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夏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西夏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24 21: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夏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西夏简史》是一本由陈海波著作民主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夏简史》读后感(一):初探西夏史

  西夏历史常常不为人知,读者的了解大多止于元昊建国,我本人也对其知之不多。2014年曾购入两册史金波所著《西夏社会》,至今仍束之高阁。历史类专业书籍往往对于读者阅读要求较高,这一问题会使像我这样的一般读者不能领略历史的魅力,对其敬而远之。这本《西夏简史》读起来完全不会有此类的思想包袱内容言简意赅,对历史时间叙述深入浅出,可读性十足,是一本相当好的西夏史入门读物。

  私以为,一本通俗的历史书籍起码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真相,这一点也是历史书籍的基本立足点。二是,考虑现代读者的阅读口味与可接受方式,毕竟吸引读者才能传播历史。作者要在真实这条线之内,不断地摸索着将内容以尽可能通俗的口吻道出。

  作者陈海波对于还原历史真相可谓做足功夫,徜徉在西夏相关史书中,引经据典寻找其中的蛛丝马迹,试图为读者呈现出湮没在历史中的金戈铁马西夏故国。

  《西夏简史》自唐僖宗擢升拓跋思域为夏州节度使为始,蒙古铁骑灭亡西夏为终。全书共十章,每章都讲述西夏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最后一章展示了西夏政权灭亡之后党项遗族的生活,以及神秘的西夏王陵。

  自唐僖宗开始,夏州政权与中原一直保持良好关系。夏州政权趁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攀强欺弱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经过七十余年的苦心经营,也算小有成就。随着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原地区,夏州政权也成为宋朝大一统荡平的一大目标。宋太宗欲解除夏州兵权,由此出现了一位不屈不挠的复国斗士李继迁。作者将李继迁喻为“游击大师”可谓一语中的无奈北迁的李继迁与宋朝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拉锯战。李继迁面对强大的宋朝军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反而越战越勇,最终收复夏州失地。这样一位党项英豪,堪比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为党项民族家国梦想竭尽全力,这份执着坚持着实让人敬佩不已。

  经过李继迁时期的艰苦奋斗,李德明时期“倚辽和宋”的休养生息,最终李元昊称帝,与宋、辽三分天下。李元昊可谓是西夏最著名一代帝王,本书也用两章的篇幅着重强调了他的生平事迹军事方面元昊一朝可谓极盛,西夏军队骁勇善战,任人唯贤吸纳汉族谋士,与宋朝大战亦站亦和,讲求战术,让泱泱大国宋朝屡吃败仗。授命野利仁荣主持创制了西夏文,随着书写有西夏文字文物的不断出土,西夏一国的神秘面容也逐渐的清晰可辨。

  后期的西夏王朝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母党专政,而西夏女性与中原地区大有不同。党项民族全民皆兵,不论男女老少妇女也是个个骁勇善战。母党专政期间战事更胜,战事前线虽然能够取得胜利,后方经济稳定却遭受重创。西夏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如今河套平原以西,黑水河流域,以畜牧业为主。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西夏处于辽、宋、吐蕃、回鹘的包围之中,经济上对于中原地区的依赖极其严重。战事一起,商道即被关闭,西夏国内粮食吃紧,一时间民不聊生

  历史深具弱肉强食残酷性,党项一族苦心经营的西夏政权在蒙古铁骑下轰然倒塌,这一站极其惨烈,彰显了党项族人的血性。我非常喜欢作者的描述,西夏的灭亡标志着“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党项人,作为自成一体的西夏文化消失了。”而党项遗族仍然生活的广袤的中华大地之上。

  :勘误

  1、20页,第五行,漏字,应该为:李继迁

  2、46页,第三段,第一行,漏字,应该为:李德明

  3、108页至后,牵扯到没藏讹庞的“庞”字经常被印刷为“宠”

  4、129页,五行,漏字,执意在永乐筑成

  5、175页,野利仁荣去世时间应为1042年

  6、201页,第五段,第一行,应为李現皇族。

  《西夏简史》读后感(二):无名的历史丰碑

  党项羌族,元昊,黑水城,在依稀间了解的西夏不过是几个名词组成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即使传十帝,我们记住的只有元昊,历时二百多年的政权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在多数人眼中也不过是黑水城而已,这样的一支游牧民族最终被塞外更崇尚武力的游牧民族所消灭,与宋朝毗邻的西夏国如何与强邻相处,对内如何发展自身实力保持两个世纪统治延续,这一切如不仔细翻阅史籍是很难知晓的。

  在以中原文化为主轴的叙述中,对于少数民族政权都是稍稍略写,其文化也在中原儒家文化的冲击失去自身的民族特点,主客观原因相互作用下的西夏历史,随着时间流逝越发难觅。通读《西夏简史》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战事延绵的发展史,一场胜利的战事能凝聚民族情,鼓舞民族魂,不管是物资匮乏的原因不得不角逐河套平原地区的肥沃土壤攻击战,还是强邻的反扑试图吞并西夏国的反击战,战斗民族都用其天生的野性与战斗力证明自己的实力,连续的战事满满当当地出现在西夏史的每一个阶段,看到这篇幅颇多的战事描写,不由想起喜欢的一个历史老师在课上笑言,你看你们一讲打战就听得比较来劲。也不知那时的我们从眼神中传递的是怎样的信号,在多年后的今天看来,战事还是能避则避,那些金戈铁马,大漠飞沙的恢弘场面不是一次电影画面,是血肉的重装,即使身穿铠甲也不能保证自己顺利归来,更何况西夏人民还天生神力,比起李广将军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战事的对参战国家的人民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战区人民,更多的时候是战后的政策变化带给人们生活的压力,西夏作为游牧民族,封建制度发展还未成熟,在对外政策上也是周旋于宋、辽、金之间,稍有不慎就会被经济制裁亦或是政治高压。文中多次提及的战后西夏人民生困苦物价飞涨,固然和统治者错误的政策有关,也和国家自身的建设分不开,一直以来的崇武皆兵,忽视了生产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滞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不牢靠的帝国守不住自己的文化,也让后世的人们在寻访西夏文化时多了一份遗憾

  软实力的入侵也为日后西夏帝国的崩塌埋下隐忧,国家的强盛与否,是一味地吸收外来文化还是在自身文化基础上的变革与创新,以史为鉴,在文化繁荣的今天,如何守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强国之资屹立于世界之林,做好才能做强,个人是如此,国家更不枉多让。

  《西夏简史》读后感(三):找回失落的西夏王国

  西奥多•罗斯福曾经说过:一个真正伟大骄傲而又勇敢的民族宁可面对战争的任何灾难,也不愿在牺牲其民族尊严情况下换得卑贱的繁荣。党项羌族就是一个这样充满血性的民族,他们建立的西夏王朝曾经与北宋、大辽抗衡,后与南宋、金国对峙,创造了“三分天下居其一,雄踞西北两百年”的辉煌历史。但是,西夏文明最终却像划过天空流星,仅存在不足200年,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虽然在作为正史的中国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的正史记载,但历史没有完全以往这个伟大民族曾经创造的辉煌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一系列文献资料的发现,一批批文物的出土,一个个西夏王陵的发掘,都成为这个民族存在的明证。更有幸的是,文学爱好者陈海波在西夏文明的感召和吸引下,整理大批文献资料,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写就了《西夏简史》,对西夏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展示,为中华文化补上了西夏文明这块缺失的拼图。

  党项羌族原是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祖居青海东南部,后来逐步向东扩展。高原给了他们强健的体魄,草原给了他们宽广胸怀。在恶劣条件和残酷的命运面前,他们选择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西夏地理处于四战之地,陆续要应付后唐、回鹘、吐蕃、宋朝、辽朝、金朝与蒙古的威胁与战争。在强唐、强辽面前卑躬屈膝,为的是谋求立足之地。在乱局之时,抓住时间,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站稳脚跟,成立大夏。这是一个在强国的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典型案例,也是屌丝逆袭的典范,更是党项羌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真实写照

  自古以来,羌兵的战斗力是无与伦比的。草原骑兵就如同嗜血的钢刀,纵横于北方大地。希特勒曾经说过:民族国家的创造,绝不是毅力单薄的民族主义联合会所能济事的,只有具备钢铁坚决意志的单独运动,才能打倒其他一切运动而获得最后的胜利。西夏建国后,为保生存,多次与宋、辽等强国战斗,特别是建国后的宋夏战争和辽夏战争中,西夏大获全胜,从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中国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以武兴者,必以武亡,最后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灭国。

  文字是见证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最佳载体。纵观世界历史,许多人类文明只留下了历史残骸,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使得后人难以理解当时的人文概况。但西夏自建国起,建国皇帝李元昊就下令创造一种本民族的文字,并称之为“蕃书”,同时设立“蕃字院”,大力推广和应用“蕃书”。随着时间的推移,“蕃书”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成为西夏的“国字”,也成为历时190年的西夏王朝最为辉煌的文化成就之一,充分显示了西夏文化的独立。

  最难能可贵的是,西夏是游牧民族出身,却尊儒重教,信奉儒家文化。在西夏强盛时期,翻译了《四书》、《五经》等大量汉语经典著作。在国家体制和统治方式上,也深受儒家政治文化影响,仿效宋朝制度,官分文武两班,中书司、枢密司与三司(盐铁部、度支部与户部)分别管理行政、军事与财政,改宋朝二十四司为十六司,分理功、仓、户、兵、法、士六曹,使西夏官制和机构颇具规模,职官和机构愈分愈细。

  此外,在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方面,西夏王朝也积累了大量经验科技文艺法律等方面,也非常发达。纵观人类文明,西夏文明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能够在多方面取得如此成就,实在是难能可贵,或许这也是西夏文明被称为璀璨文化的原因所在

  《西夏简史》,让这段失落的文明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西夏简史》读后感(四):西夏 西夏 神秘之崖

  今年八月曾往西川羌寨行,沿途山川叠嶂,云雾缭绕。震后的伤痕依然挂在高山脸庞之上,山脚下却恢复了往日绿色兴旺,这便是古羌族的一支“白狼部”的后裔生活的土地,忘不了羌族导游小布,忘不了高耸于山涧的古堡碉楼,也忘不了女人孩子们脸上挂着的笑颜。而在大西北,每当风沙吹过沉睡在群山大漠中的一座座西夏王陵,仿佛又会带走更多业已消亡的党项羌族那深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悲怆故事。史书中的只言片语让零星的记载又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直至看到《西夏简史》,一个有血有肉的神秘民族跃然纸上,行文流畅,不认释卷。史实陈列让人热血澎拜,闭上眼,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年代

  尚武重法,骁勇善战,善骑射,名骏马,巾帼不让须眉,战时可全民皆兵。与华夏名族有着千丝万缕血缘联系的党项羌族在与中原历朝历代以及周边不断更迭强大的各少数名族政权的夹缝中顽强生长,征战却鲜有侵略,多为自保。在强权之下韬光养晦曲线复兴;在周边势力衰微时顺势扩张,建国立朝。在与各政权的制衡之中,利用固有优势改变着族群的生存之道,从游牧到农耕,从俯首称臣到封帮独立,这与一个团结的族群不无关系。族群内部奉行结君子以避小人行为准则;君子之交淡如水,严保界限;没有阶级等级划分;就算复仇也会遵循传统规则…如此族群,不强大也难,可有崛起就会有衰落,繁华之后总是让人唏嘘感慨

  在书中惊奇地发现穆桂英与佘太君家族也是党项羌的一支,勇猛忠诚的武将之家先祖的族群归属问题,会不会也是杨家受到朝廷的猜忌与排挤的原因之一呢?

  《西夏简史》读后感(五):神秘王朝之西夏

  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古老国度都曾经辉煌过,但是随着经济、政治等种种原因,却消失在这绵绵长河中,有的被载入史册,被人铭记;有的却被遗忘,不被世人所知,党项羌族也许就是这样一个民族,骁勇善战,充满神秘,创立了西夏帝国,却像风一样消失,留下了太多的谜团给现世的我们。还好一些文献著作帮助了我们揭开西夏的神秘面纱,为西夏学研究奠定了大量的基础,随着西夏学者的逐渐深入,西夏历史也日渐明了学生学习的古代历史知识已经忘记差不多了,甚至不记得老师是否讲过“西夏”这个国家,却对“羌”这个民族的名字一直记着,知道这是个英勇善战、不屈不挠的民族。

  陈海波所著《西夏简史》让我了解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和他们建立的伟大的国家,就像其他朝代国家一样,他们经历了很多战争,拥有一席之地,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有创建、到发展、到顶峰再到衰落,历时百年,有太多的战争、有太多的烽火、有太多的故事。我们从中感受最多的还是他们的勇敢与智慧。

  在本书中,作者像讲故事一般为我们讲述这西夏的发展历程,还有一些对战服、文物、疆域等添加了配图,让我们对他们这个民族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尤其是好水川之战的配图,对于我们这些不了解当时地域情况的人来说,帮助是非常大的。在原来读过的一些历史书籍中,这类的图片非常少,让读者理解起来很费劲,尤其是一些外国古代历史中的战争情节,对各个地名知之甚少,根本就理解不上去,影响了整体阅读。

  历史,深藏着太多的秘密,《西夏简史》为我们解开了西夏王朝的秘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