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巴别塔之爱》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巴别塔之爱》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28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巴别塔之爱》经典读后感10篇

  《巴别塔之爱》是一本由【美】伊莲·赫西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巴别塔之爱》读后感(一):女人,是光芒万丈存在

  这个世界上最让人觉得奇怪生物,大体就属女人了。

  倘若你知道自己深爱的且世人眼中完美无瑕的丈夫居然有外遇之后,你会和小三把酒言欢成为知心好友吗?

  倘若你是个失去一切的女人,丈夫撒手人寰美好的回忆不复存在美满婚姻虚有其表,信任消失殆尽之后,你还会满怀热忱的去关怀照顾小三吗?

  倘若你曾经殷殷期盼且还是流掉了三个孩子,直至丈夫离世,也没有办法拥有你们爱情结晶,在偶尔的一天突然知道丈夫私生女的存在,你会衷心的热爱并接纳她吗?

  倘若在充满种族性别各种各样偏见社会现状下,作为拥有社会特权白人种族,你会冒着生命危险黑人小三不断往来,并收养丈夫流落在外的黑人血统的私生女吗?

  以上的这些,你能做到多少呢?

  如果说为了挽救自己的女儿而把她送给别人,顽强抵抗病魔永不言弃的贝蒂是圣洁化身,那么在痛失所爱之后依然致力于拯救即将消逝的生命,关爱将死之人,哪怕对方是自己丈夫不忠的存在,也依然不改其本心的凯西便是十足完美的化身。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部《巴别塔之爱》被《纽约时报》盛赞为当代女性圣经读物,读完之后才感慨绝对不是谬赞!

  这是一本写尽女人守望相助小说故事,也可以说是两个女人之间宽容与谅解的博爱之旅。当糟糠之妻与春风一度的小三蓦然相遇,当痛失丈夫的寡妇与将死不远的单亲母亲狭路相逢,当享有社会特权的白人种族与低贱劣下的黑人种族因缘际会,她们的“人性之光”熠熠发光。

  书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来形容这些女人:“轻盈的好似一缕月光,又厚重的像一颗星星。”看似柔弱无力的身躯里隐藏着巨大力量,这力量让两个人跨越种族的偏见,社会的不公以及无法原谅背叛,跨越病魔的侵蚀,坚守着无人理解友情

  该书不仅主角个性鲜明,作为配角出现的几位女性无一不耀眼夺目。无论是年近古稀的娘娘,还是努力追求自我的非·迪恩,抑或是肝胆相照仗义执言的苏迪和玛丽·林,哪怕是幼小的比莉,都在作者笔下活灵活现,各自独有灵魂

  《巴别塔之爱》读后感(二):Love always Wins over Hatred

  假若新浪微博出现这样一条新闻绝症女人发布启事,希望爱心人士收养未成年女儿,一女子前来打探情况发现女孩竟是已逝丈夫与绝症女人一夜情的结晶。我相信这条新闻绝对会成为网友探讨的热门话题甚至成为头条——或批判绝症女人与男子的一夜情行为,或为爱心女子鸣不平并且赞成不收养,或同情无辜女孩子身世,或站在客观角度等待事情真相转机

  而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了1955年的美国南部的夏克里格镇。那时种族歧视相当严重,尽管美国政府宣布种族隔离为非法,但是黑人在政治经济上仍然处处遭受歧视压迫和不公正待遇,如黑人不能进入白人的餐厅、公厕,在公交车上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等,更别说黑人白人通婚问题。当时种族主义代表组织3K党一旦看不惯大街上的黑人,就会对他们展开刺杀。黑人与白人之间有巨大的隔阂,彼此“仇视”的情绪暗涌。而此时,黑人女子贝蒂•珠尔因为身患绝症命不久矣,思量着如何让十岁的女儿健康成长,因为家里只有年迈老母,不得不在报纸发布“寻爱启事”希望爱心人士能够收养她的女儿比莉。这样一份启事恰好被新寡凯西•马龙看到,而她是白人,很久以前就想有个孩子,但是多次怀孕却意外流产,而丈夫后来又突然去世。她于是驱车前往黑人居住地夏克里格来看看孩子。这次相见让贝蒂•珠尔保守了十多年的女儿的身世秘密被打破——比莉其实是贝蒂和凯西的丈夫多年前一夜情的结晶。这个秘密的解开对于贝蒂、凯西和比莉都是伤害。但是事情的结局是,贝蒂•珠尔虽然去世了但是她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凯西答应收养比莉,而且很爱她,比莉也接受了新妈妈

  其实这个故事本身并不曲折,与一些推理小说、探案小说相比的话,但是故事胜在人物的塑造,细节刻画主旨升华

  人物方面,主要人物是贝蒂、凯西、比莉、娘娘还有贝蒂的两位好朋友——玛丽•林、苏迪。

  身患癌症晚期的贝蒂,年轻时候是一位歌者,曾经与圣•休斯相爱,同样热爱音乐,但是丈夫却因吸毒而犯罪,她不得不离开他。后来与凯西的丈夫乔•马龙因为冲动发生一夜情,生下比莉。她希望在离开人世之前找到值得托付的人收养比莉,为了比莉,她什么都愿意都敢做。我觉得最出彩的是凯西,她身上有异于常人光芒,也正因为如此,让贝蒂焦头烂额的事有了转机。凯西与乔曾经非常相爱,她迷恋他、崇拜他,认为他完美至极,乔死后,她对他的思念日渐增长。而这一切美好被贝蒂吐露的秘密打破。但是她没有像普通女人那样痛苦、堕落甚至仇恨报复,而是一如既往乐观善良。她的形象从一开始描述就可以知道是正义,就职于报社的她敢于为社会底层、为黑人说话,一直追求种族的平等。而在得知惊为天人的秘密之后,她很快从丈夫的背叛事件心碎、痛苦中醒过来,渐渐理解贝蒂,在与贝蒂寻找离家出走的比莉的路上,她坚定勇敢,她敢于冒着生命危险不断出现在黑人区,敢于为贝蒂说话,当贝蒂被禁止在餐厅上厕所而被要求在纸杯里小便的时候她坚决与贝蒂站在同一战线。当贝蒂因为怕冷不能吹空调时她理解,自己却不得不脱掉衣服将冰块敷抹身上。她对于贝蒂的恨因为母爱而化解,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爱心让比莉一步一步接受自己。她就是以德报怨的典型,试问现实社会有多少人做得到呢?她的大度大爱、富有同情心让我感动并敬佩无比。比莉,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姑娘,但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她早熟,有点叛逆,但是聪明敏感,她渴望父爱,渴望家人团圆,当他得知父亲圣•休斯所在地的时候她甚至胆大到冒险千里去寻找。她在经历变故中成长,越加成熟。娘娘是贝蒂的母亲,她是一位勤劳节俭虔诚老人。而贝蒂的两位好友非常了解贝蒂,对贝蒂关心支持鼓励,是那种你能想象到的闺蜜、至交。她俩对贝蒂的爱让我感受到友情的可贵温暖,让我觉得人生得一二知己足矣。

  细节的刻画。这个故事读起来酣畅淋漓欲罢不能。首先感谢作者的写作技巧,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是胜在细节的刻画,心理描写巧妙绝伦的比喻,如“每当有坏事要发生,让人肝肠寸断的蓝调就如同一大群愤怒的蝗虫”,“那充满灵魂的口琴声灌入耳膜,凯西的心被硬生生剜了出来,浑身的雪夜变成一条涌动着哀伤长河”,“贝蒂•珠尔的时间变成了一朵脆弱粉色玫瑰花瓣一片片德凋落,香气也随之逐渐消散,直到生命那甜美丰富味道成为永久的回忆”等等。其次要感谢译者翻译水准语言非常地道,十分接近中国常用语,让人几乎没发现翻译痕迹

  主旨的升华。故事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黑人与白人还处于地位不平等甚至矛盾重重,主题关于“爱”,一个探讨了千年的主题。《圣经》里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在这个故事里,我似乎看到了爱的真谛,爱就是母爱的圣洁——娘娘对于唯一的女儿贝蒂的爱,是贝蒂对于女儿比莉的爱;爱就是朋友间的温暖互助,譬如玛丽•林、苏迪之于贝蒂,菲•迪恩之于凯西;爱就是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夫妻之间应当彼此坦诚,若是一方背叛了爱情,无论是精神还是心灵,这爱情也就变得不再纯洁与牢固;爱就是宽容,是理解,是战胜仇恨的武器,是以德报怨的根基,就是凯西这样的女子,她高尚得让我心疼伟大得让人流泪,是她,让离世的凯蒂没有遗憾,让比莉感受到第二份深沉的母爱,让故事朝着美好方向发展,让寻爱启事有了圆满的结局。

  就让爱永存人世。

  (如若转载,请联系作者。)

  《巴别塔之爱》读后感(三):以你之爱,赠我光芒

  文/ 梦游三水

  (一)

  合上书本的一刹那,脑海里闪现出高中时期记录在摘抄本上的一段话:积极人像太阳,照到那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某一刻,在我心目中,那个浑身散发着温暖光芒的人就是本书核心人物——凯西•马龙。

  (二)

  故事围绕着十岁小女孩儿比莉展开,原本少不更事的她生活充满了活力,却偶然听到母亲身患绝症命不久矣的噩耗,遂与黑人母亲及年迈的外祖母一起落入无奈迷茫失落悲伤焦虑紧张氛围之中。生活有一万种可能性,她们不幸地遇到了无比糟糕的那一种。

  母亲贝蒂•珠尔善良而坚强,曾为昔日丈夫奋不顾身牺牲一切,也曾为钟爱的音乐事业满怀希望地全心投入;外祖母娘娘果敢智慧,即使面对最困难的生活和最无奈的现实也会从容不迫。可生命终究脆弱,即便坚毅如她们,病魔面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无可避免。娘娘年迈,比莉年幼,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区域的好朋友们有心帮忙却也只能杯水车薪绝望走投无路之中,贝蒂•珠尔发起求救广告,为心爱的孩子寻找妈妈。

  之后,生活也不顺畅的凯西•马龙出现了:白人,富庶,漂亮独立!这位屡次渴望为丈夫生下爱之结晶却不得的女人,在看到那感人的广告的一刹那便决定踏上帮助贝蒂•珠尔之路。故事发展到这里,按照世人常规的理解,凭凯西的经济情况收养贝蒂的女儿一定不在话下。这位渴望孩子的后妈定会对比呵护有加,从此双方新生活开启,幸福之路充满光明……

  然而,人生真的会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的是什么味道。美国黑白种族纠纷不断的时代根深蒂固的种族观念一直是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曾经的南北种族战争埋下的痛苦与阴影长久挥之不去强大如马丁路德金也在呼唤自由梦想道路上壮烈牺牲。时至今日,种族主义依然会在某些黑暗时隐时现

  白人凯西,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社会背景下,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昂首挺胸踏入黑人贝蒂•珠尔之家,除了身为记者责任心,更为那抑制不住的柔软爱心。让我惊讶的是,温暖有爱之外,我更喜欢凯西的坚强、果敢以及那种刀架到脖子上都不皱一下眉头镇定

  凯西拥有所有女人共存的脆弱,得知丈夫曾出轨并在世间留下私生女的一刹那,她伤过痛过哭过甚至疯狂过,给家中带来的凌乱丝毫不败于所有曾失恋过的地球女性。即便如此,在了解了贝蒂•珠尔的实际状况之后,了解了丈夫出轨的来龙去脉之后,纵然再受伤,也能做到冷静面对眼前的一切,并对丈夫的私生女比莉产生了无比怜爱之情。尽心尽力帮助贝蒂•珠尔一家之旅,由此正式开始。

  有时我会想,人所拥有的善良、宽容与理解,并不只关乎优越的成长环境良好知识教育,而是源于本能,源于自身天性,就像太阳照耀大地并不是为了向尘世贡献光明,而是它本来就自带暖光,照耀万物,共生共存。

  也许凯西骨子里就拥有着一种坚定、勇敢、困难面前不屈不挠信念,只是日常生活不足以凸显其内心的澎湃,直到逐渐介入贝蒂•珠尔的生活之后,凯西忽然发现自己大半辈子都活的特别表面:“你的工作、婚姻和朋友,构成了一个小小的城堡,你觉得,啊,这就是一切了。你从没想过要去冒险,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这段内心自省,让人感觉潜意识里的冒险精神正逐渐复苏。这一切体现在她不计丈夫出轨的前嫌的那一刻,彰显于她摒弃贝蒂珠尔为其丈夫生下私生女的仇恨与嫉妒之中,升华于哪怕被迫和黑人一起在纸杯中小便也不背弃朋友的真诚果敢之时。凯西在追随自我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敢,将一向崇尚独立自由的美国现代的女性特点完美的诠释了出来,真的让人心敬畏

  (三)

  一切都好似电影镜头朴实无华的语言,真诚温暖的情感流露,总显得那么流畅自然。逐步揭开的真相、渐渐掀起的风波、面临的重重困难、众人守望相助的柔情——一步步切换的镜头跌宕起伏平实自然,我想,如果这本书要拍成电影的话,一定也很不错吧。

  接近结尾的地方,有句描写凯西的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凯西站在门口,阳光在她的红头发周围形成光圈……”,简单平凡的日常描写,却让我感到了贴心的温暖安定,女人如她,一如朝日暖阳,唤醒万物,带来生机盎然

  “所有人都只不过是在迷雾中试图找到一条路,一条人人渴望并愿意为之屈服的光明大道。”凯西也许不是开辟光明大道的圣人,她也没有那么传奇到令万种膜拜的程度,但这喧嚣尘世,会因为会有更多像凯西这样的温暖之人,而显得更加美好与光明。

  贝蒂•珠尔在凯西的抚慰之下安心离去,比莉随娘娘和凯西一起开启了生活新篇章,纵使曾经多么绝望,也不能失去生活的信心。一如本书封面,橘黄色的主色调衬托之下,太阳呼之欲出,手拉手一起走,沐浴在向阳花开的地方!

  《巴别塔之爱》读后感(四):美丽的人物,残酷的现实,健康的眼泪

  最近看的书都跟美国的种族有关系,不知道为什么,刚看完的《无声告白》是关于上世纪60s到70s美籍华人的挣扎,这本是种族冲突时期40s到50s在美国南部白人——黑人的冲突和融合。

  这本书写作细腻,人物性格丰富,立体,几乎能够看见他们,感受到他们的情绪。不过,我觉得国内读者读之前最好做做功课,了解那个纷乱的美国社会,那个种族隔离的时期,肤色几乎是不可跨越的壁垒。其实,甚至是现在,在美国种族还是一个问题,一个玻璃天花板,一个大家都回避又不可回避的问题。

  贝蒂是一个年轻的黑人母亲,患病即将离开人世。她在绝望中发布了一条广告,希望招募到一个人帮她养育她唯一的孩子。这则广告带来的是一个在那个时期从未发生过的友谊,跨种族的爱。

  我能够感受到她的绝望,脑子里有个时钟在滴答响,她想着什么时候一切都会结束,她会走到终点。也能感受到当她的愿望实现时她的愉悦。

  她的母亲是一个虔诚、宁静的女人。几乎可以看见她安静地在厨房准备她认为有治疗功能的食物,她如何建立友谊。

  比蒂,她的女儿,她的掌上明珠。这个女孩聪慧,伶俐,坚定。真希望看看她长大后美丽的样子,看她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姑娘,跨过种族的壁垒。

  凯西是走进她们的世界,引起这一切的白人妇女。她刚失去丈夫,被贝蒂的广告吸引而来的报社临时工。然而,在这里却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个女孩居然是她亡夫的私生子!虽然她亡夫并不知情。但是 不管怎样,她建立了跨种族的友谊,在50s的密西西比,这很难。

  这是一部讨论种族、友谊、婚姻、信任、谅解、接纳、新闻道德、社区、疾病和希望的书。同时也探讨了音乐,以及音乐对创作者和听众的疗效。

  中国读者最好做点研究再去读书,才能被书感动

  《巴别塔之爱》读后感(五):爱是神奇魔法

  如果我说《巴别塔之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那么一定会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因为故事里的所有主人公在身处最黑暗最绝望的生活里时,内心却充满了爱和阳光。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人生,也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故事,或许任何道理和巧合都无法解释,唯有爱,超越一切的爱,是点亮这一切的神奇魔法。

  小说讲述了一位昔日红极一时的爵士女歌手贝蒂·珠尔在身患绝症,她走投无路登报为女儿比莉寻找新妈妈,而刚刚失去丈夫乔的报社女记者凯西·马龙偶然间看到这则消息,决定去采访贝蒂·珠尔,结果她不但揭开了自己丈夫曾背叛自己的过往,还踏上了跨越身份、种族、年龄的寻爱之旅。小说的结尾,当贝蒂·珠尔安心逝去,凯西·马龙成为了比莉的合法收养人,并为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爱和温暖。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却意义非凡。首先,它的题材是博大而深刻的: 种族分歧、母爱、亲情、友情。故事的背景是五十年代的美国,身处白人区的凯西先是为了一篇新闻报道只身前往黑人区贝蒂·珠尔家采访,后来又在帮助贝蒂·珠尔和比莉的过程中和贝蒂的母亲娘娘、贝蒂的朋友苏迪、玛丽·林建立了友谊。凯西勇敢、无畏、不报种族偏见、心中充满了对贫穷和弱小的友爱之心。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比如娘娘、“小吉姆”、菲·迪恩也都是没有种族偏见的正义、善良的人。

  其次,故事并非仅仅依靠一个单纯的跨种族收养故事来呈现所谓的博爱主题。凯西失去了丈夫乔,并且年近四十始终没有孩子,她希望成为母亲却一次又一次被生活打击,最终失去了所有机会,她是绝望的。然而更令她愤怒和绝望的事情是当她从贝蒂·珠尔口中得知比莉其实正是乔的女儿时的震惊和抓狂。两个本是敌人的女人,现在却因为一个共同所爱之人乔的女儿而被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乔意刚刚外去世,贝蒂·珠尔又身患癌症时日无多,娘娘八十多岁,比莉才十岁,还一心想着去找一个其实并不是她爸爸的人(妈妈的前男友“圣徒”)。当凯西亲眼目睹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时,爱最终战胜了对背叛的愤怒和嫉妒,她接受了这个家庭,冲破层层阻碍,成为了她们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亲人。这样的情节设置加深了矛盾冲突,也将人性之美、大爱之美渲染得更加鲜活、生动。

  小说的第三个亮点是人物的刻画,极其生动、性格鲜明。凯西的执着、勇敢、不畏强权,令她一往无前,用尽全力去帮助贝蒂·珠尔和比莉,并且愿意忍受来自双方朋友的不解和敌意;贝蒂·珠尔善良、乐观、隐忍,愿意为女儿付出一切,她在最痛苦的癌症末期,还能为朋友们带来欢笑,甚至拿自己稀疏的头发开玩笑、和朋友们一起开心的策划自己的葬礼;娘娘的勤劳,菲·迪恩的仗义,小比莉的聪明和天真,还有其他一些次要人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闪光之处。

  虽然这是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但它的基调却因为所有人物心中的爱和温暖变得异常明亮和乐观,作者伊莲·赫西用如诗如画的语言,充满希望的叙述,超越种族的博爱,还有对爵士乐的热爱,让整个故事呈现出一种既大气温暖又细腻动人的风格。

  小说的结尾,当看到贝蒂·珠尔放心的将比莉托付给凯西后安然逝去,“比莉轻柔的声音仿佛冬日里仍然顽强生长的树木在向着太阳奔跑:‘她知道树林里每一种野花的名字’”时我不禁潸然泪下。这个结局虽然在一开篇就早已注定,但真的没有想到,这个故事如此荡气回肠、动人心弦。

  人生没有什么非凡之处,唯有爱,才是最神奇的魔法。点亮了将死之人的希望、托起了即将坠落的人生、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也跨越了像巴别塔一样高不可攀的黑白障碍。就像书的结尾那句箴言:爱是一切的勇气与力量。

  《巴别塔之爱》读后感(六):通天之爱

  《巴别塔之爱》,初看小说的名字,我首先想到的是不同种族之间的爱恋。看了小说简介,发现故事不是这么简单,其中还包含了最伟大的母爱。但通篇读下来,觉得书名中的“爱”,其实包含了很多层次的含义。

  始终未孕又遭遇丈夫离世的白人女子凯西,看到一位黑人母亲贝蒂因自己癌症将要离世而替女儿找一位母亲,于是选择前往帮助。谁知即将救助的孩子,竟是自己已经离世的丈夫乔的亲生女儿。冲破种族歧视的障碍,排解心中对丈夫的怨念以及对贝蒂的不满,伟大的凯西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之后,与贝蒂一起,踏上了寻找女儿养育女儿的道路……

  刚看到凯西发现小女孩比莉是丈夫乔的女儿时,我在心中暗暗地不屑一顾——老套的剧情,奇迹般的巧合,为什么偏偏都让凯西遇见。更何况,她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老天,真是不公平!可转念一想,这就是生活呀,这或许正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现状——在自己失去亲人的档口,却又另外一件让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正在慢慢逼近。除了面对,我们无处可逃。我也在想,如果换成是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境,是断然不会接受比莉,也不会再去探望贝蒂的,因为这是对自己的残忍。我还无法达到凯西的高度,无法很好地排解自己心中的郁结。所以,凯西是伟大的。或许她真的很爱自己的丈夫,连带着对他的孩子都充满了同情和包容,而自己遭受的背叛和伤害,与丈夫留下的唯一的孩子相比,似乎是那么不值一提。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巴别塔之爱”这个名字,似乎无法全部涵盖故事的情节。但我绞尽脑汁,也无法给这一份无法承受的母爱之重取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或许,也正是让读者不断地深入挖掘故事中的美好和秘密,才能更切身地体会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吧。

  在凯西帮助贝蒂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白人同胞的不理解,黑人的不信任和质疑,都曾让凯西难受和心酸。然而,她并没有放弃。为了比莉的未来,她们共同的努力着。最终,贝蒂和凯西情同姐妹,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我想,在贝蒂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是幸福的。她得到了凯西的真心帮助,她安顿好了女儿今后的生活。她所要做的,就是微笑着在天上看这一切慢慢发生,看自己的女儿慢慢长大。

  整本书中,让我感触最多的便是凯西这个人物。往大了说,她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能够不计前嫌,能够放弃自己的恩怨情仇,真心真意地帮助别人。往小了说,同为女性,我真切地体会着凯西是多么的不容易。要知道她做的这一切是内心纠结了千百次之后的结果。没有一个女人,能够轻易接受自己丈夫与其他女人生的孩子。突然想起妈妈说过的一句话:“女人,便是沙子吹进眼睛里,要给揉碎的人,是不容易的人。”我一直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的深意,直到读了凯西的故事,我突然就明白了,妈妈说的话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如果没有良好的修炼与隐忍,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凯西是伟大的。而小小的比莉,现在还只是从哪个爸爸看起来更好一些来判断自己想要接受哪一个(亲生爸爸,妈妈的丈夫)。对于凯西的帮助,还没有体会到那么多。等她长大之后,有了自己的爱人,有了自己的宝宝,或许,她才更能体会到凯西的良苦用心吧。

  或许,巴别塔可以因为爱,而通天吧。

  《巴别塔之爱》读后感(七):打破思想里的“藩篱”

  记得曾经看过的最爱的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作者借乔峰契丹人的身份提出疑义:汉人也不一定都是豪杰,而“契丹野种”中也不乏英雄好汉。真的不必带有有色眼镜去看待种族的问题,但是讲道理容易真正去做还是困难的,那些刻骨的血仇如何化解呢?

  就如《巴别塔之爱》中为我们讲述的这个故事一样,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的凯西失掉了三次做母亲的机会,又痛失爱人,没想到接下来她要面对的是更痛苦的秘密,其中包含着爱人的背叛、痛失亲子的惋惜,还需要跨越种族的敌意,这些障碍包括了人类的天性、认知的偏见,而凯西竟然奇迹般地做到了。这当然要归功于爱的力量,人生本已经四分五裂,唯有爱可以弥合这些裂缝,爱人去世的凯西难以走出痛苦,却没有想到在本应该收获恨的地方找到了爱的踪迹,这是一个深居启发性的情节,谁也难以预料未来会遇到什么,但是还是要勇敢地前行吧,龟缩不前只能日渐加深自己固守的痛苦,而勇敢前行则可能遇到治愈自己内心的力量。

  而如何将恨转化为爱,则需要更大的勇气,恨是一个难以绕过的转角,也是丢进心中难以融化的冰雪,或许我们不得不归功于人性宽广的力量。或许珠尔也是看到了凯西身上的这一点,才会跨越种族与爱恨,将女儿比莉放心托付,在那样一个种族仇杀频繁、冲突不断的年代,要有多么宽广的胸怀与深重的勇气才能够跨越这样的思想界限呢?

  不能不提的是译名的精准切题,巴别塔是一个别有深意的象征,《圣经》中提到,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而本书中的巴别塔则是人类对于种族偏见的象征,是人类由于固有的陈化刻板偏见的思维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误解,以至于人类四散分离。在今时今日,种族偏见已经在尽量克服,但是那些藩篱依然在某些人心中,而且还有更多的思维定势需要去克服,比如宗教,比如国家,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放弃那些偏见,跨越“藩篱”,以更坦然的心境相见,那么我们内心的巴别塔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巴别塔之爱》读后感(八):美丽的人物,残酷的现实,健康的眼泪

  最近看的书都跟美国的种族有关系,不知道为什么,刚看完的《无声告白》是关于上世纪60s到70s美籍华人的挣扎,这本是种族冲突时期40s到50s在美国南部白人——黑人的冲突和融合。

  这本书写作细腻,人物性格丰富,立体,几乎能够看见他们,感受到他们的情绪。不过,我觉得国内读者读之前最好做做功课,了解那个纷乱的美国社会,那个种族隔离的时期,肤色几乎是不可跨越的壁垒。其实,甚至是现在,在美国种族还是一个问题,一个玻璃天花板,一个大家都回避又不可回避的问题。

  贝蒂是一个年轻的黑人母亲,患病即将离开人世。她在绝望中发布了一条广告,希望招募到一个人帮她养育她唯一的孩子。这则广告带来的是一个在那个时期从未发生过的友谊,跨种族的爱。

  我能够感受到她的绝望,脑子里有个时钟在滴答响,她想着什么时候一切都会结束,她会走到终点。也能感受到当她的愿望实现时她的愉悦。

  她的母亲是一个虔诚、宁静的女人。几乎可以看见她安静地在厨房准备她认为有治疗功能的食物,她如何建立友谊。

  比蒂,她的女儿,她的掌上明珠。这个女孩聪慧,伶俐,坚定。真希望看看她长大后美丽的样子,看她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姑娘,跨过种族的壁垒。

  凯西是走进她们的世界,引起这一切的白人妇女。她刚失去丈夫,被贝蒂的广告吸引而来的报社临时工。然而,在这里却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个女孩居然是她亡夫的私生子!虽然她亡夫并不知情。但是 不管怎样,她建立了跨种族的友谊,在50s的密西西比,这很难。

  这是一部讨论种族、友谊、婚姻、信任、谅解、接纳、新闻道德、社区、疾病和希望的书。同时也探讨了音乐,以及音乐对创作者和听众的疗效。

  这本书从第一页就抓住了我,一直读下去。 中国读者最好做点研究再去读书,才能被书感动。

  《巴别塔之爱》读后感(九):愿你用爱征服全世界

  也许这是一本看了开头却怎么也猜不中结局的小说,随着一步步地深入,你只会却越来却期待后续的情节发展。

  在那个铺满灰尘的黑人社区,有着破旧的街道和残缺的瓦砾,但是在这里居住着一些人,她们的心灵并没有蒙尘。或许真正值得诧异的也正是这些人面对生活磨难、生离死别时的举措以及隐藏在眼神和语气里的高傲和倔强。

  即便在不安定的地方居住,会出现小女孩儿被坏人肢解这样可怕的事情,可故事的主角比莉仍然有着巨大的勇气,她可以独自一人穿越黑暗,搭乘便车去寻找自己的“黑人爸爸”。我们一开始会以为这是一本描写小女孩找寻亲生爸爸的故事,但事实并非如此。比莉的父亲是一个白人,家境优渥,偶然的情况下和贝蒂·珠尔发生关系有了比莉。只是最初这一切只有极少的人知道。比莉的父亲乔因为意外死去,而致使贝蒂·珠尔与乔的妻子凯西产生联系的恐怕就是那一则领养启事了。

  贝蒂·珠尔患上癌症,害怕自己辞世以后比莉没有人照顾,因为对孩子的爱太过深沉,有着太多不舍,贝蒂·珠尔一直默默坚持不让自己倒下。虽然身体虚弱,但她一直很坚强,任何时候都让自己不显得那么狼狈。她无法安心就这样把比莉交给自己年迈的妈妈,所以她不得不为比莉的将来打算。

  似乎一切都那么始料不及,本来只是因为对种族的事情关注的凯西为了了解贝蒂·珠尔的故事决定驱车采访,却没想到要被领养的比莉竟然是自己丈夫的孩子。她和丈夫一直都很相爱,所以凯西一度难以置信,怎么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坚强隐忍如她,在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后,为了解开所有的疑惑,凯西最终还是勇敢面对了贝蒂·珠尔。真相总是比想象中伤人,这样的结局也并不是贝蒂·珠尔愿意看到的。可是她只能说一切只是意外。

  曾经流产三次的凯西,深爱丈夫的凯西,勇敢大爱的凯西,最终和贝蒂·珠尔成为了朋友。

  只是因为她们都是有主见,有思想,敢爱敢恨的独立女性。互相欣赏的人总是容易走在一起。

  在比莉“失踪”的过程中,凯西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着贝蒂·珠尔,凯西佩服贝蒂·珠尔身上的坚忍和不屈服,以及对孩子深沉的爱,而贝蒂·珠尔则赞赏凯西身上的独立自信的人格魅力。就这样,黑人和白人的友谊深深扎根。

  故事的最后,贝蒂·珠尔辞世,丧礼一改常态办成了告别party,所有的朋友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忍着泪水送别贝蒂·珠尔。真正感人的正是贝蒂·珠尔与玛丽·林、苏迪、凯西之间的友情,她们都时时刻刻关心着贝蒂·珠尔,不曾磨灭心中的爱。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当你知道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冲突,他们之间有着怎么矛盾,你会为这些女性折服,不仅仅是为了歌颂友谊,更是为了歌颂她们的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当法官宣布比莉正式成为凯西的孩子那一刻起,爱的颂歌就注定经久不息。

  这样几位女性,用爱征服了整个世界。

  《巴别塔之爱》读后感(十):只因,我是你挑的妈妈

  《巴别塔之爱》是2015年过去70%后,我读过的最温暖的一本书。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种族冲突的硝烟弥漫在夏克里格的上空,然而在这种暴力肆虐的背景下,有一群温暖的人,有着这个满满都是爱的故事。

  古灵精怪的十岁女孩比莉,奔跑在回家的路上,满脑子都是怎么瞒过妈妈自己偷跑出去玩儿的心思,却被耳朵靠在钥匙孔上听到的谈话,子弹般射中心脏——妈妈得了癌症。于是,来不及伤心难过的小家伙,满脑子检讨着自己曾经的不听话和做过的坏事,同时开始密谋寻找未曾谋面的明星爸爸,让他为妈妈找最好的医生治病。

  黑人贝蒂·珠尔,为了女儿比莉,放弃了明星梦想。但命运并未因此眷顾于她,当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并将命不久矣,而身边又没有其他可以照顾好女儿的人时,她选择了登报寻爱。

  为着这则寻爱启事,沉浸在丈夫突然离世的白人凯西,偏偏被吸引。

  一个是生命垂危的年轻妈妈,一个是曾无数次想做母亲却终未如愿的女人。母性爱之本能,把她们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然而,人情造化,她们间竟有着无法原谅的秘密,以及横亘在间的种族暴力。

  比莉出逃找爸爸,给了两个女人建立深厚友谊的机会。当我看到凯西带着病入膏肓的贝蒂找寻比莉,面对白人鄙夷的眼光,甚至让她们用纸杯解决小便时受到的侮辱,她的盛气凌人让我为之一震,女人原来也有这般能量,困难面前无所畏惧。从小优越环境里长大的凯西,为了顾及生病的贝蒂,炎炎夏日在阴暗潮湿闷热的旅馆里关掉空调,只能赤身裸体用冰块消暑解热。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她有着这般忍耐和勇气。对丈夫的爱?对贝蒂·珠尔的怜悯?对比莉古灵精怪的喜欢?也许只能也必须是这个字——爱。

  我无法想象两个女人在那样的环境下,建立起的伟大友谊,以及支撑她们给比莉最好未来的信念。但合上书时,我似乎懂了,无论是凯西还是贝蒂,身为女人,无论是不久于人世,还是未来有尚好的人生之路,其实内心深处,都有着说不出的愧疚与走不出的深沼,她们在拯救对方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让彼此有力量,无遗憾离开人世和美好地活下去。

  也许,孩子是女人最大的软肋,却也是最坚固的铠甲吧。

  今年好友GG第一次过母亲节,还没来得及问她感言,就看到她在朋友圈转发了一首诗,“你小小的身体里满满的能量,让我信心十足,好好生活。一直想说谢谢让我生下你,因为有你,每一个日出都让我有点想说感谢。我那么平凡,但你还是挑了我。我会一直自豪的,因为我是你挑的妈妈。”读到这里,仿佛可以看到她抱着软绵绵的小朋友,以再不能温柔的目光,看着宝宝肉嘟嘟粉嫩嫩的小脸,心里默默说着,那画面别样美好。

  一句,我是你挑的妈妈,让每个女人面对自己的孩子都变得柔软而伟大起来,无论是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而为女儿登报寻找寄托的黑人贝蒂·珠尔,三次流产没能为深爱的丈夫生下一个孩子的凯西,还是面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娘娘,在面对孩子与母亲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存在时,爱是一切的勇气与力量,也让她们的伟大光辉熠熠发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