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18 20: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精选10篇

  《在漫长旅途中》是一本由星野道夫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一):步履不停的梦旅人

  书读过三分之二,才在内页的插图中得见星野道夫的真容。想不到这些纯净洗练,细细如涓流的文字,竟出自一个看上去如此壮硕的人之手。

  这个一共只活了44年的日籍摄影师,因为少年时代家乡的旧书店看到一本名为《Alaska》的摄影集,从此便和遥远的阿拉斯加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阿拉斯加大学野生动物管理学系毕业之后,星野道夫就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献给了那片神秘广袤的极北之地,直到1996年在勘察加半岛被棕熊袭击死去。

  在阿拉斯加的日子里,星野道夫不光是摄影师,还是行动者。他像当地人一样森林中建起木屋,深入这里的山脉、冰河、森林和冻原,他拜访保存有古代图腾柱的海达印第安废村,参与观察塔纳纳河对岸森林里的黑熊;他参加爱斯基摩人与印第安人要求归还他们祖先陪葬品及骸骨的“归还会议”,和为特林斯基印第安人守墓的原住民做朋友;他还和当年拓荒时期活跃女士一起乘飞机旅行,和猎人一起捕猎海豹,追踪鲸鱼……星野道夫一面镜头捕捉自然界中那些神奇而又转瞬即逝的瞬间,一面又用笔记录下自己在这片土地生活点滴感悟。大到北极熊和鲸鱼这样的巨型生物,小到树林里的地松鼠、花鸟虫草,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万年,几乎和这里的历史一样久远的事物,在星野道夫的镜头和笔下,仿佛皆有灵息,就在与你不远处的地方

  因为敬畏自然,进而尊重自然。又因为带着感恩和悲悯的心去看待阿拉斯加的一切,于是,无雕琢,景自成。不但目光所及之处更远,整个人也跟着开阔起来。

  在持续不断的四季交替中,阿拉斯加的冬季因为独特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而显得格外特别。也正如此,星野道夫对阿拉斯加的冬季情有独钟,在很多文章里都写到了阿拉斯加的冬天。

  在《阿拉斯加山脉之冬——大自然的威力》,他这样写道:“这片土地一向来者不拒,各种人带着各自的梦想来到阿拉斯加,但严苛的自然环境,很快就对他们进行了筛选,有的人选择离去,也有的人选择在此扎根。而担任筛选工作的,就是冬季。”

  由于地处极北地区,阿拉斯加的冬季格外漫长,一年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冬季。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不仅要忍受严苛的酷寒,还必须习惯一天中大部分时间不见天日。在这里,漫长的严冬已不仅仅是一个气侯概念,还是一种决定生活方式和形成性格重要因素。这对这片土地的所有居民而言都是一种考验

  在阿拉斯加的冬天,因为阳光的缺失,时间会变得异常缓慢,所以人们对有阳光的那几个小时会格外珍惜。对此,生活在典型暖温带半湿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之地的人们如我,只能依靠想象体会他们的感受。也正因如此,这里的人们似乎比我们更懂得对自然心怀感恩之心。在漫长的冬季中,人们静静等待日子变长,气温升高,与冻结了近半年的大地一起迎接春天的来临。

  通常,这样的日子出现在每年四月。在《流冰的呢喃》中,星野道夫写道:在阿拉斯加,每天电视气象预报的最后,都会报道今天的日照时间。其实人们明明知道日照时间比昨天又延长了多少,但还是觉得听听播报员的报道会比较放心。播报日照时间是从冬至隔天开始,已经成为人们在冬季所期盼乐趣之一。在阿拉斯加过冬相当辛苦,不只要忍耐酷寒,还必须习惯非常短暂的日照时间。因此,知道每天日照延长的时间有多少,就可以实际感受春天的脚步一天天地接近。

  在这种日复一日等待中,“希望”这个词,因为有了对未来真切期待而变得更有意义。“如果不是竭力对抗严冬,就不能体会春天的温暖,这也是幸福不幸福区别,有着某种程度类似。”

  在阿拉斯加的星野道夫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见到了自然界的强大与壮丽的一面,也在这种强大与壮丽中获得了平静满足

  也许是因为这片土地太过眷恋他,又也许是因为他的生命早已和阿拉斯加不可分割。星野道夫怕失去阿拉斯加,阿拉斯加也怕失去星野道夫。于是,最终就让他永远地留在这里。和那些万年不变的事物,变成了阿拉斯加和时间本身的一部分。

  星野道夫说,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那些生命中的光,就好像阿拉斯加的极光一般,令人敬畏,也令人震撼。阿拉斯加对星野道夫来说,就像是一个巨大梦境。而他自己,就是这个巨大梦境中步履不停的旅人。只是这一次,星野道夫接近了旅途的终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管他是否有时间思索过这个问题,但我想他一定找到了他一直在寻找的那道生命之光。

  《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二):《在漫长的旅途中》:生命之书

  这是星野道夫的遗作。

  晚上,在六千馆吃饭的时候,闲聊中,sherry和ivy都提到《旷野的声音》这本书,这书是ivy推荐并且借阅的,已经多年了,当时就想买本收藏,可惜那时已经没有地方购买。因为被其他话题岔开,我没有来得及告知她们,《在漫长的旅途中》是一本可以和《旷野的声音》媲美的书。

  这本书的文字,如同清泉,并不华丽,但是清净清纯,漫过被尘俗浸染的心,阅读,如洗尘。沈花末诗中说:“我们要洗尘,因为尘先洗了我们。”所以,好吧,既然尘洗了我们,我们就需要一些美好的文字、图片,来帮助我们洗尘。

  读过这些书后,即使走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偶而,也会想起这些文字,这些惊人美丽的图片,在看到路边的花草、空中的明月时,绽露会心的微笑。因为,已经知道,“人可能有两种重要的大自然。一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周遭的自然。比如说路旁的草花,或是附近河川的潺潺流水。另一个,则是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遥远的自然。并非一定得到过那里,只要心里知道那里有大自然,心灵自然就丰富起来。这样也可以增加我们的想像力。”

  遥远的自然。

  在阿拉斯加。

  当我们没有看到这些描述,阿拉斯加,对于我们,不过是地图上一个淡漠的名字,没有任何特殊意义。但是,当看到这些描述,那片土地,就不再相同,它不只是存在,而且成为梦幻的存在。我们知道了,有一个日本人,穷二十年的时光,居住在阿拉斯加,用饱含着情意笔触,描蓦出一片可以达到零下五十度的大地,但是,那片土地上也充满了希望,无比美丽。

  在那片土地上,有奇幻的极光,有一望无际白色雪原,有大群的驯鹿,有美丽的植物,有坚强地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有古老的印第安文化,古久流传的、在血液生生不息信仰

  在那样的极端气候里,人与自然更亲密接触,会更深层次领悟到生命本质,感悟生与死,“世上所有的生物总有一天要回归尘土,再开始新的旅程。有机物与无机物、生与死,是否真有分界?”

  他说,“哪天我死了,我也要回到最喜欢的地方。”

  他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阿拉斯加吧?

  在一次拍摄任务中,星野道夫的帐篷,被棕熊闯入,敬业的他,首先想到的不是逃跑,而是拍下最后一张棕熊的照片,然后,被暴怒的棕熊拍死。

  这样的行为,身为凡人的我们,可能难以理解,但会深深感动

  一个人,曾经那样热爱生命热爱土地,然后,他死去了。留下阿拉斯加的照片,还有文字,经由这些文字,我们阅读阿拉斯加,阅读一个人的生命轨迹

  他活过。

  我们呢?

  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去阿拉斯加,都需要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活过。活着,有无数的方式,阅读,并且经由阅读,发现不同世界,永不泯灭希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也是。

  这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

  我钟爱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常会有疼痛感觉,因为太美,因为在翻过一页之后,就被巨大的美所惊呆,那些如同在梦境中才会出现的美丽,它是真的,虽然没有亲临阿拉斯加,但是看到了。

  因此,在还没有阅读完毕的时候,我就决定,我要再买两本,分别寄送给大宝二宝和三宝。我希望她们能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人,也有这样美丽的所在,她们可以不去阿拉斯加,但应该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以及很多其他的绝美的地方。

  《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三):追寻生命中的光

  重读这本书。星野道夫说,“无论是在何处,所有事物都一律平等地在时间的长流中共存,想到这里,就觉得其中的意义是相当深远的。”当你在办公楼里辛苦地加班时,阿拉斯加的北极光可能正在绚丽表演,想到这个,应该是会予人深度安慰的吧?

  印象最深的是麦肯莱国家公园里的告示牌,只有十公分高,上面写道,“地松鼠们,你们再一直吃人类吃的食物,就会越来越胖,最后跑不动,就只好被金鵰或是熊吃掉……”这些爱找人类觅食的北极地松鼠们不知道笑没笑,我是笑了。

  这是一本关于Chotsin的书,星野道夫将他一生中最好的爱奉献给了阿拉斯加,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他始终走在漫长的旅途上,直至被北极熊吃掉,永远留在了他热爱的极地。

  《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四):阿拉斯加

  在看这本书前,我想我与阿拉斯加这个美丽的地方唯一的认知是阿拉斯加雪橇犬,因为我养了一只。

  看这本书的时候,阅读饱含深意的文字,结合着插图,总在想象作者在这片神秘的地方拍摄的场景,想象着他走过的那些地方会有怎样的感觉。

  摘抄了几段文字,让人冥想:

  11p-人们总是在长大以后回想起童年时期。想的无外乎是热衷的各种游戏、已不复存在的原野、青梅竹马好友....不过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应该是当时无所不在意的“时间”吧。那种无关乎过去或未来,只在乎眼前片刻,无法再重新拾回的时光。

  137p-孩提时代看过的风景,会长留脑海之中。直至成人面对人生分岔路时,给予我们鼓励勇气,可能不是谁曾所过的话,而是那曾见过的风景。

  《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五):寻找光的旅途

  2010年出版的《在漫长的旅途中》(世纪出版集团)是我读星野道夫先生的第一本书,此后不久,再次购得《北极光》(中信出版社),到2016年,终于又得到《永恒的时光之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及《星野道夫的北地之梦》(中信出版社)。

  星野道夫是日本生态摄影师,旅居阿拉斯加达二十余年,44岁时在野外摄制电视节目遭遇棕熊袭击而身故。他的遗作以中文译本形式面世的仅有上述四本,其中《在漫长的旅途中》和《永恒的时光之旅》是我反复阅读,尤为喜欢的两本。

  通常来说,能够拍摄到极限环境中的野生动植物及隐居的人群总会焦虑城市生活并极难亲临其境的读者带来欣喜和慰藉。对于热爱自然与荒野的人而言,更能在那些精彩的影像和诗意的文字引领中,在阅读、品味和遐想中,走进一个遥远的充满无限美感的世界,跟随作者穿梭于雪原、河流、森林、极光、爱斯基摩人之中,漫步于北极熊、棕熊、麋鹿、海豹的家园,这,不啻于得到了自然的嘉赏一般令人欣慰

  但,并不仅仅是这些。在人们向往自由、心存野性的生命历程中,还应有这样一种体验,那或许是在个体生命中隐藏着的自然被唤醒,并与之产生奇妙的感应的一种过程。在阅读星野道夫的作品时,心绪便每每都会有些细微的波动,那甚至如同婴孩偎依在母亲身边的,亲爱之人离散之后又重聚的温情,它来自于作者简练、清澈的文字,和以自然之子般的深情捕捉的镜头。在林中遗落的长满青苔的驯鹿角,冰原上玩耍着的眼神充满童真的幼熊,树立荒野指向天空的鲸鱼骨,以气泡捕鱼并能歌唱的座头鲸……这些源自生活者视角的平和讲述和温情镜头,表达着对不可思议的生命情态的惊诧,对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存状况了解,以及对受到人为影响的生态环境的忧虑。它们令人深信,时光漫长,生命永远都在延续,在追寻光的旅途中,自然始终在关照着真正的旅者。

  《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六):阿拉斯加之爱

  星野道夫,他的文字,没有多么高深的思想,也没有华丽的语言迷人结构,他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和平静的笔调,为我们带来的是真挚的感情,是那份对阿拉斯加原野无尽的爱。他召唤来雪原、大河、冰川、山脉、星夜、极光;他召唤来森林、白熊、驯鹿、松鼠、鲸鱼、野花;他同时也召唤来一个又一个深爱荒原的朋友,一个又一个爱斯基摩和印第安村落,一座又一座小木屋;还有他的一生,相伴原野静静度过的一生,一直爱着的一生。

  文字是克制的,但是那份爱让人窒息。

  阿拉斯加,就像中国的西藏,我真想去看一看啊。

  《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七):他的旅途与你不同

  越来越多的人把旅行挂在嘴边,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文艺又时髦的生活方式。在世界的某端,拍下不曾见过的景色,吃未曾尝过的食物,用文字和照片将这一切记录下来,享受着在路上的感觉,逃离了工作的樊笼,让心灵在无边的世界里放逐,而你是否真的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生活的目标。

  旅行的意义在哪里?是品尝异国的一饭一蔬,是眼观奇异的自然万象,作为以后在饭桌上的谈资;是体味在路上的感觉,获得一次所谓的不去会死的旅行经历,和广大文艺青年分享。

  如果目的地是极北,是一片冰冷的人迹罕至的冻原,你还会如此义无反顾的上路,认为自己不去会死吗?或许,想想就觉得去了就会死掉吧。这正是星野道夫的旅途和大多人的不同。他选择了一种苦行僧的方式去旅行,他去的是自然环境及其恶劣的极北,他一去便是二十年,这二十年,他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了极北的一草一木,万千的生物形态都被定格在他的相机里,这个故事本身不就应该是一个传奇吗。要怀揣怎样的热情,才能如此坚定,每天都怀揣着孩子般的好奇心面对二十年已经熟悉的环境。

  素雅的封面,平淡的文字,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却跃然于脑海,一种无法言语的感动徜徉其间,你甚至可以真实的感觉到作者在笔端流露出的对自然万物无尽的热情,我想这就是这本书和市面上诸多类型旅行题材书籍的不同吧。

  一次无我的旅行,自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曾在自然时光的长河里流淌过。

  《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八):摘记

  想找山本文绪的书,结果在中途翻到了这本。

  读着很容易被吸引,说不出的平和温婉。

  适合喜欢听故事的人。

  读完倒对自己有一股沮丧、

  但是两种自然,平行的时间的想法好动人。

  悠久的大自然,

  我也好想去体验阿拉斯加的极夜和璀璨的极光。

  加油。

  摘记如下。

  9

  纪伯伦的诗: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

  他们是“生命”对它自身的渴慕所生的子女。

  他们经你而生,却不是你所造生。

  虽然他们与你同在,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却非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住的明日之屋,甚至在你的梦中亦无法探访。

  10

  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透过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风景也会有所不同。

  儿子开始学走路,每天跌跌撞撞,不是碰到头就是身体,这大概是这段时期必须经历的功课吧。有几次也让我们捏把冷汗,不过还好最后都是有惊无险。在惊叹孩子生命力的同事,也感受到在生死交界时令人手足无措的脆弱。若是意识到那种脆弱,对他就感到疼惜。

  我傻傻地望着眼前哭叫的孩子,心想“这个孩子终究得靠自己活下去啊”。即便是他的父母,也无法真正感受到他心里的痛。唯一能做的只是永远守护着他而已。想到这里又觉得很舍不得。

  11

  人们总是在长大以后回想起孩童时期。想的不外乎是热衷的各种游戏,已不复存在的原野,青梅竹马的好友……不过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应该是当时所不在意的是“时间”吧。那种无关乎过去或未来,只在乎眼前片刻,无法再重新拾回的时光。

  或许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只是人们随意幻想创造出来的。但人们竟也摆脱不了这种既有美感,同时又乏善可陈的幻想。也因为如此才会无法自拔地对婴孩以及天地万物那种“片刻的生命力”感到不可思议。

  12

  日常生活中的“当下片刻”,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到的是“自然”。那不是站在远处眺望的世界,而是要融入其中;并非创造什么,只不过是寻回已流逝的时光。

  再过十天就是冬至了。对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来说,这一天是一个分界点。极北即将进入严冬,太阳的圆弧也一天天夸大,而这里的人们在心里的某个角落开始期待着春天的来临。

  黑暗的冬天比夏日的永昼更吸引人的,是对阳光的期待。那好像可以唤起遥远的记忆,让我们重新认识早已忘怀的脆弱。

  18

  虽然我经常忘记希莉亚和吉妮年将八十,不过从这些年她们两人的对话中,也渐渐透露出一些不同的气氛。衰老是每个人都必经的历程,就像在寒冷的冬夜里,随时会有人来敲门拜访一样。

  19

  接近黄昏时,找个好地方扎营,度过每个值得回忆的美好夜晚,也是很重要的事。

  23

  看着年华老去、行动不便的丽兹,我想象着她年轻时所经历的冒险。她现在的样子其实令人有点难以置信,不过却让我更加感动。而那些充满回忆的地方,比尔是无所不在的。

  32

  日本作曲家武满彻:这个世界虽然看起来是没什么希望了,但还是让人想正面肯定它。绝望与希望同在,开朗与悲伤共存,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40

  如果它还活着的话,与其赞叹重逢的不可思议,我比较想感动于海的广大。

  49

  需求与欲望,真是天差地别啊。

  52

  从营区可以一眼望穿北极平原,春天到访时,急速变化的风景深深吸引着我。雪原开始冒出黑土,某一天,冻结了半年的河突然就开始像怒涛似的的涌动起来,然后从南方飞来吱吱喳喳的雷鸟、美洲金斑,以及数量众多的鹬等涉禽,十天前还静静悄悄的冻土地带,现在似乎苏醒过来,好不热闹。

  在河岸堤防散步,有一个地方每年都会开出野生番红花,我很喜欢这种最早在春天时报道的淡紫色花朵。看到花开,就会觉得很放心。一整个月独自一人过着露营生活,一点点小事就可以让人放松心情。

  就像驯鹿充满不可思议感受的旅行,这种花也让我有一样的感觉。虽然没人看见,但只要一到春天,就在这个像地球尽头般的山谷开出花朵……我知道这就是大自然,但还是觉得很有趣、很奇妙。

  哪天我死了,我也要回到最喜欢的地方。

  54

  人在季节转换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时间的流动,也可以趁机调整心情。

  北国的季节转换时期是很美的,而阿拉斯加是超越北国的极北了吧。这片土地的四季深深吸引着我,尤其是秋季的美景,真是笔墨难以形容。

  秋天,是来帮忙忙忙碌碌的夏天踩下刹车。人们在夏天做了太多工作了。随着日照时间渐渐缩短,气温也一天天下降,虽然舍不得夏天离去,但越来越严峻的大自然环境,却让我们的情绪稳定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跟下雨天待在家里那种慵懒的感觉很类似,冬天带给我们心神上的安宁。

  人的情绪,是可以随着季节的转换重新调整的,即使接下来将要进入零下五十度的黑暗冬季,人们还是会对新的季节寄予希望。

  56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对棕熊开始感兴趣。想到就在我所生存的同一个国家里,棕熊也同事存在,那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这当然没有什么奇怪的,但当时的我却觉得大自然很奇妙,所有的东西都平等地处在同一段时间的长流里,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57

  每天忙着生活种种的同时,有另一种时间正悠悠地流着。这可以称作“悠久的大自然”吧。体认到这些,甚至只是想象或意识到这些,就可以让人更坚强地活下去。

  人可能有两种重要的大自然。一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周遭的自然。比如说路边的花草,或是附近河川的潺潺流水。另一个,则是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遥远的自然。并非一定得到过那里,只要心里知道那里有大自然,心灵自然就丰富起来。这样也可以增加我们的想象力。

  58

  零下五十度的寒气,被雪封印的每一天,短暂的日照时间……如果以玩扑克牌来比喻,明明拿到满手坏牌,我却还是期待它的到来。你可能想问为什么,但我真的没有能够回答疑问的“王牌”。这么说吧,我就是喜欢冬天这副牌。

  59

  有一个朋友这么形容这里的生活:“寒冷,温暖人的心情;距离,拉近人的心灵。”

  我就是喜欢这片土地上,在严峻季节中拼命求生的各种生物。我觉得寒冷给与人类的,是作为生物的紧张感。

  被关在雪里的生活又是如何呢?阿拉斯加的夏季没有日落,人们就一直忙着工作。没有夜晚的生活虽然很棒,但是当夏季结束时,人们对那么长的一天感到疲惫,开始怀念起夜晚的黑暗。季节由秋转冬,大自然像是了解我们的心情一般,帮人类的生活踩下刹车,

  “好久不见,夏天过得好吗?”

  “周末到我家来玩啊,咱们来好好聊聊夏天的事。”

  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步调,渐渐放慢了下来。冬天,或许就是要让人们可以好好聊聊的季节。

  短暂的日照时间,应该是冬季的“牌”里最让人感到难过的吧?

  到了冬至前后,早上过了十一点才刚日出,下午两点以前就日落了,几乎没有白天。因为太阳在地平线的圆弧很小,朝阳就直接又变成夕阳,在更北的阿拉斯加北极圈生活的人们,甚至得过好几天根本没有日出的日子。

  冬季还有另一种光明,那就是极光。

  对在阿拉斯加生活的人来说,极光虽然一点也不稀奇,但在回家的路上,或是在原野旅行时,还是会为那不可思议的光芒停下脚步。在漫长的黑暗冬季里,极光带给人们心灵的安慰与温暖。

  等到冬至过后,太阳的圆弧才会慢慢扩大,为人们的心灵点上一盏小灯。虽然真正的冬天菜肴开始,但一天天增长的日照,让人感觉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在阿拉斯加的四季里,冬季就占去一半时间,但也正是因为有这么长的冬天,人们才会感谢来去匆匆的春天,尽情享受光明的夏天,珍惜短暂而美丽的秋天。

  65

  不管是狩猎或是采集树果,人们与这片土地的关系越深,对于周遭的其他生命,也会感到更加密不可分;如此一来,也就更自觉归属于这片土地。

  68

  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独特的力量,想要获得那种力量,就必须静下心来接近它。

  71

  花朵会在积雪融化的同事一起盛开,那是因为在漫长的冬季里,植物们早已在雪地下做好了准备,蓄势待发。我想,人们的心灵也是在黑暗的冬天里,累积了对花朵的满怀思念。

  78

  人,其实总是在潜意识中,透过自己的内心浏览风景。极光的美妙光芒所诉说的,或许就是每个极光凝望着心里的风景。

  86

  无论是在何处,所有事物都一律平等地在时间的长流中共存,想到这里,就觉得其中的意义是相当深远的。

  87

  大自然并非为人类或任何目的,只为自身的存在而活着的世界。

  91

  当白杨树与白桦树的叶子变黄,冻原像是铺上酒红色的地毯时,就是阿拉斯加短暂的秋季到来。如同春天的新绿最盛期只能维持一天,秋天的红叶最盛期也只有一日。原野的秋色一天天加深,各种植物为冻原交织出一幅马赛克拼贴,那真是笔墨难以形容的美景。

  北方大自然的资源,与南方有些许不同。它们在严峻的环境下凝聚,浓缩,然后在一瞬间消失殆尽。这是具有某种张力的自然恩赐。

  99

  风才是令人无法置信,真正的柔软化石。

  动物的脑,是一本耗费了超乎我们想象的时光所写成的书。里面记载着它们生存了几万年,几亿年的历史,一定也写着关于人类的事情吧,因为人类与动物一直都是息息相关的。换句话说,破坏自然环境,而导致生物慢慢绝种,人类就是从能够了解自己的图书馆藏书中,一本一本地把书销毁。

  包含我们人类在内,眼前的万物,都是跨越了遥远时空而存在至今。当我们想象着隐藏在各个物种中的世界,或得知扎营在远古先民的住居遗址时,就会感受到万物之间早已被忘怀的某种延续性,而当微风吹来时,也会唤起我们的记忆。

  106

  一样的春天,却不一定给所有的人相同的喜悦,因为欣喜的程度取决于每个人过冬的方式。如果不是竭力对抗严冬,就不能体会春天的温暖,这也与幸福和不幸福的区别,有着某种程度的类似。

  133

  我们以学问的借口,一再地冒渎古代的坟墓。然而,埋藏在这些坟墓中古代人们的信仰与祈愿,将会变得如何?解开古代的谜团,有这么重要吗?

  137

  一个体验要在人们心里成熟、变得具象,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孩提时代看过的风景,会长留脑海之中。直至成人后面对人生分岔路时,给与我们鼓励与勇气的,可能不是谁曾说过的话,而是那曾见过的风景。

  145

  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面临必须牺牲别人让自己存活的抉择。所谓“生命体”的本质,其实就是要杀害其他生物作为自己的食物。那是近代社会早已忘却的血腥味,抑或是伤悲。狩猎民族必须承受这种伤悲,他们为自己杀害的生物慰灵,并祈祷它们能够再度回来为他们牺牲。

  154

  海边,是远古地球刚诞生的时期,大地与水相逢之处,生命的戏剧也在此展开。

  我想,我可以体会海边的风景给予那位年轻人的慰藉,那是人类的悲伤与恒久的大自然。看着潮来潮往寻求心灵的宁静,在我们体内某个角落,一定还残存着对遥远海边的记忆吧。

  157

  “就在这片土地继续生活下去吧。”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周围的风景慢慢地变了样。春天从南方飞来的候鸟、脚边的花草树木、甚至连风的吹拂,都让我觉得跟它们有亲密的关联。这种亲近感不是发生在当下,二十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

  未来有一天,阿拉斯加对我来说不再特殊,但是在这里生活,与这一切变得密不可分,会是更有意义的事。

  风吹拂在我的脸颊上,仿佛告诉我人生就是这么无法预料,不要烦恼了,就照着自己心意往前进吧。

  159

  为了拥有这片风景,为了与这片土地建立更深一层的关系,人们需要神话的力量,而这正是我们在近代社会中所失去的。

  169

  不过,我也觉得阿拉斯加与纽约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因为两者都是不易生存的世界。在阿拉斯加是必须面对严酷的大自然,而纽约则是在混沌的社会里拼命求生,都可以说是弥漫着人类求生的紧张感吧。我喜欢阿拉斯加,也喜欢纽约。

  217

  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家乡味,可能让他们羞于介绍给外人,也可能让他们觉得骄傲,那是种纤细微妙的感觉。

  人类一定是因为食物的味道好才会拿来吃,只不过有些东西需要时间去习惯,差别只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已。

  虽然只是件微不足道的事,共享饮食文化就代表着完全接纳了对方。

  219

  残雪上交错着狼与驯鹿的脚印,一定是在找刚出生的小驯鹿。大自然总是在紧张感中展现一个完整的世界。

  《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九):偶然之旅

  这部散拼的遗作,是本一见惊喜,细读后沦为平平,回味又复悠长喜悦的书。

  书不知因何因缘,在我的购书单放了很久,以致我把它当成一本小说(还是青春或轻小说)一并下了订单。结果收到一翻,怪怪,美得惊人的图片让我内心狂喜。意外买了一本摄影集?

  当然对作者也是一无所知,只能完全仰赖于这本书前封后页包含的所有文字信息,像个真正原始的阅读者一般,我在素雅(没有广告推荐)的书腰上找到了作者介绍,乖乖读起来。

  原来作者已去世。身为野外摄影师,在拍摄棕熊的任务中,死于熊掌。

  至今所阅读的东西中,作者去世甚至逾百年千年也不稀奇,但不知为何只有星野道夫那铭记在书腰后的死亡,让我有贴切的实感。读正文时,看到他平静叙述朋友被袭击或意外死亡,或发出不知自己未来会如何与冰原相伴的感慨,我总不自觉想“啊,但你死了。”“你不知道不久的后来你也就这么死了”,心里说不出的惋惜失怅。

  旅居巨大冰原的体验当然是非常罕见的,作者将这种稀有的体会描述得悠久永恒,安然又寂寞,在一开始深深震撼了我,生出“人类臂之所长最远不过触及阿拉斯加冻土了吧”的错觉——虽然明明月球都去过了。

  读到后来,竟然将自己旅行云南高原时的感悟和作者在阿拉斯加所感重叠起来。那是都市中的人早已遗忘的自然和人类关系的真相。

  当乘大巴如小甲虫般穿行在起伏无边的群山,村野在视野中时而出现,可怜地窝于群山包围,又消失,才像突然看清世界地图的真相,记起在真正的地球史中,从我们上古的祖先开始,人一直以来其实是这样:面对着永恒延绵、喜怒无常的自然,以渺小的身躯艰辛地一寸寸开拓着自己生存的领地。

  当时我无法描述内心,现在才懂这种感觉,就是作者描述每次乘飞机俯瞰从芝加哥到纽约的夜景,都会灯火和原野星点人家时,所说“让我又爱又怜”。

  地面的每一束灯火,都是人类燃烧着可敬生命力的证明。

  而长期居住在人类文明具象化的城市中,很容易就以为世界太小,唯我独大,一边无法忍受城市的无聊。

  并非要去到同样地方,才可以得到前人所述的无上体会。

  不如说,即使去到同样地方,没有开阔温柔的心,一样是虚走一场。

  作者还传达了另一件叫我舒畅的事那就是,“总觉得消化一个体验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原来真的是这样。并不是我太慢。

  是我们一直都太快了,今天去过就要写出深刻的游记,甚至当时在此就要发微博传达感受。

  我总是旅行完很久才写出反映当时心境的东西。立刻写的只有一些没有行文的断句配图。我真的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人可以这么快速反应出自己的内心。这么快就用简单速成、玩笑话连篇的句子总结掉自己的一段人生,不会阻断和掩盖自己真正可能获得的生命养分吗?

  不必着急。像面对宏大自然的渺小生命该做的那样,坦然地渡过。

  忽然觉得,即使猝然死亡,星野所渡过的也是一段十分完整的生命。

  《在漫长的旅途中》读后感(十):一个在梦中亦无法探访的世界

  【关键词】

  阿拉斯加、大自然、生命、灵魂

  【恒哲笔记

  “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腰封上的这句话,让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随笔集。

  由于星野道夫长期在阿拉斯加的荒原、雪林、冰海中孤独地旅行、拍摄、思考,所以,他的文字几乎不带一丝烟火气,翻开他的书,似乎感到一股来自阿拉斯加的清冽寒风迎面扑来。另外,他的摄影作品常以极光、雪山、冰海、巨鲸、白熊为主题,意象壮阔,生机盎然,宛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奇观,让人心神震荡,久久难以自已。

  他在卢斯冰河观赏星空时,心想:

  “这里是可以与宇宙对话的不可思议空间。在被四千到六千米高山围绕的冰河上度过夜晚,黑暗的天空中,凛冽的光芒像是有生命般地舞动着。卢斯冰河是一个只有岩石、水、雪、星星的无机质世界。这里的寂静,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气氛。冰河夜晚的宁静,北风的凛冽,星辰的光芒……缺乏信息的事物,往往有着神秘的力量,让人有机会发挥想象力。”

  这就是阿拉斯加最大的魅力吧,它吸引着星野道夫在这片土地生活了半辈子,直至死亡。

  假如星野道夫能复起于地下,我会问他:“如果事先让你知道自己终将惨死的结局,你还会离开故土,去到万里之外的阿拉斯加——那个一年中有一半是冬天的荒凉之地吗?”我想他会引用《庄子》里的寓言来回答我:“一只乌龟,你认为它是在烂泥中打滚快乐,还是被人宰杀后,用黄金盒子供奉在庙堂中快乐?”

  求仁得仁,死而无憾。

  正如星野道夫在《第一个冬天》一文中写的话:

  “未满周岁的儿子,坐在黄叶散落的阳台上,吹拂着九月的秋风。褐头山雀“咻~”地掠过树枝间的缝隙,北美红松鼠在云杉枝上发出警戒的叫声,每当白桦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时,他就会向外张望。在那一瞬间,我不由自主地感觉到孩子的那双眼睛里,传达出无关乎父母存在与否,仅仅是纯粹身为“人”而展现出的生命力。此时,脑海中突然浮现纪伯伦的诗: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

  他们是“生命”对它自身的渴慕所生的子女。

  他们经你而生,却不是你所造生。

  虽然他们与你同在,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却非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住的明日之屋,甚至在你的梦中亦无法探访。”

  星野道夫的灵魂,也许正安住于一个我们做梦都无法探访的地方吧。那是无法以常理测度的世界。

  他还说:“不同的人,即使站在同一个地方,透过各自的人生,看到的风景也会有所不同。”

  不错,我终究想不明白,为什么遭遇棕熊袭击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不是逃走,而是镇定自若地给它拍照呢?是因为他太爱这片土地,太爱这片土地上的生灵,所以即使被杀,也能够不起丝毫恐惧、嗔恨之心吗?

  也许,就像他在《猎人之墓》中写道的:

  “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面临必须牺牲别人让自己存活的抉择。所谓‘生命体’的本质,其实就是要杀害其他生物作为自己的食物。那是近代社会早已忘却的血腥味,抑或是伤悲。狩猎民族必须承受这种伤悲,他们为自己杀害的生物慰灵,并祈祷它们能够再度回来为他们牺牲。

  看着这美丽坟墓四周开出的极北小花,有机物与无机物、生与死的境界已经模糊,所有的事物都一再重生,继续着永无止境的长旅。”

  是的,生与死的境界已经模糊。高僧说众生无来亦无去,只是受业力牵引,在生死轮回之中无休止地旅行。在这样漫长的旅行中,只要拥有星野道夫那样的勇气和爱意,时间会失去意义,距离会失去意义,我们只是安住于当下,赞叹造化的神奇,享受内心的平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