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理想之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理想之书》读后感10篇

2018-03-12 20:0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理想之书》读后感10篇

  《理想之书》是一本由[日]冈仓天心(おかくら てんしん)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想之书》读后感(一):冈仓天心写的日本艺术

  1月下旬看完了第一遍,之后又看了一遍——感觉整本书就是100年前一位日本人写的日本艺术史。冈仓天心在他自己所属的年代,应该算是视野比较开阔,既了解日本,又比较了解西方。原书是英文写的,所以译者是刘仲敬老师没什么奇怪的。

  理想之书的由来与作者民族自豪感 。

  作者第一章里写了理由——日本艺术史就是亚洲理想的历史。日本是亚洲文化博物馆

  呃……

  作者冈仓天心对日本的民族自豪感基本上字字句句都能体现出来,挺好。

  比如:他认为日本种族的非凡是其秉承了不二论(不能说一,因为有一就有二,所以叫不二)喜新不厌旧,穷尽了过去所有艺术的理想。

  日本神道教仍然遵守以前古代祖先仪式,佛教自身也发展了很多分支,大大丰富了艺术的内涵

  书里讲了一些日本原始宗教——神道教,以及外来宗教——佛教在本土的一些发展情况

  作者还认为为日本的韧性使其即使身为当代 强国(一百年前),仍然忠于亚洲的灵魂

  艺术犹如珠宝,作者只略作提点。

  作者认为艺术是富有变化映射彼此相关的社会现象,如果西方世界意识不到这一点,那么任何日本艺术理想的历史就不可能存在

  考虑到原书是英文写的,我个人理解作者是想通过本书向西方介绍日本艺术史。

  作者认为每一个时代的杰作 都是无言的雄辩,比任何半真半假的总结更能说明问题本质

  去与花的美在于无意识 的自我舒展。作者只希望能略作提点,无意解说首尾。

  佛教与印度艺术

  这是本书的第五章。

  相比于书里其他内容,我对佛教相对了解。

  本书作者认为佛教的适应和成长 已超出了东亚,将种子撒向叙利亚沙漠,以基督教的形式开发结果,让爱与敢于放弃精神影响全世界

  【是的,书里的观点就是这么刺激。要是认真看,绝对不止这一处。作者并没说明他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

  作者认为,个人创始的宗教必须具备两大元素,一个是伟大的教主,一个是教主突然提道 的历史和民族背景。然后冈仓天心具体讲述了佛教在东亚的历史和传播情况。

  具我所知,后来释迦牟尼被尊为印度教十大神之一,印度本土佛教已经势微。

  佛教真正发扬光大实在印度之外。佛陀生前好像也说过,他入灭后500年进入末法时代。

  本书第6至第14章总结了作者认为的日本从飞鸟时代到明治时代的艺术史。

  想对日本艺术史有所了解的,建议看下。

  《理想之书》读后感(二):诚心之作

  本书的作者冈仓天心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思想家。他是一位目前为止还在世的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权威人士之一,后世都称他为“日本的林语堂”,可见评价不低。这本书与《茶之书》、《觉醒之书》共称为“冈仓天心英文三部曲”,因为这三本书都是他在游历了中国与印度之后用英文写下的,无论是文笔还是权威性,都得到了一致认可

  冈仓天心终生致力于美术事业,他不仅是日本现代美术的开拓者和指导者,而且是东方文化的鼓动家和宣传家。他宣传东方文化艺术的优越性,强调日本文化艺术的重要性,首创的“亚洲一体说”使他作为国粹派理想主义者而闻名于世界。冈仓天心其人,我是初次接触,读他的文字,即便是译文也让人不舍离手,毕竟一切由心而起,由心而发,就那么通彻心灵。每每看到一些文字整段整段洋洋洒洒,不免惊异于这位百年前的东洋人眼光敏锐、待事之豁达。所谓“大和之心”,所谓“中华之心”,其实都是彼此该深情守护的永恒之物。在他笔下的文字看似身边小事,实则影响着未来,他对于艺术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看法,这些危机感经他这么一整理,显得尤为重要

  书中详细描述了日本宗教、绘画、雕塑、诗歌以及各大思想流派的发展史,其中的内容可能略显枯燥,不过都是真是发生过的。有个小小的遗憾就是书中没有插图,看起来会不直观,也会更显得枯燥。中国和日本一直有着千丝万缕关系,作者将这种复杂的关系加以梳理,分别将日本艺术所经历过的时代变革各成一章。先是讲述了日本最原始的艺术特征,接着到日本第一次引进佛教,那时的时间公元552年,也正是飞鸟时代的开始。接着是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藤原时代、镰仓时代、足利时代、丰臣时代和德川早期、后德川时代、明治时代。一直从公元550年至今,作者从头细说这段漫长的发展史,给后人们呈现了一个直观的发展史。

  日本虽是一个弹丸小国,但是他的强大并非无道理学习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的根源,而日本把这个精神发扬光大,这也许就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崛起的原因。且在古文化保存方面,日本可以说是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并没有因为科技经济的发展,使文化消失,反观印度虽看似还留存古代的文明,但不难看出,他正在逐步的消失。这是一个让人惊叹的民族,也是一个很会隐忍的民族。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日本的文化,这是本很好的书籍,值得一观

  《理想之书》读后感(三):被译者连累的评分

  大部分给差评的都是因为译者的翻译水平态度问题。

  除“南方周末”所撰文《 这样的冈仓天心译本要不得 》中列举数处译误14处之外,这里再补充几个:

  1.p87/p94所谓“龙门石刻”实则龙门石窟,龙门石刻确有其物且位于山东平原而非河南洛阳。

  2.p51/p90所谓司马达止为错名,其名为司马达等(或司马达)。

  3.p26"能乐”,p51“鞍作止利”,p96“天寿国绣帐”等部分注释直接抄自百度百科原文

  另通篇行文生涩、造句生硬、前后文逻辑不通加之数处或低级错误或理解错误等不胜枚举

  10万字的出版物,并未深读竟已发现如此多的不实之处,着实叫读者对译者及出版编辑团队众人是否对日本的文化、历史,东亚艺术史有必要常识了解,作为文字工作者是否认真核实过每个未确认的细节专业能力职业操守是否可以承载一位堪称“明治奇才”的思想话语产生怀疑

  正如链接文末所言——“ 要解决《理想之书》的所有误译问题,恐怕最终只能靠一本精善的新译本了。 ”

  《理想之书》读后感(四):日本的文化历程

  日本的文化历程

  《理想之书》

  《理想之书》一书是冈仓天心先生对于日本文化的介绍,从开篇点题说起日本艺术、文化的成因、内在优势和未来发展,以“伟大的亚洲母亲永远是一体”为理想,循着时代变迁和朝代的更替,介绍日本在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表现形式,以及日本文化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的特征与解析,读起来和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亚洲,日本文化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中汲取良多;近现代以来,日本又从欧美国家获得很多文化上的营养。正是因为日本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接纳、包容和理解,以及在学习基础上的创新和开发,日本文化迸发出很大的活力。从地理位置上说,这个偏于一隅的岛国因为有着天然的自然屏障,在政治商业上很少和外界有来往,他们对于本国文化的高度认同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稀缺资源,这个民族还有着强烈的学习精神和忧患意识,一旦有外敌入侵,他们的反应不是立刻将侵略者敢出国家,而是力争在敌人的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能力;日本的文化更注重的是美和具体性,而非宽泛的概念,例如政治中的天下哲学中的形而上,他们更注重如何消化理解以便吸收。书中的一则对话可以高度概括日本文化的特点:一位杰出的日本学者以敬畏印度和中国圣哲著称,论敌问他:‘如果你五体投地军队入侵日本,佛陀任大元帅,孔子任副元帅,你会怎么办?’他毫不犹豫回答:‘砍下释迦摩尼的头,腌了孔子的肉。’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的优缺点,正如一个人、一个组织群体一样具有优劣性,我们更注重的是如何理解和接受这种文化,并确定如何处理与这种文化的关系。冈仓天心先生对于日本文化的理解可谓透彻,他的讲述也足够具体,至少从他的思想中,我们更清楚看到了日本文化的本质。日本文化在汉唐时期曾经受惠于中华文化并广为流传,在近现代为中国了解世界也提供了很多的视角,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便是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毋庸讳言,更重要的是从中华文化中理出我们自己的脉络,并进行深刻的剖析与反省,以期在新的形势下发扬光大。期待有更多学者、专家像冈仓天心先生对于日本文化那样的了解和解读。

  2017/2/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