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家的变迁》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家的变迁》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32: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家的变迁》经典读后感10篇

  《家的变迁》是一本由程湛馨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80,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的变迁》读后感(一):心中有梦,照亮人生 ——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 张海源

  心中有梦,照亮人生

  ——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

  张海源

  “从小读书要用心,要知书内有黄金;知道书内有黄金,读书一定要用心!”这句类似于顺口溜的家训在文中多次出现。它的意思直白、质朴,浅显易懂。作为略有文化底蕴的农民家庭来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这句话激励着郝占仁的兄弟姐妹们,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要充满责任心,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克服艰难险阻,敢于担当。

  郝占仁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性格鲜明、形象突出。

  作为兄长,积极进取、勇挑重任,起到表率作用,并成为弟弟妹妹们学习、效仿的楷模。在家训的熏陶下,他通过个人的努力,由一个山沟沟里的穷娃娃,变为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且在内心深处种下了文学梦的种子。完成学业后,他又以自己的特长,顺利地走上了文艺宣传的工作之路。同时,也踏上了自己的圆梦之旅。在公社土记者的岗位上,他发挥特长,积极采写新闻,获得了乡村干部和十里八乡老百姓的交口称赞。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又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参军。这是他成长之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郭勇、程部长、赵书记对“小郝”寄予了厚望和大量的帮助;赵书记还要对他做重点培养,甚至不惜让村干部出面干预、用侄女的婚事来挽留这样一个出色的人才。可这些都不能阻挡郝占仁坚定的信念和前行的脚步。

  郝占仁要通过部队的大熔炉捶打锻造自己。他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也幸运的解决了参军路上的各种问题。这八、九年的军旅生涯,几经波折和风雨,也让他走过了人生中最为精彩的旅程。使他迅速成长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编辑;一个充满浪漫情思的诗人;一个宽宏大量的男子汉;一个意志坚定的战士。这个过程不是表面看到的掌声和鲜花式的荣耀。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满是波折、饱含辛酸的。这中间充满了艰涩更有太多的幸运。可他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走过来了,稳稳当当地走向了成熟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部队首长的赏识,亲自编辑师机关报,成果显著,经受住了师领导的考验。郝占仁为了圆自己的文学梦,毅然放弃了在军队改专业的发展机会。为此,还和疼爱自己的陈院长产生了误会。

  郝占仁热爱文学,正视人学,他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和原则底线。对自己的创作要求极为严格。他的作品都是积极向上、歌颂美德的。他是要让文学最大限度地释放热量和光明。驱逐严寒,照亮人生。这在小说中也有佐证。即毫不手软地不予发表袁璞的万字小说。接着,是指引一条适合发展的路,让袁璞去走。

  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除了靠自己的刻苦努力,还需要一个供自己展示的平台,和那些让你一辈子也忘不掉的领路人。首长、领导为占仁指路,处理掉无法解决的诸多难题。用占仁的话来说,就是他的人生路上遇到了太多的贵人、大贵人,才成就了他的梦想。不管是高中毕业后,刚刚步入社会遇到的郭勇、程部长、赵书记;还是参军后,遇到的丁连长、郑指导员、陈洪远院长、桑部长、吕参谋长;不管是海城的季晨主任、苏玉杰主席、冀军主编、文学社长刘光辉……让郝占仁念念不忘的就是贵人多!这也让他坚信:以善念待人,就能成就人生。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生活充满关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弟弟妹妹做了很好的榜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农家的变迁,一个社会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变化,一个国家由百废俱兴到盛世中华的巨变。无疑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这个变迁是空前伟大的,是前所未有的。这也一定能激励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让大家携起手来,共建我们的家园。国富民强才能让我们感受幸福、感受甜美!

  小说通过大量的信件往来,构建出一幅幅独特的情节画面,展现出主人公的日益成长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白。主要人物的情感世界亦是丰富的、细腻的。如:贤惠持家、孝敬公婆的李侠;关心占仁成长的陈洪远院长;书店售书的女青年;农村文学青年袁璞等人物形象都塑造得活灵活现。

  《家的变迁》行文流畅、精神昂扬,充满了正量能。作者通过一个典型人物,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精髓,来唤醒读者对中华美德的追寻。

  对于作者程湛馨,但凡熟悉他的人都能在小说主人公“郝占仁”身上或多或少地找到影子。他同样是一位善良、宽厚、真诚、热心的人。

  在我与程湛馨交往的几年里,让我时常感动。尤其是他殚精竭虑地组建河北抚宁作家写作群和对《抚宁文学》编辑工作的操劳。他定期组织群成员开展采风活动,对抚宁区各乡镇经济发展的亮点、先进的人物事迹做好专访和宣传。每次外出,他都要安排好摄影人员、采编人员,考虑到出行的安全问题、交通问题等等。同时,还要带上相机,随时留下珍贵的活动剪影。每一期出版前,他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参与审阅和校对。他的编撰和排版的经验极为丰富,往往是我们一筹莫展的图文安排,对于他只是三五分钟就能布置得恰到好处。他特别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尤其是这一年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是极大的。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军人的精明与干练;一位诗人的浪漫与多情;一位兄长的关爱与提携……我们河北抚宁作家写作群的“大家庭”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它由最初的三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三百九十多人。这里面都是文学爱好者。有的七十多岁,有的十几岁。人员多了,个人的想法也多。没有一个规范,很难把群成员的言行“和谐”起来。因此,在建群之处,早有预见的程群主就提出了“群十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群内的言行,让大家把视角和关注点放在弘扬正能量上。《抚宁文学》上的各类作品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就是要大家时刻都能感觉到如今的抚宁大地上正孕育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报告文学;不管是新闻、消息,还是文化动态,都要及时发现新人、培养人才、把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的付出与奉献,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在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程湛馨同志这样一位有创造力的群主的带领下,我们每一位文学爱好者只要心中有梦,就能照亮人生!我们的抚宁文学定会蒸蒸日上!

  2016.8.15

  张海源简介:

  张海源,男,中共党员。笔名宇霄。1974年12月生于河北抚宁。1996年8月,于抚宁县茶棚学区初级中学任教至今。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河北抚宁作家写作群副群主兼编辑部主任,负责《抚宁文学》(原《抚宁文学报》)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幸运》、《彩虹桥》;散文《走访》、《雨润荷香》、《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诗歌《变迁》、《大雁的诗行》;报告文学《穿山越岭通衢路》等。

  《家的变迁》读后感(二):当代青年的榜样 ——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 齐云健

  当代青年的榜样

  ——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

  抚宁国税局 齐云健

  邂逅《家的变迁》,缘自我与作者程湛馨先生的偶遇。那天,我去办公室找赢姐办事,恰冯她和缘缘在拿着新书请沙发上学者模样的中年男人签名,赢姐介绍这就是书的作者,鼎鼎大名的程湛馨先生。程先生中等身材,体型偏瘦,精短的寸发显示了他的军人背景,宽阔而发亮的额头暗示着他过人的智慧,厚厚的眼镜片后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放射出激情而锐利的光芒。他面容和蔼笑容可掬,言谈风趣幽默。在得知赢姐、缘缘和我都有点文学爱好后,他十分高兴,当即表示愿意帮助我们青年人成长。在谈了谈本书的创作手法后,他风趣地说:“希望你们能读一读这本书,大概1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能读完。要是读不下去就想一想这个小老头,他还是有点意思的……当然,能写出读后感更好!”

  诚然,不是有点意思,是非常有意思。这一点从作者的化身——书的主人公郝占仁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虽然我不是一口气读完全书的,但却并没有出现读不下去的问题。反之,一读完第一节,我就被主人公郝占仁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不得不放下书去工作、吃饭、睡觉时,心里还在为他的前途命运“担忧”着,以至于一有时间就赶紧抓起书来继续读。读完全书用了多少个小时没有认真统计,但感觉很快就读完了。觉得意犹未尽,便连同其他作家写的序和书评也一起读了。自然是虚心学习的心态。感想之于我来说,读完全书,我心中油然而生的两个字就是“榜样”。无论是主人公郝占仁,还是程湛馨先生本人,我觉得都是当代青年,尤其是草根阶层的青年非常值得学习的榜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较之已往有了极大的满足。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再也不用像父辈们一样为吃饱穿暖而劳神费力,再也不用担心没有书读,他们有享用不完的家庭、社会的种种关爱,他们有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然而,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很多时候却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健康、茁壮地成长,其中有不少还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用去买就有读不完的好书,但真正想且能用心去读的却越来越少了;不用担心没有先进的辅助学习工具(电脑、智能终端),但真正将其运用于学习的却越来越少了;不用再为吃饭、穿衣而发愁了,但啃老一族好像也越来越多了;不用担心没有学习机会,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了,但没有远大理想、报负的却好像越来越多了;不用害怕找不到学习的榜样,现实、虚拟的交往圈子越来越大,但真正肯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人生、理想的命题人却越来越少了……不知不觉中,知识无用论、网络游戏成瘾、手机依赖、理想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等一系列问题,正在广大青年群体中漫延。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可以说是在中国这个大家庭的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其根源都是精神意识层面的,是缺少良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导致的,是可以通过多读好书加以解决的。《家的变迁》无疑在这一方面会有其独特的作用,细细品读,会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思考。

  努力学习知识与改变个人命运息息相关。透过全书,纵观主人公郝占仁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如果不是因为上学期间的学习成绩优秀、是文秘班的高材生,老师也不会在高中毕业时向公社推荐他,他就不会干上土记者的工作,从而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如果不是通过刻苦努力地学习,他也不会胜任部队文书的工作,并得到领导的提拔,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如果不是因为他发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购买文学书籍、学习知识,他也就不会胜任部队刊物的编辑工作,并最终走上自己喜爱的文学道路......可以说每一项成功的背后都有他艰辛的付出,都是与他刻苦、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分不开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只适合于那个特定的年代,我觉得它永远都不会过时。好好读书,改变命运,仍是多数寒门子弟的首选途径。不要说什么网络时代、知识大爆炸,不需要学习了,让知识无用论去见鬼吧,不努力学习你也许会活得也不错,但一旦错过了这段人生的黄金时期,错过了本应努力打拼的年纪,也许你的人生将从此失去得到转变的最好机会,再要达到更高的高度恐怕万难。最近微信里盛传一句话非常让人赞赏:叛逆和疯狂的青春当然可以,但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郝家一家八个大学生六个博士的故事告诉我们,勤奋、刻苦、努力地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阶梯。北大才女刘缓缓刻苦学习的成功经历也说明,无努力不青春。

  努力学习做人会让你的人生走得更顺。郝占仁多次提到他永远也忘不了帮助过他的一个个贵人,忘不了公社赵书记、宣传委员郭勇,忘不了师医院陈院长、后勤部桑部长等等。有时就连他自己也会疑惑:我一个来自农村、出身寒门的穷小子,何德何能,竟会有如此这般的好运?仔细琢磨就会发现,除去他的文学才能之外,他还做足了做人的功课。这第一条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孝敬父母。从参军入伍隔三差五就写信给父母报平安中、从自己做出重大决定前都要与父母商量中、从他对父母无时无刻的惦念中、从他省吃俭用将服役补贴寄给家用中,……很多地方都能清楚地体现他的一颗赤子之心。他的家庭条件十分有限,他小时候挨过饿,长大后家里也没能给他多大的帮助,但他却从未有过任何的报怨和不满,有的只是对生身父母的感恩和爱。无时不想的也都是如何努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大孝至真,令人崇敬。其次便是常怀感恩之心。对帮助过自己的人,他时时念念不忘,并尽力寻求报答。对于作者本人而言,这本书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报恩方式。他最为感怀的陈洪运院长,可能至今也未能再联系到。通读全书我们知道,陈洪运在现实生活中是确有其人的,而且名字用的都是真名,他想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陈院长的感恩之情,也想对当年“背叛”恩人的行为表示深深的忏悔。其用情之深、用义之重可见一斑。再次便是为人忠诚、勇于担当。“时时保持一颗忠勇之心,忠于自己的领导、忠于自己的职责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这是郝占仁总结出的自己会遇到贵人的最主要的原因。尽忠职守不仅是军人应有的操守,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情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些词汇看似空洞高调,实则非常容易落实,那就是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哪怕你是一名待业青年、一个打工仔、一个街头商贩、一名国家干部,你都要认认真真、不打折扣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创造性地完成好自己分担的工作。这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应有的担当。作为文书,郝占仁宁可自己受委屈挨批评也不说出队长、教员让他批阅试卷的事;作为出纳员,他能坚决执行师长不许其他任何人动用资金的命令;作为志愿兵,他在婚假期间宁可抛下新婚妻子也要奔赴群山之中的演习现场……这些都是他尽忠职守的很好的例证,也是他做人成功的黄金品质。致孝、致真、重情、重义、忠诚尽责,也唯有修炼成这些做人最为重要的品质,才能真正让人信服,让人甘愿对你施以援手。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得道多助”吧。

  树立崇高的理想才会让你不迷失方向。有人说“人生最为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选择。”倒也不无道理,它至少说明了选择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一代儒将曾国藩所说的“发上等愿”也告诉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但这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我们的人生究竟该去往何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对于主人公郝占仁来说也同样不例外。在做土记者已经风声水起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参军,到部队的大熔炉里去锻炼自己;在陈洪运院长为自己安排好做司机或麻醉师时,他不愿放弃自己的文学梦,违背了陈院长的良苦用心,选择继续做文书,坚定地要当一个作家,并为此不断地学习、充电,寻找各种锻炼自己的机会。正是因为他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才促使他能够不断地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实际上,这本书的问世也充分说明了郝占仁(作者自己的化身)为梦想的坚持是正确的,是成功的。尽管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与磨难,但那都是铸梦路上飞溅的火星,都是人生诗篇中精彩的回忆。

  正确的“三观”会让你一生受用无穷。人的一生究竟该怎样度过?保尔柯察金的话仿佛还萦绕在耳际。郝占仁以他的不断向上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苦短,不可懈怠,要不断上进才能不愧此生。小成即满是成功的大敌,唯有不断做出更多更大的成绩才能不愧于父母的养育、不愧于国家的培养。在面对副师长千金“特别友情“时,在面对书店管理员羞涩的暗示时,郝占仁选择了克制,在面对李侠因害怕被抛弃而提出分手时,他用尽快完婚的实际行动打消了她的疑虑。他知道,他要的是脚踏实地相守一生的爱情。在主持县文联工作时,他坚持枪毙立意不正的文稿,坚持保持作品的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发现生活之美,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在受到“处理”被免边缘化使用担任经理时,他也能够正确看待,努力工作,终因成绩显著而再度被“看重”。等等这些,如果没有正确的“三观”做为保障,在面临各种抉择之时,真的很难让人做出正确的判断。

  传奇人物崔万志曾说过,“人生是一面镜子,照见你的内心,你的内心充满抱怨,你的人生将会充满黑暗;你的内心充满感恩,这世界将充满爱。”感谢程湛馨先生,为当代青年献上这样一部人生教科书式的作品。同时,也让我们对他的续集满怀着期待。

  2016年10月9日

  《家的变迁》读后感(三):感动,缘于对“家”的忠诚 ——读程湛馨《家的变迁》 史文民

  感动,缘于对“家”的忠诚

  ——读程湛馨《家的变迁》

  史文民

  作家朱鸿说“一切文学都可以表现作家的人格意象”。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后,越发感觉这句话的道理所在。程湛馨是一位文艺工作者,他善良正直,重情重义,对社会充满了感恩之情。尤其是他对党的忠诚、对文学事业的忠诚令人敬佩。小说《家的变迁》,围绕作者的生活经历和身边发生的事,通过“家”的变迁,将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军队、对文学的忠贞之心,精心地编织在了作品里。明则是在写生他养他的家的变化,实则是在写十年来国家这个“家”、军队这个“家”,以及文学艺术这个“精神之家”的变化,进而由衷地表达作者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期间所表现出的人性的至善与至美的赞扬,激发着读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与奉献。其间,郝占仁的精神品格、个性特点历历可见,一个活脱脱的现实版的程湛馨形象跃然于纸上。以致让人将郝占仁与程湛馨混淆起来,尽管程湛馨不断提醒我:“郝占仁是故事中人物,不是我本人”。

  感动于他对党、对国家的忠诚。小说虽然用了浓重的笔墨,采用书信的方式描写了自己家的变化。写了自己的家从“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了余粮;写了弟弟妹妹们谨记从爷爷那传承下来的家训——“从小读书要用心,要知书内有黄金……”,刻苦学习,相继走出农门,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党、对社会、对这个时代的感激之情。主人公郝占仁将对党、对社会的感激,完美融入到了军旅生活中。在新婚期间,他的耳边隆隆作响的是师首长的话:“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没有稳固的边防,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安康。”他在心里坚定地说:“我一定要做一名最优秀的中国军人,忠于祖国,保家卫国!”新婚燕尔,面对紧张的军事训练,他毅然将新婚妻子丢在军营,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黑暗的山洞里默默地在心里与妻子说着话:“李侠,你刚到部队,还没来得及领你看看军营大院是什么样子,也没有领你到部队驻地的城区走一走,我就把你独自一人丢下来参加军事演习,你不会恨我吧?……”“侠,军人意味着奉献,没有军人的奉献,哪来的稳固国防?没有军人的奉献,哪来的国家安定?侠,你知道吗?在新婚蜜月里,我参加这样的军事演习,对我来说,意义该有多么重大!它使我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军人的光荣、伟大!”“……有时我在想,任何一个青年人,热血男儿,都应该首先热爱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国家,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军人而骄傲、而自豪!”虽是心里描写,但足以表达出郝占仁为了祖国的安宁舍弃儿女情长,舍小家顾大家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将一个军人的使命与魅力推向极致。

  感动于他对军队、对首长的忠诚。在小说中,军队可谓是作者第二个家,里面有父母般疼爱自己的院长陈洪运,有提携之恩的师后勤部桑部长,还有情同兄弟姐妹的战友马静萍、苑秋、周玉功、袁庆峰等,在师首长的关怀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直到退役到地方工作后,主人公还在念念不忘那十年的军旅生活。在郝占仁即将退伍之时,在心里坚定地说“一旦国家需要,军队需要,我郝占仁会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坚决服从命令,迅速重返部队!四十五岁前,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人!”

  在卫生员培训队学习考试时,本应该由教官队长们阅卷、判卷,郝占仁却被首长委托为阅卷人,郝占仁谦虚地将自己一直保持100分的成绩“在98-99分之间徘徊”。在师医院副院长、外科专家陈洪运追问为何考试成绩下降时,为了“不出卖”彭大伟等首长,郝占仁宁可不做任何解释,默认自己没有刻苦学习;在发展党员时,老班长怯怯地对他说:“你别铁公鸡了,一毛不拔,有的说你忒不联系群众。”“老班长的话让他惊讶和气愤!”当首长追问他是否听到什么时,他宁可违心地说“没有”,也不出卖老班长。

  郝占仁对军队、对首长的忠诚还体现在他忠于职守,勇于担当。这在小说第十七节,师卫生员培训队学员到距营地几百公里的林海学院实习时,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茫茫林海面前,郝占仁双肩背着水壶,“……左肩的水壶是陈院长的,右肩的水壶是自己的……”为了便于随时准备摘下院长的水壶递给院长喝水,“他先挎上自己的水壶,后挎陈院长的水壶,自己的水不能喝,等院长的水壶空了再把院长的水壶先挎上,再把右肩的水壶后挎上,始终保证首长随时有水喝。”这种细节描写,将郝占仁忠诚于自己的岗位、忠诚于自己的首长淋淋尽致地表现出来。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位年轻的战士,双肩背着水壶,满脸刚毅的站在首长身边,随时准备听从首长的召唤。他认为:“平时为首长服好务,战时为了首长,要敢于牺牲一切,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就在首长前面的丛林中有狼出现时,郝占仁迅速冲到院长前面,说:“院长,您别动!我先过去看看!”当我读到这里时,我眼前突然浮现了2015年夏季,清华大学师生来到抚宁勘察长城时的那感人的一幕。

  夏季闷热的大山林中,一名学生蹲在陡峭的岩石上望着下山的路浑身发抖,脸色苍白,额头不断渗出豆大的汗珠。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陪同人员程湛馨像一位指挥官,命令这位学生:“别动!我先看看有没有别的下山的路!”他便独自一人去探寻下山的路。在确认只有这条嶙峋的山石路才是下山唯一一条路时,他毅然将身上的相机包等物品摘下放在地上,自己先俯下身,顺着岩石下去,挪出半人高的位置,再让那位学生趴在自己上面的岩石上,他一只手用力抓住身边的岩石,另一只手把住学生的脚,一点一点将学生挪动到安全地带。其实,程湛馨也是个有恐高症的人,面对危险和困境,他毅然决然地表现出舍己为人的大义凛然之气。这与他的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

  郝占仁在军队不折不扣地履行着自己的岗位职责,严肃认真,且原则性强。以至于后来,身为保密员的郝占仁带领新婚的妻子参观他的办公室时,他仅限妻子在保密室的对外接待室参观。当妻子看着接待室栏柜里面东、西墙壁上两个紧闭的铁门,想进去看看时,郝占仁严肃而坚定地说:“不能!任何人都不行!”,“请侠首长理解,这是我的职责规定,必须遵守!”

  郝占仁对军队的忠诚在于他服从命令,且机智果敢。在军队大裁军时,人心动荡,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出路而忧心忡忡。当正营职会计关上财务科房门,神秘而又十分严肃地交给郝占仁一个特别重要任务——到吉林市军财务处领取师整编、动迁经费玖拾万元支票,并安排了他的来回车次和住宿时,郝占仁机警地意识到“这是全师的整编、搬迁经费,军用现金支票,在中国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提取现金。”为确保自己和支票的安全,他没有按照预定好的车次、住宿安排,自己购买了当晚的返程车票,连夜赶回部队。第二天清晨,当战友们以为他还在军招待所睡觉时,郝占仁已经将支票取回,并安全地锁进了保险柜,这种机智果敢,创造性的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感动于他对文学艺术、对单位、对读者的忠诚。作家朱鸿曾说过:“作家用自己的真情真知灌注自己的作品,他的性格、气质、修养、觉悟、学识、审美趣味等,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印象,一种意绪。”在《家的变迁》中,通过对郝占仁的人物形象描写,也充分展现了作者程湛馨的善良、正直、坚韧的良好品质。

  郝占仁对文学的追求,以及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决定着他对工作的态度和对文学创作方向的掌控。在回到地方文联担任《天马湖》副主编时,郝占仁得知有一股势力在与文联对抗,与《天马湖》对抗,并扬言不给提供稿件,将郝占仁‘晾’起来。其中主谋便是在海城县文学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袁璞。郝占仁“决心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文学力量,不嫌弃任何人,包括袁璞。”他开始走访袁璞。当他得到袁璞的支持,并收到袁璞的两篇稿件,发现这个自己努力争取来的“文学天才”其作品选材偏激,立意污秽,起不到“帮助人,鼓舞人前进,激发人们身上美好的东西”时,郝占仁不顾袁璞的人身攻击,甚至宁可不当这个副主编,也不予采用那两篇稿件,表现了主人公的正义感和是非感。

  “文学就是人学”。如果说郝占仁“枪毙”了袁璞的两篇稿件,是为了捍卫文学这片净土,那么,郝占仁的另一篇小说《不正常》,则用浓重的笔墨履行了一个文艺工作者抨击时弊、惩恶扬善的职责。《不正常》利用作者身边发生的不正常的现象,以及作者本身的一些不正常反应,来揭露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存在的追求个人名利与地位、公款大吃大喝等现象,以及由此给人们带来的心灵上的扭曲。利用反面案例来说明正面的道理,以此呼唤着社会的责任,呼唤着社会的良知,呼吁人们心存美好,积极向上。这种大胆揭露社会弊病的写作手法和创作精神,对于一个刚刚来到地方工作,没有任何后台的农村退役军人作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两篇小说,通篇都在追问:文学创作目的是什么?怎么样去创作?正如作者在《家的变迁》中所说:“如果发了那两篇小说稿子(袁璞的那两篇),我能对得起谁?不只是对不起文联领导的信任,更对不起刊物的千万个读者,也对不起我自己文学编辑的职业良心、道德”、“政府给钱办刊物,是让办正经事情的,不是让搞什么‘自由化’‘性解放’的。”

  郝占仁忠诚事业,对工作兢兢业业的品格,在他被文化局边缘化、安排到剧场任经理后得到了充分展示。郝占仁听着文学朋友为他鸣不平:“管理剧场,对你郝占仁就是人才浪费。”他满不在乎:“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剧场工作也是重要的文化工作,我喜欢这个岗位。”郝占仁“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完善规章制度,使剧场(人民政府礼堂)工作不断出现新局面,第二年年底,剧场被评为市级文化系统先进单位,郝占仁荣立三等功。”“第三年年终,在县委组织部门对文化局班子考核时,郝占仁被高票推举为文化局班子候选人。”期间,表达了郝占仁忠于职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作精神,塑造了郝占仁豁达和包容的心灵世界和不气馁、不服输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感觉:这就是现实版的作家程湛馨的形象。

  程湛馨在宣传部工作,为繁荣抚宁的文化事业,他克服来自经费等多方压力,将抚宁文学爱好者集结起来,为他们搭建了一个文学创作交流平台——抚宁作家写作群。为了将平台发展得更健康、起到交流文化、传播正能量的作用,程湛馨在刚刚建群时,不分昼夜坚守在群主岗位上,三天三夜不合眼,严密关注着群内动态,严禁不健康言论和人身攻击事件出现。并制定了群内十项规定,用来约束成员的言行,规范群的发展。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出版发行了30多期字数达100多万字的《抚宁文学》报,发现并推举了大批文学新人,多次宣传社区、爱心活动,传递正能量。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他与文化部门领导共同策划组织、收集整理了《抗战歌曲精选70首》,组织文学爱好者编撰了《最美家庭》《古塞雄关》。为发展繁荣当地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程湛馨坚持把握文学创作发展方向,他经常告诫文学朋友: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给读者提供的是:“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培养、理想的提升。”

  感动于他对家庭、对爱情的忠诚。郝占仁有两个家。一个是生他养他,为他提供物质生活的家;另一个是为他提供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之家。郝占仁是个孝子,他谨记家训,刻苦读书,读艾青的书,读臧克家的书、读鲁迅、托尔斯泰、高尔基的书……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学梦,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从书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早日实现父母那“扛上肩牌、穿上四个兜的军装”的愿望。两个“家”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郝占仁知道,“文学是他的生命,离开文学他的生命没有意义。”这与他的家训有关。因为从小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自然在心灵深处对文字有深厚的情感。以至于,在面临退伍时,郝占仁回绝了待自己“如同己出”的陈洪运院长为他的好心安排——学开车做司机、学麻醉做麻醉师,坚持做起了文书,目的就是能够看书、写作。

  做为家里的长子,郝占仁时刻不忘为弟弟妹妹们起到榜样的作用,时刻不忘关注家人的身心健康。在部队时,他时常向家里汇报自己在部队取得的成绩,让父母欣慰,让弟妹效仿。他认为“人,到了而立之年,不仅要有职业责任心、岗位责任心,还应该更要有家庭责任心。”他说“父母的健康,永远是儿女们最大的福气”。在“文学思潮”泛滥的年代,文化开放使一些文学爱好者精神参照物和价值标准发生改变、扭曲,一些作者的审美观出现了畸形,导致有的书刊善恶混淆,出现了三角恋、多边恋等书籍充斥市场,甚至有的作品出现了与动物苟同的性观点,让读者看后感到迷茫、困惑。为了弟弟妹妹们的身心健康,以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经过全家商议,郝占仁提议,将家训加上了标题:“要读咱就读好书”,以此来激励和约束全家人用好书来充实自己,使郝家的家训得到更久远地传承。

  对待婚姻,郝占仁更是坚定、执着、富有责任感。他说:“……爱情只有爱是不够的,只有情也是不行的!爱情是需要有能力来承担责任的,没有承担责任的爱是盲目的……”当身为服装厂技术员的未婚妻得知郝占仁在部队已经转为志愿兵时,怕自己也像身边的姐妹一样遭到未婚夫的抛弃,便提出分手。“我绝不能当陈世美”,郝占仁立刻给家里去了电报“十六日到家准备结婚郝占仁”,未婚妻李侠潸然泪下……这种对婚姻、对他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将郝占仁所具备的崇高的婚姻观、爱情观充分表达出来,使郝占仁的人格魅力得到升华。

  小说中,多处采用细节描写,除了在林海学院实习时,郝占仁为首长背水壶的描写外,就是郝占仁在文书办公室办公的情节:“文书有专门一间办公室,在陈洪运院长办公室隔壁,中间墙开了一个门,两个办公室相通。一般情况下,中间门敞开,如果有人找院长谈工作,郝占仁主动把中间门轻轻关上。只要院长一个人在办公室,郝占仁就轻轻把门打开,以便随时听从院长指令,或者为院长沏茶、倒水……文书工作忙的时候,郝占仁也会主动轻轻关上中间的门,以免打扰院长学习、工作。”这段描写严谨细腻,使读者眼前呈现出一个内心细腻、善解人意的年轻军人形象,表达了郝占仁对首长的无比敬重之情。而郝占仁面对陈洪运院长的呵护、桑部长的提携,心怀感激,小说中又多次提到“放心吧,我不会辜负您的。”在无意间出卖了陈院长时,郝占仁伤心“陈院长,是我对不起您!这辈子,我都感到内疚!我会记住您对我的恩情,一旦有机会报答您,我一定会的。如果还有机会写作的话,我一定把您写进去,就用您的真实姓名,把您写出来,传给后人……”又将一个重情重义的郝占仁呈现在读者面前。还有,陈洪运院长赠送郝占仁怀表,让郝占仁去市场检修怀表,郝占仁婉拒报销检修费的情节,以及郝占仁克制自己与马静萍朦胧的情感而冲破“三大差别”的困扰与李侠确立恋爱关系等等。这些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郝占仁鲜明的人物个性,他忠厚老实、对工作、对爱情认真负责,不贪图小便宜。告诉读者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去面对金钱的诱惑;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年轻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

  小说写得真实,富有情感。那些困难时期的描写,比如,郝占仁八九岁时,看见生产队饲养员用黑豆面给牲畜拌草料时用手抹点豆面放进嘴里,饥肠咕噜的郝占仁便想“以后长大了也当饲养员,饿了就吃黑豆面子。”这场景和这种想法,在六七十年代是真实存在的。那个时代生产力落后,人们的温饱难以解决,大家对未来一片渺茫,谁也想不到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幼小的心里只是停留在眼前的满足于温饱的愿望。我记得小时候,年幼的弟弟看见在果园里除草的社员,偷偷地吃了生产队一个苹果,他羡慕地对姐姐说:“姐,长大了我也给生产队除草,能有苹果吃。”每当想起这话,我心中便涌起疼爱与怜悯,心里酸酸的。那种真实,令读者随着郝占仁的欢乐而欢乐,忧伤而忧伤。特别是郝占仁用复写纸帮助别人誊写稿件的描写,一下就把读者拉回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想起了在没有复印机,没有电脑和打印机情况下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情景,让人感到既亲切又酸楚,感叹党的政策给人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程湛馨的小说以情动人,以故事感染人。全篇贯穿着军人的职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长子的义务、丈夫的责任,散发着璀璨的人性的光辉,令人沉思,给人思索。告诉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于自己的事业与家庭……小说在下一代郝飞的朗诵家训声和稚嫩的为父亲“点赞”声中收尾,暗示郝家的家训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也暗示着小说“未完待续”,还会有第二部、第三部……

  期待着程湛馨的下一部作品!

  2016.8.2

  史文民简介:

  史文民,女,1966年出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人,热爱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诗歌散文散见于《粮油市场报》《农业发展与金融》《秦皇岛金融》《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海韵》《抚宁文学》,新闻稿件多见于新华网、中国经济网等网站。曾多次参与春雨志愿活动,并宣传报道春雨爱心活动和社区建设先进经验,统筹编辑《最美家庭》一书。诗歌《心雨》《沧桑抹不去的容颜》分别在农发行总行举办的征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15岁,一个巍峨挺拔的季节》在省分行获得三等奖,评论《伤口中发出的呐喊》在秦皇岛市第四届网络文化节“品读书籍 感悟人生”征文比赛活动中获得三等奖。系抚宁春雨志愿服务总队作家写作群分队成员,抚宁作家写作群《抚宁文学》编辑部主任。

  《家的变迁》读后感(四):剑胆琴心踏歌行 ——读程湛馨《家的变迁》 郑伟

  剑胆琴心踏歌行 ——读程湛馨《家的变迁》 郑伟 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即将面世,试读之后掩卷深思,一种军人的砥砺信念加之文人的纯净锐气而形成的特有的精神气质挈领整部作品,通篇读来让人觉得壮志飞扬,豪情满怀。与程湛馨相识已久,他在文学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党对事业的矢志不渝坚定热情,以及他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领域取得的傲人成绩都让人赞叹不已。“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因此,此次长篇小说的完成既是程湛馨文学使命自我完备和飞跃的过程,也是他人格人品在文字中的一次全面体现和集中爆发。 克劳塞维茨曾说过:“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刀刃。”《家的变迁》中主人公郝占仁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传承美德、知恩感恩、勤学上进、宅心仁厚、忠诚务实等精神特质,正是作者要传递给读者的不忘初心,坚守“精神家园”的内核:对家训的坚守、对理想的坚守,对爱情的坚守,对文学的坚守和对正义的坚守。这份坚守恰似刑天舞干戚,蕴藏胸中高远的阳刚之气;恰似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豪气;恰似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爱国正气。这些坚守经过生活的锤炼,发于心,腾于胸,而现于行,更从笔者的文字中呼啸而出。 大巧若拙,重剑无锋。小说中的文字类似于绘画的白描,没有极力夸张的渲染,没有峰回跌宕的设计,也没有吊人胃口的悬念,有的是作者朴素情感的回归,有的是个人生活经历与时代的面貌和精神处境紧密的联系,有的是家庭变化与社会进展保持了同步相向的契合。作者从主人公郝占仁的生活工作经历展开,不徐不疾娓娓道来,用个人的发展贯穿始终,用自身的变化映射家庭的变动、社会的变革、国家的变迁。作者以一种消解的姿态,以反先锋的方式,以个人化的方法,进入到作品的创作之中,这正是程湛馨的文学用心。 通篇读来,主人公郝占仁从一个憧憬着文学梦寒门的农家子弟逐步历练成长成为土记者、卫生员、文书、出纳员、保密员、社长、主编……每一步、每一个变化、转折都牵动着读者的心。在每一个命运的路口,面临着抉择的时候,郝占仁也曾犹豫和彷徨,但他始终朝着自己的理想的方向跨出坚定的步伐。用郝占仁的话说,他幸运的遇到了一个个贵人,其实正是他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才使这些“伯乐”们慧眼识珠,发现了这匹“千里马”,而愿意去帮助他,去支持他。因此,对郝占仁的塑造是非常典型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并且充满了担当作为和阳刚之气。体现在郝占仁对文学痴迷向往,并作为此生的追求和事业,对文学阵地的坚守,对主旋律的弘扬,对人才的珍视与培养。作者对郝占仁的塑造也是全面和丰富的,不仅体现在对其行为的表述上而且对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是较为细腻的,使人在阅读中,对郝占仁为如此笃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而做出的行为也不会感到突兀,而是感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例如:在师后勤部担任出纳时,他才感觉到自己在首长心中的价值。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何德何能受到各级首长如此的信任、器重、抬爱?他心里清楚,那就是:忠诚,对职业的忠诚,对岗位的忠诚,对军队的忠诚,对良心的忠诚。又如:在守备师保密室里,郝占仁回忆六年来的军旅生活,最深刻的体会是: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服从命令。再如:郝占仁收到李侠写的分手信后,在心里呐喊:什么城镇户口、什么农村户口?什么正式工人、什么合同制工人?我全都不在乎!我要爱情!我要真正的爱情! 与主人公的前途命运共同贯穿整部作品的,还有激励儿孙读书的家训。既是作为小说题目“家”的变迁的主导要义,又是诠释“知识改变命运”农民发自内心的质朴的信仰,更是使家、国、天下获得变迁的内在动力根源。书中写到:郝春秋激动地说“咱们这个家都是有文化的人,六个大学生,两个博士,八个共产党员。”由此可以看出,郝家子女秉承家训由此改写着自身的命运。反映出作者传递出来的只有通过学习文化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主宰世界的理念,由此折射出作者对文化的崇拜和信仰,并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奠基在对文化的忠贞信仰之上。 本书对细节的描写使这部作品更加层次分明,也使人物更具特色和鲜活。比如马静萍拉琴,郝占仁为她写诗的场景;比如李侠在得知郝占仁回家时,悄悄到汽车站去相看的场景;比如李侠为未来的婆婆用手抠大便的情景;比如郝占仁在向李秀才征集《天马湖》创刊号意见时,郝占仁迅速立正答“到!”,把李秀才吓一跳的情景…….诸如此类,文中比比皆是,使文字更具形象性,如同银幕徐徐拉开那样生动。 《家的变迁》以纪实性的风格,以富有的笔墨,还原性地再现农村、军旅、地方机关在历史大背景下的真实场景和人物形象。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的文学理念,使作品的精神面貌、文学内涵得到进一步弘扬,具有积极的内省和引导意义。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来讲,作者的自身经历往往在主人公身上予以映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者的视角,对人物更加深刻的发掘有了一定的限制,更广角度的发挥也有一定的桎梏。但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价值和深入的透视理念,一定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社会影响。希望程湛馨在第二部、第三部的文字中将会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2016.8.13 郑伟简介: 郑伟,女,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公安诗歌学会理事,秦皇岛市公安文联副主席,抚宁作家写作群副群主、诗歌主编。在各级各类书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多篇(首)。

  《家的变迁》读后感(五):时代在变 梦想不变 ——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随记 编辑记者 杨光

  时代在变 梦想不变

  ——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随记

  编辑记者 杨光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当我们审视自己的得与失,梦想与信仰是否还带在身边?坚定信念,执着地追求梦想的人生无意是充实的人生。正如保尔柯察

  金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程占新就是这样一个坚持而又执着的人,宁可在生命中奔波也不愿倦怠地窝在沙发里。

  文学是他的精神家园,文学为他的灵魂插上了翅膀,让他在精神的世界里自由的翱翔。写我所想,书我所感,这是一个文学追梦人的内心渴望。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或通过诗歌,或通过散文,或通过小说等形式书写出来,以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这便是文学。几十年人生之经历,多少次人生转折之感悟,程占新将自己的故事以“自传体小说”的形式,刊发出来,出版成书。书中的郝占仁透出的都是那执着、倔强的程占新:对部队的眷恋,对文学的热爱。生命在以蜡烛燃烧的方式被点亮。或许烛光微弱,却并不卑微;或许,烛光不足以照亮脚下的土地,却并未向黑夜屈服。《家的变迁》讲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在时代变革下,郝占仁的生活经历和身份也在变:山里的农村娃、公社的广播员、人民解放军、文联的公职人员。但郝占仁仍然是那个郝占仁,仍然是那个倔强、不曾屈服,热爱生活、充满感性的郝占仁。变的是生活的方式,是时代的色彩,不变的心中的梦想与信仰。

  2016.9.19

  《家的变迁》读后感(六):不忘初心 坚定前行——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 呼贵礼

  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

  呼贵礼

  许久没有酣畅淋漓地捧读小说了,并非因为没有余暇,也非没有小说作品,而是因为许多作品可能离自己的生活太远,要么过于玄奥、晦涩,要么极为低俗,尤其在人们一度崇尚快餐式阅读的时代,夸大阴暗面以逞揭露,讨好读者以示媚俗,歪曲历史真实以显“穿越”,侮辱英雄人物以泄私怨……等等,让读者或不知所云,或懵懵懂懂,或对历史真实产生怀疑,凡此种种,毒化文坛,亵渎文学,伤害文化,玷污文明。而《家的变迁》却如一缕纯净的清风,给读者带来阵阵清爽;也如一杯清泉,为读者捧来沁人甘甜;还如一抹淡雅,让读者感受云淡风轻……

  乍看书名,《家的变迁》似以为描写记录家乡发展变化,通读之后,才知作者把文学伊甸园当作永久的精神家园,通过郝占仁当记者、从军、到地方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等多维角度,揭示作者精神家园的构建——对文学痴心不改、孜孜以求、执着守候、坚定前行的寻梦之旅、逐梦之旅、圆梦之旅……

  从结构上看,《家的变迁》以节目形式,设六十八节,一气贯通,每节文字量不大,切合时下阅读习惯,不致产生阅读疲劳,把握恰到好处,又不影响续读,且每节故事张弛有度,情节性强,细节刻画拿捏火候。

  从内容上看,全书充满大写的正能量。从祖父、父辈、到郝占仁这一代,无论生活多么艰苦,无论日子多么艰难,重视读书成为代代相传、镌刻儿女心田、激励儿女靠发奋读书改变命运的家训;从公社宣委举荐郝占仁当土记者,武装部长助力郝占仁参军,郑指导员举荐郝占仁学卫生员、给陈院长当文书,陈院长满心挽留郝占仁学开车、当麻醉师、培养其入党、转志愿兵,到后勤部桑部长调郝占仁当出纳员、推荐给师首长,再到调入新建师保密室担任保密员,甄副师长一锤定音让郝占仁兼任《育才报》社长、主编,一路走来,郝占仁十分幸运地遇到一个个贵人、恩人,而每每处在人生的关键路口,父母都把要懂得感恩,不忘根本作为家教经常耳提面命,激励前行。郝占仁作为长子,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靠忠诚、敬业、执着、担当赢得领导信任,不断进步,并被父母作为其他儿女的榜样,经常挂在嘴上,让兄弟妹妹记在心上,鼓舞全家人面对困难乐观豁达,积极进取,成为一种家风浸染、熏陶着儿女们。

  从历史场景上看,《家的变迁》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波澜壮阔的军改壮举,也讴歌了农村改革给山区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极大地唤醒了农民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各个历史场景像一幅幅画面,从宏观到微观,从人物到心理,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脉路清晰,远近结合,笔触细腻,令读者仿佛置身那个改革大潮之中,欣慰、激动、震颤尽在其中。

  《家的变迁》无论怎样铺排,都始终有一条红线在熠熠闪光,始终牵引着读者走进他的文学梦、作家梦,始终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充满童真、充满执着……

  《家的变迁》以郝占仁“精神家园”的构建为内核,以郝占仁对文学的热爱从萌芽到开花再到结果,从引发兴趣到眷恋难舍再到将之视为毕生最爱;从当上土记者后整天到处采访、写稿、投稿,到参军九年间除了认真工作就是饱读各类文学书籍,写文章、办报纸,与家乡文学界朋友保持不间断联系,甚至婉拒视自己为亲生儿子的陈院长的几多美意与照顾,显得“不近人情”、过于“固执”,乃至于“傻”,对文学的痴迷、钟情、热爱程度,可见一斑。转业到地方工作,郝占仁仍然选择了他钟爱的文学事业,圆了自己的编辑梦、作家梦、文学梦。

  程湛馨在刻画郝占仁这一人物时,不仅表现其对文学的热爱与痴迷,更重要的是对文学的态度。

  文学即人学。文学人创作生产精神产品,文学人从事的事业崇高而伟大,在创作的同时不忘良知,勇于承担起应承担的历史责任、社会责任、育人责任。《家的变迁》中郝占仁无论是自己创作还是当编辑审稿,非常重视作品的立意与选材。作品要告诉读者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是作品能否反映体现社会主旋律、正能量的试金石,在此基础上,巧妙的构思、鲜活的语言、创新的结构,才能为作品服务,使作品增色。立意体现作品内容的思想性,构思、布局、结构、语言体现作品的艺术性。只有思想性而无艺术性,则作品缺乏感染力、吸引力,反之则缺乏主题、根本。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才能使作品走得更远,流传更广,成为传世精品。对文学新人的发现、发掘、培养,将文学爱好者团结、组织起来,为振兴区域文学事业有为担当,是程湛馨透过主人公郝占仁表达的一种责任、作为,并贯穿全篇,塑造了一个始终以青春姿态穿行于文学王国的负笈者形象,令人感佩,肃然起敬。

  写于2016年立秋

  呼贵礼简介:

  呼贵礼,1965年生人,河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学士,喜欢业余文学创作,系河北抚宁作家写作群名誉群主。曾任抚宁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抚宁县志》主编、旅游局长,现任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政协秘书长。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作品多篇(首)。

  《家的变迁》读后感(七):童心未泯文常青 安景元 长篇小说《家的变迁》书评

  童心未泯文常青

  安景元

  1

  长篇小说《家的变迁》作者程湛馨是我的战友。

  解放军这所熔炉般的“大学”,曾把无数的爱国热血青年百炼成钢,成为家喻户晓的人民英雄。我和程湛馨共同毕业于解放军这所特殊的“大学”,倍感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1987年11月入伍的我与1979年12月入伍的他,相识于1988年初。在早我入伍八年的程湛馨面前,应该说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字辈”。

  当年,师机关官兵都亲切地称他为“程保密”。他给我这个刚入伍的新兵最深的记忆,有两件事:

  一件事是我们每天去机关食堂吃饭,总是看见程湛馨最后一个进食堂。当听到炊事班长说没菜了,他脸上还笑眯眯地说:“没事儿,只要有馒头,酱油蘸大葱就行。”当炊事员小朱给他拿来两个馒头,一碟酱油,一棵大葱,外加一块豆腐时,他笑着说:“太好了,谢谢!”说完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我好奇地询问跟我一个新兵连结束下到机关炊事班的小朱:“程保密干啥这么忙,天天吃饭都赶不上趟?”小朱就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对我说:“听我们班长讲,程保密平时喜欢读书、写作,一忙起来就忘了开饭时间。总是别人吃完饭后上楼提醒他时,他才过来吃饭。”当年他这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就是在人才济济的师机关也难找出第二个。他就这么与众不同!

  另一件事是那年春天,他在沈阳军区《前进报》发表了一篇“我为编报献一计”征文,大伙都纷纷向他表示祝贺。他白皙洁净的脸颊上立刻泛起两朵红晕,略带羞涩地说:“我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不值得一提。”说这话时,黑边眼镜框后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眨了又眨,仿佛还流露着些许的难为情,让额头上整齐的寸发,都想站出来申辩证明他的精明和强干。我当时就想,这么虚怀若谷的人,将来无论在哪里都会使自己不断进步的!

  2

  跟程湛馨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是在他担任师《育才报》社社长兼主编期间。他主动找到我并热情的邀请我为《育才报》编辑部主任且负责散文编辑以后。我一个新兵伢子自然是受宠若惊。为了尽快实现梦想,我们成立了一个“丑小鸭文学社”,他担任文学社社长,并在全国成立许多文学分社,面向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征集稿件。我清晰记得北京的现代女作家陈染,吉林省蛟河市的女诗人王汝梅,都曾给他写过信和来过稿。原沈阳军区《前进报》社副刊的许伯乐编辑,更是青睐有加,专门在《前进报》副刊开辟 “丑小鸭文学社作品选登”栏,转载了我们《育才报》上林晓锁的《小路》和王汝梅的《我是你三月的芳草地》等作品,当时《育才报》的影响力非同凡响。

  程湛馨为人坦诚直率。在他的组织带领下,我和编辑部的天罡、宋维海等几位编辑,时常在他的办公室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召开汇稿会,大家对来稿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他坚持来稿(信)必复,为给文学爱好者回信,每天常常忙到深夜,回信从几封到数十封,为了给作者回信,他的眼睛总是熬得红红的。特别是在报纸印刷期间,他骑着一辆借来的自行车,顶风冒雨地去印刷厂排版校对,有时回来吃不上饭也毫无怨言。印刷厂排版间的郭主任被他的热情和执着所感动,很快和他成了铁杆“忘年交”。

  程湛馨处事坚决果断。那时不满三十岁的他,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做事雷厉风行,表现出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我还记得1988年中秋节那个下午,我们几个编辑聚集在他给休假领导看家的部队家属院宿舍里。因为讨论稿件注意力太集中,错过了机关的节日会餐时间。正当我们几个面面相觑盘算如何过这个中秋节时,只见他拿出管理科战友送给他的3包月饼,又到院子里把菜畦里的秋菠菜拔下来,然后洗净切成段,用坛子里的猪油和半根小葱爆锅,给我们熬了一锅菠菜汤。他的手艺还真不错,那天,我们端着参差不齐的家伙什儿、盛着他给熬的菠菜汤,吃着月饼,侃着稿子,直到月上中天。就这样,我们过了一个终身难忘而又特别有纪念意义的中秋节。

  程湛馨交友大度谦逊。我记得1989年新年的时候,我和他应约一起去驻地林西县某小学参加新年联欢会。师生们都亲切地称他:“程老师。”听到这个称呼时,两朵红云再一次飞上他的脸颊,他呐呐地说:“叫老师我可不敢当,我们是来向师生们学习的,老师可不是随便就能答应的......”结果,师生们更加喜欢起这个文质彬彬,相貌堂堂,谦逊和蔼的解放军叔叔了。

  程湛馨热情执着。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股干啥都十头老牛拉不回的执着精神。认准的事儿,不干则已,干就坚决把它干好。他像“一把火”,带领着跟他志同道合的人,不由自主地、坚定地朝前走。他又是一个目标明确、乐观豁达的人,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不甘寂寞,勇于攀登的旺盛斗志和热情。这种斗志和热情一旦蔓延开来,既能影响和感召姊妹兄弟的情绪,又能融化他们精神世界的秋霜冰雪。所以,他笔下的作品才那么有温度、那么有高度、那么有深度,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总是那么饱满,每每读来总是心潮起伏,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早期作品有《青山绿水作证》、《不是亲爹的父亲》、《二斤花生种》等。我记得在1989年的《天马》季刊创刊号时,他热情向我约稿并编辑了我写的散文诗《二十岁断想》,成为我们今天感情和友谊的最好见证。他任编辑期间,甘当绿叶,勤做嫁衣,积极发现文学新人、努力培养文学新人,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千方百计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不少人走上了专业编辑、记者和业余作家的道路。他本人被授予优秀中华文艺家荣誉称号,当之无愧!

  3

  程湛馨早年以写诗见长,他的诗集《情窦初开的岁月》印证了他最初对美好未来憧憬的浪漫唯美诗心。转业到地方后,随着视野的开阔,小说、散文、评论、报告文学创作等各种文学体裁均有涉猎。这也从一个方面诠释了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年轻有为的勤奋的业余作家。他的散文文风质朴,真情感人,令人过目难忘;他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创作、编辑的个人诗集《万里长城见证》出手不凡,受到读者广泛好评;而那首长诗《东方小个子》更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特别是2015年7月,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他组织策划搜集整理出版的《中国抗战歌曲精选70首》,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年过半百老兵的睿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秦皇岛晚报》、秦皇岛《视听之友》报均以一个版的篇幅刊发“专访”给予报道,各大网站纷纷转载。

  长篇小说《家的变迁》是一部主要描写个人成长经历为主的长篇小说。以郝占仁的成长经历为线索,通过对郝占仁、陈院长、李侠等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地再现了郝占仁十年的光荣军旅,展示了在那个年代青年人追求上进,忠贞爱情的精神风貌,讴歌了革命军人为国家利益,不计得失,服从大局的英雄品质,弘扬了在传统家风影响下,勤奋读书,努力工作,成才报国的自立精神。作品深刻揭示了由精神伟力所铸造的“家魂”对个人成长进步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小说真情演绎了戍边军人以及他们亲人家庭、事业和爱情的故事。并由此折射出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

  《家的变迁》小说立意明朗,选材构架合理,语言特点个性鲜明,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矛盾冲突环环相扣。作者以史诗性的笔融,采用宏观上忠于历史与艺术虚构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运用直白、平易的叙述和年代背景空间的烘托,交织着心理描写、细节刻画,朴实地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作者把小说分成六十八个节,以此来感念培养自己的老部队六十八军,和对自己恩重如山,把自己培养成才的部队各级首长。这部小说的另一成功之处,我觉得作为一名军人,始终牢记“当兵打仗”的奋斗目标,面对部队的调整改革,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调整,对当前我军所面临的军队调整、改革也有其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十年磨一剑,妙笔著辉煌”。这是程湛馨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说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有作者的影子。但我们又不能完全把它当作一部自传体小说来读。不过,可能限于篇幅等原因,加之创作的时间比较仓促,小说在个别语言对话运用上略有生涩,在对郝家沟的环境描写方面文字显得过于简练。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作者在创作第二部、第三部长篇小说时一定会写的更好。

  感谢著名作家和资深出版人张艾子主编和百花编著中心编辑们对程湛馨作品的青睐。愿这部充满着革命英雄理想主义情结的长篇小说早日问世与读者见面!

  程湛馨,自喻燕山童。始终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童心对待生活,对待创作是他的座右铭。衷心祝愿我的战友——程湛馨同志在今后的文学创作道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们!

  2016年8月1日于大连

  安景元简介:

  安景元,1969年9月出生, 1987年11月入伍,198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辽宁省抚顺市人。毕业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法律专业,本科学历。历任战士、编辑、学员、干事、协理员、教导员、科长、师后勤部副部长等职,中校军衔。在部队期间,连续4次被沈阳军区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8次荣立三等功,9次受到沈阳军区政治部通报表彰。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吉林省通化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我当兵时那些事》、新闻集《阳光总在风雨后》、诗歌集《爱笑的云朵最迷人》、散文集《岁月割不断的情节》等,出版了《军旅青春别样红》一书。2012年初转业,现任大连市工商局《大连工商》副主编。2015年4月被授予辽宁工商十佳读书人称号,同年获辽宁工商撰稿银笔奖。

  《家的变迁》读后感(八):抚宁版“平凡的世界” ——秦皇岛作家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书评

  抚宁版“平凡的世界”

  ——秦皇岛作家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书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张金明

  2016年9月,我应我的老同学孙静萍女士之邀,前往故乡抚宁做了一次文化讲座。讲座当天,程湛馨兄不仅前来捧场,而且热情款待,还特意与出版社沟通,请出版方务必将其新出大作(长篇小说《家的变迁》)当天寄到,以便惠赠与我。我初见湛馨兄,便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观其为人,率真坦诚,热情豪爽而又不失儒雅,是典型的燕赵汉子,与其相处,如沐春风。

  湛馨兄将其大作赠与我时,特意强调,书中人物事件以我村(大新寨镇南寨村)一户人家为原型,为此他曾做过深入采访。我闻此言,顿生亲切之感,更欲先睹为快!当然,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必要的艺术加工与虚构在所难免,不能刻板地对号入座,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正如鲁迅先生在谈小说创作体会时曾说的:“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确实如此,鲁迅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往往是以某一原型为主,再“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迅《<出关>的“关” 》),经艺术加工,精心塑造而成。这几乎是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通则,湛馨兄的大作应无例外。通读过后,印证了我的判断。并且我还断定,书中的主人公郝占仁身上,必有湛馨兄本人精神品格与个性气质的投影,两者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也必有高度重合之处,因而,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湛馨兄的自叙传,是他某一个人生阶段的生命简史。看了湛馨兄其他友人的书评之后,也印证了我的判断。

  湛馨兄将其大作赠与我时,也曾嘱我撰写一篇书评。我因仰慕湛馨兄之为人,甚渴望拜读其大作,自忖拜读之后,必有所感,形诸文字,可作与湛馨兄笔谈之用,故欣然应允。无奈俗务繁冗,只能断断续续读完全书,书评写作亦拖延日久。好在湛馨兄宽仁体谅,并无责备之语。

  我读湛馨兄之大作,最强烈最直观最鲜明的印象是,好像在读作家路遥的经典名作《平凡的世界》。因为两者的思想内容与精神气质颇多相似之处,故湛馨兄这本《家的变迁》可视为抚宁版《平凡的世界》。众所周知,路遥是一位坚持书写当代社会变革以及普通人生存与命运的现实主义作家,《平凡的世界》则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方式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是一部具有温暖情怀与励志功能的小说,为读者提供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正因如此,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才能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2008年10月,在新浪网所做的“读者最喜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71.46%的比例高居榜首,这简直就是一个传奇。虽然也有某些自诩高大上的评论家对此鄙夷不屑,说什么茅盾文学奖颁给《平凡的世界》是一场“文学的误会”,但广大人民群众是不会理睬这种论调的。他们对上述评论家所推崇的那些不接地气的所谓高蹈之作敬而远之,对亲近自己的那些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则热情拥抱,并致以崇高的敬意。1942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明确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文艺工作者要把立足点转移到人民大众这边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2014年秋季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着重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他还强调,“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纵使文艺的创作方法有千万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老一代与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先后召开的两次文艺座谈会,有着深深的渊源传承关系,也都为文艺创作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开拓了宽广的金光大道。因此,湛馨兄的这本《家的变迁》,既是对路遥《平凡的世界》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在文学创作实践层面对两次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积极响应与认真贯彻。

  湛馨兄的年龄与我的哥哥姐姐相仿,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有家国情怀,注重忠诚、奉献与责任,纯真热情,充满理想主义。这些时代烙印,在湛馨兄的这部小说中清晰可辨。湛馨兄给自己取了个笔名——燕山童,当是受了晚明李贽“童心说”的启发。所谓“童心”,李贽解释为“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就是由人的自然本性所产生的未经假饰的真实情感。他提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童心说》)在李贽“童心说”的基础上,袁宏道又倡为“性灵说”,实际是对李贽“童心说”的发挥。“童心说”也好,“性灵说”也罢,其核心要义都在一个“真”字,其哲学依据则是庄子的“法天贵真”说。《庄子·杂篇·渔父》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所以,“真”就是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创作的生命线,也是湛馨兄如宗教般虔诚信仰并努力践行的文学理想,他的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读者大多数都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作家的写作态度是否真诚,情感是否真挚,他们感觉得到。比如小说中的主人公郝占仁对父母、弟妹、妻子的爱,对领导、同事、工作单位的情,对工作职责的恪守原则、尽心尽力,对文学理想、精神家园的执着坚守与痴迷追求,平凡中自有一种不平凡在,格调是健康、明朗、温暖、美好、昂扬向上的,却都表现得那么自然动人,没有丝毫的虚假矫情、造作卖弄。文如其人,这些都是湛馨兄精神人格在其作品中的投射。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诗人海子的自杀标志了一个理想主义时代的终结。此后,中国社会声色大开,泥沙俱下,物质主义与功利主义甚嚣尘上,家国情怀,忠诚、奉献与责任,纯真热情,理想主义变成了不合时宜的“傻”遭到一干“聪明人”、识时务的“俊杰”们的无情嘲笑、亵渎与颠覆。在文学创作领域,也因此出现了乌烟瘴气、群魔乱舞的若干乱象。这样的乱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显然是极其刺耳的不和谐音,而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有见于此,方才召开又一次文艺座谈会,力图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在此背景下,湛馨兄的这本《家的变迁》适时出现,宛如沉闷中吹来的一缕清新的风,令人躁思顿尽,神清气爽!这部作品,既是向那个已经逝去的理想主义时代的致敬,也是对新的理想主义时代的深情呼唤,并坚信其终将到来!你也许会说,一个程湛馨,一部作品,力量微不足道,似乎改变不了什么。是的,理想主义者在任何时代都是少数,力量似乎从来都是微不足道,但当他们以自己的理想主义情怀唤起大多数民众自觉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与使命的时候,其所形成的合力便会使任何人都不能小觑,正如学者崔卫平所言:“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尝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由此,我亦寄望于湛馨兄,期待他有更多佳作问世!

  ▼

  本文作者简介

  张金明(1972—),男,河北抚宁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歌、小说及当代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曾在《河北学刊》、《鲁迅研究月刊》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独立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厅级、校级科研课题多项。

  《家的变迁》读后感(九):怎样一个“情”字了得! ——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有感 赵丽敏

  怎样一个“情”字了得!

  ——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有感

  赵丽敏

  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围绕郝春秋的家,以长子郝占仁为主线,描写了一个文学青年在公社、部队及回到地方后始终致力于文学梦的成长过程,整部小说怎样一个“情”字了得!互相关爱的亲情、惺惺相惜的友情、现实又不失浪漫的爱情,舍小家为国家的大爱之情,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亲情,一个永恒的主题。正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陪伴着我们走过每一个难忘的日子,谱写着我们多彩的人生。郝占仁一家八口人,六个孩子,作为长子,他过早明白父母的不易,但幸运的是他的父母宽厚仁爱。母亲最懂得感恩,常说“做人就要讲究个人性,人性一定要好,”父亲不仅吃苦耐劳,还能讲三国、讲水浒、讲西游记,重情重义,还是三里五村数得着的文化人。从六个孩子的名字当中略见一斑,哥儿“五个”名字当中有“仁、义、礼、智、信,”妹妹叫淑娴,不论男女,名字当中充满着父母对孩子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同时,家训对于这个家来说深入每个家庭成员的骨髓,“从小读书要用心,要知书内有黄金;知道书内有黄金,读书一要用心”,到后来因市场上书的良莠不齐,家训又得以发展,“读书咱就读好书”,一直是这个家庭每个成员传承并遵循的家风家训。在这样良好的家教之下,六个孩子六个大学生,其中两个是博士,八名共产党员,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让父母感到无比欣慰。这就是家风家训的良好传承!

  友情是人类最保贵的财富。无论你走到哪,身处何方,都会有一段温馨的回忆伴随着你。郝占仁不论是在学校、公社、在部队、在地方,都有贵人相助,让他的才华得到升华,也正是他的才华得到了更多“伯乐”的赏识。正所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因为学习优秀,学校老师向公社推荐,在公社里安排个工作,一篇文章让他当上了公社的土记者,因为优秀成功的当上了广播员。一年后应征入伍,因为优秀,赵书记想尽办法甚至是让自己的侄女嫁给郝占仁的诱惑也没有阻挡了郝占仁当兵的步伐。在部队九年半,郝占仁遇到了唯才是举的郑指导员、丁连长,记住了具有再生父母般恩情的陈洪运院长,记住了真情提携、举荐下属的桑部长,记住了足智多谋的王师长、吕参谋长、军务科善良忠厚的赵科长,记住了保定老乡甄副师长,记住了有共同爱好的黄参谋、苑秋等众多的战友。转业之际,一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将内心的愿望通过书信的方式,向家乡的县领导投出的“自荐信”,得到了回复,请速带档案到文联报到!到文联开展工作,对于口出狂言不配合的袁璞,亲自求稿,看到低俗的稿子,郝占仁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坚决枪毙,如果领导同意发,那自己宁可不干这个副主编了。郝占仁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对于袁璞,没有嗤之以鼻,而是决心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文学力量,不嫌弃任何人。并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袁璞写报告文学,解决他“自由创作,主题自由化”的根本问题。郝占仁用他“避其所短,用其所长”的胸怀与智慧让自己与袁璞成了为文学朋友。之后,被安排到边缘化的单位剧场工作,面对“被边缘”的调整,郝占仁仍然是“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用他的热情,用他的心血和汗水获得了三等功,用局长苏玉杰的话来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第三年,郝占仁被高票推举为文化局班子候选人。郝占仁用他的人格魅力收获了友情,羸得了事业上的再一次升华!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情感。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对于郝占仁也一样,有懵懂、有彷徨、也有自己坚定的选择。在书店结缘的青年女店员,目光相遇的一刹那,他脸刷地就红了,听到姑娘亲切甜美的声音,让郝占仁更是心慌意乱、心惊肉跳,第一次,郝占仁什么书也没有买,也没有看清楚书柜里到底是什么书。在第二次接触女店员的时候,郝占仁就决定了把老家寄来处对象的女青年照片退回,不能耽误人家搞对象。第三次女店员替郝占仁交了两毛六的书费,郝占仁感觉她不仅长得美,心灵更美。这段让郝占仁脸红心跳的感情因女店员的调走而结束。因验视力结缘的女兵马静萍,是分管后勤工作的马副师长的女儿,对于马静萍的不计较地位差别的“友情”,郝占仁说“小马爱好文学,有的时候我们在一起谈谈诗歌啥的,其它什么都没有。”张主编那句“在部队可千万注意,你们俩儿是战士,战士之间是不可以在军中谈恋爱的”,“不会的,这辈子都不会的。”郝占仁坚定地说,“人家是首长的千金,不可能看上咱贫下中农的孩子。再说,我还想在部队多干几年呢。”随着马静萍与郝占仁进一步的接触,闲言碎语一出,郝占仁下定决心,不再接触马静萍,不能害了自己,不能害了院长,更重要的是不能给人家马静萍找麻烦,人家到了搞对象的年龄,找军官谈恋爱,那就不违反部队纪律了。理智战胜了马静萍朦胧的橄榄枝。郝占仁也开始反思,他知道,有理想可以,但是不能有幻想了,自己是长子,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弟弟们,所以他开始接受家里人给说的李侠,但他有一个原则:婚姻大事,绝对不能草率。随着见面,随着写信,双方的相互了解,虽然在结婚之前,两个人没有见过几次面,但是因为相互对人品的信任,也走入了幸福的婚姻。在面对转志愿兵的诱惑,陈洪运院长命令似的让郝占仁把婚退了,郝占仁谢绝了,“我绝对不能当陈世美,无论如何我不能退婚。”对于郝占仁的重仁重义,李侠也表现出了优秀的女人应有本质。订婚后也担起了媳妇的重担,帮助有病的婆婆抠出了干燥的大便。在考虑到自己会影响到郝占仁的前程时,也主动提出的分手。两个有情有义的年轻人的感情经受住了诱惑的考验!

  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爱国情则是一种大度。

  读好书,可以给人一个好的前程,可以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读好书,可以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加强大和充满希望。这就是郝占仁的家国情。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在不同的阶段,郝占仁都有自己的爱国情怀。在公社,不论是当土记者还是当广播员,他用自己的热情、勤奋和高质量的稿件赢得了领导及同事们的喜爱,连在食堂做饭的王燕姨对他的喜爱就像喜欢自己的儿子一样,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也是国家给这个勤奋的年轻人最好的报答!在离开部队的时刻,郝占仁在心里坚定地说, “再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请记住,一旦国家需要,我郝占仁会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坚决服从命令,迅速重返部队!四十五岁前,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人!”在文联,面对低俗的文学,他牢记巴金说的话“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好作品能够帮助人,鼓舞人前进,激发人们身上美好的东西……好作品就是榜样,就是力量。这是作家的光荣,也是崇高的职责。”宁可不当副主编,也不能发这种稿子,不能对不起文联领导的信任,更不能对不起千万个读者,也不能对不起自己“文学编辑的职业良心、道德”。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好文学的“精神家园”。在妹妹说现在的有些刊物看着糊涂,主题思想好像很混乱的情况下,郝占仁也做到了保证自己不“随波逐流”就行了,并且一家人经过商量达到了一致,把家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读书咱就读好书!”“位卑不敢忘国忧”是对郝占仁家国情怀最好的写照。

  通读全篇,郝占仁没有过多的生活曲折,也没有过多地描写社会的阴暗面,展示给大家的是,只要你的才华,只要你肯展示,只要你认真地对待生活,你就会遇到更多的贵人相助。满满的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忘初心”的文化人由始至终地坚守!期待第二部,第三部小说的发行。

  2016年10月10日

  赵丽敏简介:

  赵丽敏,女,中共党员。1972年1月生人,河北抚宁人,河北省供销学校毕业。1995年毕业后至2004年1月在乡镇工作,现为秦皇岛市抚宁区交通运输局副主任科员,党委委员。所写的中国梦征文《立志建设家乡美》在秦皇岛日报发表,同时此文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征文活动获得优秀奖,被收录到《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中国梦我的梦征文作品集》一书中。

  《家的变迁》读后感(十):一部值得珍藏的好书 ——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有感 殷凤君

  一部值得珍藏的好书

  ——读程湛馨长篇小说《家的变迁》有感

  抚宁国税 殷凤君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那么一部好书就好比一桌盛宴。它不仅会让你胃口大开,更能给你带来更为丰富的营养。程湛馨的长篇小说《家的变迁》就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

  初识程大哥,是在2002年的春天。那时程大哥是抚宁县《天马》杂志的常务副总编,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一次,因为单位有写作任务,我写了一篇文章请程大哥指教。程大哥看了以后,并未对我的文章进行修改,而是把它退还给了我,同时给我提出几点建议。按照程大哥的指点,我重新修改了《和他共渡钻石婚》一文。这篇文章经程大哥修改后,我向《河北税务报》投了稿。没想到一个月后竟然在《河北税务报》上发表了,同时也被我县《天马》杂志刊发。这可是我的处女作啊!激动!由衷地感谢程大哥的教诲。

  程大哥教我写文章要牢记“四要”,至今仍铭记于心。一是平时要多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二是写文章并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但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这样写出来才真切感人;三是写文章一定要注意与时俱进;四是要多写内容积极向上的文章。

  后来,我被调到业务部门工作,繁重的工作让我无暇、也没有闲情逸致写文章了。虽然和程大哥的联系少了,但程大哥的教诲我从没忘记,因为那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受益终生!

  2016年9月21日,几位同事收到了程大哥的赠书《家的变迁》, 很遗憾我去晚了,书赠完了。一同事热情地说,你喜欢看,我先借给你。恰巧那时正赶上单位工作上的事情特别多,书没看成。国庆节长假过后,工作上的事情相对少些,于是我就从同事手里借来了这本《家的变迁》,一看上就爱不释手了。小说文风朴实,真切感人。文笔流畅、清新,语言、行动描写形象生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真是看完这一小节想看下一小节,越品越有味道,越读越受感染。有一次,下班铃声响了,我还浑然不觉。同事说:“下班了,看什么呢,这么着迷?”我说:“一本书,一本非常、非常好看的书!”

  小说《家的变迁》,以倒叙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郝占仁的一段人生历程。通读《家的变迁》全书,感触颇深,看后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感动之一:良好的家风教养出满门贵子。

  这本书围绕“家训”这个主题,写了郝占仁的成长经历,文章内容朴实,篇篇真切感人。书中多次写到郝家的家训:“从小读书要用心,要知书内有黄金;知道书内有黄金,读书一定要用心!”可以说,家训贯穿全书的始终。从郝家给孩子们起的名字可见一斑:男孩排序仁、义、礼、智、信,女孩叫淑娴。郝家的孩子们也都是恪守这一家训的,个个都有了出息。

  郝占仁的父母很朴实,也很伟大!由衷地让我敬佩!父亲虽然是农民,但深明大义,在当兵的事情上,尊重儿子的选择。在儿子的婚礼上的致辞说得也很有水平。母亲明事理,处事得当,懂得感恩,知恩图报。在郝占仁参军前,对自己家有恩的人请客,始终不忘别人的好。对儿子的亲事,让俩孩子自己处,即使是公社书记的侄女也不高攀。当自己生病住院时,都不让告诉在部队当兵的儿子,免得分心耽误工作。他们二老为了家,为了儿女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付出了很多。是他们辛勤培养教育得好,才培养出像郝占仁哥几个这样优秀的子女!

  感动之二:美好的爱情是永恒的主题。

  爱情是美好的,在不同的年代爱情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小说描写男女青年相处的情节,非常符合那个年代的特征。无论主人公与书店女售货员、部队副师长的千金、还是未婚妻李侠的相处,心里、语言、神态的描写都非常真实,感情细腻,两个字:耐看!值得一提的是,郝占仁的妻子李侠,一个非常漂亮、贤惠、善良、孝顺的女人,我想不仅是我,每个读者都会为她点赞!郝占仁当时在部队,二人还未结婚,李侠就像亲生女儿一样伺候未来的婆婆。婆婆便秘,李侠帮婆婆一点一点抠出了干燥的大便。试想一下,别说是未结婚的儿媳,就是亲闺女,又有几人能做到?还有一件事让我感动,就是给郝占仁写信为爱而分手。李侠感受到郝占仁是军官,和自己农村户口有差距,即使心中有万般不舍,还是决定分手。这份情、这份爱,感天动地!好人好报!郝占仁也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接到信后马上请假回家结婚。郝家娶媳妇一分钱没花,彩礼、房子、三转一拧,项链戒指耳环统统没要。李侠不看重物质看重的是人品,能娶到这样的女人,是郝家的福气!

  好女人如诗、如画、如香醇的美酒,小说对三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的描写为全文增色不少。

  感动之三:优秀的品质是事业成功地基石。

  通读全书,主人公郝占仁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让人敬佩,值得大家学习。

  既是孝顺的好儿子,又是合格的好兄长。

  郝占仁参军前家里弟妹多,母亲身体又不好,负担重,不想当兵了。参军后每月6元津贴费,一年存下30元,寄回家里。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家里写封信,汇报自己在部队的情况,报喜不报忧。关心父母、关心弟妹,作为家里的大哥,他做得非常称职。

  既是立场坚定的好青年,又是忠勇可嘉的好战士。

  热爱文学,坚持不懈。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郝占仁对读书写稿的热情着实让我感动,他每周到书店选购一次图书,所有的津贴费几乎全用在了买书上。而读书写稿,使他在公社谋上一份工作,还让他刚入伍就发表作品,在新兵中暂露头角;也是读书写稿使他转业后走上了写作的岗位。郝占仁如此喜欢买书、读书,难怪能写出的那么多的佳作!

  爱岗敬业,重情重义。参军的事定下来好几天了,可是郝占仁仍坚持天天上班,看守广播,采稿写稿。在部队,也是干一行、爱一行。当部队裁军、整编,郝占仁作为撤销师财务科唯一继续服役、合并到重建师的人员,新的岗位是师司令部保密室保密员。担任如此重要的工作,这是领导对他的信任与重用。

  当郝占仁看到李侠那封分手信后,急了。决不当“三大差别”的牺牲品,马上请假回家结婚,追求自己真正的爱情。遇到这样好男人,李侠是幸福的!

  为人着想,宽容大度。郝占仁在吉林市去编辑部的路上,被一辆自行车撞倒,摔在雪地上,髋骨有点疼,腿一瘸一拐的,但当时却和撞他的戴皮帽子男人说:“没事儿,赶紧上班去吧,别迟到了。”这事情要是放在别人身上,恐怕撞人的就没那么幸运了。

  舍弃小家、顾全大局。郝占仁在新婚蜜月期间,婚假还没休完就参加军事演习。演习中,他思路清晰、反映迅速、动作到位、表现非常突出,体现了师部指挥机关军人的高素质,在首长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保护首长,忠诚勇敢。那次进山采药,为保护首长,他始终保持高度警戒状态,甚至想,一旦遇上豹子、黑熊、老虎,一定要挡在院长的前面,保护院长的绝对安全,哪怕自己被野兽吃掉。郝占仁忠诚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得到了领导的赞赏!

  既是认真负责的好领导,又是体贴入微好伙伴。

  敢于担当,勇担责任。郝占仁任文化馆馆长兼主编期间,《文化开发报》一版头条,自己笔名发表的全县文化工作会议新闻,主标题下面领导排名出了错,当时宣传部李文部长非常生气,并严厉批评了他。郝占仁得知后,马上找陈书记道歉,准备接受处理。郝占仁觉得,就是馆长不当,报纸不办也要知错认错,绝不推卸责任。虽然弄错领导排名并不是自己的错,是别人临时添加上的。但郝占仁作为领导,敢于担当,这点非常难得!

  为人谦逊,求贤若渴。郝占仁转业到地方后,骑自行车走访文学爱好者,对狂妄、自信的怪才作家袁璞上门拜访、真诚约稿,谦逊的态度感动了袁璞,得到了袁璞的支持。

  坚持原则,不怕伤人。本来已和袁璞约好的稿件,因选材和立意不行,郝占仁毅然决然枪毙了稿件。如果发了,他觉得对不起领导的信任,更对不起刊物的千万个读者,也对不起自己“文学编辑的职业良心、道德”。虽然当时袁璞说的话很难听,但郝占仁并不计较,并善于发现他好的一面,避其所短,用其所长。

  郝占仁的勤奋努力也换来了贵人相助。无论是在地方还是部队,郝占仁人生之旅中处处遇到贵人、恩人,如:公社赵书记、大队郝书记、食堂王燕姨,武装部程部长、宣传委员郭勇、公安助理高德胜、陈院长、桑部长等等。与其说是命好,不如说是自己要强、忠诚可靠、勤奋努力换来的。

  看了孙书柱为程大哥长篇小说《家的变迁》作的序,知道了小说的主人公郝占仁就是以程大哥为原形,是他的“自传体小说”。读程大哥的《家的变迁》一书,可以说是精神上的享受,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喜欢程大哥的小说,更欣赏他的人品。很庆幸,能够结识程湛馨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是他让我相对单调的心灵之旅多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期待程大哥的第二步、第三步作品早日出版!

  写于2016.10.14

  作者简介:

  殷凤君,女,196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河北税务学校,现为秦皇岛市抚宁区国税局科员。业余时间爱好读书、写作。2002年,《河北税务报》和县《天马》杂志同时刊发了她的处女作《和他共渡钻石婚》。作为单位的网络文明志愿者,她积极利用博客、微博等载体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在网上发表内容积极向上的博客、微博等,传递正能量。其中有20多篇博文被版主推荐到了新华博客首页。10多篇博文和50多条微博被推荐到秦皇岛文明网首页“精彩博文”和“优选微博”栏目。此外,她还热心公益,积极开展爱心捐助活动。2015年3月,被市文明办评为秦皇岛市优秀志愿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