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民的名义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10篇

  《人民的名义》是一本由周梅森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6.90,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一):坚如磐石的背后

  有时候越是熟悉的人反而越能带给我们惊讶……

  猴子被他的发小欺骗,被他的老师算计,差点被他曾经视为英雄的同学谋杀,这些人这些年的巨变也可以说是环境和经历造成的,可总有些人守住了内心的正直,抵挡了诱惑欲望.

  不知道猴子最终的追求是什么,抓捕贪官,能抓完吗,还是让百姓明白,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减少这些腐败对百姓的伤害……至少在有征兆的时候就及时干预,可以说这太过于理想化了。

  至少对李书记的目标是明确的,干出政绩与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两不耽误,遇神杀神遇魔斩妖,剧中给他定为有魄力的改革者,他得独断专行,他的霸道,被剧中的官员所诟病,甚至连欣赏他的省委书记也给他派了个纪委书记对他进行监督,这样自己当然是为了保护他,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影像了他工作的开展。其实以前大家对一言堂挺反感的,可是遇到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个有公心的领导者时,我们没有理由不坚定地跟随,有时候大众的眼光和思维存在的局限性并不能带领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反而是迷失。

  千里马需要伯乐,他才能跑千里,否则他连一般的马匹都不如,因为她是如此特立独行,遭到排斥……李书记是孤独的,他的内心无人述说,而他又是幸福的,因为他很简单,做事的标准原则统一,不能碰的底线坚决不碰,得罪人的话该说还得说......所以他未曾改变,他媳妇以前愿意默默付出,希望一人得道全家升天,而她的期望落空,也不愿意守着这个婚姻,只剩下抱怨.

  我对他是满满的佩服,他的身上重现了难得一见的红色气质......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二):枭雄之死

  “猴子,从此以后,你我恩怨两清。没有人能审判我,去你的老天爷!”说罢,饮弹而尽,h东省一代枭雄就此陨灭。枪声回荡于孤鹰岭上空,阵阵传响,好似受伤野狼的低吼,又好似孤鹰的长唳,枪声渐微,祁同伟昔日的荣光也失去了光芒,他昔日的罪恶也随之埋葬,静待审判。

  从寒门学子到官至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的跨越可谓是爆炸式的,如果这世上真的存在撒旦亦或是第八号当铺的话,那么祁同伟定是做了交易,且代价不菲而事实是,祁同伟典当了灵魂与信念。他用在h东大学的惊天一跪,换来了仕途亨通,却也失去了享受爱情的权利。他用20年来的卑躬屈膝,换来了只手遮天的权力,却也失去了最基本的尊严。他用手中的权力,换来了美酒与美人,却也失去了心中的公平与正义。

  祁同伟这一人物,常常会提起世事不公,起初,他出身寒门,所以他努力读书。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至穷苦山村的司法所,所以他力求上进。调任至公安队伍后,他用行动中身中三弹,换来了个不得升职的“英雄”称号,所以他慌了,也彻底“倒”下了。胜天半子,在棋局中,祁同伟有着出乎常人的骄傲与不甘,所以他黑化了,选择了恶魔向他指的道。

  祁同伟的一生,是悲剧式的。他的身上,有着许多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加之许亚军老师对这一人物的出色演绎,人们很难不被“祁同伟”这一鲜活的角色所圈粉。所以人们会不禁为他加油,不经意间会希望他得以脱逃,我们将同情寄送于他。哪怕他伤害了陈海,徇私枉法,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派。可是,我们在同情他的时,又何尝不是在同情自己呢?我们也希望能神天半子,但我们不行,因为我们要顾虑的事太多,怎来得一股顽强的勇气?我们不善于坚持,迈不开向前的脚步。都在笑祁同伟哭坟,可我们自己能有这般上进心吗?也许我们只能说,我们还有尊严,依然心存正义等等吧。

  祁同伟这一角色,不是给我们同情的,而是供我们反思的。

  孤鹰岭上空,风轻云淡,雄鹰长啸,年迈的老者困惑着,是什么改变了一位正直的英雄,望着地上的血渍,鲜血依旧鲜红,偶有苍蝇落脚,血渍好似变了色,黑色透于其中。老者轻叹:“权利啊。”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三):穷怕了,所以贪!

  本书评会有剧透 早些时候就听过这本书,但是没有看。不过电视剧出来之前炒的很火,所以一出来第一时间就看了,也被这个题材吸引住了,但是觉得电视剧更新得太慢,于是就开始看书,三天之内算是把书草草过了一遍。

  然后结合自己新闻上看到的那些落马的贪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相同的理由:“穷怕了,所以贪“。尽管这种这些可能是借口,并不能成为他们贪污的理由,但是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虽然当了官,但是实实在在的工资少,相对来说还比不上一些普通人,自然心里不平衡,加上自己手里握有权力,难免为自己谋私利,贪污腐败,这个现象在被抓的贪官中很值得我们思考。说白了,他们这些人之所以贪污是因为他们穷,他们的工资不够用,所以他们才铤而走险。

  在这里,我觉得新加坡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以前,新加坡的腐败也很严重,几乎是无官不贪,自然,政府就严加管理,严肃处理贪污腐败分子,同时新加坡政府大大提高了公职人员的工资,让他们有足够用的钱,避免因为穷而去贪污,这就是高薪养廉。这对于我国也是适用的,我们国家的官员工资的确是比较低,这是导致贪污腐败的一个因素,如果提高了公职人员的薪水,让他们有足够的钱能够体面的生活,他们又何必以身犯险去违法犯罪,贪污腐败呢?

  高薪养廉+重拳打击,二者并行,我觉得是一种良好的方法抑制贪污。至少对于那些之是因为缺钱而贪污的官员来说还是有效的。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四):百姓才是头上天

  跟风了一把,读完了《人民的名义》。

  对政治、对这些“主旋律”的东西原本是不太感兴趣的,以至于参加工作好多年都闹不清楚所谓的“体制”与“规则”——即便简单如村公所里坐着的那几个极为有限的人,刚参加工作那会儿都不知道谁才是老大。也原本下定决心就守着一间书房一间教室两耳不闻窗外事糊里糊涂过一生的。

  但世事难料,正如一直只知道买书借书的我从来想不到天上会掉免费的书下来并且还能砸我头上一样。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对我而言,送的书比借的书还“可怕”——不管书的价值几何,里面都是一份滚烫的情义,怎能辜负?再加上这部剧实在火得让人难以想象,于是便趁着五一赶紧把博库送的这本书打开了。

  那就趁着“新鲜感”还没消失,先留下些足迹吧。

  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估计早已众所周知了,不再赘述。书的腰封上赫然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潜心八年”“六易其稿”的形容,或许是由于自己以前对这类题材不感兴趣的缘故,对这位“第一人”还真是寡闻了。但讲真,书的确很好读,情节够吸引人,近四百页的书,一位同事和我都是毫不费力一天多的时间就读完了。

  但这本书享有如此盛名的缘故,恐怕不见得来自于它的文学性,更多的,应该是题材的缘故——它戳了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却又很少有人愿意或者敢去戳的马蜂窝:官场,中国官场,中国当代官场。相比于一些游走于边缘不痛不痒或者隐隐约约一带而过的作品,这本书的的确确描绘了很多实际存在的状况,如官员之间的相互掣肘、一个班子内面和心不合、工作上“打太极”、派系斗争甚至女官员以身谋位等等,甚至直接以这样的语句点明:

中国的政治就是一把手政治嘛,你不向一把手靠拢,不经常出现在一把手的视线里,进而把一把手变成你的政治资源,你就不可能出现在一级组织的考察范围里。(P232)

  的确,这也应该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当只需要得到“领导”肯定的评价便可以高枕无忧,当只需要伺候好“领导”便可以平步青云的情况下,即便在办公室里贴几百条“为人民服务”的横幅又有何作用,在百姓的安居乐业与上级领导的眉开眼笑之间,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谁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并且,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对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敏感问题如暴力拆迁、权色交易、政绩至上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描写和揭露,但问题是——对于这些病症,有没有良方?

  最后,抄写一句书中印象最深的句子:

发展需要必要的速度,但当发展速度与人民的生存权发生矛盾的时候,人民的生存权是第一位的,永远是第一位的。(P260)

  抄写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又莫名地回响起《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面的那首歌来——百姓才是、百姓才是头上天……

  这年来许多亲见的场景也一并浮现眼前,但就此止笔吧!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五):夜读《人民的名义》角色人物有感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六):反腐是这个时代的呼声

  这篇小说写得很应景,紧紧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人物个性也非常鲜明。

  陈岩石: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老革命,挺过了动乱年代,因为一生耿直,坚持信仰,却在退休之前,被当权者打压而得不到提升,但仍然满腔热忱,忧国忧民,铿锵不倒,不遗余力地发挥着余热。试问当今社会还能有多少这样的人?

  季昌明:虽然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但在关键时刻毫不含糊,没有放弃原则,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勇于向权力挑战,没有愧对人民赋予的权力!

  李达康:做事有魄力,敢想敢干。但过于看重政绩。因长期权力不受制约,形成了“一言堂”。这样的人虽然容易出成绩,但是也容易犯错误。“有能力的倒台的也很多”。还是希望这样的官员在做事干练的同时,权力适当予以制约,才不至于犯下大错。既利于政府部门的工作,又能造福一方百姓。

  祁同伟: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善于钻营拍马,却能得到当权者的庇护和提携,终因私欲过于膨胀而自取毁灭。从一个政法系的高材生、一个缉毒英雄,一步步堕落成人民的罪人,不能说不是体制上对人才的选拔和监督的疏漏!他的提升,让那些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却得不到重用和提拔的官员,不论是从对工作的热情还是恪尽职守的原动力来说都是一种伤害,让社会失去公平,更让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

  高育良:一个满腹经纶、侃侃而谈的堂堂的法学院教授,却在官场中历练成为一个不露声色、老谋深算、拉帮结派、生活腐化堕落的巨贪。

  “从主观上说,我从没想过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向任何一位学生私相授受,但客观上也许私相授受了。做了这么多年的法学教授,教了这么多年书,学生少不了,对自己学生呢,谁都不可能没感情,用人时就难免有偏爱。”表面上看起来合乎情理,却充分显示了他的老奸巨猾。

  “高育良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要把人民赋予我们是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

  “老师和他的同类们什么都知道!瞧瞧他们在会议的主席台上,在电视新闻上,滔滔不绝,说的多好啊!一口一个人民,可当他以人民的名义这么大谈特谈的时候,总让人们觉得很讽刺,人民在他们那里仅存名义而已”。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七):输在起跑线上的人

  人可以物质穷,但不可以心理穷。如果祁同伟可以心理很富裕,那么也许不会那么急切的想要上位。突破了层层的底线,拿了那么多别人的东西,终究是要还的。自杀,是一种逃避吧。如果他当年可以认命从穷乡僻壤的基层开始打拼,那么又会如何呢?

  顺便说一下,这个小说里的女性角色塑造的未免太差了,作者是反女权主义吗?

  零碎的想法,先记下来吧~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八):读书后感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九):人民的名义——人活着就是一种受罪

  因为电视剧受到热议,我撸了几集之后忍不住撸了这本书。啊,真的是,反映的问题很多,让人读完之后也不会多感觉多好。总之,人活着就是一种受罪。

  语言很亮眼。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语言。读来让人颇有共鸣。周梅森,这个作家我记住了。“人啊,总是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倒霉时闪现人性。”“这种真诚的厚颜无耻显示出对手稳定的心理素质。”这是文中原话。改成电视剧的台词更是精彩。感觉电视剧改编得很成功。算是电视剧比原著好看的一个作品。至少不会厌烦电视剧。

  情节,电视剧感觉还是很精彩的。就是镜头切换有点让人晕。书的话无论顺序还是节奏都还很好的。有的地方看得不是很明白,需要好好体会。果然我对这个世界还是很无知的。还是多思考。

  读完之后,竟然有一种“理想信念是不可缺少的东西”的主旋律正义感。感觉很久以来的萎靡不振病都要被治愈了。

  人生有时候就是一个局。最好提早设计规划。当然,规划好了也会有变。最好还是有个规划。不然有时候很多机会错过了就真不再有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亲密度?时间维持多久?这都是很有变数的。陈清泉是高育良的秘书。只要高没有把柄在陈清泉手里。陈一旦犯事,高没有任何理由顾念任何旧情。人,还是要自律,要慎独。

  群众对惩治贪腐的行为怎么看。其实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的。其实很多时候群众是看不清惩治贪腐的行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真实和假象有时候都是假象。惩治贪腐会影响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形象这种论调实在很荒谬。群众大概都会叫好。但具体的事情又有不同的反映。其实很复杂。群众也不都是一样的。

  这部作品很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个性各异的角色。很多角色都是可以触摸的,很好。人无完人,正是这些缺陷才形成了文艺作品中的鲜活人物。

  此书最大缺陷是女性形象的塑造理念有问题。女性,在这部书里,一如以往的、传统的官场小说,是处于男性的附庸地位的。女权主义,任重道远啊!

  此书第二大缺点是书中体现的批判性的缺失。不难看出,许多人物关系和事件已经成了大家默认的司空见惯。比如,几对夫妻之间社会地位的相当,其实就体现出了这个社会的一种阶层固化。再如对一般简单的迎来送往的描写,其实就是对这些行为活动的整体化认可和默认。对这些东西的直言不讳,一方面是的确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另一方面不得不说这个作品的批判性其实是很低的。也许这早已不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时代。但,大众对这样作品的热捧和对作品内容的默认,反映出的无非是一种底层大众的窥探欲望和对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无奈皈依。

  人,还是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人就会变成行尸走肉。这种状态其实是很难受的。

  拆,还在进行。理性,透明,是群众需要掌握的东西。

  《人民的名义》读后感(十):你们的达康书记才是最可怕的人

  1

  这年头没看过《人民的名义》,就好像不是人民一样。一向不爱看电视剧的我为了不自绝于人民,于是就跑去看了原著小说。

  故事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太过爱惜羽毛的李达康,一个是老谋深算的高育良,他们都是生动的政治家。

  但据观影群众主要是我妈反应,其实祁同伟才是那个赚取普罗大众最多同情心的家伙。

  原著中祁同伟并不出彩,甚至给人一种阿谀奉承的小人嘴脸,但据说电视剧中添加了他的爱情主线,再加上演员很给力,因而竟铸就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悲情枭雄模样。

  这样的侯局长,你们凭什么不爱他?你们说你们说!什么?你问我喜不喜欢这个人物?咳…

  2

  萧伯纳说:世上有两种悲剧,一种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种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

  祁同伟的悲剧似乎在于他的欲望始终得不到满足,所以不断铤而走险,最终在反腐倡廉的大势所趋之下只能落得饮弹自戕的下场。

  反观剧中另一个角色,李达康,其实他和祁同伟一样,作为政治家,他们都是野心勃勃的人物。但是在部下外逃、老婆入狱的各种危机下,竟能化险为夷最终逃过侯局长的尚方宝剑,不是因为李达康能抵抗欲望,而是因为他更爱惜自己的政治羽毛因而不允许自己有常人的欲望。

  前路如此凶险,在步步惊心的政治生涯里,树敌众多的达康书记想要走得更远,就只能不被任何对手抓住把柄。他的兢兢业业,他的两袖清风,他的勤政爱民,都更像是他为自己的仕途能够一路沿着康庄大道平步青云所刻意为之的经营和表演。

  连老奸巨猾的高育良都能被赵瑞龙拿下,我们的达康书记却像一座永远不能被攻克的堡垒。哪怕你手持《万历十五年》,在我眼中也不过是红粉骷髅一尊。

  从这个意义来看,李达康才是最可怕的政治家不是吗。

  3

  相比于连似的祁同伟,六亲不认的李达康,高育良才最像我们熟稔的官员模样。

  他满口仁义道德,善于把握人心,更善于揣摩上意。他明明就是沉湎于高小凤年轻的肉体,却非要给这段关系戴上灵魂伴侣的高帽。要知道,明明他的前妻才是研究明史的高手啊。

  赵瑞龙给他送钱送字画,他不敢收,不是因为廉洁,完全是因为不敢收。得到需要冒太多的风险,付太大的代价,精于算计的高书记怎么肯做赔本生意。

  他轻易不肯揭下面具,但也许是因为面具戴的太久,就已经忘了本来的样子。只有在大势将去的那一瞬间,才把狰狞凶狠的手段示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