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彷徨之刃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彷徨之刃读后感10篇

2022-03-21 09:31: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彷徨之刃读后感10篇

  《彷徨之刃》是一本由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50,页数:32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彷徨之刃》读后感(一):所谓彷徨

  看过一期被禁了的《奇葩说》,那一期的辩题大概是有两艘带着炸弹的船,一条船上有一万个人,另一条船上有一个人,岸上的人只可以选择救一艘船,那么应该选择救哪艘船呢?好像是从那一期节目我才开始真正领悟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是无解的。一个无解的问题,只因为大家站在不一样的立场,所以它需要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没法说对错。

用了三天时间读完这本书,讲真,心情非常不好。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是矛盾体:一个知道自己不应该杀人却无法忍受女儿被折磨致死而必须去复仇的父亲,一个肆无忌惮犯案完全不知悔改却会被少年法保护的无耻少年犯,一些心里希望父亲报仇成功却又因自己的身份不得不制止他杀人的警察,哦,还有一个不知道是惩罚还是保障的法律…

  《彷徨之刃》读后感(二):彷徨之刃

  感觉这本书评分没有解忧杂货店高也是没道理。可能大多数人更喜欢童话般的生活吧。但很可惜。我们生活在地狱里。

  据说当年这是也个真正的案件。未成年人多次强奸少女。最后因误杀被逮捕。当然因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缘故基本没受到惩处。我们国家的保护法其实跟日本也差不多。或者说发达半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基本是保持统一意见的。毕竟法不外乎情。在任何处罚时都要量相对较轻的刑罚。包括成人的法律。小的时候也觉得秦朝的法律很好。杀人的抵命。偷东西的剁手。强奸的阉掉。然而法律中的量刑是依据物证和人证。物证可能作假或者采集不到。人证可能说谎或有厉害关系。比如那个被快儿暴打的少年和之后的中井诚。在这个层面来讲法律是很公正的。另一层面呢。所谓防君子不防小人。像往桌子上放个手机。君子看到就当没看到了。可小人看到说不定就给顺走了。法律也如是。

  很多人都纠结于法律的不合理。那么是否能跟长峰一起自省下呢。还是像快儿跟敦也的父母一样。是有点忙对他疏于管教了。因为他要考大学所以让他自己去外边安静的地方住了。自己的孩子要什么什么没有吃什么什么没够还一味放纵吗。

  长峰从接到自己绘摩的死讯时的无助。到接到线索去敦也家找物证杀死敦也。再到后来的追杀快儿。心境也是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只是仇恨驱使着这具躯壳在行动。遇到和佳子他也动摇了。因为复仇是不对的。如果各自为营那还要法律有什么用。但凶手是未成年人。即便受到惩罚也是过于轻微的。而且这种恶劣的孩子真的会悔过自新吗。他们留下的泪水可是为了自己女儿而流的吗。不。这些自私的小畜生只是为了他们自己被人指指点点而难过而已。想到这里也就不得不亲自动手。至少能让快儿感受到被追杀的恐惧也好。如果自己女儿的死能换来一个失足少年的浪子回头也不算枉死。但最后眼看报仇无望。长峰又陷入了反思。绘摩的死真的与自己无关吗。

  故事的最后。长峰没能给绘摩报仇。初看之下觉得很不理解。还有和佳子这个人物的设定感觉很牵强。先说长峰。长峰杀敦也是属于误杀。量刑的话比较轻。而且从伦理角度看也是比较能接受。后来准备杀快儿是蓄意谋杀。属于比较反人类的行为。最终虽然长峰没有手刃快儿。但保全了长峰作为人的完整性。和佳子应该也是遵循这种价值观行动的。借用组长的话。这应该也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彷徨之刃》读后感(三):人性之恶少年时

  不知道作者写的时候灵感是什么?我一下就想到了当年日本那个令人震惊的虐杀案。几个少年绑架了一个少女,囚禁在郊区的房子里,虐待,性侵,最后少女受尽折磨死了,好像还被浇筑在水泥中。最后的结局我不记得了,总之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因为少年法的保护,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没有悔悟。

  还想到了一部电影《伊甸湖》,讲的是一对夫妻去湖边度假,期间和几个少年起了冲突,后来少年虐杀了男主,囚禁了女主,虐待性侵。女主费尽千辛万苦逃了出来跑到镇上,求助的竟然是少年们的家人。结局可想而知。

  少年的恶令人觉得恐怖的地方在于无知,他们犯罪的原因和初衷都令人觉得震惊。就如书中所写,他们不过是为了追求刺激,就像是个孩子找到个玩具一样。不过是把少女当作性玩具。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后果,即使是在逃亡也不会反省悔恨。他们根本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在他们的世界中一切只有好玩不好玩,没有对与错。所谓的少年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过是他们逃避制裁的保护伞。

  少年的恶和他们的父母不无关系。总听到人袒护自己的孩子时说,他还是个孩子,懂什么。书中犯罪少年的父母也是这样,一味的袒护自己的孩子,觉得坏事都是别人孩子做的,自己孩子都是被带坏了。呵呵。

  以暴制暴不应该被推崇,但如果坏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那的确是应该有人来做最后的判决。这世上根本不存在幡然醒悟,改过自新。恶是人的本性。

  这本书不同于东野圭吾其他的作品,书中的内容太沉重,也太复杂。它揭示了太多人性社会命运的东西。每个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都面临着选择。长野在复仇的时候也在彷徨,和佳子做的也不能说是错了。甚至最后开枪的织部也无法令人怨恨,毕竟他只是在执行警察的职责。

  这本写的很好,扣掉的一星是因为内容太沉重了,负担不起。

  《彷徨之刃》读后感(四):随想

  去年就有一个女孩在我们讨论理性逻辑和强盗逻辑的时候,跟我说这本书,说真的不能以暴制暴么?

  一开始读到长峰看到女儿受凌辱的录像的时候,恶心感上涌,真切体会到了心痛和恨得切齿的感觉,不免要问:真的不能以暴制暴么?

  不希望长峰被抓的心理和文本中的很多人一样。直到最后,他举着枪的时候说“绘摩,爸爸要开枪了”的时候,不免还是哭了。

  可是,就算如此,再回头来回答前面的问题,仍是那句话:不能。不认同民宿里一家三口中的那个妻子的观点。

  只是,如果我卷入其中,不管是在长峰的位置上还是在和佳子的位置上,我都会随着我的感情去行事。所有的暴行都将受到惩罚这个原则并没有变,人却因为情感而可能会有不能活的理由。所以长峰选择复仇之后自首是我所认可的。他爱他的女儿,同时是那么认同人类理性和秩序的一个人。

  《彷徨之刃》读后感(五):迷失在刀刃上的正义,彷徨之刃

  彷徨之刃一口气读下来,不觉有乏味无聊的节点,分散点多但集中,每一个节点都有作者要叙述的意义,看完之后也让我开始产生了这样的思考――

  1.未成年保护法究竟有那点自信能让未成年罪犯改过自新?

  2.无所畏惧的孩子坏起来有时候比成年人还恐怖,未成年保护法是发挥了作为未成年保护膜的作用大点,还是它能让未成年人犯罪更有持无恐的作用大点呢?

  3.文中父母的态度及其对孩子的不作为放纵的养育方式,不也是让孩子走上歧途的一大祸根吗?

  4.除了要认真审视未成年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罪犯父母是不是也应酌情考虑惩罚。

  5.城,这个在文中胆小怕事又被威胁的男生,让我既同情又恨,同情他的遭遇,恨他向恶势力的唯诺是从,虽然没有亲自参与,但只求自保的他(从头到尾都只考虑自己)也做了不少间接性恶心的事。而城往往却是这社会中的大多数。

  6.因懦弱而使自己成为恶霸泥坑中的人,是他的错吗?是他的懦弱的错吗?

  这是社会对恶打击力度之低的错,更是对弱者保护力度之低的错,这正也是恶人肆意横行的利器。

  7.有些人作恶,并不是因为恶,而是因为它对恶的畏惧。

  8.法律维系的是什么,不是善不是正义也不是公平,是社会的稳定。

  东野圭吾的小说总是这样,立意深刻,不论是否推理逻辑类型,都总能让人陷入深思。

  《彷徨之刃》读后感(六):〔乐鹿书阁〕——无奈但又无可奈何

  读了那么多东野的书,我也曾想过,东野之所以是东野,是因为他有着拨云见日,直指人心的能力。

  我们的人生也许不会发生这种悲伤的故事,但总是有这么一种情况的存在——无奈却又无可奈何。

  书中,长峰的女儿绘摩惨遭厄运,引起了一连串蝴蝶效应,长峰带着仇恨前去复仇,中井诚在再三斟酌下选择了弃暗投明,警察想帮助长峰执行正义却又不得不受制于法律。

  我们的人生不正是如何,总是遇到一些难以抉择的事,也许我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又难以选择。我们犹豫,我们彷徨,我们孤独。在漫漫人生路中不知何去何从。

  而恰恰,在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选择之后,又会后悔,希望重新选择,可就算再来一次,我们一定也会后悔。

  其实选择的背后是相同的两扇门,也许他们会给你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但无论如何,都没有违背你的本愿。

  当我们遇到选择时,也许你会犹豫,你会迟疑,会不知所措。这都无妨,重要的是,事后不要后悔,要坚定原来的选择,不只是因为时间无法倒流,更是因为那是你的心中所想。

  如果一个人,连本心都不无法坚守,终日后悔,那他的人生肯定不会出现彩虹。

  做人的诀窍不在于果断,而在于对自己内心得坚守,使自己不会不攻自破。

  2017.6.21

  大鱼海棠

  《彷徨之刃》读后感(七):赎罪?

  看完这本书,心情非常不好,想起了之前的复旦投毒案,和近期的校园霸凌事件。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法律是对犯罪者的救赎,但方式有待商榷。

  作为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的面目特别是刑法的面目从来就不应该是含情脉脉的。不论他所针对的对象是谁。特别是在涉及到一些能对别人人生做不不好的犯罪行为上更加不能含情脉脉暧昧不清。对犯罪者的宽容就是对受害者和潜在受害者的残忍。有人说死刑并不能降低犯罪率,而且受害者已经受害了,所以何必让一个可能能改(wei)过(suo)自(yu)新(wei)的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呢?所以死刑并没有意义。

  而我却从来不这样认为。人从来都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才是最好的救赎。付出相应的代价并不代表就不能改过自新(死刑除外,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中国目前的少年儿童保护法其实已经有些过时了,面对一些猖狂的小孩显然法律之内已经看不到正义了。

  《彷徨之刃》读后感(八):好书推荐《彷徨之刃》 东野圭吾 著

  写了书评|《彷徨之刃》 东野圭吾

  目前看了东野圭吾的两本悬疑小说,一本《彷徨之刃》,一本《白夜行》,之前看有人到推荐,东野圭吾喜欢并擅长将社会问题细化到情节里面表现出来。是的,确实是这样。

  这本《彷徨之刃》翻到最后一页,我才明白书名的由来。那是道德线上忐忑的彷徨,良知深处迷失的彷徨,人性泯灭后对“活着”两字意义的彷徨,然而站在制高点的“法律”将如何做出裁判?

  故事背景在日本经济大萧条时代,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都充斥着泡沫经济下的雾霭里。妙龄少女遭到杀害,惨绝人寰。(我不剧透!我不剧透!!我不剧透!!!)书中多处铺垫了造成这一些社会惨案的原因。社会、家庭、学校等。我觉得家庭是重中之重,每一个人从小生长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下,每天耳濡目染怎样的熏陶,这些都会长在他的骨头里,渗透在他的血液中,而这些跟金钱无关,跟爱有关(虽然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而学校是另外一个地点,教育体制下的不管是好的坏的全部由此输送,输送的途径就是教育体制下的教师职业人员。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一高中生在课间下象棋被老师劝退离校,高中生回家后竟然跳楼而死。何等震惊!!!作为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无仁无德,否则何至于此?对于学生(高一应该15岁)无基本的生命概念,更不要提正确的三观。可见,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某些基础教育的核心却来越偏离了本质。(哦,这里有点扯远了,回来!)

  书中重点部分是有关日本当时对《少年法》的无助以及痛恨下的无力。以下一小段是根据某论坛中有关当时《少年法》改革前页的一些事项整理,仅做参考和背景了解:

  少年犯罪法规定:少年犯要移送家庭法院审理。少年院而不是监狱,给于惩戒、教育和矫正等“保护处分”。17起14岁以上少年杀害自己父母未遂的事件,少年法“刑事处罚优先”改为“保护处罚优先”强调对少年犯的保护和矫正。重点着眼于少年罪犯日后能顺利重返社会。对媒体报道和发布少年罪犯的姓名、照片等个人信息也一直十分慎重。日本法律规定20岁为成年。2000年针对少年犯恶性犯罪的问题日益严重,处以刑事处罚的最低年龄从16岁降低到14岁。规定对判定无期徒刑的未满18岁少年处以10年-至15年有期徒刑。 “对不起”三个字作为少年犯有心悔改的参考。国家独占了刑法权,居于强势位置,法律的天平重重的倾斜在凶手一方。

  前段时间在看《日本简史》,但开了个头米有继续下去,看完这两本悬疑题材的小说后,准备重新翻看《日本简史》,结合之前的《晓松奇谈》深层次的了解下日本这个国家,对这个国家真的有太多疑惑。

  基于小说,我想起前一个月,微博中一个话题提议将少年刑事年龄降到14周岁,由于校园欺凌案的频繁发生,欺凌者态度之恶劣,行为之惨绝,叫人愕然。青少年生理的发育已远超智力和心智的发育,教育之所以为教育,不仅要教而且要育,育为有用之人(我又要鸡汤了,啊啊啊神烦~)社会快速发展的洪流中,我们势必会放弃写什么,然而最不能放弃的是未来,未来是什么,孩子就是未来,然而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任重而道远吶。

  最后再剧透一小丢丢:结果你想象不到,然而书中的故事怎知没有被社会现实所左右呢,我听了一个书友的提醒说,商业社会吗?所以结局真的有的出乎意料!(鄙视脸。。。)

  《彷徨之刃》读后感(九):多少人敢做长峰?

  带着对日本青少年法的无语以及对长峰复仇成功的期盼看完了这本书。结果让我失望了,长峰没有如愿成功复仇,就差一步,最后一步。小说的最后,几名警察讨论神秘告密者的行为是否是正义,其实我觉得最终指向的是——长峰的行为是否正义,而警察组长的回答让我知道了,其实他们中有人是支持理解长峰的,那是否是为了向大家说明长峰为了女儿复仇的行为是正义的?我希望是这样的......

  长峰,长峰,长峰,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值得被尊重的形象高大的父亲。在长峰为了被菅野快儿与敦强暴至死的女儿复仇的新闻被公开时,就有很多人表示能够理解他的行为,小说里那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在和佳子家的Crescent民宿里,一对夫妻在早上吃饭看到长峰的新闻后开始讨论,女问男如果孩子被人杀了会怎么做,男的说会杀了他,女的回答,不仅要杀还不能被警察逮捕,为什么要为了那种混蛋遭遇第二次不幸呢。其实看到那里的时候,仿佛就看到了长峰第二次遭遇不幸的画面,因为他只是单纯的希望报仇,并没有考虑以后,但是这才更显示他对女儿的无私的爱。

  但是多少人会如长峰一样呢,敢这么不顾一切的去报仇呢?菅野快儿和敦也一共强暴了10多个女孩,但是都没有出现对他们追责的父母,一方面是可能是因为那些女孩因为自己害怕没有告诉父母,但另一方面又显示了那些父母的不负责任,有些可能明明知道孩子遭受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就是没有去追究。而长峰,他做了,为了女儿他杀了人,还要带着被全国通缉的罪行继续去杀另一个人,这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气。

  和佳子这个角色,最开始我以为她是一个单纯的为了显示社会对长峰行为支持的存在,但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最终的最终她没有支持长峰。其实她与那个说出为什么要为那种混蛋遭遇第二次不幸的女人一样,后者想复仇,也又不想生活有更大的不幸,但是希望杀了人又不被抓到的想法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所以,和佳子看来,长峰失去女儿已经很痛苦了,若继续杀人,罪行就更重,还要在牢里呆上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更加划不算了,所以她不能看着她选择一条更加艰难的路走,她得拯救他。在我看来,和佳子的存在,是为了更加衬托长峰选择复仇道路不易的存在。

  长峰虽然最终没有杀掉那个最该杀掉的人,但他已经做出了所有的努力。

  《彷徨之刃》读后感(十):谁之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彷徨之刃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