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阵痛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阵痛读后感10篇

2022-03-12 11:10: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阵痛读后感10篇

  《阵痛》是一本由张翎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4-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阵痛》读后感(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原始的角度看,女人生育大概最能体现这八个字,生的力量与死的威胁纠缠较量,天地翻转,升起沉落,新旧交替,不过刹那间。新生命的到来,以鲜血和撕裂为祭奠。成为祭坛上的牺牲,是女人的宿命,也是《旧约·创世纪》中所讲,女人因“原罪”而遭受的惩罚:“恋慕”与“怀胎的苦楚”,爱与痛,永远难以逃离。

张翎的小说《阵痛》,以“生育”为切入点,写三代女人的命运。“阵痛”绵延不绝,变成沉甸甸的苦难,搅拌着爱和希望,刺穿了女人漫长的一生。

第三代女人宋武生,在20世纪末、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离开中国,到美国留学,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然而,困扰她的,依然是爱情与亲情。谁是她的父亲?是国内对她有几十年养育之恩的人,还是国外暗中关照她的人?谁是她的爱人?是国内与她精神相通的人,还是国外给予她无微不至照顾的人?为了生活和学业,她选择嫁给后者。与前两代女人不同,武生对生育充满恐惧,她企图逃避那致命的疼痛,不惜离开丈夫暂居巴黎。当发现自己终究逃无可逃,一个新的生命已经在体内孕育时,她接到“911”那天在世贸大楼的丈夫杜克打来的最后一个电话。

历史有其特殊的节点,每个人都无法预知,自己的一生将被来自外界的哪一只手所推动、摇晃、挤压、碾碎。没有恒久不变的生活,好的,抑或是坏的,都如山谷中流动的溪水,永远起伏不定。改变来自两个宇宙的冲击,内在的和外在的,我们只能在缝隙里寻找短暂的安宁平静。

第一代女人吟春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乱世,然而乱世有乱世的好,乱世中成就的爱情,每一段都刻骨铭心。“大先生”启迪了她对学问的尊重与向往,一心一意爱着她的仇阿宝甚至不惜为她牺牲生命,谷医生的爱里有感激,温吞缓慢,却总能在冷酷世界里增添一丝暖意。与吟春相比,三个爱她的男人身上都有着某种先天的不足,“大先生”的迂腐,仇阿宝的鲁莽,谷医生的怯懦,均输给吟春的勇敢和坚韧。这是上天分派给男女的不同,男人激烈而脆弱,女人承担恒久的、将生命延续下去的任务。

第二代女人孙小桃的爱,与母亲吟春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寻求。越法混血儿黄文灿带给她的,是一个离杭州老虎灶越来越远的世界。她贪婪地吸吮那个世界里一切新的东西,爱得大胆而决绝,然而乱世却以强大的力量,以自己独特的封闭性将她包围,把她困得死死的。分离是乱世给她的第一道痛,生育是第二道痛,这是女人独有的痛苦,与前者不同的是,只要坚持便拥有希望。

孙小桃终究没有走进一个新世界,但她的女儿宋武生走进了。独立性在第三代女人宋武生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她不再为了男人与爱情无条件付出,她审时度势,看出了自己所爱的人刘邑昌身上的懦弱,看出他爱得不够彻底,首先选择了放弃。她不爱杜克,因此企图逃避生育,没有足够勇气面对外婆与母亲曾经历过的巨大痛苦。爱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在前两代女人身上,年轻时有过一场轰轰烈烈、不计代价的恋爱,才能依靠回忆带来的满足感,接受漫长岁月里一场平平淡淡的婚姻。宋武生的爱情是不彻底的,婚姻也是不彻底的,这是现代人婚恋的通病,个体越强大,付出时便越小心翼翼。我们怀念祖父母、父母辈的终生厮守,却看不到他们很少将自我满足放在感情需求的首位。

女人生命力的顽强,很大一部分源于所经受过的痛苦,她们对人生的理解,某种程度上,也比男人更为成熟。正如张翎在《创作手记》中所说,“乱世里的男人是铁,女人却是水。男人绕不过乱世的沟沟坎坎,女人却能把身子挤成一丝细流,穿过最狭窄的缝隙。所以男人都死了,活下来的是女人。”痛苦对于生命有重要意义,因为我们从来就不是通过快乐,而是通过痛苦真正理解人生。痛苦中含有一种本质性的东西,让女人抛离一切虚幻,看清现实的冷酷无情。《阵痛》里的男人,是理想主义的,女人却生活在现实的尘埃里,在每一个日子里踏上一只清晰的脚印。

在痛苦之中,女人唯一需要一种动力。这动力让“刹那间,一街的嘈杂如潮汐退去,漫天的尘埃都一一落了地”,这动力让人听到“血在冲撞着身子,心在击打着肌肤”。这是吟春在小桃孕育着的身体里所听到的,是生命继续前行的力量。

  《阵痛》读后感(二):一路下行,越看越恨

看逃产的时候,我对上官云春很同情。看危产的时候,我对化身勤奋嫂的她还是能理解,身处乱世不容易,利用一下对自己有意思的男人不算丢人。可这篇中,孙小桃已经开始让人反感了。不过好歹她对宋志成还算开诚布公,两人商量好了不要孩子。可路产里的武生真的要让人骂她是个婊子了。而最无语和令人反感的是作者最后的写作手记,她写到“女人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经验中体会到了她们靠不上男人,她们只能依靠自己,于是男人的缺席就成了危难时刻的常态。”这也太无耻了。阿宝冒死去找谷医生,谷医生冒死来给小桃接生,宋志成为了武生的身份莫名其妙做了便宜老爸,还同意一辈子不要自己的孩子,杜克在武生最困难的时候救她燃眉之急,这一切的一切被作者一句“缺席”轻描淡写带过去。书里的三个女人都是典型的罗曼蒂克症候群,或者可称为韩剧综合症。毫不犹豫地利用和伤害爱自己的人,然后深陷在自己创造出来的“爱情悲剧”里自怜,控诉全世界。三个女人利用起男人来效率极高,几乎没费任何笔墨。武生这一段才被布夏夫人扫出来,下一段已经联系好杜克,开始同居了。可笑她还有脸拿个旧情人的信物冒充深陷困境的痴情女子,旧情人也是被你主动甩掉的呀。小桃上一页送情人上火车,下一页已经和宋志成扯了证了。勤奋嫂也不省油,枪林弹雨让人去送死。做节妇还是做娼妇都不要紧,各有各的难处和好处。可是做了娼妇又要自夸节妇,这实在太恶心了。

  《阵痛》读后感(三):你痛吗?

坊间流传着一种给疼痛分的等级,最轻的痛为一级,是一种不引人注意的痛,比如蚊虫叮咬时所产生的疼痛,最严重的痛为十二级,被称为“难以忍受的痛”,在此级别的痛是分娩时的疼痛,也就是阵痛。
每个想要为人母的女人,必须得经过这难以忍受的痛,才能成为母亲,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说母亲伟大的原因之一吧。
张翎,用她细腻的文笔,写了一本关于女人,关于阵痛的书,可是,在我读来,她又不仅仅是关于女人,关于阵痛的书。
这本书中讲了从1942年到2008年之间四个女性,四代人,关于男人,关于生活,关于生命,关于女人的看法以及对于她们所处时代的应对。
作为上官吟春的她,想有个家,有个疼爱自己的男人,再有一男半女过一辈子也就知足了,然而时代不允许她这样过一辈子,她被日本人强奸了,也被这个时代给强奸了,她想死,死神却不接纳她,她想好好活,时代不允许,她的男人嫌弃她。她只能逃,由此有了“小桃”。
小桃一直在“逃”,逃离她那个充满霉味的家,逃离那个没有伙伴的学校,她进入了绘画的世界,找到了暂时的心安,也暂时不再拥有现实世界的烦恼。她逃离了温州,来到了上海,遇到了那个留学生,开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然后时代给她一击,她需要下乡,那个留学生需要回国报效祖国。而她又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小桃选择了回家生下“武生”。武生出生在太平世界的枪林弹雨中。
这一家的女人似乎都有一个宿命,在年轻的时候和自己爱的人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终却都选择和一个老男人安度一生。这是时代的使然,还是女人生来就这样呢?飞蛾扑火一般的爱一场,将毕生的爱恨情仇全都用尽,然后选择平淡的过余下的生活呢?

  《阵痛》读后感(五):三生三世,三辈人

       故事的脉络清楚,从上官写到小桃写到武生,从不同的年代写起,每个人的命运在那个特有的时代里面挣扎和无助,读完后,无论是上官还是小桃亦或是武生,都有女人的倔强和屈服,倔强于敢同于命运抗争,屈服于这个大时代所不能够反抗的东西,感觉是在夹缝中求生。像一株长于悬崖上的一颗树,倔强得让人揪心。
        书看完了,书里面的主人公有值得回味的地方,不过,在武生求学不得已嫁给不爱的男人时,这一点到不能够理解,难道真的只有嫁给不爱的男人这一条路嘛?而后,终于看到刘昌邑的时候,虽然时过境迁,难道只有相望于江湖嘛?为何默默走开?也许,爱情终究抵不过岁月的洗礼,见或不见,都是往事参杂着自己的青春、激情、悸动,变成记忆,给自己一个独特的美好,相忘于江湖吧!
        本书,给我的远不止让我感受到时代的无奈,而是说在这个新时代下,作为女性的我们应该怎样的过活,是屈于命运、环境的束缚还是延展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的理想,潇潇洒洒痛快一回。

  《阵痛》读后感(六):大时代中的小女子


梁晓声先生在《真历史在民间》中,独辟蹊径地通过历史上的女人来见证这个年代的种种社会现象,他说,“有时看历史中的女人们是怎样的,听女人们的当年话语,有助于想要了解从前的男人们更清楚地认知以往岁月……”似乎自古以来,尤其是那些乱世,女人所遭受的磨难就比男人多得多。一方面由于相对于男人,女人总是处于弱势,且向来以丈夫和家庭为天,习惯了服从,性格偏于感性;另一方面,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女人往往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
当然,当代女性早已慢慢摆脱“柔弱”的形象,在各行各业都能撑起半边天,但繁衍后代仍是其最神圣和伟大的职责。写过《余震》(电影《唐山大地震》据此改变)的女作家张翎又一次聚焦女性,她的新作《阵痛》(作家出版社2014年3月),讲述了三代女人所经历的三次阵痛。
该书封面设计采用刺眼的大红色,用隐约的玫瑰图样作底。玫瑰代表着“女人”,红色暗示着书中所述之痛。“三代女人,三次阵痛。女人的痛,也是国家之痛。柔弱的小女子,跪着躺着撑起了一天一地的支离破碎。”这是留在封面的一句话。这些元素汇聚在一起,暗示读者在开卷之前,做足虐心的准备。
故事开始于20世纪四十年代,第一代女人上官吟春,大概正值二八年华,嫁得了乡下女子人人歆羡的大先生。怎知在回娘家探亲途中,意外遭到了日本军官的凌辱。虽侥幸逃过一命,不久之后却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在得知此事之前的大先生,又恰巧被医生误诊为没有生育能力。于是,他在国恨家仇和对妻子的爱恋之间撕扯着,将自己和吟春一遍遍陷入暗无天日的痛苦之中。吟春抱着对大先生的忠贞,多次想结束这个小生命,可是老天始终不遂她意。当阵痛来临时,她独自在一个山洞里生下了女儿。这个时候,她惊喜地发现,这个女儿居然是大先生的骨血!可是此时的大先生,却已在纠结、悔恨中离开了人世,未曾来得及看一眼自己的女儿。吟春艰难地独自抚养女儿,为逃离土改,她改名“勤奋”。带着女儿小桃来到温州,靠一口老虎灶度日。
在小桃的成长中,“孤独”如同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因为她的家庭、她的性格,她自成一派,从未有过要好的朋友。她尽情发挥着她的阿Q精神,寻找着同样孤独的人。“小桃暗暗有些欢喜,因为在这个五十几人的群体里,她不再是唯一的孤独者。尽管她也知道,南下干部儿子的孤独,和老虎灶女儿的孤独,不是同一种孤独。”当她上大学后,有一次返乡和高中时的富家千金如今已沦为鞋厂女工的同学赵梦痕相遇时。“走到街角的时候,梦痕把手插进了小桃的臂弯。小桃颤了一颤。平生第一次,有一个和她年岁相仿的女子,以这样的方式和她一起走在街上。”这样的孤独是一种,更孤独的还是和身边的男人貌合神离。
似乎她家里三代女人都有着相似的孤独。且说吟春,在那样传统的家庭,虽然心里一直仰慕着大先生,但也不敢逾矩,甚至不敢多说一句话。大先生的心思,她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懂。难道她的心里不孤独吗?再说小桃的女儿宋武生,在孤独的海外,为了生存嫁给杜克,却是怎么也走不进这个男人的心里,以至于将杜克推向了更远方。相比之下,小桃似乎还要幸福一些,毕竟她曾有过一段两情相悦的感情,且那人一辈子都心系着她。
宿命,是作者牵着这个家族三代女人所逃也逃不掉的那根线。在小桃对黄文灿无怨无悔地付出时,“她知道她贱,她只是忍不住。她身上流淌着她母亲的血,这腔血里有一样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能让女人为了一个男人把自己贱到泥里尘里,死上千回百回。”
这三个女人,能为了男人让自己低如尘埃,却更能为了自己的女儿而百折不挠。吟春带着小桃,从藻溪逃到温州,隐姓埋名地生活着。她只盼着小桃能够像大先生那样,做个有出息、有文化的人,她可以为了小桃,隐忍着自己内心对谷医生的感情。而小桃呢,和黄文灿轰轰烈烈的爱情,让她以为离了他便不能活。“可是才几个月的工夫,现在她想起他来已经恍如隔世。情缘是一根美丽的丝线,太平年月里可以绣成花存上一辈子,却经不起乱世里一阵风吹雨打。他在她心里留下的那个大洞,已经轻而易举地被别人填满——不是宋志成,而是她的女儿宋武生。”宋武生呢,一直害怕着怀孕生子,可在知道自己怀孕后,却毫不犹豫地要生下她。
这一切都是因为“母性”。每一个女人,在成为母亲的那一刻起,孩子见证着她们的爱与痛,她们必将用自己的生命去呵护。我无法理解每一个母亲在看到自己孩子的第一眼时是什么感受,但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母性无不是温柔、宽容和善良的,似乎一切美好的词赋予“母性”都不足为过。
宋武生曾为自己的身世而怨恨母亲,可在她自己成为母亲后,她却一下子恍然大悟。“她肚腹里的那团肉像一张最精良的砂纸,一下子磨平了她和母亲之间的所有疙瘩和划痕,至此她才明白,原来世上所有的叛逆,转折点都在孩子,而归宿总是母亲。”
宿命还让这三个女人都没能如愿地和自己所爱的男人相守一生。“她这个家族的女人,血脉里似乎都有一样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叫他们忍不住要为了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壮男人情迷意乱,而最终却都嫁了一个四平八稳的老男人。”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如此的安排呢?为所爱之人意乱情迷是人之常情,这三个女人在作者笔下犹如她自己的孩子一样,大概她也不忍赋予她们太多的悲惨,让一位年长她们许多且一心爱着她们的男人来将生活归于平静。
作者笔下的三个女人,是那三个时代中无数女人的缩影,只是她让她们通过一个家族而汇聚到一起。我相信作者不是为了批判时代的不公,而是为了凸显女人在那些年岁中的不易和艰难。作者在文后《创作手记:隐忍和匍匐的力量》中写到:
男人是她们的痛,世道也是她们的痛,可是她们一生所有的疼痛叠加起来,也抵不过在天塌地陷的灾祸中孤独临产的疼痛。男人想管,却管不了;世道想管,也管不了。不是男人和世道无情,只是他们都有各自的痛。女热不仅独自孕育孩子,女人也独自孕育着希望,她们总是希冀她们的孩子会生活在太平盛世,又在太平盛世里生下她们各自的孩子。可是女人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落了空,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乱世,每一个乱世里总有不顾一切要出生的孩子,正应了英国十大世纪著名的英雄体诗人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的名言:“希望在心头永恒悸动:人类从来不曾,却始终希冀蒙福。”
作者对于女性角色自是游刃有余,而将小女子置于大时代中也是她惯常用的写法,如《余震》中的王小灯,同样的虐心。但是在《阵痛》中,除了这三代女人之外,其他一些人物的命运也颇令人琢磨。如一辈子凄苦的月桂嫂、同吟春一样隐忍度日的外科医生谷开煦、高干子弟抗战、富家千金赵梦痕、宋武生的初恋男友刘邑昌……他们都是各个时代的标记。也许只有在这些大时代下,才愈发能衬托出女性的伟大。

  《阵痛》读后感(七):痛并快乐着

看完这本书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三个女人生孩子的痛苦过程,或者说全书的最大看点就是三个女人三代女人生孩子的过程。然而,与其说这种痛苦所伴随的快乐是新生命的诞生,不如说是对将这个生命埋进自己身体里的那个男人的怀念。书中说到:每个女人都是将自己最炙热的爱情给了那个不可能与自己白头到老的男人,却最后都选择了一个平平稳稳的男人来开始婚姻。所以,就此产生了这样一对矛盾:你最爱的男人与现在必须要面对的这个男人之间的对决。说句老实话,每个女人都会有意或无意的将眼前人与心中人进行对比,而往往获胜的就是心中那个人。但是,当自己有了危险或者问题时,第一个求助的却是眼前这个人。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眼前的就在面前而心里的离得太远。
  这三个女人所生的孩子都是自己最爱的男人的孩子。然而,却与一个平稳的男人生活在一起。于是我想:难道以爱情开始的婚姻就那么难以维系吗?难道自己全身心爱上的那个男人真的就那么不值得托付吗?那么,为什么还会爱上?女人天生感性,女人所认定的爱情就是自己各种幻想的爱情。会在想的过程中直接摒弃掉所有的不好,会自动放大他优秀的地方。所以,我们爱上的那个男人并不是不值得托付终身,而是他的缺点不能。但,这点永远都是被自动省略掉的。
  女性作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刻画感情细节时细致入微,将一个女性在爱情和亲情中的挣扎描写的淋漓尽致。那种情感上的痛和世道的痛都比不上在灾难中孤独生产的痛。女性这种任何都无法比拟的伟大在这本书中被完美展现。为我们的母亲为自己点赞。

  《阵痛》读后感(八):乱世出女人

张翎的长篇《阵痛》又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上官吟春生长于江南水乡澡溪, 嫁给知书识礼的大先生陶之性。吟春被日本鬼子揉蔺,几次寻死。她的女儿小桃从怀孕到出生就是一个险象丛生的故事。小桃上大学时跟越南留学生黄文灿相爱。自己的意外怀孕和生养女儿武生又是一番生死磨难。武生留学美国,本来是和平盛世,却撞上了9.11事件。美国丈夫杜克血染纽约世贸大楼,丧父的孩子生在巴黎出租汽车里,取名路得。
三代女人,都经历了生育的阵痛。 这个阵痛又涉及到战乱:抗日战争,越南战争,恐怖战争。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但人的生死疼痛是相同的。我对小说中的人物有亲切、熟悉和同情感。我相信,读者们都活过其中一个或两个甚至所有这些非常时期,希望你们能体验到这些感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阵痛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