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10篇

2018-03-17 20: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10篇

  《张国荣的时光》是一本由志摩千岁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一):迷人的哥哥,动人的志摩

  上一篇仿佛已经很遥远的书评才感慨过,人与人之间的相遇需要缘分,这第二次正儿八经的书评就又要把这句话拿出来再溜一圈儿了。

  2017年4月1日,可能此生我再也不会忘记这一天。那一天,被毕业论文催得焦头烂额的我,夹杂着隐隐约约荡漾在心头的对大学的不舍、对上海的不舍,在图书馆已默默浸渍多日,身心俱疲,迷茫而又无奈,闭上眼睛,仿佛眼泪都要出来,看不见未来,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反正余生大概就这样了吧。你相信缘分吗?我相信,因为正是那一晚,我第一次正式遇见了你,源自一个介绍电影霸王别姬》的长微博。那晚,无意识地翻着微博,一年一度的“一岁一枯荣”又在网上蔓延开来,我扯起嘴角,无力地一笑,从众心理支配下的我们,好像总把喜欢哥哥”当做一件高逼格的事情,这铺天盖地纪念又究竟有几许真情,而又有多少人对这个人所谓的纪念仅止于知道这个名字而已?不打算为此而驻足的我,目光却被“不二大叔”(对,我至今仍记得这个博主)的一篇长微博吸引,那是对电影《霸王别姬》的介绍,看了第一眼,就再无法坦然略过,我原本一直以为,《霸王别姬》是讲霸王和虞姬的故事,从小受爷爷奶奶刺激过的我,对所有中国古典戏剧厌恶到不行,不仅讨厌那夸张到极致的妆容,也实在难以忍受那“咿咿呀呀”半天说不完一句词的唱腔,可是,原来,《霸王别姬》的“霸王”非彼“霸王”,“虞姬”更非彼“虞姬”,《霸王别姬》的虞姬——程蝶衣,是那样那样令我心疼的一个人。于是,怀着期待,又抱着怕自己感染悲伤情调矛盾心情的我,还是迫不及待地回了宿舍,纵使那晚宿舍只有我一个人(室友去重庆玩儿了),我其实,我其实根本一点都不想回宿舍。

  安静的宿舍,抱住自己蜷起的双腿、努力把自己缩在椅子上仿佛渺小到不存在的我,当曾经无比熟悉却又好像从来没有正视过的京剧“咿咿呀呀”地响起时,我的内心,竟是一份巨大宁静,故事一步步发展,蝶衣一步步“疯魔”,波澜一点点掀起,眼眶一点点变红,直至即将挥别的虞姬,在银幕上肃然起舞:“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镜头照着他的眼睛,浓妆之下,水波一般纯净的眼睛,微笑缓缓漾起,镜头一转,却是挥剑而起,我闭上眼,打转许久的眼泪再也无法抑制,眼泪滑落的一刹那,我多想穿过时空告诉他,“别挥,蝶衣,这是真剑。”即使明知非挥剑难以成蝶衣。屏幕里,演员表和着极具京剧风格的曲牌在谢幕,我却不知为何,一行又一行,眼泪再也止不住,模糊视线里,我看不到清晰的字迹,只觉满屏皆是程蝶衣。那是跌入的伊始,源自对蝶衣的迷恋。因为不了解,甚至还在很短一段时间里把“程蝶衣”和“张国荣”画了等号,以为张国荣就是程蝶衣,第一次对他多了一份心疼。

  言归正传,本来是书评,该着重说说自己读书的感想,却终究还是没忍住,在Leslie身上花了不少的笔墨。可是,在你已经离开的今天,我该怎么才能在谈及你时,保持冷静?所以,原谅我吧。下面就真的言归正传了!

  《张国荣的时光》这本书是日本的志摩千岁女士所作,二人的交集源自Leslie《Leslie的所有》和《庆》两本写真集的制作与发行。所以,志摩千岁女士自称处于“熟人之上,朋友之下”的地位,以其质朴的描写努力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作为“人”而非“明星”的Leslie的形象。通篇读下来,我个人感觉,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这其中,不仅有一个“普通人”的Leslie,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令人动容的志摩千岁。我想,我读完以后,隐约明白了为何Leslie可以对她如此真心,这其中固然有Leslie待人真诚的自身原因,可我想,志摩千岁女士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优点不容忽视吧。诚如作者所说,“第一次见面时,我一边和Leslie谈写真集的事,一边有意无意地观察着他。我知道,在他那亲切笑容的背后,他也要看透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也同样,想要尽快了解今后较长时间内可能要共同工作的这个人的性格。”

  坦白说,这本书读完已经蛮久了,也早都该动笔了,结果因为毕业论文答辩等等诸多琐事,一直拖延至今,当时想好的很多句子,也都在时间的消磨中褪去了颜色,如今也只能凭着对哥哥的一份情感和书上零散的批注、笔记支撑成文。全书基本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一些志摩与Leslie交往经历,作者从二人相见之初的“你吃饭了没有?”到03年噩梦般的四月一号,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幕一幕,细细地为我们道来,音容笑貌,仿佛仍在身边。

  作者在“前言”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有时日生活中一些琐碎小事他都不能放心交给别人代办,总是事必躬亲。以他比别人加倍的细致敏感的性格,当事情办得不尽如人意时,他的焦虑有时会使周围的空气紧张得仿佛一点就着似的。而且,在别人也许已经很满意的情况下,自己却怎么也不能满意,面对这样的自己有时他会十分不安,甚至控制不住自己,这样的场合我也是见过的。这种时候的Leslie显得十分孤独和难以靠近,会令旁观者都为他感到难过。”我读至此,感慨作者观察之细致,你说现实中有没有这么敏感的人,让我来告诉你,真的有,我就是。因为对许多事情看得很严肃,更因为对除了自己之外的许多人其实不那么放心,所以最可靠方法就是“躬亲”,当然,即便是“躬亲”也未必能保证自己每件事都做得很好,而且事情一旦出了差错,第一时间,一定是自责,所以,我深知,自己其实给了自己许多没必要压力。但我没想剁,Leslie竟也会如此(如果志摩女士没观察错、我没理解错的话),那一刹那,隔着错乱的时空,我有一种遥远的共鸣。也从志摩千岁女士笔下开始普通人的身份尝试了解Leslie。

  Leslie真的是一个很不一般的艺人吧,一般觉得出写真集好像是个挺随意的事情。可是透过志摩女士的讲述,我才知道,原来,对Leslie而言,出写真集是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情。“之前几次有人提起出写真集的事,但我一直没有兴趣。好像没有什么契机促使我一定要做写真集嘛。再说十年前我曾出过一本,那是我非常中意的一本写真集,事实上我也没有自信再出一本比那个更好的了。”“十年前的写真集是作为我告别偶像歌手的一种纪念,而这次,或许可以说,是经历了我母亲的去世之后,我得以从过去的某些思想中解放出来,重新开始一个新的自我的纪念吧…”

  避开Leslie的偶像光环不谈,我想,即便是在生活中,遇到这么一个不带有明星光环的普通人,他也绝对足以成为我做事楷模。Leslie以工作伙伴的形象和志摩接触之始,“迅速判断力和极强的事务处理能力”便为作者所感触强烈,“他脑子转得非常快,记忆力极好,一切事情都当场作出判断,当场决定。后来也有许多需要决定的事项,从没听他说过类似‘让我考虑一下’或者‘给我点时间’的话,永远都是马上考虑,马上决定。当然,他这种‘立刻决定’的习惯也未必都是好的,决定了的事情有时也会‘改变主意’,而且每次都几乎是来个180度的大转弯……”这样的处事风格,使我印象中作为蝶衣、阿飞、何宝荣的Leslie第一次有了作为Leslie本身,而非任何角色中的Leslie的概念。果然,做事雷厉风行,不拖延,记忆出色,嗯,很是符合我心中对优秀者的定义。这样简简单单的描述,也使得我第一次正视,Leslie为何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换言之,Leslie凭何成为闪耀国际的Leslie,他也是一个人啊,他所取得的成就也从来都不是凭空从天上落下来的,而在此之前,我承认,潜意识中,我好像总觉得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仿佛天经地义的,从没想过Leslie个人的努力在里面,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初着实有点残忍

  书中类似上文的这种观察,其实有很多,在此,一一聊开似乎也不太现实,所以,我决定选取我印象比较深、感触比较强烈的一些内容聊一聊。“香港的富裕人家几乎都雇佣菲佣,但Leslie家的菲佣非常勤快言谈举止也十分端庄文雅,良好教养和细致周到照顾常常令人惊讶不已。然而,最令人惊讶的还不止这些,而是Leslie对待佣人的态度。两个菲佣都不会讲广东话,Leslie都是用英语和她们讲话的。而Leslie对她们说的英语都是对长辈用的十分规范的敬语,旁边听到这些话的人根本想不到这是在对佣人说话。Leslie本来是在英国本土学习标准英语,但在熟悉的朋友之间也会用一些相当通俗的俚语或朋友之间的口头语。可是,在佣人面前,他讲的却是彻头彻尾的‘绅士英语’。”坦白说,看到这里,我内心是有波澜的,我自然知道,Leslie这个人对语言异常敏感,别说英语,就连普通话也在拍戏期间说得像模像样,更别说在阿根廷拍《春光》时短短的时间就已经和当地人可以用当地方交流。(写至此,忍不住鼓鼓脸颊,气恼地嘟嘟嘴,作为Leslie的爱慕者,希望自己也要向你学习,至少把英文说溜呀。)可是,我没想到,在对待佣人的态度上,他竟也会如此,是自己本身待人谦逊所以如此呢?还是如作者所说,“我曾经打算问问他为什么,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我想,大概是因为Leslie家里经常高朋满座,为了不让佣人对客人失礼,为了让她们能够对客人讲出优美而标准的英语,Leslie在以身作则地为她们示范吧。”但我想,无论哪种原因,Leslie如此的待人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Leslie竟然还会做饭!我以为,像这种家庭背景出色,长大后又蜚声海内的人,应该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种事情上的,可没想到,“Leslie见大家都夸他的粥,他也十分得意,一边吃饭一边给我们讲了更多关于做饭的故事。他说,他少年时期就去英国留学,开始过独立生活,自己做饭经验丰富,尽管是无师自通的,但一般的饭菜自己都会做。令我大为感动的鸡肉干贝粥也是他的拿手美食之一,雇佣菲佣以后都是Leslie从头教她们做菜的。‘不过还是不能完全心地由她们掌勺,调味还得我亲自动手,不然不放心的。’他得意地说。”我真的是,太惊喜了!这个男人,怎么可以这么棒!

  书中还提到Leslie的一种不同寻常的习性,“‘我总是不能满足现状,总是认为应该做到能让我更满意的程度,是我自己太任性了。’他又说,‘仔细想想,现在的我应该能够很满足的了。有那么多我喜欢的朋友,我也能够去爱别人。不过,别人能100%满意的东西,我只能70%满意而已,也许这就是问题所在啦。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就是这样的。’”我想,看到这样的陈述,我有点儿理解Leslie内心的苦闷了,连带着书中开篇提及的“事必躬亲”,当然,这让我们看到Leslie做事认真追求完美一面,但与此同时,真的会给自己带来许多压力的吧。而且,Leslie本人也对这种习性有些无可奈何,更让我觉得心疼。此外,书中比较重要的,提及或反映Leslie内心的一些独特之处、一些自己的想法的章节,比较集中地在“对香港电影界不再抱有幻想与另一理想居住地”和“以此代替说再见”这两个章节中,有兴趣的朋友或自己,都可以再好好翻翻这两章。

  下面该说说我在这不算厚的一本书中虽是初次邂逅却也同样中意的志摩千岁了,也就是本文的作者。透过她的文字,我觉得,这也是一位给予我许多启发思考、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一位楷模。首先,志摩的英文该很好,这是无疑,否则便根本不会有她与Leslie的合作。其次,作者的为人处世真是一级棒!一、观察细致,思考细密、谨慎。否则哪里会有那么多对Leslie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对Leslie心理的体察呢。例如P78、P83、P88、P102、P108等等,这在书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在此不一而足。二、待人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坦诚。例如在拍摄《庆》时,作者就十分坦诚地指出,作为粉丝的受众,还是希望能多看到自己的偶像,而非讲究艺术性却少了偶像的面孔。还有,在留胡子与不留胡子的拉锯战中,作者也始终坚持自己应该为粉丝争取一个不留胡子的Leslie,P135等等。三、讲究人情,体察别人,发自肺腑的善良。如P85对阿文的照顾,说实话,如果是我,我肯定想不到主动对方要买什么礼物;P130看到那样标题不适,P201对粉丝心理的关怀,P203对Leslie不提自己执导的电影的反应等等。

  从篇首看到篇尾,我可以说,这本书没有一处让我失望,即便是在Leslie已经离开的今天,读着这本书,仍给我无限的温暖与慰藉,仿佛那个朋友般的动人的Leslie就在眼前。志摩千岁写的很好,可是我这篇书评却糟糕透了,感觉更像是一篇不够完整的读书笔记,书中好多触动我的地方,由于时间(拖沓着写了好几日)和行文篇幅的原因,都没有再提起,惟有以后再常常翻阅这本书,看以后是否有机会再修订。

  2017.5.25

  于华师大本科生公寓21号楼

  《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二):一追在追:为你那一跳鼓掌、喝彩

  又到41,就差一个9了,张国荣跳楼的日子,为何这么完美的人要跳楼呢?所有传闻的理由,都那么牵强,大概只有跳过的人才懂的吧,我等凡人就不想了;

  anyway,他死了,死的很彻底,不像安眠药还能有抢救的机会,如果说这死也追求完美的话,哥哥,你至少结果很完美,死的无可救药,死的十全十美;

  小时候,也曾经想过自杀,那时候考虑问题不周全,只是依稀记得在厨房拿把菜刀在自己脖子上比划,再比划。。。。。。。。。。。。。

  记忆中,那天的天空是阴暗的,厨房自然没有开灯,我一个人站在anpan前,那时候我只比桌面高一点点,前胸抵着案边,后背着书包,右手拿着刀,左手在试刀锋,似乎还闪闪发光,在脖子上比划了两次,刀贴着脖子,感觉有点凉。。。。。。

  那时候是小学,之所有有书包出现,应该是刚放学跑回家,也许在学校还在举手发言的积极学生吧,谁能想到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会拿把刀要砍自己呢?

  小学生能有什么烦恼呢?你说呢?原因只有拿刀的自己懂吧,我依稀记得大概,却不想再此详述。至少我现在看来,无论多大的坎,我不是活到现在么?还好好的活着呢。而当时的自己,只想拿把刀,鼓足勇气切下去。。。

  从小我就是敏锐、细心的孩子,会看到很多细节,会有很多很细微的感觉,所以小时候会很不开心,也曾经想太多太多

  anyway,我最后放下了那把刀,虽然不知道是不敢还是不舍,还是。。。还好我不够勇敢。。。

  没一瞬间,我们都面临着活着还是死掉的选择,有人选择了生,有人选择了死;只是哥哥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然后去执行

  至少从这个角度讲,哥哥得偿所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想死没死成,非要他活着,那,叫做生不如死;在死和生不如死之间,哥哥选择了死掉,我想,如果真的爱他的人,会为了这一跳喝彩,即使满怀不舍,即使泪流满面,我们也会松开牵着你的手,看着你飞下去,虽然明明知道你没了天使的翅膀,注定血流满地;只是因为我们真的爱你,舍不得让你生不如死。。。

  借用一句墓志铭的话,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活着,他早死在自己心里;如果一个人对爱,对生活,对自己死了心,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呢?生命本来就是个痛苦的历程,如果 这点乐趣都没了的话,即使 不能说生不如死,至少是行尸走肉吧?

  所以,如果十五年前,我砍下了那一刀,你看到新闻千万不要说,傻孩子;因为我只是不想活了,所以砍自己一刀而已;十五年前看过去,如果我砍了那一刀,我会很自豪;当初我没砍,我很庆幸,却不勇敢;

  哥哥,你真的很勇敢,一追在追,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即使想要的是死亡。。。。。

  你做到了,我为你那一跳鼓掌、喝彩,希望今天的你,有了翅膀,可以在梦想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无论你做什么,无论我喜不喜欢,只要是你认定了的,我都会为你鼓掌;

  只因哥哥说过:you can't put words in my mouth。This is my life。How dare you judge me!(你不可以塞话进我嘴里。这生命是我的。你斗敢批判我!)

  《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三):他的时光,他的性格,他的生活,他的美。

  记得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就是听说他离世的消息,那时是六年级,我还真的一点不了解,只知道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离世了。之后不知不觉听了一些他的歌看了一些他的电影,对他也没有特别多的追随过,只是在许多的知名电影中老有他的身影。

  其实对他认真的follow,是因为听说了他和唐鹤德的事,高中的我,周围有着一些腐文化,而我也是觉得爱应该不分性别,各种同性或者双性的恋情都不应该被歧视。于是下意识的就会多关注一些。然后就得知了哥哥的事,觉得他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做着自己喜爱的事,不顾闲言碎语活着自己的人生,喜欢他的态度,然后再一次去看了他的电影,听了他的歌。当然也爱着他的颜。

  但是总觉得对他了解不够,然后想看关于他的书,第一本是#不一样的烟火#,对他的事和人描写不够多,看了三分之一就想换一本,然后就查了一下推荐,于是乎选了这本,两天就读完了,总之以前零零散散的网上看见的关于哥哥的评论和遭遇,在这里有了清晰的描述。

  读了电子版,可能对版权不尊重吧,但是人在国外,这是最方便的方式了。

  为之疯狂的人呐

  《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四):私人读后感

  之前看过这本书的一小段,只得一种志摩千岁女士特别偏爱你的感觉,并且认为一个只和你合作短时间的人没有资格来写你,甚至觉得只是写你来赚钱而已,于是便不想看这本书,一直不愿看其他写你的书也是同样原因,也固执地认为人的认知总有偏差,怕自己不自觉地把对你的印象全建立在他人,特别是偏爱你的人的认识的基础上,怕她们会过度美化你让笔下的你太完美而失真,我也不想从他人的眼光里来认识你, 而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走近和了解真实的张国荣,可是即使是听过唱片看过电影看过访谈以后,我又了解了多少呢?我信你的真,信我能看到听到你本人说过的每句话都是真的张国荣,而不是为了迎合观众所造出来的偶像。志摩千岁女士笔下的你,果然和我所了解所感知的张国荣吻合,你真如我所想的那样认真诚挚,敏感细腻,可爱多情,傲娇又孩子气,如此美好。即使离你如此遥远,但当我发现原来我相隔时空所认识感受到的张国荣,我所迷恋的人,所尊重的偶像,并不是我美好扭曲的臆想时,我觉得自己走到了你身边,看到了你。你的才华和天分,你所表现给歌迷和影迷看的张国荣不是假的,而公众视野之外的,你不愿意给公众看的私人张国荣,也是如此美好真实的存在。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特别轻松愉快,看到后半部分觉得离你越来越近,到最后想不到流泪了,好好休息吧,不会再有痛苦。

  感谢有你

  爱上你的才华和作品,爱上你,是我最幸运的事之一。

  《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五):如果你也听说——献给80后的后荣迷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出生的时代,正是你最辉煌、最得意的时候

  同时我们也是不幸的,因为你离去的时候,我们正在长大,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正在恶化,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

  在未遇到你之前,我一直觉得人世间最痛苦的事应该就是相逢恨晚了,但是当我知道你,认识你,甚至了解你之后,我觉得应该是相逢恨早。 我想如果在我懵懂的时候遇到你,我应该会将你和四大天王归为一个水准,那个时候的我还根本无法欣赏你的歌曲,因为你的歌是那些经历过生活的挫折,不停地与命运之神进行搏斗的人才能够理解,才能够懂你从而珍惜你!

  那时我真的太小了,每天都生活的没心没肺,心中挂念都是功课、成绩、考试,最大的娱乐估计就是看TVB的电视剧了。一直等到你走后将近十个年头,我才捡起你的作品来看,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我终于明白自己失去的是什么,你的电影、歌曲、写真集都是艺术品,你的成就我相信未来五十年内香港艺坛无人能够望其项背。有些事物真的是要等到了失去才会去珍惜,因为即使相遇都会因为误会、妒忌、猜疑而使得事实扭曲,只有在死亡面前,这些属于俗世的污垢才能抹去展现出最本真的那个你。虽然现在才喜欢你有点迟,但是还是值得庆幸,因为即使再好的作品、再好的人都需要懂得欣赏的人来认同。我不敢说自己是您的知音,我只是红尘当中一个喜爱哥哥的人,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之力让身边的人能够认识哥哥,了解哥哥,并且爱上哥哥。

  作为一名刚刚成为荣迷的人,这本书确实是一个入门的读物。国学家王国维曾说过读书三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除了靠不断地观赏他的作品,阅读这本书是必须的。因为你能够看到即使强大如哥哥,依然有他的烦恼,有他的小性情,小算盘,看着这些你会觉得哥哥原来是如此的可爱,在读的时候,你会为他的高兴而开心,为他的烦恼而烦恼。

  请原谅我一个后荣迷的啰嗦,因为作为荣迷是不幸也是幸运的,哥哥留下的作品足以让我们品味一生,但是斯人已逝,再多的怀念有时候也只是徒增哀绪。但是我依然选择爱你,因为做你的粉丝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哥哥已经离开我们十个年头了,如果你曾经听说过天使来到这个世上,请在每年的4月1日,为哥哥送上祝福一句,让哥哥在天堂过的好好的!

  《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六):真实的哥哥 甚是想念

  读完这本书会深深的陷进去,特别佩服作者的观察力,读着全书就像我就在哥哥身边,和他讨论写真集,看着他和唐先生窃窃私语,脑海中可以脑补每一个生动的画面,眼角的笑意至今都深入我心,也许是太多的照片把哥哥塑造的高冷,其实深入了解才知道,哥哥很活泼可爱,很真诚耿直,让人很想很想宠爱,他不是神,但却近乎完美,我找不到他的任何缺点,就像陈太说的那样 没有人说过他不好。

  这本书看着会哈哈大笑,也会难过感伤,很多时候,我都不敢往下看,越往下一页就离那一天近了一点,多么希望停在他去日本签售会的那一页,他把香烟塞到作者手里的那一页....

  看完这本书,就爱上了几首歌,每次听哥哥的低吟都觉得人生无常,甚是想念。

  活着的人要替走了的人好好的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七):没有哥哥的人间四月

  跟随志摩千岁那日本女性特有的温和细腻的笔触,仿佛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leslie,不仅是真实存在的,更是丰满立体的,能够跃然于纸上,浮现于脑海里遐想的。令人遗憾的是那种不能透过纸张、穿越时间、更深更久更清晰的触摸到‘张国荣的时光’。

  与一般人物传记或是自传不同的恰是志摩女士于‘熟人之上,朋友之下’的角度,令读者在某时某刻仿佛就置身于那些‘时光’里,坐在leslie身边,认识他,了解他,欣赏他。和他一起工作,一起玩笑。

  他是可爱的,任性的,美丽的,努力的,认真的,聪明的,完美的,绝无仅有的,更是令人痛惜的!

  “Leslie,谢谢你,好好休息吧。我们一定还会再相见的。”

  *******************另外**********************

  很喜欢这种和式风格的装帧设计。趋近于小方形规格的开本,抹茶绿色的扉页,读起来不会感到疲累的文本排版,还附上了多幅leslie写真拍摄期间的工作照、签售会现场照和部分写真。便于让读者能够放松安静的进入到作者的回忆氛围中,并能不时翻看照片,于图像文字里还原、缅怀那个真实的leslie。

  前几页的写真让我感觉那个游荡在加勒比的海盗‘强尼德普’有几分酷似蓄须的哥哥,当然还是后者更有味道。

  《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八):奇迹

  喜欢张国荣对我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他去世时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孩童,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可是就在最近短短的几十天中,却无法自拔地喜欢上了他,我想,这真是奇迹。

  更为奇迹的是还能买到这本书。今天下午在大四学姐摆的小摊上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不知为何,就特别激动,然后就买了。其实我很少买这种类型的书。

  这本书就像作者自己所言,是以“一种怀念的方式”来述说她和Leslie一起度过的一段时光。她没有花太多笔墨在哥哥的事业与荣誉上,而是通过他们在一起时的一些温馨的细节、一些趣闻轶事、一些平常的谈话,还原了一个她眼中的Leslie。但是在看时,却让人忍不住跟随着故事的脚步,时而微笑,时而落泪。

  在书的最后,志摩千岁女士说:Leslie,谢谢你,好好休息吧。我们一定还会在相见的。

  因为哥哥在最后一次和她见面,分别时握住了她的手,然后紧紧地拥抱了她,说:“我们很快会再见的。”

  我不知道死亡到底为何物,也不知道人死后是否灵魂还会安在,但是就当做我小小的一个愿望吧-----天上永安,Leslie。

  《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九):怀旧还是怀春

  没有三月的乍暖还寒,没有五月的暑气渐进,四月几乎是整个春天最舒适的日子。暖洋洋的阳光洒在身上,有一种慵懒的惬意。在这样的阳光下,你可以任思绪如风中的柳絮般四下飞扬,你可以怀怀旧,也可以怀怀春。

  岩井俊二在四月构思了一个纯净到透明的爱情故事,因为纯净,所以美丽。《四月物语》是如此美不胜收的电影,樱花怒放的四月,一阵微风吹过,便能拂下片片落花。花瓣在风中风姿曼妙地扭动腰肢,划过一条条优美的弧线,最后轻轻跌落在地,竟似凌空舞蹈时的一个失足。

  黄磊有部电视剧叫《人间四月天》,讲的是才子徐志摩的爱情经历,故事跨越了好多个年头,可是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片片葱郁的绿色,那是属于四月的色彩,那是属于爱情的色彩。徐志摩情路坎坷,可并不能打消我们对于爱情的憧憬。

  比起怀春,四月更是一个适合怀旧的季节。最喜欢海子的一句诗:“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坚信这样迷人的诗句是属于四月的,“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是属于春天的浪漫狂想。可惜海子甚至没能见到他生命中的第二十五个四月……比起三月,我更愿意把怀念的心绪存留到四月。

  八年前的四月,王小波走了,带走了中国文坛少有的狡黠和智慧。他是个快乐的人,这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可是我想,他或许更喜欢夏天,《万寿寺》的开头,薛嵩在一个酷暑难当的日子赤条条地行走在湘西的热土上,就好似他在文坛上的横空出世。一个人的死会使心爱他的生者孤单,但如果他有丰富的思想留给生者,使生者绵余之年回味不绝,那么死者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永生的。

  1994的四月,西雅图的阳光一定也是明亮的。然而,柯特.科本却选择了离开。他说,这里没有干净的地方,我弃权了。要多少的愤怒和绝望,才能让一个喜爱吉他的歌手离开世界,让一个深爱妻子和女儿的男人离开家庭?

  2003年四月的第一天,眉目如画的张国荣从香港中环文华东方酒店的24楼飞身跃下。只有无限的接近大地,才能更快地奔向天堂。这只无脚鸟终于还是厌倦了人世的苍凉与浮华。

  1996年四月,曾拍出《红》、《白》、《蓝》和《机遇之歌》等诸多不朽作品的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去世。2005年的四月,作为电影导演的著名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抢救无效,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

  四月,这是一个温情与残酷交加的季节,有与春天一同绽放的爱情,也有与新绿一同萌芽的怀念。怀旧还是怀春?这是一个问题。只是,在四月,我们无从选择。

  《张国荣的时光》读后感(十):没能在最好的年华遇到最美的你

  如果说因为没有参与属于某位明星的时代而觉得遗憾的话,那么一个是BEYOND-黄家驹,另一个就是张国荣。恩,有点君生我未生的错过感。

  刚看完这本张国荣回忆的手记《张国荣的时光》,作者志摩千岁以“熟人之上,朋友之下”最适合的位置来回忆关于她所了解的张国荣。作为读者好像能透过作者的眼睛看到很多在电影以外的他,那么生动,时而孩子气时而愤怒悲伤,触手可及似的。

  虽然小时候就听过这个香港的大明星,不过真正开始喜欢是后来看了他的电影,从没见过一个演员能把角色演绎得那么刻骨那么迷人,程蝶衣、旭仔、欧阳锋、顾家明。其实书里可以感觉到他身上就有这些人物的特质,他对志摩千岁说:“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能够去爱别人。仔细想来,也许我从未真正爱过别人。当时我以为自己是在爱着对方,一旦冷静下来后会觉得,自己永远是孤独的。”

  那样惹人怜爱的人,内心却藏着那么深的痛苦,我无法体会他当时说这番话是怎样消沉的心情。很愤慨当时香港媒体一直以来对他的恶意攻击,可是如果他不这么敏感的话,或许结局不会那样。

  关于GAY的问题,张国荣谈到:“准确的说我不是GAY,我不在意对方是异性还是同性。两种我都可以爱。可以说我的容许范围比较广,只要我喜欢,同性异性都可以。为什么只能爱一种就不能爱另一种呢?应该允许恋爱的空间更宽广一些嘛。”

  看到这段话笑了,这不就是电影《金枝玉叶》里顾家明说的:无论你是男是女,我都爱你。完全阐释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不过随即又感到苦涩,他跟旭仔一样是无处着落的“无脚鸟”,希望能自由飞翔,想找到安身之处,最后却成了程蝶衣。

  书里还附了一些张国荣在四十多岁时拍的写真照片,老天对他非常偏爱,一丝岁月的痕迹都没有,永远不会老的样子。

  后来,他把所有时光都定格在2003年的某个角落,真的就不会老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