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楼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10篇

2018-01-31 21: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楼梦读后感10篇

  《红楼梦》是一本由曹雪芹 / 高鹗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普图书,本书定价:3.45,页数:1957-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一):古老青春岁月

  其实真正意义的红楼梦书评没有什么好写的,因为写的人已经太多了,而且我自忖不能超越也无甚新意可言。

  所以这里写的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点纪念。

  我读西游三国都很早很小。那个时候憧憬英雄们的史诗,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以及曲折情节,所以最喜欢的书是基督山伯爵。所以那个时候是看不进红楼梦的。更何况那个时候我家的版本是“明代四大奇书”,红楼梦的位置还被金瓶梅霸占着。

  到后来初中,到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加之猛灌了一阵子村上村树、安妮宝贝之流。红楼梦随之进入视野。我看的版本是甲戌本改编的一个老版本,继承自老派小资外婆之手,书页脆黄,书香弥漫,共四本。

  那本书我看了起码8遍之多。还顺带看了各种评述,以及金瓶梅和红楼梦与金瓶梅的对比,林林总总不足而一。甚至言辞犀利的在周记里面批判老师上课讲解红楼选段不尽不实之处。

  以前很喜欢李琦的一篇文章《泪珠与珍珠》(后来这篇文章成了课文之一,实在很倒胃口),说道女孩总是喜欢白居易“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之流的缠绵伤情。

  诚然,每个自诩有点文笔有点想法的人,总会在某一个阶段,觉得自己洞察世事忧郁哀伤的一逼那啥。每每翻阅当年的各种随笔日记,总是羞愧到抓狂(啊啊啊啊啊,尼玛老纸居然写过这么酸叽叽文绉绉的东西,老纸是傻逼么,老纸是郭小四么)。

  但是不得不说,就是那样的年龄似懂非懂的,眼神清澈懵懂,怀着对未来美好期盼和对世界善意,假装自己忧愁苦闷思考阅读,奠定了自己道德是非底线

  所以我总觉得,大部分爱看书,且不是功利的成功学的人,是不会太坏的。

  红楼梦就出现在我那样的年纪并且始终时不时的露一个脸,我从中装作自己读懂了人间百态,装的那么认真可爱

  今天写下的这些,还是会在未来的几年之后,成为“过去酸唧唧文绉绉又不知所云”中的一个,但是每时每刻能够记录自己所思所想成长过程,也是很幸福事情呢。

  《红楼梦》读后感(二):读红偶得(四):“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

  11月26日

  读朱健小文《林如海身后事》,论证林黛玉数百万家资尽归贾氏,有前人三家评本《或问》提到的证据,72回,贾琏发急时,恨道,“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一个“再”字,明白无误点明了一切。朱健先生还提到两个佐证,尤其是提到林如海身染重病,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定要贾琏送她去,仍叫带回来”,说明带回来的,不仅是人,还有林家偌大的家产。这样的发现,真是细心如发,又颇具说服力。

  我也发现了一条证据。这条证据出于第七十四回抄捡大观园。当时,查到林黛玉的丫鬟紫鹃处,查出了一些宝玉往年往日手内曾拿过的东西,王善保家的自以为是赃物,凤姐出来打圆场,这时紫鹃笑道:“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这话说得很辛辣,明里是说宝玉和黛玉都经常互赠礼物,其实也明白无误地指出了,这几年来,贾家所以还能支撑场面,正是将林家的家产占有之缘故——贾林两家里的东西,直到今日是算不清哪些是哪家的了。故而,本来出来打圆场的凤姐再也无话。王善保家的只好作罢。

  跟袭人一样,紫鹃虽然是贾母给黛玉的,但自此眼中只有黛玉,处处替她着想。她跟随黛玉多年,黛玉与她,向来交好,可说知心一句话惹得宝玉发疯,便可知),想来黛玉家中的事,许多她自然清楚的。很明显,贾家大张旗鼓前来抄捡,是对黛玉的不信任,有点欺负她寄人篱下意思。但林家数百万的家产到底哪里去了,黛玉自然不会说,凤姐却是知根知底的。紫鹃跳出来说“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看似无意,实际是替黛玉抱不平。真乃义奴也!

  《红楼梦》读后感(三):值得细细品读传世之作

  这本书在读书人心目中的位置极高,在我的收藏中也有了许久的历史,一度拿起放下,反反复复许多次,总没有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下去。近来红学大热,喧闹不断,这一次总算是拿起再没有放下,渐自沉浸其中,被其深广的内含吸引。

  要说评论一下此书,我等粗人断断不敢作此非份之想,不过就此收来说三道四一下,在如今这个倡导草根的年代,倒是提得起自己的勇气来说个一二。

  红楼梦真实地以幻之方式揭露了封建社会中的人间百态,浓缩了人生百味,但消极离世的思想却也一直相伴始终,其文辞诗赋、小曲民调别具一格,而衣食住行又令人耳目一新,如见另一世界。金陵十二钗的由来以及各俱性格的描述显示出作者全面的扎实功底,对宝玉却浸透了缩命的刻画,只宁荣二府的描写又展示了作者丰厚的社会常识,一部活生生的俗世生活不可阻碍地在读者的脑中映现。

  对于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后人中不断地被研究是世界文人的惯例,而如这部作品引出的红学也当属正常,只近来常见有研究或考证什么支节细沫的,就不免令人有些喷饭,岂不是走火入魔一类了么。呵呵,这是题外话了,不多说。

  《红楼梦》读后感(四):怀着敬畏之心

  在读《百年孤独》的时候,想起了《红楼梦》。说实话,22岁的我才开始读书,说早也不早,说晚也不晚。《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个人的孤独是不同,从家族的兴起到辉煌再到暮落,每个人演着不同的孤独。那种夸张的孤独的滋味,却又让我尝到了些许的苦涩。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能躲开,就好像死亡一样,人人都一样。

  这也让我联想到了贾府和其中人们命运。《红楼梦》我从来没有读过,连电视剧我都没有看过。这次拿起了这本书,心中有的只有敬畏。说不出来为什么,只是觉得只有敬畏才能表达对这本书的感觉

  《红楼梦》读后感(五):红楼梦未完

  昨晚零点没到就躺下,卧在床上看《红楼梦》,看到晴雯咬掉两瓣葱管儿般指甲送与宝玉,两人互换小袄,我鼻子一阵酸,放下书趴在枕上一会才回过神来。看到后来晴雯去后,换袭人伴宝玉睡在外床,宝玉半夜里仍唤晴雯倒喝,醒后知晓向袭人道歉,袭人答说,无事,先前晴雯刚来时,你也曾错把她唤作我的,后来就改了。看到这段心里一紧,回味许久,若有所悟。

  直到三点把前八十回看完才掩书关灯。心里仍不平静,半夜没喊出晴雯来。芹本终于晴雯殁世,就像《漫步遐想录》未完的第十章卢梭忆及华伦夫人一般,都算是得其所了。

  这次读《红楼梦》,拖着看了大半个假期,不算平时零星翻的,是第三次完整读来。吃了饭给自己泡了杯普洱,就躺在沙发上看后四十回,先前未觉得曹高二人手笔有很大区别,这次读来却有天壤之异。不单情节拖沓无味,气象顿失浑宏,全书人物全随贾家败落得厉害,最不能忍的是宝玉全然呆了,黛玉亦染了俗气。看到列出薛蚪执回的几封短签,窗外原本鲜亮的天色居然阴云低压,我实在不能忍,只能搁下书跑书房来写评论泄气。真是想把个高鄂蒸来吃了才解恨!窗外雷声隐隐,暴雨瓢泼。

  若芹溪添寿,得把书续完,不知会是怎样情景,园子仍要颓芜易主,人皆死散四去吧,一片白茫茫大地干净。红楼梦未完的结局,亦如人生宿命,无可免,无从解。以前看王国维解红楼,说二玉的悲剧不同于自己误致和遭人谋害两者,而是最可怜的无故而得的第三种。当时想着有理,现在看来却不是这般,一切因果皆有缘起,并非无故而得,只是莫知莫觉无从更变罢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人生仍得做一红楼梦,纵然已知此梦终不得完。

  较与园中其他姐妹,晴雯去的早又未尝不是好事,芳华正茂芙蓉萎,总胜过沦落厕茵。芹溪亦不舍如此,故在搁笔前携她而去吧。八十回后,宝玉并各位姐妹都长大成人,搬出伊甸,也是人生无奈又不可不然。若我为雪芹,亦惟有一死以完此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红楼梦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