个方案中的位置、具体的质量要求、完成时间;动态指导、协助作者的采访前准备、采访过程、成稿前构思、成稿过程,直到完成符合策划意图的稿件。这样,组来的稿件不仅一次成稿的质量高了,也很好地实现了编辑部的意图。《银光报》有众多按这一流程完成的专版、专题,整体效果明显优化。

  (三)汲开放经验管理报纸

  开放式办企业报,管理上也需要换汤换药。这方面,社会类先进媒体积累、展示了大量的好做法、好经验。企业报的管理者应积极以开放的姿态汲其长处,为我所用,使管理模式与新的采编流程相适应。近年来,《银光报》没有满足于维持宣传工作的正常运转,而是将报纸定位于“先进的现代企业媒体”,积极向社会类媒体和先进企业媒体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办出了一定特色。下面试作简介:

  1.推行与社会类媒体基本一致的业务竞赛方案。所有采编及其他业务都定量到具体的分值(如1篇消息记3分,通讯100字/分),有奖有惩,分值直接与其收入挂钩。单月个人最大收入差达400余元。

  2.重视包装。版式完全是社会类报纸的特点,或主次分明,或重点突出,或图片醒目,版面的名称有“银光大讲堂”、“视点”、“视觉”、“企学”等。编辑部已形成一个很好的氛围,每周都对排版进行研讨,以美化版面。

  3.依托策划,紧扣企业前进步伐。比如,针对2007年“能力建设年”,推出了包括两个专页、一个专栏、一个系列评论员文章、十多个专版在内的策划方案,并完全执行到位。又如,2008年针对“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题实践活动”,推出8个有特色的专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4.超前思考,努力站到前沿。适应企业的发展,把脉当今企业媒体的态势,《银光报》将发展方向定位为——竞争性情报+意见领袖。2006年开始,特别推出了“行业新闻”版,专门刊登国防科工委、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省国防科工办的新闻,及时向员工传达本行业的信息。2008年推出了具有现代企业特色的版面“银光大讲堂”、“视觉”、“企学”、“竞合”等,着眼于视野的拓宽,观念的更新,引导员工树立市场竞争意识。

  (四)依开放需要变更作品

  按照开放式思维,企业报宣传方式的创新应该说路子很广。体现在作品的采写中,这种创新应该有以下几个基本取向。

  1.突出针对性和服务性。企业各个时期都有其阶段性宣传重点,读者在不同的时段也有其特定的关注点。这时候,通过运用调研、分析、策划,使新闻宣传工作尽可能“锲入”这些重点和关注点,报道充分而透彻,可以有力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服务性,从而使宣传工作真正到位。如2007年开始,《银光报》围绕企业军品持续发展和民品跨越发展“两个能力建设”这一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推出了系列专栏、专版和有特色的专页。其中“两个能力建设演义”专栏以章回体的方式记载企业经济建设的主角戏,已登到第25回。又如,近年来,银光公司涌现出了几批公司级和兵器集团级科技带头人和技能带头人,广大科研和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平台和渠道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与理论成果,带头人也希望有这么一个平台宣介他们的积淀。为此,《银光报》及时与人力资源部合作推出了“技术技能论坛”专栏,推出稿件数十篇,深受广大技术技能人才欢迎,有力促进了企业技术技能进步。目前,这个专栏文章的合集《银光智粹》正在编写中。

  2.追求贴近性和参与性。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好,重视与读者的互动,坚持走群众办报之路,应是企业报人策划与运作的“支点”。《银光报》“银光大讲堂”专版作为公司党委员工教育的平台之一,以“推介现代企业基础知识,引导员工观念转变”定位,以“知识性”和“实用性”为特色,受到员工欢迎,已推出48个版。报纸策划的“银光八景”评选及征文,吸引了3000多人次参加,征得“八景情”文艺作品130多件,职工家属吟颂“八景”、关注“八景”出现了热潮,银光大“家”其乐融融。

  3.注重报道的深度、广度、力度。以一批凸显参谋、指导、前瞻等特点的报道,树起自身的风向标,应成为企业报在新时代的风格。一是要推出一大批长篇幅、有深度的大稿。《银光报》反映某产品在大漠试验成功的大通讯《箭舞天地间》、报道企业科技兴企经验的深度报道《敢“破”能“立”,“箭”利“家”兴》等,就是代表作。二是要推出刊发引导式、总结式的、分析式的、揭示式的深度报道的系列专栏和横跨面广、关联强、信息足的特色专页。《银光报》的专栏和专页有“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民品规模化”、“创新型银光”、“两个能力建设演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

  通过摸索开放式办报,近年来,《银光报》的稿件整体均处于较高的水平。《银光报》的实践表明,开放式办报的出路在于:观念要不断更新,流程要不断系统化,手段要不断丰富,作品要更加创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