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03: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的读后感10篇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是一本由拉斯·特维德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4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一):关于货币和地产周期的知识

  读了《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一书,深深感觉到作者广博的知识面和渊博的知识储备。作为金融小白的我读起这本书来,还是比较吃力的。到后半段介绍各种金融资产的时候已经是云里雾里了,再加上一些图表数据,看起来这些知识都很抽象的感觉,我觉得要是先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再来看这本书兴许能好一些。

  本书的最后介绍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的过程,最后是以房地产周期为结尾,在房地产大繁荣的基础上伴随着整个经济周期的结束,也是迎来了房地产周期的结束和萧条。而且书中的数据也表明房地产市场对GDP的影响很大,这让我联想到现在中国的房市,不知道这个周期什么时候能结束,或者在结束之后中国的经济何去何从?

  本书整体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前面有一些经济学人在经济学发端时代的故事,还比较有趣味。记录一下感觉比较重要的句子吧:

  1,就在劳的计划遭遇失败154年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性看起来似乎越来越成为其内在的一种性质。

  2,当代的经济学家常常使用“太阳黑子”这个术语,他们所指的并不是太阳表面燃烧的火球,而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存在某些现象,其本身不能对经济产生影响,但能够改变一般人的预期从而间接地对经济产生影响。

  3,交易方程: MV = PQ

  其中:M = 货币供给 V = 货币流通速度 P = 商品与服务的价格 Q = 商品与服务的数量

  4,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弗里德曼更加确信这一政策能够处理经济周期问题:社会只要确保货币存量的固定增长,就可以管理经济周期问题。

  5,赫斯特相信自然系统一般有三个特征。第一,存在正向反馈。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初始的随机事件都有“自我放大”的倾向。这能够解释事件趋向极端结果的问题。第二,存在意外的成分。第三,存在某些阻断趋势演化得“断路器”。

  6,这种影响有若干方面,但最为重要的是所谓的“财富效应”,这种效应是指当人们看到自己的财富增长时就会花费更多,反之亦然。

  7,在他所研究的103年中,房地产周期的高峰和股票及商品市场的高峰并没有非常直接的联系,但是每一次房地产危机则与整体经济的恶化是一致的。其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房地产业的规模一般是年度GDP的2-3倍左右,因此当房地产业受损时,经济确实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许多后续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个发现。其他大量的研究还发现了房地产危机与总体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联系。

  8,这些研究给我们的印象是,房地产市场存在短期的波动,但主要的萧条平均每隔18年,或者可能20年才会出现。然而,所有这些现象将我们引到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上来:是经济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18年周期,还是相反的情况呢?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则是,正是房地产市场引起了这个长周期。

  9,我们脚下的土层里充满了碳原子,有些是以天然气形式存在的,有些是以石油,炭或者石头的形式存在的。然后,有时这些东西埋在很深的地下,处于非常高的温度与巨大的压力之下,这使得碳原子处于一种全新而且极其紧密的排列状态,由此便产生了钻石。当温度达到1000-2000摄氏度,压力达到每平方米700000吨的时候,这种情形就会发生。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二):关于企业家创新周期理论的新理解

  之前只是浅薄地知道熊彼特的企业创新周期理论和哈耶克米塞斯分别从信息货币这些角度来阐释的市场自由主义。从未注意过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能归入到同一学派。今天读书的时候灵光一闪,意识到了从企业创新角度来解释熊彼特为什么主张经济衰退的时候不进行政府干预。

  联想去年的万众创业万众创新运动,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最后这一场运动最后会变成大跃进式的闹剧。因为企业家创新所需要整合的资源的成本并未下降,比如人力的机会成本、房租地价、原材料等等。而这一切就是政府保护泡沫导致通胀水平高居不下的结果,此时诉诸于创新释放新的生产力来缓解通胀问题无疑是缘木求鱼。新增投机资本的涌入推高了互联网的泡沫,甚至恶化了创业所需的环境。企业主发现迎合热点和潮流所带来的效益远胜于长期深耕于某一领域所带来的回报,各种概念的热炒让甚至不能创造正向现金流的企业也能拿到不菲的融资。最后货币财富在疯狂的资本泡沫和丑闻中消亡。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三):在经济周期中沉浮

  国人有古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说的是自然规律的周期性。经济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虽然不是自然产物,但同样存在周期性。如同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拨弄钟摆一般,经济周期在复苏-发展-繁荣-衰退中周而复始。经济衰退了,不景气了?没关系,眼光放长远点,这不是结束,一切刚刚开始。普通人能做什么?放宽心,好好生活,善待自己,增加寿命,争取经历多几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很有可能刚开始的一个周期你还没醒悟,或者没看过这本书,那么请攒足精神积累资本,等待下一个周期吧。在冬藏的日子积累更多的资本,熬过寒冬后,你才有资格享受夏日阳光和秋日果实。

  资本市场承载了无数人发财致富的美梦,也让无数人铩羽而归。对我而言,本书对资本市场最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干货是:1.和一般人的看法不同,书中数据表示股市与实体经济相关性有限,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股票市场实质上是资金的晴雨表,而不是经济的晴雨表,房地产才是经济的晴雨表;2.房地产存在18年的周期,存货周期是4.5年,资本投资周期是9年,一个房地产周期里包括4个存货周期,2个资本投资周期;3.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是:债市-股市-房市-商品价格。

  充分认识经济周期,运用经济周期,少埋怨多做事多学习,顺势而为找对节奏,经过几个经济周期后,可能从此达到人生的财务自由了,这是不是很让人想入非非呢?共勉。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927 信心很重要,因此投机也很重要。即使不受货币增加供应量的刺激,也不受到其他外部刺激,经济繁荣也会发生。如果人们减少储蓄,货币流通速度提高,或者存在竞争性投资,就可以出现经济繁荣的景象,而经济萧条作为对繁荣的一种反映也会出现。就在劳的计划遭遇失败154年之后,资本主义的不稳定性看起来越来越成为其内在的一种性质。也许经历了一阵群体性的贪婪与恐惧之后,会有看不见的手出来恢复平衡,这样的经济调整是客观需要,但毕竟是痛苦的:人性使然,如之奈何。

  #1126 当价格有可能上涨时,人们就急急忙忙借钱并抢购物品,于是会推动物价上涨,商业出现膨胀,经营者也会变得鲁莽挥霍,通过介入资本经营所获得的回报比实际借入的资本还要少,而他们自己变得富有的代价就是牺牲了社会利益。随后,当心用波动出现的时候,价格也开始下跌,这时人们都想卖掉商品而持有货币。因为相对于商品而言,货币价值在快速增加,这又会加快信用下降的速度,而信用的下降会导致信用本身更严重的收缩。于是,由于价格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在长期内都会继续下跌。

  #2060如果说费雪、凯恩斯、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维经济学集成促进者,恐怕没有人会反对。虽然这四位大师都发展了原创性的理论,但是他们也同样精熟于对既有理论赋予新的理解,而且通过演说、出版、采访、杂志专栏,以及采取与高级政府人物会面等途径来创造经济学理论对社会的影响力。弗里德曼甚至还自己制作了电视节目。

  #2229 结果是随机冲击产生了周期性的运动

  #2338 新古典学派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经济周期主要主要是由真实因素冲击造成的,例如技术创新、习俗改变、战争、政治变革、自然因素等。这些模型并没有假设经济对于受到的冲击作出相应的反应。其假设是,经济内在的传播机制能够把外部冲击效应转化为更有规律、重复发生的收缩与扩张运动。然而他的理论方法却告诉新奇而古怪:它认为经济总是处于均衡状态,甚至经济处于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也是均衡的。

  #2762 存在一种倾向,人们喜欢用近期的趋势去推测未来,因此造成了羊群的自我增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人们难以获得信息与洞察力,所以人们会加入可能获利的一边。

  #2889 在所谓的数字化经济中,存在回报递增的可能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效应(麦特卡夫定律);复制自由软件或接纳另外的网络用户的边际成本小;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提供者。

  #3094 我们有3个办法可以消除汽车的共振问题。第一个方法是除掉不稳定性。例如是挡风玻璃造成了不稳定性,那就改变他的设计,直到问题消除。类似于除掉自动工资指数化的正反馈。第二个方法是制造反向波,例如凯恩斯及其他消费不足所提出的意见。第三个方法是围绕震动源安装吸收装置。例如对失业者进行转移支付,货币主义者关于货币供应的稳定化原则也是如此。

  #3107 一开始大家都按照自己的节奏独立故障,但过了一会儿,鼓掌变成了更慢且同步的节奏。这种现象叫锁模,当许多无关联的过程自发的锁定彼此的节奏并创造出一个加总运动时,就发生了锁模现象。

  #3604 通货膨胀就是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而精心炮制出来的。

  #3807 赚钱最多的人显然是在危机期间以特别低的价格买入的人。当机会来临时,得到好处的经常是那些拥有足够流动资金来买入土地与房产的其他领域的人。

  #4945 这一研究表明实物资产(艺术品、房地产、商品)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而股票的表现好坏强烈依赖于是否存在通货膨胀。

  #4953 四个长期领先指标:债券价格、实际货币供应量、新房开工量、以及价格与单位劳动的比例。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五):阳光之下 没有新鲜事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序言里有句话:“我看到如此多的老练商人,因为不懂得经济衰退而变得身无分文”…其实身无分文还不是最严重的,还记得《泰坦尼克号》里的那位“高富帅”吗?露丝说他在1929年的“大萧条”中吞枪自杀了…在我看来,这些是命数,也是变数。

  我想,对于一个只会在报纸杂志上看所谓“理财专栏”的人来说,经济周期太玄了…对于我这样一个读了七年金融学专业的人来说,自认为对于经济周期初窥门径有所领悟也是读到第六年的时候的事情了……对于一个不了解经济运转方式的人来说,《逃》堪称一本通俗和学术并举、文字和内涵齐飞的好书。

  笔者以为,这本书可以粗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章到第十八章,从主流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介绍了经济周期的发展和与之并进的理论研究。

  第二部分,从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总结归纳了已有的经济周期理论,初步展开后文,起一个衔接的作用。

  第三部分,从第二十三章到第二十九章,分别从房地产、收藏品、贵金属、商品期货、债券股票与基金、外汇的角度描绘了它们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这一部分显然是作者自行研究的成果。作者作为一位在西方经济学领域内颇有成就的人物,学术水平毋庸置疑。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这书最精华的部分。

  第一部分的内容很有老外写经济学书籍的风格,在讲述信用货币发展和它带来的经济周期的同时,时不时穿插讲点八卦掌故,比如凯恩斯同学娶了漂亮的芭蕾舞演员呀,熊彼特同学是维也纳出名的“情场鬼见愁”呀,约翰劳同学相貌英俊、富甲一方、阅女无数呀,当然了,也不全是花边新闻,比如我就头一次知道亚当斯密同学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著书立说,而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囧,啧啧,瞧人家这境界)…

  顺便说一下读书感受:书里写到了很多在西方经济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上面写了三位的八卦花边,都属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大卫李嘉图是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亨利桑顿是富二代兼银行家,萨伊同学是个牛掰的商人,帕累托是铁路工程师,朱格拉和魁奈是医生,瓦尔拉斯的父亲是经济学家,他本人的本职工作是工程师……纵观历史,推动知识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其实主要是一群有钱有闲的人,有钱有闲了才能不用吃了这顿想下顿,才能去思考一些和柴米油盐距离远一些的东西。而中国人似乎最推崇的寒门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实际上,也仅仅是励志故事而已。这样的故事通常只发生在社会阶层尚未固化的和平年代和乱世之中…如今的中国,就我个人观察,城市居民的社会阶层基本已经固化,农村居民阶层正在固化。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中国,寒门子弟的励志故事只会越来越少……扯远了。

  本书认为经济周期的出现和信用货币的发展密切相关,书里很多章节用了很多笔墨描写信用货币如何出现,造成了什么现象,这样的现象构成了经济周期。到了后面几章已经写到了经济学中运用的最前沿数理方法,从相对简单的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到我完全看不懂的系统动力学、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用以计算和分析经济周期。如果你读到这些内容觉得读不懂,不要着急,即使学经济的人,能都读懂的也属于凤毛麟角…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算是开始了本书的作者原创部分,这部分书里用的统计方法和原则很有意思,值得好好研究一下。不知道是不是我孤陋寡闻,反正我是头一次见。作者分行业介绍了经济周期。

  第一项是周期之母-房地产市场。

  就我个人而言,我知道房地产市场对于经济极其重要,但是我并不理解有多么重要,因为缺乏一个有数据支撑的理性认识,在这方面,本书用简单的计算告诉了读者房地产对于经济有多么的重要!!!

  ---全球可变价格资产的总额高达GDP的400%~500%。还应该注意到,这个数字是2004年的。

  ---注意到全球可变资产总额在多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房地产基础上的,这一点很重要。典型的情况是,房地产大约占全部可变价格资产的一半。

  ---多数意见认为财富效应占总资产价格变化的4%。

  ---设想一种繁荣的全球经济,资产价格突破了其正常的估值范围(GDP的400%~500%),在一段时间内上涨到GDP的600%,而后其调头下跌了1/3,跌幅等于GDP的200%。这样打的损失对消费会有什么影响呢?如果我们接受了4%的财富效应值,那就意味着GDP实际增长将损失200%×4%=8%。

  …………

  其中财富效应值的大小在这套估算方法里非常关键,搬到中国来用时取值得好好斟酌一下!作者取的值可以算是全球的值,或者说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值,在中国,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个值肯定比欧美低…

  作者比较了房地产市场和存货市场、资本性支出对于经济冲击的影响,可以看到,由于房地产市场基数大,其波动的绝对数值高,引致的财富效应对于GDP的影响值很大。而且,房地产价格本身不但有上述影响,还会对房地产建造市场产生影响,而建造市场本身又有财富效应对GDP的影响…类似于一个递缩数列,其影响是递缩数列的和…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有多重放大效应的市场,总额绝对值大,放大效应也大,因此其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

  在P274-276作者用IMF的论文试图证明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后果比股市萧条要严重得多。其实依我看,作者的证明方法似乎麻烦了不少。就用作者在上面用的方法就可以这一点:无论是欧美、日本还是中国,股市总市值对于GDP称为“证券化率”,这个值在非常极端的泡沫时期也很难超过150%,在最恐怖的熊市里也难跌穿50%,因此就用这个值就可以计算出来,从股市大牛市到熊市,股市会造成GDP有4%的损失,这还是非常极端的估计,实际值只会比它小,这和房地产市场变动带来的动辄百分之十几的损失比起来显然只是个“小巫”。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了,在1991到2001年之间,日本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价格分别下跌了22%、54%、41%,对应的日本GDP年均增长率为1.1%,2002年都降到了0.1%。这还是在日本政府大额举债刺激经济的情况下发生的……你能想象一下如果中国发生了类似事件,政府举债恐怕只会比日本更疯狂……

  1933年,美国霍默霍伊特的研究表明房地产存在一个18-20年的周期,这是一个行动缓慢但振幅巨大的周期。霍伊特指出,房地产周期的下跌阶段会持续很长时间,泡沫也在这个阶段破裂消退,房地产活动位于趋势水平下方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年,最长达到了26年,在他所研究的103年中,房地产周期高峰和股票与商品市场高峰并没有非常直接的联系,但是每一次房地产危机则与整体经济的恶化是一致的。霍伊特的这些结论和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质上是一致的,可以互相参照。在我看来,商品/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宏观经济走在不同的周期轨道上,但是两者存在一个嵌套关系,一个房地产/宏观经济周期里会嵌套多个股票/商品周期,当房地产走在下跌通道的时候,股票/商品也会走进下跌通道,反之却不然。其原因就在于前面几个段落讲过的房地产基数大振幅也大,还有正向的反馈来放大波动。这种观点与书中第29章内容暗合。霍伊特先生所发现的20年周期在经济学中称为“库兹涅茨周期”,如果用这个观点来分析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你会发现,中国的房价还远远没有见顶……如果你结合波浪理论,你会发现中国房价处在一波疯狂上扬的趋势初期,这波上扬在很多城市会比前些年的上扬更加汹涌和令人惊骇。(北上广深这类城市不会疯狂上扬了,但是依旧会缓慢上扬。我估计郑州呀贵阳呀这类二线省会城市会涨幅惊人。这也是为什么别人问我“房价还会不会涨?”这类问题时我总是会告诉他“肯定会涨”的原因。但是我需要说明“肯定会涨”不意味着所有城市都会涨,前些年涨幅过大的城市会回调打回原形的,鄂尔多斯就是一个这样的城市,而且鄂尔多斯暴露得早,肯定不是最后一个,接下来几年里会有越来越多的“鄂尔多斯”出现的。)

  霍伊特先生的研究还记录了公寓、家庭住房、酒店、写字楼租金与价格在房地产波动中变化的前后顺序,这方面我是一点研究都没有,就不插嘴了,记下来权作为一个资料留验。

  第二项作者写了收藏品投资的周期现象,确切一些的话,特指艺术品。笔者认为这一部分值得记录的内容有:

  1,最负盛名的艺术品指数---梅摩艺术品指数、艺术品市场研究指数、Kusine公司指数和Gabrius指数。

  2,2003年全球个人金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数达到830万,这些人控制的资产总额达到31万亿美元。---与之对应的,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可投资资产 1 千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约 60 万人,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8万亿人民币。

  4,根据纽约大学教授梅建平与迈克尔摩西的研究,中低价位的艺术品属于利润率最高的收藏品类别,当艺术品市场处于上涨阶段时,中低价位的艺术品增值最快,而在市场反转阶段,它们跳水也是最快的…(类似于A股中的垃圾股们)…

  5,从投资组合的角度,艺术品和金融资产之间的统计相关性非常有限。

  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英国的股市都下挫了6%,而梅摩艺术品指数攀升了12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股市增长了7%,英国没有增长,同期的艺术市场涨幅30%。朝鲜战争期间,美国股市上涨了67%,艺术品市场上窜了108%。越战期间,美国股市下挫了27%,艺术品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8%。---在中国做艺术品价格指数编制也许是一项非常不错有前途的职业!!!

  7,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出现在全球高净值人士财富告诉增长的时候---换句话说,中国目前就处在这个阶段。

  8,艺术品市场和其他投资品一样,也会有很多不理性的现象。

  9,艺术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有高度的相关性,其原因在于房地产是很多高净值人士财富来源。---在中国尤其如此。

  10,英国、日本与美国艺术品市场往往滞后股票市场一到四个季度。

  第三项是贵金属周期。笔者认为这一部分值得记录的内容有:

  1,80%的钻石原石交易在安特卫普的四个钻石交易所里完成。---这是个典型的卡特尔组织。

  2,贵金属、钻石、艺术品市场是典型的需求驱动型市场,主要反映了私人财富的变化,这些市场规模太小,不足以对经济周期构成影响。

  3,货币环境通过房地产价格及它所驱动的财富效应,间接驱动艺术品、贵金属和钻石市场,所以称房地产是“周期之母”是不无道理的。

  4,贵金属市场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周期相关度更高,钻石50%的交易在美国完成。

  第四项是商品期货。笔者认为这一部分值得记录的内容有:

  1,现货溢价是商品期货市场上做多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商品期货的价格高点与股市相比,会出现得稍微吃一些。---原文如此。

  2,股市和期货都存在“肥尾”问题,股市的肥尾偏左,期货肥尾偏右。也就是说,股市里“黑天鹅”事件更多导致下跌,商品期货则是导致上涨。

  3,在以往的41年里,统计分析认为投资商品期货比投资一系列商品的生产企业所获得的收益要高得多。

  最后,到了文章结尾的地方,又一次想起了文章最开始的一句话---《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序言:“我看到如此多的老练商人,因为不懂得经济衰退而变得身无分文”…我想说:“我看到了未来在不长的几年里,一些热爱探究经济周期规律的人,从打工者而变得富裕自立。”

  你看懂了吗?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六):逃不开的经济周期-P7/2015

  看这本书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看完之后心里面在捉摸怎么用自己的语言把这本书的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如果不能够转换成为自己的语言,那么就永远不能学以致用。始终input而不能output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写书评也是一个很好的output途径。

  这本书通过历史描述了经济周期是不可能消除的,而是像四季一样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人们只能够修正经济的波动,但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聪明的人懂得如何利用周期,而不会被繁荣的泡沫冲昏头脑然后又因随之而来的萧条陷入绝望。

  拉斯特维德(lars Tvede)认为经济周期通常由三类代表性的周期组成,最短的是存货周期(约4.5年),然后是资本投资周期(约9年),最长是房地产周期(约18年),所以每个人的一生大约都会经过4-5个大的周期。

  书里说人们考虑购买房产时,可能是观察到房产价格正在上涨,并且认为要赶紧购买,不然就来不及了(后悔理论),这种情绪加速器有效地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国内房地产市场从2003年的18号文开始开启了长达10年的繁荣,北京市均价从2003年的4700到2013年17000翻了4倍,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迷后,经过2015年330新政后又即将开始下一轮的暴涨。或许每一个正在观望的买房者都在后悔,然而这个巨大的泡沫会不会有破灭的时候呢?假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完全按照书里的18年周期,只剩6年了哟!(这难道是准备再等六年才去买房的节奏嘛摔)

  看到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时难免心惊,因为很多人拿现在的国内房地产繁荣跟那时候的日本相比,认为我们可能将重蹈日本的覆辙踏上失落的二十年。90年代的日本东京,一套普通家庭住宅价值高达3000万至4000万美元,即便放在现在也是相当惊人的。1990年梵高的《加歇特医生肖像》被一位日本企业家以8250万美元的高价拍得,那时候日本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但随后就迎来了大崩盘。令人深思。

  还有一个小知识,克拉(carat)原来是角豆树种子,一克拉钻石跟一颗角豆树种子一样重,真有趣。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七):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首先说明我不是经济专业的,所以相关知识背景有些欠缺。我说这书还行是针对我自己而言的。书开始叙述了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周期的观念、产生原因以及影响因素认识的历史进程,接着谈到经济周期五个大的驱动力和中央银行在平稳经济周期中面临的挑战,最后讲了一些主要市场的周期情况。其中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很多,而本书以经济周期的认识为主线将他们串起来,如果背景资料了解的少的可能会被这些人名和他们提出的一些专业概念搞晕,总觉得飘在上面而不能总体把握书的脉络。后面影响因素的描述也很专业,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基础。总体而言,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了解经济周期发展历史是一本不错的教课书,而对于其他专业的想要对经济周期简单了解的,此书略深,如果确实感兴趣,不妨以此为纲在对里面提到的人和事和名词进行详细的扩展阅读,应该会有不错的收获。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八):读书笔记

  1,货币供给量太少,所以货币的利率太高

  2,回购债券有助于恢复投资者信心

  3,John.Law的纸币逻辑:100纸币=101硬币李佛尔,宣称自己有足够储备+见票可付+政府撑腰=强信心,强信心使得纸币获得流通,刺激贸易,纸币供给不足,溢价上升,此外纸币还回收了低价值的债券,减少了法国债务,解决了法国的债务危机。

  4,在某种程度上,货币流通的加速度或者更高的速度,将会产生于增加货币供给(发行)相似的效果

  5,机器带来了两种戏剧性的效应,一是提高了单位资本投入的产量,另一个是在建立新工厂时,有必要预先制定深入的生产计划,这与以前向许多小家庭作坊订货的方式大不一样,当然,随着工厂潜在盈利能力的扩大,不确定性也增加了。

  6,由于劳动分工是国民财富的基本圆圈,亚当斯密提倡通过自由贸易来促进国家质检的劳动分工。

  7,《国富论》接下来分析了价格机制,他人物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或者“均衡”价格上下波动。

  8,他认为,公共部门不应该干预市场,而应该致力于保护市民,建立司法公正,以及承担一些特定的工资,像发展教育,运输系统和监管票据信用。

  9,自由是最优效率的经济模式。如果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利益的守护者,而且依靠自私的力量,那么,资本主义经济就是最理想的。

  10,高利率可以防止资本外逃,甚至吸引国外的流动资本。

  11,高利率可以吸引民众酱部分现金存放在银行账户上。通过维持高利率,中央银行就可以降低流通速度,吸收货币,从而给经济活动降温。于此相反,低利率将会增加货币供给并且刺激经济活动。

  12,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语气会影响现在的利率水平。如果人们担心将来发生通货膨胀,现在的利率水平就会相应提高。

  13,非计划的信用收缩可能导致经济萧条。相反,信用的大幅度扩张(通过增加借贷)可能导致经济过热。银次,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通货膨胀;如果还没达到充分就业,那么增加货币供给只会促进经济增长。

  14,那些试图观察未来供给与需求信号的少数人,一弹预估到价格会大幅上涨,结果反过来诱惑许多只是关注市场即时变化的人也去购买,这些购买者期望价格仍然会有更大的上涨空间,这就意味着一个恶性循环。

  15,杰伊古尔德狙击黄金:首先通过格兰特总统的妹夫认识格兰特总统,试探并说服财政部不会售出黄金。随后联合大量交易商买入黄金,光杰伊手上就价值5500w,这个过程黄金上涨了8%。随后格兰特允诺格尔德不会干预市场。于是格尔德怂恿菲克斯买入黄金,而抛售方卖空远期交割的黄金,希望财政部释放黄金,古尔德散步谣言格兰特想看到黄金涨到1000美金。市场上疯狂开始买入黄金,空头迫于压力也买,黄金价格不断上涨,古尔德趁势卖出。格兰特警告卖财政部储备黄金,古尔德顺势建立空头头寸两头赚进。

  16,技术革新会经常创造经济的繁荣。技术革新的效应指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更多的资本,雇佣更少的劳动力。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但是由于劳动力与资本的比率下降,利润率也会随之下降。--资本论

  17,货币数量论:MV=PQ,M=货币供给,V=货币流通速度,P=商品与服务的价格,Q=商品与服务的数量,这个模型并不是解释经济动态变化的理论,但它说明了一个更为核心的关系。

  18,帕累托最优和蓬莱托均衡,表示经济系统生成的埃奇沃思垮了院子打到了最大的可能数量,随着第一个经济周期理论见见发展起来,人马讲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九):世界经济之康波周期、投资之投资美林时钟、房产之库兹涅茨周期/正向与反向、线性与非线性

  ===================【世界经济】康波周期 50-60年

  主驱动:技术+房产周期(包含一大一小,分别是25-30年)

  【衰】回升 20年

  【兴】繁荣 10年

  【顶】衰退 10年

  【崩】萧条 10年

  【1782-1845】纺织、蒸汽机

  【1845-1892】钢铁、铁路

  【1892-1947】电气、重工业

  【1947-1991】汽车、计算机

  【1991-2045】信息技术(美国主导、中国工业化){2015年衰退转萧条的10年,流动性危机}

  第五次康波的机遇:

  1999 股票

  2008 房产 股票

  2020 房产 股票

  2030

  ===================【投资】美林时钟

  环形循环:

  (通胀降低)衰退{债券}---->(经济增长)复苏{股票}---->(通胀增加)过热{大宗商品 }---->(增长衰退)滞胀{现金}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十):走在经济衰退的拐点之前

  走在经济衰退的拐点之前

  文╱程思明

  直到看完这本书,我才渐渐地明白:这本旨在阐述经济周期的著作并非像其书名《逃不开的经济周期》那样带有历史宿命论的味道。但我们也必须要知道,经济周期由长期于受到金融市场和政府的行为非理性的制约,以致于时至今日,它似乎仍然是个无法根治的痼疾,阻挠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本书的作者只是试图通过建立一种模型构架,去让读者更为清晰地看到经济周期的背后规律,而这种周期性规律显然无法被打破。

  这本书的作者拉斯·特维德,是一位成功的金融衍生品投机客、基金经理和投资银行家。早在1996年,他就曾与人合作创立了一家名为The Fantastic Corporation的宽带因特网公司,此后,也还担任瑞士避险基金ProValue公司的总合伙人及基金经理人,并为CarryQuote金融信息公司共同创办人之一。长期以来的投资经验,也为这本建立在历史性回顾的经济学著作更提供了一些实战型的发挥余地。

  在今天这样一个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式之下,作为新时期发展中的中国,又当如何跳出国经济周期的轮回支配,避免“经济危机”的产生,仍是一道永不过时的考题。而对于广大的理性经济人和投资者来讲,他们则更关心的是如趋利避害,平稳度过经济萎缩所带来的负面效用。有关以上两点,我们都可以在这本四年后重新再版的著作中找寻到答案。

  实际上,尽管作者在书中深入分析了300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循环的事实和经济学家的各派理论,让我们了解到周期是推动创造性毁灭和经济增长以及复兴的关键力量,但他这样做的目的也并非只是教条似的纵览了那些成就得失,反而是在向我们探索各派经济理论与模型,帮我们揭开经济循环的真相。最为重要的是,除了前三篇的历史回顾和第四篇对经济周期的主要驱动力和央行的调控作用的表达之外,作者在章末也还向读者进一步详尽地解释了房地产、股票、债券、黄金、汇率、大宗商品期货、收藏品等资产市场的特性,揭示了经济循环中各类资产的阶段表现及互动影响,帮助投资者更为精确地掌握市场脉动,顺应经济趋势,并在在经济萧条时捕捉市场机会,从而获得高收益。

  就行业和领域而言,拉斯•特维德近期在接受《钱经》杂志的采访时就已经表示,他看好的未来巨大的投资机会有以下三个主题:(1)亚洲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购买力;(2)全球范围内老龄化人口的增加;(3)在IT、生物科技、新材料方向的创新。其实,这种分析应当说完全建立在回顾与预测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这两种模式其实在这本书中也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对于未来的预测而言,作者在并未脱离市场的运行规律,而是凭借着多年的投资经验为我们构筑了一种数理模型。而这反倒与那种“不是目前的预期与将来的事件相符合,而是未来的事件由目前的预期所塑造”所谓的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承认市场参与者的认知缺陷与生俱来,但也恰恰是利用这种缺陷认知建立起市场周期性的双向联系。

  而在书中,作者所罗列的人的16种非理性心理,也正揭示出市场与人的关系。无论是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无法撇开人的存在,而心理活动实际上也能影响到经济的周期。实际上,类似的观点表述在作者之前所写的那本《投资心理学》中,就已经表达的十分清楚。这与此前一度把经济周期现象解释为“创新理论”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相比,内因论所揭示的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实际上更加符合现代经济的投资理念。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认为,标准的周期是持续时间为九年左右的“尤格拉周期”。这是第一个被确定的周期。然而,对一个像作者这样敏锐的投资商人来讲,其不仅仅把投资局限于一张小小的波线图上,更主要在于,作者厘清了各种数据指标与资产波动的关系,避免他所构建的这种预测模型因不符合市场的而陷入“纸上谈兵”的弊端。

  这本书的再版,对于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而言,无疑为今后宏观经济的发展走势起到指引的效应。但由于全书历史回顾的东西较多,一些分析也过于繁琐,这对于那些急于想得到答案的读者来讲,势必会产生一种不耐烦的情绪。然而,如果想要二者兼得,不妨可以采取倒读的方式,同样也可以达到学习的效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