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同业鸦片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同业鸦片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01: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同业鸦片读后感10篇

  《同业鸦片》是一本由顽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同业鸦片》读后感(一):金融本质就是加杠杆

  关于2011年钱荒和同业拆借市场可能大多数人包括不少金融从业者都比较陌生,毕竟这种专业性和市场行为非常强的业务本身来说就是少数玩家的游戏,在内容上本书也兼具了专业性和小说情节,当然侧重于小说式描述也无可厚非。

  本质来说,金融行业是一个为各类获利途径加杠杆的通道,特别是在2017年前的房地产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各大行发行理财产品吸储,各大行低准备金率下额度充足,各大行将理财募集资金打包用于A份额且A份额利率远高于吸储和房贷利率,民间资本特别是房地产财团募集资金用于B份额,B份额走信托渠道通过A份额加杠杆合成长期资产包投向房地产市场,由于是长期资产包那么在关键时点(年末季末偿付理财本息时间窗口)短期各大行容易出现流动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央妈放水和各大行同业拆借就构成了本书的情节,各类人物纵横捭阖无非为了钻监管体系下的漏洞,此后各大行流动性充裕继续加杠杆。

  所以中国能在短期30年内形成全世界最大的的房地产市场和较高的居民负债率,一方面是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形成的房子供需矛盾,另外一重要原因就是银行制度不完善和货币的持续超发为房地产企业加杠杆提供了极度便利的条件。当然藏富于民形成的偿债能力是降低坏账的前提,但在房价高企和利率上浮背景下,银行出现大额坏账概率正在逐渐增加。

  《同业鸦片》读后感(二):“经验都是买来的”

  说来有幸,前一阵有幸在公司组织的交流分享会上见到了作者顽石本人;说来惭愧,在见到他之前我并未看过这本书;说来兴奋,我参加了那场分享会,并且还在会上被送了本签名书;说来缘分,顽石老师第一次来公司商讨分享会时,还是我在电梯间遇到他,并把他带到楼上。

  会上,交流环节,我问了顽石老师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给在座初入职场的新人”,顽石老师一句话“经验都是买来的”,他随后又解释道,这个买不一定是钱,可能是付出,是经历等等,去大胆经历去失败去收获,不经历过大的起起落落,你都不会成熟。当时我觉得顽石老师的回答好空,理解但却很难有机会做到,因为我并没有那么多机会或者资金去尝试去失败去买经验。

  看了这本书,结合着之前在申万债券交易实习所接触的寥寥和董德志老师的《投资交易笔记》红蓝宝书,对书中大起大落的惊心动魄理解,赞叹,唏嘘,敬畏。

  我不敢说自己完全明白了里边的各种交易产品,更不敢说对韩玉所经历的大起大落感同身受,但是这让我看到了新世纪的“时代造就英雄,还是英雄造就时代”的命题。背水一战、绝地逢生、化险为夷等等这些在古代战长上描述那些战争形势的词语用在这里不能更恰当。在金融市场上摸爬滚打,即使是一个和平年代的兵,也一定要练就随时上战场的本领,为了不被淘汰,为了在危机来临时能够不翻船,能够有勇气挺身而出化险为夷。

  中国金融市场的角逐的本质还是对信息资源获取的能力,这是一个畸形的逻辑,也是很多华尔街回来的金融牛人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这篇小说并没有避讳这些,似《人民的名义》一样,踏出了反映真实社会的一步。

  看完书,理解了经验都是买来的意义,不希望自己能够买来多少经验,只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并且不畏首畏尾的尝试。像初生的小牛犊一样,也挺好。

  保持聪明,保持善良,保持学习,保护自己。

  愿做个勇敢的小牛犊

  《同业鸦片》读后感(三):同业拆借是2013金融主战场

  为什么有钱荒?

  有央妈在后,中国的银行就没想到过有可能有流动性问题。

  于是储户存钱,交了20%给央妈,银行就死命地贷款。他们贷款追求什么?要大笔,要高收益,还得有保障。存贷上限到了怎么办?于是绕过法规,搞理财,拼命贷给房地产,国企和地方政府。一笔生意做下来,买理财的赚了不少,自己不用本金还赚了一大笔,上帝好,我们又好,何乐而不为!于是拼命发理财去。发理财可以,但是你一月发的理财,总得月末才发个七七八八吧,这期间怎么办?同业拆借。问银行兄弟要啊。

  现在央行突然收紧流动性,不放水,市场上的资金要不就贷出去,要不就是存款准备金回央妈那里了。于是一夜之间,同业拆借飙升,钱荒来了。

  银行就慌了,一边是之前的短期借款要还,另一边是长期借出去变成钢筋水泥了。

  咋办,这就是书的内容了。狂发高收益理财,先挺过去,顺带用来卖空期货,抄底股市债市。还有的是坑同行,把坏的项目打个折装装好项目卖给同行。

  央妈这招狠,一下子让所有银行怕了,知道流动性也得考虑,平衡流动性和盈利。同时央妈一直在搞存款保险,到最后会不会放开手脚,让一两个银行破产呢?

  直到现在,shibor还是高得一逼啊。

  《同业鸦片》读后感(四):同业作伴,其乐无穷

  我一直以为用好读这两个字来形容《同业鸦片》是极为恰当的,行文活泼而不矫揉造作,内容浅易却不失专业深度,读过虽不至于醍醐灌顶,但遐思良久倒也绝不夸张。饮水如人知冷暖,阅书因人有得失,作为泛同业从业者,全书读罢,“同业作伴,其乐无穷”袅袅于脑。

  作者用并不精致的笔调硬生生地勾勒出我国同业市场独立却交融的全景图谱,将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交易所债券回购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商业汇票市场、场外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囊括宇内的同时,用钱荒危机时的资金流向和利率走势将之勾兑,各同业子市场的主体参与特性和流动性清偿先后一览无遗。阅读过程中,思维满满地被各种利率走势图全程占据,抑扬顿挫的利率升降还倒真有点乐谱华章的浪漫意味。

  当然,若是将同业市场利率在特殊敏感时点的垂直急速拉升和日内宽幅振荡全然归咎于市场参与主体的高杠杆错配运作,以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演绎出那场残阳如血的连城诀,我总觉得并不尽然公平。在中国迈入金融全球化的漫漫征程途中,巴塞尔三的新资本要求成为了横亘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不可忽略的要素,在商业银行逐利的内因驱动下,形式合规地资产转表和科目转换似乎成为了风险资本稀缺性和利润指标无限性之间最好的斡旋洼地。再加上短端利率定价锚点的游移、名义无风险资产报酬率的价格控制与价值背离、长期限内通货膨胀吞噬通货紧缩的一致性预期,信贷业务投资化和资金业务错配化几乎成为了暗合市场并从中渔利的必然选择。

  金融创新请君入瓮,身在局中守正出奇,同业作伴其乐无穷。若说读罢全书,对长信银行同业业务掌舵人韩玉没生出半分欣钦,我想也略有些枉为泛同业从业者了。那场蝶式期权狙击,利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债券的隔离交易进行日内资金套利,通过资金面局部短时紧张效应做空股指期货,借用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滚动发行募集低成本资金作为同业业务增量资金,采用分级产品设计截留利率预判超额收益,这一系列利用资金利率跳涨暴跌进行的市场化操作,这层层递进与升级的同业创新与风险博弈,实快哉,甚妙矣。

  开卷皆有益,闭卷常思量,当同业市场的风云变幻被我辈亲验经历,不得不对这个集养育、锤炼、涅槃、光辉于一身的市场报以敬畏,也实在应感喟同业合作者的青春作伴,让这样激情昂扬的峥嵘岁月乐在其中。同业作伴,其乐也,无穷。

  《同业鸦片》读后感(五):空虚的结尾

  金融圈里许多事情向来是知者不言,言者不会。作者多年银行从业,显然是知道许多的,但是又不能尽写出来。但这么一本据称是“非虚构”的小说放在这里,有不能什么都不说。于是就有了这本出版的《同业鸦片》。相信从业者看来,会心一笑,或者来句“不过如此”。外行人看来,可能会不知所云,书中描述的惊心动魄,可能也只是大额数字造成的冲击。

  在许多的大的事件中,媒体、市场纷纷扰扰,看客无数,只有漩涡中的人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忙于应付,没时间说。更没有必要来说。所以,外面的人很难看到真相,看到的多是自以为的真相。凡此种种,以个自认为的真相,拿来讨论、辩论,是难以得出什么有效结论的。探索、反思的任务,也只能交给从业者了。也许,金融圈,真是一个密闭的黑球。

  说几个想法吧:

  2、人性的弱点与金融风险

  书中对林勇辛褒奖很高,对钱塘观澜项目尽调时高度敏感,小微贷款方面功不可没。可因为女人违背了职业到底,导致银行蒙羞。

  人性的弱点,不可能由某个岗位来克服。 金融机构的规范性在于严格有效的内控机制,这一套机制应该能够检验并纠正出个人的疏忽或是玩忽职守。通过人员安排,岗位职责,形成一个可以相互配合并制约的链条,以避免个人的失误给组织造成大的损失。对金融机构而言,任何个人、群体都应该有超越制度的权限。应该由制度来组织个人,而非由个人来组织制度。许多风险事故,正是个人超越了权限,游离于制度外造成的。

  3、金融圈的浮躁与大牛的自负

  估计不少人看过韩玉翻盘那一段,会很激动,会有崇拜。在这里有太多牛人的神话。而从渺小到伟大之间,似乎有一条若隐若现的路径。于是许许多多的人上下求索,以求修真成仙。如书里所说,大的危机和大的机遇很难区分。有时感觉站在一个大时代的当口,在这样的时代一定要有所作为。即便结局空虚,也一定不能虚度时光。但,大多数故事,是不是会有一个空虚的结尾?

  《同业鸦片》读后感(六):金融是高富帅的游戏

  《同业鸦片》这本“非虚构小说”,关键的虚构还是非虚构节点也正是出在这个方面。当陈行长可以给大大们挂电话时,你就知道这本书想怎么写都行了。打游戏时不怕人民币玩家,怕的是外挂玩家,毕竟前者大家还是在一个规则内,而后者已经是按自己的想法制定规则了。

  红招蓝兴紫光绿民,名字起的都真不错。

  《同业鸦片》读后感(七):还在拼命打工挣钱存钱?跟金融行业从业者相比,你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以下内容可能跟本书关系不大。

  ======================================

  本科同学(兼老乡)保研南开大学,去年研究生毕业后回老家农商行工作,极度不适应,于是今年3月再次南下,到了深圳一家基金子公司。

  五一去深圳跟他小聚,不得不感叹,金融行业真是暴利。现将本人获取的信息简单整理一下:

  1.公司规模:10人左右的团队。

  2.业务来源:房地产项目为主,也做其他资管项目。

  3.收入水平:①领导每月缴纳个税2w多,年终奖若干;②我同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年左右)基本工资1.2w,各种补贴2k,项目提成10%,年终奖若干。

  在了解到他的收入水平之后,我就不淡定了。跟大部分同学相比,我的收入、净资产等指标已经处于中上水平了,但是眼前这位从事金融行业的同学,一年能顶我五年,什么世道……

  金融行业的本质是什么?

  地产商以11%成本融资10亿(2年),基金子公司(或信托)收3%,银行收1.5%,其他成本、“费用”(可以理解为回扣)1%,最后银行每隔三个月发行一些5.5%左右的理财产品,大爷大妈们排队抢购,火速签字画押之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以上过程中,10人团队创收6000w,人均产值600w,人均提成60w(提成按收益的10%算)。

  中间环节的信托、银行相关人员,他们究竟干了什么了不起的工作,伟大到足以赚取高额回报?1.利用渠道优势集资,2.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做尽职调查。(说人话!他们就是撮合交易的做市商。)

  回到《同业鸦片》一书,各位看官认为那些金融骄子们从事的工作真的高端洋气吗?

  这就是金融,我觉得将其称之为掮客更合适。实体经济的寄生虫,加杠杆谋取暴利。利润分大头,风险百姓抗,呵呵。

  《同业鸦片》读后感(八):金融—监管·资本·人

  这是一部金融圈疯传,却又人人讳莫如深的“非虚构”小说。故事取材于2013年6月的中国钱荒,披露少为人知的钱荒内幕,提示信托投资理财产品的暗逻辑及中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同业鸦片》说是一部超现实的中国银行界的小说,看的懂的呵呵一笑,看不懂的凑个热闹,一群人熙熙攘攘,但对资本却是不敢玩笑。

  中国银行界,常常听到“守正出奇”的标榜。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绕过监管去发财。在恶性竞争的市场里,“守正”一定死翘翘,如何“出奇”?大多是被认为“邪门歪道,左道旁门,不上台面,密不传人”的创新。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通道,看到小说里没有贷款额度的时候将其放入同业,看到了社会上的高杠杆率,看到了似乎要到来的泡沫。

  近日政府工作报告已出,对于金融方面,总理指出“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的监管”,对金融的监管成为大家关注的目标和重点。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人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其实还有暴力、恐惧和人性的扭曲!资本力量在中国展现了血腥、野蛮、凶残和贪婪的原始本性。它洞穿体制,驾驭乌纱,俘虏观嘴,控制灵魂,置换信仰,把社会导入拜金的漩涡中,与世界共呼吸同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它天马行空的蓝海。

  资本,已经从附庸开始蝉蜕,化蝶为风起云涌的潮流,开始撕裂上层建筑。

  唯物主义历史观也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已成为现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具有杠杆的放大效应。控制好资本那贪婪、血腥的本性,发挥其撬动上层建筑的能力,实现稳定而强大的目标。

  金融市场是一个盈利模式终将成为输钱模式的轮回博弈战场,走向极端就是摧毁人性,输者自知悲歌,而赢者还不知悲歌已入心房。

  金融市场永远都是谜,最终都是自信与贪婪作怪!

  金融市场的疯狂都是大鳄潜伏或挣扎的惊涛骇浪。但无论个人能力怎么强大,以及拥有多高端的金融智慧,在历史车轮上,都不过是甩飞过来的一个泥点,难以补天。该来的总会来!

  《同业鸦片》读后感(九):呓语

  还记得当年刚刚工作的时候,有老同事说,做同业工作的,联系起业务来,都是相当的大气,经常在公交车上拉着扶手,电话里都是上亿的业务,一会谈成了,一会推掉了,不明事理的听得胆战心惊,讲电话的说的云淡风轻,听得周围的人频频侧目,不晓得以为是怎样的金主。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同业市场正是这样一个刀光剑影的地方,武器都是真金白银,以亿为单位,风起云涌间,有人一战功成名就,也有人一步功败垂成。

  《同业鸦片》就是以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里一场真实战役为蓝本,2013年的“钱荒”事件,对财经略有关心的人都不会陌生,看着飙高的利率,微信圈里各种疯传,各种段子,很多人人一辈子没见过的大起大落,我这个也算是在同业圈里的小兵,也算见识过了,当时心中其实有些羡慕那些真正在市场上拼杀的人们,看着利率起起伏伏,不知道会不会有一种海啸般汹涌的感觉。当年金融圈里的流言蜚语也不绝于耳,这本小说洋洋洒洒数万字将这个故事娓娓道来,很多名字都是那样的熟悉,很容易让人对号入座。无论故事的真实性与否,这篇小说的确用了流行的语言给人们讲述了一个相对真实的同业圈。

  每一个参与同业市场的人都是纠结的。不像其他市场一样,竞争对手鏖战起来,心中只有将对手处之而后快。同业同业,如果同业都没了,这个市场也就没了。所以同业市场的战斗都讲究分寸,刀光剑影伴随着觥筹交错,而且同业市场是个很小的圈子,虽说现在金融机构数量涨的飞快,但是同业圈里年年都是那么几个老面孔,抬头不见低头见,谁都不会撕破脸,即使落井下石,也要留条活口,谁死了,大家都不好看。同业就是这样纠结着,今天械斗,明天联手,虽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但是这个同业圈里,朋友和敌人轮换的频率也是太快了些。

  于是,我们看着钱塘观澜项目在三家银行间,太极一般推来推去,大家都在暗暗使劲,却都笑脸相迎,各种小动作都在背后,从不放在台面上,很多东西点到为止,谁都不撕破脸。于是看到浦江银行危机时刻也要想着拉一把山寨平台上的小兄弟。风雨过后,这个圈子还是一片其乐融融。

  小说里还点缀了很多这个圈子里个性鲜明的人和人的故事,无从考证,只是圈子的点缀。我没有做过实际的业务,但是也能感受到,这个圈子里的人压力应该是很大的,一个决定,数亿的资金在整个金融系统里流转,怎么可能没有压力?看着韩玉一场硬仗下来,钱是赚到了,人也憔悴了不少,开始更是被逼的跳楼未遂。所谓金融民工,更说的就是这类人吧,但韩玉是幸运的,现实捡回一条命,然后又补上了各种窟窿,而那些真正不幸的,不提也罢。

  很多人艳羡金融圈,感觉看着资金汹涌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又放佛这些钱汹涌着都进了这些金融才俊自己的口袋。

  但是就像小说的名字一样,同业像是一种鸦片,同业创新的人都是踩着边线跳舞的舞者,一面康庄大道,一面万丈深渊,今天是《小时代》里风华正茂的男主角,明天也可能是北京东城区拘留所的阶下囚,各自珍重吧。

  《同业鸦片》读后感(十):同业鸦片

  尝试着整理一下这本书的脉络,信托受益权的买入返售

  事情源于钱塘观澜项目,该项目的项目银行原本是蓝兴银行,由于严厉的房地产控制政策,选择通过蓝兴信托以15%的利率提供信托贷款的方式,将项目的贷款转出表内。

  蓝兴银行与绿民银行签订信托受益权的买入返售,即蓝兴银行与绿民银行签订集合计划受益权转让,而绿民银行与蓝兴信托签订远期的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分别收取2%和1.5%的费用

  紫光银行作为蓝兴银行此项目的担保行,与蓝兴银行签订担保协议,收取1%的担保费,同时与蓝兴银行签订非正式的反担保协议

  也就是这个项目蓝兴银行获得了10.5%的信贷暴利

  由于13年钱荒,市场上流动性趋紧,同时钱塘观澜这个项目属于违规项目,引来到期兑付困难,紫光银行作为兜底的担保银行陷入危机中。

  紫光银行的李雷为救紫光银行于危机中,设计了“紫光蝴蝶”在市场上套利,一方面他看准了市场的钱荒,笃定股指和期指会下跌,于是大肆看空股指,同时一边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借钱,一边发行理财融资,收回了市场上上千亿的养券以及养券的亏损,最终获得了正盈利。

  蓝兴银行的文总,本来对市场的判断是对的,做法也是对的,但受制于蓝兴融资平台地下中小银行的拖累,本次战役中亏损。

  而关于钱塘观澜项目,蓝兴银行杭州分行制造虚假繁荣,变相将项目甩给了绿民银行。。。

  钱荒仍在继续,央妈持续断奶,市场蒸发了数万亿,留给市场的就是 老百姓们 你们来接盘吧 收益是我的 但损失的我们老百姓要共担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同业鸦片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