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10篇

2022-03-21 09:33: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10篇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是一本由吴俣阳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5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一):一影袭人动红颜 梅开三度尚留芳

  一影袭人动红颜 梅开三度尚留芳

  ——阅《听,那一瓣花开的心香》心中欲诉

  文/馆宜

  并非没有注意过有关大师梅兰芳的种种风流文字,并非没有品味过那些民国奇女子的绝代风姿,并非没有听闻清末民国那一段朝夕易日的诡变世道,然(且借用此书作者爱用的一字),举重若轻地只把硝烟做了戏台幕布、大师的锦羽芳名做了女子纯爱之心的配饰——这番功底已在《一种销魂是李郎》中窥见,也不枉费我耐下心来“阅”。

  初遇正值烟花三月,畹华的第一次登台就让身为女孩的王明华开始了一生的眷恋。王明华与梅兰芳是少年夫妻,对梅兰芳的爱使她对整个家庭和前程有着及时的觉悟和太多的背负。她为了他而呕心沥血,乃至绝育相随,不幸儿女双亡,最后缠绵病榻。

  刘喜奎的对他的爱恋同样始于舞台,有言道“男有梅兰芳,女有刘喜奎”曾是同样的风华绝代,想必她也醉过在他的无可挑剔的身段和如水的眼睛里。只可惜,拒绝过“皇帝”和总统的她也不得不拒绝了自己的所爱。使生如夏花之绚烂,可见缘生已灭,确实强求不得。

  不得不说福芝芳是个幸运的女孩,第一次和他相见她才十五岁,成为他第二个妻子时也才十六岁。这是怎样一个如花的年纪,既遇到暗自倾心相许的人又可以堂堂正正的嫁给他,一直相伴到老。在她的畹华的爱情中,至少一路走下来,她才是走到最后的人儿。

  而孟小冬纯真的爱被淹没在滚滚红尘的浮渣中,最是造化弄人。秘密的婚礼和血案本就不是她的全责,谁曾想到作为梅兰芳的第三位妻子,能真正快乐无瑕的时光只在最初的缱绻呢!也许,哄闹和撮合这样一个轻率的开始就注定了不能拥有深到骨子里的爱,那么些场次间的交唔也抵不过家中的经年相守。

  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女子内心的花儿盛放了又凋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如何给予她们有限的时间与爱情,固然离不开梅兰芳的陪唱和对手戏,然而或坚忍、或任性、或等待、或理智、或天真、或倾心而无悔,爱情中女人总能给出最芬芳的自己。读吴俣阳的书不免有种轻轻踏行在一路铺满被雨露沾湿的蔷薇花花瓣上的错觉。

  常常难以将文中对事件的交代和情意的抒发截然分开,往往是在喜怒哀愁的心绪情怀中推演着女人们的命运,在命运的变化更迭中又痴缠着她们的喜怒哀愁。恰似在品味一段又一段意识流的爱情物语,浓浓的情语景语交融在一起,在一低头一回眸的瞬间亦可感受满怀的感伤和爱意。

  我想作者就是如此看重于女的心,女子的心又多为情生,该是情执不变或是相忘于江湖,该是问佛或是坚忍复出,可贵的是除了单纯的依托爱情,现在的我们似乎也并非无计可施。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二):稀世之才梅兰芳

  梅兰芳是一个稀世之才,一个中国奉献给世界的超级明星。在他精彩纷呈的艺术生涯之外,

  梅先生本人的人生故事,也和他演绎的那些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一样真实,甚至更为美丽。

  就梅兰芳一生所取得的成就而言,他无愧于一代表演大师的称号。他的艺术才华不可否认。我对他最早的一点了解源于我的父亲。父亲喜欢梅葆玖的表演,欣赏时总是顺便给我们讲一些有关梅兰芳的内容。这本书又让我增添了对大师的一些了解。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三):温润如玉如书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便让你,牵着我的手,把那一路风景,把那一路桃红柳绿,把那一路草长莺飞,尽收眼底,展颜一笑,了却婉转的思念。如若你偶然经过,请你转身,封闭耳朵,不要为我停留,永远,永远……

  总是在想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是世间事总是那么难料。爱,让她们相识;爱,也让他们相妒、相恨。然而,为了这样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男人,她们或是牺牲自己、或是退出情战、或是远走异乡,只为留给他一个最广阔的舞台。与其说他是她们的信仰,不如说是她们成就了这样一个璀璨的京剧巨星,抑或说,她们才是他舞台上最浪漫的主角。

  作者还附赠了梅兰芳的曲集,闲时读读体会一下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子所唱出来的曲集。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四):回想梅兰芳的舞台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便让你,牵着我的手,把那一路风景,把那一路桃红柳绿,把那一路草长莺飞,尽收眼底,展颜一笑,了却婉转的思念。如若你偶然经过,请你转身,封闭耳朵,不要为我停留,永远,永远……

  你以为这本书会讲梅兰芳表演的艺术,其实不然。这本书用华丽的辞藻介绍了梅兰芳与四个女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作者文风温婉,清新淡雅,但不考究,以倾世才华和悲悯情怀掀起新一波古典诗词阅读热潮,颇得花间词派余风,被年轻的女性读者推为“新花间派掌门——中国最美诗词解析第一人。”

  看过作者的另外两本新书《只有清香似旧时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相信这本书也可以让梅兰芳更加的完美。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五):听,那一瓣花开的心香

  十数年寒窗苦读,十数载饱经沧桑,苦寒之中闻得那一瓣心香。这便是我眼中的吴俣阳。

  我一直在想,从最早接触到的“何陋之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到而后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到“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如此之多的古之先贤、千古名篇在给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愚以为,中华五千年的文人,都在阐述着两个字:傲骨。刘禹锡的《游玄都观》中狂妄的写下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二句,于是因此获罪。数年之后,他再次回到京城述职,便又写下《再游玄都观》,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让人着实有些哭笑不得。未能出乎所料,刘禹锡再次因此获罪。如今之人恐怕总是难以理解其中滋味。在这个充斥着功名利禄的年代中、在一个个醉纸迷金的城市里、在一幅幅虚伪做作的脸上,刘禹锡式的倔强或许再难看到了。更多更多的人总是会觉得这样的方式或许有些过度的迂腐了。于是,越来越多的妥协便随着这样的价值观滋生。可悲的是,随波逐流永远会被宇宙的浩瀚埋葬;可叹的是,追逐了一生的功名终将化为尘土;可怜的是,浮华的背后永远隐藏着仿佛注定般地迷茫。我想,他们大约少了几分果敢、少了几分执着、少了历经沧桑后的淡淡然、少了几分刘禹锡式的倔强。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的后面曾经写过这样的一段话:“…于是我想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质,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这句话看似简单,其中道理也似乎早被大家弄的不能再透了。可是一个人想要能够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地方,又谈何容易呢?王小波对于将思想熔铸于语言之中的能力定是超越凡人的,当他找到了那片属于他的天地,竟然发现这片看似逼仄的地方有着随意让他翱翔的空间。你可以说是文学之后别有洞天,也可以说是王小波自己豁然开朗。但结局就是一个戏剧般的成功。

  梅兰芳有他的那片天空,在那小小的舞台之上,看着所有的人为他的一言一行疯狂,那从小的苦痛、挣扎似乎早已抛诸于脑后了;王明华、刘喜奎、福芝芳和孟小冬也有这样的一片天空,那便是闪耀在舞台上的梅兰芳,谦恭于生活里的畹华。王明华的果敢、刘喜奎的深沉、福芝芳的清澈、孟小冬的轰轰烈烈。她们疯狂的生活在吴俣阳为她们创造出的恬静世界中,以体现吴俣阳的疯狂。这是一种类似轮回的迷惘。

  我是个容易自卑、懦弱到极点的人。以至于迷迷糊糊二十多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所幸的是,身边的朋友倒是很享受生活,当然,俣阳兄便是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他倔强的在自己的天空里翱翔,倔强的用他深爱着的方式去表达他深爱的东西。光这一点,或许便是我今生无法企及的高度了吧。

  回头看了看,前面仿佛写了很多废话。再想一想,却又不尽然。我想,正是因为俣阳兄有着一份这样中国文人式的傲骨、刘禹锡式的倔强、王小波笔下的所谓“天空”,方能成就今天的吴俣阳。而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人,方能写出如此纯粹的文章,将四个女人的疯狂的世界用一种恬淡的方式表达出来。到底是疯狂还是恬静,我想,在书中你很快能找到答案。我想,我已经找到属于我的答案了。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六):书名不错文辞也不错~

  书名吸引了我,于是在书店站了半个小时,几乎看完了这一本书。

  繁华落尽,缘分骤然终止,无从解释,无从追究,就连告别,都带着无声的隐忍。于是,所有的心痛,只能在苍白的文字中释放,然后,眼睁睁地看着时光,把曾经的美丽辗碎成尘,仿佛所有的美好,就在转身的那一瞬间分崩离析了。

  季节刻板地敲开四季的轮回,已是初春,他却不在身边,而冬天的寒冷延续漫长到无法企及春天的暖,那纷纷扬扬的雪,冰凉指尖,滑过张张泛黄的笺,漠然凝固了时间,却原来,所谓不离不弃的情感仍是经不起尘世间的任何细微的颠簸和考验。

  书的文辞很美,读完感觉给自己上了一堂散文课似的,呵呵。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七):浓情梅兰芳

  试读了下,还不错,一句句优美而华丽的语言仿佛梅兰芳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眼前,引人遐想。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斜倚纱窗下,仿若有天际传来的千年箫声,在耳畔萦绕回旋。泪光盈盈里,水袖轻扬,弹指一挥间,前生的一帘幽梦已经遗落在尘世里,清瘦为千千心结、恋恋清歌。

  柔情缱绻、细语呢喃里,他说,要约她共赴一场红尘的浪漫,在人间四月天水墨画般的烟雨季节,于是,灿烂的笑意便萦绕在了她的眼底眉间。只为了那一句约定,她在刹那间醉了心弦,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就连依然料峭的春寒,似乎也在瞬间变得不再那么惹人讨厌。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八):大师梅兰芳

  我感兴趣的是那个女人的命运,记得在读库看过一篇纪念孟小冬诞辰百年的文章,我对京剧不甚了解,可这执拗的“冬皇”竟让我心生敬畏,梅孟之间的情思远不像故事里那么短暂而决绝。听说这个执拗的女人直到老房间里只有两个男人的照片,一个是恩师余叔岩,一个是旧爱梅兰芳。“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同心而离居,忧伤而终老。就让前半生的繁华旖旎如同雨露滋养她后半生的枯白冷寂,往事,也不过就这样白发苍苍去了。”只可惜游龙戏凤最终也不过一场空欢,故事里仿佛更为戏剧化,芝芳说梅郎是座儿的,他不属于我们。可当年的纠结岂是只言片语就能道尽,其中之苦只有冷暖自知。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九):梅大师的情感~

  一直对京剧不太感冒,尽管是我国的国粹,但总觉得听不太懂不能理解其精髓,但是对梅兰芳这个人的历史还是很感兴趣。

  读此书,不光是可以了解到民国的一些历史,还能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和情感。

  要想成为一名戏曲艺术家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原来梅大师除了唱戏,国画也画的非常棒,英语也很牛,原来他是付出了那么多艰辛才成就了日后的成功。

  个人认为是一本不错的戏曲情感书,对梅大师感兴趣的朋友也可看看。

  《粉香情浓三尺戏台》读后感(十):回想梅兰芳的舞台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便让你,牵着我的手,把那一路风景,把那一路桃红柳绿,把那一路草长莺飞,尽收眼底,展颜一笑,了却婉转的思念。如若你偶然经过,请你转身,封闭耳朵,不要为我停留,永远,永远……

  你以为这本书会讲梅兰芳表演的艺术,其实不然。这本书用华丽的辞藻介绍了梅兰芳与四个女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作者文风温婉,清新淡雅,但不考究,以倾世才华和悲悯情怀掀起新一波古典诗词阅读热潮,颇得花间词派余风,被年轻的女性读者推为“新花间派掌门——中国最美诗词解析第一人。”

  看过作者的另外两本新书《只有清香似旧时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相信这本书也可以让梅兰芳更加的完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