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10篇

2022-03-21 09:34: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10篇

  《杜月笙传(上.中.下)》是一本由章君榖 著 / 陆京士 校订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0元,页数:123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一):杜月笙传 读后感

  在较为周全地了解杜月笙的人生经历之前,对他的粗浅印象,无非是旧日上海滩上一个曾经权势滔天的黑帮老大而已。章君榖的《杜月笙传》洋洋数十万字,却似乎勾画了一个颇出乎意料的形象。

  这本书完完整整读下来,没有特别深的感受,或许只是出于一个不豫半途而废的信念而已,暂且把读书过程中一些零零散散的想法记录下来,以备日后的查验。

  第一点想法在于,作为一位立足于台湾国民党政权的作家,章君榖的写作很好地诠释了“立场”一词。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立场的人通常有十分不一样的观察与诠释,这有可能缘自其政治或经济方面的利益诉求,也有可能缘自其浸淫于内的文化语境,这一论断,实际上与“真理有阶级之别”的讨论应声同气,只不过现在的人多对后者的意识形态色彩与强权政治背景弃若敝履,或异口同声地指骂个不休,或保持着高深莫测的笑容,而忽略了其中残存的事实性因素。或许,这一论断的确需要做一个修改,但是我认为似乎更加正确的方向在于,我们不应该忽略掉“立场”在分隔的更为细小的群体或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中隐约可以把握到的共同的脉络。有的时候,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中,亦能表现出矛盾的“立场”,而有时候,甚至那些曾经以命相搏的个体、国家或民族,又给人仿若一体的感觉!于我而言,这些并非新奇的想法,但是这部传记显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比如,对于民国时期汪寿华被国民党当局以及杜月笙的势力坑杀于枫林桥这件事情,大陆的语调无不是痛陈其野蛮与反动,而章君榖则主张,若非如此,上海也必将因为扩张中的共产党势力对帝国主义冒失的敌意行动而成为第二个汉口,上海的普罗大众也将因此而陷入一场无妄的腥风血雨中。抗日战争之前共产党的行为模式,大陆其实也并不讳言,以李立三和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确执行的是一种类似于红色恐怖的行动方针,武装起义、武装暴动、武装暗杀……那个时候的共产党,似乎并没有长期地沉入社会底层做教育与动员的工作,而是一味地想依靠武装力量实现上层政治权力的更迭,这倒不是因为他们认为群众基础不重要,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所信仰的理论过于自信,对近代中国的现实状况的认识太过粗砺,他们相信上层政治权力的取得,只不过是顺应了历史与正义的必然。只是他们如此地急切,甚至“不择手段”,在当时的情境之下,确实很难得到既存政治与军事力量的容忍,以及民众的一般理解。也许,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速度太快,没有这样一个合宜的环境可以让理想慢慢地成长,也许,政治权力的争夺可以先于社会的认识与改造,它们并非有一个确定无疑的先后顺序。不论如何,当我们做出评断时,情绪或定势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影响因素,较为全面地了解事实,应该是不辍的追求。

  第二点想法在于,看了章君榖的书,忽然觉得自己好没文化,不但许多字识不得,许多词许多典故也不得其意,近代那些声名卓尔的文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上都有一定的造诣,不似现在的我们,已经完全淹没于日常用语的海洋,当然,研究的专门领域有自己的行话,特定的亚文化群体也有自己的文字习惯与语言风格,但是那种沟通数千年文明的雄浑大气、纵横捭阖之意毕竟是失却了。有时候我在想,一个承继数千年的文明,留给后代的究竟是怎样一份遗产呢?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或许正是这经历了漫长思考与历史淘洗所遗留下来的,对世对人的一份洞悉一份豁达一份雄浑宽厚的心境吧,可惜我们慢慢地回不去了。

  第三点想法有点勉强,因为毕竟是杜月笙的传记,如果单是上述感受,似乎对不住他的煌煌名声,毕竟,杜氏月笙,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上海历史产生了不小影响的重要人物。但是连我自己也觉得奇怪,通篇读下来,我对这个人确实没有什么感觉,看到的只是他的人情练达,他留下了些什么呢?起码现在的我还不知道。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二):上海大流氓杜月笙——读《杜月笙正传》

  楼书评6:上海大流氓杜月笙——读《杜月笙正传》

  文/秦少油

  正史记载之外,中国一直有一个地下社会的存在。

  明代的朱元璋当过和尚,红莲教白莲教,这些,我早在小时候就听过了。长大后,也有历史老师念野狐禅,称,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也都是帮会出身。我那时还不信。

  等我自己读《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时候,我才真正知道,连我们的毛zx也都争取哥老会。哥老会,我外公当年就打过交道,据外公说,也无非就是一方恶霸势力,有的,还不一定混得好,但总归是一个组织。有组织,便有能量。有能量,便会为一般人所瞩目,所敬畏;也就必然为政治势力盯上。

  昨晚和今早,睡意全无,因为徐铸成先生的《杜月笙正传》摆在案头,我已发愿,要读完它。前后两个小时总算读完。读完之后,闭眼一想:那个清瘦的长袍老者似乎端坐在我面前的八仙椅上,两边红烛高烧,底下西装革履长袍马褂者跪着行礼。这是属于20世纪上叶的上海滩的江湖故事,是一个“大亨”的气派。

  我最早习得大亨两字,却并非得自杜月笙,而上海滩的另一位大佬黄金荣。2002年左右,我正读高中,迷恋各种英雄人物如痴如醉。政治方面自然是希特勒一流,社会人物,除了金古武侠中的人物,就是上海滩的几位大佬。在县城板车书摊上,我第一次认识到黄金荣。10元,厚厚一本《黄金荣传》。麻皮金荣的称号深入脑海,而杜月笙,张啸林,也一并记住了。后来还从同学那里搞来一本张啸林传,也读了。

  真向往那时代啊!动不动斧头砍,女人来,对青春期的我,这种意气,吸引力大得惊人。如黄金荣,手下弟子1万多,这是何等的声势。当时处处不如意的我,也许正从这书里找着一些快乐呢?书可以疗伤,可以救人,也就是这方面说的吧。

  但,我终于是忽略了杜月笙。直到此时,我才知道,上海滩曾经能量最大的人。不是黄金荣,不是张啸林,而是杜月笙,“上海滩三大亨”名头最大的就是他!据徐铸成先生讲,那最威武的人,不当称为大亨,而应该是“闻人”。

  所以这里要说的上海大流氓,文雅的说法是——海上闻人杜月笙。

  流氓,在我们平常的思维中,是泼皮无赖,是暴力手段,是黑心肠,是无道德可言的社会渣滓。但是杜月笙,却给我们除了一个难题?大流氓是怎样的呢?

  1936年,《大公报》上海版出刊,没想到,3天之内,一份报纸也没上街,都被竞争者收购了。总经理胡政之无可奈何,只得通过法国某通讯社的张翼枢,请杜月笙帮忙。杜答应以他名义宴请大伙。那晚,上海《申报》《新闻报》等大报负责人都来了。席间,张致辞:杜先生说,《大公报》创刊,希望大家多多帮忙。第二天,上海街上的报摊就可以买到《大公报》了。

  这是流氓的能量!而流氓的能量如何得来的呢?在杜月笙还是十六铺一代小流氓“水果月生”时,他自然要带人打砸抢,要亲自上阵。不过等到他通过“签子福生”拜黄金荣为师的时候,他就开始发达了。也无需亲自敲诈勒索云云。

  在黄金荣因为戏子与卢永祥的儿子发生争执,后被捉了之后。杜月笙出马,让双方和解。从此杜月笙独立山头,俨然成为上海滩第一大流氓。

  他能够一生无大辱,与为人处世方式不无关系。第一,弟子多而好,万墨林、郑京生等人,都是一等一的徒弟。第二,出手豪爽,善于养士。他的门客实在多,连杨度都在其中。第三,他善于利用政经关系,与国共两党都有交道。第四,会做慈善,守财有道。后来甚至兼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1888年生人中元节生的杜月笙,30多岁扬威上海滩。1938年去香港,四年香港。1941年底,去重庆,在重庆,与洪帮的袍哥有小冲突。战后返回上海,则逐步进入低谷。当选上海参政会议长,也要被蒋介石指派的潘公展取代。杜识得历史大势,在蒋经国打老虎时,他保护儿子,云四行纱厂等也囤积货物等,那是孔祥熙儿子孔令侃的地盘。后来的一幕《建国大业》重现了,蒋经国作罢。

  1949年后,杜月笙避居香港,在香港与孟小冬成婚。1951年去世。孟小冬,是余叔岩弟子。据说,余派弟子,得真传者只二人,一是张伯驹,另一个就是孟小冬。风烛残年的杜月笙在香港,就常和孟小冬一起唱戏。

  如今,那巍峨的杜家祠堂烟消云散了,而青帮洪帮在中国大陆,也应该绝迹了吧。但帮会的势力,地下社会的能量,与上海滩比较,似乎不遑多让。徐铸成先生的文笔可以记载当时,而我们却无法记载今日。真是记者的悲哀,也是时代文字工作者的遗憾。(秦少油)

  今日的江湖大佬是哪些人呢?读《杜月笙正传》,读者当学得那份鉴别眼力。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三):《杜撰》

  《杜撰》

  每一個人的歷史,都是他自己在寫。

  杜月笙的歷史,自然也是杜月笙自己寫的,寫了六十餘年。杜月笙寫杜月笙,毋庸諱言,自然杜撰。

  杜月笙讀書少識字不多,素來與筆墨無緣。所以,鮮見書信,更無日記。因為,他與挎著菜籃子在馬路邊上直奔測字攤找人代修家書的小娘姨老媽子無甚不同,祇不過,替他代筆的人多,還都算頗有些個名頭。

  故而,杜撰無文本。

  章君糓撰寫的《杜月笙傳》,當然,祇是世說杜月笙的百衲本,幸虧章君糓不辭辛勞遍訪杜門故舊,文筆也頗為實在。因此,杜月笙抽鴉片沒有被寫成抽雪茄,杜月笙打麻將沒有被寫成打橋牌,即便是大先生身邊的女人,雖然是未寫起居註,然而,卻也是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明明白白的,一個也沒有拉下。

  欲讀杜月笙的本事究竟,畢竟難覓杜撰。然而,章君糓的《杜月笙傳》,卻是頗有可尋味之處,尤其有兩個情節:一曰杜門謝客,大先生的一樁坍臺事:一曰杜絕後患,大先生的一樁爭氣事。

  此乃是杜月笙的杜門謝客,坍臺事一樁。

  世說沒有文化的杜月笙,一廂以打打殺殺起家而著名。自然,若與汪兆銘相比,文不及人家有《雙照樓詩詞稿》之風雅,武不及人家有刺殺攝政滿清的醇親王載灃之壯烈。然而,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杜月笙拒絕了日本人的勾搭拉攏,不圖眼前富貴,以民族大義為上,一身輕裝簡從,由上海灘的公和祥碼頭乘坐英國郵輪「阿拉密司」號悄悄地出走香港。爾後,遙居半島與國人同仇敵愾,運籌滬上門下三千,著實是刀光劍影,令土肥原之輩頭疼不已。

  此乃是杜月笙的杜絕後患,爭氣事一樁。

  坍臺事一樁-杜門謝客,杜月笙硬是落了個江湖之輩的名頭:爭氣事一樁-杜絕後患,杜月笙卻是絲毫不沾國人惡罵,那漢奸二字,一頂帽兒恰好拱手送與了汪兆銘之流。

  當然,所說的杜撰,本無文本。不過,讀一讀章君糓的《杜月笙傳》,大先生的某一面側影還是依稀可以見得。是為記。

  -ZY.S. 2011-April-16,滬上「南石軒」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四):《杜月笙传》:绕不过的杜月笙

  转一篇书评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933642/

  《杜月笙传》:绕不过的杜月笙

  传记的成败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三册《杜月笙传》,来自台湾传记文学的版权引进,经过必要的手术处理。我咨询了编辑,让人忧心忡忡的删节整容并不多,至少不足以妨碍阅读和事实还原,被删改的大多是饱含感情色彩,明确贬低一方的措辞,也就是在程度上起到渲染的词句。这样看来,删节也有间接的好处,因为原书写作时有很浓厚的说书评书色彩,当然,我不是指事实构建上像评书那样进行天马行空的详实虚构。

  杜月笙何人,想必人人都知道。旧时代的经历者,无不听说过上海滩杜老板的威名。或者,在新政权成立之后,杜月笙的一切所作所为都会被当局作为旧社会的累累罪恶来教育人们,反复让人们忆苦思甜。你瞧,人民政府雷厉风行的铁血政策,将延续千百年来的地下帮会江湖一举摧垮,而这个庞大的组织代表着旧社会里暗无见天日的一面,孳生着遍布天地的蚊蝇虫蛆。

  时代的片场再往后拉,人们会在地摊上读到数不胜数的与杜月笙有关的书,此时的人们是把他归入上海滩三大亨这群体来猎奇。四九年前的上海滩,号称远东巴黎,不仅是西方世界各色职业人物的冒险乐园,也是中国人最便利跟外界建立合作、接受外来信息的地方。在这么一个风云交汇的地方,又逢一个跌宕起伏的大时代,于是三教九流们在上海演绎出无数的传奇故事。对于生活在日臻成熟的中央集权制下的后人,家国命运和个人爱恨情仇交织出来的刀光剑影、觥筹交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故事宝藏。1980年的上海电视剧《上海滩》重新唤起全社会的记忆或者曰好奇心,1993年,电影《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续集《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是明显给杜月笙做传,虽然所有当事人主角都套上了谐音或近音的化名。

  当杜月笙已经成为野史写作的一个热点对象时,阅读者们对他形成了一个新的共识,流氓为非作恶的形象退场,他的发家史成为中国特色的成功学一个活生生案例。人们更是羡慕他作为枭雄叱诧风云的一面,尤其是在多种强权势力之间进出自如,平衡好各种关系。

  在国内图书市场林林总总的杜月笙传、大传、全传、正传、密传、秘闻里面,我觉得还能堪读的只有徐铸成的《杜月笙传》,但经历反右文革劫后余生的徐铸成,已经胆战心惊,写作难以避免带有强烈教化色彩的红色补丁,徐铸成在前言里说他写传记的主要意图是“让不管有无昨天经验的广大读者,更加珍惜今天,努力创造分外美好的明天。”时值1981年11月。

  章君榖的三卷本一登场,有屠龙宝刀亮相武林的味道,其他跟杜月笙有关的传记,都倏忽成为浮云。甚至可以泄愤地说,它让各路抄袭拼凑者原形毕露,那些被反复折腾炒冷饭的轶事、秘闻,无非是作者早早占有台版书,随便摘选一段内容出来。

  章君榖的文笔很精彩,全书有大量的对话和心理描写,从形式上看像师东兵的闭眼想象,同时他将杜月笙完完全全美化成为圣徒保罗的完人形象。这是书为人诟病的地方。但是,站在章君榖的一边,解释理由也是理直气壮的,此书写作出版乃恒社的人筹资、找人,最后由杜的弟子审定,采访的大多是杜的亲朋故旧,说的都是毕恭毕敬的好话。又因为作者和受访者都身在戒严时期的台湾,所以很多地方只能隐晦表示。

  最不寻常的难处在于,杜月笙门下,包括他自己,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甚至很多人大字不识一斗,这注定他们无法留下日记、书信等文字物件。恒社中的健将,在孤岛台湾上几乎只能见到万墨林有像样的回忆文字出产。所以,身为新闻记者的章君榖,他搜集材料的唯一之道只能是提着收音机穿大街走小巷,耐心倾听别人的回忆。同时,帮会之事很多是见不得日光的,不像政府政策有公开的报道和记录,于是录音带成为了孤证。

  传主的成败

  杜月笙的发家史,从底层最落魄、贫穷的的人,一路闯关斩将,变成沪上达人,其间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从他出生到八岁,接二连三失去了父亲、母亲、小妹、继母,为了生计的他,从高桥乡下来到上海市区,从水果摊学徒做起。入青帮可说是改变了人生轨迹的一大转折点,但入帮人数多如牛毛,能混得像模像样的,着实不多,跟社会等级结构的金字塔一样,越往高处体积体积越小。

  杜月笙常强调人生要吃三碗面,情面、体面、场面。他的飞黄腾达之道,吃透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他靠娴熟的人际交往获得了他想要的,在获利的同时又不忘施舍救济。从乞讨流浪者到落魄的文人、政客,他都慷慨大方。杨度、章太炎、章士钊、黎元洪,莫不受过他的恩惠。这些钱,很大一部分来自他贩毒的暴利,但在当时,无论是各地军政府,还是各路枭雄,都加入此行当,军费、政府经费靠此滋润,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并称上海滩流氓三大亨,黄金荣为首,亦是杜、张二人的长辈、带路提携者。张啸林在抗战期间因为附逆,被戴笠除掉。黄金荣早早退隐江湖,剩下杜月笙在抗战期间可圈可点的表现。杜的作为,从组织别动队配合军统在日军后方骚乱行刺,到退至重庆后主持红十字会工作,算是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他门下的青年徒子徒孙们,在接受短暂仓促的军事训练后,就在上海南市和苏州河两岸与日军交战,乌合之众对抗精良的正规军,自然是以伤亡惨重彰显了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并没有就此卖脸面给他。以为上海市市长或者副市长职位顺理成章归自己的杜月笙,兴冲冲回到上海时,他吃惊地发现约好的欢迎仪式被撤销了,代替旗帜和花环的是“杜月笙是黑势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标语。这些行为都是官方安排的,虽然本书中为了避嫌,将一切怠慢杜月笙的罪责推到了背叛师门的吴绍澍,说已经身居上海市副市长的吴绍澍是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新贵。但以杜月笙纵横复杂的社交网络而论,假若没有政府更高层面的授意,吴绍澍哪敢这么做,也没有这行动能力。在本书中,杜月笙回上海后所遭受来自政府方面的种种为难,基本上由吴绍澍做了替罪羊,而吴的命运是在上海解放时营救史良,策反部分军队,投奔新政权,吴躲不过1957年和1966年,死于1976年,葬于八宝山。

  当黄金荣相应新政府的号召,亲自扫大街以示悔改姿态,并且不断地公开声称后悔、要改造、重新做人、将功赎罪的时候,杜月笙已经咽气归去了。杜死于1951年的香港,黄死于1953年的上海。黄金荣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正是镇反运动时期,以他的身份和地位,铁定是算作首恶。但中国政治的吊诡之处在于,当一个阶级被打倒清算时,位于顶端的人物往往能成为统战对象,被拉上一个无关轻重的座椅上赋予闲职,苦的是旧势力中的中下层人士。所以,黄金荣过得不算最惨,在他扫马路之前,尚有惨淡的体面。但作为本书中一大重点记录的历史片段——活埋汪寿华,杜月笙门下的两位执行者马祥生和叶焯山,在大军进城后很快就被押到沪西进行公审、枪决。

  躲避在香港的杜月笙,在国共两边都不得好,虽然双方都劝他回归自己的一方,也将其视作统战的一大对象,想借助杜月笙的威望来安抚民心、辅助稳定社会秩序。毛泽东派章士钊去劝他回国,章士钊反被杜说动,犹豫不决的章被陪同人员拉回国。杜月笙病逝,收到了民国政要和遗老们众多的挽联,身后的风光暂时遮盖了生前受到的排挤。

  其实,在个人私交之外,国共双方从骨子里都是反感杜月笙的,这边,新政权甫一建立成型,就开始清理反动会道门,其实“反动”这个词完全是个修辞上的累赘,因为一切会道门、一切官方之外的社会组织力量,都在清算的账单上;另一边,伴随着抗战的胜利,国民政府也明里暗里跟杜月笙为难。杜所领导的帮会势力,是对政府当局的一大挑战,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在挑衅政府的权威,在现代化的国家政治治理日渐成熟时,这样的非国家行为共同体面临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黄金荣和杜月笙的坐大,得益自他们身处多种势力犬牙交错的环境中,当国民政府收回上海租界后,欲图大一统的的中央权力开始将杜月笙视作绊脚石,而非大革命时期的得力助手。

  杜月笙,连同他的江湖时代,就此一去不返。

  成稿于2011-04-04

  《杜月笙传》(上中下)

  章君榖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年1月版

  供《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5月期

  经典语录

  1、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2、 吃是实功,赌是对冲,嫖是落空。   

  3、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效果,这才是花钱能手。   

  4、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   

  5、英雄不怕出身低,关键要有一个好脑子。   

  6、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 场面 情面。   

  7、对人必须诚恳,即使有人欺瞒我于一时,我总能以诚字来感动他,使他心悦诚服。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你们举一反三,方始可以谈交友。   

  8、杜先生还曾经对一个有文化的朋友说过:你原来是一条鲤鱼,修行了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呢原来是条泥鳅,先修炼了1000年变成了鲤鱼 ;然后在修炼500年才跳了龙门,倘若我们俩一起失败那你还是一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拉 你说我做事情怎么能不谨慎呢?   

  9、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0、杯中酒常满,桌上无虚席。   

  11、政府当你是尿壶(戆大)。   

  12、“我是一个中国老百姓,碍于国家民族主义,未敢从命”。——日本人想控制上海,想尽一切办 法、千方百计对杜月笙进行拉拢,杜月笙如是说。   

  13、 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杜抨击当时的国民政府。   

  14、“只要事体对双方有利,随时随地彼此密切合作,应该没有啥问题个”。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时刻。在美国国防部任职的罗斯福来华,策划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行动,专门去拜访了杜月笙,请求他对美国的情报工作给予帮助。杜月笙作了上述明确的表示。   

  15、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16、挨骂是假的,银子是真的。   

  17、小心得天下,大意失荆州。   

  18、人活在世上要靠两样东西,胆识和智慧。   

  19、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20、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存钱再多不过金山银海,交情用起来好比天地难量!   

  21、每月存款折上多几个零不算你有多少钱,花出去多少钱才算你有多少钱。   

  22、每个人都有床头金尽的时候。——杜月笙先生晚年在香港,为中国抗战.赈灾慈善做出巨大贡献,晚年依旧气度过人,毁掉所有欠条。   

  23、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24、事不要做绝,要留有余地。   

  25、君子我不怕,毛贼我不惹!   

  26、原来天底下最狠的不是我姓杜的,而是他姓蒋的(蒋介石)。   

  27、你个事体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好的,好!再会!   

  28、不好好交我不回浦东去。   (杜月笙十五岁时出外谋生,外祖母送他到半途之中的八字桥,如是说!)   

  29、我进攻的矛头直指五彩缤纷的十里洋场!   

  30.如果日本人利用租界打中国人,我杜月笙要在两个小时内把租界全部毁灭!   

  31、我就是靠两只手,一身胆闯出来的。   

  32、有希望,大家有希望,中国有希望。   

  33、江湖上有人找杜摆平事体时,杜淡定的说道:“闲话一句。”   

  34、做人不能当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结,谁都不跟谁一辈子。   

  35、不吸烟饮酒的人,大都是对自已严格要求的人。一般可托终生。凡迷恋“酒色财气烟”者,一定要小心。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五):《閑讀札記:互讀或釋其詳》

  《閑讀札記:互讀或釋其詳》

  民國十二年(1923年)春夏之際,已經不再是民國大總統了的黎元洪落難經天津而上海,幾個月裏頭,黃金榮偕杜月笙、張嘯林一儘地主之義。黎元洪與他的如夫人黎本危,當然亦是禮尚往來:

  「黎本危所致送的禮物,確很名貴,但是不登大雅,同時也毫無用處。原來那是一套精美的鴉片煙具,連同煙盤,全部純銀鑲鑽。黃金榮拿在手裏把玩再四,讚不絕口……」-章君糓:《杜月笙傳》

  這一位前大總統的夫人黎本危,送禮闊綽暫借不說,居然如此出格確是咄咄驚人。其實,這是與黎本危其人的出身,不無幹係的。

  黎本危其人,妾身許配黎元洪之前,原名危文繡(喻血輪:《綺情樓雜記》)。黎元洪身後,黎本危不甘寡居寂寞再度嫁他人,又改名黎文繡(劉成禺:《洪憲紀事詩本事簿註》)。梅開二度二易名,危文繡,黎本危,黎文繡三個名字,倒也不失飲水思源,所歷不棄,文字亦堪玩味,當得文繡二字。

  劉成禺的《洪憲紀事詩本事簿註》裏頭,録時人所言:

  「本危原漢口黑牌妓,黎大婦長齋不出,本危的操縱內外,結寵藏艶。近嵗挾遺資,住青島,與綢緞商結婚,易名為黎文繡云。」

  喻血輪的《綺情樓雜記》裏頭,亦有記述:

  「黎本危,本名危文繡,黎元洪寵妾,黎元洪死後,意欲改嫁,曾於《申報》發表詞作以爭女權,引起轟動。」

  「黎元洪如夫人黎本危,原為漢口南城公所妓女,元洪任協統時,嘗微服宿其家,旋脫籍娶歸。辛亥武昌起義,元洪任都督,本危嘗綰髙髻,參加婦女運動。」

  黎本危,祇是一小女子爾,早先出身低微,亦是無柰,後有婚嫁也是當然。述者聽聞說及,亦有間接與直接之區分也,市井小報之文化口味,其時已盛行矣。劉成禺與喻血輪側重不一,在各自書中說及黎本危之事尚有多處,此處棄其瑣碎祇録些許,曉知來歷可也。自然,知曉黎本危其人之來龍去脈,黃金榮所得的那一套「純銀鑲鑽精美的鴉片煙具連同煙盤」,也就不足為奇了。

  章君糓的《杜月笙傳》,其實,遠遠不止祇是寫了杜月笙而已。百萬餘文字裏頭,大先生杜月笙與舊日上海灘之外,書中所涉及的民國事與民國人尚多。每讀此類書籍,多有置疑,有時候必須以他書互讀為註,方始得釋其詳也。是為記。

  -ZY.S. 2011-April-16,滬上「南石軒」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六):《杜月笙传》:绕不过的杜月笙

  《杜月笙传》:绕不过的杜月笙

  传记的成败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三册《杜月笙传》,来自台湾传记文学的版权引进,经过必要的手术处理。我咨询了编辑,让人忧心忡忡的删节整容并不多,至少不足以妨碍阅读和事实还原,被删改的大多是饱含感情色彩,明确贬低一方的措辞,也就是在程度上起到渲染的词句。这样看来,删节也有间接的好处,因为原书写作时有很浓厚的说书评书色彩,当然,我不是指事实构建上像评书那样进行天马行空的详实虚构。

  杜月笙何人,想必人人都知道。旧时代的经历者,无不听说过上海滩杜老板的威名。或者,在新政权成立之后,杜月笙的一切所作所为都会被当局作为旧社会的累累罪恶来教育人们,反复让人们忆苦思甜。你瞧,人民政府雷厉风行的铁血政策,将延续千百年来的地下帮会江湖一举摧垮,而这个庞大的组织代表着旧社会里暗无见天日的一面,孳生着遍布天地的蚊蝇虫蛆。

  时代的片场再往后拉,人们会在地摊上读到数不胜数的与杜月笙有关的书,此时的人们是把他归入上海滩三大亨这群体来猎奇。四九年前的上海滩,号称远东巴黎,不仅是西方世界各色职业人物的冒险乐园,也是中国人最便利跟外界建立合作、接受外来信息的地方。在这么一个风云交汇的地方,又逢一个跌宕起伏的大时代,于是三教九流们在上海演绎出无数的传奇故事。对于生活在日臻成熟的中央集权制下的后人,家国命运和个人爱恨情仇交织出来的刀光剑影、觥筹交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故事宝藏。1980年的上海电视剧《上海滩》重新唤起全社会的记忆或者曰好奇心,1993年,电影《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和续集《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是明显给杜月笙做传,虽然所有当事人主角都套上了谐音或近音的化名。

  当杜月笙已经成为野史写作的一个热点对象时,阅读者们对他形成了一个新的共识,流氓为非作恶的形象退场,他的发家史成为中国特色的成功学一个活生生案例。人们更是羡慕他作为枭雄叱诧风云的一面,尤其是在多种强权势力之间进出自如,平衡好各种关系。

  在国内图书市场林林总总的杜月笙传、大传、全传、正传、密传、秘闻里面,我觉得还能堪读的只有徐铸成的《杜月笙传》,但经历反右文革劫后余生的徐铸成,已经胆战心惊,写作难以避免带有强烈教化色彩的红色补丁,徐铸成在前言里说他写传记的主要意图是“让不管有无昨天经验的广大读者,更加珍惜今天,努力创造分外美好的明天。”时值1981年11月。

  章君榖的三卷本一登场,有屠龙宝刀亮相武林的味道,其他跟杜月笙有关的传记,都倏忽成为浮云。甚至可以泄愤地说,它让各路抄袭拼凑者原形毕露,那些被反复折腾炒冷饭的轶事、秘闻,无非是作者早早占有台版书,随便摘选一段内容出来。

  章君榖的文笔很精彩,全书有大量的对话和心理描写,从形式上看像师东兵的闭眼想象,同时他将杜月笙完完全全美化成为圣徒保罗的完人形象。这是书为人诟病的地方。但是,站在章君榖的一边,解释理由也是理直气壮的,此书写作出版乃恒社的人筹资、找人,最后由杜的弟子审定,采访的大多是杜的亲朋故旧,说的都是毕恭毕敬的好话。又因为作者和受访者都身在戒严时期的台湾,所以很多地方只能隐晦表示。

  最不寻常的难处在于,杜月笙门下,包括他自己,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甚至很多人大字不识一斗,这注定他们无法留下日记、书信等文字物件。恒社中的健将,在孤岛台湾上几乎只能见到万墨林有像样的回忆文字出产。所以,身为新闻记者的章君榖,他搜集材料的唯一之道只能是提着收音机穿大街走小巷,耐心倾听别人的回忆。同时,帮会之事很多是见不得日光的,不像政府政策有公开的报道和记录,于是录音带成为了孤证。

  传主的成败

  杜月笙的发家史,从底层最落魄、贫穷的的人,一路闯关斩将,变成沪上达人,其间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从他出生到八岁,接二连三失去了父亲、母亲、小妹、继母,为了生计的他,从高桥乡下来到上海市区,从水果摊学徒做起。入青帮可说是改变了人生轨迹的一大转折点,但入帮人数多如牛毛,能混得像模像样的,着实不多,跟社会等级结构的金字塔一样,越往高处体积体积越小。

  杜月笙常强调人生要吃三碗面,情面、体面、场面。他的飞黄腾达之道,吃透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他靠娴熟的人际交往获得了他想要的,在获利的同时又不忘施舍救济。从乞讨流浪者到落魄的文人、政客,他都慷慨大方。杨度、章太炎、章士钊、黎元洪,莫不受过他的恩惠。这些钱,很大一部分来自他贩毒的暴利,但在当时,无论是各地军政府,还是各路枭雄,都加入此行当,军费、政府经费靠此滋润,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并称上海滩流氓三大亨,黄金荣为首,亦是杜、张二人的长辈、带路提携者。张啸林在抗战期间因为附逆,被戴笠除掉。黄金荣早早退隐江湖,剩下杜月笙在抗战期间可圈可点的表现。杜的作为,从组织别动队配合军统在日军后方骚乱行刺,到退至重庆后主持红十字会工作,算是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他门下的青年徒子徒孙们,在接受短暂仓促的军事训练后,就在上海南市和苏州河两岸与日军交战,乌合之众对抗精良的正规军,自然是以伤亡惨重彰显了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并没有就此卖脸面给他。以为上海市市长或者副市长职位顺理成章归自己的杜月笙,兴冲冲回到上海时,他吃惊地发现约好的欢迎仪式被撤销了,代替旗帜和花环的是“杜月笙是黑势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标语。这些行为都是官方安排的,虽然本书中为了避嫌,将一切怠慢杜月笙的罪责推到了背叛师门的吴绍澍,说已经身居上海市副市长的吴绍澍是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新贵。但以杜月笙纵横复杂的社交网络而论,假若没有政府更高层面的授意,吴绍澍哪敢这么做,也没有这行动能力。在本书中,杜月笙回上海后所遭受来自政府方面的种种为难,基本上由吴绍澍做了替罪羊,而吴的命运是在上海解放时营救史良,策反部分军队,投奔新政权,吴躲不过1957年和1966年,死于1976年,葬于八宝山。

  当黄金荣相应新政府的号召,亲自扫大街以示悔改姿态,并且不断地公开声称后悔、要改造、重新做人、将功赎罪的时候,杜月笙已经咽气归去了。杜死于1951年的香港,黄死于1953年的上海。黄金荣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正是镇反运动时期,以他的身份和地位,铁定是算作首恶。但中国政治的吊诡之处在于,当一个阶级被打倒清算时,位于顶端的人物往往能成为统战对象,被拉上一个无关轻重的座椅上赋予闲职,苦的是旧势力中的中下层人士。所以,黄金荣过得不算最惨,在他扫马路之前,尚有惨淡的体面。但作为本书中一大重点记录的历史片段——活埋汪寿华,杜月笙门下的两位执行者马祥生和叶焯山,在大军进城后很快就被押到沪西进行公审、枪决。

  躲避在香港的杜月笙,在国共两边都不得好,虽然双方都劝他回归自己的一方,也将其视作统战的一大对象,想借助杜月笙的威望来安抚民心、辅助稳定社会秩序。毛泽东派章士钊去劝他回国,章士钊反被杜说动,犹豫不决的章被陪同人员拉回国。杜月笙病逝,收到了民国政要和遗老们众多的挽联,身后的风光暂时遮盖了生前受到的排挤。

  其实,在个人私交之外,国共双方从骨子里都是反感杜月笙的,这边,新政权甫一建立成型,就开始清理反动会道门,其实“反动”这个词完全是个修辞上的累赘,因为一切会道门、一切官方之外的社会组织力量,都在清算的账单上;另一边,伴随着抗战的胜利,国民政府也明里暗里跟杜月笙为难。杜所领导的帮会势力,是对政府当局的一大挑战,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在挑衅政府的权威,在现代化的国家政治治理日渐成熟时,这样的非国家行为共同体面临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黄金荣和杜月笙的坐大,得益自他们身处多种势力犬牙交错的环境中,当国民政府收回上海租界后,欲图大一统的的中央权力开始将杜月笙视作绊脚石,而非大革命时期的得力助手。

  杜月笙,连同他的江湖时代,就此一去不返。

  成稿于2011-04-04

  《杜月笙传》(上中下)

  章君榖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年1月版

  供《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5月期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七):《編輯們是要來幹什麼的?》

  《編輯們是要來幹什麼的?》

  章君糓的《杜月笙傳》,雖然說亦是一部坊間說道的百衲本,卻是采訪史料甚多,我多以讀近代國史的背景文本相看待。

  然而,讀過幾次,卻是覺得是書編輯們不甚儘力。的確,是書有誤,或在章君糓本人。不過,一版再版進而多版印刷《杜月笙傳》的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讓我的感覺似乎是編輯并不怎麼仔細讀稿讀書,從連載到合集,印數甚多,很多地方也該是糾正一下的時候了。

  此處所指出的錯誤,雖然是以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大陸授權簡體版為依據,然而,問題卻是出在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章君糓為撰寫是書采訪多人,筆記依據各人口述,進而文字,有誤難免。以下鈔錄幾處,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確實是章君糓所誤,然而,編輯們是要來幹什麼的?

  (一)文字人也要懂算數

  「黃金榮運道不錯,當他初進法捕房,恰逢租界當局公告調整華捕待遇,以徐安寶為例,他月薪白銀四十兩,然後服務滿五年,每月加六兩,滿十年,加十二兩,滿十五年,加二十兩,滿二十年,連本俸帯加薪,每月可得紋銀六十五兩之多。」-章君糓《杜月笙傳》(第24葉)

  這可真是一筆算不過來的賬,以累加數字計算,服務滿二十年當為紋銀七十八兩都不止了;而以每次加薪數字為與最初本俸計算之增加數字,那麼,好不容易服務滿二十年了,最後一次祇加了紋銀五兩,不嫌小氣了些個嚒?是謂文字人,大凡數學有忽略,以至於算錢都會出錯了。

  (二)蒲石路?邁而西愛路?辣斐德路?福履理路?

  杜月笙有一處住所,就是舊日上海人呌作十八層樓的「格林文納公寓-Grosvenor House」:

  「姚玉蘭從辣斐德路搬到蒲石路,住進十八層樓的公寓大廈,時間一久,上海人便改口稱地為『十八層樓太太』」-章君糓《杜月笙傳》(第765葉)

  「華格臬路接連開過了幾次會,旋不久便引起敵偽的注意,在杜公館四周密佈偵騎,他們把華格臬路杜公館視作『神秘房屋』。萬墨林不敢再用,又打開了辣斐德路姚氏夫人的十八層樓。」-章君糓《杜月笙傳》(第813葉)

  「杜月笙在邁而西愛路公寓十八層樓上,勝利復員以後,杜月笙除了在顧嘉棠家住過一段短時期,他為了便於養屙,一直都住在姚玉蘭這邊,因為十八層樓房屋比較緊湊。」-章君糓《杜月笙傳》(第1044葉)

  「一九四九年元月底,調任新職的上海市社會局長吳開先離滬赴台,然後到廣州履新。行前,他到福履理路十八層公寓去見杜月笙,談到了杜月笙迫在目睫的動向問題,吳開先認為杜月笙卽令無法去臺灣,也得走香港。」-章君糓《杜月笙傳》(第1085葉)

  昔日的上海灘上,所謂的十八層樓大廈,別無二處。可是章君糓的《杜月笙傳》裏頭,卻分別出現了四條馬路的名字:蒲石路-Bourgeat,Route(今為長樂路)、邁而西愛路-Cardinal Mercier,Route(今為茂名南路)、辣斐德路-Lafayette,Route(今為復興中路)、福履理路-J.Frelupt,Route(今為建國西路)。這一幢「格林文納公寓-Grosvenor House」,也曾名「格羅斯凡納公寓」與「峻嶺公寓」(茂名南路-邁爾西愛路87號)。現與十三層樓的華懋公寓(蒲石路-長樂路189號)同為「錦江飯店」。

  蒲石路?邁而西愛路?辣斐德路?福履理路?上海灘的這一幢十八層樓究竟是在哪裏呢?說蒲石路,是籠統;說邁而西愛路,是精確;說辣斐德路與福履理路呢?那就是俗話所言,隔了好幾條橫馬路了。

  (三)同孚裏與同孚路

  「同孚裏」,在《杜月笙傳》裏頭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像黃金榮與杜月笙這樣的舊日上海灘大人物都曾經住過:

  「『八仙橋同孚裏,』黃振億壓低聲音神秘的說:『黃金榮黃老闆的公館。』乍聽之下,杜月笙簡直不敢置信,像他這麼一個沒沒無聞,潦倒不堪的小朋友,能夠踏得進同孚裏,上得了黃大老闆的門?

  ……

  同孚裏距離民國路不遠,一排兩層樓的衖堂房子,裏面住的,都是法租界裏亨得起的腳色。」-章君糓《杜月笙傳》(第47葉)

  「杜月笙自從民國四年在上海法租界同孚路同孚裏建立門戶,三十多年以來,不論是巡捕房、警察局、總司令部或司令部,向來祇有杜公館往外保人,從不曾聽說杜公館裏有人被捉。」-章君糓《杜月笙傳》(第981葉)

  昔日的上海灘,祗有一處「同孚裏」,確實是在法租界的八仙橋那一帶,離開民國路(也呌法華民國路-Boulevard des Deux Republiques,Route-今為人民路)不過咫尺之遙,而不是在英租界的同孚路-Yates Road(今為石門一路)。

  寫《民國採訪戰 -〈紐約時報〉駐華記者阿班囬憶錄》的美國記者哈雷特.阿班,曾經如此稱道舊日中國的報館印刷工人:

  「《英文導報》的報館……排版是靠中國排字工人手工完成的,而除了工頭外,工人們英文都是一字不識,令我驚奇。」-《民國採訪戰 -〈紐約時報〉駐華記者阿班囬憶錄》[美] 哈雷特.阿班著/ 楊植峰譯

  哈雷特.阿班之所以如是說,是因為他的那一份《英文導報》出錯甚少。幾乎目不識丁的手民認真尚且能做到如此,那麼,編輯們呢?編輯們是要來幹什麼的?

  時過境遷,像章君糓《杜月笙傳》這樣的文本,倘若日後再要想到修訂勘誤,恐怕亦是一個字,「難」矣。

  -ZY.S. 2011-May-02,滬上「南石軒」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八):杜月笙的江湖美学

  杜月笙的江湖美学

  顾文豪

  陈丹青有回谈上海,认为如今的上海街头有几种人看不到了,分别是帝国主义、阳气的工人、开心的穷人以及老早的流氓。确实。今日的上海或许有更为财大气粗的老板,可论气派,万万不及当年各路帝国主义;老百姓早已不再如当年那般以工人为荣;穷人也早没了安然开心的模样,那时的穷,是大家都穷,现在却是眼巴巴望着别人富;而流氓的品质也大幅下降,在中国,流氓不必然是恶人,虽然也常干些不上台面的事,但与西方法治社会不同,更多依靠人治的中国习惯依赖强力的人,因此,在某个意义上,强悍的流氓有时也拥有一定的威信,排难解纷,斡旋争端,所以国人对于流氓的态度实颇暧昧。而对那些名闻遐迩的大流氓或许更多的还是歆羡。陈丹青所说的上海消失的流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黄金荣、杜月笙与张啸林,世称“上海三大亨”。

  三人虽同为流氓,但脾性不同,据说黄金荣爱钱,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尤其是杜,老早的上海人称呼他为“杜先生”,尊崇之情可想而知。杜月笙被誉为“青帮三百年来之第一号人物”,无论作派、言行乃至打扮,在在与人不同。甚至可以说,老上海几十万的青帮子弟,最无黑社会习气的大概就是杜月笙了。

  今年正好是杜月笙去世六十年,恰巧台湾章君谷先生《杜月笙传》引进大陆,这下我们总算能大致清晰其一生行迹。章先生是台湾著名传记文学作家,“用跑新闻的方法找材料,以做苦工的气力写传记”,这本《杜月笙传》为其扛鼎之作,历时十余年,详录杜氏门人、亲属、好友的口述,并经杜之得意门生陆京士亲为校订,可说是现今所有杜之传记的老祖宗。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杜月笙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近代上海黑道大佬,他一方面冲击着礼法秩序,另一方面却又扮演着维护江湖道义和重构民间秩序的角色。种种有关他的传奇、轶闻、语录合力借着众口流播将其塑造成一个特殊的符号。

  杜月笙清瘦斯文,这就注定他不可能靠挥拳踢脚混江湖,事实上,他极富心机,多谋善断。当年夤缘得入黄金荣公馆,可说是他练习江湖本领的黄埔军校。一次黄公馆丢失一大麻袋的百余斤烟土,众人面面相觑,他却灵机一动,心想此乃天赐良机,若成功,必可获致青眼,遂自告奋勇。他算准偷土贼不敢公然扛着大包四处流窜,只有逃往并非黄金荣势力范围的英租界,果不其然,给他连人带货逮到。由此更得黄金荣老婆桂生姐的宠信倚重,从佣差升为鸦片提运,开始了青云之路。

  势力日大的杜月笙并未满足于这些黑道生意,事实上,他非常清楚,在当时,江湖如果没有庙堂的支撑,终难为继,而庙堂也确实需要江湖做一些自己不便为、不可为之事。于是他参与了对蒋介石颇为重要的“四一二”事变,奠定日后的政治资本;同时,讲究做人要刀切豆腐两面光的他也从不吊死在一棵树上,抗战时期,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赠送给八路军使用。在当时的上海,各路政治势力互相角逐,杜月笙作为控制着数十万青帮徒众的大佬,自然是拉拢讨好的对象,而如何在纷乱错综的政治关系中不致乱了阵脚,绝对考功夫和胆识。譬如1937年上海沦陷后,日本人数度拉拢,开出三千万高价愿和他共同开办“中日建设银公司”,杜脑子清爽,迁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帮会从事情报、策划暗杀汉奸等活动,其中最轰动的即是协助军统特务刺杀了伪上海市长傅筱庵。在事关民族存亡的问题上,杜月笙始终未如张啸林那般利令智昏,而是有为有不为,这令其自始至终获得各类上层人士的欣赏支持。

  再者,好名的杜月笙颇懂形象塑造,各类董事长、理事长的虚衔一大堆,涉足现代金融银行业、报业、运输业、文教等,即便倒贴本钱也无所谓,因其最信“钱财用得光,交情用不光”,认为做人要“人面、场面、情面”面面俱到。当年黎元洪下台,落魄上海,他就特为善待,黎的秘书长饶汉祥誉其为“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许其为当代春申君,而以号称“章疯子”,当年将袁世凯气得半死的章太炎则亲自给杜改名为镛,赐号乐笙,还于1931年“杜氏家祠”落成之际,亲自考证杜氏世系,认为“杜之先出于帝尧”,可谓给足面子。

  正是凭借着高超的处世智慧和江湖道行,杜月笙使“江湖”呈示出别致暧昧的美学,一方面仍然是夜黑风高的恐怖血腥,一方面却又因为他的会做人,善散财而令人歆服。他以江湖的智慧行走在庙堂的边缘,获得政治的庇护,由此拓展江湖的厅堂。可以说,杜月笙将黑道人物的魅力渲染到了极致,下等混混靠的是打打杀杀,中等流氓靠的是地盘势力,如杜这般的大佬则完全将江湖演绎成一种美学,好比武侠小说中的大侠,手上无剑而自能剑气逼人。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九):《章君糓【杜月笙傳】的大陸版》

  《章君糓【杜月笙傳】的大陸版》

  章君糓寫的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版的《杜月笙傳》,我有。

  不過此書一直長借於外,甚至於一直輾轉於我與幾個借書人的案頭,都好幾年了。理由很簡單,若是要深入民國時期上海灘的過往,無論是稱呼他「大先生」也好,還是呌他「大流氓」也好,杜月笙總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單單讀徐鑄成寫的《杜月笙正傳》,就歷史而言,單薄了些個。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這次得到了大陸版的授權,將原本五冊本的此書改成三冊本出版了。一個總是輪不到此書常在他案頭的朋友來電問我:值得不值得買。以大陸現行書籍出版的行情來說,這一部書價格似乎是貴了些個。然而,對於這類問題,卻是不好輕率回復。昨日週末逛書肆見到了就攜走了一部,想到了友人的問訊,就連夜翻閱了好久。閱畢,隨即發了一個郵件:「章君糓大陸版的《杜月笙傳》可以買,趕緊。」說是趕緊,其實沒有別他意思,祇是估計價格如此之高的書籍,印數大概不會太多了而已。

  臺灣版的著作出大陸版,除了繁體字改簡體字豎排改橫排,順便捎帶處理一下文字結構,總也是難免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這次的「適當處理」還算得上是比較客觀。的確,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這幾個昔日肆無忌憚於上海灘,而且文化修養上又確實是欠缺了一點的人物,習慣於粗口泛濫。這次,大陸版的編者作了一些個清潔工作,意思基本上還是章君糓的意思,沒有一點兒想要把他變成了徐鑄成的意圖。

  至於傳主這一個人倒底是如何品性,大多數寫書的人從來就是交與讀者的。客觀嚒,本來就是面面觀,大可以由讀者幾番讀幾處讀,自己斟酌了讀去。讀書讀史在於尋讀本色,刻意左右了也難,遂心不易。

  不過,章君糓寫的這一部《杜月笙》,可以不止祇是閑讀,篇幅長了些個,也不太合適閑讀。

  -ZY.S. 2011-March-12,滬上「南石軒」

  《杜月笙传(上.中.下)》读后感(十):刀切豆腐两面光

  虽然这书实在打不了五星,但希望窥视旧时八卦的诸位有福了,切勿错过,书中人名事件罗列起来简直就是一部北洋民国八卦史,并且对中共极尽鄙薄之能事,如此尚能出版实乃读者幸事。

  是书虽为由各种史料联缀改写而成,既非正传亦非野史,倒更像杜氏一生事迹追忆合集,间或牵出历史上重大人事的典故,叙述角度与大陆通行之课本大异,但基本上都要或实或虚地捧出低调却影响力巨大的传主夸耀一番,初看时颇觉震动,一千余页浏览下来倒也可笑之马屁不穿,倒与倒数歌诵英雄儿女的读物脾性暗合,不必太过认真反感。

  然杜氏允为当世不可复制之传奇,虽书中对其原始积累和膨胀期之恶并未深涉,烟赌之流在其时似也并不比官场流弊更有害于世间(事实似也如此),但杜氏一生之城府之担当确是事实,且其能忍能冲,挥金如土,大节不失,且在关节处能做正确决断(哪怕是凭直觉),常能办出所谓“刀切豆腐两面光”之“漂亮事”,当世白相人中已全无可比肩者。

  全书最为有趣之处当如下:若将书中提及之大小史事串连就会暗生感慨,原来整个中国的命运全系于此人之手啊,若其人之作风能够通行党国,则天下何至于此……

  多么强悍的命题啊,赶紧正视一下自己是否合拨云见日之条件,该反的反,该散的散了吧。

  ——别傻了,在豆瓣前码字的不会有杜老板,这年头哗众取宠的机会太多,队伍不好带了,HAHA。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