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U型理论(全新升级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U型理论(全新升级版)》读后感10篇

2018-07-17 04:5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U型理论(全新升级版)》读后感10篇

  《U型理论(全新升级版)》是一本由[美 ]奥托·夏莫(C.Otto Scharmer)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90元,页数:4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U型理论(全新升级版)》读后感(一):所有伟大发现都源于深层的内在旅行

  奥托•夏莫(Otto Scharmer)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高级讲师,多年前他跟随《第五项修炼》一书的作者彼得·圣吉一起做学习组织项目时,发现项目的成功与否与组织的领导人有很大的关系。一个领导者,如果他想做出改变就会成功,否则就不会成功。而领导者能否创新,取决于他的内在愿望

  于是,奥托开始寻找转变的内在源头经过多年的研究时间,他总结出U型理论,总结出发展有效领导力的七项能力步骤

  1 觉醒:停止旧有的“下载”式思维习惯

  2 觉察:暂悬习惯式的“评判”,以新的视角观察

  3 感知:使注意力转向,从他人的角度感知,从整体感知;

  4 自然流现:与静默的源头以及想要生成的未来建立联结;

  5 结晶:澄清愿景意图

  6 建立原型:联结头脑心灵双手,通过实践探索未来;

  7 执行:联结微观宏观层面的领导力,维持和发展创新。

  按照他的说法:U型理论首先是一个理论框架,让我们学会问题的第四层、从源头去看问题,而不是从原来的经验里去看问题。第二,它是一个方法论。无论是个人团队、组织,或者一个系统,如何去联接第四层的源头然后做出决定。第三,它也是一个人的存在,交给我们怎样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做一个真我。

  奥托·夏莫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也曾经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学习,冰洁借鉴了《大学》中的“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七个与道德完善相关的步骤来完善自己的理论框架,他觉得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面向未来生成新的领导力的有效路径方法

  他觉得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的多重危机,探索人类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集体接近精神根源。因为“所有伟大的发现都源于深层的内在旅行”。

  7月12号,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奥托先生接受大刚同学采访,不仅仅谈U型理论,更说说他对于宗教修行、社会危机和科技趋势的观察和思考

  大刚:作为一个读者,我感觉《U型理论》中的方法跟宗教修行有关,有过禅修经验的人更容易接受,您个人对于佛教或其他的宗教一些方式有无修行?你如何看待宗教和和你目前探索的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关系呢?

  奥托·夏莫:我有宗教修行的经验。但是我不同意有宗教信仰就很容易理解U型理论的看法

  我想区别一下宗教和灵性。现在在世界范围发生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层次也就是说除了信教的人之外,人们开始向更深层次进发,开始关注自身的体验。灵性其实就是和创造力能量以及承诺的深层源头连接。

  现在,许多事情正在发生。你也可以看到,这种觉醒有的发生在宗教组织内部,但大多数都发生在宗教之外。所以我想对此加以区别。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我不关注有组织的宗教社群,而更多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与我合作的组织来自全球各地,组织里的人们有着不同宗教信仰。我想找到一种共通的语言,可以允许每个人都借助这种语言,对既有的却未曾关注的深层次体验有更多的觉察。自然流现(presencing)、与源头连接以及感知等概念都是这种语言的例子,它们并没有很多宗教背景,也不牵扯到宗教意识形态,却能帮助你更加准确地理解自己的体验。

  说到底这就是科学精髓。我对科学和灵性的合一非常感兴趣。我所说的科学就是一种方法,一种挖掘生活数据和自身体验的方法论。这也是我给自己的定位----探究科学和社会变革或领导力之间的关联界面。的确,构成U型理论的三个核心方法之一就借鉴了冥思练习。不过还有两个不是冥思练习的传统。所以有一些关系是确定的。但问题是如何让普通大众获得其精髓而并非只有信仰宗教的人才可以。

  我认为我的定位是综合性的,我将许多传统以及我所知的所有修行混在一起。 在U型理论中,我使用过的唯一类似宗教的词语就是源头(Source),你可以说这借用了道教的“本源”。其他再无和宗教有关的东西了。

  我保留了“源头”是因为除了与道教理念有关系,它也是一个通用的理念。所以阅读时即使无背景知识,你还是能得到正确的理解。但是用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灵和开放的意志,你可以参考全球任何智慧传统,都会有殊途同归的理念。

  不同的传统侧重点不同,对吧?佛教更强调开放的思维和开放的心灵——慈悲。对于开放的意志强调略少。开放的意志来自创业创新精神。U型的右半边(也就是实践和行动部分)在冥思传统中一般来说侧重相对少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引入其他方法和工具

  大刚:如今我们从很多媒体看到,佛教的修行方法在西方的主流社会中很受欢迎。这也许是包括你在内的很多人研究和探索东方智慧的结果之一。你怎么看这个现象呢?

  奥托·夏莫:曾经有人告诉我说,高盛投资的一些人现在在做冥思。我说:“哦,太好了,修炼好了就可以更加变本加厉地损害美国本土乃至全球的主流经济吗?”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个体正念的修炼无法解决全世界问题的例子,所以我们需要将正念应用到集体系统中。

  对此研究比较出色可能是卡巴金,他发明了正念减压(MBSR)。他的理念是向全世界介绍佛学修行而非佛教。这说明修行可以无宗教信仰。所以我自己的源头部分在东方,但绝大部分在西方,因为西方也有深奥的传统智慧,值得引入的鲜为人知的智慧。

  所有传统智慧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当然,也有一些局限。其中之一就是我刚刚指出的U型的右半边。另一点是U型理论的左半边,基于科学的方式去研究如何感知未知事物,这也是我认为在集体层面创建觉察力的关键步骤。

  所以如果你对比我的方式和传统智慧,你会发现当今有很多在个人层面应用正念的实例。但最重要的事情却没有体现出来,即将正念带到集体层面,系统的高度。这是当今被忽略的一点,也是U型理论想要实现的一个方法以及研发系列的工具实践的用意所在

  大刚: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有人觉得这些年你和彼得·圣吉一直在尝试创建一个新的组织行为学的体系,这种说法你认同吗?

  奥托·夏莫:我不这么称呼我们的研究。部分原因是“组织行为学”的叫法并不传神,没有真正抓住什么是新东西,现在有太多的组织行为以及系统变革的研究。我认为那没有什么新东西。而真正的新东西或者说在U型理论中提出的新理论是将意识作为一个显化的变量引入到 社会系统的理解中。

  我们研究社会系统以及实际变革项目中的干预措施,这是我们研究的前沿之处。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这么称呼太普遍了。你可以这样说,但是太泛泛了。基于觉察的系统变革或基于觉察的行动研究可能更加准确,虽然也不是最好的叫法,但是更加准确。

  大刚:您在中国的学员身上看到什么变化,对您有什么启发?

  奥托·夏莫:今天早晨在课堂上有一两个事例描述了一些我在以往教学中见过多次的事情。这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读一下我记录的学员分享,以便引用的准确性。一个学员说:回顾10月以来的旅程,IDEAS 旅行是一次心的旅程。它打开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一种与他人联结的新方法,一个全新的自我存在。另一个描述的多一些,他说这个项目并非仅有工具和知识。它改变了你思考的方式,让你在面对挑战时,跳出旧想法束缚,感觉好像自己发生了变化。

  我感觉我同事也发生了改变。我感觉他们的意愿变了,我们更加容易达成共识。结果是,我们能更好的感觉到彼此的感受并更好的执行。

  所以他们描述的是三个转变。思维的转变,从重复旧习惯到获取新事物,可能是更加有创意的思维方式;关系的转变,从争论议论和客套这类旧形式到真正意义对话和集体创造力的发挥;合作的转变,从一成不变反应式到共创式的合作。这样的转变我看了很多次,所以我将它记下来在今天早晨课程中的分享。

  大刚:我们中国现在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空气污染食品安全,我看你的书的时候,也在思考中国人怎么能够去面对一个正在生成的未来。 关于这些问题和困惑,按照您对中国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人的了解,您有什么一些说法和看法?

  奥托·夏莫:这种困惑不仅局限于中国。每个思考着的公民以及世界上的每个团体都有同感。当你思考所面临的问题的时候,这种困惑感就会随之而来。如果你不觉得困惑,你很可能在否认现实,或者愤世嫉俗。如果你真的思考当今发生了什么,你就会感到困惑。

  是的,污染在中国的确更加明显。但是这个问题是全球性的。所以我认为人们应该做的是—我在U型理论的开篇以及我的新书中更加详细的强调了-----在社会中寻求一种全新的合作方式。从简单的壁垒式的各自为政演变运用共创式的平台来促进为某一议题而聚在一起的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集体协作。我称之为经济4.0时代,这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机制,而且我认为这是唯一解决此问题的办法

  大刚:如今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慌张移动互联网让我们大家连接越来越紧密,但换一个角度来讲,手机、互联网、社交网络对社会整体有一个特别大的改变。是科技做错了什么?还是人类做错了什么?U型理论的实践方法可以帮到我们什么吗?

  奥托·夏莫:我不能说高科技是好还是坏。科技就是科技。 我们怎么看待和运用它,发展进程中的挑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英语“技术”(technology)一词源自希腊语“techne”,是与艺术有关的。艺术意味着创造、做出,这在我看来是技术的根源、本质根本意思以及未来发展的目的,它可以是一种环境,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出我们更深层次的力量 。那么另外一种方法,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趋于被动接受,基本上受制于机器。这是我们全球共同面对这一问题时的两难选择。我所做的努力是推进第一种选择----深化人性的那一个。

  根本上来说,我将其看做是历史进行中的一个环节。一二百年前,在西方可能在中国也是如此——当你出生的时候,在你的出身家庭背景就决定了你所有的一切,你的职业、你的发展、你的朋友等等等等。现在,大多数地区出生的时候没有什么是可确定的。你,作为一个个体,要自己做决定。即使你已经开始了一段职业发展道路,每隔5年,也要做颠覆性的改变,以重新发现自己。每个人,团体或社会都在经历着这样的事情。

  所以,个体化是一种巨大潮流。创新、行动以及修为都以个体的形式在发生。传统的旧的社会资源的帮助性越来越小。我不是在说好与坏,是在讲一个确确实实发生的事情,它在过去400多年一直在发生,只是现在以闪电速度在进行。

  另一点,我们看到各地凝聚社会的旧有资源都在日益衰退,试图挽回旧有方式的想法是无望的。那种方向是向过去看,方向错了 。所以我认为唯一正向、有用或转变型的方法就是向前走,创造新的社会资源,新的联结方式。这是我们引入U型理论的原因。所以这一点儿也不矛盾,这正是我们介绍U型理论的原因。

  《U型理论(全新升级版)》读后感(二):U型就想一个坑,每个人都在里面

  这本书真心不知道怎么写读后感比较好,和《第五项修炼》差不多厚的一本大砖头,介绍了一个大而全的理论,U型理论(1999年正式提出)。如果要说这个理论如何如何好,还真没法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只是感觉U型就想一个坑,每个人都在里面。因为似乎这就是我们个人乃至社会思考的一个基本模型,只是我们平时习惯是忽视它而已。倘若你重拾这种觉察,会发现眼前的世界乃至未来都完全不同了。

  当然可能是因为U型理论的思考层面太庞大了,而且在试图建立一个大而全的理论帝国,于是各种工具技术都被投射之中。以至于《第五项修炼》也被套进来,且表达了五项修炼还不够深刻观点,还没有到第四层的思考维度。不妨我们先来看看对于改变的四个层面是什么,反应(re-acting),重设(re-designing),重构(re-framing),再生(re-generating)。

  奥拓在书中也阐述其与彼得大帝的关系是异乎寻常的,以至于开发出了这个U型理论是和五项修炼作为互补的思想,不过感觉奥拓会觉得U型理论更全面具体些。所以他在推荐那本《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似乎也是以U型理论为基础,而且是他主要执笔。

  也就是因为构造一个庞大具体的体系,以至于无法简单的说清楚。而对于思考比较简单的我,一直在力图消化其中的核心观点。如果要说最基本的也许就是要你打开思维去面对评判之声(Voice of Judgement),打开心灵去面对嘲讽之声(Voice of Cynicism),打开意志去面对恐惧之声(Voice of Fear)。而彼得大帝的思想里面也许少了一些意志层面的思考。也许这也是彼得大帝后期经常去找南师,而且奥拓也经常提及南师的一个原因。

  其实如果任何事情上升到脑、心、腹或者身、心、灵的层面那都将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更何况是要创立一个完全新的系统。所以我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思想系统,也许就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伟人,集合了过往的诸多精华理论,整合在一起用一个看似简单的“U”型去串起来。有别于很多金字塔形状的理论思路,U型是需要一个回路一个反馈,沉底之后还需要浮出水面。按照书中介绍的简单流程就是,下载、暂悬、转向、放下、接纳、具化、实施。

  当你这么简单的去看,也许会觉得也没啥特别复杂的流程,但如果把这个U型之旅的全程完全展开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可以学以致用一辈子了。每一个步骤都会有些其他理论或者观点的投射:

  1、关注

  2、联结

  3、共同启动

  4、组建

  5、深潜旅程

  6、观察、观察、再观察

  7、练习深度聆听和对话

  8、创建集体感知机制

  9、放下

  10、接纳

  11、有意识地静默

  12、心随所愿

  13、同在的场所

  14、意愿的力量

  15、形成核心小组

  16、塑造战略微系统原型

  17、整合头脑、心灵和双手

  18、重复、重复、重复

  19、共同演进创新型生态系统,让人们从正在生成的整体观察和行动

  20、通过安排定期的小组教练并打造安全的教练场所来创建一个创新的空间

  21、社会大剧院:通过第四级文化媒介的方式来进行集体意识

  其实这也是一个coaching的过程,所以现在U型理论在coaching里面用的比较多,而coaching本身应用还不能说非常普遍,也许这是一个U型理论尚未普及的原因。而快二十年了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U型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因为过于繁杂,很多情况下是还没必要用。又或者是大家觉得其理论不正确,其实我更愿意相信这个理论方向是正确的,毕竟也算是一种集大家之所长,只是还在崛起阶段。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酝酿。

  最后借用译者的一段话来让这段U型理论之旅占告一段落。“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激烈冲突、体制性失败随处可见的时代,一个痛苦的结束和希望的开端并存的时代。某些深刻的东西似乎正在改变和消逝,同时其他新生事物正在试图崛起。”“认真读过这本书之后,即使如我一班的普通公民,也会因为了解当今社会的危机及其根源而充满了强烈的责任感。我认为人生大抵有两种状态:一是“混沌而平和”;二是“清醒而痛苦”。痛苦是因为清醒的人往往了解事实真相,而了解真相所产生的痛苦往往又可以化作带来变革的动力。”

  其实看书乃至于思考的动力何尝不都是来自于痛苦,了解真相的欲望本身也是痛苦的。但我们痛并快乐着,期待下一次快乐的再啃一遍这本书。

  2017-5-25

  《U型理论(全新升级版)》读后感(三):国际象棋及太极大师的U型之旅

  本文是我在学习了U型理论之后重读《学习之道》这书后的体会,我发现顶尖运动员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经历U境的奇妙过程,也许对于跨界理解和体认U型理论有帮助。此文同时发布在《学习之道》一书的评论里,见http://book.douban.com/review/7398131/

  《学习之道》这本书讲什么?

  《学习之道》(英文名:The art of learning)这本书概述起来就是1本回忆录、两个冠军头衔、三个部分,1本回忆录是指这是美国的天才国际象棋选手乔希▪维茨金的一本回忆录,两个冠军头衔是,在本书中他展示了自己如何通过体悟学习的艺术,在淡出国际象棋后短短几年之内从零起点成长为毫不相干的世界太极推手领域的冠军

  全书共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谈作者的国际象棋生涯和学习国际象棋过程中的体悟,第二部分是作者跨入太极领域内的学习心得和点滴,第三部分谈了作者将两个领域融会贯通的身体、头脑、心灵三者合一的学习艺术揭秘。国际象棋是头脑的艺术,太极是身体的艺术,而两者若想真正进阶成为大师级选手,又都离不开心理素质的修炼和内心的沉静。这其实也适用于任何领域的学习,专业之上功夫在诗外,在于内心。

  《学习之道》读来有什么用?

  主要有3个方面,

  1. 如何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本书十六章谈到的释放压力的步骤和方法很实在,几乎所有领域,无论运动还是演讲、领导、商务沟通最后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心理素质的提升。

  2. 指导我们如何开展更高效地学习更有效地训练 如果说市面上绝大部分谈个人学习的书都是揭示如何入门或最多从入门到熟练,这本书恰恰谈的是如何从熟练到高手,并且适用于任何领域

  3. 体会和践行U型理论的绝佳素材 这是接下来要谈的内容

  另外,由于国际象棋和太极都是个体对抗性的竞技运动,凡是实质上具备这两个特质的

  领域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触类旁通的启示,例如网球、谈判、销售等。

  《学习之道》与U型理论有什么关系?

  1. 两者都是谈学习的深层艺术 本书书名不言而喻,U型理论也是强调提升学习的层次,特别强调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未来不可预测,只能感知,感知必先修炼内心,《学习之道》的作者乔希虽然已是顶尖大师,但在比赛当中仍不断遇到实力更强劲的对手,而他战胜对方的奥秘恰恰就是让自己忘掉对手的招式和存在,忘掉自己的评判,专注于内心深层的对内观察,最终这种不带评判的观察和沉浸帮助自己在很短时间内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或者是对手在这方面处理的稍有欠缺,败给了他内心的焦躁和异动。

  2. 作者从世界顶尖运动选手的角度诠释了U 在第十二章(化困境为优势)的重要比赛中,作者更擅长的右手骨折了,被迫只能以未曾完全开发的左手应战,逼得作者不得不强迫自己平静下来,思考和感知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并通过单手控制对手的双手,最终作者在对决时感受到时间好像慢了下来,他能把对手快如闪电的出招看的好像慢动作回放一样,这明显进入了U的底部,作者获得了意外的胜利但并不罢休,进一步思考如何不受伤也能做到让时间慢下来,他形成了初步的想法(原型),于是找合适的队友不断演练和完善,最终找到了更多运用无意识的信息快组的观察方式see more with watch less的诀窍,这使得乔希的竞技境界又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作者写书的时候当然还没有U型理论,我这种牵强附会作者未必会同意,但我确实感到作者经历了典型的U境之旅,读者也荣幸地成为旁观者。

  这本书的重点章节是哪些?

  此书因为是自传体加回忆录的写法,并不难读,但其所谈的学习的艺术又上升到了哲学和灵性的层面,所以读透很不容易,因为我自己并无国际象棋和太极基础,所以也远远不敢说读透,我个人阅读体会,此书三、四、五章(第一部分),十一章、十三章(第二部分),十六章、十七章(第三部分)是全书精华,值得不断回味

  《学习之道》的延伸阅读材料

  电影《天生小棋王》(又名《王者之旅》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根据本书主人公的真实经历改编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教练技术奠基人提摩西•加尔韦著)

  本文作者Eric微信号ericpt,专注于培训互动技术及学习体验优化,对跨界思考和探索非常感兴趣,欢迎交流

  《U型理论(全新升级版)》读后感(四):如何将禅修体验工具化

  西方传统注重逻辑,通过分析、对比(二元对立)、将道理或者发现尽可能精确地描述,因此上一代需要聚集很多天才、花费大量资源和努力、甚至带有偶然或者神性大的因素的理论或者发现,一旦被发现,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精确的表述,或者是将其工具化、模型化、外显化,从而使得再高深的理论下一代一个正常人通过适当的学习都能掌握,这样社会才会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前行。

  东方的传统则是更多基于个人经验、整体的、一元的(矛盾对立而统一)、模糊的表达,“道可道非常道”。因此,很多的学问或者“法”都是遮遮掩掩,知识分子是社会的少数精英群体,没法普及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犹如禅宗、密法,以心传心,一脉单传,传着传着就断了;同时犹豫是基于个体经验的,所以每一代人都需要重新来一遍,从零开始,没法踩在巨人肩膀人不断前行,只能用自己的一生进行所谓的“我注六经”。

  U型理论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将类似于东方禅宗的“开悟”过程试图用一种工具来将其外显化。

  首先我们看一下所谓的学习模式,我们常见的方式是向过去学习,学习理论领域的大师,阿吉里斯将学习分为两种,单环学习于双环学习,我们日常中的大部分学习都是单环学习,通过行动看是否能得到自己预期的结果,如果没有的话,那就调整行为,直到满意。而双环学习则是跳出自我,以一个类似于“系统设计师”的眼光来审视和整个系统,反思起底层的假设和原则,然后,通过改变系统、系统的变量来使得系统能最大限度产生自己想要的结果。

  单环学习:不改变系统变量和基本价值观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行动,来对错误进行纠正(可以是个体的、 团队的、 团队间的、 组织的和组织间的)的学习方式是单环学习。

  双环学习:当纠正不匹配时, 首先检查和改变控制变量, 然后才是行动的改变的方式叫作双环学习。 当个体行动时, 他们努力的首选目标是满足控制变量。双环学习是主控程序, 控制着长期的效率, 因此决定着系统的最终命运。

  另一种学习模式,即所谓的U型理论——向未来学习:基于未来最高的可能性来采取行动的模式。

  奥拓在MIT期间刚开始收到彼得圣吉的影响,后来和一系列大师交流,santa fe insititute的布莱恩亚瑟(真正的力量源于认识到正在生成的模式,并顺其道而为之),结合了中国的儒释道,认知科学家瓦瑞拉(悟道三阶段:暂悬——转向——放手:在佛教冥想中,先要静坐,放下习惯,从一个更空灵的角度观察世界,必须忍受什么都没发生的情况,然后把你的注意力从外部,转向内部,使其转向心智过程的源头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获得启示,然后吸取这些前辈的智慧,“创作”除了U型理论。

  下载:重复过去的模式——按照个人习惯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

  观察(IQ):暂悬评判并用全新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被观察系统独立于观察者;

  感知(EQ):链接到场域,从整体角度参与到情境中——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界限开始消失,系统开始观察自己;

  自然流现(SQ):联结到最深层次的源头,未来的场域从哪里开始生成——从源头展望;

  结晶:愿景和意愿——从想要生成的未来设想新生的创造;

  建立原型:就周围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原型,通过实干探索未来——通过和周围保持对话来行动创新;

  运行:实践

  障碍:评判之声(固有的思维模式),嘲讽之声(批评、冷漠、怀疑等各种疏远感情的行为),恐惧之声(放下已有的身份和自我);

  彼得圣吉:我们所创造的组织在某种意义上就想物质一样,独立于存在于我们的外部,而之后我们却又受制于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组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