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耶鲁精进》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10篇

2018-06-12 20: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10篇

  《在耶鲁精进》是一本由王烁著作民主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一):随《在耶鲁精进》思考--在美国看美国

  - 复合立场客观上对缓释单一议题如征税的压力有用的。

  - 法治能凝聚社会,不过,当法治对你有利时,你守法很容易;法治对你不利时候呢?你会遵守不认同判决吗?不是那么容易吧?更何况法官也会犯错误。到最后,就是慢慢来,法官与法律共同体以及整个社会对话解释、解释、解释。

  - 法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稳固,而且永远悬崖边缘,所以需要整个法律共同体与社会的对话。

  面对冲突国家机器需靠不断解释,个人面对冲突时更要如此——克制情绪,客观、耐心地层层沟通

  法治代表国家价值观,法律共同体作为处理冲突的仲裁机构,势必是“永远在悬崖边缘”。处理冲突的方法论,最佳实践应该就来自于法律共同体。

  - 学习是对话,不是辩论,既不武断也不凄切,没有既定路线,也不以其结论断其优劣,因为它没有结论。人们因对话质量而生兴趣,其价值则取决于留在所有参与者心中的痕迹

  有时候一句话能给我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换一种思路。这就是有价值的对话。

  - 美国本是移民国家,特朗普却在锁国。他跨过了开放包容的美国立国之本,而向更古老动物本能历史看齐:地盘先入为主,后来者都是入侵者。这历史贯穿整个动物世界人类历史,只有美国曾经与此不同。每个国家都以为自己有多么独特,但实际上他们都是一回事,只有美国曾经真正有所不同:人们相继乘船踏浪而来,以理念立国,共遵一个契约,各自实现梦想

  这段话非常令人动容。当一个国家都呈现出一种筚路蓝缕、开放平等精神,那是何等的高尚

  - 知己知彼能减少误判,然而相知何其难!这世上没有完全透明信号、单一后果行动,推动历史之轮转动的,往往是意外。

  - 孩子小时候,可以选择那些刻意练习事情让他们去学习。

  - 刻意练习适用于这类领域技能的学习:难度分级;目标明确;反馈清楚;方法成熟;改进具体过程艰苦

  - 小时候严格要求,长大尊重人选择。有选择才有幸福

  - 有幸的是,人生百年,许多事情是重复发生的,或者至少我们可以用重复的眼光看待它们。所谓把眼光放长,不执着于一时一地一事,即指此。不幸的是,越重要的选择越难重复,越重要的选择往往不可重复。这就是著名的孤例难题

  - 惊险的一跃必须要少,日常生活工作的微试验要多。都是过日子,你的新鲜度要高。《新流》(flow)作者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建议你记日记,就记一件事,今天你有什么新经验,无论大小,无论是见了一个陌生人,谈到一个新主题,吃到新菜式,还是走了一条与往日不同的上下班路线。了解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从重复中抽离出来,主动创造变化,从记下来这件事开始。这一面占到你生活的95%,另外5%则是做好准备,在那个绝对独特、绝对重要的变化来临时,在不可能重复、无法做研究,也没有时间实验时分,做出那个最重要的决定。有人一生都在等待这个决定,比如文天祥,一生平庸,只有两次闪光

  小事,快速决策同时保持不断复盘,吸取经验教训大事,多方评估,决策后勇敢承担一切后果,不要犹犹豫豫。这是我的主张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二):成为专才之前先成为通才

  比起正标题来我更喜欢这个副标题,耶鲁给予作者如此难得的机会能够与来自这个星球不同国家有故事的人、有成就的人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而充分沟通的前提是通才而非专才。想想当年大学新生入学大家发现彼此之间很像复制人,分高分低虽然各地略有差异,但高中三年的生活除了刷题备考以外没有什么任何不同,很少有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身经历。大家都成了应付考试的专才,而非了解这个世界的通才,更为可惜的是从那时起中国大学的教育将这种专才之路走得更加极致,也让当前的我们更加羡慕民国时期的中国大学教育和本文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西方教育。

  作者将本书分为耶鲁故事、极简金融课、极简谈判课、在美国看美国、问答网友部分,其中最让人为之共鸣的是第一部分,以下摘录部分做些思考。

  1、世 事 无 常 , 精 进 不 已 , 是 惟 一 靠 谱 的 人 生 策 略 。

  前一阵子看到被IT公司开除的40+男性员工无奈跳楼的新闻,可叹可气,缺乏精进的态度决心可能是悲剧的内部原因,当然北上广深背负巨额房贷的空心族的中国特色可能是外部制度原因,但作为一个男人,一定要警醒自己 the winter is coming……

  2、凡 是 有 答 案 的 都 是 小 事 , 大 事 则 只 有 取 舍 , 而 取 舍 人 各 不 同 。 小 事 都 能 取 巧 , 大 事 则 只 能 拼 实 力 : 努 力 、 耐 力 、 爆 发 力 。

  大小在不同背景下、不同尺度下的理解多有不同,除了宇宙基本定律之外,任何事情都是大事也都是小事,都可以变化、消减,只是受益人得利与受害人受损差异的不同,也就是取、舍的关系

  3、警 惕 任 何 简 单 化 的 陈 述 , 特 别 是 那 些 做 法 : 夸 大 、 扭 曲 、 忽 略 关 键 事 实 , 以 煽 起 你 的 恐 惧 、 愤 怒 和 厌 恶 情 緒 ; — — 如 果 这 类 陈 述 与 你 的 既 有 看 法 特 别 吻 合 , 就 要 更 加 警 惕 ; — — 静 虑 深 密 , 保 持 怀 疑 精 神 , 培 养 批 判 思 维 。

  挑战权威在中国一直是一个禁忌话题,作为一个长期粮食不足人口增长国家,政府长期垄断资源配置需要权威的树立和维持,但在当前贸易国际化、信息透明化趋势下,继续采取贸易壁垒与信息屏蔽的做法,只能说明当前中国需要更多的怀疑精神与批判思维

  4、要 寻 找 共 识 。 如 果 你 既 全 力 表 达 自 己 , 也 仔 细 倾 听 他 人 , 那 么 寻 找 共 识 就 不 是 放 弃 原 则 , 因 为 没 有 哪 个 社 会 经 得 起 长 时 间 的 撕 裂 , 要 在 多 难 之 间 为 每 个 人 都 有 份 的 社 会 创 造 性 地 寻 找 中 庸 之 道 。 寻 找 共 识 的 路 上 永 远 会 有 不 同 看 法 在 对 峙 , 但 不 要 卡 在 对 峙 上 。

  批判的声音多了必然对抗,民主的沟通与辩论是最佳的解决方式中庸其实就是民主的表现形式,也是平抑各种极端思想后的社会常态

  5、世 界 上 没 有 千 年 的 政 府 , 但 有 千 年 的 大 学 。 大 学 之 大 , 固 然 不 在 于 有 大 楼 , 其 实 也 不 在 于 有 大 师 , 虽 然 大 楼 、 大 师 都 是 题 中 应 有 之 义 。 大 学 之 大 , 在 于 永 续 , 为 自 由 思 想 、 独 立 学 术 提 供 空 间 , 教 书 育 人 , 服 务 社 会 。 政 府 来 来 去 去 , 大 学 永 远 伫 立 。

  大学不仅仅是培养政府领导人、不仅仅是培养商界精英,而是培养一个个具有独立、自由、批判精神的世界人。

  6、时 间 是 我 们 惟 一 的 资 产 , 想 好 怎 样 组 织 你 的 时 间 。

  除了时间还有身体,但本质还是时间,活得久,为祖国贡献50年……

  7、你 们 踏 出 校 门 前 往 世 界 时 , 把 耶 鲁 给 你 们 的 全 都 带 上 : 寻 找 简 单 之 道 , 但 能 理 解 复 杂 性 ; 倾 听 , 但 保 持 批 判 精 神 ; 在 人 生 际 遇 中 找 到 快 乐 , 但 不 忘 责 任 。 ”

  正如耶鲁校长所说,让我们保有敬畏之心,寻求自然之道,乐观、开放、独立、合作、批判、责任,让每个人成为通识之才,具备专识之能。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三):在不好环境更要学好

  这是一本杂集,就如作者所说,这是一本写给他自己的书。能学点什么更好,学不到什么也罢,毕竟看得过程当中是很嗨皮的就很够了,再多的就是些意外之喜了。 一、环境与注意力 本意在前两天就看完了,可拖了又拖,实在过意不去了,强撑着看了些,但没什么效果,毕竟主要的注意力用在了强制自己去看了,看了什么就没精力去想了。 咱在路上想,为什么八小时之外那么困难,如果咱有了八小时之外的自由,还能有这个精力去学点什么吗?!看来很难。毕竟咱是个普通人,像查理芒格那样行走的书柜咱现在还成不了,但以后还是可以的。这也许就是环境的作用,不需要你靠注意力抵制与自己学习氛围大相径庭的环境。而且,查理芒格也不是全天候无休止无休息的在读书,不过有松有驰才是必然的。这也是为何有人能继续学习,有人宁愿刷手机也不愿静下心学点东西的原因吧。注意力毕竟是有限的。 二、投资 能够可预期自己收入的投资方法——生命周期投资法,甚为赞同。若只靠退休金,那是万万不够的,可在中股市这个江湖中,作为散户,能跑赢大盘,超过贝塔值就谢天谢地了,毕竟是鱼肉韭菜,与专业的相比,资本经验技术信息都是数量级的差距。而要想赢得阿尔法值,只有进入一级市场,可这门槛甚高,不是散户可以玩的起的。这就是个悖论。因此,只能比银行存款好些,比银行理财收益高些,但风险太高,除非遇见别人恐惧疯狂的机会,可这也需要些运气时机智慧,但总会比大多数人好些了。 三、博弈 人与人之间少不了博弈,不管你强还是弱,若是能博弈能坐在同一张谈判桌上,那就需要这个。 多出收益平分法:在双赢基础上,多出来的收益怎么分?平分。不分谁强谁弱,既然是双赢,单强是赢不了的。平分就成了最优的解。因为怕弱方一拍两散,但若是弱的太多,强方的备选项很多,就要另外考虑了。 这是咱现在的观点,有可能全都是错的。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四):随《在耶鲁精进》思考--极简金融课、极简谈判课、财智逻辑

  - 不能战胜通胀的储蓄是没有意义的。

  - 市场收益你必须抓住,也可能抓住,而这时你战胜通胀的最好机会。

  - 灾难来临之前,理财有术无术,影响的是活得如何;灾难来临之时,理财有术无术,影响的是活得了还是活不了。

  一句道破理财的必要性:你不理财,而是任凭钱以活期存款形式放在银行里,那么就等着通货膨胀把你的钱吃掉吧。

  - 抓住市场收益,就是抓住市场的贝塔,放弃战胜市场的执念,转而承受市场的整体风险,获得市场收益水平回报

  -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股债组合。确定初始比例,短期中定期再平衡,长期中定期调整比例,以匹配自己的生命周期和收入流分布。举个简单例子:①初始比例为股债8:2,股8债2。②每年年底再平衡一次。③每隔相当长一段时间后——一般建议10年一次——你要调整股债比例,逐步从8:2降到7:3再降到6:4再降到5:5……

  - 你得选代表性最为广泛的股票和债券指数,然后在与这些指数对应的指数化投资工具中,选择交易成本最低、成交量最大的那些。

  - 之说以上述策略靠谱,是因为长期中大体能够战胜通胀。从数十年的时间维度来看,代表性最为广泛的股债指数与市场高度相关,市场与经济高度相关,经济与通胀高度相关。

  如何做生命周期内的理财,已经讲得相当清楚,剩下的就是执行力

  - 传统价值投资过度关注既往的财务数据,有可能掉入刻舟求剑陷阱结果常常变成烟蒂式投资。确实,如果是基于历史财务数据机械地看估值,这些事情机器能做得更好。所以,要想看得准,需要独立思考、好奇心和同理心。

  - 同理心empathy,指超出自己的位置和局限,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在社会剧变中,同理心是跟上和把握变化的关键能力

  - 策略思维天然假设了同理心,博弈论说到底,就是策略性思考:要根据对方策略的预测相应采取行动,当然别人也是同样。

  培养自己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就是复用高瓴投资的思想。

  - 杠杆放大结果,但不增加价值。

  - 无论你在未来有什么需求,在当下采取行动,以应对价格在未来变动的风险,就是对冲。比如说,教育、医疗需求人人都有,如何对冲?只说一点,买学区房不是对子女对冲教育需求的对冲,学区房既不是孩子获得良好教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作为对冲是不合格的。

  - 钱的扩张取决于央行印钱的节奏。信用的扩张取决于整个社会中卖方接受买方延期结算承诺的意愿。

  - 中国经济增长快的原因不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包含技术突破、组织创新、专业化等)提升,其动力主要来自资本投入。而今天美国经济增长主要看全要素生产率变化。

  - 债并不是始终信息不敏感的,当债从信息不敏感变成敏感,就是危机到来的时刻。

  - 世界上唯一能靠谱地对抗通胀的,在个人是劳动力和技能,在企业是能长期保证正常运营带来利润的生意。

  - 终生学习才是对抗通胀的最好办法。对企业来说,对抗通胀的更好办法是基业长青。

  为自我激励找到了另一个必要的理由。

  - 如何谈判?①有什么要求,务必当面提。②态度一定要好,立场坚决不变。③贴标签有魔力。④敢要天价。

  我还没用过这些招数,但是似乎甲方已经都用在我们身上了。

  - 一报还一报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要变得更宽厚,更能容错,给误会留出空间。所以,更好的策略是不惜再吃点亏,一报还两报:只有对方欺骗我们两次,我们才不再与其合作。现实险恶,我们却还要坚持抱有希望,宽以待人,随时准备迎接浪子回头。给合作机会,才能给自己机会。

  促成合作很难,但合作重要,特别是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所以我不断告诉自己,冷静、客观、充分调动同理心,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尽量推动合作。

  - 今天的社会比过去文明一些,不在于消灭了歧视,甚至也不能说减少了歧视,而是不再允许某些特定歧视,比如基于肤色的歧视,现在叫做种族主义;同时,社会拥抱另一些特定歧视,比如基于能力的歧视。能力强的人出头机会多,唯才是举,这是进步。歧视本身则不可能消灭,因为稀缺是永恒的。有稀缺就有分配,而分配就是歧视。只要是歧视,就有人收益有人受损。

  想到《黑镜》第三季第五集。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387952/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五):随《在耶鲁精进》思考

  此书在豆瓣上评分7.9,开篇就觉得有些字句值得深思。写的是王烁自己在耶鲁上课的感受和体会,一共60篇小文章

  因为能触动我思考的内容很多,所以计划每天读一篇,用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不求快,不为读完而读,只求精、深、透。

  对于有感触的内容,我要记录下来,慢慢凑成一篇很长的读后感,作为对待此书的态度。

  0.自序--唯一靠谱的人生策略是精进

  - 记者是内容的专业中介,提出恰当问题,使新闻人物给出高质量的回答,传达给读者。理解-提问-再表达,反复迭代。好记者理解两头,一头理解新闻人物,一头理解读者需求,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把两边对接再一起。

  王烁谈到自己的职业有此感想,而放在产品经理的角色上何尝不是同理?一头是外部的市场需求,一头是我们的技术,同样要反复迭代,但循环的过程更复杂:理解市场、理解客户→提问自己:客户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怎样做→用产品表达技术、满足客户需求。

  而这一循环,从另一个维度,又经历 业务咨询→产品规划→产品设计→产品策略→产品运营 几个阶段。把“业务咨询”展开,又是 理解→提问→分析归纳→印证→修改完善 的过程。

  无论是产品经理从0到1创造产品的过程,还是从市场和客户出发规划产品的过程,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要找到答案(产品、规划),而且答案需要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后者可以只是分析梳理,不下结论(记者自己即使有自己的结论,也只是一家之言),其关键是启发听众自己思考。

  - 学习也不止于狭义求学本身,做事并始终琢磨把事做到更好更是学习。

  我一般提到学习,或者自己要提升,主要手段还是列读书计划,从书本学习,再去实践中体会理论。而“做事并始终琢磨把事做到更好”,我潜意识里并未纳入自己的“学习”定义。

  被王烁这样点出,我更能看到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螺旋上升”这个学习中的后半段活动。虽然我以前做事会尽心尽力,但是没有把“做事”和我“有目的的学习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之前的体会还是“读书就是读书,多读理论,理论会留在脑子里发酵,慢慢地不知不觉地就能被运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我在合作、沟通影响力方面的实践心得就是如此。但是现在,拼接上了学习的后半段,以后的实践可以更有目标性,发挥更多主观能动性。

  - 国运与个人努力,缺一不可。

  我以前视角太微观,自我审视和剖析内心比较多;但这句话提醒了我,要分出一点眼光去看中国看世界,这样才能看到更多空间和机会。

  - 人生有一个另类二八定律,就是付出两成努力,对一个领域了解八成。其原因,一方面是八成就够用;更重要的是,八成足够激发智识游牧民族对新领域的好奇

  这句话我以前从未体会,所以需要后续去持续思考。我相信它是对的,特别是对于这个信息爆炸、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掌握快速学习技巧的人,一定在竞争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洞察更深。

  - 年齿渐长,我慢慢懂得,凡是有答案的都是小事,大事则只有取舍,而取舍人各不同。小事都能取巧,大事则只能拼实力:努力、耐力、爆发力。

  舍与得。判断力。

  1.耶鲁是这样的

  - 他们至少已初步掌握了当代一个知识人必备的思维框架和表达能力。无论将来在什么领域开始职业生涯,他们只需要补上特定的专业知识即可。

  这个思维框架是什么?我的思维框架是否有这种复用性?待跟踪验证。

  2.耶鲁怎么培养学生

  - 无论何时何地,要充分表达你的看法,把它说出来讲清楚,这是你的权利,也是对社会的责任。

  我很多时候把想法留在心里,因为不想发生冲突、或者觉得自己还没思考成熟。那么,我是否可以先私下练习“把看法讲清楚”呢?

  - 无论你要批评谁的观点,你要批评他观点中最棒的那10%,因为无论是谁,其观点的90%都是没有价值的,要批评就批评有价值的那10%;此外,批评之前,你要把他的观点表达得比他本人更完整周到。

  为什么说“其观点的90%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一个人的观点总不会是全新,总有很大一部分是延续了他家之言?

  - 除倾听对方说什么之外,要付出更多努力,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理解其背后的个人经历和利益所在,而不能仅限于其观点的智识内涵。

  提醒我们,人的言语,有其客观一面,但一定也有主观的一面。人都有身份立场,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始终摆脱不了身份立场的局限性。

  - 要在多难之间寻找中庸之道。寻找共识的路上永远会有不同看法在对峙,但不要卡在对峙上。

  求同存异!在多年职场合作中我体会最深的一个词。(也感慨建国初期,周总理在万国公会上说出“求同存异”,是多么有洞见,又多么睿智。能在这种场合说出,说明他已经知道如何去做,而国家机器的复杂程度,相比于职场,更加错综复杂。)

  前几天我老公跟我说,感觉很多人都在推诿。我刚入职B也有这种感觉(L的企业文化是说到做到、尽心尽力,强调人的执行力,所以这方面好一些),但过几年后觉得好了很多。我想,并不是企业文化变了或者是周围的人变了,只是我在促成合作上方法更多、做得更好,对能否合作、合作的困难程度的预判也更准了。推诿也许只是表象,关键还是要找到共同利益诉求。

  - 寻找简单之道,但能理解复杂性;倾听,但保持批判精神;在人生际遇中找到快乐,但不忘责任。

  mark

  5. 为世界上最好的机构工作

  - 斯文森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有三条:多元化、指数化、定期再平衡。目前处于一个超低回报率的时代,市场能给什么、投资者就只能拿什么,不管它高还是低,因为其他选择更糟。

  去深圳出差,见到我刚工作时的mentor,聊起故人和家常。他特别说到,要好好理财。年近50的人给出的忠告,是他生活智慧的凝练,是对我这个后生的善意嘱咐。

  财商重要,在这个通货膨胀率持续上涨、全民医疗福利体制不健全、社保基金有缺口的年代,理财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未来安稳。

  6. 加迪斯给我三个惊吓

  - “首先,让它冷着。”加迪斯答道。我马上意识到,我跟加迪斯岔开在两条平行线上。我最坏也就是想到冷战可能要来了,从未想过还有热战的可能。但加迪斯认为,冷战还不错,至少是冷的。……自己的问题如此受重视,我自然感到荣耀,但也明白原因也在于,有的问题恐怕由外人来提更合适。

  感觉王烁好聪明,逻辑清晰,情商又高,深谙话外之音、言外之意。做好的新闻记者,必须要做到如此,才能不被语言所惑、洞察人心啊。

  有一种人,心里是一种想法,说出来又是另一种;有一种情景,人心里默许,但嘴上不能说出来。如果只听他们说什么,那你就被他“骗”了。

  7.归多的清算

  - 法经济。

  包括生命在内,社会不接受为许多东西定价,因为为其定价会为社会带来道德意义上的负外部性,制造极高的道义成本。

  还有一类东西,社会大体接受其有价格,如人体器官,但很难接受按照已有的财富分布来分配。

  人们对公平感的强烈情绪与效率的改进同样是现实、同样重要。社会分配悲剧有四个策略:市场、政府、摇号、惯例,但没有哪个能长期维持分配的稳定性。这导向社会价值观的周期性切换:因为无法在冲突的价值观中做出取舍,所以都保有它们,但在时间上分开。某个时段某个价值观占上风,直到它承载的负能量过多,终被另一个价值观所取代。风水轮流转,这是社会选择悲剧的跨时多元化策略,借以为相互冲突但都被珍视的基本价值观留下火种,并缓解冲突。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六):勿以言举人,勿因人废言

  啃不进乏味的理论与论证细节的时候,有新知的随笔集还是可以随时填补阅读的胃口的。

  作者对耶鲁本科生的看法也是:“耶鲁本科生素质惊人”,在最顶级的社会里,根本没有人宽容地说慢慢等着孩子心智成熟,只有天生而来的精进。

  我的高中即使几个耶鲁的学子来中国“支教”时创立的,所以学校名字也取了耶鲁的谐音,我们学校百年校庆也收到了耶鲁大学校长的祝贺,即使这个学校很早就以出国读本科著称,但是每年也不一定有一个人能直接从湖南直接蹦到耶鲁。至此,且出去背景加成,只考虑个人能力,可粗略计算我与耶鲁本科生的距离有多大,而且越来越大。

  “在成为专才之前,先成为通才。” 仅仅这一句话背后就是无数个小时倾情的思考、阅读与实践。

  2016 年秋季开学典礼校长给耶鲁新生们说的话,可以说给很多新人听:

  1. 警惕任何简单化的陈述,特别是那些做法:夸大、扭曲、忽略关键事实,以煽起你的恐惧、愤怒和厌恶情緒;

  2. 如果这类陈述与你的既有看法特别吻合,就要更加警惕;

  3. 静虑深密,保持怀疑精神,培养批判思维。

  再往前几个月,也讲了三点:

  1. 无论何时何地,要充分表达你的看法,不论它是什么。

  充分表达看法,意味着不为从众而从众,也不要为了寻找认同和安全感而与看法相似的人抱团取暖。如果你的看法确实与众不同,一定把它说出来说清楚,这是你的权利,也是对社会的责任。

  2. 与此相互为镜像,你得仔细倾听别人的声音,特别是那些与你不同的声音。

  萨洛维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就是如果你要批评别人的看法,那么你得批评这个看法的最合理版本,而这一点你若不仔细倾听是做不到的。

  这批评的门槛,你能越过吗?扪心自问,我还要努力。

  3. 要寻找共识。

  如果你既全力表达自己,也仔细倾听他人,那么寻找共识就不是放弃原则,因为没有哪个社会经得起长时间的撕裂,要在多难之间为每个人都有份的社会创造性地寻找中庸之道。寻找共识的路上永远会有不同看法在对峙,但不要卡在对峙上。

  自己悟了多年的道理,才珍惜出一点点做事方式,别人的训诫,很难成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现在的结论是,对于明显有意义的训诫,要常常在困惑的时候,拿捏不准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但是个人指导思想也不用太多,太多记不住,也实践不了。

  第一章对现在的我最有价值的在于世界学人这样破解难题,其实很多问题都是老生常谈,但是如果真的按照设想做到,那已经能够立地成福了。

  三个问题:

怎样自我管理,提升效率?怎样在压力面前增加适应能力?增氧激励自己和他人保持创造力?

  有纪律的管理时间:充分利用早起之后的高效时间段;保持准时;利用番茄工作法来保持专注;在日程表上为重要的事情优先留出时间,其他事情为此让让路,并围绕重要性来重拍时间。

  主动设定日程:

  定期自问:我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

  随时记下来想法:善用列表

  善用软件:日程、小组会议、任务管理、记录、团队协作

  保持开放心态:即使事情并不在你掌控之中,不要焦虑。

  拥抱变化:旅行、听音乐、做菜、做运动

  学习一项新技能:比如演奏一种乐器;

  走出舒适圈:听不同意的观点与想法;见陌生人,跟比你更聪明能干的人在一起。与能力互补的人合作。

  督促你周围的人成长:给自己找一位导师,或者指导一位门徒。

  大胆从别人那里“偷”想法。自己不会没关系:向他人求助

  读书,无论是传记历史小说还是诗歌,好书要重读,写长文章,每本书不必读完有意就行。

  最后,健康最重要,一定要锻炼身体。

  手机与Kindle -> if 想打开手机,then 打开Kindle

  理解自己,操纵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

  极简金融对现在最有用的观点:

  个人唯一有效的目标不是寻找alpha而是能够跑赢beta,炒股对于个人来说甚至不是零和游戏,是负和游戏。

  在年轻时股/债比8:2,每十年降低一次,等退休之后就应该主要为债券。冒险要趁早,退休后就必须守成,这跟性格无关,被每个人的人生周期决定。

  所以,基本放弃选股与选债。不要试图战胜市场,而是拥抱市场。

  房地产,股票,基金都只是金融工具,投资工具越来越复杂,但是你的思路应当始终简洁如一:确定初始比例,短期中定期再平衡,长期中定期调整比例,以匹配自己的生命周期和收入流分布。

  它对你只有一个要求,而这个要求很高:克制自己的聪明主意,压抑自己觉得市场愚不可及的念头,放弃与市场博弈,转而从长计议,把投资当作你的工作人生互补的另一面,好比阴阳鱼严丝合缝,互相对冲,阴阳相生。

  终身投资是自己的事,别交给别人。主要参考 David Swenson, Unconventional Succes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Personal Investment.

  公务员与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策略是相反的。

  多算胜少算,况不算乎?

  一小时速成影响力:

有什么要求,务必当面提;态度一定要好,立场坚决不变;贴标签有魔力。比如,“你是一个整洁的孩子”比“你应该成为一个整洁的孩子”,高出五倍。“你是愿意一辈子卖糖水,还是跟我一起去改变世界”敢要天价

  一些书单:

Influence By Robert CialdiniGetting More by Stuart DiamondNever Split the Difference by Chris VossPitch Anything by Chris VossThe New Leaders’s 100 Day Action Plan by Brandt, Check & LawlerAsk for It by Linda Babcock & Sara Laschever

  可以做大蛋糕就合作。

  如何分蛋糕,要知道互相的 BATNA ,蛋糕不是恒量是变量。

  领袖演讲术速成技巧:

音调要有起伏;不要重复;讲话要说123;如果想要思考,可以停下来什么都不说,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停下来两秒钟,听众不会在意,另外就是把长句拆分为短句来说;短句说完以后停顿,这样效果更好观众还以为你深刻;抽象很好,但是要说具象一些;but 不能说太多,but是负面词汇,but 可以换成 and。

  不是因为我们太傻太天真,而是因为合作太重要,而不合作终究没有出路。

  可以从美国大法官的角度来解构美国政治制度的实施。

  你是愿意孩子小时候没有多少空间长大后有很多空间呢,还是小时候有很多空间长大以后没空间?

  答网友都是一些废话,不看也罢。

  勿以言举人,勿因人废言。不要因为他说了正确的话就看重、推荐、提拔他,不要因为他这个人不靠谱就完全不听他的话。韦小宝九句真的,一句假的,假的最要命。

  书中提及的很多人都是传奇,提到就当打开一扇门,真正的干货还是要探索本人的著作。

  我懒得讲故事,就记一些笔记,留作日后参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