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杀人动机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杀人动机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4 03:01: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杀人动机读后感精选10篇

  《杀人动机》是一本由海岩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8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杀人动机》读后感(一):善良的人终获幸福

  文:薇薇爱阅读

  善良的人终会收获幸福。

  如果不是因为沈默拒付了彩电的货款, 如果不是毛标他们夜里偷入样板房搬彩电, 或许这个案件就变成了一场意外,永无解谜的那一天了。

  毛标, 一个20多岁,没房没车,只身来大城市打拼的人, 他干过很多种工作, 当过群众演员,干过建筑工人,现在他的工作是送快递。 还经常被房东上门讨要房租。

  雨夜里,他们在9层楼目睹了开发商周正杀人的经过, 毛标的山寨手机也拍下了整个过程, 在被人发现翻窗进入样板房之后, 又目睹了网红惊慌之下坠楼的事情。

  为什么深夜女子会爬到阳台上, 周正杀人之后又是怎样掩盖了事实。 毛标没有胆子出来指证, 原因有很多, 我觉得这部分作者描述的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很丰富。 读者也不禁会想, 如果是我, 我会不会站出来指证呢?

  总之毛标最后是没有, 他的手机还莫名的在当晚遗失了。 和同伴不得不返回售楼处, 在那里,他们见到了死者的女儿,许可。 女孩声得声泪俱下,然而没有任何证据的她也毫无办法, 手里掌握着证据的毛标他们, 却是楼里寻找着, 那个拍了视频的手机, 如果这个手机落如了周正沈默他们的手里, 那后果可想而知了。 找回手机的过程很曲折, 二人在终于找到手机之后,又产生了分歧, 原因是许可在网上发了视频,不惜一切代价寻找知道线索的人, 他们一个觉得应该把视频公布, 哪怕自己当初去售楼处撬锁是为了拿回没有付款的电视, 还可能因为这个被定罪。 另外一个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许可肯出钱,能解决他们眼前没钱的境况

  于是,故事就回到了我们开头看到的, 毛标坐在了刑警队长的对面。 虽然众多证据指向他,没有固定工作,没钱, 甚至因为没房子,相识三年的女友提出了不买房就分手的话。 同时,网红的死,指向了一个叫柴火的人, 这个柴火还跟毛标有关系? 柴火是放高利贷的, 毛标去找他做什么呢?

  善良的毛标,没有因为自己没钱买房去借高利贷, 也没有因为女友提出没钱就分手而选择拿着那段视频去跟许可换钱, 而他跟柴火的接触也仅仅是他给柴火送了个快递。

  毛标是个爱吐槽甚至是有点啰嗦的人, 他还胆小, 面对别人的恐吓, 他选择了逃避。

  生活中这样的小人物很多, 他们善良, 却不勇敢, 他们有正义感, 却没有勇气去伸张正义。 平凡的小人物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是怎么解决的? 我想多数人会想自己是不是也会像毛标一样。

  故事的最终, 整个视频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手机拍下了周正杀人的全部过程, 也拍到了他们翻墙越过阳台到另外一个样板间,碰巧网红坠落,施救过程没有成功,死者坠楼的整个过程。 毛标被无罪释放了。

  人需要有一个美好的心灵, 善良的性格, 还要有在该站出来的时候勇敢的那份儿勇气。 也许毛标当时勇敢一些,提交了那份视频, 后面的故事会完全不同吧。

  《杀人动机》读后感(二):来自社会底层的善良

  冲着海岩的名字来的,但是感觉这可能是一本剧本的雏形,主线描述下的分支太多太多,覆盖了整本书的百分之六十,好在结尾的追击战情节很紧凑,才把紧张的气氛拉回来一点点,但是整本书丝毫找不到“悬疑”之处,开篇毛标的讲述一直透漏着他并没有讲出实情的感觉,结尾确实有点失望。这本书里的网络词汇真的太多了,毛标的很多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还有点刻意搞笑,原本就是一本悬疑小说,没有悬疑就算了,还是气氛烘托的紧张点的好。

  一边读一边好像已经看到了电视剧的剧情发展,所以说如果改成剧本应该很容易的感觉,但是作为分支和一些不起眼的小情节,又能透漏出游走在社会底层的打工人民的真实的生活,强拆、被误解、发出的视频一夜爆火,直面描述了现下的社会,那些在看到视频后企图骗财骗色的形形色色的人,那些为了改变生活不择手段的人,这种人的存在,掩藏了人性原本的善良,被爱情感染也会受到质疑,即使讲述实情也一直被怀疑,看似好像很简单的情节,很简单的故事,被这些简单的分支烘染的复杂起来,思考的事情多了很多,毛标这类人一定是存在的,但是,是什么改变了他们?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善良在最开始就发挥作用,最近频频出现的“圣母”一词,现在也透漏着贬义是曹克的怂恿么?是曹克提到的那些现实的诱惑么?还是生存的现状?其实很多事情值得我们思考。

  “手机”这个关键的物证,最后确保了毛标的清白,也是贯穿了整本书的始终,这个冷漠的社会,证据成为傍身的唯一,那么许可最后的一个笑容又代表了什么呢?她会知道毛标讲的那些故事么?如果她不知道,最后的紧张的追击战,一起的跳崖,是不是让毛标这个人跳进了她的内心,无论她将来知道了任何事都只因毛标的感情而选择相信他,感情是虚无的确是失去亲人的许可最需要的,这个被刻画的单纯的女孩是善良的,她的纯真激发了毛标最初的良善,从那个曹克渲染的未来里清醒过来,一直护着许可想要告诉她真相,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想要改变生活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2017年6月5日

  正月十五

  《杀人动机》读后感(三):一本关于“底层人士”的小说读本 ——读《杀人动机》

  文/岸晓风

  读完了海岩的新作《杀人动机》后,我突然想到了这样的一个题目。

  可以说,海岩的小说长时间被人称为“类型小说”,他的《便衣警察》、《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等都是绝佳的文本,无论是当作小说读也好,还是拍成影视剧也好,都能俘获大片的粉丝。

  说到这部新作《杀人动机》,总体来说还是沿袭了海岩一贯的风格。紧张的情节、鲜活的细节,带有一点现实的批判,也带有一种天生的幽默。这也是海岩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叫毛标,干什么的呢,一个快递员。设置为一个快递员,首先就是明确这是底层人的故事。这也是海岩说一贯喜欢的。通过底层人的故事来观察、审视这个社会的角角落落。有真情,也有肮脏。这也许与作者的经历有关,也与作者从事的多重职业有关,当然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女主人公叫许可。也是一贯如作者系列小说那样。美丽、善良,是美的化身,也是这本小说的亮色。

  其次,是这本书的情节感。应该说海岩的小说是最好改编成影视剧的,因为基本上之他的小说套路就是天生为影视剧设计的。《杀人动机》也是环环相扣,情节紧张,代入感非常强。比如对于案发现场的描写,对于关于追逐情节的描写,对于男女主人公关系的描写,看小说的时候,有那么一些瞬间,感觉自己是在电影院。

  再次则是语言的幽默。这其实是一种调节。在紧张的情节中,语言的调节是很重要的。有道是“文喜不平”,也可以说是有张有弛。书中有大量的俚语,甚至有不少网络热词,让读者在紧张中感受到轻松,这也许就是阅读小说的乐趣吧。

  《杀人动机》读后感(四):一个“蛤蟆哥”的自我救赎之路

  提起海岩老师,不由让人想起他的诸多经典作品,《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永不瞑目》……,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恨交织,他们在情与法上不同的选择,继而带来不一样的悲欢离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些改编成影视剧的作品,一个个俊男美女的角色演绎,不仅捧红了演员自己更是把作品推向了收视高潮,在那个时代成为高票房的保证。

  这部作品讲述了主人公毛标作为现场目击者,无意之中卷入到一场凶杀案中。面对良心的煎熬,金钱的诱惑及友谊和爱情的角逐,他最终选择了战胜胆小,在狂风暴雨中开始了一场属于自己的生死之恋。和以往长篇小说相比,这部作品整个故事篇幅并不算长,但是一口气读完以后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众多人物个性特点的描绘,情感的起伏,都给人酣畅淋漓的滋味。

  在人物角色的设定上,和之前的经典“海岩式绝恋”稍许有所不同,女主人公还是原来的美女,但是男主人公却设定成为一个“蛤蟆男”,颇有点乱点鸳鸯谱的感觉。从《永不瞑目》中的肖童,到《玉观音》中的杨瑞,再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的韩丁,可以说不同的身份背景给人的印象都是优质男生。但是这一次,在作者的笔下主人公作为一名快递小哥,可谓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没有颜值,没有财富,没有智慧,相反他胆小,他懦弱,他面对欺压甚至没有反抗的勇气。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前后的表现形成剧烈地反差,给人以强烈地震撼与冲击。

  在情节设定上,作者一开始就把主人公置身于漩涡之中,通过自己的陈述与回忆,将故事内容一步步展示出来,让读者更加贴近人物的内心与感受;并通过不断地提出疑问,不断地进行解答,吸引读者去找寻内心的疑问,找到事实的真相。同时作品中融入了许多当今凸显的社会现状,如快递员与顾客之间的矛盾,开发商与拆迁户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等等。尤其是狗追兔子的比喻,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更是感受到快递员的心酸与艰辛。

  我们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电视剧,在破案过程中,警察总是要问凶手杀人的动机是什么?是为情,是为仇,还是临时起意?在这本作品中,优越感成为一把刀,可以杀死别人,也可以杀死自己。当自己的尊严被别人的优越感肆意践踏时,一场惨剧可能就这样发生。同样的,当你被尊重,感受到对方的同情和温暖时,也许一场惨剧就能得到避免,在这种时候,你会做出怎样的表现自然不言而喻。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当两人隔街四目相对,空中飘来《异乡人》的歌声,两颗孤单的心似乎紧紧地贴在了一起,我们在泪水中迎来了幸福的结局,小人物也有幸福的春天。期待海岩老师为我们带来更多让人感动的优秀作品!

  《杀人动机》读后感(五):心正自然美

  这些日子,很是感慨。小郭已经成为历史,时间在一点点流逝,而我在长大,心情也是,岁月无情,人生漫长。 而一个细微的举动,就能影响未来。 曾经的我们,就像《武林外传》中的小郭,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敢爱敢恨,或许也可以说感性,秀才看不下去,建议她念几句,再决定是否要这么做,最后,还是失败了,小郭还是小郭。叹息,人啊,就是如此,性情决定一切,或许这就是可贵之处,可是生活就是场磨砺。 最近在看《白鹿原》,白孝文,一个在封建统治下成长的孩子,仁义礼智信,他一直活得压抑,小蛾或许就是一个出口,一个逃避的借口,曾经的少年终于越走越远,走出父亲的影子,走出了自己。 而毛标就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他一直被父亲关注着,终于离家远行,一点点走着自己的路,路上有坏朋友,有好朋友,可是他依然“活着”,活出了自己,虽然他一直“没用”地活着,可是他是纯良的,这就是可贵之处,终于他找到了自己的良知,守住了它,守住了这份美好,也许以后他们会分手,可是再回首,相信他不会后悔的,曾经的贪被压倒了,人心啊。 而另一个曹克,一丝贪念让他死了,死得其所,或许能概括他的一生,可是他做了件好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如此吧,也或许是为了自己复仇,谁又能知道。毕竟人心太过复杂。 曾经看过海岩的《玉观音》,孙俪版的安心很干净,就像仙子,可是内心复杂,而这本书中,主人公一直在吐嘈,如果做电影很是不错,可是我想像不出在日常中看到那样一个人会有什么感觉,平凡,被女朋友甩了,事业失败,为钱所困,典型的底层工作人员,写实主义的小说,真实得让人想哭。 看多了各种英雄古装,才发现那样的真实让人有落泪的冲动,称之为逃避现实也不为过,《小王子》是那么干净,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一个个为世俗所困,真实的我们,悲伤逆流成河啊。 长大是那么悲伤,小时候是那么让人感怀,失去的让人念念不忘,而未来让人迷茫。“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熟悉的音乐歌词突然想起。 做真实的自己,走自己的路,这就是毛标。也是我们。 最近我总是在决择,可是事后又有些悔意,有人说,不选择就是选择,可是那样随遇而安,事后呢,我该如何是好,我失去了什么,自我,灵魂,勇气,迷茫成了我的日常,我不明白。或许毛标也曾这样。 活出自己的路,只要心正,自然就是自己。这就是我们。

  《杀人动机》读后感(六):案发后的一场风波

  一口气读完了海岩老师这本新作《杀人动机》,有一种真实质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整个故事没有过多得去渲染案情有多复杂,而是着重于案发后的一系列风波,还有主角的心理描写。直白的书名,随意简单的封面,生活化的对话语言,并不妨碍剧情的精彩绝伦。

  这是以一个与案子息息相关的人——毛标作为第一视角,故事就是在他在公安局被当做嫌疑人审讯的过程中,通过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将整个案子的前因后果理清。一开始警察并不相信他所说的“故事”,因为根据眼前的证据,这个“故事”实在显得并不那么合情合理。我作为读者也有些迷惑,到底他所叙述的是不是编造的?难道另有隐情?

  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快递小哥,文凭不高,也没什么远大的理想,安于现状,典型的屌丝。从小在父亲武力的强势管教之下,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懦弱、胆小怕事的性格。包子性格加上唯唯诺诺的样子好像在脸上写了“好欺负”仨字。女朋友把他当奴隶使唤,客户敢赖账,连卖手机的都忽悠他。就是这一部山寨手机中的视频,才引出了后续那些风波。

  毛标和室友曹克无意之中目睹了开发商杀死一个钉子户的全过程,紧接着,网红高丽丽因为意外从我眼前直接坠楼身亡。开发商杀人的证据和高丽丽坠楼的真相被他们阴差阳错用手机录了下来。大雨冲刷了杀人现场证据,但洗刷不掉罪恶。

  天网恢恢,这段视频本是将杀人者绳之于法的最有力证据,却被室友曹克动了歪脑筋。企图向正四处寻找目击证人的死者女儿许可索要一笔钱财。毛标虽然于心不忍,但他是个没什么主见的人,又正因为缺钱烦恼,在曹克的游说下答应了这个计划。最终还是受不了良心的谴责,想要把视频直接交给许可,但事情的发展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这段视频给他们带来的是杀身之祸。

  作者海岩老师在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都十分准确生动,毛标和曹克躲在电梯中那段,还有几段追逃的场景,都描述得十分有画面感,紧张刺激,让读者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故事里塑造了好几位人物形象,毛标,他不是个英雄,甚至连狗熊都谈不上。他总是被人看不起,内心自卑,连勒索别人的时候心里还充满矛盾。当他渐渐被一个女孩的真心和尊重彻底感化的时候,能滋生出无限勇气和力量出来,不惜一切保护她。许可,一个单纯善良的执着女孩,父亲死后忙于寻找目击证人。她无依无靠,在面对毛标的关心和照顾时渐渐对他产生了依赖和好感。还有其他配角,贪财堕落、可怜又可恨的小偷——曹克;为争尊严不畏恶势力威胁的执拗老人,死者之一——许本昌;凶狠、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杀人凶手,开发商——周正;性格蛮横,用身体换取利益的网红,也是另一位死者——高丽丽;从小城市走出来,爱慕虚荣的毛标前女友等等,这些人都很真实很鲜活,就像是社会上人们的缩影。

  《杀人动机》读后感(七):浮躁的时代浮躁的心

  冲着海岩老师的大名几乎是刚上架就读了这本《杀人动机》。不得不说,这个书名……俗啊。我也算是海岩的铁粉了,从《永不瞑目》到《玉观音》,到《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再到《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仅仅是名书名都是那么充满诗意。虽然这些故事里少不了案件、悬念、犯罪等元素,但是作者小心的把这些元素埋在爱情故事里,让它们在男女主角的纠葛中若影若现。而这本《杀人动机》却是这么直截了当。从书名到故事,几乎是毫无铺陈,直入主题。

  整个故事完全是一场审讯,在审讯中有倒叙,有插叙,勾勒出一个不算太扑朔迷离的案情。故事中的人物,似乎都首先是这个案件中的某一角色(目击者、凶手、被害人、被害人女儿……),然后才是他们自己。虽然也有男主、袁丹、许可这一男两女,但是爱情故事也是十分单薄,零零星星,可有可无。言情彻底让位给了悬疑。难怪看到许多评论里都将这本书称为“结构小说的范本”。

  说起来结构,确实规范入教科书一般。起承转合,节奏合宜,故事的最后还有一段游乐场里的生死时速,俨然一部大片的感觉。我在想,应该很适合拍成电影吧。恩,悬疑、爱情、死里逃生的惊险刺激、癞蛤蟆吃到天鹅肉的屌丝逆袭,最后还有善恶人性的教育意义。可谓应有尽有,一定会是一部很不错的——爆米花电影。

  可是,比起以往的海岩作品,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快递小哥和许可之间,最终也催生了爱情,不过远不及吴晓和林星的爱情那般荡气回肠,至死不渝。男主从半推半就的敲诈,到一步步倾向于向女主坦白,也有自我斗争,但远不及肖童从一个少不经事、轻易言爱的大男孩到从容赴死的冷静决绝。就连男主被前女友袁丹抛弃的故事都充满了程式化…… 有着海岩故事一贯的元素,却每一样都显得单薄草率。剧情流畅地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既讲了故事,又说了道理。好像海岩老师也变得浮躁了一般(翻看封面可以看到,海岩 金凌云两位作者的名字)。

  说起来浮躁,却被这本书刻画的入木三分。故事的一开始,送快递的男主就接到催单的电话。他说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遇到脾气不好的客户越来越多了,就好像这个社会都浮躁了起来。这何尝不是我们的切身感受呢。八九十年代的作品还在表现这个“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中出现的震荡。而后,似乎不再有什么震荡了,我们已经习惯于这种社会生活方式。我们习惯于从乡村来到城市,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我们习惯于四环之后五环,中环之后外环;习惯于平房被拆迁,盖成楼房,六七层的楼房又被拆迁,盖成二三十层的高层;我们习惯于地铁像网一样延伸,每天早上早起,上地铁,塞上耳机;我们习惯于从车窗外看到满眼的房地产广告,习惯于在屏幕上看到拆迁纠纷或是网红视频;我们习惯了点赞,评论,转发……在那个虚拟的网络上,我们仿佛比任何时候都要热心,而在这个诺大的城市里,我们又比任何时候都要漠不关心。

  浮躁的时代,浮躁的心。

  然而,这确确实实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杀人动机》读后感(八):无论何时,坚守底线

  海岩的作品读过很多,《玉观音》、《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便衣警察》等等。他的很多作品都被翻拍成电视剧、电影,很多演员因此一炮而红,比如孙俪、陆毅。他们都是因为海岩的作品被大家熟知,至今活跃在大家的视野当中。

  海岩早年当做兵,做过警察。因此,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有警察这一个角色。《杀人动机》这部小说也不例外。

  今年看了东野圭吾的两部小说:《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在看《杀人动机》的过程中,我难免会和东野圭吾的作品做比较。虽说叙事手法、剧情反转、作品的立意高度上,《杀人动机》做的还有些欠缺,但是这本书也有惊喜之处:作者的写作思路比较新颖,倒叙+插叙,穿插其中,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已经猜到谁是凶手,结果读到最后才意识到,我错了。

  非常佩服作者,短短的一场警局询问,居然能写成厚厚的一本书。而我,居然在不知不觉中,看完了这本书。

  故事的情结其实很简单,反派杀了人,碰巧被两个人撞见。良知与金钱相较量,发生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故事写得很流畅,也揭露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各种现象,比如遭遇强拆的许本昌,故事因他而起。许本昌为了给自己讨回公道和尊严,他一次次的找开发商周老板讲道理,最后惨死在一个雨夜,他的女儿许可为了找到杀人凶手,数次冒着生命危险接近向她推销“证据”的人;

  比如杀人不眨眼的开发商老板周正、沈默,在他们眼中,为了钱什么事都可以做,不讲诚信、不讲道德,甚至是杀人也再所不惜;

  比如快递员毛标,没有文凭,没有技术,没有家庭背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老板呵斥,被客户欺负,被房东嘲笑,被女友嫌弃。他有些懦弱,但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一次次救许可于水火之中;他有些自私,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坚守住做人的底线。

  除此之外,还有突然横死的网红高丽丽,吸食毒品阴险狡诈的曹克、巴结富商的袁丹以及经验丰富的刑警队郝队长。每个人物都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

  一个好故事,是能够引发共鸣的。

  一本好书,是值得阅读的。

  如果你喜欢侦查类型的小说,不妨读一读这本《杀人动机》,简单的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

  个人公众号:wxtcoming

  《杀人动机》读后感(九):杀人需要动机?

  人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的自己会有多勇敢。——《杀人动机》

  早已不是第一次阅读海岩的小说了,但是那种直击心灵的震撼感仍旧存在,在每一次的阅读中,我的眼球都紧紧跟随着故事中的男主人公,陪他一起逃亡,每一分钟都在害怕、惊慌、恐惧,心开始狂跳,热血开始沸腾,连口气都不敢大口喘,浑身热汗,脑中晕眩,这就是海岩类型小说的魔力。

  海岩所写的侦探类或是卧底类案件跟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以及蔡骏的惊悚悬疑小说完全不同,它的套路出人意料,情节铺垫也完全不同。这本《杀人动机》的案发过程早在一开始就被目击证人毛标在第一章与警察郝队的谈话中讲述出来了,初审就坦白了,你说文章还有什么悬念可言,后续还能讲什么,读者连推理案情的时间都没有,那还看什么,作者还能写什么来博读者青睐?这是我看完开头之后的第一感觉,相信所有被“剧透”的人都有同感,我都快看不下去了,但是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永不瞑目》和《便衣警察》,想到了海岩的功力可深着呢,绝不仅限于此。果然,太过容易得到的呈堂证供是值得怀疑的,“杀人动机”是什么?警察并未完全相信毛标的一言之辞,与他所说的证词恰恰相反的是警察根据所掌握的证据推论出来的另一个“真相”:毛标和他的室友曹克被黑帮老大柴伙雇佣去杀网红名人高丽丽,事发后畏罪潜逃,而是像毛标所说的他只是在曹克的怂恿下去“取回”自己的电视机,却意外目睹了高丽丽的死亡,他还曾伸出手去拉住高丽丽却没有成功。后面他的“善举”恰恰拯救了他自己又是一句后话了。

  当然高丽丽之死并不是这本书的主线案件,这真的是次要的,高丽丽之所以会死只是因为她目睹了另一个人的死亡。那个人便是本书美丽动人的女主角许可的出租车父亲,那个偏执的中年男人只是执意地想让开放商为侮辱自己的行为道歉,而成为“钉子户”,屡次上门挑事,怎奈最后在一个雨夜中被殴打致死。雨水冲走了满地的血液,也冲刷干净了所有的犯罪痕迹,许可为了让父亲安息,在网上广发悬赏令寻找目击证人,想要为父伸冤,主人公毛标目睹了这一切却因为自己难以摆脱“偷偷摸摸”的帽子而无法提交证据,室友曹克又因为吸毒欠债打算借此勒索许可,拿着钱去逍遥自在,奈何到手的钱还没来得及花就被罪犯以及同伙盯上了,被推下楼“意外”死亡,目睹一切的毛标和许可携手窜逃,背水一跳,终于获救,当毛标坐在审讯室讲完了这个经过,诉说了穷人渴望被尊重的心声以后,手机视频终于被还原,“保护”了这个迷途知返的男人。幸好,他没有放弃良知与正义,所以命运奖励了他美好的爱情与幸福的生活,大美女许可正在警察局门口等着他。

  这是一段良知与金钱角逐的生死之恋,故事里的他们用血和泪来教会我们尊重与原谅的意义。有些人,生而普通平凡,但是他们也有尊严,心中也有正义,若是他们失去应有的尊严,那他们死也不会瞑目。虽然钱很重要,但是人活一世,就是图个心安,绝不应该为了钱而失去人性,失去良知,不然人与禽兽又有什么区别。海岩的小说就妙在这里。

  《杀人动机》读后感(十):人性阴暗与光明的较量

  杀人动机这个故事相比海岩过往的经典故事,可能有点单薄。但是贵在结构设计非常巧妙,逻辑清晰到读者只有一字不落的读到最后一刻,才能完全明白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故事用起初是犯罪嫌疑人但最后发现是目击证人讲述,老警察听的方式呈现。 讲述者是一位中学毕业的乡下小伙,来到大城市经历了临时演员、火锅店服务员两个身份后,最后做了一位快递员。浑身透着这个背景下打拼的小人物的特征。怂、狡猾、渴求自保、心存侥幸,甚至有点不见棺材不掉泪。 小说中一个对整个故事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快递员的同屋曹克,曹克是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贪婪、大胆、堕落(吸毒) 在他的怂恿下,快递员和他一起去偷被赖走的电视机,才目睹了凶杀案。也是他用快递员的手机无意间录下了证据,也是因他阻止,快递员没在逃出生天后立即选择报警,他甚至异想天开的想拿视频与贴出悬赏令的两拨人做交易。 由于那夜他们目睹的事件是由两件事组成,再加上犯罪人坚决抵赖,后面又参杂进了杀手集团、假警察办案,快递员和他的同屋差点就做了替罪羊,整个案件几乎差一点就变成了一个冤假错案。 整个故事写人性还是很到位的 1、每个人都需要多些包容 看起来快递员的讲述啰啰嗦嗦,其间又会夹杂进很多看似毫无用处的过往经历。但细细想想。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似乎将我们分成了两个极端。一类人说话生怕别人听不懂,要做很多冗长的铺垫,加入很多的解释,就好似古时皇帝出巡要先出来很多开道的。到最后引出一个事件或者观点,无非就是想让听者能更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做,这么说,详细解释自己的动机。 而另一个极端的人,甚至不愿意和他人解释自己做事的原因,甚至只是要求一个结果,毫无任何多余的解释。 当这两类人搞到一起时,就会觉得好似火星撞了地球。根本没有办法沟通。 幸好,老警察有一双非常善于倾听的耳朵,一个逻辑非常缜密的大脑。他认真听了快递员的讲述,并且做出了最快速的核实。 2、克服人性里最普遍的贪婪 我个人觉得快递员和他的同屋是一个人的两面。他和曹克的争执很像一个人内心中正义与邪恶的拉锯。无论他们是一个或者两个人,最终还是善良战胜了内心的邪恶。快递员向所有人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并且尽力惩办了恶人。 3、老生常谈,冲动是魔鬼 也许房产开发商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穷凶极恶之徒,虽然在现实社会定义下也绝对是一个坏人。但从心理上来说他也并不想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在酒精作用下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做人一定要提醒自己,少点冲动,多点冷静。 所以这不是一个包着案件外衣的爱情故事,更像一个拷问人性的故事。 总之算是一个讲的不错的故事,特别是对小说机构设计感兴趣的同学不妨拿来读一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