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超级IP》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超级IP》读后感10篇

2018-04-27 20: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超级IP》读后感10篇

  《超级IP》是一本由高德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级IP》读后感(一):超级IP:本书亮点是讲到了IP的跨界营销

  不知从何时起,“超级IP”的概念忽然红了起来。但这不是个新鲜概念,很多年前就有了,只是这两年突然火爆起来。也许是因为国产动漫的崛起?自从《大圣归来》、《捉妖记》、《三打白骨精》等电影上映,并且赢得国人一片信心好评,身边很多对商业信息并不敏感朋友开始谈论“超级IP”,虽然很多人并不真的懂IP是个什么模式什么概念,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觉得这个概念很高大上,这玩意儿搞好了就是“无限赚钱”,就跟种了一棵果树,年年等着收果子一样

  我第一次对“超级IP”这个概念产生兴趣一个朋友介绍,今年四月份,一个做童星计划的朋友来北京参加一场讲座,给我发来他的邀请照片内容我不太记得了,大概就是“影视行业未来发展”之类,很多视频网站的大咖主讲,我当时在为别的事情焦头烂额,于是辜负了朋友不知从哪搞来的一张“珍贵”的邀请函。朋友听后欢欣鼓舞,不停地在微信上震我:“你真该来听听,IP产业如何如何……”

  我当时听得糊里糊涂,虽然大体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让我具体说说我还真说不出来。为了撸串呲牛逼时候不掉份儿(是的我就是这么肤浅),还是在朋友的介绍下买了几本书,跟着流行关注了一把IP。

  《超级IP: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营销》这本书几乎涵盖了超级IP涉及的各个领域品牌、爆款、平台创意场景、社群、形象授权、产业链……等等,但本书并不是讲IP,而是如何运用IP实现跨界合作,就是告诉你——这些领域是如何联合在一起实现跨界营销的。这是我很感兴趣的一点。

  书中写到:

  •把漫画改编成系列电影是跨界,是IP;

  •把电子书放到手表形成的产业链是跨界,是IP;

  •把电话叫车服务融合到手机APP上是跨界,是IP;

  •把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也是跨界,是IP;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IP,也是最简单的创意。我们用一个创意去做跨界营销,整合不同的行业资源,形成庞大规模的“病毒传播”,乃至爆款式大手笔投入,最后引发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就是IP思维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和创新。它不是产品,不是品牌,而是指它的整个创造和传播的商业过程

  迪斯尼公司的形象授权战略本质上就是一种跨行业合作,一个完美的形象需要借助不同的平台获利,体现这个IP的价值。这就是大IP思维的体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另一种大IP思维的体现,例如支付宝,它本身就是一个超级IP,用自己特有的支付技术整合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只要你买东西、卖东西,去任何付钱的地方都可以用到支付宝,不管你的商品衣服零食还是大宗产品。只要你愿意,它都能够起到作用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他并不把超级IP局限在影视剧作品的品牌文化营销,而是由浅入深的先讲述了这些都是怎么回事,然后应用实际中,最后上升到了一种可推广的商业模式,以优质的创意和内容为基础,如何进行商业开发和产业融合,既普及了大IP的实用性,也提出了大IP的可操作性。书中列举了很多资本跨界整合运作的案例,比如在提到产品销售的跨界整合时说:

  对产品的销售来说,大IP思维则体现在不同产品的互动和搭载营销上,双方在促销活动中的互补能彼此增加产品的流量,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赢。例如,周先生是国内一家化妆品零售连锁店的市场运营总监,为了在每年春季的营销大战中赢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他想到了与另一家做优质食品供应的电商合作,推出一项名为“生活+维C”的满够赠送活动。3-4月份期间,凡是在这家化妆品连锁店购物达到199元的客户,就可以获赠由另一家食品供应电商送出的40元时令鲜果代金券。代金券可以在这家食品网上购买水果使用,比如消费者买水果花了50元,付款的时候就可以用上此代金券,到时他只需要支付10元即可。

  作为消费者,韩小姐是这家化妆品连锁店的忠实顾客,基本上所有的化妆品都购自这里,她每个月都要消费至少500元。因此,这次推出的“生活+维C”活动便令韩小姐惊喜不已,她评价说:“很好,这个活动来得太合胃口了,我的工作很忙,基本没有时间超市,所以对于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严重不足,总是缺乏维生素。这次活动买化妆品赠送水果,正好解决了我没时间买水果的困扰,以后购买水果就可以直接通过这家食品网了。”

  这应该算是比较简单的跨界合作案例了。其实,跨界合作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的主要趋势,只不过营销领域反应的最为强烈,我们平时买东西、看电影、吃饭、打游戏方方面面可能都涉及到跨界,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重大启示,当我们忙碌于自己的本职行业时,是否想过与其它行业挂钩,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呢?

  说到底,这还是思维和创新的问题,缺乏想象力,一切都免谈。

  书中说:

  在资本市场中,特别设计和文化产业,山寨、模仿、重复创业者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的话题,不论对知识产权保护得有多严密,只要一有好东西做出来,市场上很快遍地都是,接着就是无休止的恶性竞争价格大战,直到最后一点残羹剩饭也被瓜分殆尽,再也无法压缩成本投资者开始纷纷逃离,抛弃这个失去价值的IP,转身投入另一片已经人满为患的市场。

  对此,我们恐怕都感同身受,尤其是逛淘宝、京东时,会发现各种各样同类产品,创意都一样,比的是低价和服务,到后来各大电商干脆从拼低价变成拼物流了。对消费者来说,买谁的都一样,如果质量品牌都差不多,那我肯定买价格最低的,这就导致了恶性竞争。

  那未来的想象力从何而来?不再山寨、复制、抄袭,在同质化如此严重的今天,如何从“重复竞争”中解脱出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这就是书中另一个吸引我的点:创意IP最大的特点不是跟别人争夺市场,而是创造“新的市场”。

  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不跟别人抢同一个市场,而是自己去创造一个新的市场。从《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大火之后,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什么好莱坞有那么多创意剧本,从米老鼠、凯蒂猫到风靡全球老小皆宜的冰雪女王兔子警官,而我们只有“大圣”?其实这就是缺乏想象力。国人在山寨中尝到了太多的甜头,几乎不愿意冒险去做新的产品新的尝试,于是所有人都挤在一个池子里游泳,就看谁能浮起来,谁先沉下去,到最后池水一片浑浊,大家纷纷逃离泳池,还怪泳池环境不好

  自己创造一个市场是什么意思我家里没有游泳池,但我也想游泳,而且不想和一群人一起游,怎么办?自己建个泳池。而且要低成本、易操作、市场潜力大。于是乎,那种充气式简易游泳池就诞生了。

  也许我们普通人并不会应用到大IP或者跨界整合,但了解了之后你会感觉自己与时代同步,起码有了一种“整合思维”。当看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诞生时,不会傻呵呵的云里雾里,而是思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papi酱,很多人只知道她通过录制网络短片而走红,但她为什么能获得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等共计1200万的融资呢?这是因为papi酱在走红之后本身就成了一个超级IP,而利用这个超级IP与其它行业实现跨界整合,带来的将是翻倍的经济效益

  《超级IP》读后感(二):生态圈中的产业链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字面粗译为“知识产权”,它们分别是价值观、普世元素故事和呈现形式。书中提到是具有创意跨界、营销跨界、行业跨界三种不同概念融合而成的全新的商业模型,比如好莱坞的IP,他们是以“价值衍生”来进行的商业操作。

  上文有提到跨界,什么是跨界?

  把漫画改编成系列电影是跨界

  把电子书放到手表上形成的产业链是跨界

  把电话叫车服务融合到手机APP上是跨界

  把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也是跨界

  以上为书中内容

  跨界是超级IP和生态圈重要的一环,网络小说可以出版,可以改成游戏,可以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更或者与企业结合进行营销,即使读者逃过了付费模式,在生态圈内,总需要为其中的一环付费。

  好莱坞的电影擅长于价值衍生,电影之外有手办模型,电影之后还有形象授权,在全球范围内,迪尼斯60%的收入来自于形象收入,迪尼斯旗下的每个代表人物都是一个IP,这些IP都可以有跨界衍生的价值。以IP为核心,将不同的资源结合起来,融合、碰撞

  互联网时代衍生出的免费经济真的免费吗?免费其实不免费,信息爆炸的刺激消费隐藏在免费概念之下。

  免费是今天这个时代消费经济的超级IP,安德森说:“如果人们不能从你这里获得免费的产品,他们大可以去其他的地方获得,”淘宝与eBay争夺市场的时候,运用免费的策略在两年内从eBay手中夺取了超过70%的市场占有率。

  互联网带起了商业的变革,从跨界到无边界,各个渠道障碍逐渐的被打破,通过互联网的传播,环节逐步的缩减,实现无缝衔接。比如网络小说网站的崛起,图一为传统出版单向模式图一为传统出版单向模式

  《超级IP》读后感(三):《超级IP--下一站奇迹

  IP这个缩写近些年非常火,所有参与到超级IP打造的人也几乎都成了“名利双收”的代名词梦幻奇迹的缔造者。但目前就中国的超级IP打造势头来看,还没有多少能达到在最初的热潮退去后,仍能保有强烈的吸引并将之延续下去,反而被一些快速消费的投资倾向挟裹,造成低潮。

  本书作为探究超级IP成长形成的指导手册,内容可谓层层深入,先是在第一章列举了超级IP出现的一些固有基础,如粉丝效应、大手笔的助推、优质内容的驱动衍生等。随后,第二章中严谨地将一些本也十分优质的IP未能引发现象级爆款热潮的原因进行了面向现实分析,比如资金面前想象力的被迫让步、平台资源被垄断的困境、免费模式让一些资本并不雄厚的创意在成长过程里便中途夭折等。随后的几章则面对一些已经投身于此、对第二章里讲到的问题有所解决和跨越能力的人具体讲述了创意革命过程中,需要对创意跨界、行业跨界等方面整体思维做出转变,以及需要面对的挑战--不跨界合作学习,会被淘汰;一旦加入跨界营销,若不能保持住自己的特色,就会在“边界”模糊时有“被覆盖”的危险。并重点讲到了营销跨界对打造超级IP的巨大影响,尤其是粉丝社群的社群传播能力和“二次创作”能力,都会对一个超级IP的形成、辐射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最后一章则理清了创造超级IP的“跨界路线图”,即在用户思维、工匠精神全民“Wifi时代”到来等诸多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从跨界到无界”的完美营销路线。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始终坚持优质的内容、优秀的创意营销、行业间的强强联合都是打造超级IP的重中之重,而就个人看来,以国内目前的电影市场为例,更多地是在营销上下功夫,仅将粉丝效应和传播渠道放在了打造超级IP金字塔顶端,对其他环节的关注力度并不很够,所以带来的结果自然也是双面的--这不失为一条炒作的捷径,却也会因为“跟风”这样短时期内的过度消费导致IP本身更多的缺点被暴露出来。比如长期单纯偶像演员的个人知名度吸引粉丝关注的影视作品营销,也会因偶像演员出现负面新闻导致IP只是话题量上涨,关注度却迅速流失。想来这也是当前国内许多IP过气的很快、后续创作疲软的根本原因。

  下一站的奇迹,通过熟读本书,即使不一定能成为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也足够在浪头迎面打来之际,冷静自持地接受洗礼,从而在追寻独属于自己的“梦想IP”的路上,找准自己的位置一路坚定前行。

  《超级IP》读后感(四):互联网时代的IP商业模式

  IP已经成了网络语言,基本也了解它代表的意义,可是要我讲讲明白IP到底是什么?可我又讲不明白,不过,我看了这本书《超级IP: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营销》给了IP这样通俗解释。作者例举了自己的女儿去了迪士尼,喜欢与《冰雪奇缘》有关玩具和衣服,还有书包水杯、橡皮等。女儿不遗余力、不计成本地买进和自己喜欢的一部动画片的相关产品,这就是超级IP带来的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因为爱去买,而不是因为需要,以我的理解就是粉丝经济。

  我所注意到的,这本书的关键词:超级IP、粉丝经济、营销、互联网平台、分享、免费、用户习惯

  我记得,之前有关与中国动漫发展的话题,就提到了西方动漫作品,常常发展更多周边产品,如服装、图书、游记、纪念品等等。一部好的动画片,将可能被开发到极尽其用的范围。其实这就是IP跨界。

  有一次带孩子去公园,在那种套圈摊前,孩子认出他看过的卡通片形象,皮卡丘,原本对套圈游戏毫无兴趣的他,顿时就走不动了,现在我觉得连最不起眼的小商贩其实也懂得运用IP来吸引顾客。

  前几天,走在菜市场里突然看到一个巨大的面案,上面摆着一张未完成的手工擀面,旁边的招牌,标明某记手擀面,擀好的面条被放在玻璃框里,玻璃框边角上有可以电子支付的供顾客扫描的二维码。突然我觉得IP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中来。在这个菜市场里,我预感,这个新来的手擀面摊位有着不一样的竞争力。

  结合书中的解释,场景即IP,场景指的是产品营销平台和环境,也可指产品或一个内容能否搭载的潮流和趋势,然后和拥护的重大关切结合起来。《2012》这部电影就是跟上了末日情结的潮流,也迎合了观众的重大关切,同理,商家在节前的每次促销,都是跟上了节日潮流,迎合了消费者的重大关切。实际上节日也是IP。

  书中还例举了中国目前较为有口碑的、零广告费的、超级IP《罗辑思维》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小米的的社群文化。对于这些中国人较为熟知的超级IP,也是运营的比较成功的,算得上是优质IP了。

  作者又指出,优质的IP就是创意分享,你不必开拓市场,授权出去,就能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市场反响。这个就又提到大数据,借用大数据来明确精准定位自己的推送广告。数据将可能成为许多行业的依据。

  那么,未来的商业和营销领域将是一个“自由人”的春天。即便这样,那是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超级IP呢?当然不会,要创造属于你的IP不但要了解互联网思维,更要了解IP思维。IP思维,跨界合作主张以客户为中心,而非以产品为中心,着力点要用在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上。因此免费处处可见,免费作为培养客户体验和习惯的通用办法。因此在IP思维的未来,即便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也会不同程度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应用体验。所以我认为超级IP带给商家和客户的很有可能是双赢的局面。

  《超级IP》读后感(五):共和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朝:如何才能理解“超级IP”?

  如何才能理解“超级IP”?

  ——共和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朝

  貌似一夜之间,和“超级IP”有关的书就突然火了。但什么是超级IP,具体如何打造超级IP,又有多少人真正清楚呢?人们总是喜欢狂热地追逐一些流行的概念,不停地谈论它,好像自己正在参与,但其中的大多数人是不知所以然的。

  本书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超级IP?

  在国内,IP真正被普遍地重视是始于2014年初或者年末那段时间,以BAT为首的互联网资本、影视制作方挥舞着钞票对IP展开了疯狂的追逐,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扫货”,好内容坏内容,一流内容平庸内容,看得到的,感兴趣的,基本都没逃过资本的粘力,IP作为一种稀有的商业资源,被高价买入囤积起来。资本投入IP,旨在做大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内容——当然有多少好内容被真正开发出来了,是另一个话题,下面我会讲到,其实这也是本书重点在分析的一个问题。作者在这里绕开了一个陷阱:

  他没有跟风去炒作IP这个概念,他讲的是如何开发和运营好的创意和优质的内容。

  作者认为,我们首先要正确地理解IP,厘清它的概念。比如人们都在市场上兴奋追逐的,其实并不是IP,它们大多数只是产品——充其量只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品牌而已。作者在书中对IP进行了自己的定义,结合中国市场和中国商业的特殊形态,他把IP放到了跨界的大环境和未来的趋势中,实质上讲的是“基于创意的跨界营销联合体”,与市面上其它的相关书籍比起来,这是非常难得的地方。

  本书的第二个问题:IP的创造、开发和跨界运营

  国内文化圈这两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足以反映从业者心态的浮躁:张口闭口就提IP,好像不说这个概念就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做文化、做娱乐的。但问题是,你知道这个概念就等于你参与其中了吗?你知道自己在谈论什么吗?

  实际上,从IP的英文表述Intellectual Property看,它的字面意思是“知识产权”而并不是文化产品,它是特指那些“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注意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跨媒介。也就是高德在书中强调的跨界。没有跨界,就没有超级IP,事实可以这么说。

  IP的概念在美国兴起是上世纪90年代的动漫产业,开始于DC漫画的《超人》和《蝙蝠侠》电影系列。进入新世纪以后,漫威Marvel开始运用授权的方式让福克斯制作《X-men》,又授权索尼推出了大获成功的《蜘蛛侠》。高德在书中也告诉我们:形象授权是IP跨界运营的第一种方式,也是最简便快捷的方式。到了2006年,漫威电影工作室推出《钢铁侠》,为我们开启了使用电影的形式批量改编漫画作品的时代,现在仍然是一个高峰期,并且深刻地影响了国内。这些都属于形象授权的部分。

  最可贵的是,本书并没有单纯地停留在我们常识中的文化领域的层面,而是将IP的跨界上升为了所有行业的商业思维,作为一种未来的趋势,对IP思维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真正的IP运营来说,跨界对于内容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释放是非常巨大的。跨界等于打通了不同行业、不同平台之间的阻隔,让信息畅通无阻,让内容产生核爆式的市场威力。所以,即便一个低成本的小创意,在这种思维的运营下,也能获取无法想象的回报。

  因此高德说:“大手笔制作固然重要,但做成一个超级IP,未必就需要爆款操作。”

  除了形象授权的改编电影获得成功之外,好莱坞在IP产业的运营方面有更多值得学习之处,例如在游戏和衍生品方面的挖掘——各式各样的衍生品创造了巨大的利润,早就让我们国内的文化业明白了跨界的重要性,作者在书中也强调了这一点,并且用非常大的篇幅分析了如何打通跨界的“界限”,不仅为从业者,甚至为想在这个舞台一展身手的创业者指明了方向。但遗憾的是,国内浮躁的文化产业和深浸其中的从业者明白未必做到,想做也未必真去做。

  原因很简单,国内跟风盛行,长期缺乏将创意和优质内容跨媒介商业化的能力,他们主要依靠强势的平台来引导市场,投市场所好,对于跨界的操作其实并不感兴趣——他们可能无心孵化像蜘蛛侠这样的具有长期生命力的超级IP。我认为这本书讲到了国内文化产业的要害,并且超越文化产业,为所有有志从事创意开发和运营的人士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考蓝本——先改造自己的思维,再去制定自己的目标吧。

  《超级IP》读后感(六):评高德的《超级IP: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营销》

  评高德的《超级IP: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营销》 梁红兵威腾,2017.8.5 这是一本思想、内容、案例、方法论、启发性、能力提升、写作水平都很优秀的关于IP营销的书。 IP是一个很新很潮的概念,它的含义很深刻、很广泛。 在今天的语境中,IP远远不仅是知识产权。 IP包含了品牌、符号、创意、体验、社群、跨界、互动性、共享性、参与感、仪式感、作品产权等意思。 我们正走进IP营销的大时代。 这个大时代的关键词是IP、IP营销、共享经济、社群营销、体验营销、跨界营销。 IP营销是自团体、自媒体、自品牌、自营销的有机结合。 读了本书,你会全面了解IP的深刻含义以及IP营销方法论的巨大价值。 这是一本很用心、很聚焦、很有逻辑性、很有底蕴的书,远胜时下那些工作几年就著书、升坛、开山门的年轻作者写的书。 一本书的质量和价值,与粉丝数量和个人炒作无关,与底蕴、眼界、经验、用心、写作水平有关。 这是一本必须慢慢读的书,一本必须边读边想的书。 微信号:13642738678

  《超级IP》读后感(七):跨界营销--超级IP的趋势所在

  《超级IP-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营销》主要讲解的是互联网时代下超级热门话题跨界营销的案例及常规方法。是的,在互联网的时代里,无非是营销,但是在最新的网络时代下,玩的最溜的是跨界。

  何谓IP?特别是跨界的IP?

  跨界的超级IP应当是创意(思维)跨界、营销跨界、行业跨界三种不同概念融合而成,以粉丝社群式的聚众效应的全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当下最热门的小说改编成为电视剧,运用原小说的高人气与热门演员的话题流量为影视剧造势,此时的一个小说就已经是跨界,就是一个超级IP。

  当下的网络时代中,群众必不可少的是wifi,是话题讨论,在一个用网络,流量与话题堆砌起来的世界里,超级IP的产生并不难。

  创意。超级IP的产生源于创意的产生,内容和品质是商业的基础,也是未来商业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此添加上创意,创造出一个新的产品,也就是创造出一个新市场。就像澳大利亚的GO-E团队让一辆普通的自行车“秒变电动车”,从而建立新市场。

  全方位辐射的消费场景。滴滴,UBER,微博,微信,美团,糯米,支付宝,百度,Facebook,这个时代下正在以一种“平台”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刷新了我们与外界事物发生联系的速度(p39)世界上的信息,货物,人都在这些平台上流通,对于商家来说,没有什么能够比这些平台能够更快更精准的搜索到客户,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平台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日日使用,必不可少,不用出门,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购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服务,无比轻松。因此,新的消费趋势亦是“场景消费”,在未来,场景体验是超级IP未来的新特征,商家的新市场也要定在平台上。

  超级IP的开发还应存在可延伸性。每一个产品的设计都会有要求周边延展性,比如,设计汽车的纪念物,同时也应考虑到周边产品,手办,表情包的设计。

  超级IP的延伸性表现在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极大尊重和衍生品价值的无限创造力。可表现在开发性的态度,利用粉丝效应来集聚创意,让用户来参与产品的制造;对客户实施“精准营销”的战略,实现个性化生产、定制和消费的兴旺。

  在超级IP的产生过程还应注意IP的内容和质量,一个没有过硬的内容与质量的IP只是一个无用的IP,就算有客户愿意为其付费也只是暂时,在平台众多的网络时代里,只有奇特创意,过硬的内容与质量,集聚流量的IP才能算是超级IP。

  《超级IP》读后感(八):真是城会玩儿!

  从《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的万人空巷,到《鬼吹灯》《盗墓笔记》的大热大火,在网络上和纸质媒体上,一个词语被反复提及——大IP。那到底什么是IP?

  之前看到一条新闻,说冯小刚导演开会的时候被张国立问道“什么是IP?”冯导答不知道,这是什么鬼东西,是网络地址吗?惹得满堂大笑。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再通俗不过的解释,举个例子,其实IP就好像你创造了一部小说,结果受到网上热捧,那些传媒影视公司盯上你了,觉得这个题材不错,可以炒作,可以拍成电影,可以改编成电视剧,网络剧,可以弄成游戏等等。而你就可以拿着你的版权费泡妞去了。

  这就是你通过你的小说创造的IP。其实,在读完本书后,你会发现其实IP不仅仅只局限于小说电影,在各个领域,都有IP这一概念的存在:奥运会其实也是IP,各种品牌对奥运会的借势营销,就是对这一超级IP的利用。互联网兴起之后,阿里巴巴创造了“双11”,京东打造了“618”,一个年终大促,一个年中大促,刚开始仅有几家平台参与,之后慢慢演变成为整个互联网电商平台的盛事,这就是超级IP的诞生与发展。IP也可以是一个明星,超级IP可以是传奇巨星,比如李小龙、周星驰、周杰伦,看看《美人鱼》票房的大火,有多少影迷是冲着星爷的招牌去的;IP也可以是具体的文化创意作品,像罗辑思维,某部影视作品、某部动漫作品、某款游戏,甚至还可以以“网红”的方式出现,像是获得1200万投资的papi酱。

  作者在书中也告诉我们了,哪怕再大的IP其实也需要营销,比如2004年横空出世的“超级女声”,再比如经历版权改名风波的中国新声音和王老吉,一旦没有持续的创新经营,那最后只能沦为一个标签标题,却无法成为一个超级IP,2005年的超级女声万人空巷,但2016年的超级女声已经进入到总决赛环节,你有关注吗?

  说到对超级IP 的营销,最近的一个活动可以说和作者在书中的想法不谋而合,而且很据借鉴意义——那就是在中国举办的2016《名侦探柯南》巡回展。这个展览自己也一直在关注,网红及动漫编辑,在现场大玩直播,使展出不只局限于线下在场人群。结果就是,柯南IP+网红+直播的创新模式,将活动推向高潮,真是城会玩儿!

  将IP尤其是热门IP进行商业开发,才能保持IP热度,否则,IP本身很可能只能停留于个人玩票的层次,大火之后销声匿迹,所以说营销人员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想法,我想,当你有这种觉悟的时,就是时候翻开这本书了。

  《超级IP》读后感(九):打造互联网时代宏观大IP的行动路线图

  自2005年以来,超级IP一词火遍了大江南北。在文艺圈、影视圈,如果不知道什么事超级IP都不好意思张嘴说话。每次聚会总有人说起这个概念,但超级IP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激进一点的认为超级IP就是发掘个卖点到处圈钱,理性一点的认为超级IP就是深挖知识产权,远见一点的认为超级IP就是可以多方面挖掘知识产权潜在价值的商业开发模式。问了一下百度,度娘告诉我们: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字面粗译为“知识产权”,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

  高德调查公司创始人高德则认为,超级IP是创意跨界、营销跨界、行业跨界是那种不同概念融合而成的全新的商业模型。其核心内涵是“跨媒介创意及内容营销”,其范围不仅限于影视、文艺作品,而是整合不同行业资源,形成庞大规模的“病毒式传播”,最后引发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超级IP不是产品,也不是品牌,而是指它的整个创造和传播的商业过程。由此可见,高德眼中的超级IP超越了现有的论调,提出的跨界整合的大IP思维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宏观IP。具体的论述,高德在《超级IP—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营销》一书中进行了深入阐述。

  本书从如何理解超级IP入手,详尽地介绍了IP到商业模式的转变过程,提出了创意IP、品牌IP、IP产业链等一系列概念,并对互联网时代发展超级IP规划了《操作路线图》,提出打造超级IP生态圈的13条铁律。对于有志于IP和对互联网跨界营销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本能够开拓视野、拓宽思维的好书。

  我认为,本书提出了最重要的几个观点:

  ——思维至上。

  创新是超级IP的核心元素之一。互联网时代很多行业依托互联网进行市场营销,从内容到形式,都只是单纯的互联网营销,与IP和跨界没有太多的关系。对此,我们的思维要有根本性的变化,去真正理解互联网,学习跨界,并洞察到IP时代的本质。1.欢迎用户参与。把“只允许用户被动反馈”的思维转变为“允许用户主动并且自主的参与”,从而激起用户强烈的代入感及主人公思维,积极主动的分享,就像在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2.为用户提供极致体验。提供极致的超出用户预期的体验,是操作一个超级IP的不二法门,也是致胜思维。要用艺术的眼光和态度去打造自己的IP,用某种程度的完美主义思想去经营和推广,提供优质的体验度。3.利用免费。想要创造一个快速扩张的IP,就必须用免费来获得最大的流量,建立大规模的用户群,从而就有了市场价值。简单说就是:用免费覆盖市场,用免费击败对手,用增值服务来收费。4.快速响应。IP产品已经把各种商业环节高度聚合在一起,成为跨界的“商业聚合体”,这种结构决定了运营IP就必须对用户反馈快速响应,及时调整策略,保证新产品推出的速度,确保自己领先地位不被超越。5.善用数据。商业的电子化和跨界连接的数据化,让信息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要重视和研究这些数据,让其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产品、认识用户,看到创意的有效性,定位到更高的位置,从而发现那些埋在底部的需求,制定决策去满足他们。

  ——内容至上。

  迪士尼公司产品运营官霍利尔曾说过:有了顶级内容,你几乎可以为所欲为,躺着赚钱。你什么都不用干,在睡梦中也能成为千万富翁。IP时代,让“内容为王”的商业理念再次走到了前台,成为至理名言。的确,在互联网时代,谁掌握了内容资源,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对此,高德认为:1.内容就是资产。超级IP时代,只有“超级创意——超级内容”联手打天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在具有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超级跨界”式的营销整合时,你就站到了赢着通吃的制高点上。2.创新性的内容总是高价值的。尽管IP资源市场供需火爆,但是空前繁荣的背后,却处处暴露出创新的不足。创新不仅是高价值内容的主要标准,也是开发IP和进行跨界营销时主要的经营资本。3.IP的价值链:形象授权。一个真正的超级IP,一定具备完整的通过授权来体现的价值链。没有授权的可行性,这个IP资源就不具备持续壮大和获利的能力。

  ——整合至上。

  高德明确指出:你不但要开发出领先性的IP,还要懂得如何再造一种商业结构。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整合,跨界整合。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使用互联网工具对企业内外的价值链实现数据化,与不同的行业进行对接,并对各种商业要素进行重组。这就要求创业者必须走出一条新路。高德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1.寻找新中心。再造新的生态圈,通过打造核心产品,让资源主动聚集。互联网时代,只要你拿出一个好的IP,你就会成为中心点。2.跨产业共融。把跨界变成无界,打通所有的产业边界,将全部所有商业环节连接起来。当边界被打破后,商业向产业融合的平台模式转型,出现了以IP为核心,以平台为辐射中心的新商业。3.整合客户资源。跨界后的IP,可以在合作中资源互补,形成辐射面更广的平台,就可以更深和更广地挖掘潜在的用户,对用户的个性需求予以满足,提供精准和贴心的服务。4.打造全新的品牌。过去的品牌是独立的,覆盖面有限,而IP品牌则是多产业共融的“共生品牌”,将过去不相关的业务关联起来,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多元的价值链,有利于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除此之外,高德在书中还谈到了其他观点,这些观点非常中肯,切中时弊,言之有物。特别是随书赠送的《超级IP操作路线图》小册子提出的操作IP十三步,更具有指导意义。

  《超级IP》读后感(十):什么是IP思维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其原意为“知识(财产)所有权”。从商业和资本的角度,其内涵已经有了无限的外延,IP被已引申为“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业产品”。

  其核心内涵是“跨媒介创意及内容营销”。

  现在IP遍布各行各业,当下大家谈论比较火的影视作品都属于IP,这里说超级IP的特点包含四个方面:1、粉丝经济;2、爆款策略;3、形象授权;4、创新法则。

  IP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兴起的一个概念,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在市场都在主导做爆款,打造IP的时候,不要排斥,要拥抱,不然迟早会被自己的固执玩死。这也是互联网发展十多年,死掉无数家大企业后的血泪教训总结。诺基亚、柯达、卡巴等都属于市场发展的牺牲品。当营销不再走单线作战和一元推销之路时,企业要学会多纬思考,转变旧的思维模式,用超级IP的思维模式去思考。

  对于创业者来说,在互联网经济的大潮下,眼前看到的既是机会也是陷阱。想要做一款好的IP去引爆市场,必须要具备两项重要的品质,第一要判断什么是好产品;第二要敢于下赌注。这不是简单1+1=2的时代,而是1+1>2或者<2的时代,所以在这种时代机遇下除了要用IP思维思考以为,也要学会微创新。微创新既针对内容、也针对时长和受众,提高产品的质量有许多方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提升用户的体验,让人们愿意付钱。

  创造IP不要为了IP而去做IP,资本的钱用户会看中有质量,有厚重感的产品,所以在创造IP的时候一定打磨出好的内容,以人(用户)体验为本,这样才能在浮躁的市场中发光发亮,15年的《琅琊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最后吐槽一下,这本书还比较好读,不算枯燥。但是理论偏多,实操太少,最主要的是结构真的太乱了,尝试用思维导图做了一下结构,完全不能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