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抢走我名字的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抢走我名字的人读后感10篇

2018-04-24 21: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抢走我名字的人读后感10篇

  《抢走我名字的人》是一本由[英] 安·摩根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抢走我名字的人》读后感(一):作者安·摩根、译者刘媛对谈首次曝光!

  九问《抢走我名字的人》作者:

  我只希望能尽自己所能,用我眼中最有力方式讲述这个故事

  Q:本书译者刘媛

  A:本书作者安·摩根

  1、写作《抢走我名字的人》前后占据你多久时间创作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写这本书前前后后用掉一年半时间,但在真正开始动笔写作的五六年之前,我就有了这个灵感。我一直放不下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年幼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在玩游戏时候,互换了身份,但意外的是,后来其中一位却拒绝换回来。

  这个念头本来只是一闪而过,但我并没有放过它。之后数月乃至数年的日子里,它就在我的脑海里不断重复疑问接踵而至。为什么其中一个孩子拒绝把身份换回来?一个人如果走上了错误人生轨道成长过程中又会遭遇怎样的事?到底是怎样的家人会对这样的改变漠不关心

  有几次,我几乎已经坐下来准备开始写这个故事了,却有什么东西拦住了我。不知怎么的,故事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又或者,是我还没有准备好开始这个故事)。最后,直到2013年5月,这对双胞胎又一次出现,紧紧攥住我的袖口。这一次,我感觉,我准备好让她们登场了。

  2、你为什么会选择一对双胞胎姐妹作为小说的主要角色

  我想说,是她们选择了我!我被灵感牢牢吸引住,事实上核心角色必须设定为双胞胎中的某一位,故事才能够讲下去。要知道,狗能够通过气味分辨出双胞胎,但直到现在,即使是法医也无法分辨出双胞胎。写双胞胎显然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让我去挖掘有关身份的问题思考到底是什么塑造了我们。

  3、小说中的角色是否有现实中某些人物影子?小说的情节是否有你亲身经历的影子?

  我认为,作家无可避免地会受他们的经验观察影响。但这本书中没有一个角色是以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的。过去一些年,我结识了许多有心理问题的人,我曾在英国一个名为“热心人”的电话求助公益组织志愿者,这段经历让我接触了许多和开篇时的斯玛吉处在类似情境中的人,但这些交往只是让我更了解这些人的生存状况,他们并没有直接成为故事的原型。

  4、小说中的妹妹艾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但小说却很少直接叙述艾丽的心理活动。在你心目中,艾丽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要结合书中的内容来谈。但我觉得,艾丽和海伦(斯玛吉)比她们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更加相似简单说来,她们面对的是相同的问题,只是处理的方式不一样

  5、你喜欢哪些作家和作品?这些作家和作品是否对你创作这部小说产生影响?

  这个问题太难了,要知道,有太多值得一说的作家——2012年我开始“一个国家,一本书”项目,随后发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现在,我正在阅读爱尔兰作家埃米尔·麦克布莱德的作品,另外我还很欣赏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作品。我最近刚刚认识了一位莫桑比克作家Paulina Chiziane,另外我还很喜欢一位尼日利亚作家Chimamanda Ngozi Adichie。除了这些作家,我想阿尔巴尼亚作家 Ismail Kadare和摩洛哥作家Galsan Tschinag也很不错。另外,我知道在中国福尔摩斯十分流行——没错,我也喜欢!许多中国人告诉我一定要读一读《红楼梦》,我很期待早日读到这部作品。这些书和许多我没能在此一一列举的书都启发着我的想象,敦促着身为作家的我不断努力。这些作品带来了巨大的灵感。

  6、小说《消失的爱人》在中国很受欢迎。你读过小说《消失的爱人》吗?你觉得这部小说如何?

  我读过,我很喜欢这部作品。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

  7、你一直在个人网站介绍世界文学。请问你会和读者交流自己的作品吗?读者的观点会不会影响你的个人创作?

  不会,我的网站上写的是其他的内容,关于从每个国家挑选一本书来阅读的计划,我没有在网站上分享我的小说创作。身为一位作者,我的目标当然是写出读者们乐于阅读的故事。但我也知道对于绝大多数作品而言,都会遭遇批评,也会有人追捧,所以我对评论有自己的判断。我只希望能尽自己所能,用我眼中最有力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

  8、小说的中译名为《抢走我名字的人》,意思非常直接。原版的英文名beside myself很简短,但表达的意思却相对复杂,能向读者解释一下beside myself的具体内涵吗?

  本书的英文名“beside myself”原本是一句英文俗语,意指某人的情感表达非常极端,无论是悲伤愤怒快乐还是其他的情绪。这也是一个文字游戏,因为在大部分章节中,海伦(斯玛吉)的确不得不“藏在她自己身后”,因为艾丽偷走了她的身份,而在相当的篇幅中,她也因此陷入极端的情绪中。另外,我很喜欢这本书的中文名——它勾起人的好奇心

  9、中国有“青春小说”的概念,你会把《抢走我的名字的人》视作青春期的叛逆故事吗?你觉得《抢走我名字的人》可以归为什么类型的小说?

  当然可以这么认为。许多人认为《抢走我名字的人》是一部心理小说,甚至认为这是一部和《消失的爱人》同类型的心里惊悚小说。这样的比较标签有趣,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读者喜欢这部作品,认为它是一个好故事。我也很期待听到中国读者的反馈。

  《抢走我名字的人》读后感(二):她四岁时父亲自杀,十二岁被强奸,十四岁被关进疯人院,看一个游戏改变的人生以及背后隐秘人性真相……

  海伦和艾丽,是一对同卵双胞胎。

  姐姐倔强傲慢渴望认同,妹妹温顺软弱、善于迎合。

  有一天,她们决定玩一场刺激的游戏,互换名字。

  但是,妹妹艾丽却将错就错,再也不肯把名字还给海伦。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姐妹两人的人生随之偏离原来的轨道,难以扭转……

  很多年之后,海伦接到妈妈的电话,却得知已是名人的艾丽遭遇车祸昏迷不醒……

  回首往事,她们是否能有机会发现彼此深藏心底秘密,以及背后彰显的人性真相呢?

  抢走我名字的人

  1.她在自己策划的游戏里丢了自己

  如果有一天,别人告诉你,你的父亲自杀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你会怎样?

  如果有一天,别人告诉你,你不是你了,你的名字是另一个你曾看不上的人的,你会怎样?

  如果有一天,一个陌生男人闯入你的生活,取代你记忆中的那个爸爸,你会怎样?

  这些假设都毫无意义,因为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懂得。

  我们每天都会无数次站在一个分叉路口,任何一个微小的决定都可能改变人生……

  海伦的记忆貌似从四岁生日以后才开始清晰

  因为那天开始,生活有了明显的切割线,锋利地留下了深刻痕迹

  那天,她最亲爱的爸爸自杀了,上了当地报纸的头条。

  名字留下喧喧闹闹的痕迹,人却气泡一样地永远消失了。

  美丽温柔的妈妈也消失了,她天天穿着睡袍窝在卧室,生活严重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双胞胎妹妹艾丽也不省心,她总是那么一副怯懦笨拙,搞不清状况的样子

  很多时候,海伦就是主心骨,带着妹妹搞定饿着的肚皮力所能及帮助妈妈做事情、保护并为妹妹收拾烂摊子,以及,方方面面表现得优秀和得体

  当然,也包括,张罗各种孩童间的游戏。以及,时不时地戏弄和欺负一下艾丽。

  但,海伦的记忆,从6岁开始,又变得混乱

  因为,那天开始,一个突发奇想的点子,让她丢了自己。

  她决定跟妹妹玩互换名字的游戏,一来寻求刺激逗逗乐子,二来或许可以逗妈妈开心

  自然,所有的人都被蒙混过去了,包括,靠发型衣服省心省力辨识她们的妈妈。

  她们本来就是一个豆荚里的两粒豌豆,何况她们换了惯常的发型、衣服,一切都伪装天衣无缝

  可是,那些所有人的反应都不重要,不过是可以让她们为这个游戏的太成功和太有趣而笑破肚皮而已。

  妈妈的反应,却真的太重要了!

  因为,在海伦的眼里,自己永远是最棒的那个孩子,从不出错。

  现在,妈妈却把过去那种独属于对艾丽的指责抱怨、嫌弃,一股脑儿地给了她。

  而那个真正的艾丽,她穿着自己的衣服,模仿着自己的样子,安然享受着妈妈的赞赏和信赖。

  最糟糕的是,艾丽再也不肯把名字还给她了。

  生活的轨迹,就在每天不断发生的各种意外中,一出溜儿地滑过,越走越远,无法回头------

  我是谁?

  2.当一个谎言成为人们眼中的真相

  在孩子的世界里,大人就是天,是这个世界的终极裁判。

  尤其是妈妈、老师等,手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人物。

  她们掌握着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通过高兴或愤怒的情绪、表扬鼓励话语,把一个又一个的标签贴到小孩子的身上。

  然后,小孩子们就像商店里出售的玩偶,有了自己的身份和价码。

  只是,身体心灵都在疯狂生长的孩童,一方面依赖并迎合着这份来自权威的裁定,以满足小小的虚荣心;一方面又总会不甘心地抗争,以寻求自我存在的满足感。

  她们会不断地探寻:为什么?为什么?

  并在不断地冲突、对抗、妥协与和解中,逐渐去确知“我是谁”这个终极的命题

  所以,一个名字,对于她们来说,太重要了。

  在海伦眼里,海伦=聪明、优秀、懂事、表扬,艾丽=笨拙、怯懦、问题、批评。

  “艾丽,你的头发又怎么了?”,“艾丽,拜托,我们要读过美妙的一天,别毁了它好吗?”,“哦,艾丽,上帝啊!你又在搞什么鬼?”-----

  现在,耳朵里全是这样的论调。

  哦,不,不是的,不是这样的!

  我才是那个一直得到表扬、做事有脑子、从不添乱的姐姐,海伦!

  明明是她吐的,吐到了我的身上,她栽赃我。不,不是我,都针对我,这不公平

  那个真正的艾丽,她现在装腔作势,你听她说话的腔调,真正的海伦才不会这样呢!你看她的眼神,那里面还有艾丽的影子-----你们难道瞎了吗?

  我是海伦,我才是!我不是艾丽。

  但,没有人肯真正听她说。

  她给别人讲那个游戏,指出现在这个谎言的荒唐

  妈妈、老师、曾经的好伙伴们,每个人,所有人,却都懒得在这上面费心思

  成人们尤其没有耐心,唯恐你脱离她们的掌控、闹出什么乱子,毁坏了她们自认为的、每天安排好的完美计划和轨迹。

  大家拿出最初的那个标签,啪地贴到她的头上,“好了好了,艾丽,我们知道,我们懂的,别闹了好吗?现在让我们来如何如何……”。

  有的干脆糊弄你、假装相信了,然后转头还是叫你“艾丽”。

  “名字”这个海伦认为天大事情,在她们眼中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胡闹的谎话或者无聊的臆想而已。

  而海伦,骨子里那种倔强和好胜,在此刻毫无用处,反而成了羁绊,是这个孩子难以搞定、不省心、有问题的最佳证明

  这就像是一个人被关进了精神病院,你永远无法证明自己没病。

  她们只会粗暴地往你嘴里塞一个药丸,把你的一切言行与一个一个的病症一一对应,不断强化她们心中的那个“你有病”的印记

  于是,在海伦,这个孩子的眼里,这个世界就变成了一个谎言,天大的谎言。

  一切变得不真实词语失去了它们本真的含义,被赋予了新的定义

  而这些谎言,在所有人眼里,却是一个真相。

  内心充满了抗争和迷茫的海伦,彻底在现实生活中丢掉了自己……

  真相?!

  3.不幸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很多时候,成人世界与孩童世界永远横亘着一堵墙,谁也无法明白对方

  孩童的她,不可能意识到,换名字的那天,妈妈的人生也恰好适逢拐点。

  海伦也好、艾丽也好,对于当时的妈妈来说,都不重要。

  她终于从“丈夫自杀”这个悲剧中走出来,遇到了一个好人,准备重新开始自己平静美好的新生活。

  她多么渴望把握住这次命运之神的眷顾,希望自己展现出来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希望过去生活的一切阴影都像昨夜的垃圾一样彻底地被运走、销毁,不留任何痕迹。

  理所当然,海伦所做的一切抗争,在她眼里都是捣乱和破坏,她要打压打压再打压,管你是海伦还是艾丽!

  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今天是新的开始。从此,永远!

  海伦一直固执地以为,是艾丽,毁掉了她的生活。

  现实世界里的一切在她眼中都是一个笑话一家人坐在那里其乐融融地看电视?妈妈那矫揉造作的温柔强调?尤其是,海伦,不,艾丽,那一副优良少女做作的样子?

  都是假的!都是个笑话!

  她也逐渐放弃了任何的努力,反正无论怎样,妈妈都会立刻用那种刻意压制的语气与眼光,永远像对待一个麻烦一样提防着她。

  于是,她撒谎、叛逆、出格、抗争,她要做任何她们所不认同的事情,欣赏着她们从文明虚伪假象里抬起的惊恐小下巴,被气得目瞪口呆甚至痛苦流泪的样子。

  她发现,不做自己也有好处。你能随心所欲,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不管你喜欢不喜欢。

  可以整晚在外面闲逛、偷东西、嘲笑老师、咒骂任何人,尝试一切冒险和人们认为出格的事情,这个世界的一切法则你都不用遵守。

  当然,更多的时候,她会逃离,一个人到附近的公园里晃荡,躲到一个大树洞里安安静静地独处。

  有时,不幸总会一个叠加着一个到来,不是吗?

  在她快到12岁的一个晚上,她在那个公园里被同学的哥哥强暴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彻底放弃了自己。

  看吧,这是她当时的心理写照,“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一个秘密:你不一定要成为某个人,你不一定要成为海伦、艾丽,甚至不一定是人,你可以飘起来、穿过树丛,像气球一样飘在天上,直到你飘到最高。当你往下看的时候,那些庆祝圣诞的人就像小蚂蚁,你高高在上,没有人可以伤害你。”

  不幸一旦开始,就像从坡顶滚下的石头,惯性地一路袭来,披头盖面把你砸向深渊。

  已经青春期的海伦,迷恋摇滚、喜欢独处,她已经完全忘了那个游戏,几乎已经相信了眼下所有的事实

  无论有过多少次想要杀掉艾丽的冲动,但一切终究还是相安无事,彼此顺着自己选定的人生轨迹运行。

  可是,无论人们搭建的高楼大厦看上去多么富丽堂皇,如果根基曾有一个蛀点,也终究有一天会轰然倒塌,不是吗?

  一切终于在那个夜晚失控。

  迷恋聚会、喧闹和众人追捧的青春美少女艾丽跑到车子面前,打破了海伦独处的音乐空间,说要让爸爸送自己去聚会,就用5分钟。

  海伦一贯地嘲讽艾丽,并忍不住提起了死去的父亲。艾丽却出乎意料地没有默默听着、忍受着,情绪异常地激动。

  双方激烈地争吵下,海伦错踩了油门,撞倒了艾丽。

  而认为一切已实在无法忍受的妈妈,亲手把她送进了青少年精神问题疾病中心。

  大量的药物,“有罪认定”式的管教下,海伦彻底成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是的,就是这样,在这个颠倒混乱的世界里,海伦就这样经历了童年、青春期,最终生命轨迹发生了大逆转。

  Where are you?

  4.所有的真相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秘密

  在海伦的眼里,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名字。

  即便已经脱离原有的生活轨迹,有机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时,对“艾丽”这个名字的深深厌恶也让她宁可使用假护照。

  她一直试图让自己成为一个新的人,换一个皮囊、换一个身份,才能够自由呼吸。

  所以,出众的绘画才能、冉冉升起的事业、美好的恋情、甚至即将拥有的一个新生命------

  这一切,注定都不能真的属于她。

  她终归会把一切搞砸,这些虚假的、美好的,在现实世界里都一一离她而去。

  因为她不是她,使用着假的护照、掩藏着过往的秘密。

  在她即将跌入人生谷底,吸毒、昏睡和出卖肉体,极有可能苟延残喘、浑浑噩噩,直至卑微死去的时候,一个电话把她硬生生扯回到现实世界。

  妹妹艾丽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她的丈夫尼克锲而不舍地追着海伦,让她帮着去唤醒艾丽。

  在艾丽身边的那段日子,过往和当下,人来人往,像一幕幕戏剧,再次上演、谢幕。

  剧情反转,真相渐渐浮出。

  原来,一直执迷于名字而一叶障目的海伦,从来没有学会睁开眼睛去看清这个世界。

  她以为的大明星艾丽,光鲜亮丽、光彩夺目。可是,尼克却告诉她艾丽从来不快乐,经常需要自己躲到那个小小的放着她们童年旧物的阁楼独处一段时间。

  她以为尼克是个负责任的好男人,可是,他却最终坦白:车祸前,他们已经在协议离婚,他从未走进过艾丽的内心,他们的爱情已经随着痛失的幼女一并死去。现在的他只是为了外界的舆论而表演为一个尽责、忠诚的丈夫。

  她以为童年的艾丽一直是记忆中的那个糟糕样子,却无意得知:父亲上吊自杀的时候,幼小的艾丽其实坐在旁边目睹了整个过程。这让她突然觉醒,四岁以前的艾丽好像与自己并无差别。

  她以为妈妈一直不相信换名字的游戏,却被妈妈告知:她其实没几天就发现了,只是不想让新任丈夫知道自己是个连女儿都分不清的蠢女人,一个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与自己的新生活相比并不重要。

  是的,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样残酷,在你试图戳破谎言的时候它死死蒙住你的眼睛;在你不想知道真相的时候,却又硬生生地掰开你的双眼、为你拉开幕布。

  所以,你必须知道一个真理:那就是,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看到的表象。

  因为,这个世界绝对不是你看到的那个样子,绝对不是!

  亲眼目睹爸爸自杀的小艾丽,当场拼尽全力呼喊、劝说爸爸从那根吊着的绳子上下来的小艾丽,在四岁那天其实已经死去。

  跟妈妈从外面回来的,没有亲历惨剧的同样四岁的海伦,自然不能够体会那种感觉。

  在四岁海伦的眼里,只能看懂当下的状况:陷入糟糕境况的妈妈永远在夸奖不惹麻烦的她,而妹妹总是那个不可理喻、麻烦不断的糟糕家伙。

  而艾丽,从换名字的那个游戏中在意的并不是得到夸奖、表扬之后的虚荣,而是生发出的那种可以忘记过去、假装新生的渴望。

  对的,她是海伦,不是艾丽,她从未亲眼看着爸爸死去。从今天起,她将是一个新的生命,是跟着妈妈蹦蹦跳跳从外面回来的海伦,是开始崭新生活的海伦。

  为了做那个真正的海伦,她努力成长为大人眼中那个优秀的孩子,甚至,开始享受这种在众人面前演戏、表演,很多很多赞赏和掌声,沉迷其中并忘掉本我的繁华。

  还有妈妈,她回避自己童年曾有的阴影,她一再逼迫理想主义的丈夫,直至他抑郁自杀。

  她从未真正关注女儿们的内心,只是简单粗暴地制约,甚至为了避免麻烦永久地抛弃了患病的海伦。

  她为了把握所谓的安定的新生活不惜一生伪装,从未真正快乐。

  当海伦某次终于肯卸下心理防线、想要回归,而跟她倾诉自己曾被强奸的遭遇时,她逃避,选择不肯相信这个事实,反而指责海伦在编故事、耍心机。

  妈妈和艾丽,选择蒙蔽自己,保持着外在一副热热闹闹的生机勃勃的样子,掩藏着内在的虚弱与恐惧。

  在妹妹短暂苏醒的夜晚,姐妹俩终于敞开心扉、得以和解。

  原来在她们的心中,深深埋藏着对爸爸的记忆,那么鲜活,那么快乐。

  原来,她们都已经迷失太久,忘了自己是谁。

  从葬礼上离开的海伦,终于一切释然的海伦,重新拿起画笔,开始了新的生活。

  真正的,新的生活。

  现在,她的名字,叫做艾丽。

  她喜欢这个名字,承载着两个生命的名字……

  微信公众号:己未书虫

  简书:己未

  拥抱自己

  己未真言:

  1.许多时候,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在小孩子面前,就像是面对一副照妖镜。

  2.情绪失控的时候,一切丑恶都会在照妖镜前现出原形:不是说要有教养吗?可你为何这样一副狰狞的模样?不是说为了我好吗?可你为何说出这样冷酷的话语? 分明雷霆手段、偏说菩萨心肠;分明蛇蝎言语,偏说母爱无双。

  3.最可怕的是,我们这些大人常常毫不自知,忘了自己曾经的过往,把小孩子当成没有思想的木头,将彼此的距离越推越远。

  4.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权威”。他或许是你的父母、或许是你的兄长、或许是你的领导、或许是你身边闪着耀眼光芒的闺蜜,亦或者是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在你尚且幼小(年龄幼小或者内在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权威笼罩着你, 告诉你世界的黑与白、对与错、是与非,你用这些标准衡量自己,逐渐用他的尺度替代了自己的眼光,丧失了对世界真相的判断能力 。

  5.慢慢的,你会发现,有些你曾认可的权威不过是个泡沫。他会放屁、他会打嗝、他会犯错误,他甚至还可能存在人格缺陷、道德瑕疵。而你却在他的标尺度量下,逐渐丧失了信心、勇气、原则和主见,直至彻底丢失了自己。

  6.没有人能够给你的人生负责,只有你自己。

  7.你要学会去探究一些表象后面的真相, 始终明白,很多你盲目追从的,背后隐藏的东西并不比自己高大上许多 。

  8.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很多时候由强势的一方掌握,他们只是给自己的利益披上一层道德的面纱。只有顿悟了这些秘密和把戏,你才可以回归自己。

  9.越是貌似强大的,内在越是有着巨大的空虚。或许是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许是他人格的缺失、或许是他成长的软肋、或许是他无法弥补的遗憾、曾经犯下的错误。总之,那些需要外在膨胀来掩饰的,必有一天会轰然崩塌。

  10.很多成人的内在都住着一个孩子,可惜等我们明白的时候,我们也已经成为了曾经厌恶的那种人,再也回不到过去的童真。

  11.你是谁取决于你自己认为自己是谁,而不是别人觉得你是谁,可惜很多人至死都不明白。

  12.坦诚有多么重要,我恨死了那种剧情,主人公要么得了绝症、要么为了成全,总之打着为对方好的名义,在哑谜与误会中把事情弄得越来越复杂。那种满口仁义道德的烂剧集,在现实生活中毫无意义。

  13.世间万事何尝不是一个3D空间,每个人从自己的维度看到仅有的一个切面,然后用过往累积的成长经验去做判断。

  14.有时,逃避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一个隐藏着秘密的皮囊,内心永远不会快乐。

  15.长大以后的你,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吗?真的认识你身边的那些人吗?

  16.嘘,告诉青春期的你:每个走进你生命的人,要么是一场测试、要么是一件礼物,但终归会是一个成全。

  《抢走我名字的人》读后感(三):看完这篇书评,你一定会理解得更加深刻-微信公众号己未书虫

  微信公众号-己未书虫,史上最详书评

  1.许多时候,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在小孩子面前,就像是面对一副照妖镜。

  2.情绪失控的时候,一切丑恶都会在照妖镜前现出原形:不是说要有教养吗?可你为何这样一副狰狞的模样?不是说为了我好吗?可你为何说出这样冷酷的话语? 分明雷霆手段、偏说菩萨心肠;分明蛇蝎言语,偏说母爱无双。

  3.最可怕的是,我们这些大人常常毫不自知,忘了自己曾经的过往,把小孩子当成没有思想的木头,将彼此的距离越推越远。

  4.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权威”。他或许是你的父母、或许是你的兄长、或许是你的领导、或许是你身边闪着耀眼光芒的闺蜜,亦或者是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在你尚且幼小(年龄幼小或者内在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权威笼罩着你, 告诉你世界的黑与白、对与错、是与非,你用这些标准衡量自己,逐渐用他的尺度替代了自己的眼光,丧失了对世界真相的判断能力 。

  5.慢慢的,你会发现,有些你曾认可的权威不过是个泡沫。他会放屁、他会打嗝、他会犯错误,他甚至还可能存在人格缺陷、道德瑕疵。而你却在他的标尺度量下,逐渐丧失了信心、勇气、原则和主见,直至彻底丢失了自己。

  6.没有人能够给你的人生负责,只有你自己。

  7.你要学会去探究一些表象后面的真相, 始终明白,很多你盲目追从的,背后隐藏的东西并不比自己高大上许多 。

  8.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很多时候由强势的一方掌握,他们只是给自己的利益披上一层道德的面纱。只有顿悟了这些秘密和把戏,你才可以回归自己。

  9.越是貌似强大的,内在越是有着巨大的空虚。或许是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许是他人格的缺失、或许是他成长的软肋、或许是他无法弥补的遗憾、曾经犯下的错误。总之,那些需要外在膨胀来掩饰的,必有一天会轰然崩塌。

  10.很多成人的内在都住着一个孩子,可惜等我们明白的时候,我们也已经成为了曾经厌恶的那种人,再也回不到过去的童真。

  11.你是谁取决于你自己认为自己是谁,而不是别人觉得你是谁,可惜很多人至死都不明白。

  12.坦诚有多么重要,我恨死了那种剧情,主人公要么得了绝症、要么为了成全,总之打着为对方好的名义,在哑谜与误会中把事情弄得越来越复杂。那种满口仁义道德的烂剧集,在现实生活中毫无意义。

  13.世间万事何尝不是一个3D空间,每个人从自己的维度看到仅有的一个切面,然后用过往累积的成长经验去做判断。

  14.有时,逃避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一个隐藏着秘密的皮囊,内心永远不会快乐。

  15.长大以后的你,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吗?真的认识你身边的那些人吗?

  16.嘘,告诉青春期的你:每个走进你生命的人,要么是一场测试、要么是一件礼物,但终归会是一个成全。

  《抢走我名字的人》读后感(四):不可选的是名字,可选的是人生

  母亲为了自己而自私的放任" 游戏"的继续,导致两个女儿从此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对于海伦我想用鲁迅先生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这里的不争并不是她没有为自己去争取,而是她放不下,走不出之前的阴影。有绘画天赋的一个女生,按照正常的轨迹来,用自己的名字来生活,也许生活会大不同的吧。名字之于我,只是一个符号。然而,对于某些人却意味着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六岁的孩子,被人调换了人生,无人知晓,虽然起因是自己。而后不断的求证,都不断为"疯子"提供了论证。从来没有人引导她,告诉她要怎么去做。对于她存在的是质疑与指责,她的诚恳将她拉入一个深渊,然而她的不诚恳却也将她推入了另一个深渊。她的存在仿佛是罪恶之源,母亲视她为洪水猛兽,恨不得她消失殆尽,抹灭她的存在。她的爱人,是爱人吧,明知道她的身份不可见光,是假的,却依然罔顾她的感情与感受,将她交给警察。她的孩子,还没出生就已消失。万幸直至最后,艾丽道歉,母亲的坦诚,她终于可以释怀,放下过去,去过属于自己的,"艾丽.萨里思"的人生。当她告诉邻居她的名字,艾丽.萨里思时,她便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人生,祝安好!

  最后,我想说,名字也许无法选择,但是人生道路却是可以选择的,端看自己的想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