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林徽因诗文集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林徽因诗文集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26 21: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林徽因诗文集经典读后感10篇

  《林徽因诗文集》是一本由林徽因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林徽因诗文集》读后感(一):诗文集

  由那些缠绵故事认识了林徽因,又经过传记了解了她。

  她是我喜欢的那种女子,由外到内的。

  看了书里她的诗,感到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能够让人成诵的经典,也不见如何清丽或浓艳,倒是有些去掉矫饰的真诚东西真的能够动人,有些竟也颇像自己写的“诗状物”。

  当然能够一见而难忘的还是那首著名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散文小说日记正读。

  补:读完后极想查证两个早已感兴趣事情

  那组写女子的小说为什么叫“模影零篇”?

  林徽因与凌叔华和陆小曼围绕徐志摩日记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前因后果

  总有种烟云模糊感觉……

  书的开本大,精装不太便读,然装帧素雅,见之心仪,拟觅另册建筑文集藏之。

  《林徽因诗文集》读后感(二):你是人间四月天

  初读林徽因,我对她的印象委实不算好,这大概与我选择作品有关。除了那首被朗诵过若干遍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的其他大作我均无拜读。

  这第一篇,是她写给胡适的信笺。写于徐志摩离世之后,为着志摩遗集的事情,其间抱怨陈源夫人凌淑华的种种,甚至罗列出一二三四乃至十一、十二来。很有点得理不饶人的味道。不过几封信,我私心里一下子生出几分失望来。大概是我原本存了太多美好的期许,可由这极私密的信件来看,豁然觉得她是如此小家子气的人。女人。连看封面上她清朗秀雅的容颜都觉得有几分别扭

  再后来,读她的散文,却是惊喜不断。真真如同旅途中未曾期待过的风景,因为无所指望,那些美便无所顾忌地横亘在眼前,由不得你不接受不赞叹。对林徽因最初偏离的印象才得以慢慢更回。

  林徽因最为有名的一篇散文该是《窗子以外》。满满八页纸,读起来却全不腻味。自觉地将自己放到文中“你”那个位置上去,跟着这个精致的女子,去看乡下人的打扮;去看深深庭院的马缨丁香与海棠——不全然是完整的美,有虫蚁吃过的创痕,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再坐上洋车,隔着车上那么一个小小的窗框儿,你去看市井人生:缝缝做做的,卖白菜的,拉粪车的,争执的店堂伙计与顾客……再然后,走出城市去,走到山水古刹去,借着火车的窗子,汽车的窗子,或者是客栈逆旅的窗子,依旧是大量不同的风景和人群。那些他人的故事也一点点、一点点地装点了你的人生,成了你的阅历或者见识的一部分

  朱自清后来将这篇《窗子以外》选入《西南联大国文示范读本》,这恐怕足以说明该文的优异之处。且不说文章高度与立意,女性特有的体察善感就足够让人惊叹。我突然想起希区柯克的《后窗》。大概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点偷窥的欲望。又或者不全是偷窥。你在人流里睁着双眼,你所见得在你心里成为你所想,你总会有过对他人生活的揣度与想象,你对自己设计情节毫无置疑,甚至还能让你沾沾自喜一阵。当然,林徽因的文与此无关。我只是不能不赞叹她能如此放低自己,用某评论的话来说,“完全没有浮躁知识分子心态”,因而她可以如此用词精准,远离那骄傲的“考察”的神气,清醒而自律地坐在“窗子”以内细述人生体悟。

  如果是《窗子以外》里有几分男子豁达深刻气概,那《蛛丝与梅花》便让人更多的领略了林徽因身为女性的细腻与文柔。我说不上哪一句更好,哪一句更出彩,只随着她的文字慢慢沉溺了去。冬日清亮阳光下两根闪亮的蛛丝就这样斜搭在沁香氤氲的梅花上——这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画面便在面前缓缓铺展开来。

  这篇,默读三遍,又忍不住一字一字念出来。子夜时分,如同品了一杯刚刚好的龙井。虽不及铁观音浓郁芬芳,却淡雅绵长。唇齿留香。

  林徽因无疑是美的(我仿佛在今日才忽然明白美与漂亮差别到底有多大)。而她与徐志摩之间的种种也留待后人说。之前读过陆小曼的传记,林徽因的传记还未赏读,只隐约觉得她的人生实在完满。如果说陆小曼是一株玫瑰热烈,盛放,浓郁。有花堪折。林徽因会不会又刚好是张爱玲笔下的另一种女人:窗前明月光清冷理性,自持。这厢轻松洒脱,那厢遐思万里。陆小曼成全的是徐志摩的爱情,那林徽因成就的是不是徐志摩的梦想

  梁思成爱她。徐志摩爱她。金岳霖爱她。。。

  谁人不爱她?

  你是人间四月天——一切美好与希望。正当芳华。

  《林徽因诗文集》读后感(三):都说你倾国倾城还才比天高

  都说你倾国倾城还才比天高,让我一直对你满心崇拜

  仰望如见女神忐忑如人生楷模,不评论你在爱情上的所作所为,本来爱情就是自己的事情

  但是说真的,写诗的水平确实一般,比起徐志摩来,差了不少。好在小说和书信还算平淡中有滋味

  1.便是会悟了从青年的idealistic phase走到了成年的realistic phase, 做人便这样做罢。idealistic的梦停止了,也就可以医好了许多vanity,这未始不是个好处

  2. 实际呢,只要她点一次头,让一个陌生的,异姓的,异性的人坐在她家里,乃至于她旁边,吃一顿饭的手续父亲母亲这两三年——兴许也是五六年来的——难题便突然地在他们是觉得极文明解决

  3. 那天她初次见到那陌生的,异姓的异性的人,那个庸俗典型触碎她那一点脆弱的爱美的希望,她怔住了,能去寻死,为婚姻失望而自杀么?可以大胆告诉父亲,这婚约是不可能的么?能逃脱这家庭的苛刑(在爱的招牌下的)去冒险,去漂落么?

  4. 她说她要先摇,他不肯,他点上烟含在嘴里叫她坐在对面。她忽然又腼腆起来低着头装着看莲花半晌没有说话,他的心像被蜂蜇了一下,又觉得一阵窘,懊悔他出来。他想说话,却找不出一句话

  5. 我看一个人一生为着一个愚诚的倾向,把所感受到的复杂情绪尝味到的生活,放到自己的理想信仰的锅炉里烧炼成几句悠扬顿挫的语言(哪怕是几声小唱),来满足他自己本能艺术冲动

  6. 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车门外,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的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化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

  7. 这时代是我们特有的,结果我们单有情感而没有表现这情绪的艺术,眼看着后代人笑我们是黑暗时代的哑子,没有艺术,没有文章,乃至于怀疑到我们没有情感

  8. 我们生在这没有宗教的时代,对这死实在太没有把握了。这以后许多思念你的日子,怕要全是昏暗的苦楚,不会有一点点光明,除非我也有你那美丽诗意的信仰!

  《林徽因诗文集》读后感(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直都被誉为中国一代才女的林徽因 的确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女子 倍受无数人的爱慕 我想也许是受了高中语文老师的熏陶 在给我们讲一篇关于金岳霖先生的文章老师也讲了这一个哲学家一生对林徽因的执着 和为了她终身未娶 从那时我开始好奇 她到底是怎样的女子 又是有怎样的魅力 让徐志摩 梁思成和金岳霖爱恋一生 似乎对于这一种执着而又细水长流的爱情 我打心底就很向往也很相信 或许对于我来说这无疑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了 比玫瑰花烛光晚餐烟火 摩天轮都要浪漫的多的多 但同时在我心里也有另外一个 一个和这个浪漫程度不相上下的故事 那就是格里高利派克对奥黛丽赫本的感情 是不是善于把握爱情也算是这一位才女的一种天赋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是林徽因的一个散文集 十一在书店的时候 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 翻了翻其中的文章 渐渐的被书上细腻感性的文字吸引住了 回学校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借一本她的文集看看 第一次我在图书馆苦苦寻找了一上午却没有任何发现 其实买书 看书 有时真的是一种缘分 也许你不经意间买的书 会改变你的一生 在书店 图书馆的书海里 也许就会有这样一本书 让你的直觉告诉你 就是它了 但是反而当你打定心思要找一本什么样的书时 它就偏偏不会出现 而你却越是更想要找到 就这样它不顺了你的意了 就在你即将遗忘的时候 它又出现了 可你再看看它 却好像又不是那么想看了 这样矛盾心情也许就是欲速则不达吧 第二次去图书馆 我是要借我的侦探小说的 但一本林徽因诗文集就这样跃然的出现在那个我曾找过的书架上了 看着她的诗 里面有很多很多 很吸引我的话“ 笑是她惺忪的卷发,散乱的挨着她耳朵。软软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我开始慢慢的明白 为什么她是那样的吸引人 她的才情是会让人动容的 而我竟在不经意间沉浸在了这些诗的意境之中 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写道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虽然不能用这句话来形容她的诗 但我确实喜欢这样的意境

  文学之外 她还是一个出色的建筑师 每次去北京的时候 坐出租车一路过前门 有的热情司机就会说 当时就是这里林徽因和北京市副市长争吵 为了保护北京城门和牌楼、牌坊等古建筑,带病指着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鼻子骂道,“你们现在拆毁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林徽因和梁思成 这一对夫妇 有着相同爱好 都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精神和事业上彼此的伴侣 直到林徽因病逝 梁思成对他都是疼爱有加

  她真的是一个厉害的女子

  书还没有看完 但我的好奇心已经不再 我已找到了问题答案 我想我下次真的要去买一本她的书 那本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这一本诗文集

  《林徽因诗文集》读后感(五):美至极致,失美即死

  忘记我

  忘掉曾有这个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地落了去,忘掉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一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

  你也要忘了我

  曾经在这个世界里活过

  ——林徽因

  忘记我

  你自由地去飞吧

  我们终将一起去飞

  当我不在人世的时候,当曾经属于我的一切灰飞烟灭的时候,——你呀,我唯一的朋友,你呀,我如此深情,如此温存地爱过的人,你的寿命也许会比我更长,——请别去我的墓地……在那儿你将无事可做。

  别忘记我……但也别在日常的操劳、娱乐和需求想念我……我不想打扰你的生活,不想把它那平静水流搅乱。

  不过在孤身独处的时刻,当善良心灵常常出现的那种羞怯、莫名的忧伤袭上你的心头的时候,请你从我们喜爱书籍中拿出一本,找出书中的那些篇页、那些字行、那些语句,曾记否?一读到那些地方,甜蜜的,无言的泪水便往往从我们的眼里夺眶而出

  读一读吧,闭上双眼,伸给我一只手……向一位不在场的朋友伸出你的一只手。

  我将无法用我的手握一握它:我的手将一动不动地埋在地下,但现在一想到,也许你的手会感觉到轻轻的抚摸,我就感到十分欣慰

  我的形象也将浮现在你的面前,泪水将从你那阖上的眼睑里涌流出来,就像以前我们俩因陶醉于美的事物而洒下的泪水一样。你呀,我唯一的朋友,你呀,我如此深情,如此温存地爱过的人。

  ——屠格涅夫《当我不在人世的时候……》 1878年12月

  爱说“忘记我”的人恐怕是希望别人记住他的,更何况,这样的话是不会轻易对他人讲的,唯有对所爱的人。

  林徽因与徐志摩都是极美丽的人。——极美丽且极爱美丽,清婉、温煦、雅致,总觉得他们都是飞着的人物,轻轻浅浅地在人世间点着跑,笑着奔。

  偏偏这两个人都写了“忘记我”的诗。

  或许是早已预料着别人对自己的难以释情了吧。

  可惜的是,往事如烟。

  往事如烟,此一“烟”字,是极妙的。凄迷、哀怨伤感、绵绵密密,时间上的模糊给人以即时之感,仿佛伸手可触,而一切又即刻成烟化雾,无迹可循。

  生命,只是记忆一种感觉

  “一切都只是瞬间。过往的、现时的、未来的,都是一瞬,不过现时的这一瞬显得更长更大些而已。”

  美至极致,失美即死。

  《林徽因诗文集》读后感(六):梁思成与林徽因

  几日前看纪实频道的大师栏目介绍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上的大师。不由想起搁置书橱内数月的林徽因诗文集,于是拿出来翻读。我对梁林二人的认识是始于林与梁徐金三者的爱情纠葛,到现在也说不明白林的心中究竟最爱谁?但我认为她与梁的结合是最正确的,因为相似的兴趣爱好,林作为梁的助手翻山越岭考察了中国不少的城市。还有就是互补的性格,费慰梅在她的小说里提到林特别的活泼美丽而梁的性格则沉稳些。这样的才子佳人却生逢战乱。这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纵有满腔的抱负却无用武之地,被围困在偏僻山庄的时候身边钱财已散尽,但我仍觉得梁与林的生活值得称羡,共同奋斗的事业还有苦中作乐的生活情趣更有朋友之间的友爱,非常真诚非常令人感动,在我们这个时代已很难体会得到。

  我从来对诗就不太热衷,年纪很轻的时候狂热地喜欢席慕蓉的诗还专门有本本子抄她的诗,后来也还喜欢但缺了当初的狂热。林徽因的诗我几乎没有喜欢的,只是她在诗和散文里提到的关于人的信仰,倒是值得琢磨。徐志摩在康桥上为了看雨后的彩虹而不惜在雨中站立许久,林问徐,怎么他便知道准会有虹的。徐答:“完全诗意的信仰!”而在林的一首诗里她是这样写的:“缺的是把干柴,是杯水,麦面,为这吃的喝的,本说不到信仰,生活已然,固定的,单靠气力,在肩臂上边,来支持那生的胆量。”同是信仰,但千差万别,我们常说活着就是靠的一股子信念,在缺吃少穿的年代,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一切一切的信念就是要坚持活下去,信仰啊信念啊都不免显得多余。

  林与梁到了山西,林徽因在其著名的山西通信中写道:“我是没有出过门的,没有动身之前不容易动,走出来之后却就不知道如何流落才好。”这简简单单一句,却又是那么打动人心。又比如有一段:“听到一段当我还是个小姑娘时在横跨印度洋回家的船上所熟悉的乐曲----好像那月光,舞蹈表演,热带星空和海风又都涌进了我的心灵,而那一小片所谓的青春,像一首歌中轻快而短暂的一瞬,幻影般袭来,半是悲凉,半是光彩,却只是使我茫然。”

  林徽因谈人生的意义时写道:“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别人的!如果再能表现你自己所体验所了解的种种在文字上----不管那算是宗教或哲学,诗,或是小说,或是社会学论文----使得别人也更得点人生意义,那或许就是所有的意义了----不管人文明到什么程度,天文地理科学地通到哪里去,这点人性还是一样的主要一样的是人生的关键。”而这点人性在其文章中时时地体现。我一直觉得,林徽因的文章写得很有味道,很容易产生共鸣。不像某些由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的文章只会让人觉得空洞而乏味,除了意识到作者本身的卖弄以外什么也没有读到,这样的文章我以为,是浪费纸张。

  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或通信,林徽因都不太提及她的丈夫,偶尔的一句就显得非常珍贵,“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我想任谁看了这一句都会心生羡慕的吧)。许多人拿林徽因与陆小曼去比,我觉得没法比,俩人是各有千秋,在我心目中林徽因更加正统一点也正气得多,傅斯年评论林徽因:“今之女学士,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

  我看大师栏目见到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她提到有一回北京要拆城墙,梁思成急得不行但是身体条件不允许,他就央求林洙到城里拍些照片回来,林洙回答的大意是:现在我们都这样了,她拿个照相机到城墙那里去拍只怕会牵连到她。说完那段话林洙就后悔了,因为她看到梁思成的眼神是那么的悲凉。我想,如果徽因在世的话是断不会讲那样的话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