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8 05: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精选10篇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是一本由吉田穂波著作,如何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270,页数:2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一):5个娃妈妈超人医生开挂

  早闻作者励志故事,等到台湾繁体中文版,从台湾邮到澳洲来读。

  女医生非常的自律、心态阳光、又懂得平衡,具有日本人的贴心细致

  她的故事,绝对会给已婚备孕和多娃的母亲一剂非常好的“良药”。

  书很朴实易懂,有着日本人特有的礼貌努力不妥协的精神

  作者非常可爱,没有好大喜功,就像一位邻家姐姐告诉你,曾经的她也为家庭事业棘手

  后来她豁然开朗,大家一直把A与B当作单项选择题来做,那个所谓的平衡是难的,

  索性直接A和B一起做,事业有压力时候可以从学业上找到放松,可以从陪娃的时光里找到快乐

  A和B 一起互相支撑她的信念。我想它也是给我一直担忧问题的最好的解答

  她的乐观心态,只选择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又和李欣频老师建议很像。

  她突破了大多数女性心理---请保姆阿姨来帮忙家务照顾住院的女儿,让自己又更多的时间备考哈佛。从“请别人帮忙,会被亲友不配当妈”到“多借助别人的力量日子才能过得顺利”

  她的时间规划表对于带娃又工作的妈来说,非常的可行

  对待考试思维“考试,是为了找出不懂的部分

  带娃的生活中,能有一大整段时间来专用做事实在很难有,她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读书和处理文件,哪怕就做多少是多少,不要求自己完美,即使做了一点也没关系,总比不做好。

  这位可爱又敬业又求知学术的妈妈,是我们平时“哎呀,我没时间做这个,我工作忙回到家累死了,照顾娃哪有那么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最有力证明。也希望自己不要给自己找理由

  有时,看她的书,总能想起《lean in》(先前一步)的美女作者 谢丽尔·桑德伯格。

  她们都是现代女性,在平等自由的现代社会中,最好的典范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二):吉田穗波:带着4个娃考上哈佛,原因居然这么简单

  吉田穗波,2004年从名古屋大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即在东京银座的妇幼综合诊所任妇产科医师,工作十分忙碌。大女儿一岁时因肺炎引发气喘,让吉田穗波在疲于应付的同时,也萌生了“若想改变现状,只能积极提升自己”的想法

  她带着4个孩子、全职工作的同时,考上哈佛,还出了一本书。育儿,读书,有事业,这可是碎片时间高效利用的典范。

  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认为促成吉田穗波最终实现目标的时间管理术主要有三个方面

  01 情绪调整

  别想太多,先做了再说

  有全职工作,有家事要做,有小孩要带,怎么还能找出时间念书?吉田穗波的理由竟然是:从!来!没!想!过!就只是一个想留学的念头,便让她翻开了书本

  无独有偶,我最近看了扎克伯格之所以能做facebook,而不是身边的你或者我,最关键的居然是他的执行力执行力!真的是执行力!

  有一天晚上,扎克伯格被女友甩掉后:

  晚上8:13分,回到宿舍

  晚上10:17分,带着失恋郁闷开始动手做facemash

  凌晨2:08分,同学萨瓦林回来提供算法公式

  凌晨4点,网站流量异常,弄垮了哈佛的校园网,惊动了校方的管理人员

  在短短6小时,他完成了一个产品设计开发上线

  在大家借酒消愁的时候人家却在键盘上悄悄地敲出了一个产品。

  这种执行力你曾经有过吗?

  我试图思考这个问题,想起读书的时候,我还真有过这种冲劲。

  还记得当年看了韩国主播剧,爱上了那个女主播,就很想去学新闻啦,但是家里人认为我不适合,我就勉为其难考虑广告学,当年广告学貌似是某传媒大学的最好。

  于是,我立志要考上那所大学,家里人看着我过去的成绩,不忍打击我的自信心委婉地说:我看,还是考个离家近的学校就好了吧。我坚决回答:不,我就要考那所大学。

  于是我头也不回地投入了学门深似海的煎熬复习中,有多少个凌晨2点还在微弱黄色灯光下复习,蚊子萦绕,热气扑面,汗水不断渗出皮肤眼皮困倦脑袋发紧,但我就像飞蛾扑火,非要尝试一把。

  但人就是那么脆弱,出社会以后,堆积在身的物件愈加增多,追求一件事的坚定决心反而愈加脆弱,似乎风一吹那些想法已无踪影

  最近看到一段文字说:对于“成长是实现财富自由”的第一铁律,应该是单身无老的情况理所当然的适用,若是考虑平衡家庭的境况下,这条铁律该怎么适用呢?

  比如说,以目前的A技能可以换取年薪30万满足养家糊口的需求,但义无反顾学习B技能时,A技能带来的收益会下滑,收入会减少,家庭生活质量会下降。这种时候该如何平衡?

  这就是现在具备稳定工作或中产阶级烦恼,他们固定在自己已有优势里,本来很想改变,但改变意味辛苦或丢失。辛苦或丢失意味着不想改变。

  亲爱的读者大大,你会怎么办?

  聚焦在想做的事上,杂讯会自动消失

  只要能张罗情绪,聚焦在想做的事情上,或许自然而然就能过滤掉自己不想听的声音

  为了实现考上哈佛大学的理想,拉升情绪,吉田穗波决定去找大学时的恩师临床学习时的院长、哈佛教授,逐一拜访,与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方面,考虑到人随时随地会碰到意外状况,浇灭斗志,心就如气球,当它因疲惫失落而泄气,我们能在多短时间内充饱它?这就是成功的关键。吉田穗波充饱斗志的经验是:尊敬师长前辈给予鼓励与建议时,都能打开她的斗志之门。

  另外一方面,吉田穗波考试前前往哈佛大学,能从实际感受中促进自己前行

  当耳濡目染了这些正面话语画面后,身边那些“她也能考哈佛大学吗?”等闲言碎语自然成为耳边风了。

  02 把目标落实到固定的习惯

  决定考哈佛的大学后,作者调整了自己的时间表,把本来很忙碌的时间硬是抽出6个小时学习,并把它固定下来。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三):时间管理到底有多强大?这本书告诉你答案

  《就是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作者吉田穗波,日本女医生。在有3个孩子的时候申请了哈佛的研究生,用时半年考研成功,在出国进修完成的时候生了第4个孩子,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她已经是5个孩子的妈妈了,并且没有请父母公婆帮忙带孩子。 我们都知道,带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那吉田穗波到底是怎样做到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复习考学,而且还能成功的考上,还能成功的把学位拿到手还能按时毕业?只要你想改变,你就能做的到。从开始的诸事不顺到之后的井井有条有两个决定性因素:时间管理、自律。 自律和时间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时间管理能让你摆脱“没有时间”的借口,自律能让你更好的跟随时间管理体系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能让人自律的就是找“痛点”,比如吉田穗波觉得,自己每天忙的心力交瘁,却没有一件事情顺利,也没有半个人认同,工作评价一直很低,并且有好一阵子每天对丈夫和朋友抱怨不停,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悲剧主角,这样下去真的不行,所以,一定要改变。 只要开始,再难的事情也会变的简单 可能现在很多人都有共同的烦恼,不喜欢的工作,一团糟的生活,诸事不顺使我们变得越来越烦躁,从而出现各种抱怨,负能量满天飞,想要改变,却因“困难望而却步,其实,不是因为某件事很难你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所以变的很困难。作者在第一章就提到了这句话,我很认同,不是因为这句话有多激励人,而是因为它实实在在的诠释了“懒惰”这个词。 大多数情况下的懒惰是因为想的太多,总是会想象这件事情很难,或这件事情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根本不能成功。不要想太多,去做就好,把能否成功抛在脑后,只要戴上只能看见“成功”的眼镜,一直走下去。实际上一个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是无法预测的,只看我们想不想去发挥凡事应该先动手去做,动起来就能找到答案。万事开头难,只要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之后就会越来越顺利。 做事切忌等时间 “等有时间了再去做”绝对是最最骗人的谎言人生短短几十年,没有多少日子可以等,有时想,等我有时间了再去做,或者等做完这个再去做那个,你会发现,等这个完成后,却未必有时间去做那个,或是错过了最佳时间,最终,梦想只能在岁月蹉跎。如果“或”让你烦恼,就考虑“和”。如果恰巧有几件事情想做,那就一起来完成吧,有时双管齐下比二选一更能成功,在不同的事情交替刺激下才更有动力。 想要成功,身体健康是第一重要的事 对于一个妈妈来说,如何做到即要有时间学习,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那就需要好好的花心思去结合工作和家庭去分配自己的时间。 吉田穗波的作息时间表: 3:00 起床学习 6:00 叫孩子起床 7:30-9:00 送孩子上学;上班路上念书 9:00-17:00 工作 17:00-18:30 下班路上念书 20:00 跟孩子一同入睡 自律不等于自虐,对于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努力和坚持我从不认同,如果你想学作者凌晨三点起床,那你就得学她晚上八点入睡,只有得到充分休息,才有精力去做想做的事情。 每个人的境况都不同,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时间,分配时间的过程可能会很纠结,但这是需要认真去完成的事情。不要怕失败,任何计划都不是一次成功的,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才能最终得到适合自己的时间表,在分配时间时,要把工作、健康兴趣和生活都融合到一起,有节奏的工作和休息能带给你积极向上活力。 给自己定一个期限 任何没有期限的目标都是无法到达的。有期限才会加速,加快速度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人在焦躁的时候,心中更能燃起熊熊斗志,做事才会有动力。 很多人心中不是没有愿望,但如果没有期限,没有量化,没有具体的时间,再美丽的愿望都只能是空谈,有规定期限,才能专心致志。最好还能在大期限里设置小目标,就像是游戏里的关卡,这样完成起来就会轻松的多,而且容易产生成就感。 列在意清单 如果总是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心理沉重,那一定是有一些不需要写在行程表上,但你心里却很在意的小事在作祟,那就列成清单,先处理掉你在意的小事,清除一切障碍后才能安心追求理想。 末尾 文中所列的几项观点都是深有体会的,如果大家还对本书的其它内容感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最终的目标是让生命获得时间上的自由以及安宁幸福所到之处不仅仅是时间这一项,也包括了情绪管理和培养注意力等。改变生活这一项巨大工程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一步步的尝试和坚持,过程可能会疼,可能会不舒服,但你终将会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四):[原创]“生5个娃”and“上哈佛”的妈,我们该不该学她?

  文 | 发愤的草莓公众号neverstop201508)

  最近,有一篇名为《生5个娃、上着班、考上哈佛,明明没有时间,可她却什么都做到了》励志故事朋友圈火起来。

  故事是主角是日本一位的妇产科医生吉田穗波,她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申请入学到被哈佛录取的故事。

  更让人佩服的是,她带着3个年幼的女儿踏上美国波士顿求学之路,并且期间生了第4个孩子,等到自传书籍付梓之时,又生了第5个孩子。

  但是这些事情一点儿都不耽误她的深造,吉田穗波依然顺利取得哈佛学位。

  真的难以想象这个故事就是在邻国发生的。

  要知道现在我们国内全面放开二胎,不少妈妈因为“生不生二胎”的问题而纠结,很大程度上是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而吉田穗波呢,不仅是工作非常忙碌的医生,还腾出时间学习而考上哈佛,并且能带着这么多个孩子,真的要顶礼膜拜。

  然而,没过多久,其他的声音横空出世:《去你的“她能你也能”,这些“时间管理法”我们都懂,那又怎样?》。

  一篇和前文唱反调的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批评长文,文笔犀利直抒胸臆表达了另一批小伙伴心声:她们认为吉田穗波的活法客观上给了其他女性造成压力,让别人无法专注一件事,也觉得要“什么都得做到”,弄得人心惶惶

  到底哪一篇更有道理呢?

  口说无凭,还是得还原故事的真相才行。

  其实早在看到吉田穗波医生故事时,我已经下单了她写的《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到手后立刻开始认真寻找答案。

  利用蜀地行之途中坐飞机的时间,把此书啃完,在飞机上因为无法用手机做记录,随手抓了餐巾纸写了一些感触,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一、精心打磨的“吉田三宝”

  那篇在朋友圈疯转的励志文章,虽然把吉田医生的时间管理法浓缩成一则又一则的干货,可是一眼扫过去,因为没有细节的支撑,反而让人觉得“好像道理都懂”,没什么特别。

  直到我看到她的书,才从白纸黑字了解了她做事的细节,以及内心的剖析,才知道人家真得把那些时间管理法则用得很到位。

  吉田穗波有几点特别出彩的。

  我把它总结成“吉田三宝”:

  o 时间的保障

  o 明确的使命

  o 铆足的动力

  1.时间的保障——挤时间

  挤出大时间:

  她巧妙地制造出自己更多的“生理黄金时间”,可以用于学习。比如,早晨醒来会头脑比较清醒,学习和思考效率高,于是,她选择“晚上8点多和孩子一起入睡、凌晨3点起床学习”,趁着孩子起床前有整段集中精神的时间,因为孩子6点多才起床,这样无形中就逼迫自己要全神贯注,高效起来。

  这是她决定考前的一日时间表:

  善用小时间:

  她会“自订规矩”以最大化时间的使用价值,把那些看似没办法使用的时间,想方设法用在学习上,她认为:“不坐在书桌前也能念书”(书中p19),“时间无法节约,只能提升价值”(书中p9)。这类似于日本理财天后胜间和代在《时间投资法》说的,尽量把“浪费”、“消费”两种性质的时间转化为“投资”自我的时间。

  比如:

  o 利用坐车去上班的路上学习;

  o 利用晾衣服的时间一边给孩子讲故事;

  o 在洗碗的时候一边听学习音频;

  o 利用坐车的时间去填写那些厚厚的《奖学金申请表》;

  o 在整段时间到来之前,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前置思考以提前给大脑“热机”,缩短进入专注状态的起跑时间。

  利用零碎时间做事这点,是和她父亲学的,因为她知道父亲当年在带她时,也是一边折尿布,一边朗读论文。

  2.明确的使命——知目标

  她认为“少”而没得选择,才足以让人觉下心来专注,所以那时候她的目标很简单,考上哈佛留学深造,以及生女儿(她挺喜欢女儿)。

  并且在准备考试时,她也只是专注做好一本题库。等到考上哈佛时,她意识到无法兼顾工作,遂将当时的医生工作辞去,专心求学。

  另外,她为了提升对考哈佛目标的专注,在考前还特意去哈佛研究所参观,用真实的场景把自己的“斗志开关”打开。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梦想板”、“愿景板”的作用。

  3.巧使爆发力——有契机

  早些年,吉田的生活也是自我感觉混乱的,工作评鉴也不佳。

  后来为什么突然间有冲劲呢?

  她是这么说的:“ 我何曾有过这么强烈的冲动,想要做点什么事来着?越是没空,就越想做事...或许,没空正是某种“新契机”呢!”(书p12)

  于是,吉田趁着这股能量来临,把它发挥到淋漓尽致。

  让我想起成长沙龙的组建,也是在我身怀六甲时突然想要做的事。现在想想都有点疯狂。而那时候呢,正是觉得生完孩子后可能会没时间做这件事,才生成这股劲。

  “时间越自由,越容易一事无成”,当我们闲的时候,觉得时间有的是,等等吧,这事缓一缓。每当时间紧迫,人更有爆发力,这股能量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不能浪费了。

  另外,她会给自己补充“燃料”,抄摘一些正能量的句子放在身边,想要退缩时就看一看,立刻像大力水手吃波菜那样有精神起来。

  二、化拦路石,为垫脚石

  吉田医生在哈佛求学过程中的困难,在朋友圈疯转的那篇文章没有展现出来。

  期间她和先生遇到的困难,如果不是亲历,肯定不会知道有多么恼人。

  这些烦恼包括了“大女儿肺炎引发气喘而住院”、“孩子上托儿所的费用高昂”、“听课程的英文像鸭子听雷”,“多次申请奖学金无果”、“快到毕业时突然被告知学分不够”等等。

  每一个困难都那么棘手,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应对?

  而吉田又是怎么做呢?她选择“戴上只能看见成功的眼镜”(书中p7)。

  她说,“张罗情绪,比张罗时间和金钱更重要(书中p8)”

  看到困难时,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困难上,不是想到坏的一面,而是乐观主义,把关注点放在“现在最重要是做什么”上,开动脑筋寻求解决之道,勇于向他人开口求助(她提倡的“受助力”),“厚着脸皮喊救命”(书中p28)。

  于是,困难一个个被她按倒了。

  她说,“只要还有心情笑,就要持续努力”(书中p73)。而她的照片上呈现的,也总是那么笑靥如嫣。

  正因为此,她在哈佛求学的经历变得更为特别,有圈有点,从而形成经验,出版书籍。

  我想,出书之事本不是她早计划好的,也许正是在解决这些困难中汲取的经验变成了“财富库”,水到渠成地写成了一本书,从而通过文字的传播,成就了她自己。

  当困难来临时,不惧怕太多,往前冲,把所有的逆境化为动力,困难就变成了垫脚石。

  因为困难不是在这里成就了你,就是在那里成就了你。

  三、突破“大众常识”的围墙

  在书中,吉田医生在一开篇的序言里也表示,自己并非别人眼中所谓的女强人。

  比如说,在传统的观念来看,女性较男性会承担更多的家务,在带孩子方面也要亲力亲为。而吉田在每天工作、育儿、家事(家务)的轰炸下,并不是选择全部都包下来。

  比如面对一日三餐烹饪等一些家务时,她特意请了雇工来完成,用钱买时间。一方面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减少和伴侣为家务问题争吵的可能。在吃饭上,周一和周三是新鲜的,周二和周四是吃剩菜,周末会自己小小地开工。在有些人看来,这可以给予“这女人好懒”的评价。

  比如在带孩子方面,主要是由长辈在帮忙,自己则是每天固定18至20点为亲子时间,陪陪孩子。在有些人看来,这可以归为“生而不养”的调调。

  另外,她只要天气允许,不需要每天都洗澡,把每天洗澡用的几十分钟节约出来可以看书。在有些人看来,会觉得“这怎么可以!太脏了”。

  她说:“不要让‘常识’偷走你的时间(书p93)”(这里的“常识”指的就是大众的惯性思维和看法)。

  为了获得更多的时间用在梦想之上,她选择放弃一些“别人眼中的常规看法”。

  • 精心打磨的“吉田三宝”

  • 化拦路石,为垫脚石

  • 突破“大众常识”的围墙

  这是我在书中看到的三大亮点。

  好了,在看完吉田的书后,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疑问。

  到底谁更有道理?

  真相是——

  疯转的文章略有点“标题党”的嫌疑。

  吉田穗波并非什么都做到了!

  而把精力投入在自己最期待的事情上。

  她不是大包大揽,而是有选择地付出,有选择地牺牲,

  才能在“大的方向”上做到了“实现自我”与“完美家庭”二者兼得。

  她是一个聪明(智商高)的妈妈,也是一个懂得调节心境(情商高)的妈妈。她知道如何去处理俗世对女性的定位、标签和要求,也懂得调整对一些事情的标准要求。

  正如宇宙间的能量守恒定律,有舍才能有得。所以,她也是有舍,才有得,不是全部都做得无比完美。

  她的故事,与其说是鸡汤类的,更像是鸡血类的,如同一本妈妈疗愈手册那样,让更多找不到自身价值的妈妈看到曙光,看到希望。

  关于她的文章,和她自己写的的文章,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并没有苛求任何人需要像她那样。

  只是亮出一个闪耀的样板,向其他女性同胞们传递正能量——

  世界上,还有的妈妈是这样的。

  亲爱的,请不过早地放弃自己!

  -End-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五):时间无法节约,只能提升价值

  《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作者:吉田穗波(日),如何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本书是作者的励志经历,四个孩子,照拿哈佛学位。如果你现在正处于努力路上的倦怠期,请稍作停留,站在路边喝下这份能量补充剂,你会更加大胆地去追求梦想。这份能量补充剂,就是作者分享的提高时间密度的33要诀。

  首先,什么是时间密度?

  你怎么过一分钟?怎么提高一分钟的精确度?怎么让一分钟变得更有价值?在这一分钟之内,你能塞进多少东西?

  以上这些,就是“时间密度”。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

  接下来,作者从人际关系、工作、家庭等多角度分享提高时间密度的33要诀。其中,包括时间管理的一些重要原则,如列目标清单,设定期限;要事原则,把时间分配给最优先事项;立即行动原则,“人生只有做与不做”;“锁定目标,反复练习”等。我们在行动中往往存在追求完美的想法,好像什么都要准备就绪后,才能开始,作者则提出,“”草率计划,立即行动“、“先踏出第一步,之后见机行事”。比如,我们进行业余写作这一活动,就不需要等到具备一定的专业写作知识才开始,我们可以直接坐下来动手写,作者强调一定要“先动起来,之后便能轻松前进”。在前进的路上遇到问题怎么办?如,每天写作,没有素材怎么办?想办法解决,我是通过不停阅读,以读书笔记的方式进行输出。在遇到的问题被我们一一克服后,我们就会越来越自信,进步得也会越来越快。今天,也是我坚持每日写作的第91天。作者还指出,“中途停顿很正常”,但是“有前进就好”,即使走走停停,只要坚持到底一定会有收获。

  《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一书中所呈现的理念都非常简单,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样,“事物的本质在于精髓,而精髓往往都很简单。”最后,愿我们都牢记一点:“时间无法节约,只能提升价值”。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六):别过“别人的生活”

  这本书的精神内核与《向前一步》极其相似,桑德伯格提倡遇到问题不要做选择题,是选A还是B,应该做问答题,就想面对这问题怎么解决它。吉田穗波医生则说人生只有做与不做,面对问题,她从来都是积极的去想怎么解决,哪里有时间担心会失败。但与《向前一步》不同的是,和桑德伯格那种天生战斗力爆表的学霸不同,吉田穗波是那种也需要写名人名言,想各种方法自己给自己加油加能量的优秀普通人,特别是里面提到的一些方法自己也曾用过好多类似的,读起来更能感受到亲切和真诚。别被书名宣传中的哈佛,四个孩子等字眼吓到,这书很接地气。我觉得这书最值得看的是吉田穗波在处理问题时的思路,她的情商,以及养孩子”身教大于言传“,陪伴孩子时的情绪及质量远远重要于时间。

  其实感悟最深的还有一点,去年这本书的介绍文章刷爆朋友圈,群里各种女生的评论都有,除了正面的,也有很多负面的,包括“肯定是父母帮忙带孩子,要不然就是老公超给力都包揽家务了”“肯定又是那种家庭背景超好的吧””这种学霸太恐怖了,这么紧张的生活有什么好啊“…我只是默默的去买了书来看。没有了解怎么好随意猜测。看完后觉得没有被别人的思维定势影响而错过这书真是开心。吉田穗波的思路其实也是这样,永远积极乐观的去学习思考怎么达成自己的梦想,不被“别人的生活”而干扰,不是别的主妇都自己做饭就必须自己也这样,别的主妇都恨不得24小时陪着孩子就必须自己也这样,要抓到问题的核心。比如当发现核心是孩子吃的健康后,其实就会有替代自己做饭的其他解决方案。她会想各种办法来过上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的生活”。这点很给我勇气,嗯,这就是本“别人家的孩子”告诉你怎么不过“别人的生活”的书。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七):10分钟看完《就因为没时间,才能什么都办到》,她带着3个孩子用半年考上哈佛。

  最近看完了吉田穗波的《就因为没时间,才能什么都办到》,对我的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穗波医生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大女儿两岁,二女儿刚出生两个月。她要照看2个孩子、上班、做家务,每天就像打战一样,早上6点起床做饭,送孩子上保育园,9点上班,5点下班,路上往返3小时,下班后赶去保育园接孩子,回家后做晚饭、和孩子吃晚饭、读绘本、哄睡觉。在孩子睡觉后又开始做家务、洗衣服、准备明天的事情。

  在大女儿生病住院,穗波医生更加忙碌,工作、家庭不能平衡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反而坚定了她想出国的念头。她在上班和家庭的同时,用半年的时间考上了哈佛,同时又有了三女儿。带着3岁、1岁和一个月大的三个女儿,和老公一起去了波士顿,在哈佛读研两年,又有四女儿。回国继续工作,写书的同时五女儿又出生了。

  这本书真是鸡血满满,穗波医生说她并不是什么女强人,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她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做到。这本书讲述了穗波医生的一些观点和时间管理方法,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不要等待,就去做。

  也许不是你做不到,只是你想不到。就像之前医学界声称:人类肌肉纤维所能承受的运动极限绝对不会超过10米每秒,所以,人类100米跑的最快时间不会低于10秒。在30多年都没有人打破记录后,在吉姆海因斯跑进10秒后,同年很多运动员也在10秒内跑完了100米。

  下面将本书每个章节的要点摘录出来,献给忙碌的人,看完本文仅需10分钟,如果有时间看原书当然更好。希望能带给你启发,生活和梦想你可以同时拥有。

  穗波医生一家

  01、越没时间越想做点什么

  当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却想整理书桌。当你忙碌到没有时间的时候,其实意味着巨大的机遇。一旦时间受限制,才会涌现出想要做点什么的能量,想要做一直想做的事情,从时间的困局中逃脱出来。而这种能量的迸发就是开始自己想做事件的最佳时机。

  “不是因为困难而不去做,而是因为不去做,才困难。”《坚持三周改变一生》罗宾厦玛著

  穗波医生一直想出口留学,但是24小时忙碌的生活让她搁置她的梦想,看到这句话,让穗波医生把生活和家庭产生的“不顺利”的受到的束缚的状况中产生的郁闷想法变成了助燃剂,在大女儿住院更加忙碌的时候坚定了留学想法。

  02、把想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吧

  一件件做,人生太短暂。穗波医生的三个愿望就是生女儿、工作、留学。很多觉得生育和留学是相互冲突的。穗波医生觉得“如果有多件想做的事情的话,全部同时进行”。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作为妇产科医生,穗波医生清楚知道生育的最佳年龄,她对孩子年龄间隔控制在2岁之内。而工作的要求需要有更高的知识储备,这就成为了备考学习的动机。

  有孩子就对餐饮的质量有要求,也让穗波医生自身能保持好的身体状态。穗波自身热心学习的样子对孩子来说也是言传身教。

  虽然同时进行很疲惫,也充满挑战。但是比“做完这件事再做那件事,最后还是没有实现”要好的多。

  03、不是“or”而是“and”

  当有人问“是A还是B”“是C还是D”的时候,穗波医生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们还是考虑有没有不是“or”而是“and”的方法吧。

  穗波医生留学的准备不是辞职后或者休假后才开始的,是和白天的工作同时进行。她觉得白天的工作让她既不丧失留学的目标又能保持留学的积极性。下班必须去托儿所接孩子,让她对工作的效率和专注力提高了。育儿的焦虑因为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消除,工作的压力也因为看见孩子纯真脸庞而烟消云散。

  正因为有不得不做的事情,才会因为想做的事情而获得解放;而正因为热衷于想做的事情,才会感到不得不做的事情的辛苦,其实是微不足道的。

  04 、“乱成一团”是理所当然

  同时顺利进行多个想做的事情的秘诀,就是不要把什么都分得很清楚。

  穗波医生会一边晾晒衣服,一边考虑工作邮件的内容。在单位午休时填写交给托儿所的资料,回到家陪孩子玩的时候心里想着工作上的事情。

  某个大学生想和穗波医生见面,但是穗波医生白天上班,晚上大学生又没有时间,于是就约在周日,在附近大学,可以一边让孩子在旁边玩,一边和大学生见面聊天,虽然总是被孩子“我渴了”“要去厕所”打扰,但是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如果一直等待逐个做某事的实际,却往往难以找到机会。而这样总会有混乱的感觉。穗波医生说享受乱成一团,就能有所提高。

  05、条件不成熟也要立即行动

  什么事情,不要先深思熟虑能不能做到,总之先开始尝试。只要你想做就会产生时间。

  不是等着调整好环境,创造出时间以后才开始,不管怎样先开始做,踏出尽管微小但具体的一步。不管怎么样先开始。

  06、 有期限,才会“加速"

  穗波医生准备备考是2007年6月,她想明年9月留学,入学申请书的截止日期是2007年的12月1日,只有半年的时间备考。

  当施加压力后,反而会涌现出干劲。被限定了期限意味着能发挥出“截止日期前的蛮力”,意味着创造了一个能够“加速”的环境。平常的速度不能完成的事情,加速就有可能。

  07、戴上只能看见“我能行”的眼镜

  穗波医生开始对留学并没有“可能会做到”或者“也许做不到”的概念,只是想着“要去做”。只要决定要“做”,头脑会下意识地寻出路。

  将一些周边发生的事情往好的方面解释,并把它当成合格的预兆,比如不用等红灯。

  因为觉得我能行,自然就有解决的办法。

  08、比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心情的掌控

  哈佛研究院考试前,穗波医生参观学习,拜访研究生院的教授,给了她奋起努力的契机。亲身“接触”“感受”能敦促自己,让自己觉得真的可以做到、已经是哈佛的学生,会给自己的备考有更大动力。拜访了老师和前辈,自己一个人的目标感觉就变成了一些人的“必须实现的约定”。

  如果能掌控心情,并聚焦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对自己不利的声音排除在外。

  09、 时间无法“节约”,只能“提高价值”

  因为没有时间,对于时间的执著之心越发强烈,会想尽办法获得时间,创造时间。不同的一分钟,价值、密度也不同。

  如果是一分钟或者两分钟的时间,一天里到处都是,提高时间密度就可以,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就会由少变多。

  但这并不是每一分钟都在紧张的状态下度过,有时候发呆、与朋友聊天等,但如果这样能成为走向明天的活力,因此能恢复笑容,那就是有价值的时间。

  使时间价值最大化,这就是关键。这并不是指仅仅在一定时间内填满应该做的事情。就像休息日故意不填满各种事情,而是放松身心,调整自身的状态,往往才能保证下周的高效的时间使用。

  10 、制定使时间价值最大化的计划

  提高时间密度做事,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原本穗波医生晚上8点半哄睡孩子,做家务要到11点半才入睡。现在改为晚上与孩子在8点半一起入睡,早上3点起床,确保了孩子起床前的3个小时候的学习时间。

  周一清早三点的“待办事项清单”,列出每周需要做的事情,再将一周内的自由时间用红笔框起来,根据重要程度、紧急程度、所需时间、地点等填入待办事项。

  首先确保用于“大石头”的时间。时间如同瓶子一样,要装的更满,需要先装大石头、小石头,最后放沙子、水。在有限的人生中,最应该做的是最重要的事情(大石头),之后自然会发现用于小石头的时间。

  挤出时间做什么比怎么做时间更重要。

  11、重新认识应该做的事情总量

  如果应该做的事情的总量没有改变的话,即使再怎么早睡早起,不过是把晚上做的事情调整到早上而已。穗波医生为了确保自己的学习时间,借助家政人员的力量做家务。

  即使花钱也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穗波医生在大女儿住院请淳子代替她照顾大女儿,女儿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后来淳子又介绍了明美的家政人员,帮助做家务,做饭菜。这样省去了花费在家务上的劳力和时间,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应运而生。作者不断借助他人的力量,完成了各种各样的事情。

  12、 有没有被一些所谓的“常识”占用很多时间呢

  你有没有被自己顽固的坚持的想法或他人随便创造的价值夺走很多宝贵的时间呢?比如每天要洗澡,孩子要吃母亲做的好吃的。那些顽固的坚持的想法只要有一个被消除,就会新产生因那个规则而夺去的时间。

  有想做的事情却没有时间,想开始做新的事情却没有时间。这时候,更需要转换想法为“不彻底,不充分也可以”。有一次,穗波医生有一场下午7点到晚上9点的读书会,她很想参加,但是她必须在晚上8点之前回家看孩子。也就是她只能参加40分钟的读书会。如果只参加听整场的读书会,往往难以有这样的机会,收获就为零。参加了40分钟,也有所获,比起根本没有参加还是确有所得。

  降低一些杂事的标准,比如做饭、家务,不是必须自己做的事情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

  13 、家务分担不是夫妻五五分

  很多夫妻都会因为家务分配而产生矛盾,丈夫觉得自己做的够了,妻子认为自己同样也要工作,家务应该五五分,否则会觉得不公平、产生焦虑。比起要花时间教育丈夫,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拘泥于家务活的分担。比如,丈夫承担30%,妻子做30%,剩下的40%交给家政人员。这样就尽可能减少了彼此的负担,既能降低焦虑,又可以利用空出的时间充分享受自己的事情。

  对于自己承担的部分要尽心尽力。

  14、丢掉“依靠他人=给人添麻烦”的想法

  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集中精力在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上,结果反而能做到更多,甚至成倍的事情。

  寻求他人帮忙,帮忙的人也会因为觉得被依赖,而变得很有精神。

  “有求于人”正是信赖的证明

  15、为了细微的心情交流而不惜时间

  如何心情愉快地请求对方,又如何心情愉快地接受援助呢?在请求对方的时候,“借助他人的力量不是给人添麻烦”这样的想法转换是关键。

  用“交换笔记"与家政人员交流:表达感谢、建议、要求。

  16、先迈出“第一步”,之后见机行事

  迈出第一步需要巨大的能量,之后要继续下去,就像惯性的规律一样,只需要花费较少的能量。

  即使失败了,只会增加失败的经验,不会减少寿命。

  重要的想法是“中断着做也是理所当然的”。穗波医生一家四口周末在图书馆,三岁的大女儿和丈夫在绘本角等地玩耍,她背着一岁的二女儿在自习室做习题。二女儿发出吵闹的时候就拿着单词本,一边在图书馆内转悠,让孩子静下来。经常大女儿又跑过来,说饿了,要出去买东西。周末图书馆的学习实际上是时断时续的。

  穗波医生认为即使如此也不放弃就是继续下去的关键。学习的过程中即使受到怎样的干扰,都鼓励自己说:“取得了一点进展。”

  时断时续也是理所当然的,一次的进展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能觉得“也行啊”,而且,能够一眼就发现继续进行的时机。

  这样好像对待自身的时时间的意识也发生了转变,感到自己的时间变成了一个个零碎时间,缩短进入专注状态的助跑时间。

  17、不要执著一气呵成。

  穗波医生经常要填写一堆文件,如果只做填写文件,有时会耗费一个上午。穗波医生就把资料装到袋子里,带着到处走。上下班路上或者午休时间等,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取出资料,多次填写。有点空就取出资料,只填写一行,甚至一处也行。

  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情,将整块的时间用于想做的事情。同时带上所有需要的工具。

  18、成年人要有属于自己的书桌

  学习和用脑工作时,身体感觉很重要,书桌可以帮助穗波医生内心和身体的状态获得转换。

  19、不坐在书桌前也能学习

  穗波医生每天上下班多花钱乘坐新干线,不会有挤得满满的交通高峰,而且肯定有座位,所以非常适合学习,确保学习的时间,是用金钱也换不来的。

  穗波彻底活用“零碎时间”,比如上班路上的步行或者等火车的时间,穗波医生用ipod听英语,还有工作时午休时间,上洗手间、晾衣服、收拾餐具等时间,也不停动脑筋。穗波医生的父亲在穗波小时候边叠尿布边看论文。

  20、用“时间”“地点”“伙伴”三要素来加速达标

  时间越自由往往一事无成。“只有这个时间”“只有在这里”“放过这个就没有机会了”,好像是在束缚自己,实际上,它们能成为提高专注力,加速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穗波医生高中就喜欢听英语磁带,但是效果不好。后来备考,只有在上下班时间才能练习听力,反而很有效果。

  为了坚持学习,要能具备定好的“时间”、“地点”和“伙伴”这三要素的话,就是最有效的。定下来只有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这个人。

  21、第一步先选择“简单的事”做

  穗波医生数学比较弱,之前她会买一堆推荐的数学习题册,但买的书很多都没有能用到,只感觉留下很多没有来得及消化吸收的内容。这次备考,她决定尽可能用少量的习题册。

  集中一本,反复练习。要学习某种新知识,要开始学习时,投入其中的第一步,如果是书本,就尽可能选择最基本的;如果是思考方法,就选择简洁的“精华部分”,并将其理解透彻。

  22、改变思维:“考试,是为了找出不懂的地方”

  考试中出错的地方才是重点,是自己还不懂的地方。很多人都是准备充分了才会去考试,但穗波在考哈佛研究生院的时候,较早阶段就试着参加了一次GRE的考试,了解了考试的难度。穗波觉得考完这次才会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给自己鼓劲。

  明显看到进步会更有动力向前。做一本习题册,做错、做不来的题目就做标记,多次重复,竭尽全力减少带标记的题目。

  不论学习也好,“待办事项清单”也罢,"成果以能看到的形式展示出来"将有助于保持动机,成为激励。

  23、反复挑战,逼近极限,绝不放弃

  穗波为了节省留学费用,申请奖学金要填写超多资料和推荐书。穗波向4个团体申请奖学金,都失败了。刚开始会消沉失落,但很快会想着“只有再次尝试。下一次努力”。

  申请资料的截止日期,有时会写“某日之前盖章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她哪怕是到某日的23点59分,也会跑进邮局而不放弃。她多次跑进深夜的邮局,坚持到最后不放弃,获得了奖学金。

  24、集中注意力前,要先回利用“专注前的时间”

  总会遇到不能集中精力做事的时间。穗波会制定备忘录。这个备忘录记录的是没有必要专门记到记事本上的小事情,是不需要做的,但心里记挂的事情。比如资料杂乱,女儿说朋友欺负人等。

  这些事情虽然都不是大问题,不做也没有关系,但是是你的小忍耐,是你受到的干扰,小小的忍耐意外地能夺走巨大的能力。有时候想集中注意力,成为阻碍的往往不是特别担忧的事,反而是一点点的小事。

  想要专注做事,前后的时间的心情的状态就很重要,就像是跳高前的助跑。要专注做事,就需要注意如何充分利用开始做事之前的时间。试着将备忘录写出来,就会想出各种解决办法。

  当觉得“最近总有点不能集中精力”时,也许正是需要检查自己的“备忘录”的时候吧

  25、适当补充燃料,让斗志持续燃烧

  有时候必须集中精力工作,却没有状态,过着尽是空闲时间的生活。穗波就会拿出自己的格言、名言的记录,仔细看看。

  穗波医生会把想要永远铭刻在心中的,将融入身心的话语都抄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的最后。就感觉像是能和这些话语一起行走、奔跑、思考一样。每次换新笔记本,就把写有名言、格言的那几页从旧笔记本里撕下来,塞进新记事本。

  当没有状态的时候,就看看能让自己保持积极状态的事物,点燃激情干劲,也许是看漫画、也许是听音乐,也许是去旅行,也许是买花。

  26、做之前不要想太多,先做再说

  收到哈佛的录取通知书后,穗波医生才考虑去美国留学的事情,签证、搬家、住宿、孩子托付等。结果留学才发现发现孩子的保育费高达50万日元(日本3个孩子只要15万日元)。穗波医生觉得如果留学前事先知晓情况的话,多半会推迟留学计划。

  穗波医生很庆幸自己不知道就去了美国。任何事情如果都等做好一切准备后再开始的话,往往难以迈开步伐。如果不管怎样先开始跑起来,然后再修正轨迹,再考虑其他的路线,就总能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方法。

  如果不乘着一定的“势头”,是无法挑战重要的事情的。

  27、只要不放弃,就能发现道路,即便是羊肠小道

  3个孩子保育费要50万日元,对穗波来说经济压力太大,她和丈夫都是在留学,没有经济来源。于是穗波医生利用各种关系打听获得保育费补助的方法,知道医学部的福利保健团体所属的托儿所,对该团体的职工提供一定的保育费补助。但该补助只针对该团体的职员。穗波医生及丈夫并不满足条件,遭到拒绝。

  穗波医生和丈夫再次与秘书见面谈判,每年给医院的研究室捐款6000美元,请研究室再将这笔钱以工资的形式发给他们,丈夫以职员的身份接受它。中间产生的手续费或差额由穗波她们承担。秘书同意了。

  这样穗波的丈夫收到了作为该医院的职员的支援,孩子得到了补助,每个月3个孩子的保育费加上捐款的手续费等一共只需要12万日元左右。

  另一问题是医疗保险的问题,全家医疗保险一年约120万日元,是穗波医生难以支付的。她四处打听,想起之前留学波士顿的朋友说过保险费和医疗费全面。于是联系了朋友,知道这个政策。朋友推荐的窗口负责人一直陪同申请,很顺利地加入了该医疗服务。

  直接与人见面,也许是得到超越信息的“巨大力量”的机会。

  28、厚脸皮喊“救命”,就能绝处逢生

  到美国后,穗波一家人租住在一居室(17万日元每月)。到了美国约一个月后,温度骤降,房东开始暖气施工,要到第二年5月才结束。因为施工,暖气停了,白天温度只有5度以下,因为施工,居住环境也变得恶劣。穗波向房东提出想马上搬家。但得到的回复是既不降低租金也不认可退租。

  穗波医生去保健中心投诉,保健中心只向房东发出一份“应当让住户搬至别处”的通知,施工人员不理睬通知继续施工。

  又去哈佛大学的学生处咨询。学生处的工作人员帮忙通过书信与房东进行交涉,但事态仍没有改善。

  哈佛大学研究室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萝贝塔则告诉穗波去找律师起诉。穗波怕无法承担高额的律师费用,但是还是找了律师,律师听完事情经过,破例以超低的价格,为穗波医生给房东写了劝告书。最后房东示弱,后期租金减半,退还几个月的租金。

  任何人都有陷入窘境的时候,如果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是最好的,但无论如何没办法解决时,说出“请帮个忙”,将有助于你摆脱困境。

  29、最应该投资的是人际关系

  借助他人的力量,请他人帮忙,就意味着会促使对方发觉那种喜悦之情,对方越发想要帮助他人。

  穗波医生在美国参加了WIC(妇女、婴儿与儿童特别营养补充项目,有点类似低保,发放食物券,去超市选择部分商品可以用食品券,代替现金支付),最可怜的是在超市排队,感觉到了收营员的蔑视,和排在后面的顾客的同情(需要在WIC手册里对买的食物是不是可以用WIC的食品券进行验证)。

  穗波医生在研究室院选修了社会流行病学的课程,研究社会因素(收入、劳动条件、质量、压力、人际关系)对人的健康或疾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穗波医生从自己亲身体验到美国的收入差距大,深刻理解到为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

  照顾或被人照顾,担心或被人担心,帮助或被人帮助,增进这样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资产。

  30、即使“什么也不懂”也得咬牙坚持下去

  留学的学习也是困难重重,英语听力不好,完全听不懂上课的内容,作业需要深入研究,预习加复习才勉力赶上。

  预习比复习更加重要,如果预先学习一点课程的内容,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增加几处觉得“啊,懂了,懂了”的地方。

  为了跟上严格的课程进度,穗波医生遇到问题就立刻问。不仅仅是学习方面,工作中有任何不懂的问题或是感到有疑问的地方,她都会马上问其他人,或者自己查资料,如果不这样做,她觉得就会放走问问题的机会。

  美国有一种“夸张的赞扬”的风气,穗波医生向同学问完问题后,也用夸张的赞扬夸赞会忙回答问题的同学,之后再问问题,再夸赞,同学心情变得愉快,自己也逐渐消除了不懂的地方。

  31、对自己念咒施加“魔法”

  在哈佛学到,给穗波医生的人生带来巨大影响的话语,是“I want to listen to your talk。”如果有想见的人,只要试着这样对对方说,然后去见面就可以了。并非每次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即使没有回复也不气馁。

  很多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出色的大人,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即使是父母,也是在不断成长。在孩子面前,穗波医生觉得要以身作则,妈妈喜欢不断进步,所以才像现在这样拼命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往往是身教重于言传。

  除了母亲,身边的人也都在不断成长。这样一想,就好像能原谅某人的出错或失败。

  32、运用“哈佛式交涉术”“彬彬有礼且明确地提出主张”

  5月中旬,穗波医生一周后就要举行毕业典礼了,结果收到“紧急邮件”,上面写的是毕业不了,原来是穗波医生申请的学生在教务科的系统中被登记错了,不能计入毕业学分。

  周五发的邮件,穗波周六才看到,周五当天为学分调整的截止日。事务负责人的回复是“最终的责任是没有进行确认的穗波身上,只有补修不足的2.5学分,不能在一周后毕业,而要在秋天毕业。”

  穗波的丈夫必须在8月回国,签证也不能延长。穗波试着用“哈佛交涉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总之需要彬彬有礼且要求明确”。首先,运用哈佛式交涉术的第一要点“绝不指责对方的过错。”穗波与事务负责人和指导教授发了邮件,表达歉意。紧接着,给最后一学期上过课的老师发了邮件,简洁说明现状,请求帮助。

  第二个要点“信赖对方,并寻求帮助”,给事务负责人和指导教授发了邮件,寻求帮助。

  第三要点“把自身当做商品来宣传”。第四要点“强调双方共同的利益”。邮件写到“如果能毕业,将来一定会在公共卫生领域做出贡献。”

  最终穗波医生如愿以偿,顺利毕业。

  33、自行车持续前进才不会倒下。

  Make a difference(有所作为)。

  因为繁忙,因为没有时间,才能不断前进。穗波医生毕业后继续努力,参加志愿者活动,开始教练技术的课程学习,写书,演讲,带孩子……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八):时间像海绵

  * 阅读完本书后把这些笔记复制到备忘录,一项项对照着实践,自测,优化

  听书随想:

  1. 这本书是听的音频,利用碎片时间。觉得关键的内容,先在备忘录里记录关键词和音频节点,有空时回听做笔记。因为内容浅显,可以加速播放省时。

2. 有意义的时光才值得被铭记:听有声书时想到,之前那些被挥霍掉的时间(生命中的绝大部分)像是被抽空了记忆,完全想不起来我那时候干了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小时候坐在小凳子上画画,那种专注和心流体验(孩童时期也不会刻意专注,但就是感到平和吧)后来似乎没遇到过了,现在争取重拾回来; 大学里跑步时听有声书,还记得在红色塑胶跑道上奔跑,两个操场中间梧桐树的叶子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九):Let's make a difference!

  吉田穗(sui,一直以为读hui)波的这本书噱头很足,一个日本女医生带着两娃,怀着一个,准备GRE,托福,和小论文等材料申请哈美国研究所,最后被哈佛录取。举家到美国学习两年,期间又怀了一个娃,还顺利毕业了,并生下了老四。

  除了时间管理和励志的内容,书里也写了很多在美留学期间遇到的困难,都非常真实。读完不得不感叹穗波女士的毅力和把时间用到了极致的精神。但是如果只是这样,这本书最多只能打四颗星。其中一页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喊出make a difference的穗波女士,自己为这书加上了第五颗星。

  中国的教育(日本估计也是),讲究的是学而优则仕,奋斗到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现下房价高,生活成本贵,大家工作大部分是为了赚钱,养家。偶尔有些是为了自己理想而工作,生活。到这步,已是不容易。但我们没有先辈的勇气(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仅局限在自己的泥坑里挣扎。

  穗波女士是幸运的,她的留学经历拓宽可她的眼界,让她感悟到生活之需要感恩和人为什么而活。Make a difference,努力一点一滴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眼睛盯着脚下时,总会计较路的崎岖和远近。抬头看山峰则周遭事物皆入眼帘。

  从抱怨路不平,到自己修路为他人造福,是我们应该有的转变。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读后感(十):关于时间管理get到的点

  #菜菜读书笔记#

  3.30 【日】吉田穗波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

  这几天断断续续把这本书看完了,本书190页,利用3个中午,饭后零碎的时间阅读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现在改变了一个观点,以前我每次看书都是利用晚上集中的时间,一般下班后直接去图书馆看书。两个小时可以看一本两三百页的中长篇小说或者非虚构类图书。

  但是因为这段时间工作的原因,时间都是零散的存在,于是中午饭后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成为我看书的契机,这才意识到,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这也是这本书里提到的时间管理的方法之一。

  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本书讲述的是,生四个娃的妈,在照顾孩子和上班的同时,是怎样考上哈佛的。

  改变的源头:

  工作不顺利,每天超负荷运转,却诸事不顺(当医生)

  大女儿哮喘病,不得不暂停工作,挫败感不断升级(已经有三个女儿)

  意外的怀孕····

  在这种情况之下,吉田想要一边工作一边考哈佛,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天方夜谭,但是她做到了。这版本的繁体版书名为《就是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而事实是,吉田医生确实做到了。

  下面分享一下我从这本书中get到的一些时间管理方法。

  改变的推力:

  越是没时间越是想做什么

  郁闷的情绪变成助燃剂

  具体方法:

  不是or而是and:事情不是一件一件做,而是多管齐下,一起进行

  做与不做:做了之后就会找到方法

  心情掌控:情绪的开关决定我们做事的动力和效率

  时间限制:有期限,行动才会加速

  时间密度:

  时间价值最大化:早睡早起,8点-8点半和孩子一起睡觉,早上3点起床写待办事项清单,不受干扰的学习。

  确保“大石头时间”:重要的事情优先做,先装大石头,然后才是小石头,细沙和水。

  借力:学会授权和借力,请家政,请父母帮忙。

  集中精力:

  三要素:时间、地点、小伙伴。促使自己集中精力,并且更容易坚持。

  反复练习:注重基础的练习,并且反复学习精华的部分

  专注前的时间:每一次做事情之前,多有一段时间了的不专注,在这之前可以写备忘录,以及一些平时不那么重要但是自己关心的事情。

  燃料:随身携带一些名人的格言,并且随时给自己打鸡血

  怎么做:

  尝试去做第一步: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后面就是行动了

  不要害怕失败:不要给自己心里负担,只管去做就好,失败也是经验的累积

  零碎的时间:时间以两三分钟为单位,可以一边叠尿布,一边读论文

  零碎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情,整体的时间做想要做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从这本书中get到的关于时间管理的干货,最关键的还是开始行动。我一直深信,只要我们铁了心要做一件事情,所以的不利因素最后都会转化成对你有利的推力!

  嗯哼,在这个想太多的时代,我们一起,做个果敢的行动派!

  微博:菜菜小桃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