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呼啸山庄》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呼啸山庄》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3 20: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呼啸山庄》经典读后感10篇

  《呼啸山庄》是一本由(英) 艾米莉·勃朗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9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啸山庄》读后感(一):什么样的人性在呼啸?

  从头到尾的一种压抑感觉几乎令我几次放下书不想读下去.作者所描写的社会(其实就是一个报复的故事)以及人性过于灰色,让我产生了某种质疑.可能我没能读懂背后的深意,但是我能够体会到过在呼啸山庄中那令人窒息的斗争和气氛,让我想从那里逃出来.还好,最后作者终于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话梅山庄,一个类似桃花园的乌托邦.那里没有争斗,没有喧嚣,只有平静...来到这里我的心在一瞬间释然了...

  出人意料的是,这本书里所描述的爱情竟是那么的深刻厚重,我确定我可以感受到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对凯瑟琳那刻骨铭心爱恋思念事实上我不知道能够用什么语言表达.我只知道像男主人公把所爱的人当成就自己时候,这种爱情就成了一种永无止境升华.

  尽管我写得比较卓劣,但这本书确实很值得回味,有空的时候读读吧.

  《呼啸山庄》读后感(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带着这样一种疑惑:这样一本书怎么能成为名著的呢?

  故事的最初,“我记得那是开始收获的时候”,老主人恩萧决定要徒步到利物浦去,“一趟60英里”,60英里,合96.56公里,徒步!一个农庄的主人,在开始收获的时候,不顾收成,却要长途跋涉近百公里,还是徒步,这能想象吗?那他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办吧,可是小说又不交代,他就这么地去了,就是这么任性。然后莫名其妙的带回来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叫花子。太奇怪了!18世纪的英国,或者说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城市里,都一定会有的乞讨者,快饿死的小叫花子,不要太多啊。可他就这么做了,甚至为此打了自己的女儿。把素不相识孩子当成自己的,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好,这种感情不是太莫名奇妙了吗?还有凯蒂和希的爱情,理解不能,怎么就突然的爱了呢?还爱的那么深,甚至有些病态。因为一起长大,一起吃过苦,一起玩过,就会产生这么深的爱情吗?相似个性会产生强烈的爱情吗?还有林惇一家,父母两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两个关键人物,怎么就突然的死了呢?还有太多太多,莫名其妙的情节突如其来的感情。

  《呼啸山庄》读后感(三):18世纪的英国小说就是这么有魅力

  11/10: 《呼啸山庄》其实我小学就看过这本了但我的印象就只是当时看睡着了…所以再看一遍 刚看了两章觉得有点傲慢偏见风格~~~完。

  11/13:《呼啸山庄》在追星的路上一边听fama一边看kindle反而看得比较明白 终于知道小时候看不懂的原因 人物的数量关系简直乱到不行 名字不好

  11/14:《呼啸山庄》说故事的套路从几百年前就有啊!可是为什么以前的名著就看的人真么开心呢 男主为了抢收养人的家产(收养人死掉了所以继承人当然是痛恨这个乡下仔的收养人的儿子)把收养人儿子的儿子养成了自己的小绵羊。18世纪的语法翻译成中文看着总是哪里别扭 但是很有味道。终于缕清人物关系

  11/15:《呼啸山庄》情节跌宕起伏看得我欲罢不能 isabella莽撞的爱让我想起pride n predudice的五小姐lydia 不过不一样的是isabella结婚不够一天就发现自己要倒大霉了…

  11/16:《呼啸山庄》小katherine终于和哈里顿相见了。可怜的哈里顿被认为是仆人。的确小凯瑟琳比起哈里顿,要幸福多了。唉,但无知的小姐脾气也是让人心塞。

  11/17:《呼啸山庄》天啊我觉得最近都会忘记打卡 @Bonnie 何你提醒下我好不 觉得希刺克厉夫实在可恶了!看了这么久 虽然我很懂18世纪的爱恨情仇就是酱紫 可是! 可以解释一下当初为什么拣这只吃里扒外的乡下仔肥家吗!

  11/18:《呼啸山庄》希刺克厉夫简直是魔鬼!那个臭小孩林惇都快死了谁要嫁给他啊!并且,虽然说是18世纪的出品但表姐弟结婚真的常见

  @Bonnie 何记得打卡哟 my love

  11/19:《呼啸山庄》希刺克厉夫终于死掉了。

  《呼啸山庄》读后感(四):最后,没有人收获爱情

  最后在旷野上游荡的那两个是不是他们的幽灵?我不知道。

  也许不是,否则依凯瑟琳那样的性子,早会将心如死灰的希刺克厉夫带走了,不是吗?

  见这一百多年来前前后后,迂迂回回那么多人,都在称颂他们矢志不渝的爱情,“佳人山上泣,余化牵凡星”。可这连死后都不知有无的爱情,教我感动不起。

  山庄里的每个人,心内似乎都有窗外那呼风啸雨般天气力量,他们每一次的哭与笑,爱与痛,喜或悲,都有如一场暴风雨扑面而来,叫人心里为之一惊。而他们的每一次隐忍,都像在酝酿一场更大的风暴,暗暗吃紧。即使感情再充沛如爆发的山洪,亲爱的凯瑟琳·恩萧还是要“因为这样哥哥才会对希刺克厉夫好一点”而嫁给了病弱的林淳先生少女凯瑟琳一次次无视了少年希刺克厉夫那心酸又楚楚可怜的眼神,继续堂而皇之地和少年林淳你来我往。若真问问后来的那位凯瑟琳·林淳夫人,那时她的心里难道真的一点都没有林淳先生的位置吗?只是匆匆而婚的生活并不比和希刺克厉夫在一起那般快乐,她才真真后悔了。

  什么叫阶级立场限制?问问少女凯瑟琳,敢不敢真同日复一日被欺侮的希刺克厉夫逃出山庄重新生活,她或许会突然变得娇羞,只敢撇着头用眼神试探着问耐莉;还可能直接噔噔冲上吱嘎作响的楼梯,躲在她的房间晚饭也不下来吃,因为希刺克厉夫也在。她不过和所有少女一样,离不开锦衣玉食的小姐生活。她爱的,只是希刺克厉夫带给童年的她的所有新鲜感。

  可怜的希刺克厉夫,从小得不到家庭温暖,唯一关心他的少女凯蒂最后亦嫁作他人妇。他深为自己抓不住这最后的一丁温暖而懊恼不已,因为这是他此生仅有的一丝感情。他离开,然后回来,以一个复仇者的身份。他报复了所有人,包括林淳夫人。他以为自己以这样的身份归来能得到最大的满足,可他毕竟错了。此生的依赖已在三年前他离开山庄前,在凯瑟琳身上挥霍得干干净净。此后的那个希刺克厉夫,已化作魔鬼,撒旦,将少年希刺克厉夫吃得一干二净

  至于小凯蒂和哈里顿,亦如童年时的那两个人,若真能不离不弃,或许天见尤怜,可以修成正果。可以后的事情,谁还知道呢?

  如果在少年时已经爱上了那一个人,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抛得下ta,阶级立场也不可以。因为那只能是分开,不会被抛下。

  《呼啸山庄》读后感(五):呼啸山庄教会了我什么?

  《呼啸山庄》——是一个令人遐想万千的名字。我小时候就听说过这个名字,一直没能有幸拜读,几天前读完了最后一段。最近一直对自己有一个要求,每读完一本书总要留下一些文字记录。以前度过不少书现在都忘的差不多了,甚至连书名读没读过都记不清了。最近才发现这一点,所以每读完一本书都会记下喜欢的段落、感想。

  继续说说《呼啸山庄》,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小。不知道是几岁,总之是个爱遐想的年纪。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对于围绕它展开的想象有无限的激情。虽然大部分泯灭在时间尘埃中,终究还是有一些模糊记忆。在我的想象中它应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世界里这里从来没有凄风苦雨,闪电雷鸣。甚至没有星空、没有夜晚,每一天、每时、每刻都是阳光明媚青山绿水山林掩映这里是个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稍大一点的时候明白了呼啸的意思,再想象的时候这里已经变了。从绿水青山到戈壁荒漠,速度堪比黄土高原变化荒凉有荒凉的美,如何的变化都改变不了我心目中呼啸山庄是个美存在地方

  第一次读这本书,一个悲伤的故事。那么我学到了什么,从这些人身上?

  首先人是一种动物不管高不高级永远适用于弱肉强食自然法则罪恶暴力就像阳光下的阴影,永远的存在。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想要拥有自由你首先要有最强健的体魄。绅士的风度优雅,并不能阻挡迎面的拳头

  其次人是一种动物但有些高级有些低级,并不想讽刺谁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人并不能在愚昧与粗俗中获得太多快乐。爱情?他们懂这是什么吗?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想要拥有快乐你至少再多点情操、素养。

  再者人是一种动物并生而有男女(即雌雄异体生物,靠交配繁衍后代},交配再正常不过。爱情是一种一系列复杂理性与非理性逻辑关系和非逻辑关系的集合,有没有获得这种关系的资格区别这个动物高级与低级的重要依据之一。一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爱情极其困难,首先他们要有一双慧眼能够识别同样有资格的异性。显然没有这双眼是这个悲伤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你问我读完这本书有何感想,我想就是这些。如果我是埃德加·林惇我需要一双能打败希刺克厉夫的拳头,和看清凯瑟琳·恩萧绝不是值得爱的女人眼睛。如果我是希刺克厉夫,我需要早点得到情操和素养,和慧眼。

  人生是用时间写出的故事,不在纸上,不在耳边,在你我心中。看别人的故事,然后想,在自己的故事里写什么,不写什么。还好你的故事全由你写,不是吗?

  《呼啸山庄》读后感(六):如果还有什么比下雨的秋天更阴郁的,那就是阅读《呼啸山庄》时的心情

  再次看《呼啸山庄》很震撼,和几年前看电影的时候完全不是一个感觉。电影不是倒叙,凯蒂高喊希斯克利夫的画面声音久久无法忘怀。看电影感觉希斯克利夫很男人、硬汉。不知道是我的记忆出现了偏差,还是电影发生了偏差。而书本里的希斯克利夫却变成了魔鬼。凯蒂变成了一个暴躁变化多端奇怪的女人。没有一个角色形象是阳光的,是会让人热爱的。

  如果还有什么比下雨的秋天更阴郁和萧瑟的,那就是阅读《呼啸山庄》时的心情。

  凯瑟琳死了,希斯克利夫悲痛欲绝,两人的爱情很难理解,自私、独霸、伤害懦弱勇敢,每个人都变得伤痕累累。凯瑟琳知道希斯克利夫的残暴疯狂,却依然bear him and love him.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情不懂。希斯克利夫爱凯瑟琳爱的炽烈、唯一,以致可以伤害她意外的任何人,爱她爱到恨。爱的极致便是恨。

  整个《呼啸山庄》的基调都是阴郁的、灰色的。呼呼的北风猛刮着、咆哮着,暴雪翻滚着。每个人脸上都没有笑容,或虚伪、或残暴、或蛮横、或软弱。等到全部都读完的时候,心里说不出的一种情绪,和当年看电影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希斯克利夫对凯蒂的爱如此之深以致开始了漫长的报复。这是一个可怕的关于报复的故事,但结局还算happy ending.在希斯克利夫恨的人都死了以后,他也很快死了,他死了后就happy了。为什么选择了凯瑟琳.林惇和哈里顿.恩萧在一起?原来就是属于他俩的财产和生活,在几番折腾倒手后又回到了原点。希斯克利夫除了对凯瑟琳的爱以外,其余一场空。

  艾米丽的生活经历了别样的坎坷,注定写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思想和情绪。

  《呼啸山庄》读后感(七):读过一遍忘不了的好书

  这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通过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叙述了恩肖和林敦两家两代人的感情纠葛这样一个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故事。 文章以女管家埃伦·迪安的口吻讲述了: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肖先生对西斯克里夫的宠爱引起了儿子亨德雷的强烈嫉妒。主人死后,亨德雷为报复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凯瑟琳跟他亲密无间青梅竹马,他们相恋了。后来,凯瑟琳不得已嫁给了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悲痛欲绝之下选择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凯瑟琳已嫁埃德加,却并不幸福。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的报复,通过设计赌博夺走了亨德雷的家财。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儿子哈里顿成了奴仆。他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生产中死去,临终前却紧紧抓住希斯克利夫不放。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小说在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浪漫的艺术气 这本书是我小学毕业时所读,如今不想再看第二遍,是学的的太好了,将悲伤写到极致,不愿再看是不想再体会书中流溢出的爱夹杂着恨的悲恸,爱的极致成恨,恨的毁灭成追忆爱的开始。 希斯克利夫是个矛盾体,我爱你,得不到你我就要毁掉你,爱的彻底。面对曾经见到过自己被羞辱模样的人,他本身内心就是自卑的,曾经所受的种种羞辱扭曲成他成年后有权利后的疯狂报复,当他小的时候都没有人能保护他,他还能指望世间的谁能带给他温存,连他最爱的人都选择嫁给了富有的人,把他心中最后的一点温暖都剥夺掉,活着的意义就变成毁灭一切。既然爱被遗弃了,那就用摧毁证明它存在过而且以另一种方式正在进行。 书中主人公们说的话很少,作者通过将细致入微的对话场景和人物描述,将故事的基调建立成笼罩在爱恨悲伤中。 正如有的网友说,这篇文章说不出哪里好,但它就是我最喜欢一本书,没有之一。我一时可以想不起故事情节,但忘不了故事里在思念爱中死去的悲伤

  《呼啸山庄》读后感(八):呼啸而至

  逛Kindle吧,看到有吧友推荐和分享日本轻小说《文学少女》,早在几年前就听说过这个系列,还莫名其妙地看了一部剧场动画,虽然剧情从一开始就没看明白,没读过原著多半是看不明白的。

  我一般是不读轻小说而只看改编动画的,但出于对这个系列的好奇,还是收了吧友的分享,决定空闲时翻翻。

  快速浏览了下第一卷,随后问了问度娘:原来《文学少女》这个系列每一卷都以一部著名文学作品为范本,以同样的框架和格调进行创作。

  几天后,翻阅《文学少女》第二卷“渴求真爱的幽灵”,认真读了几章,没耐心了,胡乱跳页,但这一卷选定的源本——《呼啸山庄》,却引起了我的兴趣。

  《呼啸山庄》同样是几年前就了解并且准备一读的,不过当时读了几页颇觉不解,弃了。这次又重新拾起,译本是很重要的,综合了下网友的意见:杨苡的译本最为人所熟知,虽然她采用了直译,有些欧化痕迹,但这样较为精准,不会偏离作者原意,作为初次阅读的译本很合适。日后可以选择方平的译本,不过大家都说方平的译本语言有点幼稚……

  整个故事以房客洛克乌德的视角展开,接着由女仆耐莉进行倒叙,最后再次以洛克乌德的来访所见收尾。

  读完前3章,感受到呼啸山庄的诡异和庄里人的乖僻个性,激发起我的探究欲。

  房客洛克乌德是揭开这个故事封皮的人,在整个故事中是个旁观者,他的身份很接近于一位普通读者。这个人物形象有些喜剧角色的影子:世俗,喜欢交流却又带点滑稽的味道,个性圆滑却又敢作敢为,被羞辱怒不可遏但事后又不记仇。

  这位故事的引导者给我很深的印象,尽管他只在前几章露面,与整个故事并无直接关联。但他使书中神秘的气氛有了一丝喜剧色彩,也让我有了继续读下去的动力。可是,和所有国产言情剧先笑后哭的调调一致,这又是我的一个错觉,开始滑入绝望的深渊……

  阅读中止了一段时间。

  继续的时候已是在火车上,不拥挤的火车是一个绝佳的阅读平台,在火车上相当于将你从无尽的事务与考虑中剥离出来,在空间上独立。

  此时你仅有这样几个选项:1、睡。2、吃。3、扑克。4、发呆。5、阅读。

  大概火车上是最不会产生无聊感的地方。

  接下来,到站下车,空间转移,不得入室,路灯下。

  不断奔走,间或一页。

  宽敞的候车大厅,小酌几章。

  再上火车。

  今日,凉亭花坛边,将末尾几个章节读完。

  读一本书的过程大致就是这样,虽然时间和地点不会相同:有时集中,有时分散。

  《呼啸山庄》的情节概括起来就一小段话,但读了这么久才读完,可以想见作者的笔墨都用到了哪些地方。

  这实在不是一本有趣的书,记得中间有一段极长的自白都快看睡了。这本书表现得最极致的是贯彻始终的冷漠、凄凉,至死不悔的疯狂,还有那冷酷、毫不留情的复仇。

  末尾,我感受到希斯克厉夫内心里与上面等同的痛苦,不论否认承认、有意无意,反噬总是存在的。

  情感上不太开窍,一直没看懂凯瑟琳对希斯克厉夫的感情、她的喜怒无常及她所做出的选择,直到最后看了译者前言:

  原来如此。

  永恒的、无法跨越的鸿沟。

  说永恒是因为现在仍看不到跨越的希望,难怪凯瑟琳举止会那样不可思议。

  艾米莉·勃朗特,她是《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

  (下面又要开始引用前言中的内容了)

  关于两姐妹之间写作风格的区别,弗吉尼亚·伍尔夫女士的一段话很能说明:

  “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

  也就是说,夏洛蒂的思维模式与大众是一样的,只是更为强烈而已,而艾米莉就不一样了,与大众思维毫无关联,因此当时只有《简·爱》获得成功是不足怪的。

  伍尔夫女士的引文原本还有一段,可是连我自己都没读懂,就不引了。

  从一生来说,艾米莉与她笔下的人物希斯克厉夫是一体的,充满了绝望,所以艾米莉在少女时期写的一首诗(引自前言,虽说译得不像诗了):

  “我是唯一的人,命中注定

  无人过问,也无人流泪哀悼;

  自从我生下来,从未引起过

  一线忧虑,一个快乐的微笑。

  在秘密的欢乐,秘密的眼泪中,

  这个变化多端的生活就这样滑过,

  十八年后仍然无依无靠,

  一如在我诞生那天同样的寂寞。……”

  既可以说是作者写给自己,也可以说是写给希斯克厉夫,大概凯瑟琳也是适用的。

  《呼啸山庄》当然不止于此,然而我得止于此了。

  (补充):如果仔细读完了本书,推荐去看看上海译文版方平写的序言,分析细致,有理有据,他的观点基本上把我在阅读过程中那种模糊、不成形的想法说了出来。唯一有一处不同意见在于对希斯克厉夫的看法上,方平不认同作者于文末对希斯克厉夫的安排,对此,我并不像方平那样持完全否定态度,但又拿不出足够的论据,仅有一点隐约的“意识”,算是一种个人的第六感吧。

  《呼啸山庄》读后感(九):你说到底什么是爱呢?

  呼啸山庄,最初引起我兴趣的,是那一片苍凉寂寞的旷野。记得小林姐姐在讲《简爱》时跟我们描述在英国生活的经历,她说,只有真正去看了,你才能懂得为什么勃朗特姐妹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呼啸山庄,那一片寂寞的旷野正如简爱逃亡的那个夜晚途经的荒野,一样的广袤无垠。

  读呼啸山庄,自己一直处在局外人的视角旁观着这个故事。也许是故事中的人物于我而言太难理解,细想来每个人物都让人觉得如此古怪。

  不理解凯瑟琳不羁的性格,不理解她的疯狂;不理解为何会有希刺克厉夫这样无情和险恶的人心;不理解约瑟夫对宗教的碎碎念;不理解老林惇为何偏爱一个捡来的孤儿;不理解耐丽在凯瑟琳疯狂的时候怎能视而不见……

  好吧也许是因为故事离我实在太远。

  最后看到小凯瑟琳跟哈里顿在一起的时候终于舒了一口气,总算还是有那么一些柔软的东西。

  其实看的时候想到的是《基督山伯爵》,一样的复仇故事,我更喜欢基督山伯爵,或许也是因为他最终选择了原谅,而正是因为原谅,他最终得到了安宁与幸福。不肯饶恕的希刺克厉夫最终还是孤独地死去了,亦或许是他对凯瑟琳爱得疯狂,这种爱使他执念于此一人,世间所有,包括他们的后代都要为这样一种爱陪葬?

  想想也是毛骨悚然,这样一种爱还是爱吗?如果找到这样一个人做另一半也是够惨的233333

  《呼啸山庄》读后感(十):他的爱藐视一切,他的恨毁灭一切。

  很早前看过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很是喜欢。想来她姐妹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也不会差。可竟比我想的好太多!

  初翻这本书的前几页,觉得有些无聊,里面的人物古板又冷漠,刻薄甚至有些扭曲,一点也不讨人喜欢。可读到深处,才渐渐发现之前讨厌的角色无法让我真正恨起来,我开始理解,同情他们。希次克列夫有甚。他的爱藐视一切,他的恨毁灭一切。这样一个大爱大恨之人,恐怕在这世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他表面憎恨一切毁了他的爱(凯瑟琳)的人,其实内心还是更憎恨自己的吧。恨自己的无能为力!记忆最深刻的是他对着艾伦诉说内心对凯瑟琳爱的的时候,那严厉的质问,那疯狂的嘶吼,那巨大的悲恸深切地感染了我,让我一度湿了眼眶。佳人在时,相爱相伤;佳人已逝,爱已成殇。这也就不难理解他的报复了,虽然伤及了无辜,但我的私心还是想要为他辩解。因为他的爱深深打动并且折服了我。

  一切纠葛皆因“爱”而起。

  一座远离尘世的山庄,一个奇幻飘渺的故事,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值得一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