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2 20:5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读后感精选10篇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自作聪明的人》是一本由[美]李·艾森伯格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未读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读后感(一):人格的形成

  从没写过书评的我,仅看了数十页内容,就很想与大家分享此书!

  今天去图书馆,在经过一个书架想要转弯的时候,偶然看到这本书,放在书架中下部的边缘位置。初看到封面没有看到吸引点,不过,幸好拿起来读了一些封面的文字--“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翻开书,读了几行,便决定到饮品处找个位置坐下来细细品读

  作者写作意图或者写作初衷与我经常思考问题比较相符(因为还没有完全把书读完,不敢说完全相符),仅就初步感想,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作者从人格、独立思想、或每个人的特定身份角度出发,将人的记忆大脑意识人格化,写的比较易懂,带领读者认识了解完整人格的特殊性、差异性……

  作者写作的最终目的也许是希望带领读者考虑人生的意义,也许仅就作者本人的研究、感想写出来与读者分享……可能更多……就像作者提到的,每个人对待同一事情的记忆会完全不同,对待此书,每位读者看法也不尽相同,但是通过此书,我觉得更多读者阅读此书时,会逐渐清晰的意识到特殊的自己能够成就特殊的人生,不必因为人茫然恐慌(就像我)……

  不过,还没读完,不敢写太多评论,待读完,再加评论~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读后感(二):是停下来思考下人生的时候了——Leo鉴书257

  书讲的是人生的意义,作者阅读范围很广,准确引用之外还因为经历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些很发人深醒的想法,像个朋友在耳边对你说话。书我看了三周,没有一页跳读,这属于一本越读越有意思的书。

  主旨: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讲述人生故事是如何形成的,作者尽最大努力说明——是什么让人生故事变得有意义。看了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书分三个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理解成人生的三个阶段,因为人到中年,所以中间和结尾这两对我影响比较大。中间讲了:危机人生意义幸福、如何永存以及留传后世。结尾部分则从墓地讲到死亡的态度,作者如何选墓地以及日子对作者所起的作用。书里提到不少关于研究死亡的书和相关作者,有兴趣可以按引导继续买来读。

  平静接受衰老

  1938年,哈佛做了个“格兰特研究”,目的是观察生命故事是如何展开的,如今这个实验还在继续,只是被调查者的人数越来越少了——他们差不多都死了。参与研究的人中,268名都为男性,40岁之后开始每十年矮2.5厘米,50岁时味觉开始退化,60岁是比20岁阅读速度慢3倍,70岁开始失聪……

  越往后健康问题就越严重

  真正要问的是:我们自己也是众生之一,我们能接受这个吗?如何以及怎样接受呢?本书作者步入老年,应该是想借由本书回答这个问题。

  肘关节之年

  本书作者只用了一个隐喻“阁楼上的作者”,我理解就是脑中的自我——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而肘关节之年是个延伸比喻——大概是遇到困难年纪,一般是人到中年。比如:开始还好,到了肘关节就不行了……

  耶鲁的丹尼尔·列文森有个研究,男人中年最具挑战的过度一般在40岁左右开始,持续5年,虽然大部分人可以逃脱“肘关节”的折磨,但是其中至少80%的人都被证实“与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激烈地斗争过”,每个人都要过自己的 坎儿。作者举了三个中年危机的例子——托尔斯泰、荣格、约瑟夫·海勒(22条军规的作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办法

  有些人在危机之中结束了自己,比如弗吉尼亚·伍尔芙几次精神崩溃,最后还是自杀了。

  人生意义值得常思考

  书最后附了几个量表,从人生意义问卷再到对死亡的态度。

  书中也有提及相关内容,我认为应该多思考下人生的意义,很多时候停下来是有必要的,

  比如问下:

  我曾思考过所谓人生意义吗?

  回想过去,哪部分过的最没意义?

  你认为十年之后自己会有哪些变化

  如果你能选,你会在世界上留下些什么?

  每个问题都很震撼

  少说“本应该”或者“本可以”的话,你现在就应该做好,别等之后再后悔

  作者书中其它几个点也很有见地,像外出静修就是把我们知道的东西重新组合、宗教某个角度上就是在推销不朽、意义和时间轴的关系(我们都希望他先上升后下降,但是有些人下降的比较厉害)。

  下面这点我最为同意——好的人生就是不断积累自己的故事,通过写作提升自己对生活认知

  本书很值得一读,尤其是人到中年的时候。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读后感(三):认识自己

  这本《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书名很长,光是看名字也卡不出什么门道,甚至不知道书里面到底写的是什么。翻开之后,发现内容更佳深奥,其中包括哲学心理学文学领域大人物关于人生思辨的见解。不过还好,作者是用一种轻松诙谐方式叙事,考虑到了大部分平民受众。这本书的意义在于让读者找到生命的意义,它是一本励志哲学,改善生活就应该多看此类书。

  说到生命,有一个事实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那就是死亡。一部电影,一本好书,每个人在看的时候都会猜想各种结局,却又最不想看到结局,因为再好的故事也不可能一直进行下去,哪怕是喜剧剧中之后也会有伤感,不过作者首先学会对了这种终结,然后才来写这本书给我们。他不仅告诉我们怎样做结尾,还告诉我们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本关于人生的故事,每个人心里都有着属于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故事,作者带读者领悟这种发现故事的视角。本书没有图片,只有单纯的文字,所以说猛地一翻显然有点眼花缭乱,心想前面这几章写得这么好,会不会后面就是凑字了?完全不是,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人心看得这么透彻,无论是看待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诠释淋漓尽致。有些我早就领悟出来的道理我都会一看而过,觉得有道理就翻过去,觉得需要学习的,我就会反复研读。

  在书中,作者就像是在于读者作交流一样,共同塑造着你脑海中那个人的人物性格。尤其是用那些伟人的角度去看事物,就会显得别有新意。跟自己做朋友,了解自己,这样才能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何种快乐。我们每个人都认为是自知的,可是看了这本书之后你一定会改变想法。

  作者说人生就像推理小说,我更喜欢称为作者的角色,虽然读者看起来十分过瘾,但是作为作者,他是站在最高点的人,他能俯视一切,更能决定剧情发展总结起来就是做自己,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进步。只有相信自己一切才能成为有可能,生命就在于成长,停止成长就代表停止了生命。哪怕是再小的前进,也证明我们活着,去找寻脑海中的那个人,并学会与之交流。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读后感(四):心灵的慰籍

  对于那些正苦苦挣扎奋斗人士而言,这本书中的文字可以给这些人带来心灵上的慰籍,原來许多成功的人士也是这样战胜自己而获得成功的呀。恍然大悟之下的茅塞顿开才是这本书能通过一个个故事的描述所传递的人生正确理念

  想要掌控自己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想要面对未来知识社会世界的人都是值得鼓掌的。人应该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并承担由此而来来的各种后果。各种心理问卷的风行也说明了人的内心是多么希望获得认同,来自他人的认同让我们获得可怜自尊权利的获得、金钱拥有家庭安康幸福的生活,所有这些外在的存在变成了自我肯定的度量。人的内心何其脆弱,脆弱到要靠这些物质的拥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经济精细化的社会不容我们置疑的金钱的力量。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也就学会了与生活的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的能力。个人的意义在书中得到鲜明的指示,活出自己快乐的人生,同时造福于自己的家人周边的社会,也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这本《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书名非常讨喜。就像本书内容便是一场奇妙的生命叩问,思维习惯的奇妙也带来无穷无尽的人生可能。在本书中,作者引用各种哲学的,心理学的,文学领域的大师们关于人生的思辨,伊壁鸠鲁、威尔·杜兰特、列夫·托尔斯泰、荣格、弗兰克、弗洛伊德等等这些大师们的人生悟语也让我们看到前辈们在人生意义上的深入思考。站在前人肩膀上,我们如何更进一步,如何走得更远,更稳一些。作者李·艾森伯格是美国作家、出版人,也是爱迪生计划的发起人之一。他的职场生涯,他的《时代周刊》顾问编辑,在《时尚先生杂志近二十年等经历,也让他的创作充满冷幽默的诙谐感。

  人生不过是一个从“开头”经过“中间”,再到“结尾”的循环过程。然而不同人生脚本的绘制,却能决定不同的人生。----从这一点上看,其实,作者不仅仅在启发思维,更是透视心理。提供一种视角,换一种姿态,或者换一种口气,重新面对人生,重拾人生意义,这就是作者希望告之我们的奥秘,这也是他一边自我怀疑一边自作聪明之处。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读后感(五):追寻榜样历程

  这是一本从封面上看似乎有些新潮的书,封面白色为底,黑色的圆形图案上点缀这夸张的红色英文字体:THE POINT IS……看着这立体几乎版的图案,然后看到底部的那句话: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而又自作聪明的人。我忽然觉得这就像个黑瞳一般,让你一下子被吸引进去,想要陷入的很深,不过却又担心看到一些自己不想面对的事情,就像这个题目的理解一样,我需要去剖析自己可是我又觉得现在的自己够了,我活着已经有了样子,我不想去看别人的样子,我想追寻生命的根源,可是好像这又很麻烦,我很惧怕未知,可是我又讨厌现在的自己等等等。。。。这些乱七八糟的思想充斥着大脑,在眼前飞舞的似乎是生命的颜色一样瑰丽,然后你就迷失了。。

  这就是我自己的一种感受,不过这个封面也预示着这本书其实显然没那么简单

  作者和妻子在墓地四周居住后,开始思考人生,思考一些类似于起源的东西,而最终慢慢将他引入征途的是其他人很多人的经历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渐渐地浓缩成了一个个真理,生命的真谛,在于我们能够有一个榜样,能够从别人的身上,别人拼搏,猥琐,斗争,消沉等事情上找寻自己应该有的方向

  当然整本书大都是以自己的视角来阐述的,他不断地叙述着自己与妻子,父母之间的琐事,然后阐述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并且不断分析自己的心理,教训等,然后加以总结,又带着这样的收获继续前行。

  书籍的字体较小,容量很大,有时看着会有点觉得不知所以然的感觉,不过作者能够在这种气氛中加入诙谐而又幽默的自嘲,让读者能够多少有些收获。

  这本书就像一个生命的历程,我们在别人的生活中找寻自己的榜样,从出生到死亡,所有我们都要经历的都是一种财富,作者在故事中一点点渗透,面对挣扎时内心的呐喊,面对死亡时绝望而又努力寻求力量的追寻,还是不时地打动我。生命不能承受之痛,喜,乐,忧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人生也就是在不断追寻中的意义。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作聪明的人》读后感(六):书写你的传记,寻找你的意义

  我的确是觉得人的脑海中是有个小人的,也许是很多个。所以,那日在季风书园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阅读完作者的序言,则收入进了购书列表中。

  英文书名为:The Point Is...,可翻译为:重点在于……;人生的意义在于……;副标题是:Making Sense of Birth, Death,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不过,此书并不是写人格的多面多变与分裂,而是从脑中的这个小人的视觉,来看看人的一生。而翻译成《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有自作聪明的人》,真是个吸引眼球的书名。拿起这本书的,或多或少对于这样的描述有认同感或者代入感。我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当真正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作者为我打开了更宽的门,更接近副标题想要表达宏大渺小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也琢磨不出来作者的文体,更接近散文。不过又虽说是散文,篇章与篇章的关联,里面出现的作者的亲身经历,又像是在看小说、传记。中间出场的各种咖,随时散发作者饱肚各种文学作品的厚学,末尾11页的名词对照表就从一个维度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中间隔了阅读量的差距,看这本书,也许就能隔一两星的感受,对于有的朋友觉得难读要弃书,也就不难理解了。读着读着,脑海中也会浮现从记事至今的种种,就像是我脑海中的小人也在按图索骥,挑出来一段段一串串记忆……

  虽然无心剧透书中的内容,可是其中引发我共鸣与思考的点出乎我意料地多,竟不能自己地要分享出来几点。

  书中引用了石黑一雄的表述,“当事后来寻找过去发生的‘转折点’时,我们就会倾向于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转折点。”例如,选对了或者选错了专业,医生下了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与某人在一起的决定是否正确,是否在对的时候说了对的话,我们与某人相遇或者失去某人的那一天……这样是不是也有点鸽子效应的意思

  要实现象征性的不朽,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创造。他说,柏拉图将创造性比作生育,创造性就是“灵魂怀孕”。创造,令人觉得可以在这个世间留下些什么。所以,有造人,有造物,有码字,有写歌……

  而其中的一个痕迹,是与人的关系吧。书中援引了马丁·萧特在一个葬礼上的悼词:“我认为当人们去世后,他们会进入最爱他们的人的身体里。” 这段令我想起了美剧《BONES》里,Sweets死后的葬礼,葬礼上有人说,Sweets其实活在我们每一个人,正因为是每个人生活中有过Stweets,他从态度言行、想法思考等方面改变了我们,在今天的我们是身上留下了痕迹。所以,不论再细小的,也终归会留下。古语有云: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借星巴克圣诞季的一个口号:Give Good。

  日记本可以作为备用仓库,虽然我们自以为能尽量多地记住那些我们认为有趣和鼓舞人心的事情,但我们的确记不住。我们经常会在某些事件发生时低估了它们的价值。而这些事件,在不同的情绪或者情境记起来时,它们的意义会完全出乎你的意料。的确。

  那么,要怎么写才是有意义的呢?意义就在于,让故事不要纠缠于生活中缺乏的、不足的或者丑陋的那些,而是把注意力投放在真善美的东西上,不要对痛苦和不公视而不见,而是要与之对峙。共勉之。

  最后说一说书本设计吧,真心觉得很妙。封面的小人,一开始看时是以为一手举着标题,看完书之后,寻思着应该是一手吊挂在一个黑色点状的黑洞里。内封面是一个小人走进钥匙孔里面,而小人和钥匙孔的形状长得可真像啊,应该是寓意着棺木,生命的终点。书签是设计成钥匙的形状,封底的小人说:PUT THE KEY INTO KEYHOLE, 在叫喊,找到你人生的意义吧!好像这样就可以解锁了,圆满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