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失物之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失物之书的读后感10篇

2022-03-15 10:52: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失物之书的读后感10篇

  《失物之书》是一本由[爱尔兰] 约翰·康诺利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29.90,页数:3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物之书》读后感(一):失物之书,失去的童贞,留下美丽的沉淀

  敞开我对这本书的思绪,首先要提的是戴维在妈妈生病的做的貌似迷信的小动作。我以前在家里人生病的时候也会默默的祈祷,希望上帝将罪与罚全部都降落在我一个人的身上,我用我身体的每个部分和上帝做交易,希望用我的眼,心,脾,去换取家人的健康。所以每次看到他们没事了,总感觉是缓了一口气,也很欣慰。戴维的举措和那个曾经弱小的我的内心产生了许多的共鸣。

  虽然,故事极具有批判性和冒险精神,但是我觉得整个小说的叙事口吻和描写还是一种 简单的故事形式展开,人物形象勾勒,环境的描述,其实和童话故事没什么两样。基本上中间的大部分就是一种以童话形式的口吻述说人性的艰难和险恶。是一种套用形式。自然没有别的批判大家写的那样铮铮入骨。还是偏于平面化的。

  与整个戴维冒险历程相比,回到现实之后的生活走的是那样的快速,时间被拨快了许多。思绪就像从缓慢幽深的山谷,一下子窜到了明快的激流上,让你根本把持不住,只能顺应它往下滑。

  “你所在乎的那些人-爱人、孩子-会倒在路旁,你的爱也无法拯救他们。”

  这是一个扭曲人下的毒咒,不仅是给戴维,也是给我们的,面对自然,个体的力量和爱是如此的脆弱。

  总而言之,在时间经历挫折,诱惑,迷茫的未来,和以往的愧疚的煎熬,只有坚定最初的信念,一探究竟的勇气,人才能像戴维一样从幻境中走出来。否则也可能像乔纳森一样永远困顿于自己的内疚之中,成为赎罪的奴隶,永远不能自拔。

  每个人心中都有扭曲人的存在,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去战胜它,净化,改造我们的内心世界!

  《失物之书》你确实是一本黑色的童话故事!

  《失物之书》读后感(二):Sunrise

  我承认我有挑剔的味觉但是这本书完完全全征服了我。我不想自说自话地做一些拙劣的广告,却又控制不住地想说《失物之书》真他妈的太棒了。在快餐读物盛行的年代它以它的独特脱颖而出、出类拔萃,伴着我读过一个又一个无梦酣睡。看完之后我曾恍惚了好久,因为结局给予我极大的震撼。黑暗和温暖调情,残酷现实后的真情人间。这是一个一个华美潮湿的幻象。光怪陆离,如烟火般绚烂鲜艳。让凝固的时光流动,深邃的黑暗中混合着温热的血和眼泪。

  太好了 妙不可言

  如果你痛失挚爱就一定要看这本书因为它在告诉你如何面对惨淡人生。有别于中国式生硬说教,它那样温和。

  《失物之书》读后感(三):一个带着儿童式纯真而被迫成长的大人的忧郁叙述

  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男孩妈妈重病死亡。失去母亲的痛苦、对于继母的不满和跟父亲的矛盾最终将这个小男孩推向了诡异的幻境,让他前往一个新的世界,接受新的挑战。

  在《失物之书》第一章,为了让妈妈活下来,戴维发明了一套规定:起床的时候左脚先着地,刷牙的时候数到二十就停止,门把手的接触次数一定要是双数。如果脑袋撞在什么东西上,一定要再撞一下保持双数,诸如此类。

  他近乎偏执地把妈妈的运命和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但是妈妈还是死了。然后在第二章出现一句“奇怪的是,戴维记得,妈妈死后不久,他竟有一种近乎放松的感觉。”戴维并不相信牧师关于妈妈生活在一个更好的地方的话,他对此的解释是“妈妈的死,意味着不再为她而痛苦了,同时也意味着不再有那长长的旅程(家到医院)……不再在椅子里睡着(戴维的爸爸),不再有仓促的晚餐。”

  戴维的这种感情却是很奇特,因为对于一个道德的世界来说,正确的步骤应该是这样的:失去亲人→感到痛苦。尽管也许在葬礼上人们会安慰你“节哀顺变”,但是如果他们没有看到你的哀恸,他们又会打心眼里觉得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而这里,戴维这样爱他妈妈,作为一个读者看下来的逻辑也是妈妈死后接下来戴维应该是很悲伤的。但是偏偏作者在应该前后承接的死亡与悲伤之间插入一段缓缓扭曲的空放感。

  戴维爱妈妈→妈妈死了→戴维感觉到近乎放松

  似乎有点不合逻辑,但是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戴维是一个孩子。

  如果是成年人,那么他很清楚面对亲人的死亡应该表达什么情感,而在悲痛之后生活还要继续。但是作为一个孩子,他面对死亡的时候反应不那么快,可能还有一些迟钝。在妈妈死后的短期内,戴维的精神其实一直处于迷惘的状态。就像是一支头顶冒烟的线香,无论是难过还是轻松,都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种轻松感,于是说是戴维为“不用再做妈妈的病要求他们做的事感到高兴”,不如说是戴维的灵魂在妈妈生病期间一直承受着她的病痛与挣扎。因为爱母亲,所以戴维和妈妈的灵魂才会存在同步感。所以当妈妈死了,留存在戴维身体里母亲灵魂痛苦的部分就像是舒一口气般飘散出去了。

  戴维认为自己是把妈妈当做负担才会感到那种短暂的轻松,所以他很愧疚。这种愧疚“持续好几个月也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强烈,戴维开始希望妈妈仍在医院”“他根本不忍想象没有妈妈的生活”。

  明明已经生活在没有妈妈的世界,却还是“不忍想象没有妈妈的生活”。其实他只是仍然偏执地把已经逝去的妈妈紧紧攥住,让她仍旧停留在自己的情感中罢了。愧疚感也好、思念也好,这种折磨自己的情绪只是他用来留住妈妈的方式。尽管妈妈已经走了,他徒劳却认真地用刻着妈妈的印章在自己的身上盖章。扯出一段自己的灵魂,却装作是妈妈的样子。对于戴维来说,即使是遗忘,也是一种罪过。所以他才会那么难以理解父亲的再婚,并对此感到失望。当他觉得父亲感情的天平倾向于继母和新生儿弟弟的时候,母亲被遗忘的命运便和他自己的命运开始重合,使他终于在内心憎恶的引导下来到另一个虚幻的世界。

  (摘于往年书评作业)

  《失物之书》读后感(四):怎么好评那么多

  看豆瓣上分数好高 被吓了一跳

  感觉这样的作品挺适合拍成电影

  一个类似于爱丽丝的穿越的故事 不过没有爱丽丝的故事那么美

  略显邪恶 但是邪恶的度又不太够 就处在一种优点尴尬的境地

  貌似是什么 黑童话 不过这样的故事在意大利童话里貌似很多见吧

  略带自闭的小男孩在父亲结成新家庭时依然思念着去世的母亲并且与继母格格不入 在父亲的新家庭有了新的成员也就是自己所谓的弟弟之后开始了穿越之旅 在那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因为种种挫折而成长 变得成熟 也更加懂得人生的真谛 这样看来这也是一个很美好的童话吧

  在孩子的世界里 成人世界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就是对性格和人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

  在那个穿越的世界里有猜测有背叛有赤裸裸的欺骗

  于是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迅速成长 而在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中后可以平静的对待

  然后最终 正如奇妙世界里的人所说 孩子选择回到那个让他成长的世界

  于是 结论是 我们终究无法忘记那个让我们成长的世界 无论他邪恶还是善良 无论在那个世界我们快乐与否 那就是最红果果的人生啊

  《失物之书》读后感(五):现实的童话,童话的现实

  简单来说,是一本现实的童话。通过一个孩子的冒险旅程,讲述着一段段不断黑化的童话故事。

  比较有意思的是,伴随着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童话故事中美好纯真不断消失,暴露其背后虚假丑陋的历程。我们渐渐知道了,原来“从此以后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的结尾,公主王子并不是注定相见相伴,很多时候善良还是败给了邪恶……

  成长的路上满是失落,但仍希望守住人性,在内心深处,为童真留下一块自由的栖息地。

  愿蹉跎半生,仍似少年。

  《失物之书》读后感(六):在恐惧中前进,终会成长

  刚开始是喜欢这种带有黑暗色彩的童话,后来真的被书中的寓意感染。书中每一个角色都给我很大的惊喜,每一个形象又是与众不同的。最喜欢的是罗兰,当然还有小男孩。

  我觉得在戴维决定进入荆棘堡的时候,他就真真正正成长了。一路上在守林人,小矮人的帮助下,一路上积累对事物的经验(简直是打怪的感觉),一路上克服对奇怪,血腥,孤单恐惧,一路上都怀着一种信仰,从未放弃。

  罗兰对于小男孩,就是这条崎岖上的导师,以及学习的标杆。“这儿的生活从满恐怖和危险,我们面对那些不得不面对的。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选择更大的利益而出手。哪怕冒着生命的危险,但是,我们不作无谓的牺牲。我们每个人活着只有一条命,也只有一条命能拿出来,把它扔在毫无希望的事上,可不是什么荣耀。”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不能够选择逃避,否则,到最后如国王一样,只能求死来得到平静,而一生都是傀儡,还要活在自己幼时的愧疚中,这一生就犹如书中的森林一样,都是恶梦。

  不同的人生阶段,读这样的一本书,能够得到不同的启迪,看出不一样的寓意。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失物之书》读后感(七):生活的真相不只有一个

  曾经我也是一个有着一个异世界的小孩,遵守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规则,如同戴维。曾经我也曾知道童话只是童话,只是后来才知道生活也只是生活。幻想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故事赋予了故事本身的血肉,在讲述与想象间操控人心,得到它们的权力。善恶在被意识到之前不成以善恶,一如那些小孩单纯的嫉妒与对恐怖的想象。

  而生活的真相,从来不只有一个。

  生活是会在观测下坍塌的波(早上刚读完了小林泰三的「醉步男」,是个有趣的前奏),是被我们影响的流。生活并不完美,但不完美的部分不足以叫做被苛责的悲剧。扭曲人最后的话,不过是夸大了生活的不完美性。但它本来就是发散的、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

  这不是一本写给大人们看的书。这是写给孩子们的、让他们明白生活的结局永远不只有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这一种确定的美满。生活不如童话,但我们至少可以勇敢,去观测、影响、面对那些不可测的未来与不完美的真相。

  所以约翰康诺利,既是扭曲人,又是守林人。

  《失物之书》读后感(八):属于成人的童话故事

  直接评论不了,只好写在这里了。万恶的电子书,看到第十六章,就没有了,应该是到守林人讲的第二个故事。

  开始读的时候觉得还好啦,蛮平淡的,像一般小说一样,讲家庭关系。但是后来读着读着觉得不一般,里面开始加入点滴想象的元素,恩,这个太是我的菜了。读到后面狼人出现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了暮色的片段,我囧。后来看到了有一部分狼人保持着野性,另一部分穿上了人类的衣服,用虚假的一面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狂躁和对人肉的贪婪。额,思绪又飘到了ANIMAL FARM,囧+1。

  后来又提到了小红帽的故事,眼睛又撑大了,原来童话故事还可以这样啊。小红帽竟然对一只温顺的狼索吻,还睡了,后来就出现了狼人的故事,诶,康诺利,有你的。

  常春藤,多么美好的事物,竟然用那藤条托起了狼的身体,把他们吞噬在夜色中,地上拖出了一道血痕。。。

  还有很多细节,都是在孩子们的童话故事中想象不到的,因为这里面的故事,充满了暴力(带着磨亮的斧头),血腥,欺骗,纷争。。。

  诶,狼群里面的故事,或许映射的就是人类吧。

  故事,每一章节都很好,有的品!

  《失物之书》读后感(九):成人童话—《失物之书》

  我隐约知道《失物之书》应该是一本好书,凭着多年来阅读不同种类书籍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直觉告诉我,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但尽管如此,在开始读它之前,我还是兴趣索然,可能是这终归是一本童话类书籍,亦或者第一章写得不够引人入胜,小读片刻后它又被丢弃一旁。辗转多日,终于在一个百无聊赖又无书可读的一天里,我正式决定好好读它一番。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被深深吸引在这个奇特又引人入胜的故事里。

  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成人童话书籍,不论是从书中所折射出的寓意或者颠覆以往经典童话的故事而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哥特式的内容与氛围来看,实在儿童不宜。但偏偏,这些故事中所催生出的邪恶的一面往往是从儿童幼小的心灵开始。

  一切源于恐惧

  这个故事非常简单,一个名叫戴维的男孩由于自幼丧母,而开始对他新组建的家庭产生负面的抵触情绪。以此触动了另一世界的骗术精灵,他试图诱惑戴维步入那个奇异的世界,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而戴维在这场旅途中,最终克服内心的恐惧,拥有了勇气、智慧、理解以及爱。

  戴维旅程的整个过程既惊险又残忍,但是往往残忍悲凉中又透露出一种力量。

  我记得有一集杨澜访谈蔡康永,蔡康永说过:其实那种看似悲伤无力的人,他们内在往往有一种真正的力量。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这本书中所有故事所表达的寓意,而作为一个成人来讲,童话应该不止我们年幼时所能理解的那么简单。更深刻的寓意,需要自己去发掘与咀嚼。

  戴维最后长大了,他逐渐失去了他的父亲,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以及他的继母。

  有人说,这个结局似乎很凄凉。

  但我却很喜欢这样一个结局,人生的结局都是一样,但过程却并不相同。

  如果我们能早点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就好了:

  所有当初的不幸都是注定的,但这并不是我们自私、恐惧、懦弱、迁怒他人的借口,更不是我们自我放弃的理由。

  生命有它本来的意义,这是一场用来找回我们内在力量的旅程。

  而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疗伤的过程。

  《失物之书》读后感(十):不要把一切归于自己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会把家中发生好的,不好的事情都怪到自己头上,所以过得小心翼翼,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会计算自己的步数,计算自己今天有哪些事情忘记了,从而导致了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现在想来,当时是多么的幼稚,但是在初中时期,对事情的理解不透彻,这样的心情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以前,我觉得自己很爱看书,可是呢,看过了就是看过了,没有留下痕迹,许是没有和自己人生的重合,一旦有所思考,那便是你自己的东西了。

  内心的,以及对外界的恐惧一直都会伴随着我们的内心,但是会自然而然的选择忽略吧,有时候会恐惧只是自己放大了而已,看似美好的童话背后也许是一片黑暗,以后无法直视小红帽的故事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