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2份工作》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第2份工作》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8 21: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2份工作》经典读后感10篇

  《第2份工作》是一本由京宝儿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2份工作》读后感(一):目录就是精华

  书写的很好,尤其适合职场小白。

  第1章

  1 再好的老板危机当前也一定会先跑路再想到你

  2 求职中搞促销,虽然好卖,却难卖个好价

  3 求职有一万种技巧,招聘有一万种准则——而所有的标准原则都抵不过气场的相合

  4 只有在接受offer前,才有要求薪水级别权力

  第2章

  1 外企也一样是等级森严的

  2 大事流程小事面子

  3 在夹缝中求生存,一味妥协只能被踩死

  4 开始时没能跟着部门一起发展上去的人,以后也再难有机会

  5 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突出

  6 有进展就该主动向老板汇报,不过仅限于自己的老板

  7 被别人踢着跑永远找不到解决办法

  第3章

  1 一旦白纸黑字的落在笔头上,就没有回旋余地

  2 往往弱小的部门,反而存在强大的老板

  3 先对别人有利,才对自己有利

  4 今年花不掉的钱,明年就没了

  5 无论什么政策,总是能想出对策的

  6 人和人之间像镜子,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也对你怎样

  第4章

  1 大家都看着好的男人未必适合嫁

  2 帮你不是为了助人为乐

  3 太顾脸面的人在大企业走不远

  4 没人规定姑娘就得是终身制的

  5 只会埋头干活的人,没法共商大事

  6 一个老给别人跑腿的人,即便乙方也不会尊重

  7 小公司没效益,大公司没效率

  8 外企算福利,国企算机遇

  9 与其在幕后做一百件好事,不如在老板面前做一件露脸的事

  10 企业大了就要简单问题复杂化,只有这样做起事来才最安全

  11 给高层作汇报要先从结论开始,否则他们没耐性听;要用他们能理解的顺序说,否则他们会觉得你没逻辑

  第5章

  1 如果不能先把重要的事做好,就会成天被紧急的事追着跑

  2 转向管理技术人员的唯一出路

  3 很多时候,说比做更重要

  4 上面的脸色是下面态度的风向标

  5 玩笑也不是随便就开得的

  6 无论哪种竞争,到最后都会沦为体力的竞争

  第6章

  1 反正也逃不掉的还不如主动承担,至少还能把没有价值的工作甩掉

  2 不参与决策过程,就只能做执行者,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低端

  3 作甲方的,最忌讳被乙方的分成三六九等

  4 想成大事的人,都得能吃得了小亏

  5 外行领导内行,就得细节上尊重内行,整体上管理内行

  6 婚姻成功率与男人付出的多少成正比

  第7章

  1 “失踪”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2 签字的本质就是“牵制”

  3 水平高低往往体现在对突发事件处理

  4 工作目标不是以个人能力为限,而是以老板满意为限

  5 不要过度承诺,但要超值交付

  6 基层管理对事不对人,高层管理对人不对事

  7 发自己的光,也别吹熄别人的灯

  第8章

  1 不要按紧急程度、而要按照优先级程度来处理

  2 口头表扬不落到笔头上就只是说说而已

  3 若想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一个公司,就要:抄袭,研究学习,创新

  4 知道的人不开口,自然保守秘密理由

  第9章

  1 即便是享受公司的正当福利,也会或多或少地占用别人的资源

  2 自己不宣传自己,甭指望老板会主动挖掘你的闪光

  3 赞扬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4 职业女性就是要忠于职业,否则就要做好被职业抛弃的心理准备

  5 不懂管理艺术的老板到头来只能孤军奋战

  6 和对方条件前提是,你开出的条件对方能给得出来

  第10章

  1 事事亲力亲为,对于员工是敬业,对于管理者是失败

  2 性别不同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3 只有主流业务部门的人,才能获得最多的发展机会

  4 双赢就是:我去了一块心病,你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5 身处职场的人,对职场笑话总是百听不厌

  6 会打高尔夫的不一定是赢的那一个

  7 直到你要走那一天,老板才会看到你的价值

  8 别人对你的判断,要么来自你的直接老板,要么来自他们亲眼所见

  第11章

  1 细节!细节里有魔鬼

  2 施以小恩小惠,不如帮她搞定老板

  3 远程恋爱的问题在于你们没有共同的生活基础,即便感情深厚,也会渐渐失去共同的话题

  4 管理下属就是要骑马,牵牛,赶猪,打狗

  5 虾的大红之日,便是它的大悲之时

  6 当对手让你越来越生气的时候,说明他更强大了

  7 金字塔尖,不是单靠业绩和能力就能进去的

  第12章

  1 只有下属完成不了的任务才值得经理去做

  2 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往往不能落在书面上

  3 老板的关注永远是形式大于内容言辞多于行动

  4 幸与不幸都是比较级,要有垫底和对照才感觉得到

  5 小洞不补,就会大洞受苦

  6 “我支持你”就是:你干活,我支持

  第13章

  1 吵架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2 对你好,不等于你可以为所欲为

  3 当男人遇见女人,从此只有纪念日,没有独立

  4 透支的基础是信用度,信用很重要,度也很重要

  5 在大象间走钢丝难度在于既要向前走,还不能被大象挤着

  6 想等有时间再解决的问题,其结果是永远没有时间解决

  第14章

  1 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就少说多看

  2 拍马屁就是要头脑灵活、立意新颖、感情真挚、态度诚恳

  3 我和老板穿一样的牌子,让她穿什么

  4 大公司作出的决定往往不是最优的选择,而是部门间彼此妥协的结果

  5 看上去再万无一失计划总会有意外发生,我们无从预测这些意外,却可以提前作好备案

  6 发生意外,首先得能稳住自己,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第15章

  1 商场里的“利他”行为背后一定有“利己主义”的存在

  2 对方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就是讨价还价的最佳时机

  3 机会要保密,方能最大化它的价值

  4 单独和领导经历他最光辉时刻,因为领导也需要有人印证他的辉煌

  5 该表扬的没表扬,一定是事情起了变化

  6 男人一旦对自己的价值有了再认识,就会重新界定他的价值观

  7 一份工作并不能改变我们,它只是让我们更明白自己是什么人,什么在自己心中更重要

  第16章

  1 对待匿名信,与其息事宁人,不如把问题转嫁

  2 和老板一起喝咖啡,喝什么不重要,说什么才重要

  3 所谓惊喜就是你苦苦等的兔子来了,后面却跟着狼

  4 有时候,遵守游戏规则远比赢得单子更重要

  5 好领导会给你严肃的爱,但别以为那是真爱

  6 证据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把适当的线索在适当的时间透露给适当的人

  第17章

  1 跳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 变化就意味着机会,越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越是意味着大的机会

  3 曾经势同水火的人,也不过是当时的环境所决定的

  4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在适当时候开始为自己奋斗

  5 五百强不是靠几个天才造就的,而是靠把数以万计精英磨圆后变成平凡螺丝钉后,才确保商业机器有效运转

  《第2份工作》读后感(二):力荐力荐

  对于职场战斗经验的书,一直都是很排斥,感觉不是教你厚黑厚黑,就是告诉你要看开看开。但是这一本书很有感觉,也许自己本身也是在这样的国际公司,过着无聊危险的生活,所以从第一章读起来就觉得写的真是又好又好啊。

  然后每天晚上睡觉前读一点,很受用,比如里面说的 决定你的不是你干了什么大事,而是你每天在做什么。比如对待不同上司和下属的方法。我觉得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在里面,反而出来会觉得,这本书里面写的话的确很有道理,想必是一位觉有多年经验的外企工作前辈心得

  既然我还打算再在这里打拼一段时间,就该静下来好好想想到底未来的路如何走最正确

  这个也是第一次读了电子书还做了笔记。我想今年去开个书吧,顺便卖点工艺品和植物,不卖咖啡,然后兼营一个大的可以开会的会议室。如果做的好,以后就离开这个大公司去搞这个,呵呵,会不会有点可惜

  《第2份工作》读后感(三):自然流露的职场箴言书

  没事的时候也看些职场商战类的书籍,虽然我有我的原则——从来不看什么XX职场秘笈、XX职场箴言这种书名的。

  话说回来看了几本下来也感觉自己逐渐地看出点门道来,其实职场小说就分两类:第一是可以借鉴推而广之的,比如杜拉拉,圈子圈套,还有这本第二份工作;第二类是自成体系、讲述个人独特体验的,比如丁约翰,米娅快跑。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以犀利风趣的笔触写了一个引人入胜故事后,每个章节还都说了一条道理,但是道理又完全是从小说本身的发展中衍生出来的,不会割裂整体的逻辑性和故事的完整性,读起来丝丝入扣一气呵成

  我想说的是,虽然才是“第二”份工作,但很成熟,能学到东西;又不会像当年读“潜伏在办公室”那种套路型职场箴言时那种生搬硬套可笑的感觉,那本书才是真的二。

  一朋友曾说过如果一本书里有一句话能触动他,那么这本书就值得买。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此,更何况难得这本书里能有不下十几处真正触动我的地方。当然,触动是一回事,自己能不能真的运用于实践中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从来没在外企工作过,但是对500强的光环还是很艳羡的。这本书读完基本可以了解一个光环下多维度的真实的生存成长之道,因为很多细节绝对真实,很多感悟绝对命中要害,所以我想我还是艳羡一下就好,实在不适合去。

  最后说一下我欣赏小说的结尾,因为生活就是一个七日接着另一个七日,就是在循环中螺旋上升。而在我们这个天朝国度里,绝大部分现实中的工作,就是像书中所述的将精英抛光磨平,成为一颗螺丝钉的过程。

  《第2份工作》读后感(四):我也在经历人生的第2份工作

  这是我在豆瓣花钱买的第一本书,正在经历我人生的第2份工作,中间有过无数次想换工作的想法,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有。书中翠贝卡因一时疏忽,在中汉集团活动中擅自调用费用进行未经审批的活动,为此她付出了代价(记大过,年度评估给差评)。翠贝卡有了想走的念头,上司鲁智坤说了这样一番话,同样也深深地点醒了我。“很多人从一份工作跳到另一份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喜欢他们的新工作,而是因为他们在上一份工作里遇到了挫折困难。没有公司是不存在问题的,如果你在这里不开心,那么你到任何公司都不会开心,如果你在这有无法解决的麻烦,到其他任何公司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逃避不是对待问题的方式,跳槽的成本也很大,当别人在苦熬的时候你却一走了之,别人就领先了一大步。从正反两面去看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是逃避,遇到问题和挫折未必就只有坏事,挫折也是成长的孵化器。

  《第2份工作》读后感(五):对于这样一本写职场奋斗的书我竟然被女主人公职场和感情的艰辛奋斗之路给感动了,这是第一次!

  全书主要讲的是女主人公翠贝卡的职场奋斗史,职场里面各种规则以及复杂的人性,看似真诚热心关心下却打着其他算盘,当然伴随着的也有翠贝卡的感情史。虽然我还没工作,但是我感觉得到,以后工作之后的成长历程多少与这有些类似特别当你是一个忠于事业的女性的时候,可能就像女主人公最后明白的,虽然当时她想兼顾事业和家庭,而且觉得她完全可以做到,但是事实证明,她没有做到,在事业面前的专注与付出让她对爱情少了很多浇灌。而一段感情一旦其中一方付出太少或者不太用心,那么天平就会倾斜,随之而来的就是感情的破碎。

  翠贝卡一路走的很艰辛,也成长了很多,就像文中所说,成长是伴随着一定的代价的。而对她而言,最大的代价就是感情。其实看到最后我被感动了,甚至哭了,好吧,这好像是我第一次看书而哭,翠贝卡在事业和感情上的双重挫败之后,还要肚子承担,甚至在最低落的时候连一个可以依靠肩膀都没有,那一刻我都好想过去抱抱她。

  其实我很佩服她,欣赏她的聪明,善良,以及处事的果断智慧,还有一点,我觉得她是一个特别感恩的人。在最后写到,当公司内审的时候,发现部门的钱出了问题,她原本可以选择不独自承担的,但是她最终选择了独自承受,这让我对他很敬佩,欣赏她的担当和勇敢,还有对全局的把握。女人其实是很脆弱的,能够做到这种程度不得不说我很佩服。可能很大程度上也是没有办法吧,当你不得不独自承受这一切后果的时候,可能原本没有那么勇敢的你也会格外的勇敢和坚强。

  作为一个即将踏上职场的人,感谢这种书以另外一个视角向我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职场状态和职业发展中可能会经历到的成功与失败,如何在职场中做到独当一面。另一方面,对于一个职场女性来说,也可作为爱情的考量,或许我们也可以悟出关于爱情的一些道理。然你在投入工作的时候不至于完全失去自己的感情。

  。之前看完书,总想想别人一样,写一大段发自肺腑的书评,思考了很久,才憋出几句话,还自己都看不下去,但是看完这本书,却有一种很强烈的让我想写书评的强烈欲望。心里千言万语,感慨万千。暂时提笔就写这么多了。

  《第2份工作》读后感(六):工作的意义—to be a better me

  书到结尾,翠贝卡失去了男友,付之以全部的工作则狠狠给了她一记现实的耳光——年度考核给予差评并记大过,来年没有任何晋升。

  这样看来,翠贝卡的跳槽真是失败,有道是一动不如一静,她这一跳,要是豆瓣来评,最多两分。

  可是翠贝卡说:“如果一切重来一遍,我还是会选择进力德,选择加班,还是会选择支持他出国。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一份工作并不能改变我们,它只是让我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什么在我心中更重要。”

  “我”是怎样的人?

  是力争上游的人,是聪明自信的人。这本书没有讲深刻的道理,文笔也不够优美生动,但它最好的地方,是足够写实,真诚的描写了职场的残酷,但又痛快淋漓的让“我”去奋斗。

  因为是力争上游的人,所以翠贝卡从进入公司起,就全身心献给了工作,从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最后的游刃有余,这是努力工作必有的回报。也因为太过于专注工作,她失去了自己的爱情。

  因为聪明自信,翠贝卡才能在公司渐渐站稳脚跟,才能从梅森到乔治,都青眼有加。可也是因为过于自信,在最后的项目上栽了一个大跟头,之前的所有几乎付诸东流。好在翠贝卡没有就此沉沦,一切来年再战。

  什么在“我”心中更重要?

  是工作成就?没有,第一个项目功劳直接划在上级(萨曼莎)名下,之后的工作虽然出色,无奈落在纸面的并不,临末反而做了一次背锅侠,翠贝卡的全心交付,并没有换来等值的肯定。

  是爱人?更不可能,爱人在她完成了交付真心,掩藏光芒,为他出谋划策等一系列付出后,重新评估了自己的价值,头也不回的离她而去。难怪翠贝卡想到那些日子里,她挣扎着在力德生存,还要爱一个人时,会失声痛哭。

  让翠贝卡对这一切选择无悔的,是她能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场修行,她靠着自己的勤奋和悟性,艰难且踏实的往前走,在行走过程中,慢慢脱离稚气,慢慢历练自己的高情商与大智慧,变成一个better me。

  职场路虽艰,却让翠贝卡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坚强且聪明,独立又自信。而不是增加那些油腻腻的官场智慧(想想书中令人作呕的邢主任,刘副总)to be a better me,这才是工作的意义,工作并不是你人生的全部,但是热爱工作,也是热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第2份工作》读后感(七):真诚的职场书

  踏入职场后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看一本职场小说,不同于想象中的厚黑学,作者极为真诚地将其职场经娓娓道来,其中不乏说进自己心坎的经验和感悟。天下乌鸦一般黑,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艳羡500强的光芒,只求工作开心满意实现自己价值即可,一辈子的打工仔也未尝不可。

  1. 求职中搞促销,虽然好卖,却难卖个好价(所以一定要在原先工作上最自信的时候才考虑找下家,这样才不会亏待自己。)

  2. 求职有一万种技巧,招聘有一万种准则——而所有的标准和原则都抵不过气场的相合(完全同意!第一眼气场不合的人再怎么磨合都是没用的,心里的膈应怎么都在。)

  3. 大事靠流程,小事靠面子

  4. 有进展就该主动向老板汇报,不过仅限于自己的老板(这是沟通能力的体现。)

  5. 被别人踢着跑永远找不到解决办法(要掌握主动权)

  6. 一旦白纸黑字的落在笔头上,就没有回旋余地了(写邮件需谨慎!!!)

  7. 人和人之间像镜子,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也对你怎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 太顾脸面的人在大企业走不远(在任何地方都走不远,这是心胸)

  9. 小公司没效益,大公司没效率(尤其是小民企,效益更值得担心)

  10. 出国出差:外企算福利,国企算机遇

  11. 与其在幕后做一百件好事,不如在老板面前做一件露脸的事

  12. 企业大了就要简单问题复杂化,只有这样做起事来才最安全(责任明确)

  13. 给高层作汇报要先从结论开始,否则他们没耐性听;要用他们能理解的顺序说,否则他们会觉得你没逻辑(金字塔原则)

  14. 如果不能先把重要的事做好,就会成天被紧急的事追着跑(把握职场主动性)

  15. 转向管理是技术人员的唯一出路

  16. 很多时候,说比做更重要

  17. 反正也逃不掉的还不如主动承担,至少还能把没有价值的工作甩掉

  18. 不参与决策过程,就只能做执行者,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低端

  19. 外行领导内行,就得细节上尊重内行,整体上管理内行

  20. 婚姻的成功率与男人付出的多少成正比

  21. “失踪”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22. 签字的本质就是“牵制”

  23. 工作目标不是以个人能力为限,而是以老板满意为限

  24. 不要过度承诺,但要超值交付

  25. 基层管理对事不对人,高层管理对人不对事

  26. 发自己的光,也别吹熄别人的灯

  27. 不要按紧急程度、而要按照优先级程度来处理

  28. 口头表扬不落到笔头上就只是说说而已

  29. 若想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一个公司,就要:抄袭,研究,学习,创新

  30. 知道的人不开口,自然有保守秘密的理由

  31. 自己不宣传自己,甭指望老板会主动挖掘你的闪光点

  32. 赞扬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33. 职业女性就是要忠于职业,否则就要做好被职业抛弃的心理准备

  34. 不懂管理艺术的老板到头来只能孤军奋战

  35. 和对方谈条件的前提是,你开出的条件对方能给得出来

  36. 事事亲力亲为,对于员工是敬业,对于管理者是失败

  37. 性别不同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38. 双赢就是:我去了一块心病,你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39. 细节!细节里有魔鬼!

  40. 远程恋爱的问题在于你们没有共同的生活基础,即便感情再深厚,也会渐渐失去共同的话题

  41. 管理下属就是要骑马,牵牛,赶猪,打狗

  42. 当对手让你越来越生气的时候,说明他更强大了

  43. 金字塔尖,不是单靠业绩和能力就能进去的

  44. 只有下属完成不了的任务才值得经理去做

  45. 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往往不能落在书面上

  46. 老板的关注永远是形式大于内容,言辞多于行动

  47. 想等有时间再解决的问题,其结果是永远没有时间解决

  48. 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就少说多看

  49. 我和老板穿一样的牌子,让她穿什么

  50. 看上去再万无一失的计划也总会有意外发生,我们无从预测这些意外,却可以提前作好备案

  51. 发生意外,首先得能稳住自己,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52. 商场里的“利他”行为背后一定有“利己主义”的存在

  53. 对方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就是讨价还价的最佳时机

  54. 男人一旦对自己的价值有了再认识,就会重新界定他的价值观

  55. 一份工作并不能改变我们,它只是让我们更明白自己是什么人,什么在自己心中更重要

  56. 有时候,遵守游戏规则远比赢得单子更重要

  57. 好领导会给你严肃的爱,但别以为那是真爱

  58. 跳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59. 变化就意味着机会,越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越是意味着大的机会

  60. 曾经势同水火的人,也不过是当时的环境所决定的

  61.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在适当时候开始为自己奋斗

  《第2份工作》读后感(八):所有的经验,都是血与泪的教训

  大四那年考公,看到岗位招聘上要求,要有两年工作经验,那时候十分不理解这个要求,如此没有含金量的工作为什么要工作2年才能考?

  刚进体制的时候,领导跟我说了一句,这个岗位你要真正系统地认识它,需要3年的时间,不甚理解的同时觉得领导有些小题大作。一直到自己真的毕业5年了,才发觉,所有的岗位都需要两个字——经验。

  经验这个词说起来特别轻松,但实际上却很难真的领悟,为什么比你先进来的人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拿到更高的工资?为什么他们可以更好的和别的部门或者和领导相处?一切都缘自经验两个字,他们真的能力在你之上么?工作上也许只比你好一点点,但是这个用时间和教训换来的经验,就值千金。也是他们日子过得更轻松更容易的原因。当你谦虚地向他们讨教的时候,前辈们往往会故作高深地告诉你,过两年你就知道了。他们没有骗你,真的是过了两年才知道,噢,原来当初那件事情是这个意思啊。也就突然明白,有些事他们不是不想告诉你,而是不知道如何告诉你,很少人会选择把自己当年的教训和糗事细节一字不落地完整说给你听。

  这部小说其实跟杜拉拉比起来并不是特别的励志,更真实一些。这种真实体现在,硬生生被推上舞台;没有人像老师一样去教你做事,一切都需要自学;十分努力以后却可能因为大局的关系而遭受打击;心生懈怠以后却又不能像孩子一样说走就走……一切都十分真实。甚至包括男女关系,因为时间,因为空间,因为人与人之间境界的差距而分道扬镳,都是现实才会发生的故事,并不像童话故事里那般美好,只要你足够努力,只要你足够优秀,金子就一定会发光。

  所有的真实都伴随着残酷,每一个小章节的标题都是一个赤裸裸的经验,外企如是,民企国企亦如是。所有的工作里都有些共通的部分,就看你如何取舍和领悟了。很多人会说,要懂得中庸,要学会藏其锋芒,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年轻气盛者,想引人注意者,坚持己见者,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把这个经验抛之脑后。你我亦如此。

  中国人说话往往喜欢说一半留一半,只说结论不明原因,靠你自己领悟。而小说里有意思的部分是,除了是什么之外,还说了许多的为什么和怎么办,这几乎是作者倾囊相授在教我们如何在企业里站稳脚跟。把原本应该由我们去摸爬滚打学会的经验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有意识地拿着这本书平时多翻翻,也许能少栽一些跟头。

  《第2份工作》读后感(九):从第二份工作开始的职业发展之路

  如今的职场小说有四大趋势:

  内容上走案例分析路线;主题上走厚黑哲学路线、感情上走玛丽苏综合症路线、标题上走功利主义路线。

  在四大方针的指引下,一系列职场小说、商战小说、职场商战小说、职场教导类小说及打着职场标签的言情小说铺天盖地、滚滚而来。我刚说杜拉拉、圈子圈套还挺好看的,再找点类似的来学习学习,立刻旁边的书架轰然倒塌,劈头盖脸砸下来的都是职场小说。

  会买这本小说,是因为我被封面一连串的名头砸晕了,北大,埃森哲,IBM,人民文学出版社…看了这么多闪着光辉的名称,情不自禁地手痒痒点击“购买”,接下来正襟危坐、煞有介事地读下去,一边发自内心的有着想要好好学习仰慕之情,同时又滋生出些许的不甘和酸葡萄心理——且看看顶着这么多光环的人会炮制出什么样的东西。

  结果一个中午加一个下午囫囵吞枣,一气呵成,十分痛快。果断上来评论:开卷有益,是本好书。

  但之所以花时间上来写两句推荐一下,是因为这本书有一种真诚实在的品质。

  因为真诚,在一众以四大方针为指导思想、流水线般生产的职场、伪职场里,它才会告诉你真相是职场的成功需要智慧+努力+经验+一点点运气,而卸下大名头的光环,每个职场精英都如你我般平凡、需要奋斗;因为真诚,所以在这个东拼西凑、追求着即时经济效益的社会里,它的每一章节都让我悟出些道理,有所收获;因为真诚,所以每有无病呻吟、假大空和错别字,能在这个千篇一律、唧唧歪歪的泛滥文字世界中能够脱颖而出,且让我读完后不会为那花出去的20块八毛扼腕兴叹。

  这本书里打动我的地方很多:

  比如它说我们总是满怀理想地进入一个行业,却发现我们实际做的与我们原先想象的其实大相径庭。于是在工作中渐渐麻木,慢慢地失去了自我。实际上,在产业已经成熟、分工已经明晰的现在,越是在成熟知名的企业,个人的力量越渺小。

  这个商业世界的规则是,既然它需要许多部门分工协作,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彼此妥协后的结果。于是在我们每个人进入社会的时候,都是激情澎湃的理想主义者,可是慢慢就会屈服于生活和社会本来的规则

  ——于是就产生了分化,有的人浑浑噩噩,从此堕落;剩下的那些仍然自强不息,只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再比如老谋深算的鲁经理在奉劝透翠贝卡不要辞职的时候——尽管他是出于自身利益说的那段话,却不失为跳槽者该记诵的经典,或许应该强迫自己背下来然后每次跳槽前默念几遍:“我们每个人都一样,一旦在工作里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就希望借辞职和跳槽来逃避——可跳来跳去呢,天下所有的公司都一样,天下所有的乌鸦都一样黑——十年以后当你回过头来看,这不过是小事一桩,不过是你职业生涯一个小小的经验教训。你会发现力德没你想得那么烂,你希望跳去的公司也没你想得那么好。”。。。

  其实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当你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而当别人在苦苦煎熬、你却一走了之的时候,别人就领先了。

  没有玛丽苏似的办公室麻雀变凤凰;没有语焉不详的故弄玄虚。跟着主人公一步一个脚印走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她的快乐,她的痛苦,她的思考,她的忧虑。在翠贝卡斗智斗勇的时候,我也捏着一把汗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对策,与她一起摸索着成功的道路。一本书看下来,满头大汗,但收获是沉甸甸的,经过思想斗争后的体悟感触都是干货。

  这本书叫《第二份工作》,在我看来,之所以第二份工作特别有意义,是因为第一份工作往往是别人选你、给你、施舍你的,你也来者不拒、糊里糊涂地就进去了。而第二次选择才是真正意义的双向选择,也是真正的成长与摸索的开始——就像我们真正明白学习这回事,往往是在读研以后;而明白工作这件事往往始于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工作了一辈子也不明白工作这回事。

  我承认在这个社会上我就是俗人一枚,在一个不好不坏的公司,拿着不多不少的工资,有些不疼不痒的爱好,看些杂七杂八的书籍——有时候豪情万丈突然想卯足劲再奋斗一把,这股劲一过,又觉得没达成预期效果还疲惫不堪。这样的日子总是周而复始,一轮接一轮的循环,于是我急需从书籍里给自己找点乐趣,通过书籍的激励时不时地反省下自我, 居安思危地给自己规划下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当中,我绕了不少弯,走了不少路,读了很多书,当然其中真正“有用”的不少,这本书能算上一本,以后还会看第二遍。

  -----我是热爱阅读的分割线-------------------------------------------

  摘录些我喜欢的句子,括号里是我的读书笔记

  往往越是弱小的部门,反而存在着强大的老板。越是在弱势的部门当老板才越需要技巧,他们不会去硬碰硬,但肯定都是手腕灵活的人物。(千万不要小看你的老板,哪怕在你眼中他再无能、再愚蠢、再唯唯诺诺,他既然能上到今天的位置,必然在某一个领域有他的过人之处。)

  男人一旦对自己的价值有了再认识,就会重新界定他的价值观(很有趣的观点)

  不要过度承诺,但要超值交付(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一旦可以做到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人人都会做的,做到七八分就可以了,因为别人注意不到;只有你会做的,反而一定要做到满分,方能更突现你的优异。

  经常帮助别人,但是不能让被帮的人觉得理所应当。(我们身边存在着大量这样的人,当你帮了他一两次后,他真的就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职责外的任务第一次给你做是巧合,第二次次给你做是信任,但连续三次就成为了一种常态,你做的好是理所当然,做不好反倒成了你的错。(这是在说我吗?呵呵。遗憾的是对于这一点并没有特别好的解决之道,因为在领导把不属于你的任务给你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些额外任务是对我的信任而屁颠屁颠地竭尽全力去做好,一来二去就成了自己揽下的任务;但如果第一次就拒绝或者做不好呢,恐怕又会失去领导的信任)

  想来想去,如果一切重来一遍,我还是会选择进力德,还是会选择加班,还是会选择支持他出国。因为我原本就是这样的人,一份工作并不能改变我们,它只是让我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什么在我心中更重要。(我们总习惯于把生活的烦恼和感情的不幸归结于不顺当的工作,但是“一份工作并不能改变我们,它只是让我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500强之所以成为500强,不是靠一两个天才,而是靠把无数精英磨圆抛光后变成螺丝钉后,确保商业机器的有效运转——正如同当年硅谷成为硅谷,是靠不断埋葬一代又一代天才 ,才构建了今天的繁荣。(在校园里,才华横溢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但在企业里,即便是作为CEO,也随时有被开掉的可能。保罗*福赛尔说中产阶级是一个最谨小慎微、了无生气的阶层,因为他们是企业的螺丝钉,是永远可以被替换的零件,这是他们最大的悲哀。)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在适当时候开始为自己奋斗(谨以此句献给今天看此文的诸位和明天为开始奋斗的自己)

  《第2份工作》读后感(十):突然想到,胡乱写点什么

  第一次看完一本书,有很想写点什么的欲望。

  没在外企工作过,也没在国企工作过,在一个半死不活的小私企混日子,现在到了倦怠期,想改变,冲着书名才看的这本书。本以为是一本心灵鸡汤式的说教书,没想到是一本小说,一读便爱不释手。

  这是一本很好的职场小说,很真实。向我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外企生活,充满了忙碌加班,充满了明争暗斗,充满了各种我没机会经历的一切。以前一直很羡慕外企的工作,很想去,可惜硬件软件都不达标,连网申都没过过。自从看了这本书,发现也许外企真的不适合我,高强度、高速运转的生活,我真的应付不来。生活和我们想象的实在相差的太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之前也看过很多职场小说,杜拉拉系列、圈子圈套系列,不过那都是上学的时候,当时只有羡慕,对小说说的职场也没有很清晰地认识,看过就算了。工作两年的现在再回头发现那时的自己还是太单纯,如今再看这本小说,有很多共鸣。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就像鲁志坤和翠贝卡说的,只能告诉你大的原则,还有要变通,但是具体事情怎么办,真的没有一个人能帮你设身处地的想好怎么解决,只有自己不断摸索,或许还有一点运气,也许真的跌倒一次,才能真正成长。有时候真的很想有一个人能帮帮我,想想怎么解决,但是真的没有,再亲的人也不行,有些事真的只能自己挺过去,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遇到一个好领导真的很重要,职场都是各为自己的利益,只要不落井下石,能在业务上指点你的就是好领导了。我们不能要求的太多,就像鲁志坤和吴佳的对比,虽然最后翠贝卡有种被鲁志坤抛弃的感觉,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天下大事,分分合合,只有利益一致,才能站在同一条战线。有同事离职,老板只关心是不是去了竞争企业,剩下都不关心,真的是我不够成熟,我觉得老板真是一点人情味都没有,或许是我太天真。职场没有绝对的朋友,只有利益共同体,一旦利益不同就可能分崩离析。

  这本书也给人以力量,在职场上,无论多苦,多难,我们都要努力奋斗,唯有此,才能脱颖而出,但也看个人的追求,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工作or生活,this depends on you.

  这辈子想要像翠贝卡一样奋斗,估计我是没有机会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机会改变了。

  纪念两年无知、无聊的破工作。

  献给希望勇敢改变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