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交错的场景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交错的场景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7 03:03: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交错的场景的读后感10篇

  《交错的场景》是一本由(日) 松本清张著作,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9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交错的场景》读后感(一):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看推理小说最让我头疼的一点就是各种伏笔,对我这样记性差的人来说,要把几十页前隐藏的线索和正在发展的情结关联起来实在太伤脑筋了。很多本格推理小说家简直是乐此不疲呀,这与不少推理爱好者专门吃这一套不无关系吧。唉,所谓彼之佳肴,吾之毒药。

  好在读松本大师的这部作品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故事的两条线索都很清晰,决无让人一开始摸不着头脑的情节。而且妙就妙在随着故事的推进,这两条平行的线索开始相互纠缠起来,本来毫无关系的两个案件因为一篇文章而关联在一起,最后让真相水落石出。

  故事的结尾,一个无辜的人得到了清白,一个有罪的人受到了惩罚。符合了佛教宣扬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

  松本大师笔下很少出现名侦探,但是他写的侦探一般都认真严谨,能从微小的证据中发现犯罪的迹象,然后还相当得吃苦耐劳,为案件四处奔走求证,属于实干派的侦探。这大概与他那个时代的日本社会的风气不无关系吧。话说松本大师本人的经历也是相当励志,起于青萍之末,舞于松柏之下。还是认真的人最利害。

  《交错的场景》读后感(二):巧合

  这是一部充满巧合的小说,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案件,三条不同地方的狗,四个死因各异的人,构成了一个交错的线条,在巧合中串联了起来,无怪乎书名就叫《交错的场景》。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各个场景交织相错,充满巧合又有其合理性,的确是一部很棒的推理小说。

  《交错的场景》读后感(三):交错的场景,平行的恶情

  简简单单的一部作品,看点还是在清张一贯的奇巧创意上。书中作家所写的6页弃稿如同从天而降的火球,从一个世界撞入另一个世界,使2个平行的世界有了交媾,2个世界中各自毒放的两朵恶之花被联接在一棵枝上。让读的人恨不得把它们践踏在脚下狠狠碾碎。

  清张的文字依旧实而不华。这一次又带着些淡淡的残酷,缓缓的把人伤。去时情侣两人再加一个腹中胎儿,回时一人,另两人已被埋入泥中,多日后,杀人的竟然还会悠悠然的想着被其所杀的骨肉是否已腐烂成白骨。读的人唏嘘愤恨,写的人继续往下写,继续挖坑让读的人往下掉。

  书中有一部分很是啰嗦,尤其是第二件案子的警局档案记录,翻来倒去被清张重复了多次,有码字骗稿酬嫌疑,所以给三星。

  《交错的场景》读后感(四):冥冥之中

  果然凡是清张大爷的书,要看完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这里交错的场景指的既是没去过四国的下坂在小说中详细描写了芝田的场景,也喻指出现在下坂面前的那只柴犬与户仓寡妇被杀案中出现的柴犬的交错。

  要真弄清楚还真不容易,也许大爷还有更深的寓意我还没参透。

  一切的环节很巧合,巧合到让人不敢相信。所以说命运这种东西,谁又说得准呢?说起来下坂还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运气好,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但真细究起来他的运气实在是不能再糟糕了。

  如果小寺没有去过四国,他就写不出那篇文章;如果信子不对文学感兴趣,她就不会对小寺感兴趣,不会对小寺的作品感兴趣;如果信子没有誊写小寺的草稿,将之交给下坂,下坂也不可能有机会剽窃;如果《新文艺》编辑没有看中下坂作品,就不会刊登出来;如果香春不对文学感兴趣,也许根本不会看文学杂志;或者香春看了文学杂志,但没有注意到那篇节选的文字;或者香春看到了文章,却没有深思,只是得过且过将手头的案子了解;如果没有认真调查的刑警,就不会发现种种疑点;如果下坂没有撞到那只小狗,就不会有证人指证。啊呀,这么一大串,才是真正的巧合,中间有任何一环出现错误,也许下坂那个渣男就逃脱制裁了,但是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好像冥冥之中有人将他们串成了一条绳索,一步步逼近真相,一步步抓住凶手。

  明明是写推理小说的, 结果还有很多的景物、风情描写,大爷简直太开外挂了。不过翻译感觉怪怪的,花街柳巷,秦楼楚馆什么的,虽然能显示译者的水平,但是读起来很不搭调啊喂,译者太用力了。

  《交错的场景》读后感(五):读松本先生至今最喜欢的一部!

  留个印象的个人短谈/笔记不小心超字数了。

  虽然我读书的来源主要是图书馆,接触的都是些官方品味/推荐,而且目前看的松本主要是熊猫版,……不过也有翻译水准相当,便于比较的优势。 首先,结构很新颖。几个视角切换娴熟,脉络很清楚。 其次,开头几段一如既往地文学小说/让我接受了信子和小寺两个人。他们都无疑具有可塑的,令人期待的未来。

  之前读松本先生系列作品的时候,由于其故事性/信息量等原因,往往对铁道啊车次啊日本地理等耗费更多精神,而且因为毕竟是推理作品,对于那些文学啊情感啊的体验总是稍有不足。况且,松本先生“杀人”相当利落干净,并且一切死亡常常很快落入案件线索,受到理性的审核。所以,即使这个人的性格非常讨喜,或行动力很强,我也往往不会投入过多的怜悯,而是更期望案件真相早些浮出水面。记忆中唯一的例外,好像是《零之焦点》/吧。协助寡妇调查,并对她暗中怀有好感的同事君,因为在临近结尾的时候出了事,加上松本先生对他总是有些偏爱,终于结合了反复出现的一句洋文,借寡妇之口好好地抒了一次情。(大概隔作剧透了)不过其实也不只有这一个例子啦。可能之前的很多作品里也有类似的触动,(比如说让我入人妻坑的波塔……但是最后一章画蛇添足了(愤怒地剧透)只是毕竟是社会派推理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哎,居然绕着圈子说了那么多闲话。切回正题,这部作品里用了警局内部资料文体,不明觉厉,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其中对文学的一些观念在当时也比较尖锐吧。出现在小说中也是突出了松本先生掌握全局,老练专业,真是棒棒(笑

  敲字半个多小时,该吐的没吐的时感也都忘得差不多了。总之,受教了。今后再会啊,松本先生。

  《交错的场景》读后感(六):他,就是你要找的那本书

  松本清张,一位将文学推向另一高度的人物,一段历史性的传奇,一个永不枯竭的话题。

  在日本,有许多的松本清张迷,在中国也有不少读者。

  这位大作家在去世后,仍旧是一位众人难忘的响当当超级推理作家,他的作品至今仍被无数炙手可热的作家提及,他的文章从日本到中国或许传到更远,我对他的书的感觉便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民族的记忆。”在他的书里,你可以嗅到满满的时代气息,你可以触摸到彼时彼刻人们的思维脉络,你甚至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呼吸,他们的哭泣。松本清张的名作众人皆知,以他的著作改编的电视剧到现在都潮汐未歇。有人在书中看出世间的黑暗人性,也有人在阅读中发现阳光与对生的热烈渴求。

  而这本书,正是对生的另一种形式的拷问。

  如果说,生之时光等价生命全部,那么死亡是不是只能占着一个句号的席位。但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从来不取决于生命的长短。有些人可以用爱来造就世界,而有些人却被欲望充斥而终于将自己的人生扼杀在死亡之前。这里是对死亡的终极拷问,无止境的欲望终究是制造败者的机器,过分的私心永远是不幸的代名词。

  佐贺县渔港旅馆的女侍的失踪,与四国强奸杀人案的凶手,他们之间究竟怎样通过同人杂志上的原稿联系起来?与事件相关的场景,究竟如何传递到另外一个不相干的地方?

  小说中围绕着文人知识分子展开,以下坂一夫为例,将当时文人的内心写得淋漓尽致,旁敲侧击了当时文坛的一些诟病及顽症,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学气象,也是作者对学者世界那种即封闭又十分封建的做法的抗议。

  另一方面,小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生活上的线索,在思考任何问题时,必须要更多地发散思维,考虑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本书中还有一个亮点不得不提,那就是非常详尽、逼近真实的犯罪口供及查案记录。这为我们了解警方办案的状态大致提供了一个轮廓。

  松本清张是一位求知欲与好奇心都非常强烈的人,他不厌其烦地将各地的风景描写入作品当中,并在其中融合他精湛的笔调。不过,这所有的风景刻画中,还要数养育他、看着他长大的北九州及北九州周边的环境写得最多。面朝玄界滩的九州北部海岸线,唐津西部的渔港等,都是他儿时记忆的重要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本书中细致入微的刻画,找到他对曾经生活的地方所表达的感情。

  《交错的场景》前半部分以小说形式展开,后半部分以推理呈现鲜为人知的真相。推理小说的华彩,随着一段手稿逐渐展开纹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