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抗战中的蒋介石》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抗战中的蒋介石》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00: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抗战中的蒋介石》读后感10篇

  《抗战中的蒋介石》是一本由马振犊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3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抗战中的蒋介石》读后感(一):蒋介石的抗战

  这本书对蒋介石的记录和评价非常全面,涉及到了当时的内政、外交,以及个人情感等方方面面。以往很多写到蒋介石的书籍,多是集中于他所主持的内政,以及他的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而这本书还写到了他与各个军阀之间的尔虞我诈——他对出川抗战的川军分开使用,假敌之手逐渐消耗,用手段吓死了存有异心的刘湘,枪决了阴谋投敌的韩复榘;写到了他对苏、对德、对英,以及对美等国关系的处理,特别追诉了他与德国、与希特勒之间关系的一段秘史;写到了他与宋美龄婚姻中的一段插曲,在抗战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他竟颇有情致的与陈洁如再续了一段旧情,令人啧啧称奇。同时,作者对蒋介石的评价也非常全面,对他的每一个决策和行为都从理由和目的上进行了论述,对所用手段和所达结果作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写了他的阴谋和自私,也写了他的无奈和悲情,不偏激、不袒护,可谓不偏不倚,非常客观公正,值得赞赏。

  我注意到,现在很多书籍在写到历史人物时,习惯于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把其放置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放置到具体的社会事件中来观察、来考量、来展示。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是被嵌入进那段历史的,给我们的是一个清冷的背影。而这本书的不同在于,作者在作为第三者对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进行考察的同时,又试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从他的视角来观察这场战争,对他在抗战中所作所为的动机、对战争发展走向预测的理由、各种利弊条件的衡量、战争与妥协决策的内幕以及心理过程等等一一进行了深度解析,用丰富而且充分的档案资料进行了证明,但又不显得主观臆断。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象是从那段历史中走来的,是他自己在讲述他的那段经历。所以这本书虽然名为《抗战中的蒋介石》,以至于给我的感觉是,可能改为《蒋介石的抗战》更贴切、更合适。这是这本书的成功之处,也是最大的特点之一。

  总的来讲,《抗战中的蒋介石》讲述了蒋介石的抗战故事,对他的抗战历史作了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真实的再现和分析,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蒋介石、认识抗日战争、认识那段历史,纠正以往的片面甚至错误看法,都有很好的参照作用,是一本文学性很好、可读性很强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值得一读。

  《抗战中的蒋介石》读后感(二):看看抗战中的蒋介石

  看看抗战中的蒋介石《抗战中的蒋介石》

  任何一个人都有很多侧面,何况是一个曾经叱诧风云的大人物,蒋介石也很复杂,最近蒋介石的日记出版,蒋介石和民国的很多资料都一点一点付出了水面,这为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蒋介石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去年看过了《一寸河山一寸血》系列,这两年来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的书越来越多了起来,陆陆续续也没少读,对正面战场的抗战也有了一些了解,不过这本书重点并不是抗战,而是蒋介石。不过要说正本书都在讲蒋介石也不是这样的,书中讲述的更多的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内容,但是却和蒋介石有密切的关系。

  看了这本书,又一次重温了正面战场抗战,虽然内容已经熟悉,但是这本书却提供了很多关于高层的细节,比如讲到衡阳保卫战,方先觉最后的投降谁都知道,可是对最后戴笠派军统特务偷偷救回方先觉,送到重庆,蒋介石面对如何处理方先觉的心态变化一般就都不清楚了。历史因为细节而精彩,如何处理方先觉,从叛徒到英雄,蒋介石内心中的动态其实是在权衡利弊和政治环境下才做出来的。

  书里面还提到了很多别的书中很难了解的内容,比如蒋介石的妻子陈洁如后来的日子,讲述了蒋介石杀掉韩复渠的很多细节,讲述了汪精卫从重庆叛逃的过程,比如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蒋介石曾经参与暗杀希特勒,英国美国也曾经暗杀蒋介石等等,的确让人大开眼界,不过仔细想想,这些事件又在当时国际环境风云变幻中,也都是合情合理的,历史因为复杂而有趣。

  书中更多的是介绍了当时的国际局势,介绍了当年蒋介石的在复杂的形式中所想所做,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蒋介石,也更加了解了抗日战争。

  《抗战中的蒋介石》读后感(三):《抗战中的蒋介石》读后

  去年,在小礼堂观看文学院排演的话剧作品《蒋公的面子》。之前只觉得不过是一个以蒋介石为噱头的喜剧,但观看之后却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再后来该剧不仅在学校演出、社会公演,甚至开始了全国巡演。不过,前几天从一位老师那儿听说,目前上面已有指示、该剧在今年省级评奖中只许入围,不许获奖。

  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蒋公的面子,你可给、可不给;中共宣传部的面子,你却不得不给。

  这些事情可能出现在民国吗?我想不大可能。

  从民国到现在。很多事情都变了,例如知识分子失去了独立的人格。也有很多事情没有变,例如腐败。

  蒋公为什么“热”,为什么能受到很多大学生的关注,其实并非要为蒋介石翻案、蒋介石也不可能被翻案,而是将“蒋公”作为一个不满情绪的发泄口,作为一种向往民主、自由的象征。

  《抗战中的蒋介石》是一部以蒋介石为主角的图书。从卢沟桥事变起,至日本投降止,以蒋介石的个人经历、思想状态、决策过程为主线,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上历次重大事件为副线,使一个完整而统一的蒋介石形象跃然纸上:既是一位充满爱国热忱的盟军亚太战区统帅,也是一位多疑、自私和阴险的封建军阀,既能在复杂的派系争斗岿然不动,也会思虑复杂而错失良机。

  但该书并不算一部十分过硬的学术著作。从第1页起我就觉得不太满意,引述一句为例:

  “正在睡梦中的蒋介石被阵阵枪炮声惊醒,他下意识地抓起床边驳壳枪,大声叫道:‘卫兵、卫兵,怎么回事?’”

  第一,历史著作,某些语言却写得像说故事的小说。书中这样描写性的文字很多,可能是希望像“百家讲坛”一样浅而生动,但该书没能很好地把鱼和熊掌兼得。

  第二,这个情节是否有出处?这是作者的想象之辞,还是参见他人笔记写录。学术著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必须建立在详尽的参考文献上。

  第三,蒋介石不可能使用配备给下级军官的驳壳枪,至少应该是勃朗宁枪。

  因此该书介绍中自称“凡书内容中有所描述之情节,均有历史事实为依据”,言过其实。

  该书作者是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民国史。从参考资料来看,有二档的民国档案、大陆的内部交流资料、有港台文献以及胡佛研究院的蒋介石日记,体裁囊括学术文献、回忆录、档案、传记等等,的确是下足了功夫,足令读者仰止。翻阅到感兴趣的史实,不妨按文后著录,记下索引备查。

  《抗战中的蒋介石》读后感(四):告诉你蒋介石在抗战中的具体表现

  蒋介石是民国时候最有名的人物,关于他的著作可谓是汗牛充栋,多的不可了。有关于他的全传的书籍,也有关于他人生的那一阶段的书籍,既有关于他在大陆时的大量著作,也有关于他去台湾后的不少作品。这本书就属于前者,重点放在蒋介石在大陆时的抗战日期,这应该也是蒋介石一生中最辉煌最荣耀的阶段。

  《抗战中的蒋介石》读后感(五):英雄亦有寻常处

  落潇/文

  英雄亦有寻常处。

  2013-4-18晚

  《抗战中的蒋介石》读后感(六):拂去时光的尘埃

  对于抗战中蒋介石的解读,各方意见尖锐对立。

  在相当时期,他被认为是“假抗日,真内战”,私下对侵略者投怀送抱。但事实上,随着关键证据被证伪,这一说法产生了动摇。在抗战前期的4年零5个月中,蒋几乎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完全靠自尊心和信念在支撑,美国口惠而实不至,英国则充满鄙夷,苏联又与日方媾和,加之国民党内部复杂的派系斗争带来一次次军事失败,东南富庶之地尽失,在关键时刻,蒋的民族主义立场始终没有动摇,这应予充分肯定。

  随着太平洋战幕的开启,美国的介入让抗战形势陡转,可美方傲慢的态度又让蒋屡屡受辱,此时他也产生了消极态度,希望借日本人之手消灭异己,这导致抗战后期局面被动,损失惨重。此外,蒋为了一己的权力,不惜压制不同声音,使制度性腐败进一步弥漫,为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应该说,抗战前期和后期蒋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他有民族情怀,也有权力欲望,只有把握住这些不同侧面,才能展示出一个更鲜活的蒋介石。事实上,将他妖魔化或神化,都非正确的态度。

  本书写作时间虽早,但态度公允、研究深入,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战中的蒋介石》读后感(七):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只看附录的参考资料,大约结论就是“这是本极具可读性的书”——其资料自原始档案而至各类专论、自述,其出版地自大陆而至台湾,其作者自亲历过八年抗战的军政要员而至专家学者。此中种种,堪称全面。

  然而似乎并不是资料完备全面了,所写出来的东西便能客观。尤其蒋公,身份最少现在来说仍旧尴尬着,欲要直言评说,恐是不能。但这本是历来书史的通病,也并没什么好指责的。只是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讲,阅读到的标榜着“正史”的文字其实多有粉饰,未免心下存恨。

  更何况,这是我阅读的关于蒋公的第一本专著。挑拣错误,理所应当。

  写传记,窃以为第一材料要丰富。人的性格不同,所处事件不同,临事时所做的选择也不相同,总不能只取其中偏向于某一方面的事件来组织文字并进行剖析。第二评价不能偏颇。秉笔直书、实事求是,敢执董狐之笔,行“崔杼弑其君”之事——不过这点实在不能苛求,因着当代许多人虽然会写忠义仁勇,可叹却丝毫不曾体会过什么才是真正的忠义仁勇。第三则要看作者个人素养。若是一个气象大的人,不仅懂梳理历史,也懂梳理政治,懂得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这一小段的时间,那传记的格局自然也大,所处的立场便自然公允,对主人公缘何有此种行径也自然能微显阐幽。其四要行文有序。盖主人公之事件,非仅有主人公,还有其它许多人,彼此盘根错节、复杂难明。而欲知现在因何有“果”,便要层层追溯过往之“因”。因果之间,又有偶然必然。总之,传记虽或以年代为序,或以事件为序,尽皆为能说清楚事实而服务。若事实不清,则字数太多亦无存在必要。

  又有一点,算是编外的点。我数年前为一位学者整理书稿,至今心有余悸。这位学者写书采取的方法是剪刀和胶水式。东剪一段,西剪一段,又自己写上几句把东西联系起来,贴好,便堂而皇之成了一本书。此书未能免俗,未能逃离剪刀拳、胶水脚,甚而有的段落直接自互联网抄之,连打字工夫都省却,挺人让啼笑皆非的。

  综上来看,这本书以资料取胜,却失于格局,对抗日战争时诸国之间利益形势欠缺判断;虽云客观,却仍被压力与个人喜好给带偏了方向,文字当中亦颇多情绪化之表现。又传记虽然要兼顾趣味性、可读性,然而毕竟不同于小说。此书许多情节,往往以小说笔法写出,有不伦不类之嫌疑。

  但是,这或者是走向真相的第一步。一个被印象的蒋公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为着中华民族的存亡而每每焦头烂额、努力平衡势力以求天下一统的蒋公。还以抗战那些死难的将士们,都在这书中抬起头、挺起胸来,他们曾被误解了、寂寞了许多年,今天,作者吹去了历史身上的尘埃,给了他们一席因有之地。此可谓善莫大焉,宁不使人慨然。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抗战中的蒋介石》读后感(八):还原抗战中的蒋介石

  不过我还是相信昔日也曾经充满爱国热忱的委员长蒋介石的真抗日,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他权力欲望之下毕露无疑的真反共,是真反共才使他一次又一次错失抗日的机会。

  蒋介石的权谋与智慧我曾经在影视剧中有所窥见,不过,我不相信那是真实的蒋介石,或者说我对历史尘埃所遮蔽的真实充满好奇。

  本书摒弃了传统的既定的历史书写构想,仅是遵从于还原真实历史的写作思考,而没有将蒋介石时代关于货币制改革、建立货币金融体系、发展经济、创建兵工厂、增加综合国力,为消灭派系之弊成立抗日国防军的整军,空军建设、海军建设、巩固江防,巩固作战基地,实际具体作战部署….等方面的努力和成绩埋没于政治革命的真理性推演以及历史判断的取舍之中,而是为读者还原了那个真实的抗战中的蒋介石,应该说这在抗战题材的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

  不过有一点就是我对《抗战中的蒋介石》这么优秀的传记作品流于小说的语言表达方式还是稍感遗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