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内心的重建》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内心的重建》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4 20: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内心的重建》读后感精选10篇

  《内心的重建》是一本由天地出版社著作,45出版的31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心的重建》读后感(一):重建内心,本真生活

  重建内心,本真生活 -----维尼教师《内心的重建》

  行色匆匆地走在街头上,看人来人往,你有没有焦虑脆弱过?

  无助时候茫然四顾,你有没有不知所措、崩溃过?

  来吧,你需要心理指导,让我们一起来重建自己的内心。

  我强迫自己看完了《内心的重建》。

  一、如何让自己心理成长

  我们每个人依靠性生活着, 表征在我们的情绪、我们的行为中。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帮助自己,让自己进步,让自己的心理成长。

  学会理直气壮,让自己自信地活着;

  学会放下过去,不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学会调节情绪,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改变认知

  懂得心理规律,掌握恰当方法,对心理成长重要

  随心而动,发现自己本性,保留自己的特色和本性,做自己就好,自己喜欢就好;

  二、如何用认知法重建内心?

  改变认知,每天反省自己,一如:君子日参省乎己。只要每天反省自己,

  经常改变自己的认知,慢慢就会走出心灵困境

  认知直觉思维错误---类似于直觉的反映,改变自己的认知,理性分析事情,情绪就会趋于平静; 认知习惯性思维的局限性---类似于大家固定的行为与思想,改变自己的认知,改变习惯性思维,问题行为就会随之而变。

  建立认知防火墙,防御曾经给我们带来创伤难过事件。一如禅家境界:看开看淡。

  认知改变,情绪就会改变,行为就会改变;

  说服自己,慢慢等待开悟,慢慢来,重建内心需要过程

  三、如何让内心强大起来?

  第一思维:坏事好事道德经》里说“转念之间,豁然开朗。”

  第二思维:很正常没什么 放下执着,向超然境界前进。

  第三思维:顺其自然 努力去做,结果顺其自然

  四、如何提升自己的驱力?

  每个人所有抑郁与焦虑,都是因为太勉强自己;每个人的拖延都是因为驱力与意志的错位。

  主动想象,想象一切美好未来,可以增加驱力;

  改变认知,树立目标,驾驭驱力; 调节欲望,转移注意力;

  做事之前先热身; 借助外力;

  五、情绪的奥妙是什么?如何看待环境影响

  不要让情绪积累

  寻找心理支持,及时宣泄与倾诉

  建立合理思维,培养率直心胸

  一书在手,一茶在口,内心便是无限澄明,我很清楚自己的优点,但是更多的是我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懦弱,新的阳光要洒下来,我要欣然生活,依然追求,不需要无欲无求,爱自己,爱生活,改变认知,改变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白天本真地生活在单位里,努力做事,晚上本真地生活在重建的内心世界开心读书。

  《内心的重建》读后感(二):《内心的重建》——掌握方法论,实操更重要

  内心的重建,字面意义就是之如何重新“建设”自己的内心。整本书通篇都在传递的一个观念是“认知变,情绪变”,这个“建设”,就是如何引导自己转换自己已经形成的对既定情形的认知,就是如何让自己走出悲伤忧郁愤怒的死胡同,转换情绪。《内心的重建》这本书就用丰富现实案例,教给我们在不同问题上如何改变我们认知,重建我们心灵。方法要掌握精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本书中就主要传达给我们大家三种思维,也是书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三种思维。即,“坏事变好事”、“这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顺其自然就好”。

  《内心的重建》这本书的作者春光,是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常年从事心理咨询及家庭教育咨询工作。在拿到这本书之前,看到网上对其评价颇高,比如“其所撰写的心理成长指导文章,累计访问量超过一千万次,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喜爱”,故而对书的期待也很高。但是读到一半的时候就无法继续下去,觉得书通篇没有扎实内容,仅仅是三种思维,案例说理也并不通透。但是我想,要想真正掌握一个方法,就必须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那我何不现在就运用三种思维来读这本书呢?

  我罗列了三种思维:

  “坏事变好事”——坏事也有好的方面,或经过努力可能会变成好事。觉得这本书说理不扎实,那我为何不认真阅读书中的案例,自己去找到解决和说理的方向呢?这么丰富的案例可不好获得啊,这简直是一笔巨大财富

  “这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事情不像想像中那样糟糕,可能很正常,没什么。一本书别人说的好,不见得也适合自己,这很正常。能从书中学到点什么固然好,实在读不下去也没什么。

  “顺其自然就好”:虽然事情有些糟糕,但是努力之后不妨接受现实,顺其自然。读读案例,实践一下三种思维,顺其自然就好。

  用三种思维读完整本书之后,才发现书中的奥妙。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三种思维来改变自己的认知。正如书中所说的:“认知变,情绪变,世界变。”

  “学会理直气壮,让自己自信地活着;

  学会放下过去,不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学会调节情绪,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改变认知;

  懂得心理规律,掌握恰当的方法,对心理成长重要;

  随心而动,发现自己的本性,保留自己的特色和本性,

  做自己就好,自己喜欢就好。”

  作者用最浅显的语言,最通俗的案例,告诉我们重建内心的方法。改变认知,改变认知直觉式思维的错误;改变认知,更理性地分析事情,安抚情绪;改变认知,突破习惯性思维的局限性。这可以说是一本很好的方法论的书,不仅有方案,还有案例,就看你能不能掌握方法,用到实践中去了。

  《内心的重建》读后感(三):欲将心事付瑶琴

  人与动物最大的差别,动物是只知道吃吃喝喝,而人呢在吃喝住行的过程中还要思考自己心里在想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或者那种的想法。其实,心理学更多的在必要不是了解别人在想什么,而是让自己知道在想什么。

  心是什么,如果从生物学的研究上看,与其它器官在构成上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只不过是血淋淋的红,让你兴奋让你恐慌,但是除了物质层面的,才知道我们中国人或者说地球人很长时间都混淆了心脏头脑关系,其实心里什么也不会想,会想的是你的项上人头。我们有了认知,也就有了自我评价,对于自己喜爱的只会爱不释手,对于自己的厌恶只能避而远之,但是如果不是将心理咨询师或者医师作为一类职业的话,是没有人愿意成为你情绪的垃圾堆。

  情绪是否可控,从道义上说这种控制是有意义的,不然就像天上的飞机,虽然是海阔天空,但是你要是任由性格来,那么飞机相撞也会如马路上的汽车一般普遍!问题在于你如何控制情绪,并不是眼不见,心就净,而是要求你在眼见耳闻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内心的安定,在安定的基础上有所重建。重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过去的不尽完美,而需要在理论的引导下,换一种面目出现。书中关于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引诱”。书中提及了三种思维,即坏事变好事、很正常,没什么、顺其自然。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复杂了,你不但不具备坏事变好事的能力,也不具备顺其自然的毅力,剩下来就只能让自己暂停思考与行动,做到万物与我同宗的寂静平淡

  书中第六章写到了童年对于成年后心理的影响,应当说,这在很多心理学中都是绕不过去的槛,只是解读的角度不同,但是无论如何解读,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与其想洗清自己,不如接受自己,站在自己审判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让自己成为开天辟地的唯一,当然从生物学角度你已经是唯一的,我们要成为的是心理学上的唯一。

  认知变,世界变。

  《内心的重建》读后感(四):认知变,情绪变,世界变。

  重建,就是在深夜痛哭以后,抬头迎接黎明。

  霍金先生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试想一下,这种事情让自己摊上会是怎样的状态?内心坍塌、精神崩溃,还是数夜未眠,醒来之后以新的姿态迎接未来?

  李嘉诚最近宣布退休,他的一生足够传奇。从12岁开始工作,至今已经工作68年。而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工作压力的时候,都会产生快点退休,退休了我就可以拿着退休金去旅行的逃避思想。

  李嘉诚先生说:“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霍金先生和李嘉诚先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都是因为他们看世界的思维与普通人一样。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自己的认知呢?

  《内心的重建》就是一本改变我们认知,重建我们心灵,提高我们格局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我们冲动的行事、我们心灵的自卑……都是我们认知出了问题。本书针对普通人在情绪、行为、性格诸方面的常见问题、困惑进行解读。

  如果我们的情绪、行为出现了问题,这背后一般存在着不合理的认知,需要通过反省、觉察分析,识别出来,然后和自己自己讨论,形成合理的认知,多次应用后形成自己新的、合理的习惯性思维。

  本书的作者维尼老师(胡春光)维尼老师(胡春光),著名心理咨询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常年从事心理咨询及家庭教育咨询工作。其所撰写的心理成长指导文章,累计访问量更是超过一千万次,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和喜爱。

  本书举了大量读者咨询的问题,比如夫妻关系、子女教育问题、个人性格问题等,作者通过这些案例来论证改变认知让自己的生活和关系都变得更美好起来。书中的案例都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如果你有幸看到这本书,相信是能够找到答案

  本书提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三种思维”。

  坏事变好事:坏事也有好的方面,或经过努力可能会变成好事。

  很正常,没什么:事情不像想像中那样糟糕,可能很正常,没什么。

  顺其自然:虽然事情有些糟糕,但是努力之后不妨接受现实,顺其自然。

  读完之后并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后来继续读书中的例子和讲解,才慢慢发现其中的威力。我们来引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来理解一下其中的一种思维。

  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祸端呢?”家里有钱又有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男子健壮的都拿起弓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只需要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就会收获不同的结果。

  人生如意十之八九,面对不顺利,我们要学会坦然面对。毕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达到胜利终点,而不是放在那些消耗我们精力的痛苦烦恼中去。

  我喜欢书中的一句话:认知变,情绪变,世界变。

  《内心的重建》读后感(五):美好人生,从改善认知开始

  维尼老师《内心的重建》自序

  如何改善性格?如何才能坚强?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减少紧张、焦虑?如何能够拥有平衡心态?如何做自己情绪和行为的主人?这是大多数成人青少年都会遇到的困惑,心理成长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功课

  在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常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成功课程我国逐渐流行励志鸡汤泛滥,很多中学为了提高分数,也对学生过度励志。励志成功学是一柄双刃剑,虽然激励作用明显,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就容易造成更大的压力,容易紧张焦虑,难以淡定从容。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很多成人和孩子过于执着、上进追求完美、勉强自己,各种心理困扰由此而生,心理成长的需求更加迫切。

  其实,每个人都一直在寻求心理的成长:尝试调节自己的心态,试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改善自己的性格……只是常常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这是因为没有掌握合理的方法。

  一般人认为心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很多心理学名著看起来艰深晦涩,难以理解,即使感觉方法不错也不知道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所以认为只有心理专业人士才能掌握其中的奥妙,望而生畏。其实,心理成长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是简单的,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这样自己就可以解决心理困扰,也可以对亲人和朋友有所帮助。

  如果父母懂得心理成长的方法和规律,孩子从小得到合理的指导,那么就更容易拥有健康的心理,为一生的幸福平安奠定坚实的基础。而父母也是需要成长的,身教的力量是强大的,自身的情绪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的心理留下深深的烙印。

  我希望能奉献一本实用、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心理成长指导用书。我重视实用、有效,所用方法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举事例也都是来自于生活和咨询,看起来很熟悉、接地气。希望通过阅读就可以学会心理调节、成长的方法,成为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心理支持者。所谓大道至简,深入浅出,我力争把心理成长的理念和方法用简洁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却常常做不了心理的主人。知道自己不应该紧张焦虑,不应该担心忧虑,不应该沮丧低落,却无法自控;知道不应该拖延,不应该发火,不应该追求完美,却不由自主;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想变得自信、果断、有底气,却不知道如何改变,找不到开启心理成长之门的钥匙。其实心理学早就提供了这把钥匙——认知疗法,可惜以前心理学的研究很少应用到心理成长之中,也不广为普通大众所知。

  近一百多年来,西方心理咨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涌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不过,整个20世纪心理咨询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面向的人群也主要是有心理问题和疾病的人,对于普通人如何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何改善性格研究甚少。正因为心理学家在普通人心理成长方面的缺席,很多人不得不通过灵性课程去寻求觉醒和喜悦,而灵性课程的内容有些玄妙神奇,与心理学的科学性还有些距离,所以虽然暂时好像灵光闪现、若有所悟,但是效果难以持久。而且,灵修的境界太高,好像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本书专注普通人的心理成长,远离神秘和玄妙,依旧生活在尘世,不必无欲无求,而是七情六欲依旧,只是不离不染,自在无碍。在此基础上,用心理学的规律、方法帮助普通人改善自己的情绪、行为、性格,获得幸福。

  西方心理学有不少美妙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作为心理成长的框架;而传统文化中又有不少有助于心灵宁静的智慧,比如道家的顺其自然,儒家的中庸之道,禅宗的不二法门等,我试图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奉献更适用于中国人心理成长的理念和方法。

  这是心理学一个新的领域,所以需要对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所创新和发展,也需要针对常见问题提炼出实用的方法。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最初大都是从我个人心理成长的经验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通过心理咨询实践的检验,我发现它们同样适合于他人,因为心理规律是相似的。当然,每个人情况有所不同,以应用认知疗法为例,如何去改变认知没有标准答案,我会提出一些理念和方法作为参考,但读者也需要自己去内省和发现。

  我的心理成长体系以认知疗法为主体,重视情绪在心理中的作用,方法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每个人心理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认知体系,不同认知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支持,所以,改变需要渐悟。所以,最好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建立起合理的认知体系,这样事半功倍。另外,孩子的心理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把本书和《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结合起来阅读,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会有更好的效果。

  认知变,世界变。美好人生,从改善认知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